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297章

作者:老老王

 临危继任的下一代埃及领袖萨达特,尝试跟美国进行停战谈判,但白宫的态度却是只接受投降!

 碰了壁的萨达特和残存的埃及高层,便掉头苦苦哀求苏联军队直接下场参战,却被克里姆林宫婉拒——虽然苏联在东地中海部署了不少军事力量。但若是真要在东地中海战区跟美军正面打起来,背后又隔着土耳其这个北约成员国。届时海路必定被截断,前线苏军没有补给线,根本没法打啊!

 所以,勃列日涅夫只是表示愿意继续给阿拉伯联军提供军火,更多的事情就只好免谈了。

 于是,看着头顶上来来往往的美国导弹和轰炸机群,还有在洪水、轰炸和毒气的连番肆虐下,正在迅速化为废墟瓦砾的一座座城市,还有每天动辄数万人到十几万人的伤亡数字,埃及政府终于绝望了。

 6月10日上午八点,新任埃及总统萨达特宣布埃及战败,要求苏伊士运河前线的埃及陆军投降。

 当日下午,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老阿萨德)也发表了告全体国民书,沉痛地宣布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阿拉伯联军因为美国的强力干预而失败。但拒绝让军队弃械投降,只是将戈兰高地附近的残余叙利亚政府军撤回首都大马士革——对此,以色列和美国都表示理解和默许,并下令停止对叙利亚的轰炸和导弹袭击。

 为什么以色列对待叙利亚的态度如此宽松,却对待埃及如此苛刻?

 首先,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盟主,以色列必须集中力量打击首要目标,故而对叙利亚可以暂时放过。

 ——就像同样是二战轴心国,盟国给予德国的惩罚,明显要比对待意大利时严厉很多。

 其次,因为地形的缘故,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隔着崇山峻岭。在吞并黎巴嫩之前,以色列根本没办法越过戈兰高地,控制东边的叙利亚领土,以色列军队即使翻山打到了大马士革郊外,也占不稳那边的土地。

 所以,以色列就算要扩张,在叙利亚的方向上,能拿下戈兰高地就已经是极限,实在不能再贪大求多。

 第三,此时的以色列正摩拳擦掌地要谋划「入埃及记」,实在没精力去宰割叙利亚了。

 ——大马士革、阿勒颇和拉卡这些叙利亚城市虽然也不错,但哪里比得上尼罗河畔的埃及沃土呢?

 还是先把埃及这头肥羊拆吃入腹,落袋为安吧!叙利亚可以等到下一次再去折腾!

 两天后,6月12日,美军101空降师、陆战一师和骑兵第一师的部分先遣队,在第六舰队的护送下,抵达西奈半岛北部的阿里什和西奈半岛南部的沙姆沙伊赫。

 这两座城市因为位于西奈半岛,被埃及方面认为是自己的神圣国土,故而并未用原子弹进行爆破。

 而以色列军队在初期战局不利时,也只是退出了苏伊士运河区,依然牢牢控制着这两座远离运河的后方城市。因此以色列方面也没有破坏这两座城市的需要,让两地的港口和基础设施依然保持着完好状态。

 抵达阿里什与沙姆沙伊赫的美军先遣队,与当地的以色列驻军汇合后,就开始继续向西前进,准备进入苏伊士运河两岸,接受埃及陆军主力的投降。

 最初,在越南被打惨了的美军,还很是提心吊胆,唯恐埃及人的战斗意志跟越共一样顽强,自己没走几步路就会遇上「会说话的椰枣树」或「会说话的沙丘」,然后「轰隆」一声坐了土飞机。

 所以,很多大兵们以为接收运河区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场恶仗要打,很多人都带了双份的弹药。

 但很快,美军官兵就发现自己似乎是多虑了。此时已经断了半个月给养的埃及陆军,根本是处于失控瓦解的状态,跟二月革命后的沙俄军队似的——不要说抵抗,他们连朝天开枪的欲望都欠奉。

 怎么说呢?民族主义的煽动能力,似乎并没有那些知识青年想象的那么强大。

 并不是只要喊几句慷慨激昂而又空洞无物的爱国口号,就能动员起穷人跟那些热血青年一起拼命的。

 事实上,在收到开罗政府的投降命令之后,埃及陆军的很多下级军官直接开车来到沙姆沙

 伊赫,主动设法找到美军商量,请求美军全权负责受降事宜,不要把他们交给犹太人,因为他们担心受到报复。

 至于底层的埃及士兵,更是从五月底开始就一直处于没人管的状态。因为长官们都在忙着找后路或携款开溜。这些半饥饿状态的大兵对于进战俘营吃饱饭没有任何抵触情绪,哪怕对方是毁灭埃及的凶手。

 ——毕竟,自从埃及艳后那会儿开始,埃及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被异族征服的历史,不是吗?

 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统治埃及的时代姑且不论。就算是所谓埃及「独立」的马穆鲁克王朝时代,占据埃及统治阶层的「马穆鲁克」,也都是来自遥远中亚草原的突厥老爷,或者高加索山区的山民——「马穆鲁克」是奴隶的意思,所以「马穆鲁克王朝」是外人的贬低称呼,埃及马穆鲁克政权的自称是「突厥国」,后期突厥人失势,高加索的切尔克斯山民上位,又变成了「切尔克斯人之国」。

 换而言之,中世纪埃及的统治阶层,根本没把自己当成是埃及人,连国名都是另搞一套。

 ——要知道,就算是元朝和清朝的胡人皇帝,都还自称是「中原天子」、「华夏之君」呢!

 鉴于此,埃及土著人在中世纪埃及的地位,大致上可见一斑:也就比美国的印第安人稍好点儿。

 接下来,奥斯曼帝国衰落,埃及在十九世纪重新独立之后,统治埃及的新王朝创建者,同样是来自地中海对岸的阿尔巴尼亚人。这个王朝几经兴衰,一度被英国灭亡。但后来还是以英国保护国的形式复活,勉强维持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直到末代埃及国王「胖鼠神偷」法鲁克一世陛下被纳赛尔推翻。换而言之,埃及人主宰自己命运的历史,其实是从纳赛尔发动政变才开始的,迄今不足二十年。

 而尼罗河畔上一次出现埃及人的土著王朝,那都要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的亚历山大大帝时代了!

 总而言之,无论历史怎样风云变幻。自从被波斯和马其顿先后征服以来,这些政权全都不约而同地奉行一个政策,那就是基本不允许埃及本地人加入军队(偶尔有例外),埃及政权的军队和统治阶层,都由外来者组成。埃及本地人在这漫长的两千多年岁月里,只负责在和平时交税服劳役,在战乱时被嘎嘎乱杀。

 对于两千多年没有接触到军事的埃及人来说,他们的武德已经不能说是不充沛,而是彻底断根了!

 所以,对于眼下的又一次被异族征服,绝大多数的埃及人,都是在绝望之后,就平淡到麻木的态度。

 大约是觉得——「哎,看来咱们埃及人当真是天生下跪的命,早知道这样就不听纳赛尔的忽悠了」。

 就这样,美军在向驻守苏伊士运河两岸的埃及军队逼近时,没有遭到哪怕一丁点的抵抗。埃及人的苏制坦克和装甲车被乱七八糟地丢在沙漠中,坦克兵们懒洋洋地坐在坦克旁边,个个目光呆滞,斗志全无。

 当陆战一师的M113装甲车出现在地平线上时,埃及士兵已经他们早早的举起了白旗,把自己的步枪扔在一边。然后一脸自来熟地向懵了的美国兵们要香烟和可乐,实在没有的话,随便有点什么吃的也好。

 目瞪口呆的美国大兵,下意识地拿出自己最不喜欢的斯帕姆午餐肉罐头,丢给了这些乞丐似的埃及兵。随即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似乎是把猪肉给了一群阿拉伯人,而对方看待猪这种动物如同恶魔与瘟疫。

 但接下来,美国大兵们又更惊讶地发现,这些埃及士兵根本不挑食,很快就把午餐肉罐头吃了下去!

 好吧,这人一旦饿得慌了,在吃食也就讲究不起来了。

 更何况,在他们的教义中,禁止食用猪肉只是因为先知穆圣看到中东地区的猪总是吃各种垃圾,乃是肮脏不洁之物,常吃这玩意儿怕是容易染病。但真要到了人都活不下去的时候,吃猪肉也不算什么了。

 总之,在一个星期之内,美军轻松地将散布在苏伊士运河两岸的十万埃及士兵全部缴械(其余都开小差逃光了),所有的埃及地方政府官员全部驱逐,然后宣布对苏伊士运河区实施军管。

 被缴械后的埃及士兵,也都温顺地被押送到运河岸边各处被铁丝网围起来的空地里,用自己的帐篷和不知哪儿搞来的破布,在铁丝网里安营扎寨,每天吃着美军提供的饼干、罐头和鹰嘴豆,无聊度日。

 按照他们的想法,战争到这一步就应该算是结束了,自己只要安心吃一段时间的牢饭,就能回家了。

 以后的日子会怎么样呢?这些几乎没受什么教育的埃及士兵们并不清楚,也懒得去想。

 经过这样一场噩梦般的失败战争之后,民族主义的虚火和宏大叙事,已经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

 他们只想着离开战场和回家——如果他们还有家可回的话。

 但是,让这些埃及士兵

 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美军提供的战俘营口粮,他们也并没能吃上多长时间。

 在一个貌似跟之前没啥区别的早晨,当埃及俘虏们睡眼惺忪地走出帐篷,准备看看今天美国佬给他们提供了什么早餐时,却惊讶地发现,战俘营的看守已经在一夜之间,就突然从美军换成了以色列军队!

 并且,这些以色列士兵并没有带来装满食品的卡车。反倒是个个全副武装,并且架起了机枪……

 于是,伴随着惨叫、咒骂和爆豆般的枪响,一座又一座战俘营里的埃及士兵,相继倒在了血泊之中。

 之后,以色列军队也懒得挖坑埋尸。而是直接将那些血肉模糊的尸体和躺在尸堆里装死的埃及人,一股脑儿都用推土机给推进了苏伊士运河!

 一时之间,190公里长的苏伊士运河水面,处处漂满了肿胀的尸体,并且很快上了各国报刊的头条。

 作者的话:  PS:《昭和米国物语》的新预告出来了,日本网民纷纷予以好评,跟黑人武士主角的《刺客信条:影》的骂声如潮截然相反。日本人说他们不是接受不了恶搞,也不是接受不了多元化,但受不了白人的傲慢。

 《昭和米国物语》推出之后,想必会像《赛博朋克2077》和黑马喽一样,出现很多跟风的同人小说吧?

 第482章、华盛顿战车道

 “苏伊士运河的惨案?十万埃及战俘被以色列国防军集体屠杀?”

 一片狼藉的香港昂船洲驻越美军司令部,菲里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边用熏香掩盖示威民众丢进来的粪便和臭鱼的异味,一边翻着刚刚买来的报纸,如此吐槽说,“虽然按道理来说,对于这种刷新现代战争底线的事情,我是应该感到惊讶的。但为什么实际上我却一点儿都惊讶不起来呢?”

 “大约是最近这段时间里,诸如此类突破底线的破事,实在是发生得太多了吧?反正,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自由阵营恐怕是没办法拿苏联在卡廷森林对波兰俘虏的屠杀说事了。”

 基辛格博士用卫生纸塞着鼻孔,防备外面飘来的臭气,一边看电视一边瓮声瓮气地说,“美国在如今这种时候贸然出兵中东,本来就已经是空前大错,接下来不管再做什么,也都是错上加错。

 不过,从以色列的角度来看,屠杀埃及战俘或许并不能算错——考虑到战后的以色列要控制整条苏伊士运河,收过路费,甚至还准备占领尼罗河三角洲的土地,建造犹太人定居点……”

 对于基辛格博士的模糊说法,菲里想了一下,也就瞬间秒懂了。

 如果把这些经过军事训练的埃及士兵,直接遣散回家的话,估计很快就会化身成为一大堆的激进反美反以武装团体。以色列未来想要控制苏伊士运河,乃至于殖民埃及,怕是会被搞到不得安生了。

 就像菲里穿越前那条时间线上,二十一世纪初的美国在打赢了伊拉克战争,摧毁了萨达姆的复兴党政权,占领了伊拉克之后,便面临着一个问题:伊拉克旧政权遗留下来的几十万军警和政府职员该怎么办?

 当时,伊拉克的美国占领当局领导人保罗·布雷默,恰好是个大聪明,他发挥了自己的「惊世智慧」,决定模仿二战后在德国的「清除纳粹」的政策,将萨达姆时代的军警和官员一律开除公职,罢黜不用!

 这下可好,几十万士兵、警察和官员瞬间被砸了饭碗,社会地位一落千丈不说,甚至连生活都成了问题。于是这些拥有作战经验的家伙就与极端宗教团体联合起来,形成各种反抗美国占领军的地下武装团体。

 结果就让美军在原本几乎传檄而定的伊拉克,打起了没完没了的漫长治安战。

 不过,尽管保罗·布雷默这种一刀切统统开除的做法,可以说是火上添油,为渊驱鱼,唯恐伊拉克那些「有活力的民间团体」,缺乏「有军事和行政经验的专业人员」。

 但若是继续留用这些旧政权的军警官员,也不见得就是正确的做法——旧政权的残党,在新政权里大多数都是会混得不太如意的。届时,他们穿着官皮,在政府里暗中勾结反贼,岂不是更加危险吗?

 参考新中国文化界那些「满遗」的作妖,就知道「朝中有人好造反」的事情,是多么令人头痛——那还是无拳无勇只有笔杆的酸丁文人,换成是拿着枪的军人和掌着权的官员,内外勾结起来就更可怕了。

 综上所述,全部裁员是不合适的,兼收并蓄也不合适,要甄别筛选,又没有这样的统计和调查能力。

 那么,面对这样一支心怀怨愤的降军,一个居心叵测的政府,外来的征服者要怎样处置呢?

 其实,在遥远的古代,那些暴君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一个最简单的对策,那就是:杀!

 只要把萨达姆旧政权的军事人员和政府官员统统屠杀了,用他们的尸体垒砌一座全世界最高的骷髅塔,那

 么,想必整个伊拉克都会噤若寒蝉,短期内再也不敢对美军的占领和统治,发表什么反对意见。

 而没有了前政权专业军事人员的加盟入伙、输入武德,极端恐怖武装团体也没那么容易支楞起来。

 但这么一搞,伊拉克是安定了,美国想要在全世界推广的民主、自由、人权等观念,也全都破产了。

 还好,在本位面,美国的自由民主和人权观念,在越战中就早已破产了,所以再破产一次也无所谓。

 ——只要我没有道德,就不怕被人道德绑架啦!

 更何况,苏伊士运河的战俘大屠杀,只是场面血腥一点,杀戮的规模大一点罢了。

 若论对秩序规则和政治伦理的界限突破,最近还有一件更加糟糕的呢!

 “确实,苏伊士运河的大屠杀,只不过是普通的反人类而已。但以色列吞并约旦的事情,在政治上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这都搞得比印度吞并锡金的吃相还要更加难看了啊!”

 菲里叹息道,“拿着《圣经》当地契不说,还派FBI探员强闯联合国大厦,拖走约旦代表……”

 ——由于在本次战争之中,以色列的国土挨了太多的原子弹,水源和土壤都遭到污染。所以在战争结束后,在美国儿子卖肾力挺之下成为胜利者的以色列,自然要磨刀霍霍,向着邻居们狮子大开口。

 其中,叙利亚除了在上次中东战争中本来已经沦陷的戈兰高地之外,没有再割让更多的土地。

 但埃及却被迫在失去西奈半岛之后,继续割让整个苏伊士运河区和尼罗河三角洲东北部给以色列。

 埃及本身也要接受以色列驻军,政府的各个主要部门里都得安插以色列顾问,相当于半殖民地化。

 最惨的是约旦——尽管约旦王国参战最晚又最早停战,对以色列的打击最少,差不多是个战场气氛组。

 但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约旦受到的惩罚却是最严重的:直接灭国!全境并入以色列!

 白宫和国会已经做出决定了!由穆圣后裔统治的约旦,从此喜提亡国待遇!

 等等!直接灭掉一个国家?一个联合国成员国?

 拜托,如今已经不是欧洲列强横行世界,动辄灭族吞地的十九世纪殖民时代啦!

 你们美国佬和犹太人,究竟把《联合国宪章》当成了什么?怎么可以随便吞并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呢?

 对于这个问题,以色列代表拿出一本《圣经》,在联合国大会上振振有词地宣称说,早在三千多年之前,伟大而万能的上帝耶和华,就已经将「流着蜜与奶的迦南地」,赐予了犹太人。

 而「迦南地」的版图,不仅包括约旦河和死海的西岸,也囊括了约旦河和死海的东岸。

 早在所罗门国王和大卫王的时代,犹太人就生活在如今划给约旦王国的那片土地上。

 现在,作为大卫王的继业者,以色列将约旦王国的土地收回,也不过是「回归历史常态」罢了……

 呃,这话说得有没有道理呢?其实多少还是有一点的。

 在古代历史上,中东地区确实是从来没有「约旦」这个地名的。

 现在的约旦王国领土,在遥远的三千多年之前,也确实曾经是犹太人的土地。《圣经》时代远古犹太人的「十二个支派(部族)」之中,就有两个支派(部族)生活在约旦河东岸的土地上。

 后来,十字军东征,建立耶路撒冷王国的时候,十字军骑士也没有止步于约旦河。而是把约旦河和死海东岸的土地同样一起拿下,在这里分封了法兰克领主,竖起了天国王朝的十字旗。

 再接下来的战乱变迁中,约旦河也从未成为过各个穆斯林国家划分边界的对峙前线。

 在漫长的历史中,约旦河两岸的土地,总是被一起并入某个国家,又或是一起被另一个国家夺走。

 比如,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现在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三家其实是同一个行政区,三方领土全部加起来,才被统称为「巴勒斯坦」。换而言之,现在的约旦人,在二十世纪初也自称「巴勒斯坦人」。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军打败奥斯曼土耳其,接管中东,这才把巴勒斯坦地区沿着约旦河一分为二,西边是巴勒斯坦殖民地,东边被封给阿拉伯人,命名为外约旦——这就是约旦王国的起源由来。

 换而言之,约旦本身就是古代巴勒斯坦的一部分,也是更古老年代里的「犹太国」和「迦南地」的一部分。完全是因为英国在一战后发挥搅屎棍天赋,硬是从地图上的边角料里,裁剪出了一个约旦王国,用来打发那些被「阿拉伯的劳伦斯」忽悠着起兵造反白干了一场,最后家园沦为英法殖民地的穆圣后裔。

 到目前为止,约旦还没有完成自己的「民族构建」和「国家构建」,其基础就跟沙子一样的不牢固。

 这是一个完全由昂撒民族在地图上划线创造出的国度,自然也

 应该由昂撒民族在地图上擦橡皮消失啊!

 ——假如以色列把自己视为「巴勒斯坦」这个地理概念的继承者,那么约旦河两岸确实应该归于一统。

 但问题是,以色列是继承者吗?根本就不是啊!

 对于巴勒斯坦,以色列是征服者,是殖民者,甚至是毁灭者!

 这些从欧洲来的异邦人,有什么资格要求获得整个「大巴勒斯坦」的继承权呢?

 更关键的是,本世纪才刚刚被大幅度变更的新国界,那可是多了去啦!

 如果大家都要求「回归历史常态」的话,全世界岂不是就得遍地硝烟四起,所有人打得天昏地暗了吗?

 怎奈这世界终究是靠暴力决定一切,拳头才是老大。

 而狐假虎威的以色列,在武力上显然占据绝对优势,并且还有着践踏文明世界一切准则的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