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老婆是李秀宁 第1216章

作者:天命杨昭

被吓的胆颤的桓温,羞愧的跪在那里,低着头不敢说话。

梁国三大水军中排名第二强的水军,就这样毁在了他的手中。

一把火,烧得片甲不留。

那一把火,烧的不仅是水军,更是萧衍的希望。

如此致命的大败,桓温也自感罪责深重,只得伏跪在那里,请求愿谅。

恍惚了不知有多久,萧衍长叹一声,无奈的摆了摆手,说道:“事已至此,与其自责请罪,不如想想如何应对,为自己赎罪。”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桓温方才羞愧的爬了起来,退到了一边。

萧衍环视了一下各将士,无力道:“水军已没,步军损伤大半。杨昭的水陆大军正在逼近尔等可有应对之策。”

“主上,我军精锐陆队已经尽丧,现在连水军也没了,依属下之见,不若即刻南迁江陵,然后再想办法。”说话的是后胜。

萧衍虽然有所不甘,但是也微微点头,表示赞同,毕竟以眼下的兵力。他没有信心再守襄城.. .....

却不料,后胜话音方落,余冬急道:“襄城若失,整个梁国必将人心震恐,属下以为,襄城万不能弃。”

后胜听后冷笑了一声,说道“几万大军都没了,你拿什么来守?”

余冬怔了一下,无言以应。

这时,从惭愧中回过神来的桓温,却道:“杨昭虽然胜了数仗,但他毕竟只有万余兵马,我城中尚有兵一万,再从南墓抽调兵马北上,当可反败为胜。”

“南墓虽有兵数万,但战力很弱,即便抽调过来,岂不是送死?”后胜马上冷道

桓温被驳的一言不发,此时,余冬又道:“除了调兵之外,主上还可是修书刘邦,请其从后攻打杨昭,到时杨昭后方受敌,我方援兵又至,他多半就会不战自退。”

余冬言罢,其余梁国名士们都觉得此计可行,纷纷赞同死守襄城。

萧衍本是个左右摇摆的人,思虑再三,只能被迫坚守襄城。

就在萧衍争论时,杨昭的一万五千步骑精锐,已经看到了襄城。

当天,杨昭与薛安都回合,并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包围了襄城。2.4

而在祖狄的建议下,杨昭特地留下了南门,留下一门不围,也就等于给襄城人留了一条生路,多了一个弃城而逃的选择。

围城已毕,杨昭便开始打心理战,杨昭下令,将人头用抛石机统统投进襄城城中,威慑民众。

果然,漫天的人头如雨滴落下。

惶恐的民众看到之后更加惶恐。

此外,杨昭还射入劝降书,劝城中的士民投降,否则一旦破城,全部杀光。

多重心理战之下,襄城可谓是风雨飘摇,一副不攻自破的样子。

杨昭坐等着萧衍落荒而逃,自己便可以轻松的入城。.

===第982章 捉摸不透的王猛(求全订)===

但是几天过去了,襄城依旧固若磐石,似乎没有什么改变。

直到细作们送出密报,杨昭等人终于恍然大悟。

原来是梁国的大族们发力了。

以蒯家和桓家为首的梁国大族竟然把自家僮客部曲拉出来,协助守城。

这些豪强土著竟然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凑出了一万兵马,萧衍的底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萧衍有了兵马,便将四门严格把守,又请名望人物去安抚民心。

甚至还传言说是南墓的军队很快就来支援,唐军很快就会被剿灭……

啪!

杨昭恨恨道:“襄城世族好可恨,到时一旦破城,将他们统统灭族!”

看到杨昭如此气愤,樊哙拱手道:“兄长就下令攻城吧,我樊哙豁出这条命去,也定襄城城拿下。”

正当25大家群起愤怒之时,祖狄却十分冷静的说道:“萧衍只重视大族,襄城城中,不得萧衍重视的将士数不胜数,依庶之见,若有胆略之辈,必会响应主上。”

话音方落,吴广入帐,递上一封书信。

杨昭急将那帛书展开,看了几眼便大笑起来,“原来是他,当真是天助我也,哈哈——”

夜已深。

灯火通明的堂中,萧绎正焦虑的等候着什么。

脚步声响起,萧绎赶紧迎向门外。

“王猛,你可算来了。”萧绎欣喜的说道。

大门关上,萧绎着急的说道:“王猛,当真是让你说对了,水军现在被杨昭全歼,襄城也成了这副模样,真不知怎么办才好。”

王猛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是啊,眼看着,败局将至,不知刘公有何打算。”

萧绎无奈的叹道,将萧衍打算据城死守,等待援军的战略道来。

“那些大族们,只想着守眼前的利益,自己的那些兵马战斗力那么低下,即使出战,又怎么能解襄城之围。”

萧绎听得心惊胆战,不安的问道:“那依王猛兄之见,又当如何?”

王猛淡道:“为今之计。最好是尽早弃城而去,将治所迁往南墓,休养生息,以待以后有机会再收复失地。~”

萧绎思索半天,点了点头。

“可是父亲为人所逼,只能选择坚守襄城。”萧绎无力的叹道。

王猛沉吟半晌,缓缓的说道:“为今之计。公子其实可以以去南墓搬救兵为名,抽身离开,若襄城有变,公子也可……”

剩下的王猛即使不说,萧绎自然也懂了。

萧绎顿了顿,终于说道:“兄既看出襄城不可守,不如与我一道南下。”

王猛拱手笑道:“其实不瞒大公子,亮此来正是辞行,明天亮就要起程避往南墓。”

萧绎担忧的说道:“王猛兄独自南下真的是太危险了。”

“杨昭留下南门不围,就是让我们弃城而去的。大公子到时也可大摇大摆的出城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