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警无敌 第190章

作者:一条咸鱼

还有一根根枕木和钢轨,也用工程车调入大贝加尔号右侧的两个特殊进口。

长五十多米的大贝加尔号内部空间巨大,一百多名工人们忙活了两个多小时,直到夜幕将领,才将大贝加尔号的内部空间填满,消耗了工地近小半个月的材料。

一切准备就绪后,夜幕中的铁路建设工地上亮起了一盏盏照明灯!

夜幕下,灯光照射在大贝加尔号那庞大的钢铁身躯上,无数昆虫追寻着光源在空中飞舞。

一阵轰鸣陡然响彻天际,周围寻找灯源的昆虫们收到惊吓到处乱飞。

王世杰和一众建设工人们目瞪口呆的看着大贝加尔号启动,缓缓前进,在到达预定地点后,大贝加尔的头部开始平整土地,而屁股则开始依次铺设碎石地基,将一节节枕木打入土地,最后才是一节节钢轨落下。

大贝加尔缓缓前进,王世杰赶紧招呼着工人们上前将大贝加尔号铺设的枕木和钢轨连接起来,深层加固。

(bifc) 上百工人就这么跟随着大贝加尔号,在黑夜中依靠着等照明灯的光源忙碌起来。

王世杰一边盯着施工进度,一边让几个学生开始计算大贝加尔号的施工效率。

这一百名工人都是修筑铁路,特别是枕木、钢轨架设的老手,然而还是渐渐的跟不断前行的大贝加尔号落下了距离。

而且随着大贝加尔号在荒原上前进,前方陷入了更深邃的黑暗。

王世杰连忙调集人手将工地上的探照灯都集中起来向前铺设,又是一些人手的调动。

空气中不知何时起了雾气,一望无际的黑暗中,大贝加尔号沉重的轰鸣声在荒原作响,传荡四方。

当前方传来大贝加尔号耗尽材料后,时间已经过去了五个小时,进入了深夜。

“施工效率比遗忘快了六倍!”一名学生不可思议的惊呼了出来。

王世杰走了过来,在探照灯下,周围的学生们也围拢了过来,只见王世杰拿起他们的计算方程,画了几笔:“不能这么算,这段路已经完成了基础建设,恩所以大贝加尔号能快速前进,但实际上整个修路过程不可能都像今天这样是已经完成基础建设的情况!”

无论是路基建设还是打通山体隧道、假设桥梁,都是铁路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铁路建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耗费在了这上面。

王世杰大笑出声,安慰着有些略微失落的大家:“不过即使如此,至少施工效率会提升三倍!初步估计,有了大贝加尔号,我们可以在两年内完成兰-迪铁路线的建设!”

闻言,众人无不欢喜,流露出热切的神采!

铁路建设效率提升三倍,意味着时间缩短三倍!那么原计划从兰州入疆省和入青藏的铁路将在两年内完成建设并通车!

这是一个多么惊喜的消息!

这个效率将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华夏效率!

PS:首先感谢【积木头】读者大大打赏的1000VIP点。

然后……今天出去跟朋友聚餐,吃小龙虾和田螺,回来两小时了,我跑了三趟厕所……现在菊花还火辣辣的……

第541章:新型水稻

春分过后,冰雪消融,华夏大地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

北方冰雪比南方融化的要晚一些,直到四月初,各地才开始渐渐进入春耕,各家各户忙碌着为自己家的田地翻土,育苗等。

而在东北和西北各地,新得到土地的数百万移民更是磨刀霍霍,全家老少齐上阵准备开荒新的土地,新的土地移民法案规定,一户人家最多可以从移民区政府购买一百亩土地,虽然这些土地大部分都要自己开荒,但相比起来以前给地主老爷耕作还要被剥削六七成的农民们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的馅儿饼。

在东三省和关外等移民区,几乎每一家从关内迁移过来的农户门都将报纸上薛霖的照片剪下来供奉着,他们祈求着老天爷保佑薛帅长寿平安,又何尝不是祈求着老天爷保佑他们的平-安。

北平郊区。

新建的农业大学在东郊圈下了很大一块土地,除了一部分用作教学区建设,另外大部分则都保持着水田和旱田的模样,农业大学还长期雇佣了一批种田好手,专门负责这些田地的日常维护。

今日农业大学这些试验田正在插秧,年轻的学生们在导师和农民的带领下挽着袖子,提起裤腿,在泥泞间忙碌着。

薛霖在一群人的护卫下缓缓走进了这篇试验场,看到大家都在手动插秧,忍不住问向旁边的沈锐翰:“为什么不用农业机械耕作呢?”

已经被任命为农业部长,同时还兼任着农业大学校长的沈锐翰此时也是一身短衫头戴草帽的农家打扮,裤腿上还有一些没干的泥巴,显然刚从田里上来。

“农业机械的使用主要是提高耕种效率,而这些试验田已经最大程度的育肥了,所以呀,我干脆让这些小子们亲自下去插秧,以后还要亲自收割,这样才能体会到种田农民们的不易。”沈锐翰笑道。

薛霖恍然,微微点头,这样的教育方式的确很适合农业大学,只有亲自下地种田,亲自参与收割粮食,学生们才能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这是一种亲身体会的教育方式。

薛霖走到一块水田边,蹲下身子查看了一下田埂上备好的秧子。

水田里,同样短衫打扮带着草帽的袁泽天正在插秧,见薛霖来到自己负责的这篇水田,欣喜的介绍道:“薛帅,这是我们从玻璃温室中培育出来的适合北方耕种的两季新型杂交水稻!”

“哦?新水稻吗?叫什么名字?”没想到才过了一年就培育出了新水稻,薛霖忍不住拿起一株小苗。

“这一片地区叫白鹿,因此我们决定给他取名叫白鹿一号!”袁泽天将手里的最后一株秧苗插好,在水里洗了洗手,详细介绍道:“白鹿一号的亩产已经突破了400斤!那怕是不用化肥,不翻新土地,也能达到350斤一亩!”

“这么高?!”薛霖惊呼了一声,没想到自己手里的小苗竟然拥有这么打的能量!

要知道此时北方水稻亩产不过在200-300斤,而且还受天气严重影响!

而在沈锐翰的带领下,他们在温室中不间断的培育,一年多的时间在玻璃温室里培养了四季杂交水稻,通过不停的删选育种,从一百三十多种杂交水稻继续研究育种杂交,经过温室内四季水稻的种植,最终选出了最稳定的一个!

· ……求鲜花…… ……虽然普通水稻经过优良的育种、土地翻新、育肥等手段,也能将亩产提高到千斤以上,但杂交水稻显然来的更快,而且产量也更大!

“这种水稻开始推广了吗?”薛霖问道水田里的袁泽天。

“已经开始在北平周边推广了,等今年北平收获之后,应该能大规模向周边地区扩散!”袁泽天信心十足!

沈锐翰补充道:“不仅是杂交水稻的白鹿一号,还有在金山试验田的优种一号亩产也达到了400斤以上!这两种水稻目前是我们农大培育的重点,明年期望能将两种水稻的亩产提高到600斤以上!”

0

六百斤!整整翻了两倍之多的产量啊!

“哈哈哈哈!太好了!”薛霖恨不得亲手里的小小秧苗一口,亩产六百斤,推广开来,全华夏四亿人口的粮食基本保障就稳定了!

“来来来,泽天,我们一起插秧!”喜出望外的薛霖脱掉外衣,递给雷武,鞋子袜子也脱下来,提起裤腿,挽起袖口就下田了:“今年收获的时候也记得叫上我!”

“一定的!总理!”袁泽天激动地道。

“好多年没种田了,锐翰也一起下来呗!”薛霖感受着腿上传来的春水温度,还有泥泞缠绕的感觉,拿起田埂上的秧苗,招呼着沈锐翰。

沈锐翰本就一直负责着实验田,经常下田,当即挽起裤腿就下去了。

薛霖都亲自下田了,跟随薛霖而来的随行官员们也纷纷撩起裤腿,下田插秧,一时间农大试验田里多了很多人…

第542章:边将张培元

四月的迪化城春暖花开。

这座位于天山北麓,距离海洋最远的大型城市是整个疆省的中心,当春风吹拂而来,位于低谷平原的迪化渐渐沦为一片美丽的草场。

一队骑兵从西边策马而来,翻越山暖后见到眼前牧草丰美的场景,张培元忍不住扬了扬马鞭子:“阔别两年,迪化还是这么美啊!”

此人正是从伊犁赶赴迪化的张培元。

自三月份赵鹇从北平回到迪化后,便命令向伊宁进军的第十七师50旅负责接收张培元的军队,而张培元也被保留了军籍,被任命为第六军独立骑兵旅长,少将军衔,此番前往迪化则是接收新调配过来的独立骑兵旅,以及听侯赵鹇的教诲。

迪化政府大楼。

“三八零” 张培元进来的时候看到整座政府大楼都被士兵守卫起来,有些奇怪,难道镇北军将民政部门赶出去了吗?

正在疑惑的时候,赵鹇的副官走了出来,叫到:“张旅长,军长有请!”

“啊?好嘞!”张培元连忙走进了这个原本是金树仁的办公室。

见到赵鹇的时候,即使早有准备,但看到年仅二十三岁,一身将服,肩扛中将军衔,坐在桌子后面已经有大将之风的赵鹇,张培元还是忍不住惊讶了一下。

看看人家,年仅二十三岁就已经坐镇一方,手握十几万大军,自己二十三岁的时候呢?还在瞎混啊!真是人比人气死人了!

思绪一闪而过,张培元走到办公桌前立正敬礼,大声道:“原伊犁镇守使,现第六军独立骑兵旅,少将旅长张培元!见过军长!”

桌后的赵鹇停下手中的钢笔,抬起头,鹰锐的目光打量着张培元。

张培元身材并不高大,而且有些发福,脸蛋微圆,梳着一个中分头颇有些滑稽,虽然换上了镇北军的新式军装,但依旧有一股痞子气。

“高毅,给张旅长搬一张椅子过来。”赵鹇对副官喊了一声。

“是!军长!”名为高毅的副官立刻去搬椅子。

“诶,不用的,军长,我就这样站着向您汇报,您有什么吩咐培元都竖着耳朵听呢!”张培元笑呵呵的奉承道。

赵鹇摆了摆手:“你先坐下,问你的事儿有些多,慢慢说。”

“诶,好的!军长!”张培元小心翼翼的坐在了高毅搬过来的椅子上,不过只坐了半个屁股。

副官高毅看着张培元的表演,有些想笑。

赵鹇也是商贾世家出身,对此见怪不怪了,直接开口道:“张将军在伊犁这两年巩固边防,让苏国人不敢翻遍,当局首功!”

“军长谬赞了!”这开场第一句话不是教诲拉关系什么的,而是提及张培元这两年的功绩,让他有些忐忑不安:“培元不过是做些本职罢了!”

“我听说你手下兵将大部分都是边疆各族招募来的?”赵鹇拿起了那一份50旅收编张培元部后做的统计。

张培元不知道赵鹇忽然提及这个做什么?但曾听闻赵鹇在东北和日军作战时杀人如麻,还在战场上公然虐杀俘虏,心脏猛地一跳,有些不安地点头道:“疆省汉人本来就少,所以没办法,只能从各族中招募士兵!”

“嗯,很好。”赵鹇点点头,就在张培元以为赵鹇要‘大开杀戒’的时候,只听赵鹇笑道:“北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有多少民族?”

“这个……”张培元思索一阵后咬牙道:“北疆三区现在主要有维族、哈萨克族、蒙族、柯尔克孜族等大大小小二十五个民族,其中以维族最多,估摸着有四十万吧,其次就是哈萨克族,应该有十几万,蒙族和柯尔克孜组也有几万人,其他都是些小民族和部落。”

此时的疆省人口不过二百六十万,四大游牧民族在南北疆加起来的人口就占据了一半,而汉族只有不到五十万人,还主要集中在盆地地区和丝绸之路上。

张培元开始猜测起来,听闻国内最近在搞什么移民法案,将关内那些没土地的泥腿子农民们弄到关外填充边防,给发田地和种子、耕具等。

难道薛帅是准备对疆省下手,清理那些游牧民族了?

张培元被自己这个想法吓出了一身冷汗……

还好赵鹇缓缓点头,说道:“如果从这些游牧部族中招募青壮年从军,你觉得以我们镇北军的条件,能招募到多少人?”

赵鹇的话打断了张培元的猜测,不过从游牧部族中招兵的计划更让赵培元吃惊,本来西北就穷,要是以镇北军的标准招募游牧部族士兵,只怕那些喝西北风吃沙子吃惯了的游牧部族们会抢破头!

从被镇北军收编之后,张培元就知道人家镇北军为什么战斗力那么强,一个照面就把哈密叛军连带着马中英给打得哭爹喊娘。

一个过了新兵期的大头兵每月二十华元的军饷,实打实的下发,上级军官哪个敢贪,直接枪毙,没有多的话。

而且像第六军这种在边疆戍边的部队,还有各种津贴,加起来每个士兵每月至少有五十华元的军饷!老子当连长的时候都没这么多军饷呢!

而且吃的也好!

镇北军士兵一天的标准军粮有:850克(一斤半)大米,300克小麦,各种肉类300克,各类蔬菜200克,酱油30克,盐30克,糖20克,植物油30克,茶5克!此外还有各种水果罐头、肉类罐头、饼干、鸡蛋、鱼类等作为菜品调节。

别说是国内那1.9些经常被上级克扣,连饭都吃不起的军阀部队了,就连日国和苏国军队都没这待遇啊!

而且疆省属于军管区,第六军按照战时补贴,每名士兵每天还有一盒20支的香烟,后方休整时的部队每三天还提供每人一两白酒。

张培元知道镇北军的军粮标准时有一种贫农看土财主的眼神,怪不得人家的兵这么能打,把小鬼子都打得哭爹喊娘,这每日大鱼大肉的,自己这个镇守使在伊犁的时候也未必天天能吃啊!

现在听到赵军长准备从疆省游牧各族招收士兵,张培元猛地一拍大腿:“军长!别的不说,就镇北军这口粮一视同仁的话,老张我能给您招十万人马!”。

第543章:属于华夏的游牧军团

赵鹇明显楞了一下,随后苦笑一声,呵斥道:“想什么呢?要那么多部队干嘛,有个三五万人就可以了,兵不在多而在精!”

“是是!军长您说的是!”张培元赔笑着,同时额头留下一丝冷汗。

看来刚才是兴奋过头了,居然以为这位薛帅的大舅子想拥兵独立、割据一方。

赵鹇让副官高毅拿过来一份计划书,递给了张培元,在后者接过计划书的时候解说道:“目前北方政府有意加大对疆省的投入,特别是边防军务,新组建的八个国民警备旅准备从边疆各族中招募三万到五万人入伍,这八个旅中,除了五个步兵旅,有三个是骑兵旅,所以最好从哪些在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

薛霖虽然给了赵鹇二十万部队的编制,但整个疆省现在只有八万镇北军和一万国民警备旅,还有八个国民警备旅的空缺需要新组建。

至于为什么大规模启用在边疆的游牧部族呢19?

一是因为这些游牧部族大多在这篇地区生活了几百年,非常适应哈萨克地区和疆省的环境,而且华夏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进入近代后,随着沙俄对中亚和西伯利亚的入侵,游牧部族们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一部分选择了顺从沙俄政府,现在则是顺层苏维埃政府,而另外一部分则选择回到华夏,他们有的迁徙到了外蒙,有的迁徙到了疆省,在此定居下来。

而且不管是华夏还是其他国家,在历史上,甚至在现代都有招募成建制的异族军队作战。

比如现在和镇北军在南藏地区对峙的英军精锐——廓尔喀雇佣兵。

以及在疆省和镇北军对峙的哈萨克游骑兵,都是成建制的异族军队。

薛霖不仅拥有强大的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还有红警教导员给士兵做思想工作,连十几万日军都能洗脑了,更何况是这些在疆省生活,受到华夏文化影响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游牧部族呢?

疆省的游牧部族总计有超过两百万,薛霖的计划是招募五万精锐组成戍边的八个国民警备旅,成为第一批正规军的预备兵种,只要经过半年训练和红警教导员的思想教育,就能将他们洗脑成对华夏忠心耿耿的军队!

而他们在战争中受伤退役回到部族后,将会如种子般生长蔓延,将受到的思想和华夏文化带到部族中,渐渐感染整个部族!

这便是薛霖的游牧部族征兵计划!

还不仅仅是征兵,从兰州到迪化,再从迪化到喀什,以及南疆铁路网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而疆省两百多万游牧部族们至少可以提供二十万青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