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老婆是李秀宁 第52章

作者:天命杨昭

“尔等都是我大隋的青年才俊,你们都是朕手中的利刃,他日将为朕开疆拓土,扫平四夷,你们可愿为朕,为我大隋,赴汤蹈火!”

杨广威然霸道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

“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这些年轻俊杰,被杨广热烈的豪言激起了热血,齐声慷慨回应。

杨昭却没有随声附合,慷慨激昂。

他知道眼前这位皇帝有才华,也有雄心壮志,想要把大隋朝推上古往今来,无人能企及的盛世巅峰。

否则,他也不会动用百万民力,开凿大运河,好将江南的粮草财富运往北方,以让大隋有足够底气,去开疆拓土。

可惜他太心急了。

一条本该花费十几年修好的运河,在他的催促下,仅仅数年便被修好,如此高强度的劳役,使多少百姓死在了工地上。

征讨高句丽也没有错。

那个地处大隋东陲的番邦,拥有自己的独立文化,拥有五百万人口,能动员五十万大军,论底蕴厚度,甚至要强于突厥。

这样一个极具潜力的大国,换成任何人当华夏的皇帝,都欲灭之而后快。

无他,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可惜当今天子,还是太急了。

两征高句丽,动用百万大军,每一次都是轻敌冒进,钝兵于坚城而下,最终耗到粮尽而退。

这两场战争下来,大隋已然元气大伤,伤筋动骨。

在杨昭看来,天子现在最需要做的,乃是与民休息,恢复国力,压制国内蠢蠢欲动的世族,平灭四方流寇。

至于讨伐突厥,讨伐高句丽,当然要对他们用兵,却必须要吸取教训,调整方略战术。

不过今日看天子这气势,似乎根本没考虑这么多,大隋朝内部的隐患根本无心考虑,一心只想着开疆拓土,扫平四夷。

“大隋朝还有多少家底,让你去折腾呢……”

杨昭默然而立,陷入沉思。

“杨昭!”

耳边突然响起杨广的喝声。

杨昭思绪回到现实,拱手一声:“草民在。”

杨广手一扬,笑道:“此情此景,当有诗助兴,朕听说你诗文惊艳,朕命你即刻赋诗一首!”

宦们即刻将一面屏风抬到殿前,将一卷宣纸铺开,笔墨也奉给杨昭。

肃然静寂,所有人都望向了杨昭。

他们的眼神,自然有期待,但更多的却是嫉妒。

能让大隋皇帝认可诗才,更令当殿赋诗,这是何等的荣耀。

柴绍和大多数的世家子弟一样,眼中闪烁着妒火。

杨昭提笔伫立,凝思片刻,提笔写下一首诗篇: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057章 公主私邀(四更)===

全场肃然。

那苍劲有力的书圣字迹,那豪迈壮烈,洋溢着边塞风骨的诗文,仿佛活了过来一般。

字字句句,将边关将士,浴血奋杀,杀胡抗敌,保卫大隋江山的豪烈,展示在了众人面前。

这一刻,众人的热血仿佛被点燃,恨不得为边关一戍卒,不负大隋男儿之志。

就连柴绍也为之动容,恍然失神,一时沉浸其中。

“好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壮哉!”

杨广狂喜,拍案喝彩,举杯豪饮而尽。

他这一生都在与胡人开战,却只恨麾下无卫霍那样的大将,为他击灭胡虏,杨昭这一首诗,正触动了杨广心中的遗憾。

“来人啊,给杨昭赐酒!”杨广欣赏的目光看向杨昭。

这旨意一下,在场众试子神色一震,惊羡的目光再度聚向杨昭。

初次面圣,便得天子御酒相赠,多少朝中重臣,都未曾得到这样的殊荣。

杨昭,这样一个寒门布衣,李家赘婿,竟能得天子如此嘉奖,焉能不令众人羡煞。

“陛下,臣以为,杨昭这首诗,有对陛下不敬之嫌!”

大殿中,突然响起一个愤然的声音。

是柴绍一跃而起,站到了殿前。

杨昭回头瞟他一眼,不惊不怒,只是一声冷笑,看他如何表演。

“这首诗如何不敬了?”杨广笑容渐渐褪色。

柴绍抬手一指:“陛下请看,这一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分明有讽刺陛下两征高句丽,死伤将士无数,忠骨无法还乡之嫌。

还有后边这两句,则是在讽刺我大隋无人,没办法阻挡突厥人南下牧马,长胡人志气,灭我大隋威风!

这样的诗句,臣觉的实在与我大隋强盛,与陛下的神武雄略不相符合。”

柴绍不愧世家子弟,也是饱读诗书,竟真在鸡蛋里边挑出了骨头。

他一带头,不少世家子弟回过神来,纷纷附合,矛头对准了杨昭。

杨广眉头皱了起来。

若是依平日性子,杨昭这首诗确实触犯了他的忌讳,但今日杨广却明白,这是这帮世家子弟,有意刁难杨昭这个寒门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