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寿司王老板
从座舱看向举到正面的机甲手臂,斯卡蒂很难描述这种奇妙的感觉,仿佛握紧再松开的钢铁重拳便是坐在驾驶舱内的自己延伸出去的肢体一般,没有任何生涩和阻滞感。
“感觉如何?”
“有意思。”斯卡蒂活动着两条机械臂,随后尝试着控制泰坦迈开步伐向机库中央的测试场走去。
伴随着座舱轻微的节律性震动,在AI的辅助下,斯卡蒂很快适应了神经链接在操作上带来的便利,先是控制着泰坦小跑了几步,接着动作幅度越来越大。
“斯卡蒂小姐!您跑慢点啊!”斯卡蒂的出格举动倒是让雪雉跟着一阵紧张,怎么说这也是斯卡蒂第一次驾驶泰坦,安全第一。
但是斯卡蒂仅仅“嗯”了一声作为回应,完全没有停下的意思,在设满障碍的测试场地上下翻飞。
现在她已经不满足于那些抬头显示上列出的简单测试动作,开始试着各种越障动作和难度较高的机动。
“有武器的对吧?”斯卡蒂在测试场边上停下,她早就看见那些立好准备用来测试的靶子了。
进过劳伦斯博士的首肯,测试组重新向斯卡蒂下发了任务。跟随抬头显示的指示,斯卡蒂走向缓缓展开成武器架的几个集装箱。
看着琳琅满目的武器,斯卡蒂犹豫了一下,掠过了那些造型各异的武器组件,伸向了一柄宽背长刀的刀柄,并将这把以吨为重量单位的重型武器轻松握住。
滂湃的动力输出让斯卡蒂能够清晰的感受到测试机体的力量,确认着通过神经链接反馈回来的触感,斯卡蒂深吸一口气,将巨刃从武器加上抽了出来。
按照自己的使用习惯,刀尖斜指地面,斯卡蒂站在了用于测试的巨大金属靶板前。
取得武器操作权限,巨型长刀的刀刃出先了一条闪光的细线,散发出的惊人热量让通过周围空气的光线被折射扭曲。
“砰!呛啷!”一声巨响之后,合金靶板已经被斯卡蒂一刀之下而上斜斜的斩成两半。
监视着实时传输至大屏幕的数据,劳伦斯有些颤抖的扶了扶自己的眼镜,紧紧盯着测试场上的泰坦。
在斯卡蒂的控制下,泰坦初号机挥剑的速度已经突破了音速,那声刀刃跨越音速产生激波发出的巨响就是最好的证明。
“情况怎么样?”劳伦斯重新打开麦克,询问着前去确认情况的测试人员。
“非常...惊人,厚度500毫米的合金测试靶被直接斩断了。”
虽然很清楚斯卡蒂驾驶的这台集中了他所能动用的一切资源的初号机到底有多优秀,但直到此时劳伦斯才稍稍松了口气,至少现在对收留自己的卡拉克重工有了个还算不错的交代。
听着工作人员的惊叹声,斯卡蒂也在回味着刚才势大力沉的一击,没想到雪雉找来自己测试的装备竟然拥有如此的实力。
虽然操控起来并不能完全像使用自己身体一样灵活自如,但已经足够优秀了。更何况从刚刚可选择的大量武器模块来看,强大的远程武器似乎才是设计中使用的主要武器。
不过相比较那些枪炮火器,斯卡蒂更信任坚固可靠的巨剑。
“斯卡蒂小姐,你能听见吗?”
“嗯,可以。”听见雪雉的呼叫,斯卡蒂回过神来,避开围上来查看情况的工作人员,将长刀固定在机甲背后的武器挂架上,随后等待测试人员在外部对机体状况经行检查。
“之后还有一些热武器测试项目,我就不陪着你了,祝愿接下来的测试工作一切顺利。”
和斯卡蒂说明情况,雪雉便切断了通讯,这边的测试工作一切顺利,那她也需要按计划乘坐预定的运输机返回红岸基地了,还有一堆事情等着她去做。
虽说来回奔波有些辛苦,但谁叫卡拉克重工在科研和高级工程人员上缺口巨大呢。
雪雉这种顶着助理研究员职位,能够灵活调整岗位的人才恨不得一个掰成两半来用,辛苦点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即使没什么行李,雪雉也是紧赶慢赶才没错过登机时间。将折叠在舱壁上的座椅放平,系好安全带坐稳后,雪雉才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摸了摸自己的口袋。
还好,自己准备的呕吐袋并没有忘记。想到自己的晕机和恐高的症状,雪雉就暗暗发愁,什么土法偏方自己都试过了,一点用都没有。
偏偏因为工作关系还需要经常坐飞机,虽然对这种飞在天上的大型机器逐渐熟悉,但雪雉晕机的状况并未得到改善。不过雪雉觉得只要努力,总有一天自己能克服这些小困难。
而在万里之外的红岸基地,等待运输至萨米反抗军手中的新装备同样整装待发,安静的陈列在码头的仓库中。
只有卡拉克重工后勤部门的大当家霜小将站在仓库门口一边核对着手中的清单一边揉着太阳穴以期缓解一下头痛,默默回想着目前能够动用的运输力量和运输路线,盘算着到底怎样才能将眼前这些满坑满谷的T-72主战塔克送到萨米去。
第320节 第四十三章 战略相持
随着乌萨斯西方集团军群对萨米大多数地区取得了实际控制权,萨米的整体局势开始向着相持阶段发展。
乌萨斯军方也开始迫不及待地开始攫取和瓜分战争红利,但活跃在乡村和山林的萨米游击队给乌萨斯军队的行动带来了巨大阻力。
作为应对大集团决战而设计的战争机器,乌萨斯正规军从上到下对于全新形态下的治安战根本就是一团浆糊。小分队巡逻清理,大部队围剿的老战法在萨米完全失效了。
装备轻重火器的萨米游击队在远程火力上能够轻松压制小规模的乌萨斯巡逻队,火力甚至比乌萨斯军队在役的装甲车车载武器站都强。
毕竟大部分装甲车量装备的都是老旧的重型弩箭,虽然高爆和特种箭头威力不俗射程也勉强够用,但是火力密度实在不够看,防护性能面对轻重机枪的穿甲弹同样堪忧。
最开始乌萨斯军方试图通过向前线巡逻队加强战争和炮击术士的数量来改善火力不对称的情况,但高额的伤亡让乌萨斯军队难以接受。
即使为前线的术士提供了高规格的动力盔甲也无法改变交火时被优先集火的状况——术士们一旦暴露就会被精确火力狙杀。
最开始是被狙击手的高精度狙击步枪点名,随着装备铠甲和重型护具,舍弃了部分战术机动能力的术士确实在一段时间内提高了作战效率和战场生存能力。
为什么说是一段时间呢?因为在发现敌人防护升级之后,游击队的火力也进行了升级。承担着武器测试任务的萨米游击队向卡拉克重工反应这一问题后,很快就获得了新装备。
乌萨斯军队很快就发现了情况不妙。
原本萨米游击队手里的重机枪因为移动不遍,在交火后很难有机会进行机动,而且非常吸引仇恨,经常OB。
这种即使身穿重甲也威胁极大的武器同样会被乌萨斯军方的术士优先攻击,使用炮击法术炸个稀巴烂。
在乌萨斯军方为前线术士提供动力甲后,因为狙击手不能第一时间解决敌方术士、需要重火力抢先开火与敌方术士对射,所以损失不小,失去重火力而与敌人陷入焦灼被敌人支援包围歼灭的战例时有发生。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乌萨斯巡逻队开始频繁报告遭遇到了装备多挺重机枪的游击队。只是进行袭扰的游击队规模通常不会很大,显然不可能携带多挺重机枪进行战斗。
直到一名游击队机枪手撤退时一个人扛着重机枪在树林中健步如飞的画面被赶来支援的乌萨斯机动部队看到,才让乌萨斯军队找出游击队火力大增的原因。
而穿上动力甲的乌萨斯术士则发现以前悄无声息飞来的大口径步枪弹变成了40毫米口径HEDP精确高速榴弹,一旦施法暴露位置,几秒钟内就会从上千米外的位置飞来一枚榴弹。
被直接命中后,术士身上的盔甲大体还能保持完整,但是里面的身体会被金属射流和反复弹跳崩裂的碎片打成一团血肉模糊的肉酱,对乌萨斯士兵特别是重甲士兵造成了极大的心里负担。
同时高爆双效榴弹的自锻破片还会对附近的人有着相当可观的面杀伤能力,更别提这邪门玩意不仅射程远、精度极高,还tm能连射。导致乌萨斯士兵手里的榴弹发射器和这玩意比就根小丑一样,没人愿意在行军时和术士呆在一起。
以至于不少乌萨斯术士在巡逻的时候投诉称自己在战场上遭受同僚的冷暴力和蓄意谋杀。其实也不怪那些乌萨斯士兵,和队伍里的术士离的太近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能吃上40毫米榴弹。
火力得到提升的游击队更加频繁的袭击乌萨斯军队的后勤和运输队、检查哨以及控制的矿场,释放被抓来采矿的萨米矿奴,这让乌萨斯中高层军官眼中的不堪一击的萨米游击队越发碍眼。
但是几次大规模围剿下来后收获不大,拥有卡拉克重工提供的情报和信息支援,加上内线作战的优势,萨米游击队的情报和信息化水平完全超越乌萨斯军队,特别是在远距离跨战区协调指挥能力上远超乌军想象。
作为穿越众重点培养对象的萨米游击队甚至已经开始接触和尝试使用依靠卡拉克重工设备和数据链实现的C3I指挥系统。
这种能够改变战争规则的信息化指挥系统对乌萨斯军队来说完全是降维打击,不管投入多少舰队和军队都难以抓到游击队的破绽,而后者则可以在数百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发动数十场战斗,时间精确到秒。
即使有游击队战术失误落入包围,也经常可以求助卡拉克重工陆航飞行队,乘坐直升机连夜转移到数百公里外的包围圈后方。
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形式,乌萨斯军方曾向雷神工业紧急引进了搭载先进侦察和武器系统的装甲车辆来替换那些面对卡拉克重工单兵反装甲武器宛如肥皂盒一样的现役装甲车辆。
然后就被穿越众武直大队的空中突袭搅黄了。
而已经少量装备的先进装甲车也很快在更大口径的火箭弹以及更多数量的12.7甚至14.5毫米口径的重机枪伏击下损失殆尽。
这让乌萨斯军方和另一个时空的毛子一样通过鲜血明白了一个道理——永远不要把装甲输送车当作步兵战斗车来用。
而随着天气越来越冷,白昼时间越来越冷,战争双方的战斗频率和烈度开始下降。这段时间不论对乌萨斯还是萨米游击队来说都是难得的喘息时间。
萨米游击队的狙击手在黑夜中神出鬼没,而龟缩在工事、移动堡垒和陆行舰上的乌萨斯军对终于有时间来尝试寻找反游击站的新方法。
不得不说战争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推手,几个月过去,根据萨米游击队提供的情报,穿越众惊讶的发现,乌萨斯军队居然鼓捣出了钽克。
第321节 第四十四章 乌萨斯土制钽克
拿到萨米游击队提交的影像资料和作战记录后,穿越众不禁哑然失效,之所以把乌萨斯鼓捣出来的新玩具叫钽克,完全是看在这东西有炮有履带的份上给的怀旧名称。
根据得到的影像资料和前线萨米战士的评价,穿越众对乌萨斯军方临时开发的战争机器兴趣并不是很大,也没有专门派出特种小队扫描或者回收的想法。
光是从外表看上去,这东西和蓝星现代意义上的钽克相去甚远,与其说是钽克,倒不如说是超小号陆行舰。
在乌萨斯步兵和萨米游击队的交战中,防护、火力和机动都处于相当不利的情况,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依靠绝对优势的数量和舰队提供的炮火支援才能取得胜利。
自从陆行舰上装备了威力强大的法术火炮和各种战争术式发射阵列之后,泰拉世界的战争形态就被深刻的改变了,强大的陆行舰队逐渐成为了战争的主角。
舰队决战的失败往往意味着战败以及抵抗进入倒计时。装甲,火力,机动三大要素集于一体的超强实力让陆行战舰在战争中无往不利,普通步兵在战争中能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小。
因此,在泰拉,不论是单兵装备还是步兵战术,在陆行舰出现后的发展都相当有限,被陆行舰填补空缺的钽克和装甲车量更是发展不起来,反而是提升单兵防护的动力甲在泰拉比较流行。
当然这和泰拉的能源体系也有分不开的关系,源石炉或者说源石能量核心的小型化一直都是世界性难题。
小型载具的动力来源直到近几十年源石工业的发展,出现使用液态燃料的动力机械才算有了可靠的解决方案。各种家用汽车和短途货运使用的货车才能推广普及开来。
以前使用的小型源石引擎,不管是出力、可靠性还是成本,都不是能够普及推广的动力解决方案。
只是发展时日尚短,不管是出力还是造价都无法让人满意,根据穿越众的调查,受限于材料技术和成本,泰拉车辆和小型载具使用的内燃机普遍动力输出在200到300匹马力之间。
作为家用轿车和小货车的动力足够,但是想作为装甲车辆的动力还是不太行,当然那种焊上一层钢板就算是装甲车的东西除外。
而泰拉大部分近距离支援步兵的装甲单位其实就是这玩意,只不过造型和叫法不同而已。
这种充其量算是装甲输送车的玩意面对使用化学能的划时代单兵武器时,到底有多脆弱,乌萨斯已经在萨米治安战中体会过了。
不仅没法掩护步兵作战,甚至在作战中成为累赘。一旦车队被伏击,坐在车里被一锅端的概率被无限扩大。
而庞大昂贵的陆行舰显然不适合在很多场合支援步兵作战,陆行舰的确机动优秀,但那是指战略机动能力,在战术机动能力上那真是惨不忍睹。
毕竟在陆上作战,你总不能指望战场更海面一样一马平川,但凡有个沟沟坎坎都能让陆行舰折腾半天。所以泰拉的近现代战争的大型战役也往往是围绕着移动城市和航线展开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才适合舰队决战。
至于那些不适合战舰和炮艇机动的地形,那就只能靠步兵往上填了。
面对现有装甲车被萨米游击队揍的找不着北的情况,乌萨斯军方显然急需一种新型装甲单位。
打不过游击队这种事情显然不能往国内汇报,于是乌萨斯西方集团军群背着皇帝和乌萨斯最高统帅部开始了钽克的秘密研发工作。
首先要足够小,能够适应各种地形,其次要有足够可靠的装甲来保护内部成员,其次是要能搭载威力强大的车载武器支援和掩护步兵作战。
起初乌萨斯军方准备在现有装甲车辆的底盘上经行升级,但萨米游击队手里的卡拉克牌武器威力奇大,特别是rpg火箭弹的破甲战斗部能轻轻松松达到400mm厚均质钢装甲的穿甲水平。
这导致为了达到防护需要,不知道什么是复合装甲的乌萨斯军方工程师光速陷入了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尴尬局面。
加装甲—超重—动力不足—抛锚—换发动机—更重了—换更大的底盘—装甲被摊薄不得不继续加更厚装甲......
最后终于逼得没办法,装甲车没经验但是乌萨斯军方的工程师们会造陆行舰啊,抛弃原先的底盘使得项目立刻有了起色,但等完成设计和样车制造后,这种“钽克”的重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70吨。
不过这种大水漫灌式的装甲加强使得其正面装甲厚度达到了惊人的370毫米,等效厚度高达440毫米,侧面及后方的装甲也足够防御所有在战场缴获和其他途径获得的卡拉克重工出产的轻重机枪和榴弹。
小型车辆和轻型装甲车使用的发动机自然不能满足这个怪兽的动力需要,不得不采用了安装在炮艇上的小型源石炉。
但是为了通过性和地形适应能力,车体又不能造的太大,这导致了动力和传动系统均匀的分布在整辆钽克里,塞得满满当当,而这套源自炮艇的庞大动力系统还需要12名专职乘员来伺候才能保证正常工作。
剩下的空间和吨位也不允许增加什么武器系统了,但乌萨斯军方依然强硬的在车头塞了一门小口径源石速射炮,并在车顶加装了四具重型弩炮。
本来乌萨斯军方希望“钽克”能够直接使用装甲突击突击艇上的102mm口径的源石火炮,但发现这炮实在是太大太长了,塞进去之后根本没办法再装填。
因此车组成员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数量,整整要塞进去32个人,属实有些阴间。
只是想象一下32个毛熊挤在一个被大量源石机械和源石炸药塞满的狭小密闭空间内作战的景象就能让人不寒而栗。
但动力和底盘以及设计的限制实在是不允许继续增大车体了,已经大的离谱了,站在外面都能看出来庞大的车体架在又短又细的履带上有多不和谐。
颜值就是战斗力,这东西的战斗力到底如何可想而知。但对于这种救急的装备,乌萨斯军方依然决定将其派上战场。
第322节 第四十五章 钢 铁 怪 兽
乌萨斯军队的中高层当然也知道自己造出来的是个什么贵物,生产的也不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先凑活着用吧。
第一批试做型“重型装甲突击车”送上前线后毫无意外的收获了如潮差评。
首先是机动性,说实话,因为使用了陆行炮艇的动力系统,塞进去挤是挤了点,但动力输出很给力地。
这么大个的玩意能够跑出22公里每小时的极速,实在是难能可贵。但这只是极速,因为重量过大的问题,在非硬质路面上极易发生陷车之类的事故。
不过这都是小问题,严寒环境让萨米的土地在开春之前都足够坚硬。真正严重的问题是这辆早期钽克头重脚轻,驾驶手感非常离谱。
想想也是,为了能够抵御游击队手里的RPG火箭弹,没有点出来复合装甲技术的乌萨斯工程师们在这辆突击钽克的正面可是安装了堪比战列舰主装甲的装甲块,再加上硬塞上曲的主炮和炮弹,重量可想而知。
尽管尽可能的做了优化和平衡,但是依旧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驾驶员一刹车,惯性就会将整辆钽克向前甩出去,原地进化为平地摔钽克,一刹车就磕头。
关键是车里还有三十六个毛熊。一旦速度提起来那比坐海盗船都刺激,按照正常速度开别说会不会在到达战场前出现非战斗减员,驾驶员可能会被愤怒的乘客打个半死。
不过在防御和火力上,前线的反馈还算是不错,和之前使用的各种轻型载具相比,防御力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游击队员们使用的轻武器已经很难在远距离造成严重伤害。
虽然使用火箭弹等化学能破甲弹头依然有几率打穿正面,但游击队再想要像对付以前乌萨斯巡逻队乘坐的越野车和轻装甲车那样远距离击毁是不大可能了。
但是近距离依旧无法提供足够的防护,因为车体过于庞大,导致萨米游击队的各种反装甲武器在近距离每打必中。
动力和传动系统又挤占了大量空间,的确是很难被击毁,但是被击穿后非常容易被打瘫痪,造成跑跑不掉打打不过的尴尬场面。
曾经有大约两个班的游击队在军官带领下员试图伏击乌萨斯哨所的补给车队,意外遭遇了这种土制钽克。
本着来都来了,先想办法干他娘一炮的想法,游击队员们使用携带的两具RPG-7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向着庞大的钢铁怪兽侧面发射了四枚火箭弹。
乌萨斯钽克的动力系统顿时了账,瘫痪在原地并发生火灾。在使用优势火力驱散了壮丁和辅助军队后,以为轻松取胜的游击队军官刚准备率队前出对乌萨斯运输的补给进行纵火。
没想到冒出浓烟的钽克里突然钻出整整一个排的乌萨斯毛熊,嗷嗷叫的冲了过来,吓得游击队见势不妙撒腿就跑,直到有毛熊踩到游击队撤退时洒下的反人员地雷后才停止追击。
上一篇:山本总队长的秦时明月
下一篇:为美好的宝可梦世界献上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