作者:老老王
而阮福映也从此由割据越南南方的广南国主,一跃而升级开创阮朝的「大南天子」嘉隆帝。
所以,就像秦朝是秦国的延续一样,阮朝也是广南国的延续。
眼下,尊室订占据的岘港,就位于广南省,顾名思义,乃是昔日广南
国的核心腹地。
而尊室订自己又是阮朝的皇室旁支后裔,相当于是广南国王室的后代。
那么,让尊室订少将,来担任重建的广南国统治者,显然很符合「存亡绝续」的春秋大义。
当然,眼下已经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国际社会早已不再流行君主制。
无论是倡导「自由」的美国还是高呼「民主」的苏联,其国内舆论都不支持政府再搞一堆君主国出来。
为了顺应时势,就请尊室订少将担任广南国的大总统,以及实际上的独裁者,相当于「广南国的西哈努克亲王」吧!
什么?选举流程?眼下正是战争时期,哪里有闲暇搞什么选举?
再说,越南人也不怎么认可美式民主的那一套票选制度啊!
光是看着尊室订这副英俊帅气的面相就知道,这位天生贵胄的将军,是一定能做总统的!
白宫说你行,你就一定行!决定了,就让你来当总统,邀请美军来助战抵抗北越吧!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恢复阮朝呢?因为越南的阮朝才刚刚灭亡不到十年,尸体都还没凉透呢!越南阮朝的末代国君保大皇帝,这会儿还在法国侨居。如果要恢复阮朝的话,岂不是得把保大皇帝给请回来?
届时哪里还有尊室订将军的什么事儿啊?
更麻烦的是,阮朝的宣称权范围,实在是太大了——囊括了南北「两个越南」。
如果美国要恢复阮朝,就会有一种要踏平河内,灭亡北越的政治意味。
而五角大楼只是想要维持「白色南越」的存在,根本没有把国界推到北纬十七度线以北的想法。
毕竟,前些年朝鲜战争的经验教训,这会儿的美国上下,都还记忆犹新……
更别提,当初就是美国强力扶持吴庭艳,革除了阮朝社稷,现在要恢复阮朝,岂不是等于自己打脸?
所以,阮朝是不能恢复的,但阮朝的前身「广南国」,倒是可以从历史的垃圾堆里捡起来,再用一遍。
作者的话: PS:主角的目标是把越南回滚到明末时期,表示「我很喜欢越南,所以希望这世上有很多个越南」。
广南国、河仙国、南蟠国,乃至于占城国,或许都会在地图上重现。
如果再有一个红色南越夹在中间,就更好玩了。
若是越战打成这副局面,中苏还会大力烧钱援助北越吞并南方各国吗?或者仅仅是默许而已?
毕竟,搞出这么一堆奇葩小国,就等于是放弃了对越南全境的宣称权。
第236章、河仙、南蟠与广南,三国鼎立!
对于美国政府来说,让尊室订少将在岘港挂起「广南国」而不是「越南共和国」的牌子,还有一个隐藏的好处——那就是在五角大楼正式出兵参战之后,可以自由地控制越南战争的范围和规模。
如果美国援助的对象,是「越南共和国」的继承者,那么作为大包大揽的美国爸爸,美帝王师不说要踏平河内,消灭北越,吊死胡志明什么的,起码也得打下北纬十七度线以南的南越全境吧?
就像之前的朝鲜战争,尽管美军已经拼死拼活,帮韩国收复了首都汉城,又为韩国打下了比开战之前更大面积的疆土。但因为没能收复三八线以南的开城的缘故,依然被李承晚给逼逼叨叨地抱怨了很久。
同理,美国若是想要援助「越南共和国」,接下来按道理,就得把整个南越的越共都给清除掉才行。
可问题是,假如把越战的目标订得这么大,那么万一仗打得不顺,美军岂不是要在越南被牢牢拖死?
相反,如果改用「广南国」的国号。那么这个新国家的面积,或者说美军需要攻打的土地,却是可大可小,可宽可窄,随时可以根据现状,进行灵活调节。而且不管怎么调节,都能找到历史和政治上的依据。
按照最小的历史版图,广南国的疆域可以局限于「广南省」,也就是北到岘港,南到朱莱的这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尊室订将军如今的实际控制区,同时对已经被北越控制的顺化平原保留宣称权。
——公元十六世纪,阮氏先祖初创广南基业的时候,其版图大约就是现在的顺化和广南两块土地而已。
这样一来,即使在干涉战争打得最不顺的情况下,「广南国」的存在,也能在越南领土细长的蜂腰部,打上一枚牢牢的楔子,把红色越南切成互不相连的南北两段,犹如现在南亚次大陆的东西两个巴基斯坦一般。(1963年时,孟加拉国尚未独立,在地图上显示为「东巴基斯坦」。)
而按照最大的历史版图,公元十八世纪中叶,鼎盛时期的广南国领土,差不多相当于除了内陆山区之外的几乎整个南越——这样的话,万一美军上阵之后,打得势如破竹,扫荡整个南越全境如风卷残云,那么索性直接让「广南国」成为换牌后的白色南越,从法理的角度,看上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然,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美军虽然打下了不少地盘,却最终未能席卷南越全境。
但这也无所谓,因为广南国在历史上,是从广南省出发,日拱一卒,慢慢往南扩张的。无论把国境线划在广南省以南的什么位置,都可以找到历史依据,证明这里曾是国界,当真是「大小称心,伸缩如意」。
总之,当菲里和基辛格博士作为「东方问题专家」,一起把这个「广南国方案」发往国务院的时候,当年主持操刀划分了朝鲜三八线的腊斯克国务卿,对此心中大悦,并极力赞成。
而原本就对南越不太喜欢的肯尼迪总统,也觉得这个「瘦身版南越」的方案不错,至少需要部署美军的地方变小了很多,战争的规模也可以大大削减,不至于消耗太多的人力物力。
就这样,在美国的扶持下,尊室订在岘港宣布成立「广南国」,自封为广南国大总统。
但是,虽然广南国已经复活,菲里的地图填色游戏却还没有完成。
下一个复活的目标,是西原地区的南蟠国。
——
越南的西原地区,具体是哪里呢?
这里又称为西部高原或中央高地,包括多乐省、达农省、嘉莱省、崑嵩省和林同省,也就是第二战区的内陆部分。当地最大的特点就是山高林密,而且遍布着包括苗族、占人等等的少数民族。
事实上,越南的京族,在这里才是外来者,而且眼下距离京族大规模进入西原,还不到十年而已。
简单说一下西原地区的历史,在遥远的过去,这片广袤的山区,曾经是占城国的偏远疆土。
到了公元1471年,越南黎朝明君黎圣宗挥师攻破占城国都阇盘,擒获占城王,统一的占城国就此覆灭。
之后,残余的占城遗民一分为三,在废墟上建立了华英、南蟠和后占城三个小国,恰似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攻破君士坦丁堡之后,拜占庭遗民在帝国废墟上建立的尼西亚、特拉布宗和伊庇鲁斯三个国度。
接下来的四百年里,越南人继续南下侵略,先后吞并了沿海的华英国和后占城,但却放过了内陆的南蟠国——首先自然是这里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伐之无利;其次是南蟠国的苗族山民取代了逃亡的占人贵族,成为了统治者。但也在无形之中放弃了对占城旧地的宣称权,不再对海边的越南人构成威胁。
因为这里深处内陆,山民刀耕火种。即使在占城国也是被鄙视的蛮荒之地,越南的京族人对这种穷地方不屑一顾,阮朝皇室一直没有派遣官员来管理这片高原,而是允许山民自治,以附庸国的形式存在。
后来,法国入侵越南,开始零星有欧洲冒险者和传教士进入西原地区,参与当地的部族纷争,传播先进文明和技术,让还在刀耕火种的当地山民,普遍皈依了天主教。
一个名叫马里·迈勒纳的法国冒险家,更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嘉莱山民的拥戴,于1888年被加冕为国王,号称马里一世——在当时,他的此次伟业,被西方媒体跟1843年在婆罗洲建立沙捞越王国的英国冒险家詹姆斯·布鲁克相提并论。作为东南亚的两个白人王朝,并称一时瑜亮,让人津津乐道。
但是,深处内陆的西原山区,比靠海的沙捞越王国还要更加贫穷和闭塞,马里一世当了没多久国王就觉得无聊,认为在山沟沟里当酋长实在没前途,还不如拿来跟法国政府做交易。于是,他就去西贡找到了法国殖民当局谈价钱,还暗示说如果法国人对他的小王国不感兴趣,普鲁士人一定会感兴趣云云。
结果,法国殖民当局决定不给钱白嫖,直接扣押了马里一世,然后出兵消灭了他的小王国。
不过,尽管如此,法国殖民政府为了避免民族冲突,依然在越南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将西原地区的高地民族与越南人进行区分统治,禁止越南人迁居进入这片山区,允许苗族为主的山民继续自治。
也就是说,法国殖民者将整个偌大的西原地区,划为了苗族山民的「保留区」。
到了二战结束,越南独立战争爆发之后,为了防止这片深山老林也被「革命病毒 」传染,法国殖民者干脆把整个西原地区划出越南,建立了一个独立的行政区,进一步地深化「分而治之」的策略。
当时,西原地区的山地少数民族人口高达95%,而越南京族人口只占5%,还集中在大叨等几座城市里。
对此,越南的民族主义者非常不满,法国殖民者前脚刚走,吴庭艳后脚就废除了西原地区的自治权,并且搞了一场越南版的「西进运动」,大批越南京族人进入西原地区圈地垦荒,跟山民爆发激烈冲突。
上述宛如美国白人对待印第安人一样的残酷政策,让原本与世无争的苗族山民忍无可忍,很快成立了「被压制民族斗争统一战线」(FULRO),争取独立和自由,跟南越军警
与武装移民展开游击战。
其目标是在西原地区建立一个「德伽自治国」,驱逐京族移民,夺回祖先的土地。
越共的地下党趁机与这些山民进行联络,许诺尊重他们的自治权,使之成为对抗吴庭艳政权的盟友。
——当然,等到打赢越战之后,北越很快就翻了脸,对山民卸磨杀驴,继续「赶苗拓地」。
不过,靠着朴素民族主义的精神支撑,西原地区的「被压制民族斗争统一战线」。即使在兵微将寡,外援也宣告断绝的艰难情况下,依然坚持战斗到了1992年,才被越军最终消灭。
但是,在西贡政权依然存在的年月里,西原山民的首要敌人,自然还是南越政府的军队和警察。
吴庭艳政权这个共同敌人的存在,让这些一心争取独立的山民,暂时成了越共的天然盟友。
这样一来,中情局在多乐省的邦恩瑙组建苗族民兵,用以限制越共的做法。虽然战果极佳,但却让一心「赶苗拓业」的吴庭艳无法容忍:他宁可把国家交给越共,也要拓展京族的生存空间!
为此,南越国军先是试图将苗族民兵缴械,甚至不惜与中情局的美国特工爆发战斗。接着,当美军再次武装了多乐省的苗民之后,吴庭艳又再次出兵攻打苗民,靠的就是笃定了美军不敢对南越国军开火。
幸好,在本时空,脾气火爆的「烧烤达人」李梅上将,下令驻越美军出动飞机,狠狠轰炸了再次进攻多乐省苗族聚居区的南越国军,将其打崩击溃,并且向吴庭艳的总统府和南越国军总参谋部投下炸弹,发出了死亡威胁——几乎是用手枪顶着吴庭艳总统的脑门,逼迫他放弃了这种自杀性的「通共」国策。
此后,多乐省的苗族民兵仗着有美国人撑腰,彻底赶跑了南越派遣的地方政府官员,接管了省会邦美蜀,进而又向北面的嘉莱省和崑嵩省,南方的达农省进行渗透,不断用武力驱赶当地的京族移民。
越南京族刚刚发动的西进运动,就此逆转崩盘,让南越的民族主义者极度愤怒,反美之心日益坚决。
现在,随着南越政府的土崩瓦解,眼下在西原地区对抗越共游击队的主要力量,已经变成了这些土生土长的苗族山民。但尽管这些苗人打得不错,在邦美蜀成功击溃了越共,可是眼下还有一个问题急需解决。
那就是,他们这些山中勇士,现在到底是在为谁而战?
总不能让他们为了那个已经覆灭,并残酷迫害过自己的南越共和国政府而战吧?
这简直就像是要求十九世纪的印第安人,为美国政府上战场出生入死一样的可笑。
菲里的对策,就是让他们为自己而战,允许山民们重新恢复他们祖先的南蟠国,或者说部落联盟政体的「德伽自治国」,并且许诺在击败越共之后,就把西原地区的越南京族移民全部迁走,把这片土地全部还给山中的部落民,此外还会在海岸上给他们留一个出海口,让这个新生的国度能够通过海洋联系外界。
——靠着这条釜底抽薪之策,就能把整个西原地区的苗族山民,彻底推到越共的对立面上!
美国可以拿南越的国土做人情,随意地裂土分邦,北越能这么做吗?显然是不能的!
而京族和苗民历时千年的征战厮杀,越南和占城之间的灭国之仇,也是任何意识形态都掩盖不了的。
面对南越和北越的互相厮杀,这些山民或许会像日俄战争时代的东北中国人一样袖手旁观,冷漠以对。但当他们脚下的土地,真正变成了自己的国土之后,越共游击队就没那么容易在西原地区进退自如了。
等到南蟠国正式建立之后,美国甚至还可以让当地山民派出代表,到联合国大会上去控诉越南人的「殖民侵略」——届时,围绕着「谁才是殖民者」的问题,就足够让北越方面手忙脚乱一阵子了。
侵略者和反侵略者的位置对调之后,越共的本土作战优势就会瞬间消失,只剩下纯粹的劣势。
当然,西原地区的生产力落后,山民穷困。除了地理上的险阻,并没有经济实力来支持长期战争。
但是……在眼下这年头搞转移支付,论撒钱的本事,谁能比得上财大气粗的美国啊?
不就是区区军火弹药吗?为了打赢冷战,跟苏联别苗头,美国怎么会舍不得这点小开销?
既然日后的阿富汗山民,拿着美国援助的军火,就能够活活耗垮偌大的苏联北极熊。
那么,西原地区的苗族山寨,在拿了美援之后,想必也能把走胡志明小道南下的北越军,给肥的拖瘦,瘦的拖垮——更别提,他们还有制空权,可以随时呼叫美国飞机去轰炸那些潜入的北越军。
美军在异国他乡承受不了太大的伤亡。但苗族在自己祖祖辈辈的家乡,是真能拼到最后一兵一卒的。
只要能在南蟠国打响一场属于北越的阿富汗战争。那么,即使北越能够靠着尸山血海
,硬是把西原地区的土著消灭殆尽,可是需要为此付出的代价,就不仅是真的死光一代人,还有国际上的名声狼藉……
——
除了西原地区的苗族山民之外,眼下南越境内仍然在对抗越共的武装力量,还剩下湄公河三角洲西南部的和好教。对于这些「武斗派变种佛教徒」或者说「越南的白莲教」,菲里也安排了一套建国方略。
按照和好教的势力范围,尤其是在他们已经把总部搬迁到河仙港的情况下,菲里建议他们重建河仙国。
在越南,这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之名。
——十七世纪晚期,中国广东的明朝遗民莫玖。在反清失败之后,率领乡亲逃亡到湄公河三角洲的西南部,建立了河仙镇。当时,这一带地区是柬埔寨(真腊)、越南(广南国)、泰国(暹罗)三国互相争夺的政治真空地带,莫玖在这里成功地见缝插针,打下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基业。
接下来,靠着在越、泰、柬三个地区强国之间,不断平衡和摇摆,多头称臣纳贡的灵活身段,小小的河仙国维持了一个多世纪的国祚。直到1832年才被阮朝彻底废藩,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当然,时至今日,昔年建立河仙国的那批明朝遗民,早已烟消云散,其子孙后代大多融入了越南京族之中,少数华裔和华侨也都普遍成了混血,构不成对河仙国的宣称权了。
但这并不影响和好教民兵借助「河仙国」的壳子,来个旧瓶装新酒,建立一个「河仙佛国」啊!
——拥有广大信徒的民众基础,美国的海上援助,还有背后的富国岛作为离岸基地,这个和好教的河仙国,完全可以像中世纪巴勒斯坦的十字军国家一样,成为越共的眼中钉肉中刺,源源不断地给越共放血!
总之,看着一个个已经消失的国度,重新在自己的笔下出现,菲里充分感受到了P社玩家的快乐。
当年腊斯克国务卿划分三八线,蒙巴顿勋爵主持印巴分裂的时候,是否也曾经为这种主宰千万人前途和命运,将大地化为棋盘,以民族为棋子的感觉,而深深着迷呢?
与此同时,对于这种在地图上「创造国家」的事情,基辛格博士也是非常的感兴趣,并且干劲十足地投入其中——苏联人经常说,他们的国家,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社会科学实验。
那么,现在,美国就要在南越的废墟上,同时复制起一个部落联盟国家,一个佛教神权国家与一个天主教共和国……虽然规模远远不如苏联的开天辟地,但却是建立三个国家,搞了三次社会科学实验啊!
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的资深专家,基辛格博士只要一想自己竟然能够比肩列宁,那心情真叫一个激动!
他仿佛看到「国家建造师」、「造国者」等等金光闪耀、如雷贯耳的伟大头衔,在向自己招手了!
此时不拼一把,还要等到何时?立刻干劲十足地行动起来吧!
在华盛顿,对于菲里和基辛格博士发来的这些「裂国建议」,肯尼迪总统倒是觉得不错,认为这有点像是一战之后肢解奥匈帝国的做法,用一群小而有活力的新国家,取代陈腐僵化到不堪重负的老旧帝国。
这样的民族国家和宗教国家,一般相对而言内耗更少,应该更能有效率地对抗越共的侵袭。
约翰逊副总统对此略有微词,表示搞出一堆新的小国家,会影响日后南越的国家重建和再次统一。
菲里则回电表示,如果未来的南越还能重新统一,那么完全可以借鉴美国经验,参考昔日德克萨斯共和国加入美国的模式,在充分尊重地方自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南越联邦,这样才更加符合美国精神!
——说起来,美国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推行美式价值观和自由主义,把地方自治视为立国之本。
但问题是,到了冷战时期,美国扶植的那些政权,有几个是联邦制的呢?
韩国和南越都不是联邦,日本也没有真正地联邦化!
甚至连美国更早扶持的菲律宾,还有号称照抄美国宪法的利比里亚,也都不是联邦制国家!
虽然南越政权始终摇摇欲坠,菲律宾也是地方割据,世家坐大。但两国在名义上依然是中央集权的共和国,这种实质上的地方自治,其实依然是不稳定的。可谓是有联邦之弊病,无联邦之好处。
上一篇: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