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瞳无华意
【咳咳咳,什么话?】
被白居易这话给呛到了的沈月岚,无奈地看了眼前这个跳脱的老头子一眼,虽然她初闻此事时也是这么想的,但你别真说出来啊,立刻就有画面感了。
【这是人家的特色!你拿蛇蝎蜈蚣泡酒,难道就不是喝尸水了吗?你拿鹿茸虎鞭泡酒难道就不是喝尸水了吗?你…………】
【停停停,别说了,再说下去,老夫那些佳酿就都得倒了。】
【哼,说的你现在能喝得下去一样。】
【唉,也是,要不那天全都送予乡邻们好了,就当积德行善了。】
啧,竟然无意间促成了一起民间故事,真是罪过啊罪过,沈月岚暗自腹诽道。
【您开心就好,吾等还是换个话题吧,都知先生诗作的好,不知道先生可还有其他方面的成就?】
【嗯,成就嘛,倒是谈不上,不过,老夫在修书方面还是有点心得的,不知道小娘子有没有听说过《白氏经史事类六帖》,这是老夫以自己藏书为基础,编撰出来的一部词语佳句类书籍。】
【额,妾未曾听闻过,唉,怎叹,先生耗尽心血,编撰成书,而这宝书却自诞生之日便足不出户,不为天下人知,当真可惜啊。】
白居易闻言欲言又止,他本想脱口而出,这些书是自己耗尽家财,辛苦编纂收集而来的,怎好随意假予人手,但转头一想,又觉得沈月岚说的有道理。
历朝历代有名的诗词也好,歌赋也罢,它们之所以会千古流芳,除了作者文采斐然外,更多的其实是因为这些作品能够为大众所知,常颂于民口。
他若是一直将自己的这些藏书禁锢于此,那百年之后,只怕一个散失残缺的下场拍是逃不掉的。
【小娘子所言极是,某受教了,以后若有人来求,老夫定不推辞,来,既然小娘子不喜泡制酒,那就喝点自家酿造的李子酒吧,这是樊素酿的,很是清冽,一般人我可不给她喝啊。】
【那便谢过先生赐酒了。】
酒过三巡,宴会终散,虽然白居易一再挽留,但沈月岚还是带着沈欢颜几个拜别了白府,眼前这个老者的余生和武宗皇帝的统治时间一样短暂,沈月岚已经送别过老赵,她不想再经历同样的生死离别了。
何况眼前的这位大诗人,在他余下的日子里,仍旧会为华夏那璀璨的诗词文化,贡献出浓墨重彩的一笔,沈月岚不能在他身边停留太久。
【小友,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你我虽然萍水相逢,却也一见如故,只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只能在此别过了。】
【就是不知今日一别,你我二人今生何时还能再见了,小友尚且年少,老夫却早已白发丛生。】
【先生,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您又怎知岁月悠长就是件福事呢?】
白居易闻言微愣,稍加思索后,便面露了悟之色,随即仰天大笑起来,他看似在笑,实则在哭,他听懂了沈月岚的暗示,大唐早已危如累卵,但他却已经什么都做不了了。
沈月岚临行前,白居易将他十六岁所作之诗,赠予了她。
【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是老朽十六岁时所作,立意也没什么特殊之处,不过是抒发与好友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还请小友倾听。】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第二百九十章 首阳山上
拜别白居易后,沈月岚等人便开始在洛阳城附近寻找住处,因为北宋东京之事,沈月岚对同为东京的唐代洛阳城心有余悸,不是很敢在此居住。
因而她们只得去城外寻了处被查封拍卖的寺庙当做住处,因为相对偏远,所以价格相对便宜,只要20贯钱就够了,这20贯就相当于后世的6万块钱。
要知道这处房产虽然距离洛阳城远了点,但却附带了一整座山,此山被原本居住在此的僧侣们经营的颇为宜居。
山上果树遍地,山下农田阡陌,山涧有溪水流过,山腰有房屋成片,怎一个惬意了得。
且不说这6万块钱,在后世同样的地理位置,连个厕所都买不到,便是在唐代能买到这样的一处【豪宅】,其实也是因为沈月岚赶上了【武宗灭佛】这件好事的缘故。
否则,不说能不能以同等的价位拿下这处宅院,就是原本居住在这寺庙里的僧人,也不会轻易搬离这处难得的【清修】之地,而让沈月岚占了便宜。
沈暮光如今还是小孩心性,见了这好山好水自然要疯上一疯,沈月岚倒是不怕她本人出什么事,却怕她把自己给玩丢了。
虽然很想让她老实一会儿,但小丫头的百般央求下,没办法的沈月岚,只得让沈欢颜带她去山上溜达一圈,顺便打点猎物或是摘些蔬果回来吃。
沈月岚购买的这座山是首阳山的一部分,虽然距离洛阳有些遥远,但也是一处颇富历史底蕴的山峦,此地最负盛名的传说,当属伯夷与叔齐之事。
伯夷、叔齐乃商末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其父死,遗命叔齐继位,而叔齐认为伯夷是长子遂让位于他,伯夷却认为父命不可违,便逃跑了,叔齐也不肯继位而逃。
后来,武王大会八百诸侯于孟津,渡河后陈兵于牧野,殷纣王发兵70万拒之,奴隶阵前倒戈叛纣,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
伯夷、叔齐忠商而耻食周粟,便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遇妇人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
二人羞愤,绝食而死,葬于首阳山。
历朝历代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二人是贤人,是君子,也有人说这两人是愚夫,有诗云:【当仁不让最周全,离却人民挽局难。世界从来无定主,何须饿死首阳山。】
不论两者当年的举动是否妥当,至少对住居在此的后人来说,他们在此尽忠的经历,为这座山脉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此地的人留下了许多精神财富。
除此之外,魏晋帝后之陵也多葬在这附近,可以说,这里的人文景观极为丰富。
当然,上述这些墓葬和沈月岚占据的这座山头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毕竟首阳山名下的山头众多,适合居住的也不少。
没有人会放着宜居之地不选,反而跑去阴气汇聚的墓地附近居住的,即便是寺庙乔迁选址,也不会选择太靠近帝王陵寝的地方,因而沈月岚不太担心会忽然多出来个鬼邻居。
唐代关中地区的植被覆盖率,相对而言要比宋代多上一些,至少沈月岚还能在她的小山上,见到几棵年岁悠长的古树。
卖给沈月岚这座山头的【庄宅牙人】是具有官府背景的中介,此人给沈月岚介绍房产的时候,曾向沈月岚吹嘘说,那几颗古树传说与伯夷、叔齐有关。
但它们到底是两人人生中的过客,还是终点,却没人能说得清,至少在沈月岚那双赤眸的眼中,这几颗树并没有那么玄乎,就是年纪大了点的老榆树而已。
比起那几颗没什么用的榆树,沈月岚更在乎她肚子的待遇,虽然她们为了应对不时之需,也从里世界带了不少食材过来,但既然来了唐代,自然还是要尝试一下唐代独有的佳肴。
唐朝是一个食材丰富的时代,虽然不及稍后的宋代,但凭借着庞大的进贡体系和发达的交通网络,都城长安的帝王或贵族之家,总是能够享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物产。
山东沿海的文蛤、长江流域的糖蟹、安徽北部的糟白鱼、浙江的干生姜、陕西南部的枇杷和樱桃等,都在当时的土贡名单之上。
除此之外,那些从外番进口而来的食物也是唐代饮食的一大特色,像是高昌送来的马奶、葡萄,安南贡来的槟榔和香蕉,新罗奉上的松子,摩揭陀运来的胡椒,都是唐代才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的。
当然,以上这些看上去很是唬人的食材,对于沈月岚等人来说并不新鲜,但事实上,如果她们不使用一些特殊手段,正常来说也是搞不到或者说很难搞到这些东西的。
毕竟都是些朝贡食品,普通人是很难接触到的,即便偶尔会出现在市面上,那也是贵的要死,一般人很难消费的起。
至少沈月岚并不想为了口吃的再跑去洛阳城一趟,她家里就有最出色的厨师,可以复现大唐的味道。
在小暮光玩累了以后,沈欢颜成功带着她的【战利品】回到了她们的居所,她带回来的东西很是丰富,除了山间的蘑菇、野菜和梨子,还有几只新鲜的山鸡和兔子。
【咦?这附近还有野羊吗?】
沈欢颜带回来的食材中竟然还有羊肉的存在,虽然并不是整只的就是了。
【关中这边能打到野兔子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还会有野羊吃,那是在山下几个村庄间举办的“草市”里买到的家羊肉,我看着还不错,就买了点回来,一会儿给主人你做“冷修羊”吃。】
【哈哈,“冷修羊”吗?那可是武则天的最爱,将羊肉加香料煮熟,趁热时去骨,将肉块压平,吃时再切薄片,咦,真是奢侈的很啊。】
【毕竟是被评价为“珍郎杀身以奉国”的菜品,想来是有它的独到之处,我一会儿试试看,对了,主食喜欢吃什么?胡饼?还是汤饼?】
【我要吃“古楼子”,起羊肉一斤,层布于巨胡饼,隔中以椒豉,润以酥,入炉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哎呀呀,想想就美味,正好欢颜你买了羊肉,就一并做了吧。】
【什么“古楼子”嘛,说白了不就是羊肉馅饼嘛,有什么好稀奇的,而且都有羊肉做主菜了,再吃羊肉馅的烙饼会腻的,还是吃“馎饦”吧,虽然跟面片差不多,但起码不腻啊。】
【不要,我就要吃“古楼子”!“古楼子”!】
【好好好,都依你,就吃“古楼子”,真是的。】
第二百九十一章 山中假日
一如欢颜所说,这套羊肉组合果然油腻的一批,让人吃两口就不想再吃了,好在小暮光适时从怀里掏出几捧野蒜,虽然这让小家伙回来的时候浑身是泥,但起码这顿饭是圆满了。
【嗝!】
一口浓郁的蒜香从沈月岚的口腔中喷出,熏得沈月岚自己差点仰过头去,她不得不吃了几口梨子,清新一下口气,虽然结果并不理想,但起码聊胜于无。
吃饱喝足后,躺在幽静庭院内的藤椅上,晒着午后的太阳好不惬意,但就是有些不长眼的蚊虫在沈月岚身边乱晃。
后世的华夏是有蚊子的,唐代自然也多得是,甚至将其写进诗里的也不少,唐代诗人王建在《荆门行》中写道:【南中三月蚊蚋生,黄昏不闻人语声。生纱帷疏薄如雾,隔衣噆肤耳边鸣。】
诗中说岭南之地的蚊子,三月就开始滋生,数量太多,蚊子的嗡嗡声都盖住了人声,丝绸材质的帷幕根本挡不住,蚊子隔着衣服就能叮人,这景象光是想想就可怕,也难怪唐宋时期的岭南被当做流放贬谪之地了。
大诗人刘禹锡也写过《聚蚊谣》,谓曰:【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听者惑。露花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著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刘禹锡这首诗其实另有所指,是以蚊子比喻当世的险恶官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感受刘大诗人对蚊子的深恶痛绝。
除此之外,诗人孟郊也有一首《蚊》,是这么说的:【五月中夜息,饥蚊尚营营。但将膏血求,岂觉性命轻。顾己宁自愧,饮人以偷生。愿为天下幮,一使夜景清。】
这首诗的大意是,夏夜里我要休息,蚊子饥肠辘辘,一拨拨扑来吸人血,浑不知道珍惜小命。蚊子你不爱劳动,以吸血为生不惭愧吗?我恨不得化身为蚊帐,好让天下人睡个安生觉。
不得不说,这首诗的尾句【愿为天下幮,一使夜景清。】,跟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有异曲同工之处,大抵都是知微见著,从小事引申至国家大事上的感叹。
总之,唐代的蚊子相较后世,只多不少,沈月岚不得不给自己捅咕出一种驱虫符,贴在自己和众人身上。
虽然直接贴在房子上也不是不行,但人总是要出去的,总不能把大唐上下都贴遍了吧,所以还是只贴在人身上最合适。
将唐代最烦人的物种隔绝在外后,沈月岚感觉整个世界都清净了,当然也只是清净,而非清静,蚊子嗡嗡的声音,还是会不时地从沈月岚耳边飞过。
但做人不能太贪心,不咬你就已经不错了,何必得寸进尺,赶尽杀绝呢?
忙里偷闲的日子固然美好,但却不能贪杯,在山中古刹休息数日之后,沈月岚等人便再次下山,打算去其他地方碰碰运气。
川蜀之地她们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了,唐宋时期,西南地区的变化有限,沈月岚并不打算耗费精力,再去故地重游一番。
沈月岚现在更想去西边看看,但奈何此时乃是会昌初年,如今的大唐早已不复当年的强盛,大概只保留了汉地诸省以及安南和东北部分地区的控制权。
大概六七年后,大唐最后的裱糊匠,唐宣宗李忱才会逐步夺回原本处于回鹘汗国和吐蕃控制下的河西诸州(今甘肃西部)。
【说起来,回鹘那边现在正在闹亡国呢,咱们要不要去凑凑热闹?】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萧玉环,很想去西边嘚瑟两圈,因而忽然提起了已经差不多要死透了的回鹘。
说起这个回鹘汗国,它曾是大唐宿敌突厥汗国的一部分,在唐朝与突厥汗国的冲突中,坚定地站在了大唐一方,并在大唐的支持下成功逆袭,干掉了突厥汗国,成为北方草原上的霸主。
靠着这层关系,回鹘汗国在历史上与李唐王朝的关系颇为密切,曾经多次出兵帮助李唐王朝平叛,虽然李唐王朝付出的代价也颇为沉重就是了(允许劫掠东都,丧失民心)。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草原汗国,却在公元840年灭亡了,它在遭受天灾、内乱和外敌入侵的多重打击后,被来自中亚的黠戛斯汗国攻破王都,部族四分五裂。
而唐王朝在公元847年抓住了机会,趁着吐蕃内乱,出兵重新控制了秦、原、维、扶、河、渭等州;而地方豪强沙州人张议潮在失去回鹘人的掣肘后,成功驱逐吐蕃,并带着河西、陇右、西域北庭的部分地区重归大唐治下。
【这个张议潮有点意思啊,倘若没有他的推动,即便唐宣宗有着武宗时期积攒下来的巨额财富,也未必能有足够的力量将河西诸州收回来。】
【嗯,算是时势造英雄吧,吐蕃在唐朝后期也同样经营不善,对原属唐朝的河西诸州民众的剥削也更加沉重。】
【现实越是黑暗,记忆就越是美好,在吐蕃贵族的压迫下,当地人自然想要重新回到唐王朝的统治之下,张议潮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你们确定要去西边看看吗?那边现在还属于吐蕃的势力范围呢,张议潮的起义活动要在六七年才会开始,我们到那边只会看到奴役与剥削,到时候,你们看到了,是救还是不救?】
沈月岚的问题引得众人一阵沉默,她们心里清楚,若是遇到了不公之事,她们大概率是想上前搭把手的,但河西诸州数十万百姓,她们救得过来吗?
而救了之后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她们又有谁能够承受呢?大概率还得沈月岚去背这个锅。
萧玉环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她微红着小脸,悄声改口,将目的地换成了苏杭之地,那边现在也谈不上多好,但起码没什么大的灾祸,因而众人皆无异议。
第二百九十二章 姑苏城外
唐朝中晚期的苏杭之地隶属于浙江西道,这里因为开发时间较晚,所以这里的社会环境相对于纷乱的中原地区,更为平和。
基本上不会有叛军光顾,也没什么藩镇愿意割据于此,因而在五代十国以前,此处一直处于中央王朝的控制之下,大概吧。
至少此时,苏杭之地所处的浙江西道还处在唐王朝的掌控之下,浙江西道的首府乃是苏州,而杭州差不多要到唐朝末年才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此地的排头兵,因而沈月岚打算先去苏州看看热闹。
不过,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实际上沈月岚是想去苏州看美女的,苏州,又称姑苏,吴越之地也,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一直盛产美人,因而此地的美女多被称为【吴娃】。
沈月岚不久前见到的白居易,就曾在宴集时特意夸赞道:【胡琴铮鏦指拨剌,吴娃美丽眉眼长。】
虽说沈月岚装的很好,但刚刚抵达苏州城,沈月岚就要往外跑的异常行为,还是被几人注意到了,同样做过旅游攻略的萧玉环等人自然知道此地美女遍地,因而对沈月岚的小心思多有提防。
她们倒不是想去管沈月岚的私生活,而是怕她跑去青楼,招惹到一些不该惹的人,古代的青楼跟现在的娱乐公司差不多,苏州因为美女众多,更是此项产业的龙头。
唐代不少有名有姓的大人物,都会时不时地就会跑到这边寻欢作乐一番,撞见一个白居易已然出乎众人的意料,可不能再让沈月岚惹是生非了。
沈月岚被欢颜耳提面命了半晌后,才被允许前往她们今天的目的地虎丘,沈月岚不由得感叹欢颜现在越发的老妈子了。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七里、山塘河北岸,据说,吴王阖闾就埋葬于此,传说阖闾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而得名,又有传说是【丘如蹲虎】而得名。
虎丘山并不高,仅30多米,却风景宜人,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其中最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剑池、千人石和真娘墓。
虎丘既有如画美景,又有历史故事的流传,还是佛教胜地,因此,自东晋以来,虎丘便名扬四海,不论谁来了这里,都得去虎丘看一看。
沈月岚自然也不能免俗,她可还记得当年收集契约半两时,前往江浙地区的妖刀姬们,回来时是怎么跟她炫耀的呢,她自然也要好好体验一下苏杭风情。
只可惜,欢颜几个这次盯的紧,害得她不能去体验【吴娃】之美了,真是遗憾。
不过这样也好,抱着轻松的心情来观赏一下唐代姑苏城的风景名胜,也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悦的事情,至少这里远离中原的纷乱,环境看上去也更加清新。
与关中那被砍的快要秃了的山脉相比,苏州这边几乎可以用原始森林一词来形容此地的植被茂盛,千年以上的老树,真可谓是一抓一大把。
而从此地向南望去,浓密的森林更是无边无际,林间隐约有雾气环绕,越往南走便越发浓郁,想来那就是所谓的【瘴气】吧,那浓郁的气体是阻碍人类向南发展的主要障碍。
但人类也有自己的办法,在虎丘十几公里外的地方,上千名劳工模样的平民正在原始森林里努力劳作,他们的工作是将那一颗颗磨盘般粗的古树全部砍倒。
倒下的树木将作为李唐王朝修缮宫室的原材料,而原本属于森林的土地,也将变成此地百姓手中赖以生存的良田,所谓的开发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将所有不合适人类生存的环境通通破坏掉,逐步修正成适合人类居住的土地,人类就是这样从北砍到了南,从东砍到了西,这个过程是原始且野蛮的,但这却是文明积累的必要步骤。
后世之人无法指责先辈们的短视之举,因为他们都是先辈开拓精神的受益者,因而即便沈月岚看着有些心疼,却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这就是所谓的【文明】。
但沈月岚不骂,不代表别人不会骂,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人被远处热火朝天的景象气的破口大骂。
上一篇:从被乐队少女讨厌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