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指挥官的求生之路 第346章

作者:不完美结局定理

“嗡——”

随着风扇模块的响声,机箱上的指示灯亮起。

“……原来如此,看上去他们确实已经开始沉不住气了。”

他快速过目了一遍文件,脸上露出了沉思的表情。

“很好,在开始合作之前,我先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克格勃第一总局,华沙行动处处长,洛克塔斯.戴林。”

“你好,克格勃第一总局,第六特别行动大队队长,格特.亚尔曼。”

格特与他握了握手。

“欢迎你的到来,我相信你能够改变我们在这里的不利局势。”

“首先,我先结合现有情报给你介绍一下这里的局势,以便作出下一步的决策。”

他走到地图旁,伸出手给格特介绍了起来。

在这片区域,主要的势力有三个——华沙独立市,波兰独立军阀“复国军”,欧洲军事承包商联合防务组织。

而各个极端组织,匪帮则多如牛毛,几乎每天都有十数个大小武装组织消亡和重组,难以计数。

总体而言,这片地区的大局相对稳定,“复国军”与新苏联政府和华沙市政府达成了三方共识,签署了和平协议。

“复国军”与华沙市互不侵犯,和平贸易,而欧联防则与“复国军”武装力量相互协作,清剿匪帮和极端组织。

但是,表面下的平稳下,暗流涌动。

首先,华沙市政府表面上独立,背后则为新苏联所控制。

早期重组市政府时,由于地区局势的复杂性,新苏联直接介入了华沙市的权力结构,直到现在,新苏联在独立市仍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乃至连高层人员任免,都需要先过了最高苏维埃的法眼。

这让一部分人相当不满,认为华沙市政府完全就是受人控制的傀儡政权,甚至于同为原波兰势力的“复国军”内部都对于这个对新苏联唯唯诺诺的华沙政权相当的看不对眼。

大量新苏联资本和产业和各国的难民进驻更是加剧了对立局面,原波兰的本土居民排外情绪愈发高涨。

“华沙是波兰人的,波兰是波兰人的。”

这句口号在波兰人的社区中口口相传,成为了游行乃至暴力对抗的号角。

而“复国军”是军阀独裁政权,主要组成为原波兰政府军的残余分子。

他们在坍塌污染中依托国防工事和永备掩体建立据点,占领了军事基地,在三战期间打了一场军阀内战。

而最后的赢家,则是由原波兰陆军中将——莫维卡斯基所领导的“复国军”。

在华沙独立市建立早期,新苏联工程队和“复国军”曾发生严重的武装冲突,“复国军”的装甲部队曾一度逼近华沙城下。

而新苏联也作出紧急应对,派出了边防部队,在绝对体系优势下将“复国军”打了个落花流水,仓皇逃回自己的统治区。

在这之后,三方协议和共同声明顺利出炉。

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莫维卡斯基将军对于现状的不满,只是迫于新苏联的武力优势而隐而不发。

而最后一个,欧洲联合防务军事承包商组织也并非外表上看到的这么简单。

表面上,它是由罗联和新苏联双方的军事承包商共同组建的国际雇佣军组织,但是实际上,由于地理位置和政治敏感性,双方的负责区域实际上是分开的。

靠东欧的方向,主要是新苏联的军事承包商负责,而靠西欧的方向,则由罗联的军事承包商负责。

说到这里,洛克塔斯叹了口气。

米哈伊尔将军的安全局一系与基尔努索夫元帅的国防部一系的政治斗争由来已久,自从卡特.诺伊斯塔特将军加入了国防部一系之后,斗争力量的天平就开始倾斜了。

卡特给基尔努索夫带来的好处无疑是多方面的和巨大的。

卡特在国际军事技术合作局任职期间,一直在全力推进两件事——军队自动化和军事承包商的境外行动。

这样的行动显然正中了处于右翼的基尔努索夫元帅的下怀,两人关系迅速升温,并展开了一系列的暗中合作。

在战后,新苏联仍然保留着全球最为庞大的常备军,作为苏共中央委员会委员的泽林斯基就曾以“过于超标的军费”要求裁军。

而卡特的加入显然使得这个问题得到了缓解——大量的自律兵器取代了士兵,一台军用人形的价值远比士兵更低,这使得基尔努索夫成功的在保持军队规模的同时削减了军费,封住了泽林斯基的裁军提案——尽管为了维持军费还是压缩了一些社会层面上的“不必要的开支”。

而那些退役士兵的安置问题,卡特也自有妙招。

在国际军事合作局的暗中运作下,大量的军事承包商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其背后的真正控制人正是卡特。

大量的退伍军人被重新吸收入了雇佣军中,被投入到了中欧的联防计划中。

有着民间背景的军事承包商自然不算新苏联武装力量的编制,这使得国防部得以直接掌握一支不受苏共中央管控的“私人部队”。

而在国防部的许可下,具有特殊地位的“实验部队”得以成立,一批由卡特精挑细选的,具有“忠诚,勇敢,具有丰富战斗经验和坚强战斗意志”的前军人构成了卡特一派的精锐力量,和参与欧联防的雇佣军一起由国防部下辖的“特种作战司令部”统一指挥,并由国防部直接供给军事物资装备。

而更致命的是,卡特利用了自己作为“后勤总司令”的权力,为基尔努索夫的“私人部队”争取到了强大的支援力量。

自律武器装备,它们在投入战场时是作战力量。

但是它们在关机下电,放在仓库里时,只不过是一个个有些特殊的“货物”罢了。

卡特利用自己仓库调入调出的权力,为自己的部队争取到了随时可以动用的装甲力量,自律装备的无人操作特性则更给他大开了方便之门。

或许,这也是他极力推崇自律技术的原因之一。

这给了安全局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局面,他们手头能不经苏共中央够直接调动的人马,无非就是几支特种部队,但是在国防部庞大的私军面前,这无疑就是以卵击石。

这也是安洁莉娅在S09区采取的几乎是自杀的疯狂计划的背后真正原因。

面对令人绝望的硬实力差,她也只能万般无奈的采取这样的下下策,最后以惨痛的代价阻止了KCCO的行动,还因此背上了国家叛徒的罪名。

这也是格特最终原谅了她的原因,不管如何,她的行为无疑是理性而勇敢的——只是在残酷的现实下显得有些冷酷罢了。

而苏共中央在这场斗争中并不打算偏袒某一方,委员会无疑不会冒着内战的风险强行插手。

米哈伊尔将军是向罗联探出的橄榄枝,而基尔努索夫元帅则是指向罗联的利剑。

而肖斯塔科夫主席,就是手持两极力量的人,与罗联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但是,政治上,随着和平复兴进程的推进,米哈伊尔将军一派在政治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加,于此相对的,与罗联展开战争的可能则越来越小,这显然是基尔努索夫一派所不愿看到的。

斗争在那一刻被彻底点燃,从“P行动”到“蝴蝶行动”,再到S09区联合行动,乃至格特现在所站立的地方。

他已经站在了战场上。

如果对方打算把战火烧到全苏联,乃至整个欧洲,整个世界。

那么,他和他重视的人的容身之处又在何方?

这就是格特.亚尔曼站在此地的理由。

第两百七十一章 转折点

地下室内,衣衫略有些凌乱的老牌特工正在给格特整合着区域的信息。

他熟练的从一堆看似随意堆放的文件小山里准确而迅速的抽取着需要的情报,然后精确的将里面的内容讲述而出。

“KCCO在这片区域的力量,远比很多局里的人想象中的更强大。”

洛克塔斯拍了拍墙上的地图。

“欧联防在这里的所有武装力量都归KCCO的作战指挥部指挥,华沙独立市的政府则在国防部下属的总参谋部军事情报总局(格鲁乌)的监视之下。”

他摁动遥控器,打开立体投影仪,将区域态势图调出。

“欧联防在这里的常驻人数约为3w人,其中作战人员8k人,分为25个营,部署在马佐洛夫省至卢布斯卡省的洲际火车轨道周边,拥有超过二十个作战基地,以及五个机场。”

“他们的主要防御目标是来自于北部的三大滨海省的非法武装组织,他们一直在试图抢掠洲际列车轨道周边的工程队驻点,甚至于直接截断轨道抢劫洲际列车的事也不是没人试图干过。”

“军事实力的话,他们拥有国际军事技术合作局直接提供的装备,基本上属于准一线水准。”

“他们拥有3个轻型机动营和5个机步营,2个重装甲营,一个空中突击营,外加一支陆航大队和一个自行火炮营。”

“……这他妈不是正规军?”

格特双手一摊。

“没办法,毕竟根据情报统计,至少有5w到8w人左右的武装分子在废土中活动,他们的武装从大刀到坦克一应俱全,要做好万全准备。”

“他们具体的装备情况和战术细节我就不需要介绍了,但是其中要注意的是他们之中最精锐的武装力量——“先锋”重装甲营。“

洛克塔斯从身旁的文件堆中抽出一份文档。

“这个营来自一个名称叫“先锋卫队”的军事承包商公司,也是目前欧防联实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这个营只有80人,其余作战人员都是人形,和你差不多。”

“据资料显示,在这个营里,他们拥有两支坦克连,一支由“负重者”单兵作战装甲和AA-01F重型武装步行机组成的突击连,以及一支步战车连,还额外拥有一支自律装甲连。”

洛克塔斯取出一张照片,放到了格特面前。

这张照片的拍照者显然是隐蔽起来偷拍的,在建筑的缝隙之间,一个带着棕色贝雷帽,穿着迷彩作战服的高大男人正在与人握手。

尽管照片看上去有些模糊,但是仍然可以看出,这个男人的左耳部分已经被替换成了耳机式的电子义耳,在设备的周围,可怖的伤疤清晰可见。

“这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官,代号叫‘刺蛇’,背景尚未查明。”

“我有一个行动处的同志在调查他的时候失踪了,过了三个月,他的……呃……剩余部分才被发现。”

洛克塔斯眼神中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怒火,随即继续向格特介绍。

“他们的部署位置较为分散,但是机动能力相当强,像是‘狼群’一样。”

“欧联防的总部设在华沙独立市,但是他们在那里没有太多作战力量,华沙独立市的周边防务工作主要由城市防卫部队负责。”

“独立市防卫部队主要由华沙联合防务总参谋部指挥,下辖警察力量和城防军力量,总共约4.8w人,其中城防军约占3.2k人。”

“比起560w的总人口,大概0.9%的警民比例啊……真是个安全的城市。”

格特说到。

“城防军下辖十个营,主要由原中欧人——其中大部分是原波兰人组成,根据自卫原则,他们不允许被拥有重装备,基本都是步兵营和轻骑兵营,拥有一支运输直升机大队,没有固定翼战斗机。”

“他们的总指挥是一名原波兰陆军旅长,名叫卡森廷,主要负责维护华沙独立市周边的秩序,说实话,作战能力要比欧联防差多了。”

洛克塔斯将情报叠好,塞回了文件堆里,顺手又抽出了一份文档。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复国军’。”

“那是由一名原波兰陆军中将,莫维卡斯基领导的军阀独裁势力,在波兰崩溃后到三战结束的十多年间,他打败并整合了波兰南部的大小武装力量,成为了原波兰境内最为强大的势力。”

“他拥有一支建制完整的装甲骑兵师——‘圣十字师‘,这是他最精锐的核心力量,同时,根据情报显示,他还拥有数量不明的武装直升机和自行火炮,甚至有情报称,他设法修复并重建了一支战术航空兵联队。”

而在三战结束后,在新苏联的工程队再次进入波兰境内进行复兴重建工作时,‘复国军’下属的第四装甲骑兵旅的第35坦克营与独立第6摩步营在没有提前警告的情况下朝着华沙市开进,并暴力驱逐沿途工程队,开枪打死打伤数名参与护卫任务的军事承包商人员。

其后,其无视新苏联官方发出的警告,公然派遣步兵进入华沙市周边划定的非交战区域,大有占领之势。

军事承包商的雇佣兵一方紧急做好城防准备,同时立刻向新苏联方面求援。

对此,新苏联方面的决议是“进行自卫警告的反击,和谈为主,武力为辅。”

苏共中央认为,如果完全摧毁“复国军”,使得现有平衡崩溃,那么局势将会更加复杂和混乱,不如展开和谈,暂时搁置冲突,共同发展谋复兴。

很快,由位于布列斯特的新苏联空军基地起飞的战斗机开始对“复国军”的装甲部队展开低烈度空袭,仅仅三天,他们就损失了超过30台装甲载具,死伤达到了上百人。

一周后,“复国军”主动撤离华沙独立市周边,并积极与新苏联开展和谈,三方共识很快达成。

如今,“复国军”与华沙独立市保持着物资贸易的关系,并与欧联防展开军事协作,消灭其他武装组织。

“‘复国军’是华沙周边最为强大的军事存在体,对于我们的态度十分微妙,对于华沙独立市的政府似乎也保持着不冷不热的关系。”

“你有什么感想吗?”

洛克塔斯放下文件,向着格特问到。

“表面上看起来至少还算宁静。”

格特说到。

“嘿……‘表面上’是吗……”

他赞许的笑了笑。

“那么,既然你已经了解了大概的局势,那么就可以来谈谈任务了。”

“国防部在暗中准备一个战争计划,想必你已经有所体会。”

“刻骨铭心。”

格特回答到。

“这个计划相当庞大,它的实施过程与大量正常政策和建设方案重合,加上基尔努索夫元帅的影响力,想要从政府角度阻止它完全不可能,这意味着内战的风险与现有重建成果的毁灭。”

“我们将它整合成了三个大方向,并给予了相应的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