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败光国运 第221章

作者:八星少将

“魏王原地招兵,也没有去接手袁绍的兵马痛击燕王,看样子是怕了袁绍。”

“其实,按照我的想法,应该还有一路扬州的兵马支援长安才对……”

“不对啊,扬州也太远了吧?”秦歌道:“荆州我可以理解,可扬州的人想到长安,或者是想打燕王,这得通过豫州,兖州,变数也太多了。”

“王爷,按照常理来讲,应该是并州,冀州,出兵夹击燕王的军队,只要断了他的补给线,那燕王的军队就会成为孤军,覆手可灭。”刘伯温道:“但,现在的情况没法按常理来看了。”

“门下说的,关系到很多政治上的因素。”

“什么因素?”秦歌挑了挑眉。

“袁绍现在只是没有明着抗旨而已,已经可以归结为反贼。”刘伯温道:“若是兖州,青州,这两地距离燕王行军路线较近的地方出兵,造成内部兵力空虚,袁绍明着造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一州之地,然后和燕王一起合兵怎么办?”

秦歌闻言,顿时恍然,随即又道:“那豫州和徐州呢,这两州之地袁绍总不能快速取了吧?”

“粮草。”刘伯温道:“之前常年天灾,受灾的地方不止是冀州。从这两地出兵,怕是粮草不足。长安运粮的话……别忘了,朝廷之前是丢过一部分税银的。”

“在这种时候给豫州运粮,兖州或者荆州只要哪位王爷让账下兵士扮作反贼,截了这粮食,怎么办?”

秦歌沉默不语。

这种事,还真特么有可能发生,因为他就干过!

“朝廷派大军运粮,那留守长安的兵马就不足了。我等刚刚闹过长安,现在长安人心惶惶,若是再抽调兵马运粮,怕是长安不保。”

“在天灾之下,受影响最小的,只有荆州和扬州,所以舍近求远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这部分风险不需要由长安承担,而是荆州扬州支持两位王爷的世家承担。要是真的抽调了扬州兵马,哪怕扬州兵马到的慢,只要战争陷入胶着状态,也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唔,可能陛下是怕齐王和楚王一样,放齐王去扬州之后,齐王只会做做样子。”

“可就算如此……放齐王出去也是最优解。说白了,现在的战争还没到几位王爷互相争雄的地步,而是一起抵御异姓王和诸侯的时期。”刘伯温皱眉道:“说个有趣的事,我等闯长安,到最后被安到了燕王的头上,说是燕王和锦衣卫指挥使合谋,早就有了造反的打算。”

“朝中还是有能人,这一下削弱了燕王的大义。不过,燕王的反应也是另类。”

…………

时间往回倒退一些,朱棣收到朝廷消息的时候。

“呵,说我早就有了反心,只是现在才顺势造反而已。”朱棣这个时候正带着兵马朝着长安进发。

之前有人觉得荀彧是出昏招,可能是没看前文,朱棣在董卓反了之后没多久就反了,这不是被诬陷逼反的。

“老和尚,你说,咱得怎么回击,说他们没证据?”朱棣随手把那张纸递给了姚广孝。

“为何要回击?”姚广孝笑道:“长安一事,就是我等做的。打仗,打的就是士气,这样我等的兵士,定是士气如虹。”

“可这样下去,我等就没有大义了啊……”朱棣皱起了眉头。

“为何没有大义。”姚广孝微笑道:“别忘了,我等的檄文写的是清君侧,除的不是奸妃,而是害死太子的真凶!”

朱棣盯着姚广孝:“可我们早就预谋造反,这个理由就不成立了。”

“我说的,不是本朝太子。”姚广孝开口道。

朱棣瞳孔微缩:“你说的是……陛下的哥哥?”

“对,陛下他,得位不正啊。为何那祢衡能成礼部尚书?不就是天下文人对陛下这弑兄之人有微辞,所以那些大儒入朝为官后,都是干着干着就忽然请辞,最后杨国忠都落个三公之位,三师没人爱当。”姚广孝扬起了嘴角。

“我等传出去,就说当年的仁寿太子尚有血脉在世,当年和您交好的仁寿太子身死,您趁着宫廷政变回到幽州继位的时候,就已经谋划为仁寿太子复仇了。”

“此番出征,只是要把皇位还给正统!”

“正统是谁?”朱棣挑了挑眉。

“自然是王爷您的儿子啊,就说当初仁寿太子临终托孤,您把您的儿子和他的儿子对换了一下,带着仁寿太子唯一血脉,去了幽州。”姚广孝道:“要是觉得不舒服,随便选一个年纪差不多但不得志的王爷也行。”

秦文魁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再三找魏忠贤确认过,知道秦歌非他亲生的已经死绝了。

后来又找荀彧商量,才知道人家就是编的,只不过凑巧歪打正着而已。

…………

“总之,燕王借着这个理由,还有以前的文字陷阱,继续反,大义虽然没那么站得住脚,却也能用。”刘伯温道。

“这真能编啊。”秦歌不禁感慨了一句:“到时候说不得还得弄个信物出来,不过这玩意宗人府会鉴定吧?我大伯的信物和我父皇的信物玉牌,可是有细微的不同。”

“只要打下长安,宗人府说什么还重要吗?”刘伯温道。

“也是,燕王说他儿子就是也行,随便找个废物傀儡也行,只要打赢了,什么都好说。”秦歌点了点头。

“再继续说朝廷的策略,让魏王借袁绍的兵马。可以预见,魏王和袁绍本身一定会想互相利用,只是这样有点玩火。现在朝廷的命令,直接击碎了魏王被袁绍控制的可能性。”刘伯温道:“这也是让王爷们醒悟过来,他们现在要对付的,是异姓。”

“董卓现在已经撑到了燕王大军抵达司洲边缘,朝廷要同时面对燕王和董卓的两路兵马,目前正在对持,有攻有守,僵持了下来。”刘伯温道:“现在看来,这样的局面得维持一阵了。”

“长安的兵马很难打进西凉,也没法逼退燕王的大军,可他们两个推进也十分困难。”

打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秦歌十分理解。

三四年能打完这场战争,就已经算快的了。

“楚王不可能动扬州,荆州之地可能会成为他的桎梏。”

“反观魏王,图谋兖州后,可以再找理由图谋豫州,徐州。在这里,可能会出现一个很大的变数,楚王和魏王之间,或许会为了豫州战上一场。”

“袁绍和燕王,怕是要跟长安胶着一阵,那青州袁绍也是虎视眈眈,只要有机会,袁绍定会谋之。”

“当然,这些都是没发生过的事情,也是空谈,形势在不断的变化,我等还是要做好随机应变的准备。之后我会根据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列出一系列的应对方案。若是我抽不开身,就暂且按照既定方案来。”

这就是谋士的最大作用,光是猜测未来发生的事情,秦歌也会猜。

但,像刘伯温这样,保证发生什么变数之后,都提前有应对的策略,还能让自己这边一直都在大方向上,在秦歌看来就有点理解不能了。

现在秦歌看刘伯温,就像是看高考数学考满分的孩子一样,这特么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

而且,刘伯温要是设置应对的方案,哪怕是到时候情况有出入,也绝对是优解。

“现在的局面,当真复杂的紧。”秦歌皱眉道。

“在我看来,这对我等而言并不复杂。我等先要做的,不是介入战争,而是在这交州夺权。交州刺史,大都督,都是平庸之辈,也就是在朝中得罪人才被打发到这种地方,取之不难。”刘伯温道:“目前,我等可以刨除外界因素,安心发展。”

“交州和其他地方不同,其他地方世家多得很,不缺人才,能收上税,募兵一类的也不困难。而交州不同,交州募兵困难,基本上没什么本地人才,税收一直都是黑洞……他们要交州可以说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这个地方对我等来说,是最佳的发展之地。”

“待到时机成熟,我等响应朝廷号召,发兵西凉,在路过益州的时候夺益州之权。”

“两州之地到手,破西凉,合并州,再图天下……”

刘伯温指着地图,一点点耐心的讲解着未来的发展大计,听的让人热血沸腾。

秦歌面色凝重,他是能看出来,刘伯温的大方向到底定的多好,这个饼画的有多圆。

秦歌扫了眼身后,发现吕布眼睛已经快喷火了,赵云也是情不自禁的握紧了拳头。

而程咬金,嘴都快咧到耳根了……

仿佛,天下尽在掌握。

第310章 倭寇?平了

开完大会之后,秦歌和刘伯温单独留了下来。

“伯温,该跟本王说说具体该怎么做了吧?”秦歌对刘伯温道。

“王爷,先把兵都调回来。”刘伯温沉声道:“戚继光,甘宁,此二人目前可以说掌握了王爷在交州全部的兵马。”

秦歌有些无语。

戚继光所带兵马,绝对不超两千,而甘宁所带兵马,最多也只能扩充到一千而已。

这三千人,就是我的底子了?

可惜了,我的军队在西凉折损了个干净。他们没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诡计之下,希望,他们死之前以为自己是为了保护我而死吧……

秦歌这么一算也才明白,为什么贾诩说他和李儒的谋能少用就少用,想得天下,靠的是正。

“可以,兵符在我这,只要给戚继光看,他就能回来。至于甘宁,这个得靠戚继光去联系。倒是那船厂的三万兵马,我该如何图谋?”秦歌继续道。

那三万军队是不可能全动的,但必须得拿一部分,不然连自保的本钱都没有。

“这个嘛……”刘伯温露出了一丝笑容:“对了,门下在情报里面,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消息。”

“什么消息?”秦歌问道。

“朝廷派人来交州了。”刘伯温道:“目的不明。”

“哦?他们总不能是来打戚继光的吧?”秦歌讶然道。

“不至于。”刘伯温哭笑不得的道:“让朝廷如此重视的,想必是海边那三万兵士。”

“朝廷就算不全部调走,也会调走一部分。”

“你的意思是……”秦歌挑了挑眉。

“我们就用这个方式,来正大光明的夺走兵权!”刘伯温沉声道:“朝廷派来的人若是知道王爷会活着,当如何?”

“那得看来的是谁。”秦歌道。

“王爷安心,我这有两种应对方式。”刘伯温笑道:“无论是不是想要王爷命的,都得留下。”

…………

三日后。

戚继光悄悄的来到了顺德城,也就是秦歌造的城。

到了秦歌的府上,戚继光见秦歌安然无恙,也是松了口气,连忙单膝跪地,沉声道:“末将见过王爷!”

“免礼,戚将军辛苦了。”秦歌把戚继光扶了起来,对戚继光道:“近日可好?”

“好的很。”戚继光对秦歌汇报道:“四千兵马已经打造成了混合编制,构成和现有军阵不同,有些奇怪,得详细分说。”

“等等,怎么编制上的人这么多,这不是你一个中都督该带的兵啊?”秦歌讶然道。

“这……其中有两千多是要找倭寇报仇的民兵,目前没有登记在册,我还在想他们的军饷和阵亡抚恤该怎么办,看朝廷的样子,很难发下来了。”戚继光苦笑道。

“戚将军安心,这些本王来想办法。”秦歌道:“倭寇之乱怎么样了?”

“平了啊。”戚继光随口道。

“放心,若是压力大的话,我给你调来一个不错的帅才……等等,你说什么?”秦歌愣了一下:“你再说一遍?”

“这,交州境内,已经没有成规模的倭寇据点了。那些本地的乡勇训练起来实在是太过省心,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是身体素质和勇气方面,而是纪律方面。本来需要练一年的兵,几个月就成型。”戚继光道:“再加上王爷之前在此斩杀了大量倭寇,倭寇的规模也没那么大。”

“对了,末将上书朝廷,朝廷没说让打,也没说不让打,末将想,这怎么都是王爷的吩咐,这几个月就一直打。新来的郡守不知道该如何,就一直配合末将。还有甘将军在海上助阵,打着打着,倭寇就没了。”

秦歌深吸了一口气。

他知道戚继光是抗倭名将,也知道戚继光厉害,可这才几个月啊!

这军队本就汉人和土族参杂,半年不到的时间,把兵练成能战之兵就已经很不错了。

结果,他把倭寇给平了?

秦歌真正的意识到,这些民族英雄,能青史留名的,到底厉害到了什么程度。

还有,他说的那混合编制,怕是他原创的吧?不然直说多少弓弩手多少枪兵一类的就好了。

“其实,这还是王爷当初厉害,倭寇其实不厉害,问题是守军不作为,本地人的不配合。王爷让南海一郡之地配合,当初杨将军支援合浦郡,合浦郡也念着王爷的好,起码没添乱,这对平倭寇来说,都很重要。”戚继光道。

“战损呢?”秦歌道。

“这……斩首近三万,损失三百余人。”戚继光叹息道:“可惜,我没能带他们活着享受胜利。”

一百比一的战损!

秦歌觉得,自己好像是在听故事一样。

“辛苦了,不过想要请功,得留待日后了。”秦歌强忍心头震惊,拍了拍戚继光的肩膀。

“哈,这是末将的生平志向,只要王爷能让末将一直杀倭寇就好。”戚继光笑道:“说实在的,杀倭寇其实没那么解气,杀那些冒充倭寇的人才解气!”

“那是,汉奸永远比侵略者更可恨。”秦歌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对了,兴霸呢?”

“出海了,恐怕要一阵才能回来。”戚继光道:“王爷,让末将隐藏身份前来,可有要事?”

“嗯。”秦歌点了点头,对戚继光道:“听本王细细道来……”

…………

几天后。

朝廷派来的人,正式踏入了交州境内。

他们赶路的速度不可谓不快,甚至都赶上了轻装简行的秦歌一行。

这次朝廷派人调走两万兵马,派的都是得力干将。

来的两员大将,一曰尚师徒,虎牢关守将,手中有四宝:头上夜鸣盔、身上七翎甲,手中提炉枪、胯下呼雷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