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开局坑棒梗 第273章

作者:赤炎弥天

要是出来一趟就让老牛有了什么事,李大婶回去也要挨批评。

一口气走完几里路,终于是来到三河村了。

一到村子,李成涛三人就坐在了地上。

可是累坏了李成涛三人。

这时,村里的一些知青也跑了过来。

七个知青,有男有女,这还只是三河村的一部分知青。

“累坏了吧,我们刚来的时候也是一样。"一个知青笑着说。

“明明有牛车,不让我们坐也就罢了,我们这大包小包的竟然还不能放牛车上。"程建军抱怨着。 这一路上,程建军的怨气可是不小。

“你们三运气不怎么好,我刚来时,东西还是可以放在牛车上的。"一个女知青说。

“你还好意思说,当初没让你坐牛车,你可是没少抱怨。"另一个女知青笑着说。

这些知青一开始也没少抱怨,但是在农村的时间长了,也就可以理解了。

牛对农村来说太重要了。

至于知青,不给农村添乱就很不错了。

像这几个知青来三河村的第一年可没少添乱。

如今,这些知青也不是嘲笑李成涛三人,反而愿意帮忙。

都是下乡的知青,还是需要互相帮助的。

当李成涛三人休息了一会,就去一个茅草屋。

这茅草屋很大,里面是大通铺。

本来是八个知青睡在这茅草屋里,李成涛三人来了,也就腾出点地方,十一个人挤一挤。

条件艰苦,但也没办法。

“茅草屋?大通铺?"程建军一脸的生无可恋。

李成涛和韩春明也好不了多少。

虽然知道农村的条件肯定比不上城里,但也没想到差距会这么大。

其实,三河村已经是不错了,但是和京城一比当然相差甚远。

毕竟京城可是国家的第一城市。

事到如今,李成涛三人也没办法,只能适应。

回京城是不可能的,农村公社就不会开介绍信,京城也没单位接收。

改变不了农村就要改变自己。

下乡之前,阎解放和李成涛说了不少,李成涛还觉得阎解放有些夸大,现在看来,是一点也没亏大。

这时,李成涛才清楚阎解放的经验有多重要。

韩春明和程建军的认知就比不上李成涛了。

这时,李大婶也去找村长了。

当看到牛车上的农作物种子和化肥,村长也是喜笑颜开。

虽然每个农村都有农作物种子和化肥的定量,但有些农村先拿到,别的农村就只能等。

今天让李大婶去镇子接知青,没想到李大婶弄到了农作物种子和化肥,这让村长也是意外,可以说是个惊喜了。

“这次的三个知青,我看都不行,还想着坐牛车呢,一点苦都吃不了。”李大婶对村长说。

“毕竟是城里的知识分子,帮忙建设咱们三河村,但牛更重要,可不能让牛累了。”村长说道。

“你等着看吧,这次的三个知青肯定要添乱。”

村长叹了口气。

虽然前前后后有一批批知青来三河村,但也没少给三河村添乱。

三河村的发展不太行。

如果可以,村长想拒绝知青来三河村。

接下来,牛车上的农作物种子和化肥都653搬下来。

套在牛身上的绳子也解开了。

老牛可以去吃喝休息了,明天还要耕田呢!

有知青来三河村,村长当然要去关心一下。

不仅是村长,还有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等,一群人去关心下新来的三个知青。

李成涛,韩春明和程建军三人刚洗完澡,神色还很疲惫。

当村长等人来,还拿来一口铁锅,还有些碗筷和小凳子等。

村支书还拿着个小火炉。

这些东西都是借给李成涛三人使用的,一个月之后是要还的。

“李成涛是吗?"村长拍了拍李成涛的肩膀。

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等好几个村干部都看了一眼李成涛。

阎解旷找了关系,三河村的这些干部会关照李成涛的。

当村干部都走了,李成涛三人面面相觑。

“肚子饿了,你弄点吃的。”程建军说。

然而,尴尬的是,程建军会吃不会弄。

李成涛和韩春明也都是一样。

自己不会弄,也就只能请人帮忙了,但要是没点好处,别人也不乐意啊!

“我蒸几个窝头。"韩春明说。

“我带了些咸菜和萝卜干。”李成涛说。

接着,韩春明拿出些粗粮来做窝头。

窝头并不复杂,韩春明在家有看到他母亲做,认为不难。

但当几个窝头蒸好,才吃了一口,程建军就吐了出来。

“春明,你这也弄的太难吃的,绝对是我吃过最难吃的窝头了。"程建军说着。

李成涛也尝了一口,的确很难吃。

“我也是第一次弄。〃韩春明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虽然弄了几个窝头,但就是韩春明自己也吃不下去。

粗粮做的窝头本就不好吃,韩春明又弄的难吃,李成涛三人硬着头皮也就吃了小半个窝头。.

*

第二百八十四章程建军和小寡妇

三河村,李成涛,韩春明和程建军三人躺在茅草屋里的大通铺,都饿着肚子。

虽然有粮食,但都不会做。

“找个会做饭的,和人家搭伙,我们多给点粮食。"韩春明说道。

“这个可以。”李成涛也不反对。

程建军没吭声,他已经睡着了。

这一天下来,程建军可是累坏了,李成涛和韩春明也都很累。

又聊了一会,李成涛和韩春明也闭上眼睡了。

一觉醒来,李成涛三人就去找村长。

村长给李成涛三人安排工作。

“李成涛,你去生产队,跟着胡老头。"

“韩春明,你去割猪草。”

“程建军去劈柴。”

听完村长的安排,李成涛就去生产队找胡老头,韩春明拿着篓子和镜刀去割猪草。

公社附近,堆着大量木头,程建军拿着个斧头。

一个记工分的大妈站在旁边,对程建军说:"一天一百斤就一个工分,两百斤就两个工分,四百斤三个工分,八百斤四个工分 程建军当然清楚工分的重要,但此时也是头大。

先是拿了个小一些的木头放在木墩上,程建军一斧劈下。

没劈幵,尴尬了。

难度比程建军想的要大。

接下来,一个上午,程建军的手都起泡了,才劈了两百多斤的木头。

按照这样,一天能五百斤就不错了,距离四个工分还差很远。

一天就三个工分?这就日子难过了。

不过,这也是程建军在农村第一天工作。

知青刚下乡,一天能有三个工分或四个工分就很不错了。

至于一天能有十个工分的,一辈子在农村的都只是少数人。

程建军早就听说下乡苦,但也没想到会这么苦。

才工作了半天,程建军就无比怀念在城里。

比起现在的日子,以前的日子要好太多了。

然而,程建军也只能想一下,他暂时可无法回京城。

首先,农村的公社就不会给程建军开介绍信。

要是没农村公社幵的介绍信,程建军也只能去镇上转一转。

中午饭也成了问题,正在程建军发愁时,一个小寡妇赵二妞走了过来。

赵二妞才二十四岁,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大丫,小的是儿子,二狗子。

在这三河村,赵二妞也算年轻漂亮,家务还做的好。

当有知青来三河村,赵二妞就会关注。

很多知青不会做饭,也不会洗衣服等,这时,赵二妞可以提供帮助,当然,她也要得到好处。

没多久,程建军和小寡妇就谈好了。

小寡妇帮忙做饭,而程建军每个月给她十五斤棒子面,平均一天也就半斤棒子面的样子。

接下来,小寡妇就给程建军做好两个白面馒头和一道小青菜。

虽然没什么油水,但程建军也是吃的香。

至于李成涛,和生产队的胡老头搭伙。

韩春明和几个知青搭伙。

本来,韩春明是想叫上程建军的,但是看程建军和小寡妇有说有笑的,也就不打扰了。

接下来,程建军和小寡妇赵二妞关系越来越好。

每天,赵二妞不仅帮程建军做饭,还帮程建军洗衣服,一开始只是外衣和外裤,渐渐的就是内衣和袜子了。 至于每个月给小寡妇十五斤棒子面,程建军觉得没什么。

当程建军下乡时,他父母可是给了他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