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第63章

作者:类星体

  “没错!我们需要建立一支独立的火箭军,一支直接由元首阁下掌握的战略打击力量!虽然研制出可用于实战的火箭还需要一些时间,但是我认为建立新军种的前期筹备工作很多,所以有些事情现在就可以开始做了。”海伦娜先是毫不迟疑地回答,但是接着有有些犹豫地说:“但是火箭部队独立建军这件事在其他军种那里可能会有阻力,元首阁下要有心理准备。”

  “阻力?海伦娜小姐是说陆军那里会不同意吗?”希特勒问。

  “不是陆军,我说的是海军,元首阁下。”海伦娜回答到:“据我所知,陆军的那帮老顽固们对火箭这种奇技淫巧大多不感兴趣,元首阁下真正需要担心的是海军的戈林大将。还记得吗?上次戈林大将还要求将空军麾下所有的飞机都纳入海军岸基航空兵的管辖,理由是德国所有会飞的都应该归属海军管辖,现在的问题就在于火箭这玩意也是会飞的……”

第三百七十八章 承力储箱

  随着性能参数大幅提高FR-2型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在佩内明德基地完成首次百秒试车,以这款先进发动机为基础研制性能比先前的A-4火箭更强的A-5火箭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考虑到FR-2型发动机的海平面最大推力是A-4型火箭所用的FR-1型发动机的三倍,新设计的A-5火箭在块头方面自然要比前型火箭大很多:最大直径将从A-4型火箭的1.25米提高到1.75米,总长度也将从A-4型火箭的12米左右延长到16.5米,直径和长度的增长使得A-5型火箭的最大起飞重量从A-4型火箭的七吨级提高到20吨左右。如果我们将先前的A-4型火箭的体量比作襁褓中的婴孩,那么A-5型的火箭的体量就可以被看做是刚刚学会独立行走的儿童。

  就像儿童和婴孩的区别不只在于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那样,研制中的A-5型火箭也不是A-4型火箭的简单放大版本。无论是从箭体结构还是制导系统角度看,本位面中的A-5型火箭都比A-4型火箭更接近后世出现的现代化火箭,甚至在很多方面都比原历史位面中纳脆德国的末日科技更先进,在海伦娜眼里这种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首先是箭体的承力方式从外壳承力从原来的主要靠外壳承力改成了主要靠推进剂储箱承力,其次是为提高火箭的制导精度而增加了火箭上升段的无线电指令修正。

  海伦娜和她所赞助的研究团队此前在研制从A-1到A-4的各型火箭时,主要科学目标是验证火箭的引擎、控制和空气动力学特性,火箭结构的优化很自然地被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而这就导致此前的几型德国火箭采用的都是比较保守的悬挂式非承力储箱的结构。具体点说就是:金属支架和蒙皮共同构成火箭外部的壳体结构,而推进剂储箱则直接被悬挂在这层壳体结构里面,其中外部的壳体结构负责维持火箭的气动外形并承担火箭的载荷,而内部的推进剂储箱则负责储存推进剂并防止其泄露。

  采用非承力储箱结构实质就是将火箭的结构设计分解成各司其职的两部分:负责维持气动和承受载荷的外层的壳体结构和负责容纳推进剂的内部的储箱结构,这种明确的职能分工对简化火箭的结构设计是有益的,所以原历史位面中带给他的V-2导弹和本位面中德国的A-4火箭采用的都是非承力储箱的结构设计。然而这种外层壳体套着内部储箱的套娃结构显然太过笨重,所以聪明的科学家们便自然而然地想到将外层壳体和内部储箱融合起来,而这种融合的结果就诞生了所谓的承力式储箱。

  这种承力式储箱在储存推进剂的同时还可以直接用来承担火箭载荷,这样在火箭的结构设计中就可以省去单独的外层壳体,因为承力式储箱的外壁自己就可以充当火箭的外壳。随着外层壳体和内部储箱合的二为一,采用承力式储箱的火箭不但结构重量得以减轻,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也得以提高,同等情况下火箭可以载得更多,飞得更远。所以在原历史位面中,承力式储箱战后迅速取代非承力储箱而成为火箭结构设计的主流形式。海伦娜计划在新火箭的结构设计上采用的正是这种承力式储箱结构。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有疑惑:采用非承力储箱的火箭外壳是靠坚固的结构框架配合抗拉的蒙皮来承受火箭的载荷的,而承力式储箱所能依靠的只有一层薄薄的储箱壁,怎能承受得了火箭的巨大载荷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靠储箱内的增压压力分担轴向火箭的轴向载荷。因为火箭无论是氧化剂储箱还是燃料储箱,无论是低温推进剂储箱还是常温推进剂储箱,发射时内部都需要保持高于大气压的压强才能迫使燃料流进涡轮泵,它们有的是靠推进剂自身的吸热沸腾维持储箱内压强,有的则是靠外部的增压装置。

  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空掉的易拉罐在被施加外力时是很容易瘪掉的,但是如果将没开启的罐装雪碧用力摇晃几下,易拉罐内的压强就会随着雪碧所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大量溢出而增加,此时装着雪碧的易拉罐也会变得更加坚挺而不那么容易瘪掉。火箭的推进剂出现也是同样的道理,当推进剂储箱里的大气压力明显高于外部环境时,储箱的增压压力就可以用来分担掉火箭轴向载荷中的相当一部分。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火箭的储箱外壳如果按照比例计算,相对厚度比易拉罐壁还薄,但是却不但能稳稳支撑起成百上千吨的火箭自重,还能承担起火箭加速时所增加的轴向过载而不会坍塌的原因。

  除对火箭的结构设计进行大幅度优化外,本位面的A-5型火箭在制导技术上也比A-4型火箭更加进步,因为相比单纯使用惯性制导的A-4型火箭,西门子公司给A-5型火箭添置了上升段无线电指令修正的功能,目的是更加精确地控制A-5型火箭的发动机关机速度。然而就在A-5火箭的设计师们沉浸在绘图板前写写画画的时候,虽然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的西班牙内战终于在海伦娜的期待中爆发了,虽说期待别国打内战显得有点缺德,但这确实是海伦娜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最真实的想法,只不过海伦娜是永远不会公开承认她这个龌龊的想法的。

第三百七十九章 策划叛乱

  其实西班牙内战在原历史位面中本来是应该在七月中旬爆发的,但是本位面中这场战争的爆发时间却被推迟到了八月底。其主要原因是本位面中的意大利刚刚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中遭到堪称耻辱的惨败,而随后爆发的严重货币危机甚至险些威胁到墨索里尼政府的执政基础,虽然墨索里尼最终凭借投靠法国换来的贷款勉强稳住了意大利的经济形势,但是埃塞俄比亚战争的失败给国家财政制造的巨大窟窿显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

  所以本位面中的墨索里尼虽然依旧和密谋叛乱的西班牙右翼势力眉来眼去,但是意大利对西班牙叛军的支持力度根本无法和原历史位面相提并论,更何况本位面中的德国也没有像原历史位面中那样和意大利一起站在西班牙叛军那边,外援的减少导致西班牙右翼军官的领袖荷西·桑胡霍此前始终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需要花费比原历史位面更长的时间来积累反叛力量,本位面西班牙内战的爆发时间就这样被推迟到了八月底。

  然而荷西·桑胡霍终究不可能将发动叛乱的时间无限推迟,拉尔戈·卡巴耶洛领导的西班牙左翼联合政府虽然因害怕国家陷入动荡而不敢对右翼军官们全面开刀,但是也绝没有迟钝到对右翼军官叛变的危险全然视而不见。其实左翼联合政府自上台以来就在用各种理由将手握实权的右翼军官调动到相对闲散的地方,同时还在加快军队复员速度并且加紧逮捕法西斯党徒。

  左翼联合政府的这些行动无疑使西班牙右翼势力倍感危机,他们意识到如果任由左翼联合政府继续逐步削弱右翼势力对军队的影响力,被剥夺了兵权的右翼势力必将失去发动武装叛乱的最后时间窗口。所以虽然叛乱的准备工作直到八月底还没有全部就绪,但是荷西·桑胡霍作为西班牙右翼军官组织“西班牙军事同盟”中的头号人物,经过反复权衡,最终还是坚定了立即发动武装暴动的决心。

  其实对于这位荷西·桑胡霍来说,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对左翼政府发动武装叛乱,早在1932年他就发动过意图推翻西班牙第二共和国的军事政变,政变失败后荷西·桑胡霍本来已经被左翼政府判处了终身监禁,但是因为右翼势力在随后的1933年选举中获胜,结果监狱中的荷西·桑胡霍不但顺理成章地得到了右翼政府的特赦,而且还被西班牙国内的诸多保守势力视为敢于反抗左翼共和派统治的英雄人物。得到特赦后的荷西·桑胡霍并没有留在政局动荡西班牙国内,而是一直定居在临近的葡萄牙等待着东山再起的时机,前面我们说到的“西班牙军事同盟”组织就是桑胡霍在这样的情况下创立的。

  西班牙军队中支持荷西·桑胡霍发动叛乱的还有两位高级将领,他们分别是埃米利奥·莫拉和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这两位手握兵权的将领和荷西·桑胡霍共同约定:在本月的28号用“西班牙全境晴空万里”作为行动暗号,依靠右翼军官尚能掌握的军队在西班牙全国范围内发动大规模武装暴动,其中居于国内的埃米利奥·莫拉主要负责策反驻扎在西班牙本土的军队以及国民警卫队,被政府派遣到西属摩洛哥殖民地的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则负责策反驻扎在当地的精锐外籍雇佣军团,而威望最高的荷西·桑胡霍届时则会从葡萄牙回国居中指挥。

  我们都知道原历史位面中最终在西班牙建立起独裁统治的是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但是现在弗朗哥在策划军事叛乱的三位主要人物中只能排在末座。因为弗朗哥无论是资历还是在军队中的影响力相比前两者都略显薄弱。然而在原历史位面中,叛军中排行老大的荷西·桑胡霍在从葡萄牙乘坐飞机回国途中遭到空难,而时间过去不到一年,叛军中排行老二的埃米利奥·莫拉又因为另一场空难而死亡,结果叛军中原本排行第三的弗朗西斯科·弗朗哥便凭借作为荷西·桑胡霍亲传弟子的身份,名正言顺地接手了前两者的绝大部分政治军事遗产,在右翼国民军中彻底坐稳了头把交椅,最终成为西班牙各路右翼势力的整合者。

  因为叛军中排行老大的荷西·桑胡霍和排行老二的埃米利奥·莫拉在短时间内相继发生空难这件事实在太过巧合,而且叛军中原本排行老三的弗朗西斯科·弗朗哥也确实是前两者意外死亡的最直接受益者,所以后世部分史学家怀疑前两者的空难是弗朗哥为当老大而策划的阴谋,但是这种猜测至今也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支撑。

  毕竟荷西·桑胡霍和埃米利奥·莫拉的空难原因看起来简直合理得不能再合理:荷西·桑胡霍的飞机坠毁是因为搭载的行李过多而严重超载,埃米利奥·莫拉的飞机坠毁则是因为恰好遇到了罕见的恶劣天气。但是这话又说回来,如果这两起空难真的是弗朗哥策划制造的阴谋,那么弗朗哥作为事件的策划者,必然会想方设法让空难的原因看起来更加合理些。

  历史位面中荷西·桑胡霍和埃米利奥·莫拉的空难是否出自弗朗西斯科·弗朗哥的阴谋海伦娜自然难以考证,但是原历史位面中本该在从葡萄牙乘飞机归国途中遭到空难的荷西·桑胡霍在本位面中却安安稳稳地降落在了西班牙,这点偏差倒是有些出乎海伦娜的意料。

  海伦娜思考后认为荷西·桑胡霍没有像原历史位面那样死于空难,有可能是因为荷西·桑胡霍在历史位面中遭到的空难确确实实属于意外事故,也有可能历史位面中的荷西·桑胡霍确实是死于弗朗西斯科·弗朗哥的暗算,但本位面中的弗朗西斯科·弗朗哥因为某种原因放弃了通过空难杀死荷西·桑胡霍的计划,或许是因为本位面西班牙叛军的外援没有原历史位面给力,弗朗哥害怕干掉荷西·桑胡霍后自己没有足够的资本整合叛军的力量,毕竟只有在叛军获得最终胜利的情况下,弗朗哥在叛军中的排行才有意义。

第三百八十章 两度反转

  随着荷西·桑胡霍等人事先约定的造反日期正式来临,西班牙各地的电台忽然收到摩洛哥殖民地发出的“整个西班牙晴空万里”的天气预报,埃米利奥·莫拉准将收到暗号后立即利用受自己控制的部队在北部的纳瓦拉地区率先竖起反旗,加那利群岛司令弗朗西斯科·弗朗哥旋即带领他的外籍军团在南方的摩洛哥宣布响应。

  紧接着武装叛乱在西班牙的主要城市相继发生,措手不及的左翼联合政府顿时陷入被动。惊慌失措的政府官员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四处拨打电话试图调动部队镇压叛乱,却发现在席卷全国的混乱中,自己根本就无法分辨出哪支部队忠于马德里政府,哪支军队已经投靠叛军。

  有时候马德里政府拨出去的求助电话倒是成功接通了,然而电话的那头却用冰冷的叛变宣告来回应他们的期待,就这样短短几天时间后,西班牙左翼联合政府便失去了对全国半数以上的陆军部队的控制权,埃米利奥·莫拉率领的部队甚至已经开始从北翼威逼首都马德里,现在西班牙国内局面似乎已经恶化到了彻底无法挽回的地步。

  然而就在共和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口,各路左翼政党紧急动员起来的民兵组织却意外地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虽然这些基本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民兵在和训练有素的叛军部队的作战过程中,经常因为缺乏基本军事素养和作战技能而死伤惨重,但是他们凭借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还是成功遏制住了叛军部队此前的高歌猛进。尤其是在工商业最发达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右翼叛军所发动的武装暴动基本上都被粉碎了。

  在东部地区的大中型城市里击退右翼叛军的进攻后,稳住阵脚的左翼共和军还对叛军盘踞的西部地区发动反攻并且在部分地区获得重要进展,尤其值得称道的战果是夺回了位于西班牙和葡萄牙边境附近的重要城市巴达霍斯,这座城市的光复将叛军北翼的埃米利奥·莫拉的部队和南翼的弗朗西斯科·弗朗哥的部队硬生生从中间分割开来。

  然而虽然左翼共和军的这波反攻刚开始时极具威胁性,甚至让右翼叛军的高层怀疑自己的武装夺权事业即将遭到失败,其中埃米利奥·莫拉甚至萌生了战败后流亡国外的想法。但是就在全世界都认为左翼共和军接下来将会一鼓作气消灭右翼国民军时,原本形势大好的左翼共和军却莫名其妙地在各条战线上停止了反攻的步伐,而原本已经被打得节节败退的右翼国民军则由此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并且迅速稳住了阵脚。

  原来随着右翼国民军的攻势被左翼共和军击退,那些在前期的战斗中表现英勇的左翼民兵组织很快就暴露出他们的局限性。除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过渡迷信勇气和热情而缺乏必要的专业军事素养外,这些民兵浓重的乡土情节和涣散的纪律性也让他们根本无法远离家乡作战,虽然他们在保卫自己的城市时表现得相当勇猛顽强,但是只要作战地域距离他们的家乡稍远,这些习惯于回家睡觉的民兵就会提出各种蹩脚而老套的借口拒绝参与,最常用的借口包括家里小孩生病、家里妻子临产、家里老母临终等等。可以想见即使最优秀的指挥官也不可能指挥这样纪律涣散的部队进攻叛军盘踞的腹地,如果那样做的话可能还没到地方部队就自行解散了。

  然而比起民兵组织军事素养的缺乏和组织纪律的涣散,对左翼共和军来说最为致命的问题可能还是永远无法统一的政令。虽然西班牙各左翼派别在吵吵嚷嚷十多天后,总算同意在马德里建立由左翼军官和政客组成的“战争委员会”来负责统筹全局。

  然而统筹全局的目的显然是无法达到的,且不说所谓的“战争委员会”经常因为党派意见的分歧而陷入决策僵局,就算战争委员会勉强做出了还算正确的决策,也常常难以在地方得到有效落实,因为随着西班牙左翼各党派先后在自己的控制区内拉起武装力量,左翼共和军的控制区事实上已经呈现各党派武装割据的状态,所谓的战争委员会根本没有足够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来确保自己的决策能得到贯彻。

  就这样,西班牙左翼共和军新成立的民兵部队空有勇敢而没有的军事素养与组织纪律,只要战场距离家乡稍远就会丧失作战意志。然后又因为联合政府根本没有统领全局的能力,结果造成各左翼党派在中央为鸡毛蒜皮的议题文攻互骂,在地方为争夺地盘武斗互殴的国际奇观。很快右翼叛军就惊喜地发现左翼共和军的每支部队基本上都在自顾自地打仗,如果国民军集中力量攻击某地的某支共和军武装时,甚至不需要担心周围的共和军部队前来相救,尤其是当周围的共和军部队和被攻击的那支部队分属于不同党派时。

  西班牙内战的局面就这样在短时间内迎来了再吃反转,得到喘息的右翼国民军开始重新积蓄军事力量并调整部署,准备对一盘散沙的左翼共和军实施大规模反扑。此时盘踞在西班牙西北部的埃米利奥·莫拉手中集结的右翼国民军数量已经接近七万人,与此同时南方的弗朗西斯科·弗朗哥在意大利战舰的帮助下,正在有条不紊地将精锐的外籍军团约三万八千人从摩洛哥调回本土以巩固右翼国民军在西班牙西南部的地盘。

  西班牙右翼国民军的进攻计划是:等到弗朗哥手里的精锐的外籍军团调动完毕,就由弗朗哥的部队从南翼的塞维利亚向北面发动新的进攻,目标直指刚刚被共和军光复的巴达霍斯,目的是重新打通右翼国民军被该城分隔的南北两块地盘间的陆地联系,以保证右翼国民军的后勤补给线畅通,并且为下一步进攻首都马德里提供稳定的后方基地。

  

第三百八十一章 片刻宁静

  随着时间来到西班牙内战爆发三周后的九月中旬,重新部署完毕的西班牙右翼国民军不但成功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势,而且重新获得了向左翼政府军露出锋利獠牙的能力,数万名刚刚从北非的摩洛哥殖民地调回欧洲的精锐外籍军团在塞维利亚完成集结后,便在弗朗哥的率领下自东南向西北对左翼共和军所控制的区域发动声势浩大的进攻,盘踞在北面的莫拉将军的部队和寄居在葡萄牙境内的叛军武装也在北面和西面两个方向策应弗朗哥的进攻,而这三支部队进攻的矛头都直接指向刚刚被左翼共和派光复的西葡边境重镇巴达霍斯。

  西班牙右翼国民军对巴达霍斯城的攻势进行得超乎想象的顺利,弗朗哥麾下的雅古埃纵队作为西班牙最精锐的部队拥有约一千五百名摩托化步兵以及配套的数个摩托化轻型炮兵连,而这支宝贵的摩托化部队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右翼国民军组织进攻行动的急先锋。

  右翼国民军的进攻开始后这支摩托化部队迅速越过莫雷纳山脉,结果只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就顺利进抵巴达霍斯城外,此时巴达霍斯周围的左翼共和派军队虽然数量可观,但是根本就来不及对这样快速的攻势作出有效反应,所以这支精锐的敌军先头部队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当地共和派的惊慌失措便可想而知了。

  其实如果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说,即使巴达霍斯战役进行到这里时,西班牙左翼共和军也不是完全没有翻盘的机会。右翼国民军的摩托化部队突进的速度太快,导致精锐的先头部队和后方缓慢行进的主力部队出现了严重脱节。抵达巴达霍斯城外的摩托化部队虽然推进速度很快,但是就兵力而言毕竟只有一千五百名步兵和随行的少量轻型炮兵,而这样的部队其实并不适合进行城市攻坚作战,毕竟轻型摩托化部队的机动性优势到了城市的复杂地形中是难以发挥的。

  然而巴达霍斯城里的共和派高层此时或许早就被突然出现的敌军吓破了胆,结果右翼国民军的摩托化部队抵达巴达霍斯城外的当天早晨,巴达霍斯的市长就带着一票共和派高层卷起铺盖直接跑路了,弃城跑路之前甚至都没有想过查探下对手的虚实。而正在构筑街垒准备共和军基层官兵们在得知领导跑路的消息后也只能长叹:吾等正欲死战,市长何故先逃?

  巴达霍斯市的领导们跑路后被遗弃的共和军民兵们还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是这些丧失指挥的散兵游勇们那里是组织严密的国民军精锐部队的对手,国民军先头部队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控制了巴达霍斯城的大部分区域,于是这座颇具战略意义的城市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落入了右翼国民军之手。随后巴达霍斯城内共和派的零星抵抗又持续了两天时间,左翼共和军最后残余的五十多名民兵战士将自己反锁在城市中心的大教堂里,和围攻的右翼国民军部队奋战到弹尽粮绝后全部壮烈牺牲。但是他们的英勇根本无法挽回共和派高层动摇逃跑所造成的损害。

  西班牙右翼国民军经过巴达霍斯战役夺取了这座重要城市,成功将被巴达霍斯分割成南北两块的地盘重新连通了起来。先前盘踞在西北部的莫拉将军所部虽然兵力数量较多,但是因为此时左翼共和军依然控制着西班牙北方沿海的数个重要港口城市,所以莫拉将军率领的国民军部队始终面临着后勤补给困难的问题,而现在来自意大利的军需物资在弗朗哥所部控制的西班牙南部港口卸货后,正在源源不断地通过巴达霍斯这个交通枢纽运送到莫拉将军的手里,右翼国民军因此获得了相对稳固的进攻基地。

  巴达霍斯战役获胜后右翼国民军没有立刻对左翼共和军展开新的进攻,而左翼共和军也像和右翼国民军有约定似的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虽然双方在某些地段的交火还在继续,但是就整体而言双方的战线进入了暂时的稳定阶段,然而这样的平静并不意味着前期打得热火朝天的双方准备就此握手言和,事实上现在整个西班牙正在令人窒息的低气压中酝酿着新的更加猛烈的战争风暴,而此时双方在战线上的暂时稳定只不过是新风暴来临前的片刻宁静罢了。

  

第三百八十二章 武器禁运

  随着本位面巴达霍斯战役结束后西班牙国内的战场局势进入短暂的稳定期,无论是左翼共和军还是右翼国民军都在利用这段宝贵的战争间隙争分夺秒地扩充自身力量,以期能在必将到来的新一轮的军事较量中占据优势地位。然而此时的这场血腥的战争已不再单纯是西班牙国内左右两股政治势力间的较量,虽然左翼共和军和右翼国民军间的战火并没有烧出西班牙的国境线,但是围绕西班牙国内战争博弈的牌桌已经开始铺展到全世界,而这种变化还要从巴达霍斯战役爆发后英国和法国互换照会,并在随后发表避免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声明说起。

  其实西班牙内战刚刚爆发时法国政府对西班牙共和政府是怀有同情态度的,毕竟此时在法国执政的是刚刚在四月的议会选举中获胜的人民阵线,这是个由法国社会党、法国激进社会党、法共等左翼党派组成的执政联盟,而新上任的法国总理莱昂·布鲁姆也是出自法国社会党。这使得法国现任政府在意识形态上和同样由左翼政党执政的西班牙共和政府较为亲近。事实上西班牙内战爆发后的第三天法国就接到了西班牙总理何塞·吉拉尔的求救电报,希望得到法国的政治支持并从法国采购武器,法国总理莱昂·布鲁姆刚开始时也确实准备答应西班牙的请求,但是迅速变化的国际形势很快就迫使他改变了在西班牙问题上的立场。

  迫使法国放弃支持西班牙共和政府的主要是英国人的态度,英国的右翼保守党政府本来就对西班牙的左翼政府没什么好感可言,英国驻西班牙大使早在西班牙左翼政府刚刚上台时,就对国内发出过西班牙局势和“革命前的沙俄非常相似”的警告,所以意识形态相对保守英国政府始终担心西班牙左翼政府执政后难以解决社会问题会造成西班牙局势的进一步动荡,进而导致西共在西班牙国内掀起类似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再加上英国担心参和西班牙内战会将自己拖进难以预知的地区冲突中,所以和感情上同情西班牙共和政府的法国政府不同,英国佬是从西班牙内战刚刚爆发时就坚定了置身事外的态度。

  所以当法国总理莱昂·布鲁姆前往伦敦参与有英国、法国和比利时参加的三国会议时,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曾当面询问他是否有向西班牙共和国输送武器的打算,而在得到莱昂·布鲁姆总理肯定的答复后,艾登警告他说:“这是法国自己的事情,但是我只要求你们一件事,那就是要谨慎。”安东尼·艾登的这番话虽然乍听起来没什么毛病,但是言外之意却是法国如果政府选择向西班牙共和政府输送武器,那么英国就将在西班牙问题上和法国划清界限。

  英国的态度使得法国政府在给西班牙共和政府出售武器的问题上有所顾虑,再加上法国国内的右翼势力对武器出售计划竭尽全力的阻挠,莱昂·布鲁姆在反复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放弃向西班牙共和政府出售武器的计划,本位面法国政府的这个决定倒是和原历史位面如出一辙。随后法国和英国共同签署并发表了阻止西班牙内战的继续,将对西班牙内战的交战双方实施武器和战争物资禁运,实施禁运的区域既包括西班牙的本土,也包括西班牙的海外属地。除此之外英国和法国还准备在国际上建立起多国参与的“不干涉西班牙协定国际委员会”,专门负责管理对西班牙的武器和其他战争物资的禁运事务。

第三百八十三章 拒绝加群

  “英国和法国不久前在伦敦成立不干涉西班牙国际协定委员会并邀请欧洲各国参加,现在包括苏联和意大利在内的二十多个欧洲国家都已经决定加入该委员会。我们的外交部门也已经多次接到该委员会发出的避免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倡议,看来现在欧洲主要国家中没有决定参加不干涉委员会的只剩下我们德国了。”希特勒亲手把泡好的茶递到海伦娜面前。

  现在给海伦娜端茶倒水这件事希特勒已经不愿意再去劳烦元首府的侍者了,因为每当希特勒和海伦娜讨论到重大问题时,都不喜欢有旁人走进来打扰自己的雅兴,于是希特勒便干脆将侍者们的工作都包揽了过去。

  海伦娜欣慰地接过希特勒递来的茶杯,用杯盖的边缘轻轻撩拨着水中漂浮着的茶叶。她略微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德国没有必要在西班牙问题上跟随英国和法国的节奏起舞,英国和法国积极促使其他欧洲国家参加不干涉委员会,原因主要是害怕西班牙的战火蔓延会危及自身利益甚至让自己卷入战争,其次是害怕西班牙内战最终会导致更激进的共产主义革命的爆发。”

  “而意大利和苏联同意加入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干涉委员会也是有原因的,意大利需要通过加入该委员会给自己向叛军提供武器和派遣作战人员的非法行为蒙层遮羞布,而苏联则试图通过加入该委员会打消英国和法国对输出革命的疑虑以改善国际环境,但是德国并没有和这两个国家类似的加入该委员会的理由。所以我对国家的建议是承诺不干涉西班牙内政,但是不参加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干涉委员会。”海伦娜放下茶杯说道。

  “海伦娜小姐的意思是德国应该承诺不干涉西班牙内政,但是同时又要拒绝英国和法国参加不干涉委员会的邀请吗?问题是这种做法和直接加入不干涉委员会又有何区别呢?”希特勒疑惑地问道:“而且在欧洲主要国家都接受英国和法国的邀请,同意参加该委员会的情况下,德国如果拒绝英国和法国的邀请,难道不会在外交场合显得有些不合群吗?”

  “单独作出不干涉承诺但不参加不干涉委员会和直接参加不干涉委员会是有区别的,这两者不但是有区别的,而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海伦娜伸出一根手指说道:“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不干涉’这个词的定义权,如果德国单独承诺不干涉西班牙内政而不参加那个所谓的不干涉委员会,德国对‘不干涉’这个词的内涵就拥有完整的定义权,例如对没有侵略他国的主权国家的合法政府没出售武器的行为,在我们的定义体系中就不应该视为对其内政的干涉。但是只要我们加入英国和法国主导的那个所谓的不干涉委员会,对‘不干涉’这个词的定义权可就跑到英国和法国手里了,而英国和法国在操纵国际事务时可不会考虑我们德国的利益。”

  “至于德国如果不加群是否会显得不合群的问题,我想元首阁下就更没有必要担心了,要知道所谓的不干涉委员会的成员国虽然很多,但是它并不是因为某种共同利益走到一起的,这样的组织完全没有凝聚力,且不论那些只能充当应声虫的小国,就是已经确定参加的英国、法国、苏联和意大利这四个欧洲大国在西班牙问题上的利益诉求也是相差甚远,而所谓的不干涉委员会根本没有能力约束这些大国的行为,可以预见的是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个委员会内部就会变得像乡间集市般喧闹吵嚷,到那时候没参加该委员会的德国反而能自动获得相对超然的国际地位。”海伦娜说到不干涉委员会时的语气有着非常明显的轻视。

  “其实德国选择不参加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干涉委员会还有另外一层政治含义,那就是用这种方式告诫西班牙左翼共和政府中还在观望的人:即使是同为左翼政党联盟执政的法国也会为自己的利益在出售武器的问题上出尔反尔,即使是作为很多社会主义者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苏联也会为摆脱国际上的孤立处境而选择对英国和法国妥协,至于意大利和葡萄牙之流更是借助不干涉委员会的掩护在事实上支持右翼叛军。环顾四周只有我们德国能够顶住政治压力,继续在国际上为他们发出正义的声音,光是这个事实就足够让西班牙共和政府中的很多尚在狐疑的人放弃对法国和苏联的幻想,全心全意地扑进我们温暖的怀抱了。”海伦娜边说边展颜微笑:“我想这时候我们已经可以期待下西班牙共和政府能拿出多少黄金来向我们购买武器了,毕竟就政治上的可靠性而言德国是无可替代的,而西班牙共和政府也是无从选择的。”

  或许是海伦娜在这次谈话的最后提到的西班牙的黄金成功打动了希特勒那颗犹豫的心,德国外交部掌康斯坦丁·冯·牛赖特对英国和法国的邀请做出了最终答复:“德国政府承诺将继续坚持不干涉西班牙内政的政治原则,且相信西班牙的未来应该由全体西班牙人民共同决定。但是德国将不会前往伦敦参加所谓的不干涉委员会,原因是马德里的共和政府是能代表西班牙的唯一合法政府,而不干涉委员会禁止向西班牙内战双方出售武器的决议看似公平,其实是将合法的民选政府和试图推翻合法政府的叛军放在了同等位置上,将武器卖给叛军自然是错误的,但是拒绝将武器卖给合法政府同样是错误的,这将会削弱合法政府平定国内叛乱的能力,其实质是站在貌似公正的立场上偏袒叛军,所以德国绝不能接受这样的决议,但是在禁止向叛军出售武器的问题上德国愿意与不干涉委员会展开合作。”

第三百八十四章 合作开头

  本位面德国就西班牙问题所作的这番表态在国际上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围观看戏的国际观察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剧情转折惊得险些颌骨脱臼。原本英国和法国借着西班牙内战的由头广邀全欧洲的牌友来伦敦相聚,大家围坐在那张写着“不干涉西班牙国际协定委员”字样的牌桌前有说有笑地等待着开牌。

  虽然在英国和法国邀请来的这些牌友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前来看热闹的,虽然真正能打得动牌的苏联和意大利根本就没准备严格遵守牌桌上的规矩,此时这两个国家正盘算着借着桌布的掩护偷偷在牌桌下面作弊出老千,但是起码在牌桌的台面上,各国还愿意继续维持一派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此时绝大多数国际观察家都认为各国在西班牙内战问题上博弈,将会在不干涉委员会的框架内展开,但是这次他们显然想错了。

  因为这种虚假的和谐场面很快就被一名叫德国的新牌友打破了,这位名叫德国的新牌友非但很没眼色地拒绝了英国和法国上桌一起玩牌的邀请,竟然还开始质疑起“不干涉西班牙国际协定委员”这张牌桌本身的合法性来了,如果用德国外胶部掌康斯坦丁·冯·牛赖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的话来说就是:“德国认为所谓的不干涉委员会根本无法解决西班牙的问题,事实上所谓的不干涉委员会本身就是西班牙的问题。”

  德国在西班牙问题上的态度的杀伤力就在于:其他所有国家无论是支持西班牙左翼共和军还是右翼国民军,都试图将博弈局限在不干涉委员会这张牌桌的框架内,而德国则选择直接将批判的矛头指向这张牌桌本身,虽然这种批判的严厉程度远远没到要去掀翻牌桌的地步,但是德国此次通过拒绝参加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干涉委员会这种方式来表明立场,依然可以达到海伦娜想要达到的国际政治目的而不需要付出额外的政治代价。

  德国在西班牙内战问题上仗义执言的态度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德国和西班牙左翼共和政府的关系迅速升温。原本在西班牙左翼共和政府中有很多主张在外交上亲近法国或者亲近苏联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基于意识形态相似的原因,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对法国社会党,西班牙共党对苏联共党总是抱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是随着法国和苏联相继同意对西班牙共和政府实施武器和战争物资禁运,这些美好的幻想很快都变成了沉重的幻灭感,很多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员和西共党员都觉得自己被法国和苏联的友党抛弃了。而此时挺身而出顶住强大的国际政治压力,愿意为西班牙发出孤独而坚定的正义呼声的德国,在他们目中的形象便骤然高大伟岸了起来。

  然而面对西班牙共和政府对德国的升起的感激之情,海伦娜只能在心里说一句:虽然你们脑补的内容实在太多了,但是我就喜欢你们这样的脑补天赋。

  事实上德国在这件事情上真的没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样需要承受巨大的国际政治压力,这是因为德国在欧洲的外交处境主要是由和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苏联这四个大国的关系决定的,而目前德国的外交形势是:只要法国和意大利继续是盟友而且继续和德国敌对,英国就必然要继续依靠德国来平衡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力;只要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依然不愿意心无芥蒂地接纳红色苏联,德国和苏联就拥有继续展开合作的可能性,而德国和苏联合作的可能性反过来又可以变成要求英国帮助德国分担外交压力的筹码。

  虽然从表面看,德国在西班牙问题上简直有不惜为马德里得罪整个欧洲的莽夫架势,但是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德国的外交格局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所谓的国际政治压力自然也就无从谈起,这也正是德国敢于在西班牙问题上独走的底气所在,只要德国对西班牙的援助没有达到直接改变欧洲政治格局的程度,德国的外交态势就依然是相当稳定且可控的。

  随着德国和西班牙左翼共和政府的关系迅速升温,再加上虎视眈眈的西班牙右翼国民军随时可能发动新的攻势,西班牙共和政府向德国紧急发出了首笔武器订单,这笔订单中包括五万支步枪,一千五百挺机枪和一百多门中小口径火炮。共和政府将用外汇、黄金和矿产资源支付这些武器的购买费用。

  我们不难发现这次武器交易并没有涉及飞机、坦克、重型火炮这样的重量级装备,这一方面是因为重型装备不但对操纵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而且形成战斗力的周期较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西班牙内战初期右翼国民军同样缺乏这些“硬货”,毕竟战争双方的武器装备总是在你追我赶中不断升级的。但是无论如何这次交易都给德国和西班牙的合作开了个好头,现在海伦娜觉得西班牙的黄金距离自己又近了一步。

第三百八十五章 内阁危机

  就在德国和西班牙政府的关系随着军贸协议的达成而急剧升温的同时,法国总经理莱昂·布鲁姆所领导的左翼内阁却越来越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此前随着法国共党、法国社会党和法国激进社会党这三个左翼政党共同组建的政治联盟“人民阵线”在五月的法国议会选举中获得胜利,众望所归的社会党籍政客莱昂·布鲁姆在初次登上总经理宝座时也曾意气风发过,但是如今随着他的总经理生涯进入第四个月,这位文学和戏剧评论家出身的总经理身上早已经看不到指点江山的锐气,因为他所领导的执政联盟“人民阵线”正在日益激烈的内外斗争中走向分崩离析。

  独自背负着如此沉重的政治压力,可怜的莱昂·布鲁姆似乎在几个月内衰老了十岁,他那本来就相当高耸的发际线如今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全线向后方溃退,而法国人民阵线的这场政治危机的导火索就是莱昂·布鲁姆对西班牙内战的态度。

  西班牙内战爆发后不久莱昂·布鲁姆就收到了西班牙总经理何塞·吉拉尔的求援电报:“危险的****发生,不胜惊愕,请您立即给我们武器和飞机的援助。”莱昂·布鲁姆立刻决定答应西班牙共和政府的请求,但是为防止国内的右翼势力借题发挥,他准备将对西班牙的军事援助放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然而这个所谓的秘密没过几天就被亲右翼的西班牙外交官泄露了出去,结果立刻就在国内外掀起了猛烈的政治风暴。

  莱昂·布鲁姆准备援助西班牙共和政府的行动,首先在国际上遭到了其盟友英国和意大利的激烈的阻挠和反对,这里不得不说西班牙右翼国民军对英国人的心理揣摩得非常到位,荷西·桑胡霍再三向伦敦保证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纯粹的反对社会主义的民族政权,他的新政权既不会提出有关直布罗陀的修约要求,也没有通过和其他欧陆大国结盟来打破力量平衡的兴趣,更不会像左翼共和派那样损害英国在西班牙的投资利益。荷西·桑胡霍的这些承诺都导致那群立场保守的英国政客内心的政治天平进一步向西班牙右翼国民军倾斜。

  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明确告诉莱昂·布鲁姆,如果法国继续一意孤行地向西班牙左翼共和政府输送武器,很可能会导致欧洲大陆爆发新的革命和武装冲突,而英国将不会像上次大战时那样支持法国。而与此同时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也指责莱昂·布鲁姆支持共和军的做法只会让试图破坏欧陆和平的德国和苏联得意。如果说来自国际盟友们的指责使得莱昂·布鲁姆内阁的外交处境陷入孤立,那么来自国内政坛的惊涛骇浪就更是让可怜的莱昂·布鲁姆充分体验到什么叫做同僚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什么叫做政治联盟的巨轮说沉就沉。

  虽然法国的右翼政党在此前的议会选举中以222席对377席输给了左翼政党联盟,但是左翼的多数席位显然并没有达到绝对多数,受挫的右翼政党随时准备重新集结力量实施反扑,而现在莱昂·布鲁姆向西班牙出售武器计划的曝光给了右翼政党绝好的攻击靶标。

  右翼控制《法兰西行动报》利用法国人民普遍厌恶战争的情绪渲染道:“因为人民阵线的愚蠢决策,法兰西正在失去英国和意大利的友谊,而西班牙国民军在胜利后也会成为我们的新敌人,莱昂·布鲁姆总经理正在将我们的祖国引向毁灭性的战争。”

  而《费加罗报》更是刊登著名作家,后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署名文章宣称道:“如果事实证明我们的总经理积极参加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屠杀,那么我们将明白统治法国的不是政治家而是暴徒头目。我们不愿意西班牙为法国的过错而流血,布鲁姆如果决定干涉西班牙内战,我们将永远无法饶恕这一罪愆!”

  因为右翼媒体的这些言论往往打着反对战争和支持人道主义的旗号,所以在法国厌倦战争的整体政治氛围下极易引起普罗大众的情感共鸣,而先前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失误更是莱昂·布鲁姆内阁的处境雪上加霜。

  莱昂·布鲁姆内阁上台之初曾经在没有做好配套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推行国有化政策,结果资本的恐慌性外逃导致法国本来就不殷实的黄金储备急剧枯竭,仅仅在几周时间里从法国外流的黄金价值就高达30多亿法郎,而与此同时政府的财政赤字则飙升到令人窒息的两百亿法郎,焦头烂额的莱昂·布鲁姆只好将竞选时的美好许诺丢到一边,然后一边宣布撤回刚颁布的福利一边宣布法郎贬值,结果又导致法国国内的物价迅速上涨……

  莱昂·布鲁姆内阁这种被逼无奈的妥协,在曾经支持过他的法国左翼选民们看来就是明目张胆的背叛,甚至人民阵线的执政基础都因此开始发生剧烈的动摇。

  值得一提的是从法国逃出来的资金有相当比例都流到了隔壁的德国,因为此时德国正在根据海伦娜的建议对外国出售所谓的“特许经营权”,即将部分投资回报丰厚但资本回收周期较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外国投资者公开招标,外国投资者只要按照德国政府的要求出钱将项目建成后就能自动获得一段时间的经营权,等到特许经营期满后再将该设施转交给德国政府即可。由于目前世界经济整体状况不景气,有稳定的回报预期的投资项目凤毛麟角,德国政府拍卖的这些特许经营项目对慌不择路的法国出逃资本自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当然这里的回报预期都是建立在德国和法国未来不发生战争的前提下,在战争状态下这些法国资本投资的建设项目自然都会被当作敌产被没收,毕竟有流动性的资本在固化成钢筋混凝土的基础设施后就失去了流动性,到时候即使法国的投资者发现情况不妙都没办法逃跑,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要求法国政府对德国妥协以避免爆发战争,这种状况无疑会使得法国今后在后德国的政治博弈中变得更加束手束脚。

  莱昂·布鲁姆经济改革的失败本来就已经让他领导的内阁左支右绌了,而现在随着莱昂·布鲁姆向西班牙出售武器计划被右翼媒体曝光出来,更加严重的的内阁危机终于全面爆发了,但是这次危机的震源是在左翼执政联盟的内部,组成这个执政联盟的法共、法国社会党和法国激进社会党本来就存在较大的政治分歧,而现在向西班牙出售武器计划引起的风波,无疑是将法国人民阵线的内部矛盾表面化了。

第三百八十六章 内阁垮台

  原来此前法国各左翼政党联合组建的“人民阵线”虽然在议会选举中获得胜利,但是该联盟在此次选举中所取得的377个席位中,有330个席位都掌握在法国社会党、法国激进社会党和法国共党三家手里,其中掌握席位最多的法国社会党拥有149席,席位数量其次的激进社会党拥有109席,而掌握席位数量最少的法国共党也拥有72席。上面提到的这三大左翼党派的团结协作可以说是支撑莱昂·布鲁姆内阁执政地位的基石,因为无论莱昂·布鲁姆内阁缺少其中哪家党派的政治支持,都意味着今后政府颁布的法案可能无法在议会表决中获得多数赞成票。

  然而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这句话即使在欧洲也是适用的,组成“人民阵线”执政联盟的三个主要党派在法国的政治光谱上虽然同属于左翼,但是他们各自的政治立场间的距离恐怕只能用天文单位来衡量。其中要求共产主义的法国共党属于左翼阵营中的左派,要求社会民主主义的法国社会党属于左翼阵营中的中派,倾向改良资本主义的法国激进社会党属于左翼阵营中的右派。你没有看错,这个名字叫做“激进社会党”的党派反而是法国左翼政党中政治立场最温和保守的。我们如果将这些左翼党派的政治主张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他们除都抵制法西斯组织夺权,都反对宗教势力插手政治领域以外,便基本找不到其它的共同语言了。

  其实组成“人民阵线”的这三大左翼党派间的意见分歧,早在莱昂·布鲁姆推行他的经济改革时就已经有所显露,左边的法国共党觉得这位社会党籍总经理的改革措施过于保守,而右边的激进社会党却认为他的改革措施过于激进。而等到莱昂·布鲁姆的改革收效甚微甚至引起了更严重的经济问题时,左边的法国共党觉得都是因为经济改革的步伐太慢,而右边的激进社会党却认为都是因为经济改革的步伐太快,就连莱昂·布鲁姆自己所在的社会党也分成两派相互指责,搞得试图居中调和的莱昂·布鲁姆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一样两头受气。

  然而等到法国政府向西班牙出售武器的计划被曝光后,莱昂·布鲁姆在执政联盟内部的这种两面不讨好的局面又达到了新高度:绝大多数激进社会党人都强烈反对政府对西班牙共和军提供援助的计划,毕竟激进社会党的主要支持者是城市中产阶级和较富裕的农民,这些人是非常害怕政府将国家卷入和自己毫无关联的战争的。出身激进党的参议院议长让纳内甚至用极其激动的语气责问莱昂·布鲁姆道:“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做呢?这里是没有人会理解的,今年早些时候德国出兵占领莱茵兰地区,在直接威胁到法国自身安全的时候,法国都最终选择了对德国让步,如果现在因为和我们毫不相干的西班牙而卷入一场战争,民众是不会理解我们的。”

  反对莱昂·布鲁姆向西班牙出售武器的还不仅有是参议院议长让纳内,众议院议长赫里欧虽然言辞没有让纳内那样激烈,但是也表示对此事持保留意见并且劝莱昂·布鲁姆别卷进去。时任法国总统的阿尔贝·勒布伦也警告莱昂·布鲁姆说向西班牙输送武器就意味着战争或革命在法国爆发,并且强调未经过全体内阁成员讨论,即使是政府总经理也不能单独采取行动。然而即使是莱昂·布鲁姆亲手组建的内阁也不支持他,无论是副总经理卡米耶·肖当、国房部掌爱德华·达拉第还是外胶部掌伊冯·德尔博斯,都明确表示反对援助西班牙共和军的计划。

  在执政联盟以外被右翼势力疯狂集火,在执政联盟内部又被自己所谓的友军轮流反对,身心俱疲的莱昂·布鲁姆只能沮丧地告知西班牙特使内阁反对军售的情况,莱昂·布鲁姆讲到最伤感的地方时,禁不住流着眼泪锤着自己的胸口说:“我的心都要碎掉了”。以至于西班牙特使在连夜写给马德里的信中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布鲁姆如此动情”。

  其实就连海伦娜也觉得在西班牙问题上莱昂·布鲁姆做得真的已经够意思了,他的最终妥协也是法国国内的政治环境使然,但是主张援助西班牙共和军的法国共党却无法理解莱昂·布鲁姆的苦衷,他们措辞激烈地批评了布鲁姆的不干涉政策,这使得“人民阵线”内部的分歧首次被公开化,而倒霉的莱昂·布鲁姆这会儿再次成了风箱里的那只两头受气的老鼠,此时莱昂·布鲁姆内阁的地位真的已经岌岌可危了。

  然而即使海伦娜也没想到的是,本位面给莱昂·布鲁姆内阁这只已经气喘吁吁的骆驼压上最后一根稻草的,竟然是德国政府发表的支持西班牙共和政府的外交声明。原本法国国内围绕向西班牙出售武器问题的风波,随着莱昂·布鲁姆的妥协退让已经有平息的趋势,然而随着本位面德国支持西班牙共和派的声明发表,这锅半冷的饭又被法国右翼媒体重新炒热了起来,成为攻击莱昂·布鲁姆内阁的新着力点。

  按照这些法国右翼媒体的报道,英国和意大利都是法国的盟友,而德国则是法国的宿敌,而莱昂·布鲁姆此前在西班牙内战问题上没和法国的盟友,英国和意大利站在一起,却试图和法国的宿敌德国站在一起,绝对是和德国暗中串通好准备出卖法国的利益。刚开始这样的恶意揣测还只是在发行量不大的右翼小报上刊登,但是随后右翼控制的主流媒体也开始跟进,而且在报道中增加了大量捕风捉影的故事细节,读起来的烧脑程度简直堪比侦探小说,再然后右翼政客也开始拿这事公开质疑莱昂·布鲁姆对法兰西的忠诚度,再后来就连莱昂·布鲁姆的犹太裔血统也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他通德的证据,谁叫本位面德国和犹太人的关系恰好挺不错的呢。

  面对突如其来的“通德”指控,倒霉的莱昂·布鲁姆可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但是出身文学和戏剧评论家的莱昂·布鲁姆此时却犯了知识分子常犯的错误:面对右翼政敌们明显是捕风捉影的攻讦时,他总是试图像做文学评论时那样条分缕析地和对手讲道理,奈何一心要把他赶下台的政敌们根本就不准备和他讲道理,莱昂·布鲁姆每反驳对面一条通德的“证据”,对面转眼就能拿出十条新“证据”,本质上还是个书斋文人的莱昂·布鲁姆又实在放不下身段和对手互撕,结果在右翼媒体的报道中就变成了面对“铁证”的理屈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