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老婆是李秀宁 第144章

作者:天命杨昭

是李秀宁,主动站出来请缨。

所有人的目光,看向了来护儿。

“咳咳,除了李都尉之外,还有谁熟悉楼烦关地形?”来护儿又问道。

杨昭跟李秀宁曾是夫妻关系,如今同属一卫已是尴尬,若能令他们一起出征,并肩而战,岂非更令杨昭尴尬。

这点人情世故,来护儿自然是懂的,所以便想换一人。

无人吱声。

在场除了李秀宁外,再无熟悉楼烦关地形之人。

“杨都尉,你意下如何?”来护儿不好做决断,把难题抛给了杨昭。

凭心而论,杨昭是真不愿意与李秀宁再有瓜葛,以免给了她某种幻想,继续纠缠不清。

如果事先他已知道,兵部将李秀宁调到左候卫,他一定动用关系,把李秀宁调走。

但眼下大敌当前,若无李秀宁带路,此次计策就有可能失败。

楼烦关不能速破,他日大隋十万大军,就要钝兵于坚城之下,不知要死伤多少大隋儿郎。

念及于此,杨昭一拱手,淡淡道:“北征战事为重,只要来总管觉的可行,末将但凭号令。”

这话,等于是默认。

来护儿25松了口气,就怕杨昭心里有芥帝,把私人的恩怨,放在国事之前,拒绝了李秀宁为向导。

“好,本将就给你四府兵马,由你统帅,以李都尉为向导,即刻轻装启程,直取楼烦关。”

“喏!”

军议结束,杨昭领了兵符令箭,前去调取了另外三府之兵,合兵一处。

杨昭和李秀宁,一前一后,出了中军大帐。

突然,杨昭停下脚步,目光如刃,回头看向李秀宁。

“你主动请缨,要随我去攻取楼烦关,到底还有什么目的?”

此间无旁人,杨昭便直言不讳的问道。

那双眼睛,洞若观火,仿佛能将李秀宁内心看穿,叫她无处遁形。

一声轻叹后,李秀宁苦涩道:“我承认,是我动用李家的关系,调到了左候卫,我也承认,我对你还抱有一丝侥幸,可惜我知道,除了跟你做袍泽之外,你不会给你一点接近你的机会。”

李秀宁并不是善于隐瞒心事的人,面对杨昭的质疑,便顺势坦白。

“你这又是何必呢,你我夫妻缘分已尽,何苦还这样折腾自己,折腾别人。”

杨昭叹了一声,摇头劝道。

李秀宁苦涩之后,表情却变的郑重起来,正色道:“不过,我自告奋勇,随你去攻打楼烦关,却绝非只是出于私心。”

李秀宁望向北方,眼神恍然,仿佛回忆起了当初旧事。

“当年父亲在楼烦做太守,我在那里整整呆了三年,那还是我初次领兵,没什么战阵经验,不幸中了箭伤,被突厥人追击,是那里的户乡民拼死保护了我。

结果,突厥人后来为了报复,把整整一村两百号乡民,都屠了个干净,连孩子都不放过。

我一怒之下,便不顾父亲的阻拦,带一队死士夜袭突厥人大营,硬是杀了一千多突厥人,才解我心头之恨。

那一战也是我的成名之战,自那以后,军中的兄弟们才给我起了玉面罗刹这个外号。

所以请你相信,我比你更想夺回楼烦关,把那里的百姓,从突厥人的铁蹄下救出来。”

李秀宁一番话,将自己过往的经历,缓缓的讲与了杨昭。

杨昭没有不耐烦,默默的听她把整个故事讲完。

他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个玉面罗刹,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却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大隋军人。

以生死抗击胡虏,愿以性命来守护百姓,只要有这样的心,便无愧于军人二字。

深吸一口气,杨昭道:“我明白了,即刻出发,去把楼烦关夺回来吧。”

杨昭为了共同的异族敌人,暂时搁置了对李秀宁的抵触。

当晚,杨昭以单雄信,王伯当为副将,以李秀宁为向导,集四府六千之兵,先于大军出发,直取楼烦关。

六千精锐,先向西进入河东,再沿汾水北上,进入太原郡。

不到五日时间,兵马便抵达太原郡治所,晋阳城外。

时已入夜。

鉴于是轻装前进,所以没有带多少口粮,此时抵达晋阳附近后,干粮已耗的差不多,需要就地补充。

杨昭便令六千兵马,于晋阳城东树林中扎营,以免走露了行踪。

等到天色完全黑时,杨昭打算以来护儿的令牌,责令地方提供一批干粮,顺便也休整一晚,明日粮草补充完毕,天一亮便继续出发北上。

晋阳留守,正是杨昭曾经的岳丈,唐公李渊。

有鉴于此,为了免去不必要的尴尬,杨昭便没有亲自入城,却叫李秀宁前往晋阳,向李渊要粮,也算让他们父女有机会小聚。

晋阳城,留守府。

此时夜已深,李渊本已睡下,听闻自己的爱女回来,自然是欣喜万分,匆忙起来。

“秀宁,你怎么会在这里?”李渊披着衣衫走进大堂,惊喜的问道。

李世民闻讯,也随后赶到。

“女儿奉了来总管之命,执行一项任务,途经晋阳,需要父亲提供干粮补给,父亲赶紧去准备吧,我们天一亮就出发。”

李秀宁一边狼吞虎咽的吃几口糕点,一边催促道。

810  “是什么任务,竟要你出马?”李渊好奇道。

自己的父兄,李秀宁自然没什么隐瞒,便将计划告知了李渊。

当李渊和李世民,得知隋军要攻取楼烦关,主将还是杨昭之时,父子二人不由对视一眼,神色忽然变的凝重起来。

“世民,既然到了这个地步,你就告诉你姐吧。”李渊话中有话,似乎有什么重大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