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老王
第一颗人造卫星,是苏联的斯普特尼克1号;
第一只进入太空的动物,是苏联的小狗莱卡;
第一颗月球探测器,是苏联的月球2号;
第一名进入太空的人类,是苏联的尤里·加加林;
第一次太空行走,是1965年的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
第一次月球软着陆,是苏联在1966年发射的月球9号探测器。
甚至人类第一次的飞行器对接,也是苏联在1969年美国登月前完成的。
就算是阿波罗登月结束之后,人类建造的第一座空间站,依旧还是苏联的「礼炮」号。
整个太空竞赛过程之中,美国除了阿波罗登月和航天飞机之外,就只有在火星探测上略占先手了。
——而且,苏联后来也在八十年代造出了自己的航天飞机「暴风雪」号,只可惜生不逢时,「暴风雪」号只来得及发射入轨、无人飞行了一次,就遇上了苏联解体的动荡岁月,最终只能堆在仓库里生锈。
之所以美国能够自信满满地傲视天下,宣称自己赢得了太空竞赛,唯一的底气就来源于阿波罗登月:
美国人上了月球,而苏联人上不了月球,这不就证明了美国的胜利吗?
不得不说,这个理由真的很重磅,让人无话可说,甚至连苏联人都认了。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阿波罗登月,绝大部分中国人都只有膜拜的感觉。
毕竟,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的时候,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都还没能发射成功。
这么巨大的差距之下,中国人只有集体抽冷气的仰望、羡慕和感叹,绝没有怀疑的理由。
甚至当美国人自己质疑阿波罗登月造假的声音。从大洋彼岸传过来的时候,中国人还把它跟「地平学说」和反对进化论一样。作为海外的伪科学笑话来传播,以此来证明某些美国人的脑子不太好。
但又过了若干年,尤其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
,随着中国航天科技的日新月异,新一代的中国人开始慢慢发现,某些关于月球和宇宙的事情,根本就不是像美国说的那样,在不少领域有很大的出入。
比如说,中国用探测器获得的月壤,跟美国的月壤成分差异极大,重合度只有不到25%。
中国发现的月球辐射带,美国的阿波罗登月期间也没有发现。
其次,从月面起飞并跟轨道上的飞行器对接,其导航难度远远超过了半个世纪之前的技术水平极限。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航天部门靠着5G和超算的加持,「嫦娥奔月」的返回过程尚且十分艰难,印度的「月船三号」更是即使在地面中心的指挥协助下,仍然轨道没对上——很难想象阿波罗飞船的宇航员,要怎样靠着纺织女工用针挑出来,内存才4kb的原始计算机,在短短几小时内就完成如此复杂的航线计算?
要知道,这个手工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跟后来大街上卖给小学生用的简易计算器,都还差了一截呢!
想要让休斯敦航天中心帮忙导航也是很难的。因为当时的通讯能力,未必能支持这么大的数据传输。
(按照美国方面的描述,飞船上的计算机在登陆时就直接宕机了,后面全是宇航员凭感觉手动操作。)
最后,在阿波罗登月结束之后,美国不要说重新载人登月,就连往月球发射探测器都搞得险象环生。
这就很令人无语了。
以至于有人提出,为什么美国在实现阿波罗登月之后,没有进行关键性的下一步——建设月球基地呢?
哪怕是建设一个无人基地,从月亮上不断发出无线电信号,也是圈占地盘宣示所有权的最直接手段,远比在月球插一面国旗更有象征性——这就跟世界各国竞相在南极和北极建设科考站的原因差不多。
如果阿波罗登月只搞了一次,那么没有余力建设月球基地,或许还可以理解。但阿波罗登月前后搞了七次,成功了六次,最后还剩下一艘多余的阿波罗飞船,可以发射上地球轨道,跟苏联的联盟号飞船对接,以示友好……为什么不把最后一次的阿波罗登月舱,换成一个大型的信号发射器,或者说无人灯塔呢?
总之,围绕着阿波罗登月的真假,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上是众说纷纭。即使有人拿出权威言论,也压不住人——毕竟美国和日本在这些年被暴露出的造假和撒谎,实在是太多了,很多事情都是睁着眼说瞎话,被揭穿了也没有任何羞耻,没有任何底线,最多就是鞠个躬道歉,诚信完全破产。
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骗子,对他说的话能不怀疑吗?再加上二十一世纪的美国航天事业整体太过拉胯,计划项目都只有PPT漂亮,其实没有一个靠谱,这怎么不让人怀疑曾经的阿波罗登月也是造假?
到了后来,就算有中国航天权威人士出来说话,给阿波罗登月站台,依然是根本不能服众。
因为大家都知道屁股决定脑袋:假如阿波罗登月为假,那么用美国月壤做的研究和写的论文就会统统作废。因此而获得的奖项、岗位和称号,也会统统成为笑话——你猜因此最急的会是谁?肯定是专家啊!
总之,直到菲里穿越之前,围绕着阿波罗登月到底是不是惊天大骗局,依然是一个全球热议的话题。
好莱坞关于登月骗局的电影和讽刺电视剧,前前后后都拍了不知道多少部。
由于正反两方面的信息都太多,菲里也不敢确认他穿越前那条时间上的阿波罗登月是真是假。
但现在,他却已经可以确定,如果白宫还是要求在1969年之内,就必须登月成功的话。
那么,阿波罗登月工程,呃,可能,大概,或者说是只能不得不造假了……
——
如果还是按照穿越前的旧时间线发展,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7月21日在月球踩下第一个脚印。
那么,现在是1968年11月底,再过八个月,就是历史上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的时间了。
但阿波罗登月工程的当前进度,只能说是……嗯,不能说是集体划水,好歹还是有人在努力的。
至少,美国的宇航员们都跟当年日本的神风敢死队一样,把遗书都写好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越战扩大化,暴涨的军费开支挤占了太空工程的经费,阿波罗登月工程在前几年的情况还好。但从本位面的1965年开始,NASA获得的经费,就远远少于历史同期了。
截止到1968年底,阿波罗登月工程获得的全部经费,才堪堪达到一百亿美元——而且,这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前崩溃,美元已经大幅度贬值的前提下,比历史同期购买力差了很多的一百亿美元。
不仅阿波罗登月工程的经费遭到了削减,参加阿波罗登月的人员也出了很多问题。
——作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史诗级大冒险,
在整个美国有超过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80多个研究机构参与了阿波罗计划,参与总人数高达40多万人。
一开始的时候,大多数参与者还是凭着爱国热情、使命感和荣誉感,来加入这项奔向月球的伟大工程。但很快,随着越战的扩大化和征兵数量的急剧增加,参加阿波罗工程就变成了某些人逃兵役的捷径。
只要报名到NASA下属各个单位混几年,既镀了金,参与了名垂青史的伟大工程,未来可以对儿孙吹上一辈子,又躲过了兵役,不用去东南亚的雨林里去挨枪林弹雨——这不是绝好的美妙前途吗?
咳咳,如果仅仅是那些理工科的大学生,对NASA趋之若鹜,那么倒是问题不大。但问题是,还有一些专业完全不对口甚至心怀鬼胎的家伙,也纷纷拿着假学历和假证书,走后门进入NASA的各个下属单位。
进而又引发了「劣币驱逐良币」——那些会忽悠的人都上了位,反而把真正的专家给排挤了出去。
偏偏新成立不久的NASA,对于这样庞大的系统工程也缺乏管理经验,监管得很有「松弛感」。于是就造成了严重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滥竽充数、数据和材料造假,以及严重的贪污腐败。
期间爆出的种种丑闻,简直是让人不忍直视。
这其中最离谱的事情是,一位参加阿波罗登月工程的科学家,美国科学院的院士。不仅私生活混乱,挪用公款嫖妓,还为了能够花国家的钱包养情妇,竟然把他最中意的一名墨西哥妓女包装成名校研究生,用假身份和假学历,将这个妓女招募进了自己所在的实验室,以便于在工作时间也能夜夜笙歌!
但是纸包不住火,这个墨西哥妓女连高中都没读完,在实验室里自然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很快就让实验室里的其他人发现了异常。不过,这个妓女也很有办法,当即就跟整个实验室的男人都睡了个遍,人人都是她的熟客,把自己变成了整个实验室的保留福利——这样大家自然就都不好意思举报了。
——对于工作繁忙、生活枯燥,又受到很多规章制度的约束,不能随意离开基地,到城里酒吧找乐子的科研人员来说。若是平时工作的地方,就有个能够随时泻火的漂亮女人,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真有哪个愣头青敢把这事儿捅出去,害得大家都没有女人可玩,那就等着被集体穿小鞋吧!
到后来,这个妓女甚至还成为了实验项目组的代表之一,参加了NASA组织的一次高端国际学术研讨会——因为那次的开会地点是在夏威夷,那个妓女很想去玩,而管这事儿的人被她舔得很开心……
之所以这事儿会爆出来,还是因为实验室内部的争风吃醋:有个新来的印度裔助手因为体味太臭,被这名妓女拒绝服务,再加上实验室出了大篓子,急需有人背黑锅。于是他就一怒之下举报了这桩丑闻。
很显然,根据「屋千蟑」理论(当你看到屋子里有一只蟑螂时,说明这屋里很可能已经有一千只蟑螂了),跟那些还被人捂着盖子的无穷隐患相比,已经爆出来的这点儿黑料,恐怕还只是冰山一角。
为了摸清楚如今的阿波罗登月工程问题有多大,休斯公司的老板,「钢铁侠原型」霍华德·休斯,曾经在上个星期的时候,随机抽取了150名参与阿波罗登月工程的科研人员,按照休斯公司的招聘标准进行考试。结果,最终能够合格通过的仅有59人,还有31人在两次补考之后才勉强通过,剩下60人则完全不合格——学历不是假的就是花钱买的,专业也不对口,无论补考多少次都通不过!
“其实,如果严格按照我家公司的招聘标准,这150人里能够录用的最多也就三四十个。剩下那些人就算来休斯公司打白工,我都是不收的!有几个笨蛋竟然连万能电表都不会用!也不知是学啥的!”
霍华德·休斯叹息着说,“说实话,我已经不知道如今的阿波罗登月工程报告里面,究竟有多少数据是真的,又有多少问题被瞒着了。因为我随机抽查了十份技术资料,结果发现每一份资料里都存在着疑点。至于五花八门的违规操作,就更是多得没法计算——我甚至找不到哪家企业是完全没有违规的!
有弄虚作假的,有层层转包的,有偷偷替换便宜材料的,有以旧换新的,有乱改图纸的……
昨天,我去突击检查了一家生产火箭发射架组件的金属加工厂,发现有好几个工人在一边抽麻草一边干活,说话的口音也不对劲。再一查身份,竟然是墨西哥和古巴的非法移民!
如果是二十年前闹麦卡锡主义的时候,这家工厂的老板都够格扣上叛国罪了!”
“这个……约翰逊总统难道是要我们对阿波罗工程的全部相关企业进行审计吗?”
菲里苦着脸说,“查账这事儿可是很
冒险的,弄不好就要遇上坠机,然后来个团灭啊!”
“查账倒是不需要我们出面,我们只是总统和副总统的帮手,负责一些不重要的小事而已。”
一听到「查账」这么危险的词儿,基辛格博士立马就是一个激灵,赶忙摆手否认说,“查账和整肃航天部门纪律的事情,自有别人负责,我们只需要向肯尼迪副总统汇报情况,再想办法给国会和新闻媒体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把这个爆点尽量糊弄过去就行了。”
“哦,忽悠公众,搞危机公关啊?这个我懂,好莱坞也有不少擅长这事儿的专家。”
菲里会意地点了点头,“麦克纳马拉国防部长怎么向公众解释为什么要征召十万傻子从军,我们就怎么给阿波罗登月工程出现的种种问题找补。如果实在不行,还有英国公务员的「四步走」策略。
但是,在开始着手忽悠之前,我有一个问题必须要弄清楚——阿波罗登月究竟能不能成功?”
他表情严肃地看着基辛格博士,“我们究竟是应该按「经过一番周折,但最终还是登月成功」来忽悠?还是要让民众相信「国家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但人力有限,而月亮却太遥远」?
这个最基本的前提如果没有搞清楚,后续的安排就都没法搞啊!”
听了这话,基辛格博士和霍华德互相看了看,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最终由霍华德开了口:“咳咳,太远的事情不好说,至少在五年之内,我们登月成功的希望应该非常渺茫……”
——霍华德·休斯表示,根据他的调查。作为阿波罗登月的动力源,土星五号火箭的推力已经足够了,性能也还马马虎虎,只要它不在发射过程中出问题的话,应该是能把飞船送到月球轨道上的。
至于火箭的飞行方向会不会歪了,直接把飞船打进了深空里;或是第三级火箭在空中点火失败,没有进入预定高度;甚至是在电视画面中来个大爆炸,「轰隆」一声化为火球……这个就得看运气了。
“不管怎么样,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门能够打到月球上去的超级大炮。虽然无法保证它具体能不能打得准,会不会炸膛,但至少射程是够了的。”
霍华德摊了摊手,“可问题是,阿波罗飞船不是炮弹,登月工程也不是单程票。
我们不仅要把载人飞船发射到月亮上,还得让宇航员活着从月亮上回来——而这就太难了……”
作者的话: PS:有一个很惊悚的事实,人类这几十年的冲向宇宙,科幻作品搞了无数。但除了真假存疑的阿波罗登月之外,其余没有一个宇航员和一艘飞船,抵达过远离地表1000公里以外的地方。
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只有四五百公里。如果把地球比作一颗苹果,这点高度真的就相当于是一层果皮而已。
反正我查到的资料里,所有载人宇宙飞行器的轨道高度,没有一个超过五百公里的。
第416章、人类真能冲出地球吗?
按照美国高科技大亨霍华德·休斯,这位「钢铁侠原型」的说法,把一艘飞船从地球发射到月球,还要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大约就相当于是「用一把狙击枪在3000米的距离上射击一个易拉罐」。
——难度很大,失败的风险很高,但如果精心准备,仔细计算的话,勉强还有一定的成功率。
早在1958年,美国就向月球发射了4个「先驱者」探测器,结果全部失败,连月球轨道都没进入。
到了六十年代,美国又向月球发射了9个「徘徊者」探测器,然后直到徘徊者7号,才击中月球并传回了月面照片,之后的徘徊者8号和9号探测器,也取得了撞击月球的成功。
但这仅仅是把探测器好像打台球一样「撞」到月面上而已,目前唯一在月球上实现了「软着陆」的人造物体,只有苏联的月球9号探测器。而美国的月球探测器,却反倒还没有这样的技术。
换而言之,如今美国只有硬着陆的技术。
万一阿波罗飞船的登月舱,也这么「撞」了上去的话,天晓得会不会让宇航员「落地成盒」啊!
嗯,从载人登月的字面意义,只要能把人丢到月球上,不管会不会落地成盒,也都算成功了吧?
但问题是,这到底应该算是登陆舱呢?还是宇宙版的神风特攻自杀机?
更要命是,阿波罗登月并不是单程票,宇航员上了月球之后还得回来,而这难度就堪称疯狂了。
那将是一场可以媲美变形金刚、太空堡垒、星河战队、三体人之飞行神技的上升舱寻找指令舱之旅!
——按照阿波罗登月的方案,飞船在抵达月球轨道之后,就会放出登陆舱,载着两名宇航员在月面登陆。与此同时,指令舱载着最后一名宇航员,继续沿着轨道环绕月球飞行。
等到登陆任务完成,登陆舱就会炸开分离成两截,基
座留在月面,分离出的上升舱从月面起飞,几小时后与指令舱在环月轨道汇合,并实现完美对接——因为上升舱的燃料只够维持几个小时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知不知道月球面积有多大?也就是比亚洲的面积小一点儿!
而指令舱每隔几个小时绕着这么大的月球飞一圈,得要保持多快的速度?
现在,一个孤零零的上升舱从月面起飞,还要争分夺秒地赶在燃料耗尽前,跟指令舱完美对接!
虽然从地面发射一艘飞船,去跟地球轨道上的空间站对接,貌似难度不算太大。
但如果是从地球发射飞船去空间站,那么必然会有地面指挥监测系统来提供协助。可以精确观察距离地表只有几百千米的飞船位置,好像GPS一样提供导航数据,小心翼翼地引导飞船对接。
可月面上却是什么都没有。而地球也远在三十八万公里之外,宇航员只能一切靠自己。
更麻烦的是,从地球发射火箭,无论如何至少能保证发射场的地面是平的,并且够结实。
但阿波罗飞船的上升舱,从登月舱分离的时候,可没办法保证下面的月面是平的或者够结实——只要起飞角度歪了哪怕一度,飞上去就得歪到不知哪里去了,又该如何保证它跟指令舱是在同一个轨道平面?
至于在地球上就提前算好数据?那也是天方夜谭!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观测技术,最多也就能大致摸清飞船降落的地方是高原、平原还是盆地而已,根本做不到精确控制降落地点!
阿波罗飞船的宇航员从几万米的高空,操作登陆舱实现软着陆,能保证不翻船,就已经用尽全力了,根本不可能严格按照预定的航线,降落在事先规定的某个坐标——万一飞船的下面有块大石头,或是大坑和大裂缝,那都只能临时避开,而且很难说究竟会偏离出多少。所以登陆舱的实际降落地点根本不可控!
然后,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年的人类既没有随时供查询的月面精确三维坐标,也没有可以引导阿波罗飞船航行在距离地球三十八万公里之外的深空探测技术。
这样一来,连阿波罗飞船登月舱的精确降落地点都无法预测,那么地面指挥中心又该按照什么数据,提前帮上升舱计算轨道?而指令舱又该按照怎样的参数,与登陆舱的落点共面并轨?
在这一切数据都无法精确测定,谁都不知道自己准确位置的情况下,上升舱怎么去找指令舱?
打个比方来说,上升舱手工起飞是蒙眼扔飞刀;手工入轨那是黑夜绣花,手工对接则堪比徒手接子弹!
当然,你可以靠着不断变轨,在月球轨道上一圈一圈的慢慢调整,只要时间够长,就总能对得上。
但问题是,阿波罗飞船不是无人飞行器,宇航员得要吃喝拉撒,能滞留在月球轨道的时间是有限的!
半个世纪之后的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其携带月壤的上升器从月面点火升空之后,前后花了两天时间来变轨和调整,才跟月球轨道上的轨道器/返回器对接成功,继而踏上返回地球的漫长旅程。
上一篇: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