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类星体
第一百零六章 股不同权
在小胡子急切的催促下,海伦娜点了点头,娓娓道出了自己的想法:“美国和苏联的农业集约化道路已经被证明是存在严重问题的。美国和苏联明明有大片肥沃的土地,但这些年这两个国家的人民却处在严重的饥饿之中。所以德国的农业既不能走美国式的道路,也不能走苏联式的道路。”
“想要推行改革,就必须首先明确改革的目的。总经理阁下,在我眼中,一次针对我国农村的成功改革,至少应该达到下面这三个目的:第一是解放土地,第二是解放资本,第三是解放劳动力。对于这三个目的,我们可以通过一揽子措施来解决。”
“接着说下去。”希特勒看向海伦娜的目光中带着鼓励。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只要做到三点就行了。”海伦娜俏皮地伸出三根纤细的手指:“第一,让土地的所有者和具体的土地分离;第二,让土地的支配者和土地的所有者分离;第三,让土地的经营者和土地的支配者分离。”
听完海伦娜的话,希特勒沉吟了片刻才缓缓说道:“能说得更具体一些吗?海伦娜小姐。如何让这些权益分离?”刚才希特勒似乎听明白了一些,但海伦娜说得的确还是有一点抽象,这让小胡子在若有所悟的同时又增添了不少疑问。
海伦娜开始向小胡子详细讲述自己的计划:“具体的做法同样分三步。”
“首先是国家投资成立一家专门负责土地管理的公司,要求全国的农村土地拥有者必须以手中的土地入股这家公司,成为这家公司的股东。由于土地都是这家管理公司的,而不是某个具体的股东的。这就完成了前面所说的第一步:让土地的所有者和具体的土地分离。”
“然后在这家土地管理公司中实施双层股权结构,在这种股权结构下,每一股都拥有相同的收益权,但表决权不同。普通股东每股只能投一票,但国家手中的股票每一股能投一百票,这样的话国家只需要很少的投入就能完全控制这家公司,进而获得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这就完成了前面所说的第二步:让土地的支配者和土地的所有者分离。”
“最后是由这家土地管理公司将土地出租给农业生产企业经营,当然这家土地管理公司可不是简单地转租土地,它同时需要负责农村土地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以及对承租者资格的筛选,这家土地管理公司并不会干涉农业生产企业的具体运营活动。这样就完成了前面所说的第三步:让土地的经营者和土地的支配者分离。”
海伦娜对德国农业集约化改造设想的核心,实际上就是通过成立这样一家“同股不同权”的土地管理公司,把对于全国农村土地的支配权集中到国家手里。在这样一个系统里,国家所控制的土地管理公司是唯一的土地出租方。由于土地是农业生产最为核心的要素,所以只要国家能够支配了土地,也就拥有了对整个农业部门进行顶层规划的能力,这就为德国农业的集约化彻底扫平了障碍。
“好!好!真是一个天才的构想!”一直坐在办公桌后的希特勒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在办公室里兴奋地来回踱着步,时不时还神经质般地挥动着手臂。
过了一会儿,小胡子似乎冷静了下来,他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忧虑的神情。“方案是很好,不过你说容克地主们会接受这个方案吗?用自己祖传的庄园换取一份土地管理公司的股权证明。”小胡子像是在问海伦娜,又像是在问自己。
“我并不能保证他们每个人都乐意接受这种交换。总经理阁下,你知道的,容克地主中的大部分都是乡巴佬,脑筋停留在上个世纪甚至上上个世纪的那种。”海伦娜回答:“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现在是我们改革阻力最小的时机。这一次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很多容克地主的庄园,据我所知,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负债累累,不少庄园都在破产的边缘挣扎。今年仅容克地主们需要向银行支付的贷款利息,就高达9.5亿美元。在这种债务的层层重压下,正是容克地主们最容易妥协的时候!”
“其实我并不反对政府给那些濒临破产的容克地主们一些救助,但是政府的救助不应该毫无代价地白给他们。得让他们以交出土地的支配权来交换!而且政府要的仅仅是土地的支配权而已,容克地主并没有在经济利益上受损。从某种角度上说,他们甚至还能从中得到了不小的好处,比如他们以土地为抵押品的债务会随着土地转到土地管理公司账上,这会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债务负担。”
“所以,下定决心吧,总经理阁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改革机会了!”海伦娜继续蛊惑小胡子说:“改革哪有一点阻力没有的?等到容克地主们从改革中获得了经济上的好处,他们会转而支持这次改革的。”
第一百零七章 下定决心
“也别把这事想象得那么难于登天,总经理阁下。”见小胡子还在那里犹豫不决,海伦娜不得不继续循循善诱:“其实容克地主的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随着我国的工业化的推进,容克地主的内部也是在逐渐分化的,并不是所有的容克都依然固守着半封建式的庄园经济。我认为至少有三类容克是会支持农业集约化改革的。”
“首先工业容克是一定会支持这项改革的,他们中的大部分早已脱离了土地,除了姓氏中那个代表贵族身份的‘冯’字,他们和普通的工业资本家并没有两样。在这次改革中他们什么也不会失去,相反他们将会受惠于农村市场的扩大和农村劳动力的解放。所以这部分容克是一定会支持总经理您的改革的。”
“其次,农业资本家化的容克大概率是会支持这项改革的。不知道总经理阁下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年来,一部分掌握大量土地的容克地主已经开始摒弃传统的、封建庄园式的经济模式,他们雇佣工人、购买先进生产资料、按照市场需要组织农业生产。这部分容克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地主。而是新兴的农业资本家中的一员。虽然这次改革会让他们失去对自有土地的控制权,但却也解决了他们一直以来的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问题。我国现在的农村土地产权相当破碎,在中西部地区,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这阻碍了这部分农业资本家化的大容克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效益,而这次改革恰恰能够为他们解开这一桎梏。”
“最后,债务负担沉重的中小容克大概率是不会反对这项改革的。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将自己的土地抵押给了银行以获得贷款,事实上除了土地他们也找不到什么靠谱的抵押品了,而这次经济危机又恰好击中了他们的命门,使他们面临破产的危机。我想,相比还不起贷款导致土地被银行收走,他们一定会觉得还是接受我们的改革方案比较招人喜欢一点。”
“没想到我们的改革在容克们中间还有这么多潜在的支持者!”听了海伦娜的一番分析,刚才还一肚子疑虑的希特勒这会儿似乎又满血复活了,这一点从他那重新神经质般挥舞的手臂就能看出来。说实话,上个位面中的小胡子的决策不乏神来之笔,但小胡子在决策时始终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的判断力总是被他自己的情绪化色彩所左右。这种情绪化色彩导致小胡子在决策时时而信心爆棚到迷之自信的地步,时而又沮丧消沉到万念俱灰程度。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一次希特勒终究还是被海伦娜说服了。虽然方案的细节还有很多需要讨论的地方,但海伦娜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了。
眼看时间快到中午,海伦娜站起身来,准备向小胡子告别。她可不想待到中午然后被小胡子留在总经理府吃午饭。毕竟根据海伦娜仅有的一次和希特勒共进午餐的经验来看,那并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经历。
希特勒的午餐菜谱里通常没有猪肉、没有牛肉、没有酒、没有牛奶、也没有黄油。不过那一次午餐可能是因为有海伦娜这个客人的原因,厨师给餐桌上增加了一份肉汤。说实话,那一天中午海伦娜既然决定留在总经理府吃饭,就已经做好了吃素的准备。虽然海伦娜很喜欢各种美食,但她毕竟不是一个没有美食就不能活的吃货,偶尔吃一顿素食海伦娜也不是不能接受。让海伦娜所不能接受的是希特勒的餐桌上滔滔不绝地推销素食的方式。
为了向海伦娜宣扬自己的素食主义主张,在餐桌上每当海伦娜要将汤勺伸向那份肉汤时,小胡子就开始用他那极具渲染力的语言,滔滔不绝地描述屠宰场中宰杀牲口的血腥场面。希特勒从飞溅的鲜血讲到动物垂死的哀嚎,从屠夫如何给被宰杀的牲畜放血讲到如何将牲畜的胴体分割成一大块一大块。拜托,我们现在是在吃饭!吃饭,明白吗?
希特勒最终还是如愿以偿地倒掉了海伦娜的胃口,见海伦娜再也没将勺子伸向肉汤,小胡子仿佛觉得自己的理念得到了海伦娜的肯定,说得更加起劲了。最终海伦娜仅有的那一点食欲也被小胡子破坏了。其结果就是那天中午,海伦娜几乎是饿着肚子回家的……
谢绝了希特勒挽留吃午饭的好意,海伦娜正准备告辞,小胡子突然又问了海伦娜一句:“对了,海伦娜,塞克特将军会支持我们的改革吗?”
“他大约不会支持。”海伦娜干脆地回答:“但他会遵守政府的改革命令,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希特勒问。
“只不过父亲如果知道这次农业改革里有我的主意,他估计会想打断我的腿,毕竟在他眼里,我这可是崽卖爷田心不痛啊!”海伦娜没心没肺地笑着说:“之前我有好几次劝父亲卖掉那个位于石勒苏益格的旧庄园或者将庄子拿去入股,都被我家的那位老古董狠狠地训斥了一番。不过总经理阁下不必为我担心,万一父亲真的发火了,我也准备好了B计划。”
“还有B计划?这计划靠谱吗?”希特勒一脸关切地问海伦娜。
“绝对靠谱,爱娃姐姐已经答应我了,如果见势不妙,我可以到她那儿避难一段时间。”海伦娜语调轻松地说。
“爱娃也真是,她那里又没有客房,总不能让我们的海伦娜小姐睡沙发吧?”希特勒有些不满地说,现在希特勒手头还不算宽裕,但他还是为爱娃在韦德梅耶大街租了一套公寓作为两人的爱巢。上个位面中,希特勒会在几年后送给爱娃一套别墅。
“你错怪爱娃姐姐了,阿道夫先生。”海伦娜说:“爱娃姐姐让我和她一起睡在卧室里。”
小胡子:“什么?你们一起睡卧室?那让我睡那里?”
海伦娜:“不用担心,爱娃姐姐已经帮您把沙发收拾好了。”
小胡子:“……”
第一百零八章 双座教练
1933年7月18日的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上空万里无云,公司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都紧张而又兴奋地聚集在厂房外的机场的草坪上。沿着他们的目光所指,一架采用并列双座布局的下单翼飞机正静静停泊在跑道的一头,几位穿着工装的技术人员正围着飞机忙上忙下,进行起飞前的最后检查。
对于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来说,过去的两年可谓是公司的至暗时刻。1931年,由于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生产的M20运输机接连发生坠机事故,导致汉莎航空公司的M20飞机订单被全部取消,公司也因此一度被逼到了破产的边缘。
好在当时海伦娜及时出手,通过“和平基金”及时给公司注入了一笔纾困资金,并且劝说时任德国民用航空局领导兼汉莎航空总裁的艾尔哈特·米尔希放弃了对公司的打压,代价是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必须解除威利·梅塞施密特的首席设计师的职务。
对于将梅塞施密特解职这一条件,公司上下包括梅塞施密特自己都没有什么异议,毕竟一位设计师捅了这么大篓子,如果公司不给点处罚也是说不过去的。好在接替梅塞施密特首席设计师职务的是梅塞施密特的好友罗伯特·鲁泽尔,这位曾经供职于亨克尔公司的设计师的专业水平丝毫不亚于梅塞施密特,更重要的是鲁泽尔在设计理念上和梅塞施密特有不少契合之处,这让梅塞施密特的一些前瞻性设计思路,如模块化、轻量化、易生产的构想得以延续下去。
在上个位面中,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因为空难事故一度破产,后来虽然在梅塞施密特的努力下得到了重组,但大量技术人员的流失却让这家公司元气大伤。好在本位面海伦娜通过一系列操作挽救了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这两年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一直一边舔舐着伤口,一边在新任首席设计师鲁泽尔为重振雄风而努力。
海伦娜承认,已经退居为鲁泽尔副手的梅塞施密特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设计师。不过此君的大脑过于天马行空,导致设计出来的飞机经常因为在设计上冲得太快而留下一堆毛病(堪称德国航空设计界的藤本喜久熊)。新任主帅的设计风格鲁泽尔大胆而不失稳重,让他来适时帮思维满天乱飞的梅塞施密特紧一紧风筝线其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看到鲁泽尔迅速在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确立了威望,海伦娜甚至在脑洞,如果鲁泽尔在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混得不错,难倒今后V-1巡航导弹岂不是要花落宝马公司?毕竟上个位面的鲁泽尔就是V-1巡航导弹的设计总师,而本位面的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由于没有破产重组,所以现在依然是宝马公司旗下的企业。算了,不想了,海伦娜已经记不得本位面的世界线被自己改了多少了,如果有一天宝马公司跑去造巡航导弹了,似乎也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
让我们回到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外的机场上,现在跑道上正准备首飞的那架双座飞机,正是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为即将在1934年下半年举办的“第四届国际旅游飞机竞赛”而精心打造的产品,编号为BF-108的教练/运动飞机。
这一次海伦娜倒是没有直接干预这架飞机的设计工作,毕竟在海伦娜的记忆中,上个位面的BF-108可是一架非常优秀的教练/运动飞机,前前后后卖掉了好几百架,就连远在东方的中国也买了一些。
在设计师们没有犯重大方向性错误时,海伦娜一般还是倾向于将创造的权力交给设计师的。当然,如果设计师们折腾出明显脑坑的设计,海伦娜还是会出手帮那群坑货填一下坑的。之前海伦娜之所以频繁出手干预,那也是因为德国设计师们的脑坑实在太多了,逼着海伦娜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一再充当德国武器设计的裱糊匠。
不过虽然海伦娜没有直接干预BF-108的教练/运动飞机具体设计,本位面的BF108相比上个位面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一个最容易注意到的区别在于起落架。上个位面中,梅塞施密特对于安装在机翼根部向外收起的主起落架的病态执着,由于这种起落架左右轮距过窄,给飞机起降的安全性带来了很大的隐患。M20就曾经因为起落架轮距过窄而屡次出现安全事故,但倔强的梅塞施密特似乎从来都不吸取教训,先是把这一设计延续到了BF-108教练/运动飞机上,然后又把这一设计带到了BF-109战斗机上。上个位面中主起落架轮距过窄的BF-109战斗机在起降时,对于新手们来说简直就是噩梦般的存在!二战中德国制造的30000多架BF-109战斗机中,竟然有超过10%,也就是3000多架是因为各种起降事故而损毁的!
相比梅塞施密特,鲁泽尔对于飞机起降的安全性是比较重视的,上个位面中他设计的He219夜间战斗机和He280喷气式战斗机都采用了对新手非常友好的宽轮距的前三点式起落架。本位面在接替梅塞施密特担任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的首席设计师后,他在给BF-108设计起落架时,虽然还是延续了传统的后三点式起落架,但主起落架的安装位置从翼根挪到了机翼中部,收起方式从向外收起改为了向内收起。这个做法大大加宽了主起落架的轮间距,让飞机的起降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此鲁泽尔还为BF-108在主翼梁之后增设了一小段副翼梁,以提高机翼的坚固程度,抵抗起降时主起落架传来的冲击。
不过鲁泽尔的做法也不是完全没有代价的。首先是增加的副翼梁和起落架安装方式的调整给飞机增加了几十千克的结构重量。当然这个幅度的增重对飞行性能影响并不大,真正的问题还在于这一调整和梅塞施密特简化生产的思路存在冲突,上个位面的梅塞施密特之所以顶着使用者的咒骂,顽固地坚持将起落架直接安装在机体上,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样做可以让机体和机翼分别生产,而后再送到生产线上进行组装,这就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BF-108方案设计阶段,就为了如何安排起落架设计这件事,设计总师鲁泽尔和副手梅塞施密特还大大地吵了一架。为了不让这对好友因为这点小小的分歧翻脸,海伦娜当时还非常体贴地给他们写了一封信,建议他们采用三段式机翼设计,安装起落架的中央翼的翼梁和机体直接连为一体,而外翼和中央翼之间则做成可拆卸式连接。这种设计吸取了后世共和国“初教-6”的设计经验,既拥有很好的易生产性和可维护性,又解决了梅塞施密特起落架间距过窄的毛病。
海伦娜的来信让本来吵得面红耳赤,恨不得从此老死不相往来的鲁泽尔和梅塞施密特瞬间和好如初,于是BF-108的设计工作又开始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了。
除了上面的区别,鲁泽尔还将BF-108的尾轮设计成了可收起式,目的是进一步降低高速飞行的阻力,而上个位面的BF-108的尾轮是完全不可收放的。
相比以上这些区别,本位面的BF-108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区别,那就是采用了和上个位面不同的发动机。
上个位面的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在重整之后,和宝马公司已经分家了,所以上个位面的BF-108主要采用的是阿格斯公司的发动机。而在本位面中,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依然是宝马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宝马公司也是德国重要的航空发动机生产商,自然更希望把肉烂在自己锅里。所以本位面的BF-108采用了宝马公司自己的8缸V形风冷发动机。
提到到宝马公司的风冷航空发动机,这同样是一个让海伦娜颇为头疼的问题,因为上个位面的宝马公司在风冷航空发动机上也是走了弯路的。
第一百零九章 宝马公司
说到上个位面中二战中宝马公司所生产的航空发动机,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大约都是Fw190A战斗机的标配动力——bmw801系列14缸星形气冷发动机。不过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宝马公司主攻的其实是液冷发动机。
1913年,拉普发动机制造厂在慕尼黑成立。四年后的1917年,公司正式更名为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这就是日后为世人所熟知的宝马公司(BMW是Bayerische Motorenwerke的德文缩写)。这一时期宝马公司的拳头产品是直列六缸的水冷发动机bmw3A,这一款发动机安装了革命性的化油器,使得装备这一款发动机的“福克D7”飞机拥有相当优异的高空性能,给协约国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一战以后,宝马公司又在BMW3A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功率达245马力的bmw4型发动机,DFW F37型双翼飞机曾经凭借这一款发动机,以9760米的飞行高度打破了世界纪录。之后宝马公司再接再厉,研制了bmw5、bmw6、bmw7系列液冷发动机。1932年,道尼尔公司所研制的“鲸”式水上飞机创下了飞行4.48万千米,环绕地球一周的世界纪录,其动力来源就是两台最大功率为600马力的bmw7a型V12缸液冷发动机。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宝马公司或许会成为液冷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一方豪门,然而历史的进程并不总是线性发展的。1933年,一直在液冷航空发动机上正玩得风生水起的宝马公司突然“叛变革命”,转身投向了风冷航空发动机的阵营。
原来,宝马公司为了拓展自己的产品线,于1928年从美国普惠公司获得了生产R-1690“大黄蜂”发动机的授权。R-1690是一款功率550马力的星形九缸气冷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九个气缸处于同一个平面内,环绕着中间的曲轴布置。在细致研究了R-1690“大黄蜂”发动机的技术特点后,宝马公司仿佛突然找到了“真爱”,抛弃了沉淀多年的液冷航空发动机的传统手艺,以一个萌新的身份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风冷航空发动机的阵营。
1933年,宝马交出了转投风冷发动机后的第一份答卷——bmw132型9缸星形发动机。bmw132这款发动机严格地说,并不是宝马公司的原创,而是宝马公司在山寨R-1690“大黄蜂”发动机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缸内直喷技术所研制的改进型号。早期的bmw132A最大功率660马力,后期的高功率版本则提高到960马力。
青出于蓝的bmw132型发动机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市场的极大欢迎,著名的福克-沃尔夫公司的Fw 200型客运飞机和容克公司的Ju52运输机都将bmw132系列发动机作为自己的标准动力来源。后来随着二战的爆发,Fw200和Ju52这两款民用飞机也都披上了军装,这就是为后世军迷所津津乐道的绰号“兀鹰”的Fw200侦查/轰炸机和绰号“容克大妈”的Ju52运输机。整个二战期间,宝马公司一共生产了超过24000台bmw132系列发动机。
客观地说,bmw132系列发动机的成功研制,给了宝马的风冷航空发动机一个非常理想的起跑线。然而在此后的发动机竞赛中,宝马公司虽然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成就。但比起自己的老师普惠公司来,却始终存在巨大的差距。
在上个位面的二战期间,宝马公司产量最大的航空发动机是充当Fw190A系列战斗机动力的bmw801系列发动机,总产量超过28000台。这是一种双排14缸(每排7缸)的星形风冷发动机,在使用C3燃油的情况下,bmw801D的最大功率可达1750马力,加力时(就是给发动机多灌油)短时间功率可以超过2000马力。如果仅仅看这些数据,bmw801的性能其实也算不错了,而装备bmw801的福克-沃尔夫Fw190A在刚刚服役那会儿,也确实给英国皇家空军带来了一场新的“福克式灾难”。
然而俗话说得好: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看看大西洋对岸普惠老师的作品,宝马公司真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几乎和bmw801同时甚至更早一些,惠普公司拿出了气冷星形发动机的一代神作R-2800“双黄蜂”,一下子就把宝马公司这个学生所取得的那点沾沾自喜的小成就秒得连渣都没有了。
作为双排18缸星形发动机的R-2800“双黄蜂”引擎,重量只有1073千克,比起1012千克的双排14缸bmw801发动机重不了多少,但其在非加力状态下的最大功率是早期1850马力,中期2100马力,后期2400马力。相较之下,二战中的bmw801系列发动机,没有一款在正常工况下的最大功率可以突破2000马力大关!
总之,上个位面的普惠公司在星形气冷发动机上的造诣确实是天下无双,不服不行。
对于要不要挽救一下本位面宝马公司在星形气冷发动机上被自己的老师普惠公司吊打的悲惨命运,海伦娜也是比较纠结的,因为相比液冷发动机,上个位面德国在气冷发动机上相比世界顶尖水准的差距更大,更重要的是落后的原因比较复杂。并不是靠一点后世的先进知识就能挽救回来的。
那么海伦娜对于宝马公司的气冷发动机,应该不应该直接放弃治疗呢?
第一百一十章 底蕴问题
在后世的一些军迷眼中,所谓的技术瓶颈也只不过是一层窗户纸,只要找对了方向,用手指轻轻一戳就可以实现技术突破了。客观地说,上面所说的这种情况在现实中确实是存在的,很多时候技术的跃迁都离不开天才们的“灵光一闪”。
海伦娜上辈子也算看过不少穿越小说,这些小说中的主人公总能依靠对未来科技的了解轻松搞定碰到的所有技术难题。但作为一个货真价实的穿越者,海伦娜不得不非常严肃地指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你知晓了未来科技的走向就能秒天秒地的。
几年前,在德国液冷发动机选型时,海伦娜虽然把奔驰公司的技术人员痛批了一顿,但内心里却并不为德国未来的液冷发动机担忧。这是因为海伦娜清楚地知道,德国的液冷发动机就技术积淀而言,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上个位面中,德国的液冷发动机性能之所以会出现从领先到落后的戏剧性反转,主要还是因为德国人在技术路径选择上的失误,刚开始时的投机取巧为发动机之后的升级潜力埋下了隐患。面对这种情况,海伦娜只要将德国设计师们的脑坑填上,就能避免上个位面德国液冷发动机的悲剧,后面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对该领域注入研发资金了。
海伦娜对德国液冷发动机发展路线的纠正获得了明显的成效,经数年的研制,迈巴赫公司和容克公司的1000马力级发动机预计明年就能投入试飞。这个时间比上个位面DB600的首飞时间早了一年多,而且这两款发动机的技术水准比上个位面1935年首飞时的DB600还要高一些。
相较于对液冷发动机的信心满满,对于德国空冷发动机的发展,一向自信的海伦娜却显得有些信心不足。在海伦娜看来,上个位面的二战中,宝马公司之所以在星形风冷发动机技术上被自己的老师惠普公司虐得怀疑人生,并不单纯是因为技术路线的上出了问题,更重要原因还是宝马公司在星形风冷发动机上的技术积淀实在太薄弱了。
前面我们提到过,宝马公司长期以来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主打产品都是液冷发动机而非风冷发动机。直到1933年,宝马公司才“研制”出自己的第一台星形风冷发动机bmw132,这里的“研制”之所以要打引号,是因为bmw132并非宝马公司的原创,而是在老师普惠公司的R-1690“大黄蜂”发动机上改进而来的。
那么上个位面的德国在二战中广泛使用的bmw801系列14缸星形风冷发动机又是什么时候研制出来的呢?bmw801的首次地面运转时间是1939年!没错,这个时间距离宝马公司推出首款星形风冷发动机bmw132仅仅过去了六年!
航空发动机设计是一个非常依赖经验积累的领域。虽然之前宝马的液冷航空发动机做得不错,但是在风冷发动机最关键的散热设计上,宝马公司此前的经验基本上是零。在星形风冷发动机领域,宝马公司虽然起点不低,但起步实在太晚,想在六年内从刚刚学会在抄作业的基础上涂涂改改的小萌新,一跃成为行业顶尖的大佬,那是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吗?
因此,上个位面的宝马公司的bmw801发动机之所以广受军迷诟病,归根结底还是技术积淀时间太短,设计经验不够,技术底蕴不足。所以后世的军迷们请不要在骂宝马公司是“坑德奇侠”了,人家能在技术积累不足的情况下拿出bmw801这样堪用的作品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追不上老师普惠公司那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况且话说回来,bmw801发动机在“硬实力”上虽然略显平庸,但在“软实力”方面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的,比如这款发动机的空燃比调节,增压器调节,螺旋桨变矩等都达到了很高的自动化水平,基本上实现了傻瓜式操作。
海伦娜曾经不止一次吐槽过德国设计师们的脑坑,如果仅仅是设计师脑坑所导致的技术路线问题,海伦娜倒也不会十分害怕。毕竟即使路线错了,海伦娜也能依据后世的经验进行修正,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然而对于设计经验的积淀上的差距,海伦娜真的感到有力没处使,毕竟想要获得技术底蕴的积累,除了靠花时间、靠撒金钱、靠做项目刷工程经验之外,基本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不要以为技术底蕴这玩意是玄学,也不要小看一点一滴的技术积累!这些东西反映到最终的产品上,有时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性能差异!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后世的军迷们大多以为共和国的航空发动机性能之所以不如美英等先进国家,仅仅是因为共和国的发动机材料不够好,导致涡前温度上不去,压缩比上不去等等,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上个位面共和国的WS-10B“太行”涡扇发动机和美国的F110-GE-132涡扇发动机的核心机其实都是由F101发动机的核心机演变而来的。如果只看流量、涡前温度、总压比这些基础参数的话,这两款发动机的流量基本相当,太行发动机的涡前温度为1800K、总压比为34,甚至比F110-GE-132(涡前温度1750k、总压比33.3)还要高一些。
然而就在核心机同源,基础参数差不多甚至更低的情况下,美国的F110-GE-132的加力推力可达15吨,而共和国的WS-10B加力推力只能达到13.2吨。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说明相对于美国的F110-GE-132,共和国的WS-10B发动机的流量、涡前温度和总压比等基础参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时如果有人要追问毛病到底出在那里,恐怕谁也给不出一个具体的答案。基本上就是这个部件没优化好,效率比对方差了一点点;那个部件没优化好,效率比对方又差了一点点,无数个差了一点点的部件组合到一起,最终体现在产品性能上就是非常大的差距了。
由此可见,后世共和国航空发动机之所以落后,并不仅仅是材料的问题,共和国航空发动机技术底蕴不足造成的设计功力上的差距起着更加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好比一个厨师烧的饭菜不够美味,可能并不仅仅是食材的问题,厨师自身经验不足、功力不够也是重要的因素。实际上,本位面的宝马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和后世的共和国航发面临的问题也差不多,相比那些具体的设计缺陷,在星形风冷航发上的技术底蕴不够是宝马公司的最大短板所在。
对于宝马公司具体的设计缺陷,海伦娜可以帮它填上;但宝马公司在星形风冷发动机领域技术底蕴不够的问题,海伦娜是无论如何也帮不了宝马的。所以,如果海伦娜的目标只是让宝马的星形风冷发动机比上个位面强,那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但如果想让海伦娜帮助宝马搞出性能达到甚至超过普惠老师同期作品的产品,那是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毕竟一战以后,德国的星形风冷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断档实在太严重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首飞成功
正是由于深知德国目前唯一专注于风冷航空发动机的宝马公司属于新手上路,技术底蕴有限,所以海伦娜在规划德国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时,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宝押在风冷发动机上,而是大力加强德国技术基础本来就比较雄厚的V形液冷发动机的研制。
海伦娜之所以在航空发动机的空液之争中如此厚此薄彼,倒不是因为她对液冷发动机有什么特殊的偏爱,或者对风冷发动机有什么先天的恶感。而是因为在海伦娜眼中,液冷发动机和风冷发动机虽然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但在大部分应用场合中都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与其吃力不讨好地去弥补自己的短板,还不如全力发扬和巩固自身的优势。
基于上面这种观念,这些年来海伦娜在不遗余力地推进新一代V形液冷航空发动机研制的同时,对于宝马的风冷发动机则基本上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
事实证明,在穿越者的金手指没有触及到的领域,世界线依然顽强地按照自己原有的轨迹在发展。比如本位面的宝马公司依然与1928年从普惠引进了R-1690“大黄蜂”发动机,也依然在今年发展出了改进的bmw132发动机。
如果一定要说和上个位面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由于本位面的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依然是宝马的子公司,为了给鲁泽尔研制的bf108教练/运动飞机提供动力,宝马在发展九缸星形风冷发动机bmw132的同时,又利用bmw132的技术成果,同步发展了一款功率为480马力的V形8缸风冷航空发动机。
不过这款编号为bmw7的发动机从技术上说并不是之前bmw6技术的延续,而是bmw132发动机改动气缸排列方式的产物。由于风冷发动机不需要像液冷发动机那样考虑冷却液的流动问题,所以气缸布置比液冷发动机要灵活很多,星形变V形也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由于有普惠R-1690“大黄蜂”的技术做基础,宝马公司的这款V8风冷发动机的研制还是非常顺利的,1933年7月18日,在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外的跑道上,装备这款bmw7发动机的BF-108教练/运动飞机开始了它的首飞之旅。
完成了对飞机的最后检查后,试飞员爬进座舱,在主驾驶的座位上坐好并系好安全带。等到试飞员将一切准备工作坐好,他戴好护目镜,并对跑道边的地勤人员伸出大拇指。地勤人员同样对他伸出大拇指,示意可以起飞。
试飞员发动了飞机,随着一大股烟气从机头两侧的排气管喷出,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飞机头部的三叶螺旋桨开始转动了起来,由于本位面宝马公司的bmw7发动机功率比上个位面阿格斯公司的As10C大得多(功率分别为480马力和270马力),所以飞机的螺旋桨叶也增加了一片,从上个位面的双叶桨变成了本位面的三叶桨。
随着螺旋桨转速的越来越快,涂着白色涂料的螺旋桨叶尖渐渐在机头周围形成了一个醒目的白色圆圈。发动机达到预定转速之后,试飞员松开了刹车,BF-108随即开始在跑道上越来越快地滑行。
当滑行速度接近起飞速度时,所有在场观看的人员都屏住了呼吸。这一次试飞员并没有像之前进行地面高速滑行试验时一样给飞机减速,而是把油门加了到最大,然后轻轻拉起了操纵杆。前面机翼下的主起落架立刻离开了地面,随后机尾的后起落架也离开了地面。飞机飞起来了!这架耗费了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全体工人和技术人员几百个日日夜夜的飞机真的飞起来了!地面上一片欢腾,许多人挥舞着帽子向空中的BF-108致意。
仿佛感受到了来自地面的热情,试飞员在驾驶BF-108进行通场飞行时,也轻轻摇动着翅膀致意。不过毕竟是首飞,BF-108没有做太多花哨的动作,为了安全起见,甚至连起落架也没有收起来,只是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上升、盘旋、低空通场等飞行动作之后。BF-108重新对准跑道,稳稳地降落了下来。
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速度越来越慢,还没来得及彻底停稳,地面上等待的人群便一窝蜂地拥了上去,将刚刚爬下飞机的试飞员抛向天空。自从M20运输机接连坠机以来,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虽然没有破产,但过得也确实相当憋屈,公司太需要一件喜事来振奋一下人心士气了。
BF-108的首飞成功,让几年来笼罩在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上空的阴霾一扫而空,现在整个公司上至管理层和技术骨干,下至普通员工,都在为了让BF-108能在1934年下半年举办的“第四届国际旅游飞机竞赛”上一鸣惊人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vtuber想尽情歌唱
下一篇:林叶的恋爱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