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铜钱噎死后在里世界做妖金姬 第19章

作者:瞳无华意

这个问题并不难答,这世上自然没有神明,若一定要说出个所以然来,那么里世界的公务员们所做的工作,几乎与神明无异。

但,无论是沈月岚,还是甘月胧,又有谁会承认自己是神明呢?她们都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前世,记得自己是怎么来到里世界的,又怎敢自称神明?

里世界被创建的初衷,或许就是世无神明济世,吾来负重前行。

【若是你想的那种神明,这世上是没有的。】

苏序闻言顿时陷入了深思,脑子里不断回荡着沈月岚的话语,待他回过神来,自己的面前那里还有什么先生,只留下一株汉桂,徒留原地,疏影摇曳。

苏序起身卷了卷袖子,围着桂树转悠了好几圈,却未找到沈月岚的半点痕迹。举目四望,兴元府还是那个兴元府啊,但自己却好似脱胎换骨般透彻。

这时一股小米的香气传来,乃是街边的商家在煮小米饭,苏序见状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哈大笑起来,黄粱一梦,竟是黄粱一梦啊!

【当真大梦一场啊! 】

苏序一副【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洒脱模样,甩了甩衣袖,阔步离开。

不远处的酒家二楼,因为肚子饿了,而跑到酒楼里吃面的沈月岚,看着苏序远去的背影,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

发生了什么?我是错过了什么重要剧情吗? 黄粱一梦?那不是唐朝故事吗?怎么回事?我不就吃碗面的功夫,怎么就换版本了?

虽然最后沈月岚还是没搞明白,苏序到底发的什么疯,但这并不影响沈月岚继续吃吃喝喝,兴元府的【梆梆面】不错,酸辣鲜香,利湿暖胃。

待沈月岚吃饱喝足回到抵店,妖刀中队的队员们也都顶着月色,相继折返回来,沈月岚见人数齐全,便决定休息一晚,明天一早就出发去巴州,去见识一下那【巴山楚水凄凉地】。

说起来,去天水的时候,自己并没有让周柔奴和梁肃青跟着,而是让她们回里世界做任务去了。

既然是正式队员了,自然是有晋升的需求的,总是跟着自己身边,整天摸鱼也不是事。该教的,在安南之战中,都已经教完了,因此沈月岚选择放手。

她托甘月胧将周柔奴和梁肃青,都送回了里世界,她们现在应该在各自的辖区内,稽查妖币呢吧,也不知道她们现在怎么样了。

事实上,两人的日子不算太好过,因为有跟随沈月岚和甘月胧,参加安南之战的经历,两人一回到大队,便被委以重任。

分别负责了两个高级逃犯的追捕任务,虽然抓逃犯在战斗强度上,比打仗弱了不是一星半点儿,两人谈不上什么性命之危。

但是费脑子啊,两人在稻光国追捕一只本体是天保通宝的妖币,追了三年多了,头发都掉了一大把了,就是找不到那天保妖的藏身之处。

两人也不是没想过想沈月岚求助,不过一旦向外界求助,便等同于她们无力完成自己的任务。

第一次任务就失败,这打击的不仅仅是她们自己的声望,更是把沈月岚的脸面丢到地上踩。

两人思前想后,还是忍住了求助的欲望,宁可多和那只天保妖耗几年,也绝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正在大巴山系的米仓故道上,艰难行进的沈月岚,自然不知道自己两个徒弟的苦恼,她现在只想早点把刀拿回去。

然后赶紧去渝州,看看李顺那家伙究竟是死是活,再拖一段时间,等张余兵败,李顺那厮不死也得死了。

众人在这巴山楚水跋涉了三四个月,硬是在大山里过完了至道元年的中秋节,初见此地时,众人还挺喜欢这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自然风貌。

但几个月的山道走下来,谁都不想再在此地停留了,只想着赶紧走到巴州,好生歇息。

看着那连绵不绝的群山,走不完的山路,还有阴冷萧瑟的冬雨,沈月岚脑海里,不由得想起李商隐的那首【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五十三章 章怀太子

秋雨萧瑟,寒风呼啸,白天还好,到了晚上,众人便冻得有些受不了,沈月岚无法,只得章怀山附近找了一处山洞过夜。

看着洞外的大雨,沈月岚郁闷不已,前段日子,因为不熟悉地形,众人顺着山道一通瞎走,结果走过了头,硬生生走到了果州(南充)去了。

若不是折返及时,说不定沈月岚此刻已经到了渝州,这一来一回耽误了不少时间,也导致了众人不得不继续在山中过夜。

等到雨水渐歇,众人便开始在附近收集食材,那个教沈月岚符术的小姐姐,叫符曦,她带了这几个人从附近的山林里打回来几头黄羊,还抓了几只野鸭和山鸡。

而孟黯然则带人去捕了些青鳙回来,顺便采了些银耳、银杏、地参和莲子,沈月岚则寻摸了些干燥的柴火回来,顺便折了几根茶树枝子。

我们的大厨芈苑,看了看众人带回来的食材,大手一挥,表示要给众人做几道巴中名菜,给众人开开眼。

芈苑别的不说,做饭确实是有点本事的,就靠着众人弄回来的那点野味,硬是给众人弄出了一大桌子菜出来。

什么黄羊滋补汤锅、青鳙豆花鱼、椒香瓦灰鸡、黄精老鸭汤、观音并板鸭、银耳莲子羹、韭香脆皮南江黄羊、地人参焖南江黄羊排、通江银耳鸡豆花、通江银耳包等等。

一道又一道的巴中佳肴,从芈苑的青铜鼎中盛出,扑面而来的香气,顿时弥漫在整个山洞中。

沈月岚也不吝啬,取出她在小观酿制的各种果酒,分给大家伙饮用。喝着美酒,吃着佳肴,聊到兴起时,还有几个身怀绝技的妖刀姬小姐姐,起身表演才艺。

舞蹈舞剑、小曲民谣、洞箫琵琶,魔术表演,就没有这些小姐姐们不会的,一次普通的野外生存,硬是被众人过成了联欢会。

酒足饭饱以后,留下两人守夜,队员们各自歇息,小李则趁着夜间无雨,带着欢颜和芈苑两个,出去散步消食。

荒野深山中的星空格外明亮,荒凉的羊肠小道上,杂草丛生,两人漫步在此间小路上,欣赏着那浪漫的夜景,谈论着此地的传说。

【听说,这章怀山原名天平山,得名章怀,盖因章怀太子李贤,在永淳年间,被武后贬斥流放此地,后被武后走狗丘神勣,逼杀于此,后人追念,因此更名章怀山。】

【传闻中,武后之所以要杀李贤,是因为李贤作了一首诗,诗名为《黄台瓜辞》,此诗影射了武后废帝之事。】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此诗现在看来,的确大有深意,甚至不乏劝谏之意,此诗若真是李贤所作,不得不说,他取死有道啊。】

芈苑饶有兴致的,给两人科普此地的历史,甚至还想带两人去找找李贤住宅遗迹,弄的沈月岚哭笑不得,好说歹说才劝住这个历史发烧友。

沈月岚不得不找其他的话题,转移芈苑的注意力,真要是让这家伙找起来,七八年她都不一定找的到。

都两百多年前的事情了,就算李贤真跑到这里盖了个草木房子,就巴州这个天气,二三年没人住就烂完了,更何况两百多年后的今天。

【我听说巴山有巴蛇,巴州之地也有“蒲道官斩巴蛇”的故事,巴蛇长什么样子啊?】

沈月岚随便找了个巴蛇的话题,让芈苑发挥。

【巴蛇?这地方蚊虫蛇鼠自然是有的,不过,想来你说的也不是那种俗物,你想知道的那种神话巴蛇,自然是不存在的。】

【巴中之地多洞穴,特别是这章怀山,素有七十二包,八十二洞之说,古人敬畏天地,见山中多洞,人误入其中,难有全身而退者,久而传之,皆以为是巴蛇之口。】

【而山中巨莽、鳄鱼不计其数,更为古人的想象,增加了实物参考,多方因素之下,巴蛇之名便流传开了。】

沈月岚闻言微楞,【巴蛇之口】吗?姒局长交代任务的时候,只告诉了沈月岚,刀在巴中,而没有说明具体地点。

那有没有可能,她将她的那把妖刀,安置在了这些【巴蛇之口】中,而非人多眼杂之处呢?

芈苑闻言,若有所思,沈月岚之说也不是没有可能,妖刀生灵,要比货币容易的多,不一定非要假以人手。

考虑到褒姒的时代,是那遥远的西周末年,距宋代将近一千七百余年,那时可没有什么巴州之说。

因此,沈月岚所言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不过两人再三合计,还是决定先去巴州歇歇脚,章怀山距离巴州已经没几天路程了。

从天水县走到这里,她们只在兴元府停歇了几天,已经连续走了五个多月,总得让队员们好好休息一下。

至于李顺那边,虽然姒局长说的不错,沈月岚的确应该去劳苦大众身边看一看,但沈月岚觉得,若是农民起义初期,尚有一观的价值。

但那李顺去年就已然称王,称王之后的起义性质,就已经发生了改变,再去凑热闹,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而且沈月岚总觉得李顺不太对劲,你个普通人为什么一直随身带着一枚秦半两呢,又花不出去。

沈月岚觉得李顺手中的秦半两恐怕已经生灵,他能三起三折,手中若无兵丁,如何能做到这点。

在他兵锋正盛之时,前去讨要半两钱,吃个闭门羹都算好的,搞不好两人之间就得来一次渝州之战,到时候自己是算义军,还是算官军?

因此,沈月岚私心想要等起义平复之后,再去渝州看看情况,等那李顺心灰意冷的时候,自己便有机会,兵不血刃地拿到半两钱了。

第二天一早,众人简单吃了口饭,便继续北上,向巴州进发,沈月岚有心在工作之余,去南龛石窟和石门寺摩崖造像,参观一下古人的雕刻技艺。

这两处石窟都是在隋唐时期开凿出来的,因此保存的不错,很有观赏价值。对于沈月岚的这一想法,芈苑自然是双手支持,她可太想去看一看那些历史遗迹了。

第五十四章 老牛吃嫩草

【南龛(kān)石窟,整体高十余丈,长数百尺,列层分龛,镶佛累累。其中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

【有的造像,气质浑厚,端庄丰满;也有造像,神情潇洒,典雅大方,这批造像始创于隋,盛于唐,直至宋代仍然不断增镌。】

沈月岚和与芈苑,行走在南龛石窟的造像前,欣赏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芈苑孜孜不倦地为沈月岚讲解着,每一座佛像的艺术特点和时代特征。

小欢颜听得直迷糊,早就跑回妖币核心睡觉去了,沈月岚其实也没好到那去,但好歹是自己要求过来的,硬着头皮也得听下去。

沈月岚有时候真的很羡慕芈苑,人这一辈子能有个兴趣爱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总好过上辈子自己那样浑浑噩噩的好。

上完班回家,就躺在床上,要么打打游戏、要么刷刷视频、撑破了天再去看看小说,脑袋低下,再抬起来,一天便过去了。

恍然之间,人生便过了一半,再起身,自己已然垂垂老矣,回想自己的一生,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虽然沈月岚挂的比较早,但她那辈子也大抵如此,因此,沈月岚并不想因为自己的态度,而影响到芈苑的兴趣爱好。

而且每到一个地方,就能有人给自己讲解一下,也挺好的。

两人每到一处造像,就品鉴一番,因为芈苑的评价相当中肯,她们两人的身边不知不觉,聚集了不少同样前来参观的旅人。

其中,一位年纪稍大的中年男人,朝着芈苑主动搭了话。

【呵呵,没想到,在老家竟然还能碰到,如此洞达透彻之人,老夫张思训,目前负责此地的增镌之事,敢问两位小娘子从何来,又要到何处去啊?】

沈月岚闻言转过身来看了眼,发现此人是对着芈苑搭的话,便主动后退半步,让芈苑发挥。

芈苑自然是看到了沈月岚的小动作的,她偷偷掐了一下沈月岚的细腰,以示不满,啧,手感还挺好,看来以后得常摸摸才行。

【先生缪赞了,小女子沈苑,这是舍妹沈岚,我等跟随亲眷自东京而来,欲赶赴渝州,行经此地时,听闻渝州有刀兵之祸,不得不在此暂歇。】

【闲来无事,听闻巴州有南龛(kān)石窟,造像精美,瑰丽浑厚,特来此一观。】

【置身此间时,被此地的盛景所震憾,情不自禁地言语了两句,却不曾想冲撞了管事,还请管事赎罪。】

芈苑将姿态放的很低,毕竟在古代,造像艺术领域仍是男性的主场,自己作为女性形象,太过傲气是会惹麻烦的。

看着两人闲聊,沈月岚忽然想起了张思训是何许人也,此人也算是个不太出名的名人,他是北宋的天文学家。

曾在太平天国四年,也就是沈月岚初到宋代的那一年,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天象仪,【太平浑仪】,此物据说还是用水银推动。

若是放到后世,那绝对是个院士级别的科学家,只可惜他生不逢时,生在了宋代,众所周知,司天监这种机构。

在古代说重要,也重要,但说不重要,平时也确实不太受皇帝重视,哪怕是张思训这样的人才,到了岁数,也只能告老还乡,无法留在东京城。

想到这里,沈月岚替这位老爷子颇为可惜。

张思训此刻颇为开怀,正所谓人生四大喜事莫过于【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今日张思训便体验到了【他乡遇故知】,啊不,是【家乡遇故知】这样的大喜事,若非自己年事已高,遇此红颜知己,又岂会放过,定然会去那沈府提亲,再去体验一把【洞房花烛夜】,来个双喜临门!

当然,以上都是张思训表达自己在找到知己时,激动心情的比喻,不可当真,不可当真,老夫一生清正,自是做不出那老牛吃嫩草的事情来。

张思训本来与芈苑聊的正欢,但他无意间往沈月岚的方向瞟了一眼,却发现那沈岚小娘子,正一脸怜悯地看着自己。

这可给张思训看毛了,什么情况,你干嘛这么看着我,我是摊上什么事了吗?但人家不主动说,张思训也不好意思开口问呐。

于是,在之后的闲聊中,张思训便感觉如鲠在喉般难受,和知己的谈话也不香了。

张思训的反应被芈苑看在眼里,感觉有些莫名其妙的,聊得好好的,怎么就心不在焉了呢。

是老娘不风华正茂了,还是本教授提不动刀了,芈苑不开心地想着,直到她回头看到了沈月岚的小眼神。

啧,你这什么眼神,弄出一副怜悯的表情干什么?我说张思训怎么有点慌了呢,原来是被你盯的。

这时,沈月岚发现芈苑和张思训都朝自己看了过来,皆是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沈月岚知道是自己的表情不太合时宜,只得嘿嘿傻笑了两声,言语道。

【先生大名,小女在京城时,就如雷贯耳了,听闻先生在太平天国四年时,就能独自制造太平浑仪,实在大才。本以为先生可以凭此功业,留在京师,却不曾想在此见到了先生,所以才……】

张思训闻言微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那爽朗的笑声,看似不羁,却蕴含着怀才不遇的悲戚之感。

如何能不悲戚,自己这门技艺,不被帝王所重,被他人嘲讽是雕虫小技,旁门左道,却不曾想,竟在这副年岁,碰到赏识自己才华的人。

只可惜这赏识之人是个小女郎,而非帝王将相啊。

不过,张思训倒也知足了,人这辈子能碰到二三知己,已是幸事,今日自己竟然双喜临门,怎能不知足。

张思训见这两位小娘子,既能独自外出游玩,想来家中风气也相对开明,于是,当即邀请二人去酒楼一叙。

【两位,你我三人虽佛前相逢,互为知己,但终究男女有别,老夫便不请两位小娘子,入我府中做客了。】

【咱们移步酒楼,还请两位给老夫一个薄面,让老夫请两位吃一顿巴中特色,如何?】

芈苑闻言看向沈月岚,沈月岚犹豫片刻后,也点了点头,欣然应邀。张思训见两人俱是答应下来,颇为高兴,当即带着两人回巴州城中,吃大餐去了。

第五十五章 丢不起那人

酒楼包间里,张思训颇为大方,点了八道当地的特色美食,供两人享用。当地的美食和芈苑的手艺,仍有所区别,芈苑是根据队内大多数人不喜食辣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

而她们现在食用的菜肴,就是本地美食原原本本的味道了。什么巴中枣林鱼、双胜肚包鸡、正直大酥肉、巴山腊肉煨土鸡、巴中翡翠凉粉、船家肥肠鱼、巴中品碗、青峪红烧肉,吃的沈月岚是大汗淋漓,满嘴流油,好不快活。

正餐结束后,店家又给几人赠送了恩阳提糖麻饼和巴州油茶,作为餐后甜点,沈月岚对此颇为满意。

杯筹交错间,芈苑曾隐晦地询问张思训,在巴州之地,可有什么跟刀有关的山洞?被两人灌的五迷三道的张思训闻言,摇头晃脑了半天。

最后,磕磕巴巴地告诉两人,传闻在巴州北面,靠近兴元府的光雾山中,有一个巨大的溶洞,名叫燕子洞。

每年春天,就有成千上万只燕子来到这洞中栖息,到了秋天,便又飞走,洞地堆积了海量的鸟屎,积攒了千百年,现在已经七八米高了。

传说,燕子洞最初的时候,在地面上曾插着一把宝刀,被蜀中先民当做图腾崇拜,但后来此地的部落消亡,那里便无人经管,便渐渐被鸟屎盖住。

那里到底有没有这样一把宝刀,谁也不知道,毕竟没人愿意去那深不见底的鸟屎里,翻找那些虚无缥缈的宝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