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90章

作者:老老王

 剩下聚集在波浪情报站里喝闷酒的,基本都是些被排挤的边缘人士,他们就算要恨,应该也恨不到肯尼迪总统的头上,而是只会怨恨弗兰克·斯特吉特不肯拉他们一把,带着他们一起贩毒发财吧?

 唉,一年多之后才发生的刺杀事件,菲里是想要干涉也无从着手,只能等等再说了。

 过了一会儿,《纽约时报》记者大卫·哈伯斯塔姆采访完了第2506旅的光杆旅长托雷斯·卡多纳少校,拿着笔记本从外面溜达进来,说是想要采访这边的中情局特工。

 菲里想了想,倒也没有阻止——反正对于局里的保密条例,这些特工们肯定比他背得更熟,肯问出多少东西,就看这位记者的本

 事。只是扣下了大卫·哈伯斯塔姆的照相机,不允许拍照。

 然而,还没等大卫·哈伯斯塔姆开始找人攀谈,门外就传来一阵西班牙语的吵嚷声,还有保镖的呵斥怒骂。顿时就引起了这位记者先生的兴趣,询问菲里究竟是什么人居然敢来中情局的情报站闹事?

 “啊,不过是一些原本拿局里津贴的古巴流亡政客。如今古巴的仗已经打完了,这些人也没用了,局里财政紧张,没钱养那么多吃白饭的人,就断了他们的津贴,打发他们自谋生路。谁知他们居然三天两头跑来闹事了。真是一般不懂感恩又不知羞耻的东西。”菲里轻描淡写地答道。

 ——因为入侵古巴之战打成了这副鬼样子,之前中情局出钱豢养的政治招牌「古巴民主革命阵线」,也就树倒猢狲散。各位流亡政客都被局里断了津贴,收回了提供给他们的住处,一脚踢出去自生自灭。

 然而,这帮政客傍着中情局白吃白喝白嫖了一年多,哪里肯就这么被清扫出门?

 所以,他们时不时就来「波浪」妓院滋扰,想要多揩点油水,今天看到这边发钱,自然又来闹事了。

 “他们都是些又怂又坏,满嘴谎话的坏痞子。我早已吩咐过门卫,绝对不能放他们进来……”

 菲里如此对记者先生说道,然后看到记者先生伸手一指,“诶?那个人怎么被放进来了?”

 这光速打脸的感觉,着实是有些难堪,菲里略感羞恼地转身一看,结果顿时就愣住了。

 “这,埃斯特莱恩局长?您怎么来了?还有,您怎么这身打扮?”

 此时,整个咖啡厅也都安静了下来,所有特工都目瞪口呆地看着中情局下属的原西半球局局长,古巴特别任务小组的前任组长,入侵古巴之战的发动者,雅各布·埃斯特莱恩,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

 跟过去那副精明强悍、虎视鹰顾的枭雄模样不同。如今的雅各布·埃斯特莱恩脸上黑而且瘦,整个人憔悴得不成样子,穿着一件脏兮兮的破西装,已经不知多久没有洗过,浑浊的眼神也不复昔日的犀利。

 注意到四周的昔日部下们都来围观,埃斯特莱恩的脸上泛起一丝羞愧的表情,但还是用嘶哑的嗓音说道,“唉,也没什么,只不过我在失业之后又破产了而已,人总有倒霉的时候……”

 看着他似乎很口渴的模样,菲里赶紧给他倒了一杯香槟,埃斯特莱恩开口谢了一声,将香槟一饮而尽,随后找了张沙发坐下,然后就絮絮叨叨地说起了他最近这阵子承受的苦难。

 原来,自从在特立尼达战役被俘之后。因为他身为中情局高级主管的缘故,雅各布·埃斯特莱恩在古巴人的战俘营里很受重视,被切·格瓦拉亲自严刑拷问,受了不少折磨,被活活打瘸了腿。

 好不容易熬到被释放,又被中情局开革出门,剥夺所有待遇,连一毛钱的补偿金都没有。

 ——在事后的甩锅大赛之中,他这个身陷囹吾的前任指挥官,被认为是把事情办砸了的罪魁祸首。

 按照杜勒斯局长的意思,没有把他丢到生化研究所里去当实验材料,就已经很仁慈啦!

 好么,干了半辈子间谍的埃斯特莱恩,居然中年失业了!

 然而,就当埃斯特莱恩灰溜溜地想要回家去的时候,却发现他已经是无家可归!

 ——跟大多数的美国中产阶级一样,埃斯特莱恩也把他的积蓄都投资到了华尔街的理财产品,结果不幸遇到了古巴核危机导致的超级股灾,名下的所有理财产品统统爆仓。

 就这样,埃斯特莱恩过去几十年满世界杀人放火、为非作歹,才攒下的那点儿家当,轻轻松松就被古巴核危机期间的华尔街股市浪潮瞬间吞没。

 导致他不仅多年积蓄尽数打了水漂,还欠了银行一屁股债。

 甚至还没等埃斯特莱恩从古巴回来,家里的房子和车子就被银行收走,老婆也跟他离婚了。

 如今,无家可归又沦为无业游民的雅各布·埃斯特莱恩,只能暂且栖身在迈阿密贫民窟的一家破旅馆里,却是口袋比脸还干净,就连去医院看腿伤换药的医药费,都已经拿不出来了。

 所以,听说「波浪」情报站这边今天在发遣散费,他就立刻厚着脸皮过来讨钱。

 “今天不是在发第2506旅的遣散费吗?我也是第2506旅的一员,应该也有我的一份钱吧?”

 说完了辛酸的往事,埃斯特莱恩抬起头来,用乞求的眼神看着菲里,一脸颓唐的表情,“请您行行好吧,金少校,看在同事一场的份上,我真的是没有别的办法了……”

 菲里默默地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叹了口气,从自己的钱包里摸出二百美元,塞到他的手里。

 其余的间谍们彼此面面相觎,有几个人也站了起来,跟着往埃斯特莱恩这个前上司的手里塞了钞票。但大多数人只是无动于衷,或是远远地对着他指指

 点点,低声说笑。

 埃斯特莱恩也知道自己待在这儿很尴尬,只是说了声「谢谢」,便揣着钞票,转身离开了。

 看着埃斯特莱恩拄着拐杖,慢慢走出「波浪」情报站的消瘦背影,菲里不禁感慨万千:

 一个满手血债的反动阶级刽子手,把自己折腾成了破产的流浪汉,妥妥的无产阶级革命预备军;

 一个背叛出身阶级的富豪革命家,把自己闹成了制毒贩毒的大毒枭,屠龙的少年又化身为恶龙!

 这残酷的现实,为什么总是比小说里的情节还要更加魔幻呢?

 默默地沉思了一会儿之后,菲里转过身来,对大卫·哈伯斯塔姆说,“记者先生,您想要让我对这次「热带惊雷」行动做一个总结。当时我答不上来,但现在,我大概有了一点想法。”

 “是吗?”大卫·哈伯斯塔姆立刻拿出了笔记本和圆珠笔,“我洗耳恭听。”

 “就我所知,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中,有一句名言「这场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终结」。我觉得,如果把它稍微修改一下的话,倒是恰好可以用来形容现在这场古巴之战。”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然后用咏唱般的语调说道,“这场残暴的欢愉,最终迎来了荒诞的结局!”

 (第一卷终)

 作者的话:  PS:因为冬日已到,公路上车流量减少,投喂的人也减少,可可西里网红狼又渐渐饿瘦了。

 大家都在打赌,这老狼半年来贴的秋膘,够不够它活过这个冬天呢?

 读者们觉得三个月后还能看到这条狼吗?又或是在春节前后就会饿死了?

 第二卷、脑洞大开的六十年代

 第143章、脑洞大开的六十年代(上)

 1962年4月21日,洛杉矶,圣费尔南多谷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耀眼的阳光照亮了干燥山坡上的稀疏灌木,带来了西部沙漠的燥热。

 也唤醒了那些酣睡中的上班族,催促他们起床洗漱,离开家门,踏上日复一日的通勤之路。

 前不久才从中情局古巴特别任务小组卸任的菲里·金少校,开着一辆有着火箭尾翼装饰的当前流行款式福特轿车,载着副驾驶座上的秘书兼女友玛丽塔,缓缓驶出了中情局为他分配的住处兼工作场所。

 嗯,不是一月份核危机时期搬迁过去的临时住所。而是又搬回了之前的那个圣费尔南多谷避难所别墅。

 由于古巴核危机最终没有发展为全球核战,而是以一种荒诞的形式烟消云散,那个走关系抢了菲里的地下避难所的权贵大佬,在圣费尔南多谷地下避难所前后只住了不到两个月,就在三月初离开了。

 而在入侵古巴的「热带惊雷」行动被打成烂账之后,中情局不仅换了局长,财政也陷入了崩溃——虽然已经开辟了跟卡斯特罗合伙贩毒的收入渠道。但古巴的毒品要种出来再卖出去,也等到几个月之后。

 可是,中情局的资金链却撑不了这么久,就眼看着快要断裂了。

 外快一时间没法入账,国会山的老爷们又都对中情局憋了一肚子的火,想要争取国家拨款也很为难。

 总不能去借高利贷吧?有哪个放贷的家伙敢随便借钱给CIA?不怕届时来个债主猝死,零元销账?

 为了填上迫在眉睫的财政窟窿,中情局的新任局长约翰·麦科恩除了四处募款之外,还大肆甩卖各种资产,把洛杉矶等地的不少房产和安全屋都卖掉换钱,以填补前任局长在古巴行动上挖出来的天坑。

 其中,菲里「一家人」在一月份暂住的那所洛杉矶安全屋,就在待售清单之列。

 所以,解散了古巴特别任务小组之后,菲里就带着他的女人们又搬回了这座带有地下避难所的别墅。

 顺便给别墅门口挂上了「圣费尔南多谷特殊道具研究所」&「中央情报局剩余物资促销处」的牌子。

 ——轰轰烈烈、核弹飞腾的古巴之战结束后,按规矩就该论功行赏。

 不管结果是多么的鬼畜,过程是多么的扑街。但在二月份接手烂摊子的菲里·金少校,终究是想方设法让这场糟糕透顶的古巴之战,有了一个还算能糊弄人的结局,顺便给中情局找了一条贩毒的生财之道。

 但问题是,作为一个从五角大楼借调到中情局的「外人」,菲里在CIA部门内是没有任何根基的。

 约翰·麦科恩局长跟他也不熟,不太想重用他,并且局里也一时间腾不出什么有油水的好职位。

 最终,新局长只是许诺明年提升他为中校,就又把他打发回圣费尔南多谷的末日避难所「待机」了。

 ——毕竟这年头的军衔还是有点含金量的,不像二十一世纪只要变个性,就能直接当四星上将啦!

 当然,一点晋升都不给菲里,也是不行的。尤其是这位金少校还有直通白宫的门路,曾经是肯尼迪总统放在中情局的「监军」,约翰·麦科恩局长可没胆子跟

 前任局长那样,自说自话就把总统当傻子耍。

 所以,CIA的新局长多少还是给菲里增加了一点儿权力,或者说给他「加了一副担子」。

 具体来说,就是让他除了以科研的名义玩女人和炮制特殊道具之外,顺便销售中情局的剩余物资。

 ——这才是菲里从就职五角大楼开始一直到现在的本职工作。

 什么?五角大楼会有剩余的军事物资倒也罢了,中情局怎么也有剩余的间谍物资?

 嗯,其实还真有。

 道理很简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间谍道具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尤其是在冷战的大背景之下,全世界范围的谍战,乃是美苏博弈的主要形式之一,从而逼迫得相关技术在冷战期间飞速发展进步。

 于是,很多老式的间谍道具,比如只能拍摄黑白照片的早期型号微型照相机和伪装照相机,还有过于笨重的旧式无线电跟踪器,手提箱那么大的无线电发报机等等,到了六十年代的时候,都已经淘汰落伍,只能堆在仓库里积灰,根本没有哪个间谍出差时愿意用——眼下自然有必要尽快清仓处理掉,以回笼资金。

 按照新局长的脑洞,如果从谍用转民用的话,这些如今就已经过时的谍战道具,大约还是有一些销路的——各式各样的间谍相机,可以卖给私家侦探或者亲自抓奸的绿帽丈夫;信号跟踪器可以绑在宠物狗或自家小崽子身上,以防走丢;手提箱造型的老式间谍无线电台,也可以卖给喜欢玩私人无线电的火腿族。

 要知道,这年头还没有无线手机,连那种砖头大小的大哥大都还没有,只有体型笨重,通话范围也很有限的摩托罗拉步话机。如果一个火腿族在出门游玩时还想「群聊」,这种便携无线电就是唯一的选择。

 当然,还有中情局特殊魔改过的摩托车、跑车、豪车和游艇等等,甚至有这个年代的无人机!

 ——除了价钱贵一点,不具备实时传输画面的能力之外,其余功能已经跟后世玩的无人机差不多了。

 接下来,在中情局拿出的待售清单上,还有从毒药到兴奋剂的各种奇葩药物,药效倒是被吹得神乎其神。但其可靠度和副作用都十分令人担忧,犹如中世纪欧洲女巫在森林小屋里用大锅熬煮的的草药。

 除此之外,中情局的间谍们这些年还从世界各地搜罗来了不少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从埃及的木乃伊到日本军官的武士刀,还有纳粹军官的勋章,南美洲土著的神像和祭祀法器,尼泊尔的人皮经书等等。

 如果把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直接一股脑儿送到当铺里,那肯定是卖不出几个钱的。

 但理论上说,要是能走通收藏界的路子,很多东西就能卖出十倍甚至百倍的价钱。

 当然,指望在华盛顿就出手这么多零碎玩意儿,是不可能的——首都的市场有限,没那么多的消费力。

 中情局的新局长,面对着账本上触目惊心的赤字也是发了狠,这个月在纽约、芝加哥、迈阿密、洛杉矶、旧金山、西雅图等主要的大城市,都设立了剩余物资促销处,一心想着把局里能卖的东西都变现。

 可问题是,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想要把局里囤积的旧货卖出去,可没那么容易。

 这样一来,被加了一副担子的菲里,就没办法像去年下半年那样,每天基本都待在家里宅居不出,专心调教女奴和玩群啪游戏,而是不得不在洛杉矶市区租了个店面,成立了一家卖旧货的小铺子。

 幸好,作为老板,他可以不必每天早晨打卡,唯恐迟到,但至少也得时不时地去店里转转。

 除此之外,菲里还得找机会参加各种派对,试着走上层路线,试着找门路把中情局仓库里积压的破烂玩意儿,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卖出去:当真是宛如又回到了他在五角大楼推销「末日生存套装」的时候。

 只是,这一次可没有一颗苏联人发射的人造卫星,营造出「斯普特尼克时刻」,为他的推销壮声势了。

 所以,他只能一边咒骂着新局长的脑洞大开,一边努力回忆着各种后世流行过的营销鬼点子……

 ——

 轿车行驶在略显坎坷的乡间公路上,此时的洛杉矶市区面积,远比二十一世纪那会儿要小得多,圣费尔南多谷已经算是乡下的农业区,人烟稀少不说,大多数道路的质量都不怎样,菲里也不敢开得太快。

 觉得无聊的玛丽塔顺手打开收音机,然后就听到早间新闻节目里,正在播放着关于登月工程的讨论。

 ——大约是认为古巴之战打得太丢脸,为了转移舆论热点。从进入四月开始,肯尼迪政府就一直在放风要搞一个庞大的登月工程,跟苏联竞争攀登「人类文明新高地」,以恢复自由世界对赢得冷战的信心。

 按照肯尼迪总统的说法,“在空间竞赛方面甘居二流,甘当亚军,是同国家安全的要求和‘新边疆的

 探索精神’不相符合的。”“其它国家看到苏联探测器首先围绕月球飞行,又首先围绕太阳飞行。他们于是得出结论说:苏联在蒸蒸日上,我们则每况愈下。我认为要靠我们来扭转这种形势。”

 总而言之,就是美国必须抓住新时代的「昭昭天命」,「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像当年牛仔们跋山涉险、啃沙子斗狗熊,发起西进运动一样,继续勇敢地向着月球前进,去「攀登新高峰」!

 但问题是,对于到底要不要搞「阿波罗登月」,美国的国内依然存在很多争议,反对的声音很高。

 ——毕竟,预计至少得花四百亿美元的巨额投资,还有每一枚造价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的土星五号运载火箭,都让人不由得感觉心头打鼓。从国会到学术界,再到舆论媒体和广大民众,反对者认为,美国还没富裕到可以这样随便烧钱玩儿,国家财政的每一笔收入都是民脂民膏,这么多钱与其用来发射不知道有啥用的登月飞船,还不如拿来给穷人发福利,或者用在一些更有效益的项目上。

 ——大致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总统!奇观误国啊!”

 而搞民权运动的黑人领袖们也对此完全不感冒,咋咋呼呼地叫嚷「飞船上太空,人间苦难重」。

 「阿波罗登月」的支持者则认为,钱就是用来花的,不是用来藏进地窖的。再说美国其实也不缺钱,光是最近古巴核危机这阵子在华尔街股市蒸发掉的钱,就足够搞一个「阿波罗登月」还有得多了。

 与其把这些财富用来让阔佬们大肆挥霍,变成各式各样的别墅、游艇、高尔夫球场和女明星身上的华服珠宝,还不如花费在登月探索这种对于人类文明而言更有意义,也很「带劲儿」的事情上。

 换句话说,奇观虽然误国,但就算没有奇观误国,国库里的钱也还是会被胡乱挥霍掉,跟老百姓没有什么关系。还不如索性搞个奇观出来,让全体公民看着乐呵乐呵,感受一下站在人类文明灯塔上的体面!

 最后还有一些质疑者认为,以现在人类文明的科技水平,恐怕未必能支持一场前往月球的远航。

 虽然苏联和美国的载人宇宙飞船,最近几年都已经成功上天了。但让载人飞船离开地面,进入地球卫星轨道,跟让载人飞船远赴月球之间,这难度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儿,甚至要远远超过了凯撒横渡英吉利海峡和哥伦布横渡大西洋之间的差异——“冲出地球三百公里和冲出地球三十八万公里是一回事吗?”

 (加加林的载人飞船最高飞到距离地面三百公里。而月球跟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三十八万公里。)

 按照很多专家学者的观点,现在就启动登月工程的难度。就像是「坐着洗衣机横渡大西洋」!

 这么脑洞大开的事情,只要仔细一分析,就让人觉得不靠谱!

 鉴于此,他们认为任何关于登月工程的鼓吹和讨论,都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噱头,肯尼迪总统信誓旦旦宣称的「阿波罗登月」。不过是现代的「南海股票事件」(1720年前后,英国因为南海股票泡沫而出现金融大动荡,牛顿爵爷都亏光了棺材本),最终只能以一场臭名昭著的灾难性闹剧,而耻辱地收场云云。

 总之,听了收音机广播里正反两方各种观点,只有初中学历的玛丽塔也是感觉困惑了,不禁开口对正在开车的菲里问道,“呐,亲爱的,你说说看,美国到底能不能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人送上月球啊?”

 对此,菲里的脸上顿时就露出了一副纠结的表情……

 因为,关于这个问题,就算是他这个穿越者,也一样不知道哇!

 只积累了不到十年的载人航天经验?以及当时充满谬误的宇宙知识?

 阿波罗登月前夕,美国民众认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搞登月的难度,无异于坐着洗衣机横渡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