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我是刘光齐 第112章

作者:赵文武贝

“就是,这种人不揍的他满面桃花开,就不解气,老婆这边刚给他生下孩子,那边就带着相好跑美国去了,真他娘的不是东西,就是个畜牲。”

有牛爷的地方必定有片儿爷,一旁的片儿爷也是气呼呼的说道。其它人听后也是随声附和,对老侯进行了一阵口诛笔伐。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谢谢,大伙儿了,大喜的日子不提他了,咱们今个儿吃好喝好。”

陈雪茹抱着孩子对眼前热心的街坊们,表示了感谢。陈雪茹跟老侯的事儿根本瞒不住,与其让别人扒出来,还不如主动放出风,引导舆论的方向。

在刘光齐的刻意引导下,老侯立马从一个绿毛忍者神龟变成了一个抛妻弃子,忘恩负义,另寻新欢的陈世美。

原本这事儿没这么好办,毕竟嘴在人家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人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可谁让老侯去的是美国呢,现在新中国刚跟老美干完仗,正在舔舐伤口,全国上下都对美国没有好感。老侯这个时候去美国,给众人的感觉那就是叛逃。

这个标签一打上,那其他的标签自然而然就扣在了头上,毕竟连叛逃这事儿他都能干出来,抛妻弃子,另寻新欢那就更不用说,再加上老侯之前就经常不着家更是让众人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而且老侯家在这边也没了亲戚,根本没人替他辩解,于是乎老侯的名声在刘光齐的操作下就这么彻底的臭了。.

第二百零八章,满月酒2

可怜老侯啊,老婆给自己戴了一顶绿帽,替别人生了一个儿子不说,还莫名其妙的背上了叛逃这么大一口黑锅,真是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索性他以后也不会再回来了,名声再臭对他也没有影响。

“这孩子叫什么名啊。”

“就是啊,这孩子叫什么名啊。”

对老侯口诛笔伐完后,居委会张大妈问道。其它人这时候也想起来,还不知道孩子的名字。

“叫陈家和”

“好名字,不姓候这就对了,他都跑了还要是还让孩子姓他姓那就太便宜他了。家和万事兴,好寓意。”

众人听后全都拍手叫好,竖起了大拇指。老侯既然跑了,那就没有必要再履行之前的约定了,姓刘是肯定不行的,孩子跟刘光齐这么像,要是再姓刘,指不定谁就能品出点味儿来,既然不能跟父姓,那就干脆跟母姓。

原本刘光齐像夹点私货,把老刘家辈分加到了孩子的名字里,但是想想就算了,没必要做的那么明显,做的越多越容易让人看出不对来。

“小刘大夫,我可是听说你要当这孩子的干爹,这干爹不可能白当啊,你得给你干儿子准备个好东西,东西准备了吗。”

一旁的范金友说道。得知陈雪茹离婚后,范金友就跟电视剧里一样打起了陈雪茹的主意。

为了守住陈雪茹,将陈雪茹变成自己个人的禁脔,刘光齐直接把陈雪茹伤了身子不能再生孩子的消息传了出去,范金友听到这个消息后,刚刚升起的念头就被浇灭了,他还年轻,前途无量,而且他妈也会不允许她娶一个二婚还不能生孩子的女人,哪怕陈雪茹有点钱。

“就是,小刘大夫您可得给您干儿子弄一好东西,现在这孩子没了亲爹,那你这干爹可就等于是亲爹了,要想让这孩子将来孝顺你,您可得弄个好东西。大伙儿说是不是。”

牛爷也跟着在一旁起了了哄。

“放心吧,早就准备好了,我还能亏着***儿子。我准备的这个东西,保证你们看了,眼珠子都得掉下来。”

刘光齐看着牛爷说道。

“那我们可得擦亮眼睛看看您准备了什么好东西。”

一旁的片儿爷说道,其它客人也是伸直了脑袋。

“那您可看好了”

说着刘光齐就包里掏出了一个一尺见方的小盒子,然后当着众人的面打开了盒子。

众人在看到了盒子里的东西后,就算是不懂行的也倒吸了一口凉气,瞪大了眼睛。

“小刘大夫您局气,您是真舍得。”

一旁的牛爷可是个识货的人,一眼就看出了盒子里的东来历不凡,冲着刘光齐竖起了大拇指。

“这可是大开门的玩意儿,估计得值不少钱啊。”

一旁的片儿爷也是砸吧起了嘴。

“谈钱就俗了,主要是给***儿子讨个好兆头。”….

刘光齐笑着说道。刚刚起哄的范金友看到盒子里的东西也不说话了,虽然他不懂古玩,但是光从礼物的材质就能看出这个礼物价值不菲。

说完刘光齐就从盒子里拿出了他给自己儿子准备的礼物,这一个清代银鎏金当朝一品金锁项链。

项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项圈,项圈是足银包金,颜色鲜亮,另一部分是金锁,锁为银质,通体鎏金,成蝴蝶状,烤蓝工艺,正面篆刻人物故事,四角刻有平平安安四字,希望孩子可以平平安安长大,

背面则是刻着当朝一品四字,寓意着长辈的美好期望。鎏金靓丽纯厚亮丽,纹饰纂刻精美,美观大方,老气十足,整个个长命锁的重量达到了715克,鎏金的外观一看就充满着富贵气息。

这东西也是刘光齐从那些宝藏里翻出来的,按理说这东西是不应该出现在那里面的,毕竟上面那四个字就不对。那些箱子里的东西都是慈禧从宫里拉出来的,在宫里能用的着项圈的不是皇子就是公主,怎么可能用当朝一品这四个字。

但它确确实实的出现在了那些东西里,刘光齐也懒得去想它到底是怎么出现在那些箱子里,这世界不可思议的事情多了,要是刘光齐每一件都搞清楚那还不累死啊。

“这也太贵重了”

陈雪茹的妈妈看到刘光齐拿出来的东西立马推辞道,陈母并不知道刘光齐和陈雪茹的关系,只是觉得平白无故收人这么贵重的东西不合适。如果她要是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自己外孙的亲生父亲,那估计就是另一番画面了。

“给***儿子的,贵重点算什么,再说了为了找到这玩意儿,我可是费了不少心思,您要是不让给,那我不就白费功夫了。而且我东西都拿出来了,大伙儿也都看着呢,您要是不收,那就是不想承认我是孩子的干爹了。”

刘光齐看着陈母说道。

“这怎么话说呢,您帮了雪茹这么多忙,为这孩子也费了这么多心思,您当他的干爹再合适不过来。”

虽然陈母和刘光齐接触的不算多,从她来之后刘光齐就开始避嫌,但是刘光齐为陈雪茹做过的事,还有刘光齐的人品也都是有所耳闻。

“那您就收下”

“是啊,您就收下吧,这可是小刘大夫一番心意,再说了小孩儿带这东西再好不过,寓意好的很。”

“收下吧”

在众人的劝说和陈雪茹下眼神示意下,陈母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礼物并且将长命锁挂在了宝宝的脖子上。

“这就对了”

在众人叫好声中,陈家和的满月酒也正式开始,陈雪茹都是几个哥哥嫂嫂也从南方赶了过来给孩子送上了满月的礼物,有金镯子,金坠子,但是却没有一个东西比得过刘光齐之前送的那个。

一番热闹过后,在刘光齐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刘妈抱着孩子跟着陈雪茹一家回到了陈家。而刘光齐只能是一个人朝自己家走去。….

“回来了,您儿子的满月酒过完了。”

带着满脑子对儿子的思念,刘光齐回到了自己家,刚进家门就遭到了白美的阴阳怪气。

“过完了,你们吃过饭了吗,要不我请你俩出去搓一顿。”

刘光齐一听这话,立马赔着笑脸问道。纸终究还是包不住火的,刘光齐这段时间的反常举动,很快就引起了两人的注意,两人立马对最近发生在刘光齐身边的事情进行了一番打探,通过从街面上得到的各种消息,再加上两人对刘光齐的脾性的了解,两人很快就推断出了事实,然后对刘光齐展开了三堂会审。

面对两人的逼问,刘光齐只老老实实的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得到了刘光齐肯定的答复后,白美当场就被气的掉下了眼泪,秦淮茹更是气的要回娘家。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没办法刘光齐只好对两人使出了睡服大法。并且在事后保证再也不乱搞了,这才稳住了二人。

不过睡服归睡服,但是想让两人彻底消气却是没那么简单。秦淮茹倒是好办,多砸点钱就行了,反正她现在也离不开自己,当时说要走也只是在气头上。现在难搞的就是白美,毕竟白美又不缺钱,而且出身大宅门脾气也是大的很,只不过平时不显山不露水而已

“不饿,气都气饱了。您还回来干什么啊,去守着您儿子去啊”

白美翻了个身,继续看起了手里的书。

“那你肯定累了,我给你按摩按摩肩膀”

“不用,我不累,人家陈老板才累呢,给您生了一个儿子。您给她按去啊。”

“那我…”

“不用”

“那我…”

“不用”

“我还治不了你了,你给我过来吧”

一连换了好几个借口,全都无功而返后,刘光齐也恼了,扛起白美就朝屋里走去,既然嘴上说服不了,那就用身体来睡服。

“啊。”

“还生不生气了。”

“光齐,我也想要孩子,属于我们的孩子。”

一道高亢的神音过后,刘光齐再次问道,白美也在这时也说出了自己生气的原因。

“等等,现在还不是时候,时候到了我肯定让你给我生个儿子。”

说完刘光齐就开始了奋斗。.

第二百零九章,高考1

忙完了陈家和的满月酒,接下来刘光齐就该忙自己的事儿了,因为是试点二年制高中,所以刘光齐今年就要面对高考了,虽然刘光齐不觉得这个时代的题目,能够拦得住自己这个从题海里杀出来的老手,但是小心无大错。

毕竟高考可是改变一个人命运最方便的捷径要是阴沟里翻船,那刘光齐的一世英名可就毁了。说起来高考,很多人以为高考是新中国建立才有的东西,其实不然,早在民国的时候高考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时间很短暂。

而且高考这一制度也不是一下就冒出来的,它也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摸索才诞生出来的,在大清灭亡后的26年里,即1912年到1937年之间,民国高校招生都是各校自己组织进行,命题也是各校自己出,这就是21世纪很提倡的“自主招生”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那个时候考大学属于“一张纸时代”,或者说“一篇作文时代”。也就是说当年考试极为简单,科目少,题数也少。

比如,1929年BJ大学的国文考试只是一道作文题,考生写好作文就行了。那年作文题分甲部、乙部,其甲部试题是:“清季曾、李诸人提倡西学,设江南制造局、翻译科学书籍甚伙,其中不乏精深之作,何以对于当时社会影响甚微?试言其故。”乙部试题是:“清儒治学方法,较诸前代,有何异同?试略言之。”

当时北大校长是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蔡先生之后的1930年10月起,由蒋梦麟任校长,一直到1945年10月。

蒋梦麟上任之后,北大试卷的内容就变得多了,但与现在的考试比起来根本就算不上考试,顶多算是周末小测试。

比如1932年北大的国文试卷分六部分,虽然内容就比1929年一道作文丰富了许多,但也仅仅只是变得像一张试卷而已

在这种招生模式下,高校有充分的自主招生权。比如,那时候很多大学都开办“预科班,或者叫“先修班”。在“预科班”中读书的学生,有50%以上可以免试在自己学校读大学。除了这些外还有一种“保送免试”的方法,现在保送生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跟民国时学的。那时也有高中会考,会考成绩优秀的,可直接保送上大学。一般说来,会考生中有15%的人有保送的机会,但保送生的成绩要求不低于80分(满分100)。

除了“自主招生”和“保送免试”外,当时的教育部还曾经制订和推广“联合招生”、“委托招生”等招生制度。就是由教育部划分考区,在本考区内进行统一的高考。然后呢,由一所大学牵头,召集一部分大学联合在一起进行招生。比如,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就曾经作为牵头学校,组织各大学进行联合招生。….

联合招生的报名、命题、阅卷等事宜,一般根据民国教育部的规定,由各考区自己决定。但各校的招生名额由教育部审核,不是想招多少就招多少的。如果招生不足时,可组织第二次考试。这个联合招生制度确实招出了不少人才,如共和国着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邓稼先,就是1941年在联合招生中,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的。

联合招生考试也有“保送免试”,总的比例亦很高。如1942年,这年考试入学人数和免试生比例为85:15,即100个新生中,有15人是免试保送的。保送生的要求比现在宽松多了,首要条件当然是优秀生,但不会太呆板。各大学也招先修班生,这部分学生免试上大学的比例高达50%。进入先修班的条件并不高,所修各科成绩及格,国文、历史、地理三科均应70分以上,就符合条件了。

1937年,抗战爆发后,全国108所高校中有52所内迁到大后方,其中27所迁到重庆,沦陷区学生随之蜂拥到重庆。为了适应抗战时期的特殊需要,1938年起,国民政府教育部下令国立各院校统一招生。后来,统一招生范围扩展到公立各院校。

为此当时的教育部设立了全国统一招生委员会,负责全国统一高考。委员会负责制定招生简章;命题阅卷及出台录取标准;制定及颁布试题;复核成绩;决定及分配录取学生。同时,它还负责研究招生制度的改进及其他相关事宜。同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

当时教育部在重庆、成都、昆明等设立招考分处,7月中旬报名,7月下旬考试。重庆设有SPB、北碚、江津白沙3个考点。

当时重庆SPB聚集了16所内迁大学,作为重庆最大的一个考点,从小龙坎到重庆大学一带林立的茶馆里,都是备考的学生。一条板凳,一杯茶,当年学生们就这样在茶馆里坐上一整天,看书备考。

到了晚上,他们和衣往板凳上一躺。正是夏天,也不用担心感冒。茶馆很人性,只收茶水钱,晚上板凳免费提供。

从1938年起,日本对重庆发起长达5年多的大轰炸。为了应对大轰炸,当时考卷都分为A、B两套,“先发一套,如果飞机来袭,考生们马上进入防空洞躲避。”警报解除,再换一套试卷继续考试。由于洞内空气不流通,个别身体差的女学生考着考着就晕了过去。”

虽然过程困难重重,但是这一次全国统一高考还是受到了当时全国考生的欢迎。原因很简单,这种考试方式相对于高校的自主招生来说,它显得更公平。相对于用八股文考试的科举来说,它又显得更为科学。

到了1939年全国各大学再次进行了统一招生。

当时统考的科目为两项:一为笔试,一为口试。口试只面对考师范学院者。

笔试则分三组:第一组为文、法、商学院、师范教育、史地、家政等学系。第二组为工学院各系,理学院数学、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土木等系。第三组为医学院,农学院各系及师范博物系等。….

当时的考试科目一共八门,但是三组的考试科目均为七门,其中有四门是完全相同的,即公民、国文、英文及本国史地。此外,数学三组都考,只是难易深浅不同。”

由于考试的时候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因此也附加了条件:“今年监送试题,因交通及时间关系,分五路出发……为求迅速,大多数均乘飞机出发,送题专员最后达到并须负监视责任。各区为预防考试时遇有空袭或试题泄露,得自行预拟各科试题一份以备发生意外时应用。

当年的考生一共有两万零六人,地域太广,试卷太多,交通困难,所以采取分区阅卷,评分标准分为“全对、半对、不对三等,或优、良、中、下、劣五等,并说明各题应得分数,总分为一百分。但是在战争时期,全国统一高考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一个安全的考室。

当时南京、上海、BJ都被日军占领了,显然无法设点进行考试。武昌、长沙、吉安、广州、桂林、贵阳、昆明、重庆、成都、南郑、福州等仅有的十来个招生区,又面临着日军狂轰滥炸的危险。

加之考生千里迢迢地从家乡赶到这些地方考试,人身安全又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到了1941年,全国统一高考就暂时中止了。直到1949年以后,才分别在大陆和台湾地区重新进行统一高考。.

第二百一十章高考2

另外说一句民国高考试题是真的简单,简单到令人发指,估计现在随便找个高中生都能考上当时的清华北大,给大家举个例子1946年,BJ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的联合招生国文试题,堪称简单至极。题目就两道,一个是作文:学校与社会,另一个是解释成语的意义:指日可待、变本加厉、隔岸观火、息息相关。“

这他喵的也能算是考试,这不是闹着玩是什么,这简直玷污了考试这两个词的威严。真的一点排面都没有,后世江苏河南的考生要是高考的时候能遇到这题,睡觉都能把牙笑掉。

1949年的七月虽然当时我们已经占领了北平,但是因为新中国还没有建立,而且老常还盘踞在长江以南,西北,西南地区还有诸多残敌没有肃清,当时我们的精力主要还是放在军事和经济的恢复上面,再加上人手不够,对教育方面有力不逮,只能先允许高等学校继续按照以前的方法进行单独招生。

1950年的时候,新中国建立除了XZ等少数偏远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已经被占领,但是各种困难千头万绪的摆在眼前,比如新占领地区民生经济的恢复工作,政府还是让地方政府组织了同一地区高校联合招生......

1951年国内的局势终于稳定了许多,大部分地区已经稳定,国家也把高考的事情放在了心上,但是因为已经十年没有举行过高考,为了稳妥起见,避免新中国第一场高考就出现漏洞,所以国家就以华北,东北,华南这样的全国大行政区为范围进行了一次统一招生,算是当做新中国第一次高考的预演

到了1952年全国正式统一招生,新中国的第一次高考终于登上了舞台。

上一篇:特雷森爱情保卫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