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老王
但现在看来,澳洲官方的这些预防措施,充其量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根据澳大利亚安全情报组织(ASIO,相当于澳洲的FBI)发给威廉·麦克马洪总理的这份报告,那伙非法走私贩卖军火和核弹的南越船民,迄今已经偷渡入境两年有余,还利用废弃的小渔村和海洋观测站,建立了他们的犯罪据点,光是非法的军火交易就进行了上百次。但官方对此都视若无睹,一直麻痹大意。
直到最近这一次南越船民和拉美「匪徒」的核弹交易意外暴露,悉尼的警方和市政当局才被吓得魂不附体,随后就仿佛屁股上被抽了一鞭子似的,开始滴溜溜地超高速运转起来。
目前,悉尼警方为了将功补过,已经在最短的时间内火速抽调人手,准备突袭那伙南越船民的据点。但考虑到那伙偷渡澳洲的南越船民手里,可能还藏有剩余的微型原子弹。因此本次抓捕行动,弄不好就会演变成一场小规模的核战争……哪怕南越船民已经把核弹卖完了,也很难说他们手里还有没有生化武器。
为此,悉尼的警察局向堪培拉紧急求援,要求派遣特种部队来主攻。
——尽管上面的大人物已经对核爆炸看得麻了。但底下真正要拼命的小警察,可不想对着核弹冲啊。
只是,警察在核弹面前固然是毫无抵御能力,换成了特种兵之后,难道就能扛得住核爆炸了?
麦克马洪总理在心中如此暗暗吐槽。但还是批准了悉尼警方的要求,同意出动目前澳洲仅有的唯一一支特种部队——澳大利亚特种空勤团(SASR),参与针对这一伙南越船民的突袭抓捕行动。
毕竟,尽快剿灭这帮胆大包天的匪徒,收缴他们藏匿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才是眼下的第一要务。
否则,真让哪个丧心病狂的疯子,把载着原子弹的自爆卡车开到了首都堪培拉,那可就完啦!
至于奉命出动的澳大利亚特种空勤团,会不会在一道「璀璨的放射」之后化为辐射尘埃?
这个,战死沙场本来就是军人的宿命,怕死还当什么特种兵?
总之,在作出了上述批示,并敦促军方和警方尽快解决问题之后,麦克马洪总理就不再思考这事儿,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如漫画里的超级英雄一般,拯救了悉尼和澳洲的水母外星人身上。
——跟突然降临的外星智慧生命相比,区区原子弹似乎也算不得什么了。
“长得像水母一样的外星人?其种族的名字是「呋噜」?以精神能量为食?怎么听着有点儿像是掠夺灵魂的魔鬼?”他一边摸着下巴,一边端详着六只「小号外星水母」的彩色照片,如此嘀咕道。
当事人——汤姆·里德尔的照片,麦克马洪总理笑着说道,“可惜,你的幸运,大约也就到此为止了。现实世界并不需要什么超级英雄……”
——虽然尸位素餐的悉尼警方,既没能注意到眼皮子底下的核弹交易,也没能第一时间察觉外星来客的降临。但面对汤姆这么一个没啥阅历的愣头青,一帮经验丰富的老警察,还是能轻松就信手拿捏的。
短短几个小时之内,悉尼警方就把这家伙从出生到现在的全部履历,给查了个底儿掉。
还有汤姆怎样偶遇名为「呋噜」的外星水母,怎样带着外星水母夜游悉尼吸食精神力,怎样看着外星水母生崽子,怎样潜入难民船,阻止核弹交易……也都被警察们稍微用了点儿话术,就都盘问了出来。
目前,按照麦克马洪总理收到的这份报告的说法,这个汤姆·里德尔就是一个走了狗屎运的好运小子。
虽然汤姆自称是他自己「召唤」来了外星水母「呋噜」。但他既不知道如何跟那只外星水母恢复联系,也不会画魔法阵和施展法术,警方让他试着重复当晚的行为,祈祷了好几次,结果一点儿动静也没有。
由此可见,这个汤姆能够跟外星水母实现「第三类接触」,应当完全是偶然而已。
当然,超自然力量的事情,一向都是很玄学的,没法简单套用科学理论来分析,为了以防万一,说不定这个汤姆身上有什么时灵时不灵的能够「召唤外星智慧生命」的特质,将他控制起来也是必要之举。
情报部门建议可以把汤姆安置到约克角的天体营「超凡人类研究基地」。虽然在自由上要受到一定限制,但却每天都可以跟永远浑身光溜溜的豪放裸女们耳鬓厮磨,肉体交流,尽情啪到腿软扑街为止。
对于荷尔蒙旺盛的年轻男人来说,能够生活在这样的粉红天堂,绝对是极佳的奖励。
如果这个汤姆·里德尔身上真有什么异于常人的素质,或许还能在那里跻身超凡,成为「密宗大师」。就算情况并未如此发展,让他整天光着屁股跟裸女厮混在一起,也方便观察他身体可能出现的其它变化。
——当然,就算汤姆不但没能练成超凡。反倒是搞得自己精尽人亡,那也只能怪他自己的命不好了……
总之,对于上述处置/奖励方案,麦克马洪总理不置可否地批了个「已阅」,就抛在了脑后。
毕竟,跟区区一个走了狗屎运的穷小子相比,货真价实的外星智慧魔法生命,才是更值得关注的对象。
——虽然那只自称为「正义伙伴」的外星水母已经走了。但它的六只拳头大小的幼崽,却被留了下来。
目前,澳大利亚科学院已经紧急收容了这六只呋噜幼崽,并且根据汤姆的口供,开始对这些珍贵的「异世界魔法生物」样本进行初步研究。据说已经有了不少令人振奋的发现……
但因为时间太短,科学院那边还没来得及整理出成文的报告,只是打电话到总理办公室这边草草汇报了一声,表示很快就会有更进一步的好消息送来,让麦克马洪总理忍不住隐隐有些期待。
他隐约有种预感,自己从一开始就摇摇欲坠、危机四伏的执政生涯,或许会因此出现某种改变?
——
第二天,麦克马洪总理刚走进办公室,就收到了两个好消息,让他高兴得几乎要跟苍蝇一样搓起手来。
首先,清剿南越船民军火走私集团的行动,取得了一个还算圆满的结果。
——面对悉尼有可能遭遇核爆的恐怖威胁,为了避免自己和家人亲身体验「璀璨的放射」,悉尼的警察们拿出了百分之一千的真本事,情报部门的间谍们同样是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连悉尼的黑帮分子,也在「有可能同归于尽」的巨大压力之下,竭力配合军警搜集情报,并对抓捕目标封锁消息。
所以,突袭南越船民据点的行动非常顺利,主攻的特种空勤团和辅助作战的警察们,总共仅仅战死了两个人,负伤十六人,就成功将这个共有一百多人的南越船民武装走私犯罪团伙,基本一网打尽。
接下来的紧急审问之中,警方得知,这伙偷渡到澳洲的南越船民,或者说逃兵,总共从越南战场带回了两枚微型原子弹,目前均已售出。其中一枚在前天卖给了哥伦比亚叛乱武装的微型原子弹,刚刚被澳洲官方缴获。另一枚原子弹已经售出了大半年,买主同样是一支南美军阀武装,现在已经无法追查下落。
——有可能被用掉了,有可能辗转落入某国政府的手里,甚至有可能被转卖到了更遥远的地方。
好吧,只要别是给澳大利亚本土的非法团体买走,准备给麦克马洪总理搞个超级劲爆的大新闻就成。
至于这世界的其它地方?最近几年全球各地升起的蘑菇云已经够多了,也不差这一场「璀璨的放射」。
除此之外,这伙南越船民还利用越
战难民的关系网,搞出了一条军火走私的贸易线,从战火纷飞的东南亚地区,低价收购各种老旧军火,然后转卖给澳洲本地的犯罪团体,为澳洲的治安崩坏之势添砖加瓦。
虽然麦克马洪总理自认为已经见多识广,看各种坏消息早已看麻了。但当他在报告上看到这伙胆大妄为的南越船民。不仅卖了手榴弹、轻机枪、冲锋枪和RPG火箭筒,还有地雷和火焰喷射器,甚至连美式的军用毒气弹,都卖给了澳洲本地黑帮和邪教团体时,总理先生还是忍不住眉毛跳了跳。
哎,算了,毒气弹就毒气弹吧,只要在办公室里常备几个防毒面具和一套全身防护服就好。
最近精神饱受磨炼的麦克马洪总理叹了口气,决定不再自己吓自己,把南越船民的事情翻篇算了。
其次,澳大利亚科学院的生物学和医学专家们,经过30个小时不眠不休的研究,终于对于「呋噜」这种外星超凡智慧生命,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开发出了它的不少实际应用价值。
无论是军方、警方,还是医学界,都对「呋噜」这种奇妙的超凡生物赞不绝口。
甚至还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不能在澳洲大规模养殖「呋噜」,用它来代替中看不中用,肉和皮都卖不动的袋鼠,成为澳大利亚在新时代的拳头产品和宣传招牌?
这可是从外星人那边获得的技术转移!眼下全世界就只有澳洲的独一份!何愁没有顾客慷慨解囊?
作者的话: PS:美国最近出现大量走私鸡蛋的新闻,因为蛋价涨了四倍。
超市卖麻草,黑市卖鸡蛋,这景象还真神奇。
堪比夜之城的商店卖毒品,黑市卖真肉,政府不禁毒却严打天然食品。
第654章、这灵能水母可比袋鼠有用多了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一向以袋鼠而闻名,普通人说到澳洲就会想起袋鼠。
但是,澳大利亚从建国以来,就一直没办法依靠袋鼠这玩意儿获得多少好处。
首先,袋鼠肉确实一直是澳大利亚主要的野生动物肉类出口产品。但问题是,袋鼠肉纤维粗糙、腥味重,烹饪后口感偏硬,且带有酸涩味,不如牛肉、鸡肉等常见肉类鲜美,甚至有人形容其「嚼如木头」。
不管澳洲人怎么宣称袋鼠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可持续的野味」,但难吃就是难吃啊!
就像昂贵又难吃的人造肉,在中国市场始终卖不动一样,袋鼠肉也始终在全球市场上恶评如潮。
想要让袋鼠肉变得能够入口,就需要大量使用洋葱去腥,或者使用慢炖、卤制等复杂烹饪方式,才能稍微改善口感,而西方的煎烤等主流烹饪手法,难以掩盖其异味。即使在中国,试吃者的反馈也普遍不佳。
偏偏如此难吃的袋鼠肉,价格却是牛肉的两倍,让消费者最多只愿意偶尔尝鲜,缺乏长期采购的动力。
事实上,即使在澳洲本土,袋鼠肉的消费量也少得可怜,最多只占澳洲人日常肉类消费的0.3%,而澳洲人自己都不怎么乐意吃的东西,又该怎么卖给外国人呢?还得要卖出高价?!
幸好,虽然袋鼠肉不符合人类的口味,但不少猫咪却挺喜欢。
毕竟,猫吃鼠鼠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袋鼠也沾着个「鼠」字,所以让猫吃袋鼠,似乎也很正常?
于是澳洲人只好把袋鼠肉做成猫粮罐头,用以出售到海外市场。但其价格还是打不下来,销量也上不去——这世上愿意养猫的人固然不少,但顿顿都给猫咪喂顶级进口猫粮的潜在客户,就没那么多了。
更要命的是,喜欢吃袋鼠肉的猫,主要是俄国猫,结果俄乌冲突之后,俄国挨了一堆制裁,澳洲往俄国卖袋鼠肉猫粮的路子也断了,原本就气若游丝的袋鼠肉产业,更是被搞得雪上加霜,跟扑街只差一线了。
除了袋鼠肉在消费市场上卖不动,人吃的还不如喂猫的多之外,袋鼠皮在国际市场的销路同样一直不佳。因为袋鼠难以大规模养殖,想要获得袋鼠皮基本都得靠狩猎,其产量和供货非常不稳定,并且袋鼠生皮的储存和加工非常困难,鞣制工序极为复杂,导致袋鼠皮的成本同样十分高昂,但却偏偏卖不出高价。
尽管澳大利亚政府尝试过想要将袋鼠皮做成奢侈品。但澳洲这个比美国更「新」的移民国家,实在是严重缺乏历史文化底蕴,在「说故事」方面根本无法与法国和意大利竞争,反倒引来了环保团体的阻挠。
在那些愿意买皮草的阔佬们看来,蛇皮和鳄鱼皮可以彰显奢华,袋鼠皮这么另类的玩意儿又该算啥?手感摸起来也没多好,色泽也看不出多漂亮,制作工艺还不如牛皮和鳄鱼皮成熟,傻子才愿意高价买呐。
美国凭着天下无敌的宣传机器,可以颠倒黑白,重新定义健康概念,把高脂肪含量、口感油腻的牛油果,硬是从「垃圾食品」说成是「减脂神器」,成为健身餐
标配。尽管牛油果的热量高达332千卡/200克。但通过「替代主食」、「增强饱腹感」等话术,还是让牛油果成功打入了健康消费市场。
最终把既难吃又高油脂的牛油果(鳄梨),从默默无闻的「冷门水果」,以及曾经跟炸鸡汉堡一样地位的「垃圾食品」,硬是包装成了全球热销的「健康食品」,使其成为中产阶级彰显生活品质的符号。
——就像很多很多年以前,烟草刚刚传入欧洲时,英国人拼命宣传「吸烟有益健康」的做法一样。
但这种偷天换日的软实力,澳洲可没法免费用。美国人也没有义务来帮澳洲去卖袋鼠皮和袋鼠肉。
就这样,澳大利亚试图把袋鼠皮炮制成高档奢侈品的尝试,最终还是彻底失败了。
到了2023年,澳大利亚本土的袋鼠生皮,其收购价居然跌到了0.8澳元/公斤,导致相关产业的公司和个人纷纷破产,许多袋鼠生皮被随意丢弃,无人处理,任凭腐烂,宛如大萧条时美国奶农往河里倒牛奶。
除了肉和皮之外,直接卖整只活袋鼠,到世界各地的马戏团和动物园,也是一个赚钱的路子。但是,全世界总共才多少动物园和马戏团?每年才能卖出几只袋鼠?而且人家买了袋鼠回去,也会自己繁殖的啊!
更要命的是,袋鼠的过度泛滥,会对畜牧业造成很大打击——袋鼠可以跳过高高的篱笆,跟牛羊争夺草料,导致整体比较干旱的澳大利亚乡村,在夏天本来就比较缺乏的草料资源,变得愈加捉襟见肘。
以至于澳洲政府甚至不得不出钱鼓励捕杀袋鼠。但是因为袋鼠皮和袋鼠肉都卖不动,处理尸体还很麻烦,民众捕杀袋鼠的热情一直不高,再加上澳大利亚的人口太少。所以各种捕杀措施都没什么太大效果。澳洲人经常可以看到袋鼠在小镇的街道上出没,从超市买了东西出门就能看见袋鼠和你一起过马路。
总之,澳大利亚折腾袋鼠产业一直折腾到二十一世纪。即使在生意最好的一年,靠着贩卖袋鼠肉、袋鼠皮和活袋鼠而获得的全部收益,也只有一年两亿多美元而已:听着好像还不少,但对于澳大利亚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来说,两亿多美元的袋鼠生意就太可怜了,根本养不活多少人,在国际上也拿不出手。
虽然除了袋鼠,澳洲还有铁矿和羊毛可供出口。但这些东西在别的地方也有,无法打造成澳洲的名片。
更绝望的是,澳洲人还根本看不到,在未来将袋鼠产业这一「国粹」做大做强的任何希望。
——要怎样才能让全世界人民喜欢吃袋鼠肉,用袋鼠皮呢?压根儿就不可能办得到好吧?
相比之下,如今突然出现在悉尼的外星水母「呋噜」,却让澳洲人看到了另外一种未曾设想的可能。
为什么不拿这种好用的外星水母「呋噜」,来代替中看不中用的袋鼠,成为澳洲未来的新「土产」呢?
——根据科学家们的初步研究报告,「呋噜」这玩意儿以精神能量。尤其是以邪念为食,如果让它加大汲取力度的话,就能让人变得平静祥和,无欲无求,大大降低被吸食者的暴力倾向和犯罪冲动。
恰好,就像美国那些染上了毒瘾,患有PTSD(战后创伤后遗症),精神状态堪忧的退役越战老兵,已经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样,澳洲这边同样也有一大帮吸毒上瘾,PTSD严重,难以重新融入和平社会的退役越战老兵——跟美国的情况一样,澳大利亚政府只是组织了撤军,把这些越战老兵带回了家。却没人去教导澳洲社会,要如何接纳一群带着生理和精神创伤的「陌生人」。
偏偏眼下又正是经济大萧条的时代,市场上本来就工作难找,退役老兵就更不好找工作了。
因为大多数雇主听到「越战退伍兵」就摇头,唯恐他们在做工时因为幻觉或冲动而引发事故。还有人因为在战场上丢了几根手指,而被多家工厂拒之门外,连求职简历都投不出去。
这些曾被称作「英雄」的男人们,正在城市的阴影里与毒瘾、创伤和贫困孤军奋战。
但这也不能完全责怪雇主和公司「歧视退役老兵」。因为这些退役士兵确实问题颇多,根据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65%的越战退役士兵存在严重的睡眠障碍,有人在半夜把孩子们拖到后院去挖战壕。有人在超市开枪射击货架上的水果罐头,高喊「清除爆炸物」,因为他当时陷入了幻觉。
像这样情绪不稳定的人,在工作岗位上简直就是定时炸弹啊!谁敢往自己的公司里招个炸弹回来?
而且还是一群情绪不稳定的杀戮高手,过去不知道杀过多少敌兵和平民,根本不拿人命当回事。
让他们去开车,得担心他们载着一车人冲进河里;让他们去后厨当帮工,得担心他们一怒烧了餐厅。
眼下就业如此不景气,求职者多得满坑满谷,又何
必招募这么一帮随时可能出问题的暴力分子?
不要说雇主,就连家人都忍受不了这些退役士兵的神神叨叨,前线退役老兵的离婚率竟然高达50%。
于是,退役老兵中的许多人在失业和离异后,很快就因为绝望而转向犯罪,成为城市治安的潜在威胁。
并且由于退伍老兵的丰富作战经验,导致澳洲犯罪集团的攻击力和暴力水平大幅度飞升,然后又反过来进一步败坏了退伍老兵的社会形象,让民众对于退伍士兵的态度愈发恶劣,导致退伍老兵问题愈加严重。
有位老兵在盗窃被捕时苦笑着说:“在丛林里,我们至少知道敌人在哪;现在,敌人是我们自己。”
最近几年,澳洲的退伍军人协会,曾经努力给穷困的退役士兵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PTSD。但因为资金限制,该协会雇佣的30名心理医生,要应对全国近12万名登记病例,根本忙不过来。
最后只能办讲座发传单,笼统地教育这些退役老兵,不要酗酒和嗑药,要尽可能地融入生活,融入大众,回归家庭。要尽量多跟正常人在一起,看看孩子,看看花鸟虫鱼,安抚内心那头躁动的嗜血野兽……
怎么说呢,道理都是正确的,但实际效果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如果退役老兵真能成功调整自己的心态,忍耐全社会对他们的歧视,他们还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吗?
但现在,随着「呋噜」这种外星水母的出现,饱受退役老兵问题困扰的澳大利亚军方,却又看到了某种新的希望——根据科学家们的实践测试,「呋噜」的觅食和精神虹吸。虽然无法让这些PTSD严重的退役老兵们,变得积极向上和乐观起来。但至少可以让他们变得平静而麻木,就像是心如槁木的修道士一样。
——情绪念头和精神活动都被吸干了,这人不就变得浑浑噩噩,只知道吃吃睡睡了吗?
对于官方来说,这些精通杀人技巧的退役老兵。哪怕是变成无欲无求的行尸走肉,每天只知道躺平了吃救济,或者打零工混日子,也比让他们满心怨愤地投身暴力犯罪,从而危害社会,要来得强上百倍啊!
成熟的统治阶级和官僚集团最想要的,永远都是社会稳定,而不是什么积极向上和开拓进取!
就算是全社会一潭死水,也好过骚乱四起——反正以澳洲的地广人稀和自然禀赋,还有如今只有区区1200万的人口,正常情况下肯定是不至于把人逼到饿死的程度,所以让人「丧」一点也很不错。
——尤其是最有组织力、战斗力和军事经验的一群人:站在政府的角度,真是巴不得他们变颓废呢。
每天喝着廉价的速溶咖啡,吃着超市打折的临期三明治或教会的救济面包,坐在公园里晒着太阳像植物一样悠闲生存……如果退役老兵们能够满足于这样的生活,堪培拉的官僚们估计个个都要弹冠相庆了。
别看日后整天谴责那些躺平的三和大神,真要他们积极投身工人运动,估计上头就巴不得他们躺平了。
除了退役的越战老兵之外,澳洲的各处监狱,也对「呋噜」这种灵能生物吸收精神力的本事很感兴趣。因为被过量吸取了精神力之后,犯人就会变得平静而麻木,再怎么桀骜不驯的凶恶重犯,也会被抹去凶性。
虽然这不一定能让他们变得听话——很可能只是导致他们躺平了什么都不做。即使狱警挥舞警棍呵斥,他们也依然一动不动。但至少能让犯人们整天懒洋洋的,不想着打架斗殴、越狱闹事、自杀自残等等。
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监狱来说,尽管这样懒惰的犯人,很可能会不愿意好好干活。但只要他们能够安分地在牢房里躺平,就已经给狱警省去最大的麻烦了——毕竟以这年头的社会生产力,如果只是让犯人在牢房里有东西吃,不饿死,其余一概不管的话,是当真花不了几个钱的,政府拨的经费已经绰绰有余了。
后抓获的战俘数量,累积下来已经超过了十万人。即使扣除那些被虐待致死的战俘,还有已经被释放的人,现在仍然被关在澳洲战俘营里的俘虏,依旧有六万人之多。
为了防止本国平民遭遇骚扰,这些战俘营一般都安置在靠近战场的偏僻离岛,比如圣诞岛、卡捷岛和松巴岛等等,绝大多数的战俘营的生活条件都很恶劣,饮食医疗条件都糟糕透顶。
其中条件最差的战俘营,就是野地里用铁丝网拉了个圈子,把俘虏往里面一丢了事,任凭他们承受日晒雨淋,堪比二战末期盟军收容纳粹战俘的「莱茵大营」。条件稍微好点儿的战俘营,也就是有一些非常简陋的破旧帐篷,大多是军队淘汰报废的旧货,可以给俘虏遮风避雨,至于卫生和娱乐更是无从谈起。
而且,以大英帝国后裔一贯以来的不做人态度,外加对于有色人种的极端歧视,澳大利亚人对待战俘极尽虐待,基本跟纳粹德国的集中营差不多,完全漠视了《日内瓦公约》,其内部堪称是人间炼狱。
上一篇: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