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坦克堵门你跟我说大明万岁 第413章

作者:柿子有毒

  “尚书大人,不是咱家不愿帮你。”

  “用你刚才的话说,这西厂,是陛下的,而不是咱家的。”

  “所以,想要让咱家派人帮你,你得给咱家一个合适的理由!”

  郭允厚失望了。

  他本想借着感情牌让王承恩先把事情答应事来,至于以后会怎么样,到时候再说就是。

  可是现在王承恩这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态度,就让他有些难受了。

  就像王承恩之前说的,西厂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这种事情为什么要和户部合作?

  郭允厚揉着太阳穴,脑袋瓜子疯狂的转动着,试图找到一种户部有的,而西厂没有的东西来做为筹码。

  这个筹码,还得是西厂需要的!

  坐着想不出来,他便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身后,不停的在大堂之内来回踱步。

  王承恩忍不住吐槽道:“尚书大人,咱家这地方这么小,您别来回转了行不?转的咱家眼都晕了!”

  郭允厚下意识的向外走去,可刚走出去没几步,就突然转身站在了那里。

  “厂公刚才说什么?”

  “咱家说,你转的咱家眼都晕了!”

  “不是这句,是上一句!”

  “您别来回转了行不?”

  “不是,再上一句!”

  王承恩不明所以,被他这番追问弄的有些不耐烦了。

  “再上一句是,咱家这地方这么小,怎么,有问题?”

  郭允厚闻言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

  “厂公嫌这里地方小,这您倒是早说啊!”

  “老夫是什么人?户部尚书!”

  “整个大明,除了陛下的皇庄老夫和百姓的耕地老夫管不着之外,所有的山川河流、荒地草原,可全是老夫说了算的!”

  说到这里,他目光在大堂之内扫视了一番,发现左侧的夹墙上挂着一幅大明地图,当即便走过去伸手一指。

  “厂公直说吧,看上哪里了,老夫立刻就给让人去给你办文书!”

  “不止如此,老夫听闻西厂一直在大力收购粮食、布匹等货物,可用于存放这些货物的,却是借用的地方府库........”

  “说句厂公不爱听的,您这总借别人的地方也不是个事儿,西厂也不缺钱,您就没打算找个地方自己建造库房?”

  “到时候,两京十四省,六百一十七城,城城有仓,说也去也是厂公在任时的一大功绩不是?”

  “您再看哈.........”

  脑子里有了思路,郭允厚说起来便滔滔不绝,一张硕大的饼子,被他用三寸老舌给勾勒了出来。

  王承恩不禁瞪大了眼睛,越听越心动。

  直到最后,他猛的一拍桌子,忍不住大声喝道。

  “有道理!”

  “咱家怎么就没想到,这事儿,竟然还能这么做!”

  “尚书大人果然是国之肱骨,这眼界咱家是望尘莫及啊!”

  一声感叹之后,他缓缓闭上了眼睛,已经开始在不断的脑补.......

  至于脑补的内容,则是郭允厚那张大饼里没有完善的细节。

  两京十四省,六百一十七城.........

  到时候,每个州县都有西厂的库房.........

  不!

  只要户部把地划出来,西厂能建的,就不止是库房了!

  如今电报已经改良到第四代了,后面肯定还有第五代,第六代........

  到时候千里传音也未必不能实现。

  手里有了地,再从山河学院买些电报回来,成立一个电报局........

  这买卖肯定赚钱!

  再有。

  有了地,建出来的库房未必只能用来堆放西厂的货物。

  听说工部那边已经在议用水泥路联通各州县了,到时候出行的条件也会变的更好,商人会越来越多。

  不管是住人的客栈,还是存货的货栈,都能给西厂带来不菲的收入。

  如此一来,银行也能跟着在各州县成立分行。

  陛下之所以重开西厂,目的不止为了刺激户部创收,最重要的,是为了掌握各行各业的动态,收集相应的信息。

  眼下为了做到这些,西厂还要派出人手,在各地流动调查。

  可如果把商人都汇聚在自己的地盘,到时候再顺势建个交易行出来,这个任务还有难度可言么?

第535章 上访

  郭允厚完全不知道,就因为他今天的提议,会让他在若干年后悔到肠子都青了。

  一刻钟后,当他从西厂大堂里走出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甚至还忍不住在心中替自己的机智而感到骄傲。

  回到户部,他第一时间将右侍郎方岳贡叫进了值房。

  “你立刻派人去江南,尽一切可能去采购瓷器、茶叶、丝绸。”

  “有多少,要多少!”

  “咱们明年能不能翻身,就看这一次的了!”

  方岳贡不禁感到一阵愕然:“尚书大人,您这是.....”

  郭允厚把自己的打算跟他详细的解释了一番,搞明白了这些之后,方岳贡顿时大喜。

  “大人放心,下官这就去办!”

  可郭允厚却又把他拦了下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时间有限,你先去工部,从吴匹夫那里弄些火牛。”

  “有了那东西,才有可能在年前运回足够多的货物来!”

  方岳贡重重的点头,躬身行礼后转身离去。

  看着他的背影,郭允厚捋着胡子笑了,笑的很开心。

  但这个笑容,却并没有持续太久。

  方岳贡刚刚离开,就见一名小吏愁眉苦脸的跑了进来。

  “尚书大人不好了!”

  “又有人来京闹事了!”

  郭允厚瞬间皱眉:“还是为了耕地的事?”

  那小吏点了点头:“没错,这已经是半年来的第二十三次了!”

  “这次来的是哪的人?”

  “回大人,是山西汾阳人氏!”

  郭允厚深吸一口气,努力的压抑着胸口的憋闷,随手一指案头。

  “把来人的资料放下,告诉大理寺,先把人给老夫稳住了!”

  “等老夫看完之后,再做决断!”

  他此刻面对的问题,正是李自成等人‘土改’留下来的尾巴。

  整个山西、陕西以及半个河南,都被秦军给光顾了一遍。

  大量的奸商、劣绅、贪官被处决,留下来的土地被秦军分给了当地百姓。

  可是。

  事情并不会因此而结束。

  偶尔总会有那么一两家有后人因为当时外出而得以幸免。

  这些人在回到家后,发现不但家没了,就连耕地也被秦军慷他人之慨分给了百姓之后,哪里能咽得下这口气?

  他们在第一时间找到了衙门,想让县令替他们做主,追回那些土地。

  可县衙里的存档,也被秦军一把火给烧了,新上任的县令面对这种情况,就算是想管,可也找不到任何证据来证明那些土地真正的主人是谁。

  这些人的诉求得不到解决,便动了别的心思。

  比如, 去州府上诉。

  再或者,直接选择来京。

  从半年前,就开始陆续有人跪在大理寺门前喊冤。

  追根到底,耕地方面,是户部的职责。

  所以,每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大理寺都会向户部通报。

  可这种事户部又有什么办法?

  登记百姓耕地的底档只有县衙才有,底档被烧,就没了物证。

  想要找人证,更是不可能!

  那些得了耕地的百姓恨不得将这件事捂的死死的,谁又肯出来作证?

  如此一来,那些前来喊冤的人所得到的结果便是先被安抚一番,然后以调查需要时间为由,将他们打发走。

  家产都被秦军给洗了,这些人即使还有一些余财,也不足以支撑他们在京城久住。

  左等右等不见结果,他们也只能选择作罢。

  只是这样的事情,发生个一次两次倒还好,可隔三差五的来上这么一出,就有些让人难受了。

  郭允厚尝试过上书,但那些折子却都像石沉大海一般。

  大理寺那边也是一样,根本得不到朱由校的半点儿回应。

  如果在一年前,他们还会怀疑这是魏忠贤从中作梗截下了奏折。

  可现在魏忠贤整日里不是在陛下身边伺候着,就是在东厂坐班,顶着司礼监秉笔的差事,硬是没再进过司礼监,这事儿根本找不到那老阉货头上。

  那么........

  郭允厚琢磨了好半晌,看着手中那一个个喊冤之人的信息,无奈之下,起身向外走去。

  一刻钟后,他出现在文渊阁。

  那叠资料,也摆在了温体仁的面前。

  郭允厚愁眉不展的说道:“按时间推算,贼军是一年前开始起事的,先陕西, 后山西,再然后便是河南,如今又跑到了山东去作乱。”

  “最早来京师请命的,还只是陕西的百姓,可在两个月前,山西的人也开始来京了。”

  “下官预测,不久之后,河南、山东那边也会有人来京师请命。”

  “而且会越来越多!”

  “还有两个月便过年了,若是不能把这事儿按下来,恐怕到时候朝廷的脸面会因为这些人的到来,而丢的一干二净!”

  “下官已经给了陛下上了数道折子,可陛下却没有给下官半点儿批示。”

  “所以,此事还得老大人给下官支个招,总不能坐以待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