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第107章

作者:不落骨

“诺!”

项氏一族的人纷纷离开了,但是范增和项梁并没有离开,两人虽然心中对昌平君如此收买人心的手段不耻,但是现在他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他们束手就擒是死,造反失败也是死,前后都是死,造反到还有这一线生机。

项伯手上还有这七八万精锐,足以挡住李园调派来的军队的攻势。

“君上,我听闻当今楚王出身不明,不知道此事是真是假?”范增看着昌平君问道。

“此事乃是宗室之事,我并不清楚,民间传言罢了,以后切勿再提。”昌平君淡淡的说道。

“诺。大将军就拜托君上照顾了,我与项梁将军前去帮助项伯将军布置城防。”范增行礼说道。

“有劳,范曾先生了。”昌平君还礼说道。

范增和项梁离开郢都郡守府之后,项梁看着范增不解的问道

“范先生,刚才为何问楚王出身问题?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

“我不过是试探昌平君罢了,我第一次见到此人就观此人身上有王气,郢都乃是楚国故都,蕴含着楚国气运,这些天来昌平君身上的王气与楚国气运逐渐融合,此人今后定是楚王。

刚才我故意询问楚王熊悍的出身问题,就是想看看昌平君有没有称王的想法。”范增说道。

“昌平君不是说那是民间传言吗?还说不让我们再提了。”项梁说道。

范增淡淡的瞥了一眼项梁这个武夫,说道

“若是昌平君真的没有称王的想法,就不会说这是宗室之事了,他的意思很明确,楚王身份的问题要宗室来解决,而昌平君本人就是宗室之人。只不过现在我们喊出的口号是清君侧,若是直言楚王身份有问题,那就是造反了,整个楚国都不会在帮助我们了。”

范增已经把话说的很明白了,项梁也不是傻子自然听懂了其中的意思,昌平君有称王的想法,只不过现在还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口号收拢人心罢了。

“到了军营之后,派遣探子到各地散布楚王身份不明的消息,再派人塑造昌平君的形象。”范增说道。

“我知道了。”

昌平君在郢都喊出清君侧之后,楚国上下震动,不仅是楚国,其他五国和百家也纷纷被震惊到了,原本他们对秦国发出的灭了楚国十七万大军的消息就感到莫名其妙,毕竟没听说秦楚开战了,他们还没吃明白上面的瓜,昌平君就打出了清君侧的口号,这让他们吃的更不明白了。

在看到昌平君喊出清君侧之后,不仅没有趁着楚国朝堂还没反应过来直接大军进攻寿春,反而是龟缩起来,积极准备各种防御工事。这让一些人明白了,昌平君并不是准备清君侧,而是准备画地而治,重新打造一个小楚国了。

这让五国和百家的吃瓜群众直呼六六六,一时间没人再去深究秦国是怎么灭了楚国十七万大军了,都在看着楚国这场清君侧到最后会是谁输谁赢。

当楚国的消息传回秦国之后,子游一行人已经抵达了咸阳,回到咸阳之后,子游直接入宫去汇报蜀郡的情况了。

而章台宫中,嬴政正在和自己的智谋武力天团的成员们商议该怎么再阴一把赵国,让赵国也无法插手接下来的灭魏之战,赵魏楚之前签订的盟约,一直是秦国攻魏的一大障碍。虽然秦国能够抵抗三国同盟,但是如此伤亡和损失太大了,不符合秦国灭六国的国策,如今楚国内部分裂,楚国是没精力顾忌魏国了,而赵国这个搅屎棍还好好的,靠着这些年的发展和草原部落的供养,到是开始恢复了不少国力。

“启禀大王,先生回来了,正在宫殿外求见。”

“快让老师进来。”嬴政说道。

王翦、尉缭、蒙武站在左侧,吕不韦、李斯和韩非站在右侧,将中间的位置给子游让了出来。

子游上殿之后行过君臣之礼之后,众人再度回到了沙盘前,准备商议着赵国的事情。

“老师可算回来了,科学院已经摸透了炒钢法和百锻法,现在军队已经开始逐步配备最新的铁制兵器了,老师提出来的冷凝甲科学院尚且没有做出成品,但是科学院已经做出了只有二十多斤但防御力不亚于现在的盔甲。”嬴政开心说道。

武器和盔甲这可是士兵最大的依仗,虽然盔甲不像武器那般容易快速普及,但只要研究出来那就是迈出一大步了,只要有足够的事情足以普及整个秦军。

“公输家和秦墨的速度倒是不慢,我来之前听说大王有意攻打魏国了?”子游问道。

“没错,上一次灭韩损失极小,这半年的修养,足以弥补回来,而且颍川郡已经稳定,楚国又分裂。若是无法让赵国不插手灭魏之事也无妨。”嬴政说道。

看着嬴政神采飞扬的样子,子游看向了一旁的吕不韦,吕不韦无奈的耸了耸肩,嬴政现在的状态明显是自信过头了,灭韩前所未有的顺利,让嬴政认为可以加快一统的进度了,灭了魏国再进行修养也不迟。

这些天秦国朝堂因为这件事已经吵的不可开交了,军方也认为可以开打,文官内也有极大一部分人支持。

唯有吕不韦坚持原来的方案,打一次修养一到三年的时间,修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军队和朝堂得到休息,更多的是让百姓们修养。

战争打的是消耗,而这些消耗来自于百姓,虽然秦国现在各种储存丰富,但谁也无法确保未来不会出现问题,所以必须要未雨绸缪,让百姓们得到足够的休养,以免遇到突发情况,却无力应对。

“我认同原本的计划,休养一年,等到明年再攻打魏国。”子游说道。

嬴政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不解的看着子游,他以为子游会支持自己灭魏,毕竟子游一统天下的心愿比自己还强烈,但此刻子游保持了反对意见,这让嬴政无法理解。

不仅仅是嬴政,在场的人除了吕不韦之外,其他人都无法理解子游的想法,尤其是军方的三巨头。

“老师您难道认为现在不是攻打魏国的最好时机吗?”嬴政问道。

“是,面对赵魏两国,秦国的确有能力取胜,但赵魏两个有着足够的国力拖住秦国,若是此战长久下去,难免再现长平之战。”子游问道。

满足嬴政迫不及待攻打魏国的想法秦国承受的住,但是这个头不能现在开,一旦让嬴政习惯了急功近利,未来难免会重蹈历史上的覆辙。

而且赵魏两国可不是韩国那样没有足够的国力和战略纵深,一旦赵魏两国拼死和秦国打消耗战,最后秦国不仅导致自己内部出现问题,拿到的还是一个衰败崩溃的魏国,这就得不偿失了。

“老师认为何时才能攻打魏国?”嬴政问道。

“明年开春,如今楚国刚刚分裂,若是此时攻打魏国,昌平君难免会用抗秦调动楚国百姓的民心,借此缓和自己和楚国朝堂的关系。

若是那时现在让楚国分裂的谋划只是徒劳,不如等到昌平君与李园开战之后,等到二人打的难解难分之时再进攻楚国。

而且臣在蜀郡遇到了刚从赵国回来的的念端先生。念端先生在赵国曾秘密为赵王诊脉,言:赵王命不久矣。”子游说道。

遇到念端这个事情是自己胡扯的,但是赵王堰的确命不久矣了,根据历史记载,赵王就是在明年春天暴毙而亡,至于原因嘛,和娼后厮混有很大的原因。

“老师所言当真?”嬴政站起来说道。

若是赵王真的命不久矣,他倒是可以再等等。

其他人也纷纷意动,赵王堰若是死了,赵国将会举国皆衰,全国为赵王哀悼,在赵王丧期结束之前,是不能动刀兵的。

当初李牧灭掉了襜褴,击垮了草原联军,原本是有希望灭掉小半个草原的,但是因为赵王的丧期,他只能撤兵。

“没错。”子游说道。

“若是如此,那就等一段时间,等到明年赵王堰死后再攻打魏国。”嬴政说道。

“诺!”

商议到此结束之后,众人也变得随意了起来,赵高为众人端上来茶水和点心,众人坐下开始谈论这次蜀郡的收获。

“老师去往蜀郡辛苦了。”嬴政笑着说道。

子游这一趟蜀郡之行,不仅解决了蜀郡顽疾蜀山的问题,还识破了昌平君和项燕的阴谋,一举打残了楚国。

更重要的是,子游这次从抄家抄出来的钱财更是让嬴政的少府更加充沛了。

现在嬴政天天跟尉缭和吕不韦扯皮,想要扩大御林军的规模。

“我只不过是碰巧罢了,主要的功劳还是郡尉司马信和郡守曲益的功劳。”子游说道。

“说到司马信,此人现在应该到了下蔡接替杨端和了吧。”嬴政说道。

“是的,杨端和现在应该正在准备攻打平兴的事情,等到司马信到了下蔡接替了杨端和的位置即可发兵。”尉缭说道。

司马信虽然功劳够了,但是缺乏资历,让他配合杨端和打楚国,就是在增加司马信的资历。

若是其他人直接调回来也没什么,秦国不看出身,只看能力,但是司马信不同,若是直接调回来,难免又会引起武将中对当初武安君白起被赐死这件事的议论。

“虽然蜀郡的问题都好了,但是也暴露出一个的问题,地方大族豪强已经逐渐渗透地方了,而且他们手中掌握的土地远超之前,甚至有些人掌握着一县近一半的土地。”子游说道。

对于子游的话,在座的除了嬴政之外,其他人都是心知肚明,但是谁也没有接这句话。

“老师说笑了吧?秦法对于土地买卖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此大规模的土地买卖怎么可能?”嬴政疑问道。

但嬴政看着子游严肃的表情以及在座的其他人的神色便明白了这件事不是开玩笑。

第242章 ,陵邑制度,南园机密

吕不韦看着嬴政不可置信的神色,沉声说道

“这件事的确不是子游先生妄言,地方权贵靠着手中的钱财大肆购买无法生存的百姓手中的土地,这种事情虽然是平常之事,但日积月累下来,他们手中的土地便不再是少数。

同样的这些权贵大族世代都在地方经营,他们的根基深厚,对地方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这件事之前为什么没有人汇报?”嬴政看着众人问道。

在座的人都眼观鼻鼻观心,谁也没有说话,看着众人的神态,嬴政心中已经明白了,这种事情并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土地就是根本,秦法中也没有明确禁止不准土地买卖,而且买卖土地最厉害的人不是其他人,正是他们这些靠着军功勋爵。

“因为这些人购买土地是归地方官府处置,流程也都是按照秦法走的,并没有违法之事,所以朝堂并没有关注。”李斯站出来为嬴政解围说道,地方豪强大族和权贵购买土地,只要不是强逼强卖地方官府也无话可说。

大家都知道如此下去的弊端是什么,但是没人去触碰,因为这件事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自从商君开阡陌破井田之后,这种事情愈发的普遍。至于地方大族根基深厚,对地方影响颇深这件事,他们也是无可奈何的,他们没有违法的证据在官府手中,他们也无法进行制裁。

朝堂想要处置地方大族也是轻而易举,但无任何根据的对这些大族动手,不仅会破坏秦法,更会影响地方的稳定,对民心和秦国朝堂的信誉也是极大的危害。

嬴政思索了一下边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们一切的动作都在秦法之内运行的,哪怕是在秦法之外,靠着他们对地方的影响,大多也都被遮掩过去了。想到这里,嬴政打开了曲益上奏的奏章,曲益关于这次蜀郡叛乱便侧面说明了这些地方豪强大族的危害,这些地方大族家中护卫家仆少则几百,多则数千,若不是这次他们提前有所准备,这些人一旦叛乱起来,将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这件事就没有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吗?”嬴政沉声问道。

嬴政第一次感觉到了现在看似强大的秦国,实则根基已经开始被侵蚀了,豪强大族已经开始从土地、地方影响、经济各种方面开始腐蚀秦国的根基,若不是子游现在提出,等到这些人尾大不掉的时候,秦国距离灭亡也不远了。

“豪强大族的底气在于他们对地方长时间的经营,若是让他们从地方离开倒是一个办法,但如果让其心甘情愿的离开,又是一个问题。”李斯锁说道。

“名利动人心,除非有着更高的利益可取,否则这些豪强大族是不会离开自己经营多年的地方。”韩非说道。只要不是他们突然得了脑疾昏了头,不会平白无故的离开自己的地盘。

“老师,您可有什么办法?”嬴政看向了子游。

众人也都看向了子游,子游既然提出了这个问题,那么一定是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礼乐,陵寝。”子游说道。

陵寝是君主一生绕不过去的事情,君主继位之后,负责陵寝修建的官吏便开始选址和调动人手为君主修建陵寝。君主如此重视陵寝的根源在于礼乐,陵寝的修建是为了彰显君主的与众不同,强调君主统治的权力。

众人听到子游的话便开始思考陵寝和这些地方贵族豪强有什么联系。

“先生的意思是想让这些地方贵族豪强去修建陵寝吗?”吕不韦扶须问道。

“没错。”

“若是这些豪强大族不愿意呢?若是强迫他们去修建陵寝可能会动摇地方。”嬴政有些担忧的说道。

“陵寝乃是君主百年之后长眠之地,让这些豪强大族去修建陵寝,并负责陵寝的安全问题,乃是大王对他们的恩赐,一般人想要为君主守墓还不够资格,让这些地方权贵豪强举家搬迁为大王修建和护卫陵寝,乃是大王对他们的赏赐,他们死后可以埋葬在大王陵寝外围这种荣耀一般人能有吗?他们若是拒绝,那就是藐视大王,按秦法当诛。”

说完子游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吕不韦等人看着子游的笑容,只感觉后背发毛。子游提出的办法正是西汉刘敬提出的陵邑制度,用为君主守卫陵寝的方式,来迁徙这些地方权贵豪强大族。为君主守卫陵寝本身就是臣子应该做的事情,更别提死后的坟墓可以埋在君主陵寝不远处,这可是天大的赏赐。

陵寝制度也属于是阳谋的一种,这些地方权贵大族只能咽下这口气。若你拒绝则是藐视君主,当诛、你反抗则是谋反,迁徙你的军队可不是吃素的。汉初能够快速恢复国力,陵邑制度功不可没,迁徙地方权贵豪强留下的钱财粮食和土地,都极大的增强了汉朝的实力,正是靠着这些大族数代人积攒下来的底蕴,汉朝初年才敢不断的降低赋税。赋税,赋是田赋,税是人头税。迁徙了地方豪强大族,土地多了可以分为百姓,豪强大族隐藏起来的家仆佃民也就释放了出来,从而为汉朝提供了强力的赋税支持,只可惜这个制度在汉元帝的手上被废除了。

“师弟,你何时精通礼乐了?”韩非笑着说道,陵邑制度的根本是礼乐,而礼乐也是维持这些地方权贵豪强地位的基础,所以他们无论如何都只能认下陵邑制度。

“相较于师兄,我可是正儿八经的儒家弟子。”子游打趣的说道。

众人也都笑了起来,除了李斯之外,韩非也有着尴尬的挠了挠头、礼乐是儒家弟子的必修课,他和李斯当然也学过,只不过两人的重心都在学习法家思想上,自然没有去钻研礼乐。但是韩非不相信子游会去钻研礼乐去,他和李斯是不钻研礼乐,而子游是直接拿着礼乐当擦脚布来用。

“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嬴政说道。

陵邑制度看起来是能够限制地方权贵豪强,但依靠家族的积累,他们到了新的地方也可以很快的复兴起来,再度成为地方豪强。

“他们是为大王修建陵寝,若是只出力不出钱倒也不算是为大王尽忠。大王也不是不体恤臣子的人,让其用自己的钱财再去购买陵寝的修建材料实在不是仁君所为,所以这个购买材料可以直接让朝堂免费去购买运输,让臣子们少些劳累。”韩非阴险一笑说道。

韩非对这些地方权贵豪族也是没有丝毫好感的,以前是缺乏正大光明的手段制裁他们,现在子游提供了办法,他当然要抓住一个落井下石的机会了,若不是这些人在路上死了,有损朝堂威严和信誉,韩非都想着在路上弄死他们了。

“此外,还应该严格规定若是守卫陵寝,除非有大王的诏书之外,他们不得私自离开陵寝附近。若是陵寝在一些偏远地区,亦或者与匈奴交界的地方,只要人够多,那么足以形成一个城市,从而为边疆的安稳提供助力,此乃大功一件,值得被青史留名的事情。”李斯也笑着说道。

李斯的建议彻底杜绝了这些大族重新回归的想法,至于说青史留名,秦王政某年,徙某族于北地郡,这也算是青史留名了,至于在后人眼中是好是坏他们就不管了。好人可不会离开自己的家乡,更不是被军队压走的。所以李斯这一招更是杀人诛心。

嬴政、吕不韦和尉缭等人看着儒家出身的子游三人,他们感到一阵后怕,儒家还真是杀人不眨眼,不仅要杀了你,还要让你心甘情愿的自己抹脖子,还是高高兴兴的。

尉缭、王翦以及蒙武心中已经决定今后惹谁都不能惹儒家,儒家的软刀子比硬刀子更可怕,关键是儒家还记仇,现在儒家可不是以德报怨,而是以直报怨,现在整个儒家更是有着将大复仇主义纳入核心的意思。这样的儒家是惹不起的。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么这件事就放上日程,这件事先交给丞相府去负责,丞相府和廷尉做出具体的章程出来,再进行推广,迁徙的标准仔细考虑,至于迁徙的地点,寡人的陵寝暂定为骊山,先拿出章程来,若是今后有更合适的地方,再修改。”嬴政拍板说道。

“诺!”吕不韦和李斯行礼说道。

此时,正在地方嚣张跋扈的地方豪强大族丝毫不知道秦国朝堂已经开始对他们伸出了镰刀,准备收割他们了。陵邑制度针对的是地方的豪强权贵,朝中的反应也不会过于激烈,咸阳的权贵才是真的权贵,有资格留在咸阳的军功勋爵,也可不是豪强,他们是豪族。

豪族的危害要比豪强更重,但是秦国现在还需要这些豪族的支持来评定六国,等到天下稳定之后,这些豪族不用刻意的对他们动手,他们便会自己撞上枪口,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扶苏这个继位者有足够的魄力去处理这些军功勋爵,这是后话了。

小会议结束之后,子游并没有回到了自己的王师府,而是直奔科学院。

他想要去看看科学院如今的进度如何了。

等到子游来到科学院之后,秦墨和公输家泾渭分明,一些人在研究农具和水利以及冶炼技术。

一些人在不断测试着各种攻城器械和新型武器。

这些人研究的极为认真,丝毫没注意子游的到来。

子游也没去影响他们,其中一处弓箭测试吸引了子游的注意力,子游站在了外围看着里面的研究。

一名公输家的弟子,手中拿着一把弓弩,将一支比较奇特的弓箭插入了弓弩中。

弓箭箭头乃是精铁打造,箭头后方缠绕着一圈明显的罐状物体。

随着扳机的扣动,弓箭被射出,半空中飞行的弓箭逐渐冒出一阵白烟。

在弓箭和靶子碰转对瞬间,一阵爆炸响起,靶子顿时四分五裂,连带着附近的靶子也燃烧了起来。

周围的弟子都被这一幕惊到了,但是手持弓弩的弟子眉头紧皱,刚才爆炸产生的威力跟他预计对不符合。

“你这是怎么造成的爆炸?”子游的声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