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老王
很显然,吴庭艳远远没有这么高的威望。
所以,结果就是让他成了全国除了天主教以外一切宗教势力的公敌!嗯,不共戴天的那种!
再接下来,作为明面上的敌人,越共游击队自然一直是吴庭艳的老对手,战斗从来就没有停息过。
只不过在五十年代末的那几年,越共忙着消化北方国土,搞土改和建设,暂时还顾不上南方,甚至从南方抽调了大批干部北上,导致在南方的越共力量一度变得相对空虚。所以才让吴庭艳和他扶植的天主教民兵一度捡了便宜,潜伏在南方的越共干部被杀得人头滚滚,大片根据地丢失和变色。
从1960年开始,随着北越局势基本稳固下来,河内方面的目光再次投向南方,吴庭艳政权的苦日子很快就到来了。短短两年的游击战争之后,整个南方一半的农村都被「赤化」变成了越共根据地,城市里也是通共之辈不知凡几,就连给南越国歌的作者都投了共。
更奇葩的是,国歌作者都投共了,但吴庭艳和后来的历届南越政府,却似乎从来没想过要改换国歌。
还有日后南越遗民每逢节庆必唱的军歌《誓不背叛家乡》,它的作者同样也投了越共。
好么,每天唱的国歌和军歌都是越共写的,这南越的反动政权,究竟反的是哪门子的「共」啊?
可见南越的文化宣传事业,基本已经掌握在了红脑壳手里,让他们去负责洗脑,岂不是越洗越红吗?
总之,到了1962年的时候,整个南越已经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处处红红火火恍恍惚惚了!
最后,作为美国斥巨资在南越扶持的代理人。按理来说,吴庭艳应该对美国佬百般跪舔了吧?
但令人目瞪口呆的是,吴庭艳跟美国的关系也非常糟糕,确切地说,是跟肯尼迪政府的关系很糟糕。
因为,吴庭艳是艾森豪威尔总统提拔和扶持起来的,长期跟尼克松保持着密切联系——他是共和党的「自己人」,却不是民主党的「自己人」,甚至还是民主党的敌人!
这就导致肯尼迪总统上台之后,跟吴庭艳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尴不尬,肯尼迪想要吴庭艳过来拜码头,吴庭艳却摆出一副高贵冷艳的范儿,一边继续联络共和党,一边对美国狮子大开口,索要巨额援助。
肯尼迪有心要卡一卡南越方面,但国内的反贼却纷纷起哄,搞得眼下已经不是美国民主党政府用援助物资吊着吴庭艳,拿捏南越政权,而是吴庭艳联合在野的共
和党,内外夹击肯尼迪政府。
吴庭艳:(肯尼迪)你是个总统,我也是个总统,谁比谁差啊?
靠着「冷战前线国家」的名号,并且利用美国内部的两党对立,吴庭艳一度成功对美国老大实现了「尾巴摇狗」,反过来拿捏了白宫,搞得肯尼迪总统难受至极,气急不已。
这到底谁才是老大啊?怎么感觉你小小的吴庭艳,却反倒成了我肯尼迪的上司和老爹?
打个比方吧,2023年底,加沙战争期间的拜登总统,怎么既嫌弃又无奈地看待以色列的内塔尼亚胡;那么1962年的肯尼迪总统,大概就是以几乎同样纠结的心情和眼光,在看待南越的吴庭艳。
——虽然迫于政治正确,不得不慷慨解囊、援助南越。但肯尼迪总统真是看了吴庭艳就恨到骨子里!
奴大欺主了属于是!本总统找到机会就一定要整死你!
到这里总结一下:越共、军队、买办、封建地主、佛教势力、地方宗教、美国主子……
吴庭艳似乎已经把身边能得罪的人,统统都给得罪了一遍。
那么,在越南,吴庭艳总统还有什么支持者吗?或者说,还有谁是没被吴庭艳给得罪过的吗?
嗯,除了吴庭艳的家族成员之外,大概只有一百多万越南天主教徒了。
靠着狂信徒的人设,吴庭艳确实是成功凝聚起了这些越南天主教徒的人心,并且利用这些死忠于自己的天主教徒组建民兵,在乡下圈地建立起大批「堡垒村」,用来对抗日渐猖獗的越共游击队。
不得不说,跟消极作战的正规军相比,天主教民兵为了保卫自己在南方刚刚圈来的土地。在跟越共游击队厮杀的时候,确实是称得上顽强坚定,经常在阵地上死战不退,时不时就能让越共啃崩了牙。
可问题是,这些跟撒胡椒面一样散布于南越乡间的天主教民兵。若是用于对抗越共游击队,倒是挺合适。但要是用来提防南越军队在首都西贡的就地造反,就有点缓不济急了。
一旦首都周边的军队动手造反,这些天主教民兵根本来不及回京勤王。
如果总统能逃出西贡,或许还能纠集这些兵马来反扑。但万一没逃出西贡,那就万事皆休啦!
总之,这样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南越政权。尽管拿着每年五亿美元的美国援助,但依然是处处一塌糊涂:战争打得一塌糊涂,经济搞得一塌糊涂,社会治安一塌糊涂……几乎就没有能让人看得顺眼的地方。
看着南越的危局,肯尼迪总统也是忧心忡忡,责令参谋长联席会议尽快拿出一个解决对策。
——按照肯尼迪的想法,韩国的李承晚在朝鲜军突破三八线南下之前,尚且能够成功镇压南方游击队,稳住半岛南部的局势。怎么换成南越的吴庭艳,却连同样的任务都做不好呢?
明明北越军都还没突破北纬十七度线,南越当局就已经要被游击队打垮了?
真是个废物啊!
偏偏这么个废物,却因为坐在一个关键的位置上,还总是给白宫甩脸色看!真是令人恼火!
等到遏制了南越的赤化局势,还是换个更加识时务的家伙上去吧!
于是,中情局和军方在1961年组织大批人手进入南越,展开了为期半年的实地考察,同时又派遣陆军特种兵「绿色贝雷帽」开赴南越,直接参战——越战从此进入了「特种战争」阶段。
五角大楼认为只要有特种兵执行斩首任务,再加派顾问指导南越军队的训练和作战,就必能扭转战局。
很显然,上述观点纯属脑洞大开。
就算特种兵也不是超人,只靠「绿色贝雷帽」的这点兵力,是平定不了成千上万的越共游击队的。
至于南越军队的问题,根本就不是能不能打,而是将军们一门心思只想着搞死总统啊!
所以,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南越战局还在继续恶化,南越军队还在继续敷衍做戏,五角大楼则是在中情局的协助下,制订出一个「战略村」计划,准备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平定南越地区的「匪患」。
具体来说,就是在南越建立16000个「战略村」,把全国农民强行迁入其中,切断越共游击队和南越人民的联系,让游击队无处藏身,也没有地方获得兵员和补给。
然后再通过特种作战,消灭越共在南方的武装力量,最终解决南越的赤化问题。
该计划在1961年秋天就已经制定完毕。但因为五角大楼认为需要优先执行自己家门口的古巴攻略,所以将其搁置了一段时间。等到《愚人节和约》签署,古巴战事尘埃落定,才再次旧事重提。
如今,这个「战略村」计划已经再次启动。虽然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布,但也不再严密封锁消息。
所以,菲里才能从中情局通报给全局主管人员的参考资料上,看到它的详细内容和初步推行状况。
对于这个「战略村计划」,菲里的评价跟时人对
阿波罗登月的评价差不多,依旧是「脑洞大开」!
——如果说,NASA搞「阿波罗登月」工程,是在宇宙中脑洞大开的话。
那么,中情局在南越搞「战略村」计划,同样也可以说是在东南亚脑洞大开了。
什么战略村啊?!根本就没抓住主要矛盾好不好!
如今真正威胁南越政权生存和延续的问题,难道是越共吗?根本就不是啊!
“笨蛋!问题是总统!”
菲里如此吐槽说,同时感觉肯尼迪总统的眼光实在是不太行。
如今南越问题的死结,是吴庭艳这个独裁者搞得天怒人怨。对于美国而言,已是妥妥的负面资产。
只要南越的总统一天不换人,或者南越的军队一天不搞大清洗,南越军队就只会故意消极怠工。
五角大楼不管拿出再怎么厉害的计划,在南越都不会有人认真执行,最后必定荒腔走板,半途而废。
但是,如果当真对南越军队搞大清洗,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就会立刻拖着枪去投越共!
所以,不把南越总统换掉,美国不管想在南越做什么,都只能收获各种灾难。
纵然把战略村修起来又有什么用?村长都是两面人,村里的民兵和警察就是越共游击队换了张皮。反而还能从美国人这里拿军饷和弹药——这岂不是当真变成「没有枪没有炮,自有敌人送上来」了?
唉,当初为什么选了吴庭艳这个坑货,充当美国在南越的代理人呢?
就算阮朝皇帝是法国人养的狗,美国这边担心会养不熟,也应该找个更合适的扶植对象吧?
哪怕是让高台教或和好教的教主来当南越总统,都比强推吴庭艳上位要强得多!
菲里在心中暗自吐槽,同时思考着要不要在帕特丽夏·肯尼迪今晚海滨大道625号举办的名流派对上,跟肯尼迪兄弟提一嘴关于南越战略村的事儿。但盘算了一会儿,还是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最好别乱开口。
毕竟,乌鸦嘴总是不受欢迎的。
此外,他也拿不出什么更好的对策,更不想被打发到越南丛林里去跟「会说话的树」战斗。
所以,还是放弃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吧!他如此叹息着,又把文件塞回了牛皮纸袋里。
作者的话: PS:萝莉岛名单爆出的常客除了霍金,娱乐圈更是一网打尽,斯皮尔伯格,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小李子迪卡普里奥,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
此外还有不少女明星也来岛上玩萝莉,比如麦当娜,席琳迪翁,水果姐,帕丽斯·希尔顿,蕾哈娜,碧昂丝,担任联合国大使的安吉丽娜·朱莉,更是一个热爱耍鞭子的S女王。
可以确定没去过萝莉岛的大牌顶流男明星就这几个,演美国队长的克里斯·埃文斯,演超人的亨利·卡维尔,演救世主的基努里维斯——果然,无论在银幕内还是银幕外,美国队长都是上帝的义人啊。
以后写漫威的,可以有美国队长嘲笑钢铁侠「热爱儿童」的剧情啦。
然后,蝙蝠侠老爷是上过萝莉岛的,以后写DC的可以让超人嘲笑他了。
第146章、玛丽莲·梦露睡了总统吗?(上)
第二天上午,当菲里开车载着玛丽塔,离开肯尼迪总统妹妹在圣莫尼卡海滩的海滨大道625号别墅,返回圣费尔南多谷的时候,玛丽塔的双眼依然「哔咔哔咔」地放着闪光,满脸写着「我很好奇」的模样。
“呐,亲爱的,昨晚总统真的睡了玛丽莲·梦露吗?这么多人都看到她从总统的卧室里出来?”
副驾驶座上的玛丽塔,兴奋得蹦出了夹子音,嗲声嗲气地问道,“快说说,有没有什么内幕啊?”
“这能有什么内幕啊?不过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一时冲动,情不自禁罢了。”
菲里一边握着方向盘开车,一边不以为然地吐槽,“在好莱坞,跟玛丽莲·梦露一夜风流又不是什么稀罕事。曾经睡过玛丽莲·梦露的人多着呢!比如「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弗兰克·辛纳屈,哈尔·谢佛……光是我知道的就有二十多个,加起来可能有三四十个吧?
此外她还在纽约被一群混混轮着奸过,好在这些混混都是她的粉丝,奸得很温柔,一点都没弄伤她。
另一边,肯尼迪总统也从来不是什么洁身自好的典范,光是被媒体爆料的情妇就快有一打了,之前他还睡过奥黛丽·赫本……”
——不过,虽然嘴上说得很淡定,但菲里的心中其实也是颇为兴奋,深感不虚此行。
居然真的遇上了玛丽莲·梦露跟肯尼迪总统一夜风流的名场面啊!
尽管女明星出轨艳遇乃是常事,但玛丽莲梦露这样成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名人之一的顶流尤物,跟现任总统的情感纠葛……呃,美国似乎没有别的类似例子,放在中国也只有宋徽宗和李师师可以类比了吧?
说起来,他昨晚带着玛丽塔去海滨大道6
25号别墅,参加肯尼迪总统的妹妹帕特丽夏·肯尼迪举办的每周名流派对时,原本只是想要在肯尼迪家族成员面前混个脸熟,维持一下社交,并没想着要留宿过夜。
谁知在派对上遇到了基辛格博士和布热津斯基教授,然后三个失意之人就互相倒苦水,越聊越起劲。
——在肯尼迪政府的白宫顾问,真正得宠的幕僚其实寥寥无几,大多数都只是背景板和凑数的花瓶。
哪怕是日后名声大噪的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在六十年代初的这会儿,也都在白宫混得不咋地。
肯尼迪兄弟和其他内阁要员,确实偶尔会咨询他们一些事情,却从不让他们参与到真正的决策中来。
虽然之前的古巴核危机期间,基辛格曾经在白宫里短暂地出了一阵子风头,赢得过约翰逊副总统的青睐。但等到核危机结束,肯尼迪总统重返白宫之后,基辛格又回到了坐冷板凳和当小透明的境地。
至于布热津斯基教授在白宫的处境,这会儿甚至还不如基辛格,连片刻的高光时刻都还不曾有过。
尽管他跟罗伯特·肯尼迪的关系不错。但罗伯特·肯尼迪是司法部长,负责的是美国内政。布热津斯基却是专门研究国际问题和地缘政治的,说起欧洲外交自然头头是道,谈到全球博弈也能说出个一二三。
可若是要布热津斯基说一说司法部应该如何利用美国本土的黑人民权运动,破除南方各州保守风气,推动法律和社会进步?嗯,关于这种研究领域外的事情,布热津斯基也实在是拿不出什么好主意。
一来二去,事务繁忙的罗伯特·肯尼迪,也就没空搭理布热津斯基,搞得他在白宫一直当透明人。
再加上自从愚人节条约签署完毕,古巴之战结束后,就被中情局重新打发回圣费尔南多谷靠边站,只能靠美女们的肉体来温暖心灵的菲里·金少校……三个失意之人凑在一块儿,那真是说不完的话啊!
先是感慨各自的怀才不遇,然后是吐槽上头大佬们的种种蠢事,接着就是开始各种键政……
既然开始了键政,如今这会儿美国最热门的键政话题。除了刚刚结束的古巴核危机之外,自然莫过于阿波罗登月,黑人民权运动和越南战争。前两者还在酝酿期,前景尚不明朗,于是三人就谈起了越战。
——毕竟,战线的移动是做不得假的,就算是二战的日本大本营战报,也没造假到战线都不是真的。
虽然只是键盘政治家在点评国际大事,但凭着布热津斯基和基辛格这样当今世界最顶级的键政学者段位。即使是喷口水键政起来,那也是言之有物,一针见血,让菲里听得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尤其是基辛格博士这位「失败主义谋士」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亚洲问题上更是名不虚传。
除了对脑洞大开、不切实际的南越前线「战略村计划」口诛笔伐之外,基辛格博士还指出了如今美国面对的越战局势,是何等的危如累卵,「多米诺骨牌理论」的噩梦随时可能成真!
嗯,在这里解释一下,所谓的「多米诺骨牌理论」,是艾森豪威尔前总统在五十年代后期提出的。
当时为了向国会和盟国解释美国究竟为何要扶持南越吴庭艳政权,撕毁《日内瓦协议》,反对越南的南北统一,艾森豪威尔总统声称,东南亚的局势就像一组多米诺骨牌,北越赤色分子的野心绝不会止步于西贡。一旦越南统一,整个东南亚其它地区的「自由阵营势力」,都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依次倒下!
如果说越南统一还能被美国接受的话,那么整个东南亚被赤潮席卷,就是能够影响冷战平衡的地缘政治灾难了。为了防患于未然,美国就在北纬十七度线建起一道「竹幕」,不准赤色分子冲出巢穴!
按照后世人们的观点,艾森豪威尔总统的这个多米诺骨牌理论很荒谬。因为冷战的历史证明,越战之后的东南亚并没有被继续染红,镰锤赤旗很快就止步于印支三国和缅北山区。
并且,柬埔寨和缅北的红旗,在后来还很快相继落下了,甚至没坚持到二十一世纪。
因此,就有人觉得,关于越战的「多米诺骨牌理论」,完全是美国人自己吓自己,除了荒谬还是荒谬。
呃,如果单纯从越战本身的进程和结果来看,这种想法倒也不能说错。但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多米诺骨牌理论」的提出,是在五十年代,而越战的最终结束,越南的实际统一,却是在七十年代!
五十年代的东南亚格局,跟七十年代的东南亚格局,能是一回事吗?
这其中最大的变数,就在于东南亚的第一领土大国:印度尼西亚!
——1962年的世界地图上,庞大的印度尼西亚跟小小的北越一样,都是被划进「东方阵营」的!
在前后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历史之中,有一个重大事件,长期以来都被历史学界和
公众舆论所忽视,那就是印度尼西亚在1965年的政变之后倒戈易帜,靠着血腥「清共」,从苏联阵营跳到了美国阵营。
不少中国人或许对「印尼屠华」的血海深仇记忆犹新,但却很少把这场发生在爪哇岛上的事变,上升到美苏冷战格局、两大阵营攻防易位的层次来进行思考,进而发现这是一个改变世界命运的转折点。
如果把冷战比作二战,那么印尼政变的意义,差不多相当于莫斯科战役。
红色阵营在此之后尽管还有进攻之力。但无论如何挣扎拼杀,都已经没办法挽回这一巨大的损失了。
事实上,从苏哈托的1965年反革命政变成功,三百万印尼共的党员被屠杀清洗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自由阵营」,就已经在东南亚的冷战博弈之中立于不败之地。至于越战的胜负,那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上一篇: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