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49章

作者:老老王

 被强迫离开熟悉的环境,沦为货物,转卖到完全陌生的地方……要说心中没有恐惧,是绝不可能的。

 即使是已经脱离苦海的玛丽塔,想起她在去年经历的那些噩梦,也同样的悲从心来啊。

 这此起彼伏的抽泣哀哭声,交织成一片巨大厚重的积雨云,弥漫在餐厅里,让人食之乏味。

 看着这些风姿绰约的赤裸女人们,在餐桌边抱头痛哭的模样,菲里的心头不由得涌上无数话语。但始终是欲言又止,感觉以自己的立场,无论说什么似乎都有问题。

 最后,他只说了一句:“别哭坏了身子,抓紧吃饭吧!菜快凉了!”

 当天晚上,菲里和全体女人们挤挤挨挨地睡在了一间卧室里。尽管身边就是丰腴的美肉交缠重叠,细腻的肌肤互相摩擦。但菲里却什么都没有跟她们做,只是听她们啜泣着絮絮叨叨讲了一夜往事。

 虽然很「为人师婊」,但在爱护年轻女学员的美好肉体方面,菲里这个校长可是真的没话说。

 ——

 接下来的几天里,菲里带着一众女人们,仔细探索和检查了这个避难所。

 作为「末日生存热潮」兴起后的第一代早期产品,圣费尔南多谷的中情局地下避难所,开凿于岩山之中,原本是陆军的地下弹药库,深入地下十二米,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构筑,在某些关键位置还用了海军的装甲钢板进行

 加固防护。除此之外,它的通风系统也得到了加强和改造,能够把经过过滤的清新空气输送到每一个角落,让置身其中的人,一点都感受不到身处地底的那种憋闷。

 在此基础上,中情局找的施工队,又对其内部的生活空间,进行了豪华装修——天花板绘制了壁画,墙壁被刷得雪白,大理石地板异常光滑,还有舒适的沙发和弹簧床,以及独立的卫生间和浴室。

 一部专用的电话,连接着地下的避难所和地表的伪装建筑,让避难所里的人可以跟外面的岗哨联络。

 不过,与此同时,这个避难所的毛病也不少。

 比如说,虽然避难所里有独立的水井,但在干旱的夏季里时常枯竭,让人感觉很不靠谱。

 此外,避难所里也没有建造科幻作品中常见的室内无土栽培农场。因为这个避难所太小了,地下空间实在不够用,最后只能在外面的庭院中盖了个玻璃温室——好像核爆的冲击波不会摧毁它似的。

 而在避难所里,只有一个区区四平方米的蘑菇栽培室:跟蔬果不同,蘑菇即使在黑暗中也能长……

 更关键的问题是,整个避难所太小了,扣去储存物资的空间,最多只够容纳五六个人长期生活。

 难怪中情局长对它感觉不太满意,转头又在弗吉尼亚州挖了个更大的地下避难所。

 但如果仅仅是作为一个培训基地,或者说地下避难所主题的训练营,它又已经勉强够用了。

 所以,在进行了一番大扫除,清理了积灰,更换了灯泡和床榻被褥之后,菲里就正式把四个光溜溜的女学员给丢了进去,宣布她们与世隔绝、不见天日的地窖生活从此开始,希望能够尽快适应云云。

 然后,在她们满脸哭笑不得,仿佛很想吐槽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吐的表情中,从外面关上了避难所大门。

 再接下来,菲里就留下阿莱娜和胡安妮塔照顾婴儿,自己带玛丽塔去好莱坞的金家祖宅见父母了……

 作者的话:  PS:老妈从新加坡旅游归来,感慨说之前吹牛的什么灯光树,什么金沙酒店摩天楼,看着都很一般。花园机场确实造得不错,但同样的室内花园和人造瀑布,在国内也有不少类似的仿制品了。

 而且新加坡街道也没有传说中那么干净,路边到处躺着黑乎乎的印度人。机场里也躺满人,坐都没处坐。

 最后的结论是,费用太高,去过一次就不想去第二次了。

 第77章、非美活动委员会盯上你了!

 “上帝啊!菲里,原来你家真的住在好莱坞啊?我还以为你是在吹牛呢!”

 推开车门,站在金家老宅的庭院草坪上,环顾着这座白墙红瓦的地中海式宅邸,又抬头遥望着远处山头上巨大的「HOLLYWOOD」白色字母牌,玛丽塔·洛伦茨不禁伸手掩嘴,发出了一声小小的惊呼。

 再看看身后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日落大道,以及街边鳞次栉比的豪宅,她顿时有点患得患失起来。

 今天的玛丽塔,戴着一副白色的丝绸手套,穿着一双装饰了水晶的高跟鞋,身上是一袭露肩大红色晚礼服,袒露出迷人的锁骨和脖颈,宛如一朵盛开的红玫瑰——都是菲里刚刚带她去时装店置办的行头。

 如果是参加什么派对酒会之类的社交活动,这身打扮自然是很时尚的。

 但如果是跟着菲里去见家长的话,这身鲜艳夺目的打扮,看起来会不会有点儿……太风骚了?

 “放心吧,在好莱坞,打扮成你这样已经算是很保守了。再说今天也不是什么隆重的家庭聚会。”

 菲里一边把车钥匙丢给来迎接的管家,一边跟玛丽塔说道,“伯纳德(大哥)如今在华盛顿上班,安东尼(二哥)正在莫哈维沙漠里拍电影,玛利亚(小妹)和她的同学们去棕榈泉参加秋游了。

 眼下家里只有我爸和我妈,他们都思想很开明,挺好说话的……在好莱坞这种地方哪有保守派啊?”

 接下来,在金家老宅的客厅里,玛丽塔见到了菲里的爸妈——叼着雪茄的帕特里克老爹,以及风韵犹存的老妈凯特,并且得到了他们的热情接待和嘘寒问暖。

 即使玛丽塔有些迟疑地报出了自己的名字和来历,菲里的爸妈也完全没认出她来,只当是菲里在中情局的普通女同事。因为长得漂亮,被自家儿子瞧中,跟菲里谈了一段办公室恋情而已。

 除此之外,玛丽塔虽然长得堪称绝色,肌肤胜雪、皓齿明眸、秀发披肩,言谈举止也还算文雅。但整个人看起来都傻乎乎的,一副不太聪明的样子,而且整个人也畏畏缩缩,跟个小兔子似的。乍一看之下,简直就跟一百年前《乱世佳人》里的传统淑女差不多,根本不可能拿捏得住菲里这种机灵鬼。

 尤其是当得知玛丽塔居然只有初中学历时,金家爸妈就更放心了。

 随后又听说玛丽塔也是好人家出身,父亲是邮轮船长,一个哥哥是

 外交官,另一个哥哥学音乐,金家父母思考了一下,觉得这身份马马虎虎,跟自家大儿子恐怕是差了点儿的,但跟自家小儿子倒还不错。

 具体来说,就是没必要横加干涉,可以顺其自然发展下去,最后如何就凭菲里的心意了……

 ——好吧,实事求是地说,玛丽塔·洛伦茨远没有她自己想象得那么出名。

 她跟卡斯特罗一起访美,并且差点成为古巴第一夫人什么的,都已经是三年多之前的往事了。

 如今这年头既没有互联网上的新闻回放,玛丽塔也不是什么好莱坞明星,没有自己的影视作品。

 等到新闻热度消退三年之后,自然是早已泯然众人,谁知道玛丽塔·洛伦茨是哪路人物啊?

 反正,在金家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饭之后,玛丽塔就算是正式登堂入室,成了得到长辈认可的恋人。

 而作为约束,在得到长辈认同之后,玛丽塔也必须跟菲里绑定,在分手前不能跟其他男人鬼混了。

 ——已经签署灵魂契约,沦为奴隶的玛丽塔,当然早已不可能给菲里戴绿帽,但别人可不知道呐。

 在好莱坞这种纸醉金迷的放纵之地。可是既没有温良贤淑的贞洁淑女,也没有坐怀不乱的道德君子。

 大多数明星、导演和老板们,都过着开放式的私生活,身边时常有着好几个男人或女人同床共枕,各种打炮聚会夜夜不断。即使结了婚也没什么忠诚度可言,三天两头结婚离婚复婚什么的,犹如家常便饭。

 作为好莱坞的坐地户,帕特里克老爹和凯特老妈,早已耳濡目染了太多好莱坞名利场里的离谱绯闻。所以并不是很喜欢看到自家孩子娶个女演员回家——约会玩玩是一回事,结婚成家又是另一回事。

 看到菲里找了个花容月貌的傻白甜德国姑娘回来,老爹和老妈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反对呢?

 当然,对于菲里想要带女友去参加几个派对,见识一下好莱坞的花花世界,金家父母还是支持的。

 ——

 总的来说,只要你有点儿身份和面子,在好莱坞永远不缺派对。

 而凭着菲里这些年积攒的人脉,想要搞到几张派对的邀请函,不说是信手拈来吧,至少也没啥难度。

 谁让美国人就是爱办派对呢?

 圣诞节要办圣诞派对,过年要办新年派对,过生日要办生日派对,加官进爵了要办升职派对,出门远行要办告别派对,即将结婚了要办告别单身派对,甚至就连病愈出院了都要办出院派对。

 ——越是有钱有闲的人,举办和参加的派对就越多,从而组成了有名的「派对文化」。

 不过,同样是好莱坞的派对,其档次从上到下,也是天壤之别。

 既有八十八线小明星在自家后院支个烧烤架,找几个闲杂人等一起喝啤酒闲聊傻乐的低端派对;也有豪宅泳池、衣香鬓影,当红明星、企业大佬和政坛精英云集,阴谋涌动谍影重重的高端派对。

 当然,更有许多美女、药丸和美酒齐飞,炮声震天、混乱刺激的私密派对。

 菲里这一回既然是想要让女友见见世面。那么他带玛丽塔去的,自然是他能参加的最高端的派对。

 ——圣莫尼卡海滩的海滨大道625号,肯尼迪家族举办的周末派对!

 自从约翰·肯尼迪当上了总统之后,这座属于总统妹妹帕特丽夏·肯尼迪的海滨别墅,就愈发地煊赫热闹起来,几乎每个周末都是高朋满座、名流云集,各路好莱坞明星和达官显贵纷至沓来。

 与那些个个胸大腿长,金发碧眼,烈焰红唇,一笑一颦都流露出万般风情的名媛女星交际花相比。纵然以玛丽塔·洛伦茨的精致美貌和窈窕体态,也显得黯然失色、泯然众人。

 ——别说什么艳压全场、万众瞩目,甚至都没什么人来搭理她,就差没变成小透明了。

 毕竟,在洛杉矶这座「天使之城」,最不缺的就是拥有漂亮皮囊的俊男美女啊!

 如果没有名气、权势和财富的加成,寻常美女在这种高端派对上,跟花瓶和摆设也没啥区别。

 不过,玛丽塔并没有感到心情低落,她早就知道,自己这辈子应该是没希望跻身上流了。

 能在这种世界顶级的社交聚会上走个过场,就足够让她回去跟家人吹嘘上一年。

 所以,她只是端着一杯气泡酒,坐在派对的角落里,远远地欣赏着那些光芒四射的明星们:

 相貌明媚艳丽,第一位当过王妃的好莱坞女明星丽塔·海华丝;《绿野仙踪》的女主角朱迪·嘉兰;刚刚崭露头角的简·方达;拥有紫罗兰眼睛、外貌雍容华贵的伊丽莎白·泰勒……当然,还有这个黄金时代的象征,犹如众星捧月一般,毋庸置疑地艳压群芳的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

 毫不客气地讲,这里面随便扒拉出一位,都能把自负美貌的她给秒得渣都不剩。

 这还只是娱乐圈来人,而参加这场派对的政界和

 商界名人,就更是让她大开眼界——号称爱迪生之后第二个发明大王的霍华德·休斯;打扮时尚,优雅迷人的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福特汽车公司的老板福特二世……以及其它好几家顶级大公司的总裁或高管。

 跟这些叱咤风云的大佬们相比,玛丽塔·洛伦茨只敢缩在角落里,浑身僵直,尽量避免做出引人注意的动作,用惊奇而又崇拜的目光,看着那些参加派对的人谈笑风生,说着各种她根本听不懂的深奥话题。

 ——类似的社交聚会,她当年在卡斯特罗的身边也参加过。但感觉明显不如这边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兴奋,激动,紧张,不安……诸般情绪混杂在心,让玛丽塔忍不住喝了一杯又一杯,很快就已半醉。

 可想而知,在这种档次的高端派对上,菲里·金这个「五角大楼王牌推销员」,显然也算不上什么人物。除了说些奉承讨好的场面话,在某些大佬面前混个脸熟之外,基本无事可做。

 不过,正当菲里发现玛丽塔喝醉,准备带她出去醒酒时,却看到他的大哥伯纳德也在这次派对里。

 “嘿!哥哥!你什么时候回到了洛杉矶?怎么也不提前通知家里一声?”

 菲里当即笑着迎了上去,热情地在哥哥的肩膀上锤了一拳,“待会儿要一起去看爸妈吗?”

 “啊,菲里,我是今天傍晚才刚下的飞机,明天又得回华盛顿,所以这次就不回家里了。”

 大哥伯纳德看到弟弟,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寒暄几句,然后悄悄咬着他的耳朵,低声嘱咐说,“对了,有件事情我得提醒你一下,最近风声有点紧,你务必收敛一点,非美活动委员会可能盯上你了!”

 “什么?非美活动委员会?!!”菲里闻言大吃一惊。

 ——

 非美活动委员会,麦卡锡主义时代最臭名昭著的极右翼组织,它在一开始是罗斯福总统授意组建的。

 因为,当时随着二战即将爆发,美国本土也是风云激荡,美国的德裔移民、意大利移民和日裔移民,都在暗自串联,企图搞事,各种「银衫军」之类的法西斯组织也在美国生根发芽,造成严重的社会混乱。

 因此,罗斯福就在1938年搞出这个非美活动委员会,打击各种「非美国人」的行为,针对各种对美国缺乏认同感的移民进行忠诚调查,消灭本土法西斯组织,防止轴心国间谍走上美国政府重要岗位等等。

 所以,一开始的非美委员会,不但不是右翼团体,反倒是镇压极右翼的偏左翼组织。

 随着二战的胜利,非美活动委员会已经基本完成了使命,本来就应该要逐步边缘化的。

 但是,罗斯福总统在1945年春天的猝死,让很多计划都被打乱了。

 更要命的是,随着麦卡锡主义的兴起,麦卡锡议员和一帮极右翼分子控制了非美活动委员会,从此非美活动委员会就成了美国文化界、知识界和娱乐圈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走到哪里就能抓出一堆间谍。

 什么大兴文字狱,焚烧书籍,迫害知识分子,查封报社和广播台,审查电影,抓捕进步学生,压制有色人种等等,都是这个组织牵头在搞,弄出冤假错案无数,甚至搞到给每个州摊派苏联间谍名额的地步。

 但要注意的是,非美活动委员会并不是只反左,它同样也反右。

 二战结束时,美国从轴心国招募来了一帮日德科学家,比如日本的生化武器专家(邪恶医生)和德国的火箭专家,本来是要予以大用的。但因为非美委员会的介入,认为这帮人的忠诚有问题。所以导致这些「忠诚调查」有问题的轴心国科学家,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被投闲置散,不予任用。

 相当于是耽搁了美国在冷战初期的科技发展进程。

 如果没有非美活动委员会在科学界的破坏和干扰,苏联未必能抢在美国之前,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

 极盛时期,非美委员会在美国的威名,几乎可以比拟大清洗时代的苏联内务部。

 问题是,美国人明显比苏联人更加武德充沛。到了五十年代末,激起众怒的非美活动委员会,已经到了去哪里调查,哪里就会爆发骚动的程度,而这个委员会的肃清行动,也遭到了从上到下的集体抵制。

 虽然可以把某人打成「共谍」,但如果人人都以当共谍为荣,成了共谍反而名利双收……

 那么,非美活动委员会的威慑力,也就变成笑话了。

 罗伯特·肯尼迪试图把这个组织改造为一个打击犯罪的团体,重点对付白人至上的3K党和各种黑人暴力团体,还有一部分已经演变成黑手党的工会。总的来说成绩还可以,也给这个组织挽回了一点声望。

 但随着罗伯特·肯尼迪成为司法部长,进入内阁,非美活动委员会在打击犯罪方面,也陷入了停滞,其保守成员企图继续搞白色恐怖,却完全得不

 到白宫的支持,只能躺平了几年,没做成任何像样的事情。

 而且,几年后的约翰逊总统时代,随着越战规模的扩大化,导致美国本土反战运动此起彼伏,非美委员会因为其迫害反战学生和倡导强制征兵的立场,很快变成了学生公敌,至少半个美国对其恨之入骨。

 更加尴尬的是,反战最终在美国成了政治正确,而非美委员会则成了负面资产,亟待切割和抛弃。

 1969年,非美活动委员会改名为国内安全委员会,想要让工作重心回到打击犯罪上。但成绩寥寥,在几年后又卷入了尼克松的水门事件,搞得愈加名声狼藉。1975年,该委员会正式解散,从此不复存在。

 至此,这个曾经让好莱坞风声鹤唳,几乎摧毁了美国软实力的文化屠夫,终于彻底寿终正寝。

 眼下是1961年,非美活动委员会虽然依旧存在,但也已经名声扫地,进入了衰退期。

 所以,这个早已落毛凤凰不如鸡的组织团体,为什么会盯上自己呢?

 该不会是自己睡了玛丽塔的事情已经传到了国会,于是就被扣上了「通共」的帽子?

 见鬼,这中情局难道还兼职搞八卦小报吗?传播员工隐私的速度这么快?保密工作是怎么做的?

 “等等,哥哥,请你说得清楚一点儿,非美活动委员会为什么要来找我的麻烦?”

 菲里擦了擦额头渗出的冷汗,“我只是一个不名一文的小人物啊!”

 “小人物?能够改变国家战略,策动一场「十字军行动」的关键人物,怎么能算小人物?”

 伯纳德伸手敲了敲菲里的额头,“你成功说动内阁,让中情局的古巴雇佣兵改弦易辙,放过古巴,转攻多米尼加的事情,如今早已在华盛顿传遍了!大家都说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威尼斯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