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老婆是李秀宁 第537章

作者:天命杨昭

铁骑军队开出襄阳城,“隋”字旗在朝阳映照下飞舞。

江夏被围已二十天。

杨昭最初设想,率轻骑马不停蹄南下,赶至襄阳,水陆直趋江夏,杀朱元璋个措手不及。

当杨昭率轻骑赶至襄阳后,却发现,不得不调整他的战略。

他的铁骑军团,一路赶至襄阳,一天都没在休息过。

将士们虽骁勇,但还是血肉之躯,急行军的劳顿,体力消耗达到极点,这种情况下奔袭江夏,显然不明智。

人不休息,战马也要休息。

且朱元璋却在长寿,部署两万水军,他必须先击25败这一路敌兵,才能赶往江夏。

疲惫之师,去攻明军显然不明智。

且江夏地形为丘陵,不利骑兵,他的铁骑军团,未必能破沐英水军。

杨昭进抵襄阳后,便先按兵不动,放出风声,称他将率三十万大军南下,一举荡平明军。

明军屡攻江夏不破,士气消耗,隋军将士士气却正盛。

如朱元璋明智,当即刻撤兵回九江,以避锋芒。

这样,杨昭就可轻易解江夏之围,水陆大军顺流东下,实施他灭明战略。

杨昭却发现,朱元璋的反应,在他意料之外。

朱元璋知他到来,虽受震动,却并未撤出,反给长寿明军增兵,摆出阻击杨昭南下,誓破江夏态势。

杨昭感到意外,却也在他意料中。

朱元璋麾下,有刘伯温这等智士,应能看出,自己南下,不但要解江夏之围,还要灭了明国。

所以,为抢地利,无论如何,朱元璋非攻下江夏不可。

朱元璋不退军,杨昭别无选择,当即挥师南下,去解江夏之围。

大军浩荡出城,杨昭看着滚滚的汉江,目中杀机狂燃。

“朱元璋,你本不该提前降生,该是送你重回地府的时候了……”

杨昭一声冷笑,纵马扬鞭,南下而去。

杨昭先前在襄阳,留下七千水军,加带来一万轻骑,能够动用兵马,有一万五七千人。

至于主力军,不可能那么快赶到,还在路上。

杨昭却知,江夏守御已到极限,他能等主力赶到再救援,只有凭手中兵马,去收拾朱元璋大军。

杨昭以杨业率精骑,先由新野南下,从陆路直趋江夏,作为佯攻,以分朱元璋兵势。

杨昭自率水陆大军,沿汉江南下,向长寿塞而去。

很快,隋军逼近长寿。

旗舰上。

杨昭召集诸将,商议击破沐英军。

驻守长寿明军,数量在两万人,主将乃是朱元璋麾下大将沐英。

这同样是一员,随着朱元璋提前降生的明朝大将。

沐英乃元功旧将,武艺相当了得,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练就一手统帅水战能力,麾下明军皆乃水战好手。

除沐英外,其麾下还有毛文龙这员大将,更有张居正为谋士。

“臣愿率水军击灭明军,斩沐英人头献给陛下。”

一员武将,豪烈请战。

正是杨幺。

杨昭相信,沐英虽精通水战,但与杨幺相比,还要逊色三分。

只是,若只沐英一人,杨昭无所顾虑,现多了个张居正,便让杨昭有所忌惮。

“沐英未必是你对手,但敌营中有张居正,此人不能轻视。”

杨昭拂手压下杨幺的狂烈。

杨昭虽几番击败明军,但他却没被胜利冲昏头脑。

他很清楚,朱元璋乃一代雄主,麾下的明将,个个都非平平之辈。

特别是在这大江之上,一旦小看敌人,必会付出代价。

而且,张居正的智谋,他也深知。

沐英一武夫,张居正却善于用谋,不可轻视。

众人听到张居正之名,一时茫然,感到陌生,想不通此人有何能耐,令他们的天子如此重视。

“张居正不过无名之辈,臣可将他和沐英人头,一并斩下。”

杨幺丝毫不忌惮。

“杨幺,永远记住,不可小瞧无名之辈,你可别忘了,不久之前,你也是无名之人啊。”

杨昭意味深长的笑道。

杨幺身形一震,眼中闪过一丝明悟,才收敛狂意,不再叫战。

杨昭识人之能,他不敢怀疑,被杨昭提醒,自然冷静不少。

“明国确人才众多,不可轻视,不过,臣妾却有一计,可破沐英。”

身边的武媚娘,浅浅笑道。

武媚娘虽已是宫中贵妃,但杨昭考虑到她足智多谋,留在身边不但可照顾自己饮食起居,也可时时献策。

所以,此番南征,他便将武媚娘,一并带在了身边。

武媚娘笑的诡秘,杨昭精神一振,便问何计。

武媚娘便将她的计策,诿诿道057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