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藩镇,但是在西欧 第39章

作者:阿斯顿发

以查理的叔父贝尔纳为首,负责军事的大臣阿斯托尔福与埃里克站在查理的右手边,而以阿尔昆为首,迪奥多尔夫,马拉吉吉等帕拉丁学者团则站在查理的左侧。

廷臣们面色各异,或喜或忧,而在御殿的正中央,在黄铜烛台的正下方,从汉堡归来的信使正在大声叙述着。

“……听到消息后,我和同僚前往了不莱梅,不莱梅的惨状触目惊心,维京人在叛徒的帮助下,破坏了不莱梅的城门,但是好在不莱梅的教士们有着天父的智慧教导,他们在门洞中放了一把火,并趁此机会,在教堂前方继续构筑了一道新的防线来抵御维京人的进攻……”

“……就这样,不莱梅在菲尔茨长老和开尔文主祭的帮助下,守住了咱们最后的圣所,保住了我们法兰克人的生命,但代价是不莱梅十年来的积累已经全部被劫走,农田水渠还有房屋几乎被尽数破坏,假如我们不施以援手,恐怕今年不莱梅又是一场饥荒……”

“……不过幸好汉堡伯爵阁下及时出现,他带领着近千的军队找到了维京人,不过他只夺回了部分财物,又不得不返回救援汉堡去了……”

“……那支维京海盗分为两路,一路从威悉河进入,劫掠了不莱梅,另一路则渡过易北河,偷袭了汉堡。不过维京人自己走漏了消息,他们没能成功劫掠汉堡,于是他们在河岸边埋伏,袭击了渡河救援的汉堡伯爵……”

“……这样汉堡伯爵阁下获得了胜利,但他们的士兵损失惨重,汉堡伯爵身受重伤,到目前为止仍然处于昏迷状态,卧床不起,殿下,我得提醒您,汉堡伯爵的士兵认为他们的领主已经去世,好像有暴动的趋势,您一定要做好准备……”

“为什么萨克森的事总是那么糟糕!”查理重重拍了一下桌子,“三天前,所有人都告诉我一切都好,三天后,我得知的消息是,我亲爱的大主教威勒哈德去世,我虔诚的教子安东尼·洛山重伤濒死,不莱梅彻底失守,汉堡危在旦夕!该死的,萨克森的事为什么总是这么糟糕!”

“殿下,此事可能是维杜金德在捣鬼,去年诺斯人才劫掠了不列颠的诺森布里亚王国,他们尝到了甜头。

丹麦国王西格弗雷德与维杜金德是表兄弟,很有可能是西格弗雷德牵的头……”马拉吉吉丝毫没有丧子之痛的表情,反而掏出了一张莎草纸侃侃而谈起来。

听着马拉吉吉的讲述,查理眯上眼深吸了两口气,再睁开眼时,之前愤怒的表情仿佛从未出现一般,他的脸上出现了与往常一般的镇定:“再说这些已经晚了,维杜金德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看样子,他应该就是在吕贝克一带了,我猜他会在五天内再次发动起义,只是现在不莱梅和汉堡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御殿中陷入了沉静,过了好一会儿,阿尔昆才从议事的群臣中走出:“殿下,我建议您任命不莱梅长老菲尔茨为新不莱梅主教,他们在面对维京人的战斗中,不仅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和虔诚,还证明了他们的实力,我想这会是一个好的选择。

至于汉堡那边,开尔文主祭曾经是那支军队的副官,应该能压制的住,我们可能需要付出一些钱财和土地作为赏赐,先将他们安定下来,目前春耕刚结束,我们的军队还在路上,强行征发来年可能又要闹饥荒。

假如维杜金德与东伐利亚的撒克逊叛乱者合流,那又是一场与去年不相上下的大叛乱,所以我们需要守住汉堡,就算无法阻挡撒克逊大军南下的步伐,至少可以迟滞一下。”

查理抚摸着权杖上的翡翠:“我准备将不莱梅的部分教士和当地法兰克人撤回到明登一带,还有,升任开尔文为长老,在安东尼恢复前,暂时主持当地事务。

贝尔纳叔叔,你带上三千索里达和一千张毛皮还有牛羊蜜酒去汉堡犒军,千万别让他们知道撒克逊叛军又要来了,一定要稳住他们。

阿斯托尔福,你带上柳德米拉,去找欧波里特国王,告知他们这一消息,让他们保持警惕。

埃里克,你去准备准备,我们可能要动用卫国后备军了,还有那些封臣也要通知到。”

“遵命陛下。”几个人同时躬身行礼道。

迪奥多尔夫忍不住问道:“殿下,这次真的需要这么重视吗?”

阿尔昆瞟了一眼他,不咸不淡地说道:“自从韦尔登大屠杀后,撒克逊部落的酋长们都被激怒了,他们互相串联,那些保持中立的部族也都倒向了维杜金德那一方,现在的萨克森就是一个装满了麦酒的木桶,一旦劈开,就会像洪水一样爆发。”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不用再说了。”查理瞪了一眼倔强的阿尔昆,眉目间不太愉快。

似乎是为了把话题转移开,查理突然向着使者问道:“保罗呢?我听说他也蒙神召唤了?”

“据不莱梅的教士们说,他是被请求追随维京人步伐,为汉堡伯爵引路以夺回部分财物,但根据现场的调查来看,保罗爵士应该是求功心切,离的太近,在树林附近被维京人袭杀了。”

“有目击者吗?或者遗留的物品?”

“有。”信使点点头,“我们找到了几个当地撒克逊农民,他们说当天夜里,听到有喊杀声,然后就看到一群维京人正在屠杀保罗他们,在维京战俘中,确实也能找到对应的描述。”

“唉,多么好的一个孩子,他才不到二十岁。”查理脸上露出了悲伤的神情,“抱歉,马拉吉吉,我们没能保护得了你的孩子。”

“这是天父的旨意,殿下。”马拉吉吉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他是为国王为天父而死,况且汉堡伯爵已经为他复仇,这便没什么遗憾的了。”

“殿下。”阿尔昆再次站出,“那您的教子安东尼该如何处置?”

“他驱赶了维京人,受了重伤,应当嘉奖,而且他还是阻挡丹人和撒克逊叛乱的前线,我决定授予他边境伯爵的身份,将汉堡作为他的恩地,世代相传。”

第七十五章 工资与战斗力成正比

建中四年六月初夏,汉堡的居民们已经收拾好了房屋和农田,开始了与往常一样的生活。

他们已经得知了领主大人再次击败了维京人的消息,虽然领主大人自己受伤了,但无论如何,领主大人确实驱逐了那些维京人,还拿到了好多的战利品。

从易北河上用龙首战船运送的大量的刀剑与财物牛羊就可见一斑。

听坊间流传的消息,冯森从维京人那边得来的许多战利品和刀剑盔甲准备低价售卖,很多的周边的武士和小贵族都纷纷赶来,甚至一些有闲钱的自由民也准备买上一套链甲,不论是防身,还是以后上战场都有大用。

不过,汉堡核心区域没有受到什么大的伤害,周边的乡村地区就不一定了,维京人在进攻汉堡时,在周围劫掠了一圈,在进攻汉堡失败后,又在周围劫掠了一圈。

起码十来个村庄被毁,那些村中的长老和酋长更是死相凄惨,不过各个村庄中的人口都下降了。

但那些有百户长存在的村庄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仅在对抗维京人的战斗中得到了补偿,那些被打为奴隶又释放的人也被百户们瓜分,增强了自身的实力。

而且从他们村庄中劫掠到的财物,冯森都是尽数归还,别的村庄,那就当没看到,直接收入囊中,什么牛羊,什么财物,都被逃走的维京人带走咧!

除此以外,那些跟随百户上战场的辅兵也得到了布匹和刀剑的赏赐,能拿到大部分被夺走的财物和人口,可那些没有百户在村中的部落,遭了难就是遭了难,冯森看都不会看他们一眼。

所以为了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不少撒克逊酋长们开始将自家的孩子送到了汉堡,作为冯森的亲军而存在。

冯森也大手一挥,给这些亲军赐名为散骑营,小一点的去汉堡小学堂读书,大一点的则昼训夜读,待到以后有了战事立了功再升为百户长。

裹满绷带的冯森拿着笔,在书页上记录了散骑营的安置后,又在账簿上勾画着接下来的赏赐计划。

这次要赏的可就多了,之前丹麦战事中由于出兵不多,给的钱和赏赐也不多,很多底层将士都不太满意,从这次军中聒噪就可见一斑,所以这次劫掠不莱梅,也是得把上次欠的赏赐补回来,这可就多了。

首先是田地。

开田是依然要继续的工作,这就不用多发愁了,还是老一套的来,那些新来的维京人也要开始劳动改造,所以他们的第一站就是去开田。

这批开的新田,冯森不准备像往常一样分给士兵们,他们一百亩的田地,以目前靖难军士卒的资源来说,实在是太难开发了,在这个时代土地投资回收周期实在太长了。

靖难军的士兵们也知道利害,不太看得上荒田。

所以靖难军真正的收入来源,还是冯森的赏赐和售卖战利品。

与其把土地放在他们手里抛荒,那还不如直接军管农场算了,也就是冯森派专人去经营农场,而靖难军士兵的薪资就从军管农场中支取,作为基本薪资。

这个农场由靖难军全体士卒共有,每年按比例抽成。

这样进行集约化的农场,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土地和人力,集中发展,比单人独自劳作要好的多,至于耕种这片土地的人口嘛,冯森准备从不莱梅引进一批流民佃农。

从779年开始,法兰克王国内部天灾人祸频发,各处都爆发了饥荒,大量自由农民破产,这也是为什么不莱梅周边土匪众多,而阿尔昆坚持在春耕结束后集结军队,也是由于这个因素。

而不莱梅刚刚遭遇海盗进攻,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和家园,正是最无力的时候,加上冯森还有真慧这个招牌,招揽一批佃农不算难事。

军管农场属于公田部分,私田冯森也会相授,但在这批靖难军士卒有能力开发之前,冯森会尽量约束私田的外授,而是将工坊或者农场以股份的方式授予这些士兵。

这次对靖难军将士的赏赐也是非常头疼的部分,首先冯森拿出了一万多德涅尔作为现金赏赐,分到每个唐军士兵头上大概是一个索里达金币。

别小看这一个索里达金币,而在缺少黄金的西欧,这种金币成色良好的话,甚至能兑换二十个德涅尔,德涅尔的购买力还是相当可以的。

不过这只是小头,算是给士兵们的手头一点现钱,因为此处物价低,吃饭睡觉乃至婆娘都是冯森安排的好好的,基本没什么花钱的地方,给他们一点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拉动经济罢了。

除此之外,冯森手头还有一大批暂时无法出手的毛皮和琥珀,价值在三万德涅尔左右,这才是大头。

当然,这点钱是决计不够的,除了农场股份,还有其他的赏赐,比如烧火用的柴,穿衣服的布匹,牛羊和工具甚至奴隶,都得赏赐。

靖难军牙兵士卒纯纯少爷兵,平常除了训练都不咋干活的,这些玩意儿都是冯森赐。

不行把赏赐按揭吧,这段时间也不打仗,等牛羊再繁衍一点,可以将牧场里的牲畜和猪作为肉食赏赐下去抵账,分批卖掉战利品,每月给一点,他们也不会有太多意见。

但是这样,工坊那边发展又要出问题了,想要发展工商业,资金注入也不能少啊,不行,得悠着点。

再算一算,衣食和精神娱乐都有了,要不再整点住的?那些士卒目前还在住五人一个的大院中,宅子本来还挺宽阔,但加上士卒们的姬妾甚至小孩和奴隶,逐渐就有些拥挤了。

那就得再建一坊,但是现在开田工坊耕作砍树,哪里抽的出来人口呢?从奴隶贩子那里买?那还不如直接把钱给士卒们呢。

所以得无偿再弄一批奴隶?冯森摸着下巴思索起来,玛德,不行让干脆到维莱蒂人或者文德人那边擒生,正好多的奴隶也能抵掉一部分赏赐。

诶,不对啊,那打了仗又得给赏赐,然后为了给出赏赐又打仗,这不死循环了吗?不行不行。

冯森晃了晃脑袋,他在纸上规规整整地写下了一长溜的赏赐,最后计算一番,最后还是得拿出几十亩私田再抵掉一点,然后按月发放,等九月秋收,情况就会好很多。

放下了毛笔,冯森仰面躺在了阿尔沃的膝盖上,把脸埋入了柔软之中。

这牙兵打起仗来用着爽,但是费钱也是真的啊。

第七十六章 黑黝黝的橡子堆成山,法兰克阿哥阿妹把歌唱

温暖的房间中灯光摇晃。

在阿尔沃怀里没躺多久,在她开始动手动脚之前,冯森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坐了起来,在她不满的眼神中,继续拿起了桌上的毛笔。

有了这一波资金的注入,冯森的大盘又能活动起来了。

这笔资金的第一波注入对象就是目前的工商业,这一波对维京人的反击,收获最大的除了不莱梅的战利品外,就是那将近五十艘龙首战船。

这些长船的可不仅仅是维京人外出劫掠时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维京人经商时的交通工具。

从8世纪起,成千上万的维京人就是驾驶着这些龙首长船在第聂伯河与伏尔加河上开展了与拜占庭甚至阿拔斯的贸易。

这些性能优越的船只,不但能在河流中行进,还能在大海中航行。

海外贸易也是维京人贸易不可或缺的一环,维京人最远甚至跑到了伊比利亚和北非。

而冯森瞄上的就是这部分海外市场,准确来说是不列颠市场,别小看了不列颠的市场,虽然不列颠是个只有婆罗洲三分之一大的小岛,但却是天然的羊毛产地。

在后来的汉萨同盟对不列颠贸易中,汉萨这边的拳头产品是蜂蜡和葡萄酒,而不列颠的拳头产品就是羊毛,在全盛时期,其交易总额甚至能达到六万英镑。

中世纪的西欧,最经典的衣服面料是什么?就是羊毛,或者说呢绒,其地位和中原的绢布颇为相似,高于麻布却又矮于丝绸。

不论在哪里,衣物总是必须品,不愁销量的,最重要的是,这玩意儿和绢布一样,还有部分货币属性,可以填补冯森领地上金属货币短缺的问题。

除了羊毛,冯森还有一个需要进口买卖的玩意儿,那就是盐,在中世纪盐被称为白金,尤其是那种精盐细盐价格极其高昂。

冯森需要柴郡的盐矿,北欧这边气候湿润,几乎无法晒盐。

当然,冯森买盐也不是为了完全吃,主要是为了精加工做成精盐再卖出去,这一倒手不赚个七八倍都算亏的。

晃动的灯光下,冯森伏在案边,毛笔在白纸上轻微晃动着。

七月五日!冯森郑重地写下了这个日期。

冯森的计划是在秋天之前派出第一支船队前往不列颠交易,这不仅仅是打开商路,更重要的是,他需要销赃。

自从阿拉伯人入侵后,西方曾经一度被剥夺了出海口,萨拉森人(沙漠牧民,是当时对中东地区民族的统称)的船只在地中海上驰骋,扼守了东西方的商路。

这导致了法兰克王国的经济水平一度倒退到了被个体消费所支配的近乎原始农业生产的水平,长距离的贸易几乎完全消失。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基本秉持着以物易物的法兰克,可以说就是一套封闭经济,至少在目前的法兰克来说,是这样的。

法兰克的经济就像一潭死水,冯森的货物哪怕是一颗石子都足以惊起引人注目的涟漪,所以他从不莱梅掠夺的战利品基本是不可能在国内销售的,只能售往海外。

冯森对此给出的两个目标分别是西边的不列颠,和老朋友斯拉夫人,那些毛皮和琥珀在拜占庭也是紧俏的商品。

而冯森这边一旦打通了两边的商路,凭着汉堡的港湾优势,都不需要发展什么手工业,靠倒买倒卖就足以让冯森躺在金币上数钱。

当然,前提是要防住那些该死的维京海盗。

所以,日德兰半岛甚至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都是未来不得不去的地方啊。

冯森挥了挥有些发酸的手腕,继续在纸上写着。

商业这边计定,但手工业这方面还得规划一番。

手工业这方面,冯森准备再建一座酿酒工坊,正好让那些酱油和醋练熟了手的工坊学徒转到酿酒上来。

根据他的判断,今年风调雨顺,汉堡在重整了农业技术后,秋天应该会赢来一波丰收。

不过由于人口的增长(奴隶),这些粮食还是只能填饱大家的肚子,不过虽然没有太多的多余粮食来酿酒,但是可以有水果酿酒和橡子酿酒嘛。

此时的德意志地区全是一望无际的大森林,里面橡子树多的离谱,每年黑黝黝的橡子堆成山,把猪赶进去喂,猪都直呼吃不完。

这橡子可是好东西啊,淀粉含量甚至能到达60%,比我们正常吃的腰果核桃都多,与板栗堪堪持平,只不过这玩意儿只能给猪吃,因为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单宁酸,人吃多了会因为拉不出屎而死。

每次看了那些橡果,冯森都有一种丰收的痛苦,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橡果烂完,实在不是农耕赛亚人的应有的姿态。

几番思索后,冯森最终决定,今年除了用多余出来的部分粮食酿少量酒之外,橡子酿酒和松子酿酒同样要投入生产,试着酿造,反正小规模实验嘛,失败了也不心疼。

除了新设的酿酒工业外,冯森还准备把豆豉和酱油工艺放到民间去,和军管农场一样,冯森出初始资金出技术,百户酋长们出人出力出场地,然后得到的钱按股份分账。

因为豆豉和酱油是一种需要大规模生产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产业,冯森这种小作坊生产不了足够的豆豉和酱油,还不如放给那群酋长们。

这些无关紧要的产业,冯森都准备下放给当地民众,只有他们手里也有钱了,整个经济才能盘活起来。

等未来,真到了领地内商业需要发展进步的时候,不需要冯森说出口,酋长百户们估计就会自己找去了。

到目前为止,手工业的发展都还算顺利,但陶瓷工艺方面却出了大问题。

冯森一开始还是准备要弄陶瓷的,只是这几趟探查思考下来,他发现,短期内基本没什么可能成功。

那些高岭土基本就只能在巴伐利亚找到,不管是人工费和路费都不是冯森现在能负担得起的,得不偿失,只能延后。

失去了高岭土,没有了耐火砖,高炉炼铁暂时搞不成了,不过没有高炉炼铁不还有普通的熔炉炼铁嘛。

冯森已经和鲁尔那边的人交接过了,不过出于种种原因,狄奥多里克仍旧没能给冯森弄来专属经营权,不过他为冯森弄到了绝大部分的露天煤田。

冯森不想节外生枝,就干脆如此了。

他手头上没有多余的人可以用,还是欧坦家族派出了自家的管家作为代理人,帮助冯森管理鲁尔的地产,不过冯森也要支付少量的酬劳。

不过以冯森目前的财力来说,那些酬劳也不过是洒洒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