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人开始炼蛊成仙 第333章

作者:生物工程

此时赵军精锐大半都在李牧手下,驻扎在河西境内。赵国本土算得上空虚,剧辛虽然没信心能跟李牧正面对抗,但跑去欺负欺负那些留守士卒还是有信心的。

而且剧辛曾经是跟乐毅共事过的名将,偌大赵国除了李牧之外,并没有其他将领能被他看在眼里。

当然了,他忌惮李牧也不是认为自己不如对方,而是觉得手下士卒不如赵国边军精锐罢了。

但是怎么说呢,剧辛的规划听起来倒是不错,但他率军没走多远就发现了问题。

背后有人在追击!

“将军,赵军已经发现我们的动向了,怎么办?”

剧辛的副将一脸忐忑。

因为燕赵合兵北线的缘故,李牧有多厉害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明眼人都很清楚,再加上燕国本来出的人就少,要是在野外跟李牧所部遭遇的话,下场都不用细想。

“这么快?!”

剧辛眉头紧皱,他没想到李牧居然如此警觉,而且这么果断。

要知道他们可是正在跟王翦对峙呢,这一个搞不好就会被秦军所趁啊!

抬头望了望在月色下一马平川的地形,剧辛说道,“合纵本来就是出于自愿,现在我们燕国不愿意继续打了,撤退有什么不行?他李牧难道还敢率先攻击我们吗?哼,原地停下,本将就在这里等着,看看李牧有什么可说的!”

至于什么攻伐赵国的密令,反正不是还没开始做嘛?那就当它不存在!

光听这几句话倒是显得他正义凛然,然而实际情况是在平原地形他们根本跑不过后面的骑兵部队,不停下也得被追上。

不多时,后方的马蹄声渐渐逼近,当先一位雄壮威武的将军勒马长嘶,高声喊话道:“剧辛将军在吗?你们为何要突然撤离?”

剧辛也打马上前,言语间半点都不示弱:“李牧,我们燕国只是你们合作伐秦,并不是赵国的从属。如今我们不想打了要归国,你待如何?”

“不想打了?”

李牧面色一沉。

虽然后世在评价战国名将的时候,大家总是说李牧长于军阵指挥、短于政治眼光,比起王翦的全能来说略显不足。

但李牧只是不擅长权谋争斗,并不是只知道打仗而没有全局考量。

如今天下局势他看得很清楚,虽然说合纵一方中燕国占据的力量比重很小,就算剧辛这两万人回去了,对于合纵联军战斗力的影响也不算多么严重。

但问题并不是这么算的。

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五国合纵伐秦本就如履薄冰,任何一点错误就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燕国的退出会严重打击所有人的信心,而战争中,士气是最重要的一环。

而且齐国在背后不参与合纵,大家也不多防备是因为知道现在的齐国真的没什么力量和心思来给他们捣乱。

但是燕国不同。

首先赵国就不能放心燕国会乖乖待在背后不搞事。

一旦有了这种担心,那赵国就得分兵看着边境,这一进一出之下,差别可就大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赵魏两国要携裹逼迫燕国出兵的原因。

就是因为把他放在背后,大家都不安心。

想到这里,李牧又掏出信陵君送过来的密令看看,只见那上面如铁钩银划一般写着许多小字,但中心思想就是:无论如何要把燕军留在前线,若实在有处理不了的麻烦,可以传信给他另行商议。

于是李牧果断挥手:“都给我围起来!”

第532章 救赵挥金槌,HD先震惊

“李牧,你!”

剧辛万万没想到李牧居然真的敢对自己动手。

不是,他怎么敢的呀!

自己这白胡子白头发的,甚至还算是李牧的半个前辈,因为剧辛曾经在赵武灵王手下做过事。

结果现在倒好,这小辈做事竟然完全不讲武德,上来二话不说就带人把自己给围住了。

这是甚么意思?

赵军一动,现在轮到剧辛骑虎难下了。

虽然燕王的命令是让他撤军去攻打赵国,从赵国身上咬回一块肉来。

但剧辛好歹也是一位老将了,审时度势的道理还是懂的。

欺负一个精锐尽数离开的赵国,和跟李牧统帅的边军正面对抗,那可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难度压根就不在一个次元!

于是,他只能骑在马上,色厉内荏地怒道:“李牧!你要想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燕国和赵国都是合纵的一员,你不过只是赵军统帅而已,有什么资格阻拦我离开?难道你们赵国想要挑起合纵国之间的内战吗?”

“老将军说得极是,我或许是没有资格拦你。”

李牧点点头,义正词严,“但有人有这个资格!”

这时,一匹高头大马从他的身后缓缓走出,马背上一位魁梧大汉全身披甲,目光冷厉:“李牧将军没有资格,那我家君上又如何?”

“你是……”

剧辛闻言一愣,这个君上的称呼让他有点心虚,迟疑着问道。

封君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而与合纵有关的、最出名的封君有两位――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

其中,楚王乃是这一次的纵长,在楚国大权独揽的春申君此刻可以说是代行纵长之职。而信陵君则是全军总帅,对于他这个燕军统帅有着直接管辖权。

虽然这些都是名义上的,但名义这东西,有时候一文不值,有的时候却可以要命。

要是这两位发话……剧辛还真就不占理了。

“某家朱亥!奉君上之名来此。”

一柄暗黄色的大锤出现在那人手中,借着月光似乎还能看到上面斑驳的血色痕迹。

“朱亥!”

剧辛这下是真的慌了。

信陵君三千门客誉满天下,其中能人异士非常之多。但如果要从中选出一个最最出名的人,那将毫无疑问――就是朱亥!

救赵挥金槌,HD先震惊。

近千年后的大诗人李白还在讴歌他的事迹,可见其声望之隆。

当然了,声望不声望的剧辛此时倒是不太在意,他担心的事情有二。

一个是朱亥来了,那就代表着信陵君对此事的态度。李牧没资格做的事,信陵君都可以做。

第二件就是,朱亥是个狠人,当初为了窃符救赵,他毫不犹疑地一锤击杀魏国的宿将晋鄙。

晋鄙可不是一般的什么小角色,那是魏国的宿将。

当然了,当初也正是因为晋鄙资格老、功勋高,有资格不听信陵君的命令,朱亥这才出手将其果断击杀助信陵君夺取军权,以免生出不必要变故。

换位思考一下,在挡了信陵君路的情况下,朱亥连魏国自己的宿将都杀得毫不犹豫,那么区区剧辛……又算得了什么呢?

剧辛这一次是真的怕了,他敢跟李牧据理力争甚至倚老卖老,那是因为他自认为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他都不逊色于对方,甚至更强。

而且也笃定李牧不敢对自己怎么样。

但是当朱亥现身的时候,剧辛是真的哑火了。

他看着对方手里那个锤子,就感觉自己脑袋后面凉飕飕的。

生怕自己一个迟疑,那柄大锤就直接砸到了头上。

“误会,一切都是误会。”

剧辛连忙解释,也彻底放弃了反抗的心思,乖乖下马,“我要见信陵君,我要当面跟他解释。”

嘴里好像在跑火车一样,剧辛叽里呱啦地吐出了一大串话,生怕朱亥下手太快不给自己更多机会。

见状,即便是沉稳如李牧,也不禁有点想笑。

至于朱亥则是策马上前几步,在剧辛极度警惕的眼神中淡淡道:“正好,君上也想要跟你谈谈。燕军暂时交给李牧将军统辖,剧辛将军,请吧。”

虽然有些不忿于朱亥拒马谈话的姿态,但此时此刻心虚异常的剧辛却不敢反对,乖乖上马,跟在朱亥身后,至于身后的燕军该怎么办,他实在是无暇顾及了。

朱亥也没多管,甚至都没有让他布置吩咐一下的意思,他相信李牧可以搞定这些。只是打马回头,朝着南方疾驰而去。

……

……

一场可能导致合纵分裂的祸事因为信陵君的提前准备而轻松化解。

但仅仅只是截断剧辛和他麾下燕军的归途还不够,别忘了,战争打得不仅仅是前线的士卒,更是后方的补给。

从剧辛这里了解到燕王的真实意图之后,信陵君很快做出了决断。

“绝不能容许燕国退出合纵!”

他先是定下了基调与底线,“此次合纵乃是关乎六国命运的大事,每一个六国子民都应该为之付出努力。如果燕国实在不愿意主动的话,那只好让我们来帮他做了。”

信陵君的语气中充满了铁血的意味。

“但是……”

旁边有幕僚提出质疑,“我们现在也没有余力去做这件事了。”

这也是事实,合纵伐秦这么长时间,几乎已经倾尽了五国的全力。人力、财力、军力等等都早已拉满了。

燕王再怎么不堪,也是一大诸侯,想要逼迫他屈服,光动动嘴皮子是不行的。

但是现在他们哪还有余力去解决这件事呢?

“最好的办法还是让赵国出兵给燕国一个教训,但是北线离不开李牧,否则无人能制王翦。”

毕竟伐燕可不像是追击剧辛一样,一晚上就能跑个来回,趁着王翦没发现就把事情给办完了。

哪怕燕赵接壤,这事儿消耗的时间最少也得以月来计数。

这么长时间,王翦要还是发现不了,那不如直接拿剑去抹脖子算了。

但如果李牧不动,其他将领虽然未必不能完成任务,但也有可能会陷入泥潭,或者拖延太长时间。前者后果很严重,会直接给秦国提供可乘之机。而后者则夜长梦多,也不是什么好事。

思来想去,信陵君突然道:“如果我去北线接替李牧驻守,你们觉得如何?”

听闻此言,幕僚们面面相觑。

半晌,才有人低声问道:“那我们这里……”

“蒙武能力平庸,只能守成,难以反攻。即便没有我,你们至少也可以维持住一个僵局。这样就够了,能解决燕国的麻烦,我们再把优势夺回来便是。”

信陵君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而且说不定还能借这个机会埋伏王翦一下。

“去,把这封信送给李牧。”

第533章 临阵换将

兵书有云,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

但书是死的,人却是活的。

临阵换将之所以是大忌,那是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临阵换将发生的场景都是原主将因为种种原因,或犯错、或所属派系斗争失败等等被剥夺了兵权回去受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士卒很容易跟原来的主将共情,然后对新上任的主将报以敌视态度。

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就已经够麻烦了,更别说将兵失和。

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换将就失去了人和,那自然是兵家大忌。

但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尽信书不如无书。

既然临阵换将的根本问题不在换将本身,而在于换将之后可能会引发的一系列人和方面的问题。那么只要能够解决掉这个根源,换将就不再是甚么禁忌行为,相反还有可能成为一条妙计。

远的不说,就拿二十年前的长平之战举例。

那一战中,不仅赵国换了主帅,从老将廉颇换成了年轻的赵括,秦国也一样。最开始领军的主将是左庶长王,他跟廉颇算是打得有来有回吧,在那个阶段秦国有优势但不太大,至少还不足以转换成胜势。

然后他们就开始用计了。

派人去赵国都城HD传出了“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这样的谣言。

恰好当时赵王也对廉颇坚壁固守的策略很不满意,因为赵国根本耗不起,就这么拖下去虽然表面看起来旗鼓相当,但最后只能默默地走向死亡。

于是,赵王换帅了,派出了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作为替代。

上一篇:大小姐们请自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