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354章

作者:老老王

 现在,美国发现德国佬一点儿也不老实,其实是一条「很快就要反咬主人一口的坏狗狗」,决定要好好暴揍一顿再说——而联邦德国就只能一边躺平了挨揍,一边哀鸣着祈求美国主子少割点儿肉。

 所以,在轻松敲打完德国龙骑兵之后,下一步就是回头去拆掉法国的非洲殖民势力范围啦!

 吃完德国吃法国,吃完法国吃德国,偶尔再啃啃英国,美国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爽过了。

 更妙的是,这些目标看似更强大,其实连反抗的胆量都没有,只敢象征性地隔空挥爪,完全不痛不痒。

 ——果然是节操掉尽人清爽,痛击欧洲盟友比跟越南猴子缠斗要快活多了。

 “在放弃了东南亚战略之后,转而打破之前跟欧洲盟友的默契,对非洲法语区动手吗?”

 沃尔夫看了看地球仪,摸着下巴若有所思,“这种欺软怕硬,不,避实就虚的战略,怎么听着有点熟悉?呃,就像您当初在肯尼迪总统面前竭力主张推迟入侵古巴,转而攻击多米尼加?”

 “差不多吧,过去我们为了捍卫自由阵营而打越南,吃了那么大的苦头。如今自然要吸取教训,不要再劳师远征——战略收缩不是爱好和平,而是先把身边容易得手的高价值目标吞下去。”

 菲里如此吐槽,同时伸手往旁边一指,“黑格上

 校很快就要回到五角大楼,凭着这段时间制造假情报和认知作战的功劳,晋升为陆军少将,并参与接下来的西非攻略了。”

 ——正在旁边敲着打字机写报告的战略忽悠局的现任副局长,亚历山大·黑格上校,闻言抬起脑袋,向菲里和沃尔夫高冷地点点头,表示确实有这么回事,随即又继续埋首打报告了。

 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数不清的照片、数据图和文件书籍,旁边的铁皮书柜背后还挂了一张非洲地图,上面密密麻麻画着各种标识、箭头,立着各个颜色的带磁铁底座的小旗子。

 乍一看之下,还以为这是哪个作战情报室。

 但鉴于战略忽悠局目前的本职工作就是编故事和写设定,沃尔夫也没太在意,还以为亚历山大·黑格上校是想要虚构一个黑人穿越者和一个奇幻非洲雨林的冒险故事……

 没想到,黑格上校这是玩真的,很快就要回到五角大楼,去策划「对法特别军事行动」了啊?

 作者的话:  PS:苏丹陆军发布战报,宣布大捷,成功解围自家总参谋部大楼,叛军和官军围绕此楼打了一年半。

 怎么说呢,颇有当年小阿萨德坐镇大马士革总统府,从容部署兵力,抵御300米外叛军前锋的风采。

 哎,这段时间,苏丹内战已经快打疯了,光是首都就死了六万人,但几乎没人报道啊。

 第585章、黑格上校的非洲攻略

 从19世纪中期到冷战结束,大半个非洲一直被法国视为「后院」和「势力范围」。

 二战爆发前,非洲有近一半的土地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地;即使在二战刚结束时,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总面积仍有约1039万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37%,下辖人口占到当时非洲总人口的24.5%。

 在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中,法国是一直到21世纪都在非洲依然保持了数百万平方公里广袤殖民地的奇葩——当然,在表面上,这些殖民地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已经是十几个独立国家。

 但实际上呢,这些非洲国家的所谓独立,基本都是在巴黎的默许之下,由一帮亲法当地土著上层人士「奉旨独立」。它们的政治制度是法国留下的,官方语言是法语,货币依然要用法国主导的殖民地银行发行的中非法郎和西非法郎,各个军事要害都驻扎着法军,值钱的矿产资源都要廉价卖给法国人(这个廉价是指只给国际市场价的不到10%),仅有的一点儿外贸收入要存在法国银行,想动用还得经过法国审批。

 并且,这些非洲国家的总统,全都是从法国留学回来,靠着跪舔巴黎老爷上位的黑皮白心「山竹人」。

 它们的军队也都是法国一手包办打造,类似于大日本帝国旗下的伪满洲国的军队。

 ——货币、国家体制、总统都是法国派下来的,政府必须用法语,连外贸收入都要存在法国……甚至当法国自己都不再用法郎,改用欧元的时候,非洲的法国势力范围却还在继续用中非法郎和西非法郎!

 如果这都不算殖民地,那要怎样才算殖民地?

 非得让巴黎任命一个白人总督空降过去才算是殖民,而扶持黑人买办就不算殖民了吗?

 新殖民主义也是殖民主义啊!

 靠着如此广袤的非洲殖民地,充当自己的血包、倾销市场和廉价资源产地,法国人才能在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尽管文恬武嬉,三天两头罢工瞎折腾,却依然维持着发达国家体面的悠闲生活。

 直到「恋老癖奶油小生」马克龙的执政时期,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势力范围,才随着法国的日渐肾虚和俄国「瓦格纳」部队的远征非洲,而逐步走向崩溃瓦解……继而,法国人的日子也很快一天不如一天了。

 至于菲里如今所在的时间线,此时才刚刚进入七十年代,巴黎对于非洲势力范围的控制还很牢固,经济渗透更是不能用「无孔不入」来形容,而是从一开始就完全掌握在法国手里。

 但法军的「德不配位」(武德不配位),早已显露无遗,只是在非洲大区还能蹂躏弱鸡罢了——仅限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在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阿尔及利亚,法国人也被柏柏尔游牧民打得政府都崩了。

 等到半个世纪之后,愈加武德匮乏的法国佬,更是连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俄国「瓦格纳」雇佣兵都打不过,继而让觉醒了的黑叔叔搞得灰头土脸,从马里到尼日尔,从布基纳法索到几内亚,法国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在非洲上演着狼狈撤退的场面——总体来说,并不比美军的西贡铁拳和喀布尔飞人体面多少。

 当然,现在距离二战结束还不到三十年,法国佬在非洲的驻军,尚未费拉不堪到二十一世纪的地步。尽管既打不过越南猴子,又在北非被阿尔及利亚人吊打。但蹂躏非洲黑叔叔,吊打各路酋长还是没问题的。

 更有一位传

 奇的「法国雇佣兵之王」和「早期朋克边缘行者」鲍勃·德纳尔。如今正带着几十个手下在黑非洲各地兴风作浪,一生纵横亚非三十年,发动政变二十余次,当真是硬核狠人中的硬核狠人。

 但要是遇上刚刚从越战炼狱里回来的美国四等人马润,法国佬的这点虎皮,就完全不够看了。

 ——我们美帝天兵,在越南被亚洲猴子肥的拖瘦,瘦的拖死也就罢了。但在非洲打你个法国浪荡子,还不是手到擒来?不要以为我们不知道你们的底细,我们美国大兵从小都是听着各种辱法段子长大的!

 你们法国佬一向只有在女人、矮子和外国人的领导下才能打胜仗,之前见了德国人都能不到两个月速通跪地,怎么见了我们居然不投降,还敢开枪?这回定要把你们这帮没眼力的高卢鸡统统轰杀成渣呀!

 除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正面压力和航母战斗群的武力威慑之外,非洲法语区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肯定还要土著人自己出头挑大梁,吸引法国佬的主要火力——不能让美国大兵从头到尾一路包办呐!

 所以,最近这一段时间,中情局在非洲的法语区活动频频,到处招降纳叛,给法国殖民势力添麻烦。

 目前,科特迪瓦(象牙海岸)的「圣人」总统博瓦尼,已经通过中情局的路子,向美国白宫「暗送秋波」,加蓬、喀麦隆和贝宁的反对党也已经「弃法投美」,正在招兵买马,准备共襄盛举。

 没办法,法国人在非洲已经不是什么横征暴敛的问题,而是各式各样的不做人事和别出心裁,既要又要——苏联人在东欧怎么折腾自家小弟,法国人就翻个起码三四倍的程度去折腾黑叔叔。

 相比之下,就连在拉美地区恶名远扬的联合果品公司,在非洲黑叔叔眼里都显得慈眉善目了。

 至于美国在非洲的铁杆小弟,由南北战争时代被释放的美国黑奴重返非洲建立的利比里亚,更是对于美帝王师的进军非洲一片普大喜奔,不惜自带干粮也要跟着美国主子的航母战斗群一起找邻居干仗。

 对于非洲各地「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热烈场面,中情局非常高兴,准备给这些倒戈来投的黑皮义士们逐一发送核弹,鼓励他们把反对法国殖民者和本国买办政府的游击战打成核战争——反正如今苏联也在满世界派送原子弹,就连赤道几内亚的马西埃这个疯子,据说都已经搞到核弹了。

 既然如此,已经投奔到星条旗下,被盖章认证了自由阵营身份的黑叔叔,又怎么能没有核弹傍身呢?

 还是都给他们发个原子弹镇宅辟邪,这样造起反来也能比较安心一点。

 就算造反失败,也能放个大烟花,种个顶天立地的蘑菇云充当纪念碑,让自己死得更加体面一些。

 当然,美国人在全力做事的时候,总是会用力过猛,把养寇自重给搞成养虎为患,这已经是常例了。

 比如,之前在古巴扶持卡斯特罗,还有日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圣战士,最初都是美国养出来的。

 这一次的非洲攻略,或者说「非洲法语区特别军事行动」,同样很有可能被折腾出几个红色国家。

 但中情局并不需要为此负责——且不说在海外养虎为患,扶持起各种反美组织了,整个美国毒品泛滥的根源,最初就是中情局。但从头到尾,中情局因此受到过一毛钱的惩罚吗?没有啊!

 毕竟,中情局只是一群打工人,能够完成任务就不错了。至于后遗症和副作用,那不是决策者的锅吗?

 如果白宫根本没全盘考虑到这一切的细节问题,就不假思索地一拍脑袋,冒冒失失给中情局下了指示,那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也只能自认倒霉。

 同时,由于美国一直军政分离、文官治军的缘故,实际制订作战计划的军官,也没什么政治思维,根本没考虑打完仗之后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只是把心思完全放在了如何打倒眼前的敌人身上。

 比如,已经预定了很快就会重返华盛顿,参与制订非洲攻略的

 亚历山大·黑格上校,在炮制出一份西非攻略草案之后,就拿来请两度出任过驻越美军司令官的菲里参详一番,给他提提意见:“我的初步计划,是首先接受科特迪瓦总统博瓦尼的邀请,出动一个师进驻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提防和恐吓当地的少量法国驻军,确保博瓦尼总统不被法军和亲法派势力推翻。

 另一个师进驻利比里亚,作为预备队。同时海军大西洋舰队倾巢出动,进入几内亚湾,震慑法国舰队。

 然后,在塞内加尔和加蓬的反对派邀请之下,我军将会分兵两路,帮助塞内加尔和加蓬的亲美势力发动军事政变,颠覆两国的亲法政权。大西洋舰队则封锁海上航线,阻绝法国援兵进入战场。

 等到塞内加尔和加蓬两国变天,达喀尔和利伯维尔的三色旗落下之后,非洲法语区就可以宣告终结了——法国在

 非洲的殖民范围虽然很大,但控制的海岸线却不长,吞吐量大的良港更是寥寥可数。

 只要拿下塞内加尔的达喀尔和加蓬的利伯维尔,其余的法兰西非洲军事基地就被我们封锁在了内陆,补给线断绝,只能原地咆哮,挣扎,却没有了搏杀的力气,最终必然慢慢地饿死和腐烂……”

 亚历山大·黑格用小木棍指着非洲地图,对菲里如此说道,“太平洋战争中,我军曾经用跳岛战术绕开日军重点布防的岛屿,让他们在荒岛上饿死。在非洲,我们也不需要拔掉每一个法军基地,只需要控制港口、切断后勤,就能迫使法国人退出——我将其称之为「陆上跳岛战术」……”

 作者的话:  PS:一个很有趣的中国文化传播成功案例。

 苗族分为三个大支系,我们印象中最深刻的那种满头银饰的苗族姑娘,其实只是最东边的湘西苗族的风俗。至于更西边的云南广西的苗族,还有南迁到老挝和越南的苗族,姑娘都是黑布裹头,不怎么戴银饰。

 当然,改革开放富裕起来之后,西边的两支苗族也学着开始打造银器银饰了。

 其中一批老挝苗族跟着王宝在越战后迁移到了美国,他们自然保持了戴深色布帽或头巾的习俗,并且跟湘西苗族断了接触。但现在,他们的女孩在穿民族服装时却放弃了传统,跟湘西苗族一样戴起了银饰。

 一方面是湘西苗人的银饰文化跟着中国影视传入美国,另一方面,黑布哪有银冠好看啊。

 第586章、欧洲人应当学会与核爆共存

 跟二战之后满世界大建基地的美军一样,部署军事基地也是法国控制非洲的重要手段。

 二战后,法国先后在北非、西非、中非和南印度洋设立了4个战区,建立了数十个军事基地,同27个非洲国家签订过军事合作协定,将非洲近40%的地区置于自己的军事影响之下。

 以乍得首都恩贾梅纳(1973年前的旧名为拉米堡)为中心,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基地,布局为一个「十字形」体系。这个「十字形」的横轴是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乍得首都拉米堡——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一线;纵轴是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一线。

 并且,阿尔及利亚的首都阿尔及尔,还是连接非洲法语区和法国本土的重要核心枢纽。

 大致上,这个「法国十字」基地群北到地中海,南到几内亚湾,东到红海,西到大西洋,把撒哈拉大沙漠和西非热带雨林都囊括其中,犹如两条坚固的锁链,把大半个非洲牢牢抓在法兰西的手中。

 全盛时期,凭着这些基地的存在,使法军能够在危机爆发24小时内向非洲任何地点投送兵力。

 不过,到了1971年的时候,法军的「非洲十字」基地群,目前已经崩塌了一半以上——最北端的阿尔及利亚,已经在付出10%人口毁灭的代价后彻底独立,让法属非洲殖民地和法国本土脱开了连接。

 同时,最东边的吉布提,也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驻扎上了苏联军队(本位面的情况)——苏军的驻地就在法军基地的隔壁。由于被苏联人蹲在身边死死盯着一举一动,附近的苏丹、埃及、埃塞尔比亚和索马里,又都对待法国人不太友好,吉布提的一千五百名法军也只能圈地自萌,差不多等于是废了。

 接下来,最南边的刚果(布),在六十年末爆发了红色革命,改名刚果人民共和国,竖起了红旗,彻底脱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其首都

 布拉柴维尔的法国驻军,自然也被这些黑皮肤的布尔什维克驱逐了。

 ——之所以写作「刚果(布)」,是因为它的隔壁还有一个国家叫做「刚果(金)」,其首都金沙萨,就跟布拉柴维尔隔了一条刚果河:不仅两国同名,而且两个首都隔河相望,在现代也算是一幕奇景。

 因为布拉柴维尔升起了镰刀锤子红旗,反动的法军自然待不下去,只能移到加蓬首都利伯维尔。

 就这样,法国的「非洲十字」军事基地群四大支点,迄今已经被拆掉了一个半,废掉了一个,整体布局也从「大十字」变成了一个弯钩,钩子的一头在塞内加尔的首都达喀尔——就是达喀尔汽车越野拉力赛的举办地;另一头则是加蓬的首都利伯维尔,就是《流浪地球2》里修建太空电梯的地方。

 这两座港口是法国从本土输入军队和物资,向非洲腹地输入武德和「帝国主义之惩戒」的两大渠道。

 然后,在非洲大陆的中部,撒哈拉沙漠的南部边缘「萨赫勒草原地带」,号称「死亡之心」的乍得首都恩贾梅纳——这会儿还叫拉米堡,是法军在非洲内陆的驻防重心。

 拉米堡这座城市本身,就是围绕着1900年征服乍得的法国远征军修筑的堡垒,逐步发展起来的。

 这里位于非洲中心,各路人马南来北往要

 经过此地,法军镇守此地,就等于是占住了十字路口。

 所以,独立后的乍得政府,不仅首都拉米堡保留着法国驻军,95%的政府开支由法国承担,军事内政外交的全权都移交法国,甚至连地里种什么都要法国官员说了算——这样也算独立?如独吧!

 但问题是,这个乍得的亲法买办政府。从建立开始,就一直处于摇摇欲坠,濒临倒闭的扑街状态。

 开国的黑人总统托姆巴巴耶一方面武德匮乏,被沙漠里的阿拉伯人各种吊打,在叛军「乍得解放阵线」的攻势下,一度丢了全国85%的土地,只能抱着法国老爹的大腿喊救命;另一方面,托姆巴巴耶又任人唯亲,拼命提拔那些废柴到甚至不识字的自家亲戚,被法国人讽刺地说是「我们这边的吴庭艳」。

 更离谱的是,托姆巴巴耶还在乍得搞宗教改革。但他既不信基督教,也不信伊斯兰教,而是虔诚地信奉他出身的部落图腾原始宗教,并且强迫全国穆斯林和基督徒一律改宗,皈依自家部落的原始图腾!

 如此离谱到逆天的宗教政策,简直是把历史的倒车一路开回石器时代了属于是!

 可想而知,遇上这么个倒行逆施的政府,如此充满惊世智慧的总统,治下必然是民不聊生、烽烟四起。

 结果就是当美国人在打越战的时候,法国也一直在乍得帮着托姆巴巴耶平叛,没完没了地清剿北方阿拉伯人为主体的「乍得解放阵线」。但每次法国大兵好不容易把叛乱镇压下来,托姆巴巴耶总统的惊世智慧和横征暴敛,又会在乍得各地刷新出更多的叛军来,让法军只能自带干粮鏖战不休,疲于奔命。

 譬如眼下这会儿,大名鼎鼎的法国外籍军团,就被部署在乍得战场,为人菜瘾大的托姆巴巴耶擦屁股。

 现在遇上美国要对法国开刀,黑格上校认为应该给法国人开辟北线战场,通过利比亚的卡扎菲,给乍得叛军输送更多的军械弹药,甚至包括原子弹,让这票阿拉伯人跟法国外籍军团打得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什么?如今的卡扎菲是亲苏派?他当年没收美英在利比亚的石油资产的旧仇,迄今还被人记忆犹新?

 这算什么?政治不是翻旧账,而是要一切向前看。

 再说,卡扎菲之所以亲苏,一方面是崇拜埃及的纳赛尔,另一方面是反对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

 但是,随着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落幕和以色列的彻底扑街,阿拉伯人已经没有必要继续亲近苏联,同时埃及的纳赛尔也死了。在这种情况下,卡扎菲的态度应该也会有所改变才对……

 ——

 “嗯,我军进驻利比里亚,稳住科特迪瓦,出兵加蓬和塞内加尔,威慑喀麦隆的阿希乔政府,不要在法国顾问的忽悠下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举动。同时支援乍得解放阵线,对乍得的托姆巴巴耶政府大打出手,把最能打的法国外籍军团拖在撒哈拉沙漠,使其无暇顾及几内亚湾的热带雨林?

 等到我们完成了海岸线的封锁,把法国人堵在了内陆,法国佬也就只能举手投降了?”

 听完黑格上校的解说之后,菲里看了看地图上的几个箭头,暗自点头。

 说起来,就跟另一条时间线上,这位黑格上校为了越战而制订的切断胡志明小道的「蓝山719」行动一样,这份针对法国的非洲攻略,也是直来直去,谈不上多么的高明,更缺乏后续的政治解决方案。

 但是,战争毕竟不是战略游戏,在实际作战中,越是复杂而精密的计划,就越容易出纰漏。

 相反,越是简单粗暴的计划,则在落实过程中,能够被成功推进的可能性越大。

 ——当然,计划能执行是一回事,仗打不打得赢又是另一回事。但如果连作战计划都只能停留于纸面上,无法落实下去的话,那么还想打赢这一仗,就只能期盼着能有中彩票的运气了。

 黑格上校的这个计划,其实不算多么复杂和精密,基本上就是美军重拳出击,以力破巧。

 赌的就是法国佬在非洲不敢跟美国全面开战,还有就算全面开战,法国佬也绝对打不赢!

 因为,二战后的法国高卢鸡,尤其是又输了越南和阿尔及利亚两场血战的高卢鸡,是真的已经颓了。

 眼下的法国在黑非洲看似修了一大堆的基地。但实际驻军只有五万人,真正的作战人员则不超过两万,其余三万多人都是完全不能打的「办公室兵」,而作战范围却达到了数百万平方公里!

 这种程度的兵力空虚,已经不能用撒胡椒面来形容,只能说是象征性的插旗示威了。

 当然,除了法军之外,这些亲法的非洲国家,也都有自己的军队,就算扣掉吃空饷,加起来应该也有个二三十万的样子。但是,以二十世纪非洲大区那些未经红色思想改造过的买办政府军队,普遍费拉不堪的军事作战水平,还有跳着大神、闭着眼睛开枪的灵魂射术…

 …嗯,这么说吧,就算是吴庭艳带着他的南越军队到黑非洲来打仗,都能从臭鱼烂虾秒变天兵天将!把黑叔叔揍得满地找牙!

 更何况,在中情局特工的收买和公关之下,这些非洲国家的反对派正在争相投靠美帝王师,不少统治阶层也背着法国跟美国勾勾搭搭。不说要这些黑叔叔们倒戈一击,背刺法国佬吧,至少让他们在美法争锋期间保持中立,或者对于法国人出工不出力,还是问题不大的——谁让法国这条大腿不够粗呢?

 然后,越南猴子可以靠着理想和民族主义,动员民众前赴后继参加革命战争,跟美军死拼到底。但法国佬和他们的买办傀儡,在非洲又能动员起什么玩意儿?非洲黑人恨不得他们早点儿完蛋才对!

 而一支并未扎根于土地的外国军队,一个没有本土民众支持的反动政府,都是很容易对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