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老婆是李秀宁 第46章

作者:天命杨昭

柴绍一看这题目,不由乐了。

他依稀记得,去年的时候,他去来府中参加来护儿的寿宴,就曾跟来护儿请教过用兵方略,当时来护儿就以淝水之战为例,给他讲了整整半个时辰的兵略。

今天这道试题,简直是为他量身打造,他只需把来护儿讲过的那些方略,加以修饰写上去便是,必然最能得来护儿欣赏认同。

而来护儿又是三位评审官的主审,只要他大加推荐,他的这篇兵略拔得头筹不在话下。

柴绍强按下内心的窃喜,略略回想过片刻,便开始书写起来。

不多时,大堂内,所有人都奋笔疾书起来。

唯有杨昭,却盘膝而坐,盯着“淝水之战”四个字出神。

心中先有完整的腹稿,然后再落笔,一气呵成,这是他行文的习惯。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大半炷香已经过去,杨昭还不动手。

“来兄,这位唐公贤婿,到现在也不动笔,该不是肚子没货,写不出东西吧?”

于仲文瞧着杨昭迟迟不动笔,不由有些疑心。

来公儿也眼中有疑色,低声道:“我也觉得有些怪,莫不是他布衣出身,家财支撑不了他购置兵书,所以只通箭术,不通兵法?”

“那也不对啊,听说他的诗文书法,都堪称一绝,说明家里也买得起书,不可能没读过兵书。”于仲文摇头道。

他二人心下好奇,便不动声色,继续悄悄观察的杨昭。

突然!

杨昭睁开眼来,嘴角扬起一抹会意笑意,心中方略已成。

他一挽衣袖,提笔疾书,不作任何思考,转眼间,一篇兵略已成。

咣~~

锣声响起,比试结束。

所有人都停下笔来。

有人摇头叹息,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有些则是自信十足,笑的得意。

监考的兵部文吏,便将他们的大作收起,送到了三位评审大将跟前,让他们三人一一评分。

“嗯,柴绍的见解,与我所想不谋而合,很好——”

来护儿看到柴绍的文章,看到妙处,不由点头喝彩。

柴绍听得清楚,嘴角掠起一丝微妙得意,目光瞟向了杨昭。

杨昭却因昨晚读书读过头,睡的太晚,这会功夫犯起了困,趴在案几上打起了瞌睡,全然不关心结果如何。

“量你也写不出什么东西来,这一次,我终于能压你一头了!”

柴绍眼神不屑,一声冷哼。

砰!

素来沉默寡言的张须陀,突然间一拍案几,盯着手中文章,如获至宝一般眼光放亮。

“杨昭这篇兵略,写的当真是妙极,大有魏武曹操的遗风啊!”

PS:多谢大家给力支持,今天继续拼五更,求鲜花评价票,拜谢。.

===第050章 惊艳三大名将(二更求鲜花)===

张须陀要么不开口,开口嗓门便极大,堂中等着结果的参试者,无不听的清清楚楚。

除了杨昭本人。

他实在是太困了,甚至打起了轻微鼾声,房梁被震到落下灰尘,他都浑不知觉。

众人的目光,齐聚向了三位评审大将。

柴绍的眉头也暗暗皱起,心中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能让张兄拍案叫绝,得是何等精妙的兵略,我来看看。”

来护儿知张须陀眼界极高,自恃军略超人一等,甚至连他都有几分看不上眼。

这样一个人,如今却盛赞杨昭的文章,还兴奋的有些失态,不禁让来护儿产生深深好奇。

当下,他便和于仲文便接过杨昭那篇试卷,细细品阅。

“治国以信,治军以诈,其容各殊。

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礼不可治兵也。

兵之利在于信,兵之德在于道。

德者兵之厚积,信者兵之明赏。

临境近敌,务在厉气。

气不厉则慑,慑则无勇,无勇则必溃也……”

来护儿将文章内容,一字一字读出,越读越妙,脸上渐渐涌起深深惊喜。

身边的于仲文,也是不住的点头,表示赞赏。

“这篇文章的见解,融会了《孙子兵法》,《太公兵法》,《六韬》等历代兵书名著的见解,鞭辟入里,字字如金,这不仅是一篇针对淝水之战的分析,简直就是一部微缩的兵书啊!”

看完过后,于仲文忍不住喝彩。

他这番评价之后,令在场听到的试子们,无不一片惊臆,目光纷纷的看向了杨昭。

柴绍眼中也闪烁着惊愕,艰难的转过头,脸色难看的望向杨昭。

杨昭却依旧趴在案上呼呼大睡,浑然不知发生了什么。

“嗯,于兄说的不错,这杨昭对淝水之战的见解,连我都自愧不如,没想到啊没想到,他一介寒门,竟能这般精通兵法韬略,实在是……”

来护儿啧啧惊叹,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什么。

张须陀从他手中,夺过那张试卷,也不废话,提起朱笔,在便批下了十分。

来护儿和于仲文交换了下眼神,二人便也跟着打了十分。

不知不觉,半日已过,将近晌午时,所有试卷评判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