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第179章

作者:不落骨

“陈平的背景你知道多少?”郭沅问道。

“陈平出身贫贱,靠着自己的兄嫂照顾才得以读书长大,之后陈平在南阳成为了儒家子游先生的弟子,之后入秦国招贤馆,在招贤馆学习两年后,便入了丞相府,成为一名处理文书的小吏,在之后被秦王赏识,成为了秦王近侍,在文渊阁成立之初,兼任文渊阁博士卿,协助秦王处理政务。

两年前被派遣到招贤馆负责科举之事,但是陈平在秦国朝堂的名声并不怎么好,很少有人愿意与之来往,之后便是被下放到燕国担任郡守。”李怀说道。

“你可知道为何是陈平被送到这里担任郡守吗?”郭沅问道。

李怀思索了一番说道

“是秦王为了平衡朝堂,儒家在秦国朝堂的地位太重了,不利于秦国朝堂的平衡。”

郭沅有些失望的看着李怀,李怀面对郭沅的失望有些不解。

“只要子游还活着,儒家在秦国的地位永远不会变低,更不会因为一个陈平的离开而被其他人超过。陈平之所以来燕国,是因为只有陈平能处理好燕国现在的情况,只有他能够最快最平稳的让燕国变为秦国渔阳郡。不要小看了陈平,子游弟子,秦王近侍,招贤馆领事,这些都不是无能之人能成为的。”郭沅解释道。

听到郭沅的话,李怀有些失神,他从没有想到过这些,他以为是秦王为了平衡朝堂,加上陈平因为在朝堂名声不佳所以才被贬谪到渔阳郡来的。

“舅舅,那我应该如何做?”李怀看着郭沅紧张的问道,他邀请陈平过府一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无法改变,但被郭沅这么一说李怀心中便有了退堂鼓,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现在只能化被动为主动,陈平的目标很简单,想要借着你的手来探查我的虚实,进一步的想要摸清楚我们和那些游侠儿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秦法为我们定罪。这样既能顺理成章的清除我们这些人,又能稳定燕国的百姓,这就是陈平的目的。”

“那舅舅,我这次就单纯当做交友便可以吧?”李怀问道。

“不,难得陈平对你有了兴趣,我们为何不加以利用呢?权贵之中有不少人可是和我们不对付呢?为什么我们不借用让他们的命,来帮助陈平树立功绩,从而交好陈平呢?”郭沅脸上露出了阴险的笑容。

“舅舅您的意思是想要把游侠儿的那些事情都推到他们的头上,借用陈平的手除掉他们,这样既可以让陈平完成任务,同时也可以清除掉那些和我们不对付的人。而且除掉这些人也能推动秦法的事实,帮助陈平增添功绩,早日调离渔阳郡,只要陈平离开了,秦国自然会派遣其他人来,只要这人不是陈平这般难对付,这渔阳郡就是我们说了算。”李怀当即明白了郭沅的意思。

“孺子可教也。”郭沅欣慰的笑了笑,自己这个外甥虽然缺少眼光,但是称得上聪慧一点就通。

第373章 ,混乱的秦国朝堂

(求月票!!)

子游回到咸阳已经是半个月之后的事情了,原本路程只需要三天即可,但是子游不想那么早回到咸阳去干活,于是便拖延了几天。哪怕子游拖延了几天,回到咸阳的第一时间便被嬴政叫到了章台宫。

此时的章台宫内,三公九卿已经全部抵达,嬴政脸色阴沉不定,所有人都小心翼翼的不敢说话。等到子游来到大殿内,行过君臣之礼后,嬴政看着下方的三公九卿开口说道

“诸位爱卿,这次叫大家来,是赵国罗网送回来了一个消息,旧燕三大权贵之家,鞠家、郭家与剧家勾结游侠儿,准备在渔阳郡发动叛乱,进行谋反。”

听到嬴政的话,所有人先是一愣,随后脸上便充满了慎重和愤怒。无论在任何时候聚众谋反的事情都是朝堂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造反不仅仅意味着要动刀兵,更意味着对当地百姓的灾祸和对社会的毁灭性打击。同时渔阳郡作为秦国刚刚征服的土地,若是现在有人打着复兴旧燕的口号叛乱,影响将会更加大,所以不得不慎重决断。

现在的秦国全国之力放在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征服六国,平定天下,而另一个便是举全国之力稳定和发展新征服的土地,秦国不断修改秦法,在颍川郡、东郡为百姓分田,驱除危害地方的权贵豪强,为的就是稳定这些地方,让他们认同秦国。

而现在渔阳郡的鞠郭剧三家打着复兴旧燕的口号造反,肯定会让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颍川郡和东郡百姓中一些心中还念着旧韩旧魏,或者心中有野心的人重新燃起不切实际的希望,从而聚众造反,一旦在颍川郡和东郡出现这种情况,那么秦国这数年来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他们这些朝臣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的恢复地方的努力也会被毁之一旦,所有他们才会愤怒。

“臣请,发兵灭三家,以警示天下!”九卿郎中令下属的大夫公羊兴站出来愤愤不平的说道。

“不可,渔阳郡刚刚平定,若是大张旗鼓的去平定三家,会让渔阳郡百姓人心惶惶,到时候恐怕会适得其反。一旦三家率先蛊惑百姓聚众谋反,到时候渔阳郡必然会因为战乱兵祸而成为废墟!”李斯站出来说道。

“廷尉大人考虑的是,但三家必须出以平定,若是让他们先发动兵祸,必然会影响颍川郡和东郡。昔日韩赵魏三家分晋便是前例,不展示雷霆之威,不足以震慑小人。必须要行雷霆之手段,惩治所有参与谋反之事的人!”公羊兴反驳道。

一些支持公羊兴的人纷纷站出来说话,这些人要么是公羊家的弟子,要么就是比较激进的人,比如申不害之法学的人。

“我并非是说不行雷霆手段,但决不能大动刀兵。渔阳郡有着李信与陈平,还有这数万秦军,可以应对三家,若是调兵而去到可能打草惊蛇。燕国初定,若是在大动刀兵,不利于稳定地方,应该以雷霆之势抓捕首恶,而不是杀敌所有参与者,诛首恶,对从者可从轻发落,依照其罪责定罪。”李斯说道。

李斯的话当即也迎来不少人的赞同,当即九卿中的人分裂成了三派开始争吵,公羊家和法家为首主张以雷霆手段,严酷之刑罚来惩戒这些参与叛乱的人,主打一个宁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

现在的法家还属于以刑止刑的阶段,虽然不如后世张汤发展成的酷吏阶段,但也初现酷吏的样子了,而且因为李斯和韩非的影响,秦国的法家数量最多的是申不害之法家,也就是忠于嬴政本人,鞠郭剧三家的叛乱,是对他们心中太阳的背叛,这是他们不能容忍的,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所以必须要杀光这些不忠诚的人。

而公羊家之所以主张严酷手段,是因为他们觉得,燕国乃是苦寒之地,百姓困苦,秦国征伐燕国是为了帮助燕国百姓走出苦难,过上好日子,他们是在嬴政的带领下行的王道,但现在鞠郭剧三家竟然想要发动叛乱,实属是不识好歹,这是对他们心中的行王道教化的否定,这是他们不能容忍的。行王道无法让他们乖乖听话,那就行霸道。

最后一派则是中立派,默默的看着双方争吵。吕不韦看着争吵的大臣,没有说话,一件事便凸显了现在秦国的朝堂格局,那就是大杂烩。各家各派的人都有,而且哪怕是一个门派出身,但学派不同,他们也除了表面上维持和平,一旦遇到问题出现分歧,那打的比谁都乱厉害,其中最明显的儒家、法家。

儒家内部就不说了,七十二反贼是谁也不惯着谁,如果子游站出来说话,他们可以一致支持,因为子游不论是身份还是功绩他们都是心服口服的,但若是换了一个人他们想要对他们指手画脚,他们会直接将唾沫吐到对方的脸上。

这样的儒家,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包括子游自己,也只有这样的儒家才会不会让嬴政猜忌,也只有这样的儒家才能让他们学派在秦国内活下来。

“好了。”嬴政话音刚落,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看着下方安静下来的人嬴政说道

“鞠郭剧三家之行为不用纠结,必须行雷霆手段,处以极刑,夷三族,警示天下,这件事不用说了。至于其他参与者,派人仔细查清楚,根据参与深浅处刑,至于被迫卷入者,派往骊山为寡人修陵护陵赎罪。至于那些游侠儿若是主动自首,依照罪行论罪,若是被抓获之人全部处死。”

嬴政的话为平定渔阳郡定下了基调,嬴政的态度表明了之后,下方的大臣也不用再争吵了,而是开始考虑该如何用最小的代价入平定这件事。

“启禀大王,臣有话要说。”御使大夫站出来说道。

“爱卿有何话要说。”嬴政说道。

“渔阳郡监察使曾经向上汇报,郡守陈平与三家多有联系,也与渔阳郡当地权贵多有来往。在其上报的奏章,掩盖渔阳郡真实情况,可见其心有异。臣请大王派人捉拿陈平。”御史大夫说道。

御史大夫的话说完,整个朝堂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眼神纷纷在御史大夫冯去疾和子游这个太尉身上来回移动,一些心思活络的人开始有了别的思绪。

“陈平的事情,爱卿不用多说了,陈平给朕的密奏中说明了情况,所以不用担心陈平的事情。”嬴政说道。

“是臣多虑了。”御史大夫冯去疾拱手说道。

“爱卿如此负责,是寡人之福分,是秦国之福分。陈平和李信的事情不用考虑,现在要考虑的事情是渔阳郡的军队分散在各地,若是三家聚集造反,蓟城的守军恐怕不足。”嬴政说道。

“启禀大王,虞渊护卫已经训练完毕,可以让他们去渔阳郡!”冯毋择拱手说道。

冯毋择除了掌握了羽林军之外,他还兼任着训练虞渊护卫的任务。自从虞渊护卫被子游招降之后,他们便一直处于秘密训练之中,从来没有示人,一直被当做秘密手段使用。

而且前后被训练的虞渊护卫已经有一百多人,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军中好手,能够以一当十的人,让他们去渔阳是最合适不过的。除了虞渊护卫之外,罗网也是十分合适的,但罗网终究是杀手团,无法放在明面上,尤其是嬴政要将鞠郭剧三家当做典型来警示天下,所以不能用罗网这样的臭名昭著的杀手组织。

相较而言,虞渊护卫这个特种部队是十分合适了。

“但是虞渊护卫恐怕还是不够,可以在羽林军挑选数百人秘密潜入渔阳郡,协助李信和陈平。”子游提议道。

“寡人以为可以。”嬴政说道“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臣等无意见。”大臣们拱手说道。

“既然如此,这件事便是如此了,这次一场大战是难免的,又面临冬季,渔阳百姓同时要面临天灾和人祸,虽然渔阳郡初定,但那也是寡人的子民,所以寡人决定派人押送物资去帮助渔阳郡百姓度过寒冬。”嬴政说道。

“大王真乃古之圣君,此举只有昔日上古圣王尧舜能够与大王相比。他国多说我秦国乃是虎狼之国,行酷法,而轻教化,更是将百姓当做牲畜使用,但此实乃他国之污蔑,纵观春秋以来有几个君王能够在意自己百姓在寒冬中如何?又有哪个君王能够在将初定疆域的百姓当做自己的子民来看待?我观史书上下,除大王之外再无一人。

大王心怀天下万民,是我渔阳郡百姓之幸事,是我秦国之福,更是天下百姓应该跟随之人!”公羊兴立刻站出来说道。

满朝臣公齐齐愣神看着公羊兴,子游也微微侧目看着公羊兴,眼中有些震惊,他们都没想到公羊兴竟然如此精通吹捧之道。申不害学派的法家人眼中则是满满的悔恨,他们悔恨这么好的机会竟然让公羊兴给抢先了,他们的太阳必须要由他们自己来赞美!

“竟然是一个佞臣!”法家学派的人在心中给公羊兴下了一个定义。

看到公羊兴竟然如此上道,嬴政心中的虚荣心还是被狠狠的满意了一番,眼中带着满意的看着公羊兴,示意公羊兴继续再说点。

“大王有此心乃是好事,只是不知道这件事应该由谁去负责?”吕不韦打断了公羊兴的吹捧问道。

一时间大臣们纷纷意动,这可是一个刷声望的好机会啊,办好了不仅能够在嬴政的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还能狠狠的在民间赚取一波声望,甚至被渔阳郡百姓立生祠都有可能。同样的这个任务也不好做,一旦出现一点问题,不论是嬴政还是渔阳郡百姓都能生撕了他们,但相对于这点问题,他们更愿意去冒险。

看着下方一个个翘首以盼的大臣们,嬴政心中微微一笑,并没有直接下令而是询问道

“仲父以为谁去比较合适?”

“此事应当选取一个德才兼备之人,才能万无一失。”吕不韦说道。说白了这件事是战后救灾的事情,但往往就是这救灾之事最难处理,首先是面对巨大的利益难免不会有官吏出现歪心思,所以需要一个人负责,让其他人不敢有歪心思。同时还需要有能力将这件事办的井井有条,不会出现披露。

“老师以为让谁去合适?”嬴政又看向了子游。

“臣觉得,太子便是最合适的人选。太子即将十岁,也该出去历练一番了。”子游拱手说道。

听到子游提到扶苏,大臣们先是一愣,他们没想到子游竟然会让扶苏去负责这件事,要知道这可是要去渔阳郡啊,而且已经入冬了,天气严寒道路难行,就扶苏这个孩子,一点意外就可能导致早逝啊。

“老师说的在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嬴政笑着说道。

听到嬴政的话,大臣们心中明白嬴政本来的意思便是让扶苏去,这是开始让扶苏接触朝堂了啊。作为太子的扶苏,因为年纪的原因一直在被吕不韦教导,咸阳内时常就能听到扶苏的各种事迹,所以大家对这位未来储君还是很满意的,也都纷纷准备着等扶苏开府之后抢先效忠,但他们没想到嬴政竟然现在就要让扶苏接触朝堂,这完全不合理啊。

现在嬴政春秋鼎盛,便开始让扶苏接触朝堂,等到嬴政中年,扶苏恰好戴冠,如此一来,恐怕会出现一些影响秦国朝堂的事情。虽然不知道嬴政是怎么想的,但是现在他们除了称好之外没有别的选择,若是这个时候反对,不仅得罪了嬴政,同样也会得罪扶苏。

“大王英明!”

“这件事便这么定了,由太子扶苏负责此事,满朝文武负责协助。”嬴政说道。

“诺!”

随着事情的敲定,这次的朝议便散去了,只不过大臣们还陷入嬴政让扶苏接触朝堂的事情中,他们也不知道嬴政是怎么想的,他们虽然早就做好了准备亲近扶苏,但那也是扶苏成年,嬴政中年之后的事情了,那时候嬴政已经老了,扶苏正值当年,他们亲近身为储君的扶苏也没什么,但是亲近就完全不同了。

发烧了

兄弟们,换季流感了,大家多注意休息呀,穿衣服多点,多喝水。今天就请假一天。实在是难受一点也写不出来

发烧了

兄弟们,换季流感了,大家多注意休息呀,穿衣服多点,多喝水。今天就请假一天。实在是难受一点也写不出来

第375章 ,扶苏入燕

(求月票!!)

子游依旧和吕不韦、李斯和韩非三人一起离开,其他大臣自然也没有兴趣上前搭话,毕竟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还是十分清楚的。看着下方一个个心不在焉的大臣,吕不韦不由得轻笑了一声。

“当真是有趣啊,大王此举让整个朝臣都寝食难安了。”李斯也是笑道。

相较于这些大臣担心的问题,他们这些嬴政心腹自然是不需要担心的,他们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除却吕不韦之外,他们都是嬴政将来要留给扶苏的,一个朝堂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保守派。等到扶苏亲政的时候,他们这些老人自然也就成为了如今的吕不韦,成为了拉动秦国战车骏马的缰绳。当然前提是他们不会去做什么自惹麻烦的事情。

“是啊,不过让储君于十岁幼年时期便接触朝政之事,也恐怕也是第一次吧,大王之胸襟常人所不能及。”韩非也是附和说道,对于嬴政胸襟宽大之事,韩非是了解的,但却没想到嬴政竟然宽广如此之大,毕竟储君接触朝政,这可不是一个百害无一利的信号。

“相较于你们说的这些,我觉得回去之后就该有人上书劝诫大王了。”子游随声附和道。

吕不韦看了一眼韩非和李斯,能够在这件事上不怕死的上去劝谏嬴政的人也就只有法家了,而且是术法一派的铁头娃了。

“呵,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大王又没有下令不允许让人上书劝谏?何况大臣的作用不就是如此吗?在君王做出错误决断之时,敢于劝谏规正;在大王德行有失的时候,敢于直言。”韩非反驳道。

听着韩非的话,子游心中不由得想要吐槽一番,韩非的话也就现在能说说了。历史上秦国一统天下之后,嬴政权势再无人能挡,那可是面刺寡人之过者,诛三族,上书谏寡人者,处极刑,谤讥于市朝者问寡人之耳者,尽数诛之。

“不过,让扶苏去渔阳郡终究有些不妥。”吕不韦开口说道,作为一个从商贾出身,成为权倾天下的丞相,吕不韦自然明白一份风险一份收益的道理,自然明白扶苏去渔阳郡最后能给他带来多大的好处,但作为一个长辈,还是不愿让扶苏跋涉去渔阳郡,不仅仅是路途遥远,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医疗水平,一个风寒都可能让扶苏夭折。

“昔日果断的文信侯如今也开始变得犹犹豫豫起来了吗?”子游调侃道。

吕不韦只是轻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对于吕不韦的担忧其他三人自然也是明白的,但是他们心中也都是更加偏向让扶苏亲自去走一遭的。

嬴政的寝殿之中,嬴政正在看着奏章,赵高则是在一旁朝着嬴政汇报大臣散朝之后的姿态。听到大臣都是心不在焉的状态之后,嬴政也是笑了两下.

赵高看着嬴政有些欲言又止,嬴政放下奏章问道

“你想说什么就说,给你身上文渊阁领班的责任,不是让你喂喂诺诺的。”

“回禀大王,奴也觉得让太子去渔阳郡有些不妥,渔阳郡路途遥远,天寒地冻,加上还要经过赵国,渔阳郡内还有很多图谋不轨之人,太子千金贵体如此操劳恐怕不妥吧,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君子不立危墙,不行陌路,不入深水,不坐垂堂。齐庄公之事就便是例子。”赵高跪在地上说道。

“太子千金之体吗?你觉得寡人如何?”嬴政笑着问道。

“大王乃是秦国的王,未来的天下之主,是万不能有失的。”赵高说道。

“但是你可知道寡人在十三岁之前过的是何种生活吗?”嬴政平淡的说道。

赵高当即将头埋的更深了,他自然是知道嬴政在赵国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水深火热都不足以形容了,人间地狱都不足为过,但是作为嬴政的奴才他可不敢将这种大不敬的话说出来。

“再有经历过苦难,看到过人间辛酸和真正的天下,他才会明白自己肩膀上的责任究竟有多重。若是仲父、母后以及王后对他的保护都太过了,甚至老师都从不敢让他涉险。椒房内的鲜花风吹便倒,而野外的嫩草却能挡住狂风暴雨,他是寡人的儿子,是未来天下之主,这两千多里路只不过是一个开始罢了,今后他的路要更远更难走。”嬴政声音中夹杂着些许沉重。

身为人父他又何尝不心疼扶苏,但是这是扶苏的必经之路,与其让扶苏过足了娇惯日子,倒不如提前让他经历困难和风霜。

“奴知道了。”赵高说道。

“路上让罗网随时跟随着,在下令让医官属那边挑选医官六人跟随扶苏一起去,让夏无且也跟着去。在传令给冯毋择,让他在羽林卫中挑选护卫跟着一去。”嬴政犹豫了一下说道。

“诺!”赵高说道。

从嬴政的话中,赵高便知道嬴政心中还是担忧扶苏的,先不说这些安排,夏无且是嬴政的贴身医官,嬴政都让他跟着扶苏走了,足以看出来嬴政对扶苏还是很上心的。

“若是有大臣堵在宫门求见,你知道怎么说了吗?”嬴政说道。

“奴知道了。”赵高起身说道。

“下去吧。”

“奴告退。”

等到赵高走了之后,嬴政再度拿起了奏章,大殿的侧门中章邯躬身走了进来。

“让影密卫也动起来,一路上暗中保护太子。”嬴政说道。

“诺。”章邯拱手说道。

等到章邯走了之后,一个穿着秦军盔甲的人便走入了殿内。

“从黑冰台内挑选精锐,暗中保卫太子。”

“诺!”

等到一切都安排好了之后,嬴政才再度看起了奏章。

嬴政派遣扶苏要去渔阳郡稳定百姓的消息,不过半天便传遍了整个秦国朝堂,正如子游、韩非、李斯和吕不韦想的那般,一些大臣觉得嬴政此举不妥,便纷纷上书劝谏嬴政收回命令,但这些政令全部被吕不韦命令丞相府拦截了下来。

丞相府中,吕不韦和扶苏一大一小对而坐,两人中间的桌子上放着堆起来的奏章,一旁的火盆中烧着价值千金的炭块,通红的炭块上热气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