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我是刘光齐 第103章

作者:赵文武贝

这话说的刘光齐自己都不信,再过几天统销统购政策就会下来,到时候村民每个人都只允许保留不到五百斤口粮,至于十天半个月吃回猪肉更是扯澹,刘家村一千多人,十天半个月吃两头猪,就刘家村那几十头猪用不了多久就被吃完了。

但是为了鼓舞士气刘光齐还是这么说道,演讲吗气氛一定要烘托起来。

“肉,大伙儿吃过了,饭,大家想不想是吃饱”

“想”

“想,那就干,今个儿吃饱了回家好好歇歇,明天咱们就收玉米,看看咱们忙活一年的玉米到底能收多少。收了这些玉米咱们吃饱饭那就不是梦。”

简单的讲了几句刘光齐就下来了,刘,这种场合刘光齐要是想讲能讲上几个小时,而且保证康慨激昂。但是刘光齐不愿多说,现在说的越多,到头来失望就越多,虽然原因不在刘光齐身上,可谁让刘光齐给他们画了大饼呢。

这顿饭整整吃到晚上八点才算完事儿,直到炉火熄灭,村民们才打着饱嗝,意犹未尽朝自己家走去。

直到这个时候,刘光齐才依依不舍的把秦慧茹姐弟俩送了回去,秦大壮夫妻或多或少也能感觉到刘光齐对自己二姑娘的觊觎,但是在刘光齐的糖衣炮弹攻势下,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刘光齐不过分就行了,白天在一块儿他们不会说什么,可要是晚上在一块儿那就不行了。

第二天一早,天刚刚蒙蒙亮,刘家村的村民就忙活起来,推着板车扛着箩筐排着队朝地里走去刘光齐虽然听到了动静,但是他起来也帮不了什么忙,于是干脆蒙着头继续睡,直到天色大亮才起床来到了自己家那两亩地里。.

第一百九十三章,大丰收2

等到刘光齐来到了自家那两亩地,刘光齐的大伯和三叔带着刘光义还有几个同一小组的村民,已经把那两亩地收了一大半。

虽然刘光齐没把刘海生安排到城里当工人,但是平时该帮的一点也没少,每个月三十斤粮食二斤肉,在加上他们自己的粮食,足够让刘海生一家子吃饱了。

有了这些粮食,刘海生虽然心里还有点别扭,但是也没那么严重了,毕竟刘光齐真要是一点不帮他,他也没办法。

所有掰好的玉米全都放在箩筐里摆田埂上,码的整整齐齐的,五爷则是拿着一根大秤坐到了刘光齐家的地头,准备等刘海柱他们兄弟几个掰完之后,来个现场称重。

“刘村长你在这儿啊,我可算找着你了”

刘光齐刚想跟五爷大声招呼,就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扭头一看居然是白占元,在白占元的身后,还跟着好几个人,其中就有佟奉全的老情人莫荷。

“白领导,你来了。”

五爷一看到白占元立马就从架子车上跳了起来,一路小跑朝白占元跑了过来。

“你慢点。你慢点。别摔着,诶,光齐你也在啊。”

白占元见状连忙招呼五爷慢点,刚好余光扫到了从另一边过来的刘光齐。

“嗯,你们怎么来了,白大哥”

刘光齐看着白占元问道。

“这不是你们村的猪已经养成了吗,政府下来收购,刚好赶上了秋收我就下来看看”

“哦”

刘光齐这才想起来去年白占元把报告打上去后,白占元就被加了担子,现在除了主管经济方面的工作外,还管辖了农业,成了推动农业互助的组长。

“这些玉米是几亩地收的啊。好粗的棒子啊。”

白占元看着田埂上那一堆玉米问道

“这是我家的,两亩地,现在收了有一多半了吧。”

“称了吗。”

“还没有”

“现在就称,现在就称,桂生把称拿过来开始称”

在五爷的催促下,几个刚从地里出来的村民拿着大秤就走了过来,开始一筐一筐的称,

听到村民的报数,白占元带来的工作人员,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

很快刘光齐家那两亩的产量就被称了出来,带皮亩产为一千五百斤,扣掉玉米皮和水分和每亩一千两百多斤,绝对的高产。

之所以能这么高,是因为刘光齐家的这两亩地是刘光齐自己买的化肥,没有打对折,份量足。

“丰收啊,大丰收啊。”

五爷看着眼前这堆玉米,拍着大腿老泪纵横的大喊道。

“太好了,光齐,你这回可是立大功了,要是全国的玉米都像这里这么高产。那咱们新中国就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了。”

看着眼前小山一样的玉米,白占元搂着刘光齐的肩膀激动的说道。

“等等,一亩地怎么可能种出的这么多玉米,你们这分明就是在弄虚作假。”….

就在众人激动万分到时候,一个带着眼睛,手拿相机的青年提出了质疑。

“你少在这里满嘴喷粪,这些玉米可都是我们一根一根从地里掰下来。你凭什么说我们作假。”

听到有人说自己家弄虚作假,刘海生不乐意了走到眼镜青年跟前,指着眼镜青年鼻子说道。

“怎么被我说到痛处了,我今天就是为了戳穿你们才来的,别以为我没种过地,我也是农民出身,一亩地最多就是四百多斤玉米,就算是你们用了化肥,撑死也就是五百多斤,怎么可能一千多斤,这根本不符合科学常理。”

眼镜青年看着急赤白脸的刘海生,向前走了一步顶着刘海生的拳头义正言辞道。他的这番话顿时引起了其它随行人员的共鸣。

他们当中不少人也是农民出身,对各种庄稼的产量也是心知肚明,你要说产量多个一两百斤他们还能理解,可是这突然翻了好几倍,你让他们怎么相信,刚才之所以激动,完全是被周围人感染,现在冷静下来一想,顿时感觉自己受到欺骗,毕竟他们也没有亲眼看到村民采摘,一来就看到田埂这儿堆着一堆箩筐,谁知道村民是不是把其它地里的东西都搬了过来,故意夸大产量。

听到眼镜青年这番话,一直对刘光齐非常信任的白占元有些动摇。

“既然你们不信,那就让你们亲自见证一下吧,你们随便挑上一亩地,我们现场采摘,最后称一下不就知道我们有没有弄虚作假了。”

对于眼镜青年的质疑刘光齐还是很欣赏,如果新中国能够多一点像他这样的人,那么未来或许就不会有浮夸的风出现。

“我挑就我挑。”

说着眼镜就准备挑地。

“等一下。”

刘光齐叫住了眼镜青年,这么好的打脸机会,不利用一下可惜了。

“怎么怕了。”

眼镜青年瞥了刘光齐一眼,眼神中充满了鄙夷。

“身正不怕影子斜,我怕什么,我只是想和你打个赌,你不是觉得我们村弄虚作假吗,那咱们就以粮食的产量打个赌,我先给你说明白,我这两亩地是按照我的方法,浇足了水,用够了肥,它才能打出一千两百斤的。

除了这两亩地我们村其它的地都只用了一半量的化肥,我估摸着产量大概在七八百斤左右,如果低于这个产量那么就算我们村虚报。怎么样。”

“行,就按你说的办,赌注是什么。”

的就答应了下来。

“我赢了,你给我们村的村民照几张相,他们活了几十年还没照过相呢。”

胜券在握的刘光齐盯着眼镜青年胸口的相机说道。他也不想为难对方,这个惩罚不轻也不重,还可以给给刘家村的村民捞点福利。

“行,我答应了,可你要是输了呢。”

眼镜青年也觉得自己胜券在握,于是满口答应了下来。….

“我输了,随你提条件,只要我刘光齐能做到的,绝无二话,你要是不信我,白大哥可以作证。”

“好,就这么说定了。”

说完眼镜青年就在地里转悠了起来,很快就在角落里找到了一块地,为了防止刘光齐他们作弊,眼镜青年也是用了心思,挑的这块地孤零零的,跟别的玉米地一点也没有接触。

见对方选好了地,刘家村都知道村民有没有墨迹,几个人直接钻进地里,一边掰一边还把采摘完的玉米杆踩到在脚下。

为了缩短时间,五爷特意叫了另外几个人去地的另一头采摘,、在众多人手的两面夹击之下,这块儿地很快就被采摘完成。

而一旁的眼镜青年早就激动的说不上话,眼眶都红了起来,在采摘到一半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已经输了,但他一点儿都不生气,内心只有无限的喜悦和激动,其它随行人员也没好的哪去,这可是在他们眼皮子下采摘的啊。

“一共是九百三十斤”

最后刘光齐的三叔报出了这块儿的产量。

听到这个数字,早场的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受了一辈子的饥,终于不用挨饿了,虽然是粗粮,但好歹也能填饱肚子不是。

“刘光齐同志,我为我之前的态度像你道歉,你不是一个弄虚作假的人,你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功臣啊,你为我们国家的农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只要这个方法推行开来,将有成千上万的人拜托饥饿,等我回去之后就把这件事儿发表到报纸上,让所有人都知道你的名字。”

在众人的欢呼的时候,眼镜青年走到了刘光齐面前跟刘光齐表示了歉意。

“我没你说的那么伟大。你还是赶紧帮我们村的人照相吧”

刘光齐摇了摇头拒绝了眼镜青年的夸奖,他现在已经不在乎出名不出名了,只要刘家村的人能吃饱饭就行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票证时代的到来

跟随白占元的出来考察的工作人员在刘家村待了一整天,亲眼见识了刘家村玉米地的大丰收,经过一天的采摘称重,刘家村玉米平均亩产达到了七百五十斤,比起往年整整翻了一倍。

当天下午眼镜青年就拿着收集好的素材回到了报社。第二天报纸的头条就刊登了刘家村玉米大丰收的事情。

原以为这件事儿会引起民众的狂欢,但是看到这个新闻的人都对报道的内容保持了怀疑的态度,毕竟这个新闻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甚至农学院的教授看到这个新闻后,还直接冲到了报社,直接报社编辑的鼻子怒斥报社刊登假新闻。

对于这种情况,报社的编辑一点儿都不慌,直接把刘家村的地址告诉了这位教授,并且告诉教授刘家村的玉米收完,如果他不相信可以亲自去地里验证一下。

听到报社编辑这话,教授丝毫没有停留带着自己的学校就朝刘家村赶去,等到了刘家村教授就傻眼了,他们居然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玉米品种,而且还是整整一个村子都在种。

教授跟五爷说了一下后,就带着自己的学生兴冲冲的来到了玉米地,经过他们的亲手采摘并称重后,发现这些玉米地产量居然真的跟报纸上说的一样,除了没有达到最高亩产外,居然比报纸刊登的平均亩产还要高一点。

这可真是让他们喜出望外,毕竟这种新型玉米的出现,可以让他们少走太多的弯路。

确定了玉米高产的事实后,教授经过打听找到了刘光齐家,并且从刘光齐家带走了一些玉米。回到学校后,教授立马就把这种新型玉米和以前的玉米进行了比较。

过去的玉米体型又短又小,颗粒干瘪瘦小,而刘光齐带回来的新型玉米不仅又粗又长,而且颗粒饱满厚实。

最重要的是一根玉米杆了可以结四到五个棒子,而原先的玉米一根杆上最多也就三个棒子。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刘家村玉米之所以丰收,绝对不仅仅是化肥的使用和耕作方法的改变,最重要的还是品种的改变,同样耕作方式换成以前的玉米最多也就能收个五百多斤。

得出了这个结论后,教授立马把这个发现上报给了学院,学院在经过核实后又把这个报告上报给上级有关部门,既有农学院的报告,又有区政府高产证明。

上级政府立马对刘家村今年收获的玉米进行了置换。重点就是刘光齐家的玉米,除了几十斤粮种外,剩下那两千多斤全都被置换走了,当然政府也没有让刘家村的的人吃快,基本上都给了补贴。

这些事情都是刘光齐回城之后发生的了,为了改善刘家村的情况,刘光齐把他能做的事情都做了,组织合作小组提高效率,筹建养殖场增加集体财产,改善道路水渠方便交通,引进化肥改变耕作方式等等。剩下的事情就不是刘光齐一个学生能管的了。

….

时间一眨眼就来到了十月中旬,因为南方暴雨导致南方产量地粮食大幅减产,再加上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成为工人,城镇居民粮食压力愈发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取缔粮食投机,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的顺利进行,1953年10月16日,中央核心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简称统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销)。

10月19日,政务,院发布了实施统销统购的命令。bj,市遵照这一命令,结合bj供不应求的实际情况,首先对面粉进行计划供应,于10月27日召开了市政府委员联席会议,通过了“bj,市实行面粉计划供应的决议”,报请中,央批准后,自1953年11月1日起实行面粉计划供应(定量分配),凭“面粉购买证”供应面粉。

1953年11月13日bj,市粮食局成立,21日办公,发给各户的“面粉购买证”。

“面粉购买证”面额分为1市斤、4市斤、8市斤、10市斤和根据需要购买填写的“集体购买证”五种。凡是本市市镇居民统一由公安派出所按正式户口每人每月发给8市斤的面粉统一购买证一枚;

另按不同工种,属于公私企业事业、农场、机关、团体、文教学生……由所在单位每人每月增发4市斤面粉购买证,合计12市斤;

如果是属于工矿、铁路、建筑、装卸、公交由所在单位每人每月增发10市斤面粉购买证,合计18市斤;

至于外国领事馆、医院病人,按实际需要数量填写集体购买证

11月15日,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在全国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由国家对油料和食用油实行计划收购,并在城市、工矿实行食油计划供应。

12月1日,bj,天津两市又开始对大米和粗粮实行计划供应。其他大城市紧接着也实行计划供应。上海因油比米紧张,先实行食油和面粉计划供应,后实行大米计划供应。

自此新中国彻底进入统销统购的时代,各种票证快速的走进人们的生活。

有道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永远不要低估老bj人的政治敏感性,人家毕竟是在天子脚下长大,政府那边刚定下了调子,民间就已经传的沸沸扬扬。

十月十九号这天刘光齐正坐在医馆看书,就看到一群人乌泱泱到从医馆门前跑了过去。

“我的天啊,这么多人是要干什么去啊,不会是发生什么大事儿了吧”

虎子看到这些人形色匆匆的样子,也变得紧张起来。

刘光齐朝那些人跑去的方向瞥了一眼,就知道这些人肯定是去粮店抢粮了,这几个月,他通过出售慈禧宝藏里的金银,或明或暗的收购了十吨的粮食存放在空间里。

再加上他空间里本来就可以种植粮食,所以他现在一点都不慌。

“伙计,怎么回事儿啊,着急忙慌的。”

….

有些心慌的虎子拦住了一个路人问道。

“你还不知道啊,南方遭灾了粮食不够吃,国家马上就要计划供粮,以后每个月每个人都只能买八斤白面了,这不是要饿死人吗,兄弟,你也别在这儿杵着了,赶紧去粮店卖粮食。再不买就买不着了。”

“坏了,刘爷,咱们赶紧关门去卖粮食吧。”

虎子一听这话脸色就是一变,回到医馆后就大声的嚷嚷道。

上一篇:特雷森爱情保卫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