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想摸鱼,被始皇抓去赐婚 第193章

作者:胡天帝

很有道理?

嬴政脸都差点绿了,这李兴到底要做什么?

如果不是明白,李兴根本不会坚持儒家之国之道,那嬴政只怕当场就会发火了。

且听听李兴到底是什么意思,什么打算?

“帝师,你既然认为很有道理,那你就说一说有什么道理吧?”

看了一眼李兴,嬴政缓缓说道。

“诺……”

李兴笑道,“这儒家治国嘛,孔老夫子也最讲究,礼法尊卑有序。这礼法尊卑有序,就是让所有人都守规矩。这个道理,其实和法家以法度来要求大家遵纪守法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什么?

儒家之道和法家之道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扶苏听了一愣,嬴政听了也一愣。

“是吗?帝师?”

扶苏困惑说道,“此乃真言?”

“自然是真言……”

李兴笑道,“这尊卑有序,乃是以道德约束大家。这法度严明,就是以律法来限制大家,威慑大家。其实这道理都是一样的,甚至儒家和法家更应该相辅相成,而不应该互为敌手。”

什么?

相辅相成?

嬴政顿时心里一动,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

“请说下去。”

“诺。”

李兴笑道,“这天下之间,既包括律法也包括道德。如果只有律法而不讲道德,那自然人人都会神经绷紧,如重物压身,难以喘息。若只讲道德而不讲律法,那只怕道德也不会有人来维护,最终礼法崩溃,道德也难以存焉……圣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是这一番道理。我朝治理天下,向来以法家来约束所有人。其实我认为同时可以吸纳诸多的儒家之道,如此的话,对稳定朝局更有作用。”

什么?

吸收儒家之道,对稳定潮剧更有作用?

能更有什么作用?

嬴政听了马上问道,“帝师,请说下去。”.

第109章

“诺。”

听了秦始皇的话之后,李兴缓缓笑道,“臣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就比如是一根竹竿。”

一根竹竿?

听到李兴的话之后,嬴政好奇问道,“若是一根竹竿,~当如何?”

“若是一根竹竿,躯干不够直,不够硬,则不能承受过重,极易弯折。若是一点弹性都没有,一旦过-重马上就会被折断。

而若是有弹性,稍稍弯曲,不但可增加其柔韧度,而且还可增加其承载力。可是若是这过于弯曲,承载之物,反倒也会垂落到地上,那竹子照样也失去了作用。”

李兴笑了笑,继续说道,“这法家和儒家就是这样的关系,他们并非针锋相对,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择其优善者相互搭配,以让大秦这一只竹竿,达到最好的承载力。”

这两者并非针锋相对,难以相容?

听到李兴的话之后,行政当即心里一动,如醍醐灌顶一般,恍然彻悟。

不错……

这儒家和法家,未必就是完全不能共存的!

若是不影响到法家的统治,法家的核心更关键是不会影响到大秦的统治。

那么……

儒家为什么不能存在呢?

那如果儒家的存在,让大秦的统治更加稳定,那它的存在,不但无害反而有益。

身为帝王,可不是任何一一家流派的代表,也不能是任何一家流派的代表。

因为他面对的是整个国家,整个朝廷,而不是向一个所谓的政治流派去负责。

嬴政是一个头脑特别清醒的人,而且政治敏锐特别高的人。

他之所以任用法家,就是因为大家让大秦从新崛起成为六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并且最终一统天下。

这是法家独特的好处,独特的优势。

所以立国之后,他照样坚持,以法家的思想,去治理国家。

虽然其中有些许的弊端,但是至少,却能让大秦继续的稳固统治,安抚整个老秦贵族集团。

只要能满足这一点哪怕他的瑕疵,还有哪怕对其他东方六国的闺蜜来说,这相当于短时间内难以接受的苛政,那也在所不惜。

因为身为帝王最重要的是权衡,把权衡之策做到最佳,就是一个有能力的明君。

在这一点之上,扶苏比起他老子,可是差的太多了。

一个是头脑清醒无比,眼睛也明亮无比。

而另外一个则是已经被儒家之道给渲染的迂腐不明,心无主见。

“不管是什么政见,不管是什么家的流派……”

嬴政听了,凝眉说道,“只要利于我大秦的,那自然都可采用。”

“陛下说的正是。”

“帝师说的对,帝师说的好啊。”

嬴政笑了笑,点头说道,“此番乃是真道理!帝师,请继续说下去。”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