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老婆是李秀宁 第399章

作者:天命杨昭

许诺封他为太子,便是对他最大的恩赏。

况且,李世民至今膝下无子,为了稳定朝野上下人心,立一位年长的皇室子弟为太子,也不失为一步妙招。

“太子责任重大,关乎着李家江山社稷的未来,怎么,隆基,你是不愿,还是没有勇气,来扛起这份重担呢?”

李世民使出了激将法。

李隆基沉吟半晌后,一拱手,慨然道:“多谢殿下信任,隆基必当为大晋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好好好,隆基快快起来,你我叔侄齐心协力,何愁不能兴复大晋,光复河山啊,哈哈哈——”

李世民亲自下阶,将李隆基扶了起来,抚着他的肩膀,一番的宽慰。

李隆基也附合着大笑起来。

就在李世民不注意的刹那间,李隆基看向他的眼神中,却悄然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冷绝。

·· ·····求鲜花·· ···

数日后,三十万隋军,兵临楼烦关。

大军逼城下寨,形成了进攻态势。

很快,关于李世民的种种最新情报,便送到了杨昭的皇帐中。

根据情报,李世民已在不久前,前往了雁门城,以其为晋国的陪都,并宣布登基称帝,做起了大晋皇帝。

楼烦关方向,李世民则留李隆基,率一万五千兵马固守。

“李世民,你终于如愿以偿,圆了你的皇帝梦了,恭喜你啊。”

杨昭冷笑着,将手中情报,示于了众将。

“李世民已是穷途末路,臣料他必已向夷男求援,想靠着突厥兵马,再加上雁门的山险,继续负隅顽抗。”

......... ....... 0

李靖戳破了李世民的意图。

杨林也道:“陛下,为今之计,我们当速速猛攻楼烦关,抢在突厥援兵南下之前,灭掉李世民。”

帐中众将,纷纷慷慨请战。

“李隆基不过一毛头小子,城中晋兵也不过一万余人,他能守得住才怪,陛下,你就下令吧,咱三十万大军,一人一口唾沫,也把李隆基那小子淹了。”

程咬金更是狂的没边,根本不把李隆基放在眼中。

杨昭却道:“这楼烦关朕自然是要攻的,不过,你们也别小看了李隆基,此人的能耐,不在李世民之下。”

程咬金一愣。

众将也都惊异狐疑,心想这李隆基声名不显,不过是李家一位不起眼的子弟,能有什么本事,令天子给他如此高的评价。

“隆基武略不凡,才能在其父李孝恭之上,确实不可小视。”

李秀宁这个“李家人”,站了出来,为李隆基正名。

转生系统的升级,不但令李隆基提前降生,也自动在李秀宁的记忆中,添加了关于李隆基的记载。

眼见帝妃二人,都对这个李隆基如此重视,众将不由便忌惮起来,不再如先前那般狂烈。

“那李隆基纵然武略不凡又如何,陛下,臣有一策,可不消吹灰之力,就攻下楼烦关。”

就在这时,帐前一员年轻武将,慨然放出狂言。又.

===第380章 神兵天降,李隆基惊(一更求全订)===

杨昭的目光,看向了那口出狂言的年轻武将。

苏烈,苏定方。

李秀宁的义弟,那个大隋朝,年轻一辈的武将新星。

“我说小苏子,你倒是好大口气啊,还不费一兵一卒,你是不是在吹牛啊?”

程咬金不以为然的拨了一瓢冷水。

李秀宁也道:“定方,天子面前可不能口出狂言,不然就是欺君。”

面对二人的质疑,苏烈依旧一身自信。

“定方,你有何良策,说来听听。”杨昭却饶有兴致的笑问道。

苏烈一拱手,淡淡道:“陛下,娘娘,你们莫非忘了,当初雁门之战后,臣可是在楼烦关镇守过数月。”

杨昭眼神一动,思绪回到了过去。

当初杨广十万大军北伐突厥,以杨昭为先锋,率军袭破了楼烦关。

正是在那一场战役中,李秀宁认出了苏烈这个故人,并将之收为义弟,从此苏烈也就成了他的部下。

后来杨昭解了雁门之围后,便举荐苏烈为将,镇守楼烦关。

再到后来,李渊公然发动叛乱,率军夺取雁门,苏烈兵少不敌,只能在隋廷的旨意下,放弃了楼烦关,撤回东都洛阳。

“臣当初在撤出楼烦关时,想着有朝一日,大隋可能会重新夺回关城,所以便事先埋下了一招暗棋。”

苏烈的眉宇间,闪烁着一丝诡色。

“暗棋,有意思,什么暗棋?”杨昭饶有兴致道。

“臣在城外暗中挖了一条地道,可暗通城内,这就是臣埋下的暗棋。”

苏烈以得意的语气,道出了他的妙计。

密道!

杨昭眼前一亮,恍然明悟。

若有这样一条密道,可神不知鬼不觉,直通楼烦关内,到时便能里应外合,轻松攻破楼烦关。

苏烈这一计,便不是口出狂言,确实是能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关城。

“哎哟,小苏子,你有两下子啊,怪不得这么狂。”省悟过来的程咬金,也兴奋的赞道。

李秀宁也眼眸一亮,问道:“定方,这件事,你怎从未跟我提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