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武侯传人 第285章

作者:云端上的猴子

而且诸葛策认为,当派一员得力的将领,随军前往襄城去协助。

如今诸葛策和蒙骜决战在即,诸葛策手头最需要的就是勐将,似典庆、季布、英布、钟离眛等重将。

仔细权衡了一番后,诸葛策最终拍板决定,命季布率五千兵马,前往襄城增防。

今威胁襄城的章邯,同样俱有统帅之才,而诸葛策命俱有统帅才华的季布前去应付,正是棋逢对手。

季布虽然年轻,但在哪下阳翟的战争性命,表现颇为出色,算是经历了难得的历练。

诸葛策相信,此时的季布虽还未曾到达历史上他绽放光芒的年纪,但经过征蜀作战历练的他,对付同样刚刚崭露头角的曹真,应当不成问题。

众谋士们对于诸葛策的这个决定,却觉得颇为惊讶,众人均觉季布年轻,襄城乃要害之地,当派一名经验丰富的大将前去。

诸葛策却力排重议,坚持启用季布。

诸葛策这么做,除了信任季布之外,自也有更深远的想法。

如今他已据四州之地,地盘是越打越大,诸州要地,均需一些得力的统帅之才来镇守。

况且,今天的战争中,除了决定性的大战,诸葛策需要亲自统帅之外,其余局部之战,便需有独当一面的人才,来替诸葛策完成。

正是因此,诸葛策才迫切的需要培养一些,类似于龙啸天这样的统帅级别人才,来替自己镇守四方。

纵览麾下诸将,除了龙啸天之外,只有英布、季布、钟离眛有这样文武双全的能力,如今既有机会,诸葛策当然不会放过,正好用来培养一下季布。

韩信和龙且年级太小,等他们和阿青成长起来还有几年。

大家自知诸葛策用人的眼光,素来独到,能发掘出那些被埋没的金子。

今诸葛策既是坚持用季布,其他人觉得季布,必然是有过人之处,否则怎能得到大王的赏识。

于是,其他人也不再反对。

议定增援襄城之士,萧何又道:“大王,魏国传回情报魏国与秦国的大战,已到了最后的关头,如今秦国正占据上风,倘若使其攻取了魏国土地,多半会挥军南下,臣以为,现在我们也必须适当的改变策略,尽快的与嬴政决战,夺取汉中,以免到时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

没想到魏国的王都,已经快灭了……

诸葛策的心中,一股紧迫感油然而起。

思虑片刻,诸葛策腾的站了起来,肃然道:“时间不等人,寡人决定不再跟秦军耗下去了,传令下去,诸军尽快做出准备,三日之后大军,寡人要尽起麾下之兵,与秦军决一死战!”

………

函谷关,以南二十里,秦军军大营。

重重的营垒,连绵十余里,蔽天的旗帜如浪涛一般翻滚。

十几万蒙家军,屯兵于此。

蒙骜立于帐外,远望着武遂方向许久,却是轻声一叹,叹息声中,暗藏着几分无奈。

鏊兵数月,只是将龙啸天赶往武遂,秦军根本没占到什么便宜。

最难得仗即将来临,面对汉国的大军,蒙恬也是底气不足!

第七百二十三章 齐集洛邑关键之战将起

经过半个月左右的休整,诸葛策率着六万大军由成都而发,浩浩荡荡的出兵北上。

几天后,诸葛策的大军进抵尹阙城,与从伏牛山而来的龙啸天会合。

此时,诸葛策聚于尹阙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七万之众。

汉国的兵力大增,龙啸天、典庆、英布、钟离眛、龙且、韩信,项家的项燕等勐将尽集于此。

孙权因为要和黄河以北的秦军周旋,并未到来。

诸葛策的这支军队,聚集了汉国最勇勐的将领和士兵,这支混编的军团,足以堪称是豪华的军团。

不过汉国的将士精锐,秦国的实力也不弱。

蒙家三代、王离等秦国勐将,尽处前线,精锐的秦军铁骑,再加上收降的数万关中军,嬴政麾下之兵,亦有二十万之众。

洛邑前线,尽集了秦、汉两军的精锐,双方实力可谓是旗鼓相当。

嬴政平定汉中地区,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士卒大多数时间,都处于休整状态,因此体力上占有优势。

《仙木奇缘》

不过,诸葛策也有自己的优势,那便是地利。

等大军进抵尹阙之后,诸葛策便据守关城,坚守不战。

他没有贸然去攻打武遂,因为现在的秦军要夺回洛邑以南的城池,着急的是对方军队。

而诸葛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消耗秦军的锐士,积蓄自己的力量,待到秦军兵临城下之时,再反守为攻。

这叫以守待攻之策略。

当两军在洛邑边缘对峙之时,襄城方面,章邯统领的一万秦军,也由伏牛山攻入了襄城。

此时,季布所率的五千援兵,也已赶到了襄城,与襄城的兵马会合。

这两位拥有着统帅之才年轻人,遂是在襄城的西部,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彼此杀得难分胜负。

而蒙骜似乎意识到,光凭鏊兵洛邑,难以撼动诸葛策的防御。

于是,蒙骜派蒙武率两万兵马,转攻野王地区,威胁诸葛策的右翼,势必要切断后面的联系。

诸葛策亦针锋相对,派英布率一万士卒,前去阻击蒙武的进攻。

就这般,两军对峙于洛邑一线,僵持不下,不知不觉已是对峙了月余之久。

而另一边,魏国在强秦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不断割地求和,魏国大河以北领土被吞食殆尽。

“魏国大势已去,不消一个月左右,魏国必为王翦所灭,我们不能再拖下去,必须尽皆击退蒙骜,夺取上党郡。”龙啸天捋须凝眉道。

“秦国大军尽集于关前,若不能击退蒙骜,我军便无法大军出关北上,掌握攻取汉中的主动权。可是,关前地势狭窄,不利激战,想要逼退秦军,并非易事呀。”钟离眛叹道。

众人皆在绞尽脑汁,诸葛策亦死死盯着地图,一时片刻间,似乎难以想出周全的退敌之策。

大堂之中,一片的沉默。

正当这时,一直在旁倾听龙且,却忽然道:“老师,学生倒是有条计策,有可能逼退秦军,就是不知是否可行。”龙且这一声不太大,但却足以令堂中所有人,都能够听得到。

霎时间,所有人的身形均是一震,目光不约而同的齐刷刷望向龙且,眉宇间毫不掩饰着惊讶之色。

就连诸葛策,纵使心知龙且是块美玉,但也颇感惊讶。

在场之士,包括诸葛策在内,哪个不是绝聪明之士,他们都一时片刻想不出退敌之策,而毛还没长齐的龙且,却竟有逼退秦军的计策。

如此海口,焉能不令众人惊讶。

龙且没想到自己一句话,会招来众人异样的眼光,心情紧张,变得有些局促,彷佛是自己错了话般。

这时,惊讶过后的诸葛策,却微笑道:“好,且儿有什么计策,就说出来吧。”

“这个……学生也是一时瞎想的,估计也没什么用处,只怕说出来,会让大王和诸位将军见笑。”龙且打起了退膛鼓,有些不敢表现。

龙且这么畏缩谦虚,诸葛策反而就不喜了。

要知道,当初诸葛策肯收他为学生,不仅是因为他叫龙且,更是因为诸葛策看中了龙且那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气。

未来还得靠他和韩信平分秋色,甚至压制住韩信一头。

“寡人学生岂能是吞吞吐吐之辈,有计策就直言,错了也没关系,有谁敢笑你。”诸葛策大声道。

受到诸葛策的激励,少年的龙且这才鼓起了勇气,遂是挺起胸来,不紧不慢,从容不迫的将自己的计策诿诿道来。

其他将军对龙且还存有几分不以为然,均是看在诸葛策和龙啸天的面上,才故作认真的倾听。

但当他们听罢龙且的计策后,眉宇间所有的轻视却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则是强烈的惊异之色。

惊奇的众谋士们,齐刷刷的又将目光转向了地图,指指议论纷纷。

而诸葛策的心中,更是涌起了一股惊喜之情,脸上那神情,彷佛是某段沉埋的记忆,忽然间被唤醒了一般。

诸葛策的鹰目,在地图上扫来扫去,诸般的用兵方略,在脑海中不停翻滚。

他是越来看兴奋,禁不住拍桉喝道:“且儿,看来你这条计策,当真是妙啊,此计若成,秦军可退!”

他让龙且和韩信提前进入军中历练,果然收到了奇效,关键时刻竟然派上了大用场。

此条计策之妙,就妙在其异想天开,正因龙且年少,思维还没有太多的陷入定式,所以这孩童般的“胡思乱想”,反而有超出常规的奇思妙想。

“真的吗,学生就是胡思乱想的,没想到真能为大王分忧。”原来忐忑的龙且,今得了诸葛策的盛奖,不禁是又惊又喜。

“此时嬴政大军尽集于洛邑一线,必是疏于防备,少将军此计,确是不失为打破僵局的一条好计。”项燕面露着微笑,点头赞赏。

“不过,此计虽妙,学生却觉得颇有些风险,还当慎重才是。”韩信站出来表明了顾虑。

诸葛策挥了挥手道:“高风险自然有高回报,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若想速退秦国,寡人认为非用此计不可。”

众谋士们见诸葛策决心已下,便也没有人再表示反对,毕竟龙啸天等将领,都是略谋过人之士,最擅长的就是出奇制胜,思想自然不会太过保守。

第七百二十四章 短兵相接

“此计只可成功,不可失败,必须得挑选一名智勇双全之将来实施不可。”龙啸天开口说道。

诸葛策也微微头,凝眉寻思着麾下之将,谁人适合担此重任。

这时,龙且慨然道:“大王,此计既是学生所献,学生愿领军去实施此计。”

龙且的勇气,颇令诸葛策感到欣慰,这份冒险的精神,着实有几分诸葛策的风范。

诸葛策也在想,光是纸上谈兵,终难成大器,何不借着这个机会,让龙且通过一场实战,彻底的蜕变成一名合格的将才。

念及于此,诸葛策便道:“你勇气可嘉,不过你初上战阵,让你独自去负此重担,寡人还有些不放心,需得另遣一将,和你协同完成这重任才是。”

诸葛策虽欣赏龙且的勇气,但考虑到他缺乏实战经验,自不会让他独自去犯险。

从诸将中思量半晌,诸葛策遂叫将典庆传来相见。

不多时间,典庆从军中赶来,匆匆的步入大堂,拱手拜见。

“典庆将军,寡人今召你前来,乃是欲令你和龙且一同率军,去完成一件逼退秦国士兵的奇策,但这件任务却颇有些风险,但不知你可有勇气担此重任。”诸葛策肃然道。

典庆毫无犹豫,慨然道:“秦国士兵与我有大仇,只要能为大王对付秦国士兵,赴汤蹈火末将又有何惧。”

典庆慨然表态,令诸葛策是大感欣慰。

典庆与嬴政有仇,作战勇武又兼有沉稳,而且,典庆曾效忠于魏国,对洛邑一线的地形也算熟悉,诸般种种,正是诸葛策要用典庆的原因。

见得典庆欣然领命,诸葛策精神大作,腾的站了起来,高声道:“有子岳这句话,寡人更有何惧,今寡人就命你和龙且,率五千精兵,即刻出兵,依计行事。”

“末将遵令!”典庆与龙且齐声慨然应命。

得令的二人,当天便起了五千精锐的魏武卒兵,趁着夜色的掩护,以换防为名,反是由南下,往洛邑的方向而去。

对峙依然在依继。

而当晚离开的典庆和龙且,却率领着五千精兵南下,过尹阙城,一路退至了宜阳,然后在折返西北,进抵了绳池城。

烈日当头,天气燥热……

那一支精锐的军队,正在沿山开凿的栈道上艰难行走。

左边是不见底的深渊,右边是几乎接近垂直的万仞之崖,此等险恶之路,纵然是走惯了艰险道路的这些魏武卒,也为之心惊胆战。

每每迈出一步,都要倍加的心,否则一个不心,就可能滚落山崖,摔成肉泥。

年轻的龙且,此刻已是汗流湿透,气喘吁吁,他一手提枪,一手扶着崖壁,心翼翼的行走在了那吱吱呀呀作响的栈道上。

在这里,将军和士兵的生命是同等的,决定他们生死的不是身份,而是双腿和运气。

“啊!”一声惨叫在后方响起。

龙且回头看去,却见一名士卒正大叫着坠落下去,转眼之间,那远处的尖叫声,便被“砰”的一声闷响结束。

紧接着,又有一名运气不好的士卒,坠落身亡。

而士卒们彷佛早已习惯了一般,只是稍稍唏嘘后,便继续的心翼翼前进。

黄昏之前,龙且和他的军队,终于顺利的通过了险峻山岭。

最为险峻的一段已经走过,前方路途虽依然艰难,但龙且和他疲惫的士卒们,已是大松了一口气,感到前路已轻松了许多。

累到筋疲力尽的龙且,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和其他士卒一样,只余下大口喘气的力气。

“少将军,怎么样,你还坚持得住吧。”不知什么时候,典庆已站在了龙且跟前,给他递上了一个水囊。

龙且爬了起来,大灌了一气,总算是缓过些劲来。

“典庆将军,咱们还有多远才能穿过这道?”龙且抹着嘴上水汗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