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第19章

作者:类星体

  好在在本位面中,截至目前为止,小胡子暂时还没有发疯的迹象。海伦娜早已经打定主意,德国要发动战争自己不会阻止,但如果小胡子再像上个位面一样发神经搞极端民族主义,那自己就算拼着任务完不成也不想和这帮猪队友混了,毕竟带着猪队友打团战对海伦娜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精神折磨!

  所以说本位面的德国啊,你可千万别让我失望啊,海伦娜这样想道。

  ……

  言归正传,和本土犹太裔相比,大约十万名东欧犹太难民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出口”对象了。对德国来说,东欧犹太难民没有德国本土犹太人那样丰厚的财富和高知识水平,离开德国去巴勒斯坦并不会给德国带来什么损失。不但没有损失,甚至还能带来一定的潜在好处:一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德国城市就业岗位的紧张局面,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治安隐患。毕竟东欧犹太难民大多生活在社会底层,必然会和德国的底层人民争夺那些本来就非常可怜的就业岗位,而且这些难民在生活难以为继的情况下铤而走险的情况并不罕见。

  既然选择“出口”如何出口这部分犹太人才能让德国的利益最大化呢?海伦娜给小胡子的建议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通过对这部分犹太人进行“深加工”,提高“出口”附加值;第二条则是通过“捆绑销售”德国的滞销商品和老旧顺便,换取宝贵的外汇储备。

  海伦娜的具体操作建议如下:

  一,所有愿意前往外国定居的犹太难民都需要根据自愿报名的原则在德国的移民部门登记,登记后即可获得移民志愿者身份。

  二,由犹太复国组织牵头,英美犹太金融家需要给每一位即将前往巴勒斯坦地区的东欧犹太裔志愿者提供一笔不少于5000英镑或的贷款,这笔贷款必须以英镑或者黄金的形式存在德国政府的一个“特别账户”上,由德国政府为贷款提供担保。

  三,所有前往巴勒斯坦的志愿者,凡是年龄在14岁到50岁之间的,不论男女,必须首先进入“安保训练营”,接受不少于四个月的军事训练,训练标准将完全参照德国国防军的标准。训练费用从“特别账户”上划拨。

  四,德国政府为犹太移民准备的特别账户中的资金扣除军事训练费用后的部分,必须用于购买德国的工业设备和其他商品。

  通过以上这些操作,犹太复国主义者得到了很多好处:

  其一、得到了数量众多的犹太难民,可以大大充实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口。

  其二、这批新移民中的适龄人口都是经过专门的德式军事训练的,只要给他们武器,就能立刻拉起一支强大的民族武装!

  其三、虽然德国要求为移民提供的贷款只能用于购买德国的工业设备和商品,这些设备和商品都是旧货和滞销货,而且价格也比国际市场价格高。但德国表示愿意在销售正常设备商品的同时,帮忙走私一些“非正常”商品,很多都是有钱也很难买到的。

  不过相比之下,德国得到的好处更大:

  其一、处理了一部分滞销商品和老旧工业设备,有利于提高就业,也有利于完成固定资本的更新,从而激活摇摇欲坠的经济循环。

  其二、德国将获得宝贵的外汇储备和黄金,可以改善岌岌可危的国际收支状况。

  其三、德国可以通过对犹太人的军事训练,可以将犹太人未来的民族武装力量打上深刻的德国烙印,这样犹太人中主张以武力反对英国殖民者的右翼激进势力在政治上必然天然倾向于德国。

  其四、这一交易会导致英、美、法等国的资本向德国流动,等于间接延缓了潜在对手的经济复苏进程。

  总之,这是一个对犹太复国主义这和德国都有好处的计划,难怪沙赫特刚刚向犹太复国主义者和英美犹太金融家提出,立刻得到了对方的热烈响应!很快一份名为“哈瓦拉计划”的秘密协定就出炉了,“哈瓦拉”在希伯来语中就是“转移”的意思。这份协定的内容基本上完全照搬了海伦娜的建议,只是在具体的实施细节上做了一些调整。

  希特勒虽然并没有经济学背景,但是凭借政治家天生的敏感性,小胡子还是一眼就看出了德国在“哈瓦拉计划”中所能得到的潜在收益!为了进一步配合实施海伦娜的“哈瓦拉计划”,希特勒甚至下令进一步放开了对波兰犹太裔移民的限制,好让这笔生意可以持续做下去。现在德国有了效率更高更可持续的利用犹太人赚钱的手段,上个位面对本土犹太人杀鸡取卵的事情发生的概率其实已经很小了。

第八十九章 黄金诅咒

  1896年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中,威廉·詹宁斯·布赖恩,这位民主党籍总统候选人在参与1896年的总统竞选时,曾经发表过一篇非常著名的竞选演说,这就是后世经常被经济学家们所提及的“黄金十字架演说”。

  在演讲中,布莱恩猛烈批评了黄金本位的货币制度,他声色俱厉地宣称:“如果他们公然把金本位制作为一件好东西加以庇护,我们就同他们作殊死搏斗。我们的背后有全国和全世界从事生产的广大群众,我们得到各地商业界、劳工界和辛勤工作的人们的支持,所以,对于他们实行金本位制的要求,我们的回答将是:你们不要把这顶荆冠强套在劳动人民的额头上,你们不要把人类钉死在金十字架上。”。

  虽然这次演讲并并没能让布莱恩如愿选上美国总统(这位老兄在1896年、1900年、1908年三次竞选总统都失败了),但是这篇演讲却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学命题:黄金十字架的诅咒。

  20世纪30年代,国际上普遍实行的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在这一制度下,各国所发行的纸币都有一个确定的含金量,而这个含金量是由各国央行所持有的黄金储备(或者能兑换为黄金的外汇,比如英镑)来背书的。

  由于这个时代的纸币含金量必须靠黄金来背书,所以黄金和能够兑换为黄金的外汇储备就是货币发行的基础。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纸币一旦失去了黄金和外汇储备的支撑,那实际价值就和一张废纸差不多,毕竟黄金中凝聚的可是大量的无差别人类劳动,而纸币只不过是一堆通过廉价的印刷术批量生产的花花绿绿的纸片而已。

  这时有人可能会感到大惑不解了:听你这么一说,金本位制度听起来不是很好吗?你看: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都不敢滥发纸币,否则魏玛德国的经济崩溃就是下场。那么为什么金本位制度又会成为一种诅咒呢?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看看德国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就能明白“黄金诅咒”的坑爹之处了:

  从1929年到1933年间,由于各国都采取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原来统一的国际市场被破坏了。在这一背景下,德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被完全打破了。仅仅四年时间,德国的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就从1929年的26亿马克,急剧下降到了1933年的4亿马克左右。海伦娜通过犹太难民出口计划所换回的外汇,也只是暂时防止了德国外汇储备的枯竭。

  由于缺乏足够的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撑腰,德国央行发现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如果选择大规模增发货币,那么由于缺少黄金和外汇储备的支撑,货币体系就会变得高度不稳定。魏玛德国时期超级通胀的恶果还在眼前呢,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反之,如果不增发货币,那么国内市场上资金紧缺的状况就无法得到缓解,经济也就没法得到复苏。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市场中的货币供应不足,就会带来的通货紧缩,而通货紧缩则会导致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跌、企业生产意愿进一步下降、工人工资也会进一步减少……

  总之,在金汇兑本位的货币框架下,面对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的严重不足,德国央行如果超发货币,就会导致货币体系不稳;如果听之任之,就会进一步加深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

第九十章 就业汇票

  在上一个位面的很多军事论坛上,一直广泛流传着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说纳粹德国之所以要在1939年进攻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因为纳粹德国为了振兴经济借了大量的钱,如果不在1939年发动战争,纳粹德国的政府的债务危机就会浮出水面,所以德国之所以发动战争是为了掩盖迫在眉睫的债务危机。

  海伦娜在穿越前,一度也对上面这种说法深信不疑,然而在研究“钢铁雄心”系统所提供的历史数据的过程中,海伦娜发现这种说法并不完全符合事实。

  上个位面的1938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是1045亿帝国马克。1937年9月至1938年9月财年,德国政府收入是139亿帝国马克。同期德国政府的总债务是多少呢?截止到1938年9月,德国政府总债务是312亿帝国马克。

  同样是上个位面的193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是865亿美元,同年美国财政收入为148亿美元。那么同期美国的国债余额又是多少呢?截止到1938年6月底,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余额是372亿美元。

  论占GDP的比重,美国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高达43%,德国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却只有29.9%;论债务和财政收入的比例,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是其财政收入的2.51倍,德国政府债务是其财政收入的2.24倍,亦低于同时期的美国。

  综上所述,即使到了战争迫在眉睫的1938年,德国政府债务也没有膨胀到失控的程度,如果一定要比哪个国家的财政最接近崩溃。那罗斯福的美国也一定会排在小胡子的德国之前,毕竟1938年的德国财政收入才占GNP的13.3%,只要肯加税的话,财政增收的潜力也比财政收入占GNP的17.1%的美国更大。因此,我们在谈论小胡子在1939年发动战争的原因时,并不能简单归结于德国再不发动战争政府就要破产。

  在这里特别说明的一点,海伦娜并不是认为1938年德国经济就不存在问题,与此相反,海伦娜认为1938年德国经济问题还是非常突出的。同时,海伦娜也不是认为德国发动战争的动机与其自身的经济问题毫无关系,与此相反,海伦娜认为德国发动战争的内在动因和其自身的经济问题也是息息相关的。不过现在时间才刚到1933年,这个问题海伦娜准备留到以后再慢慢分析,现在海伦娜更关心的还是眼前的问题。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德国政府的债务负担比美国要轻,那么德国经济复苏的成果比起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来说又怎样呢?对于这个问题,海伦娜可以非常明确表示:在同样的时间下,上个位面中希特勒复苏经济的成就足以让罗斯福感到无地自容!

  还是看数据:上个位面中,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193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1928年足足高出了41%!相比之下,罗斯福新主持下的美国,193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比1928年高了8%!要知道,罗斯福上台时,美国的经济牌面可比德国好多了。毕竟光是更多的黄金储备和更大的国内市场这两点,就足以让手握一把烂牌的小胡子羡慕得直流口水了……

  为什么希特勒上台之后能在政府负债率更低的情况下,实现更快的经济复苏呢?海伦娜认为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出在货币创造的效率上。在货币政策方面,罗斯福只是让美元贬值并终止了美元在美国国内的自由兑换,而纳粹德国直接凭空创造了一种名为“创造就业汇票”,事实上却可以扮演法定货币职能的新型票据,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梅福券”!

  一说到“梅福券”,玩过P社出品的策略类游戏“钢铁雄心4”的同学脑海中肯定会第一时间蹦出一串金灿灿亮闪闪的游戏buff:军用工厂建造速度+25%、海军船坞建造速度+25%、海军基地建造速度+25%……化学合成厂建造速度+25%。

  确实,上个位面中希特勒委托德国央行行长兼经济部部掌亚尔马·沙赫特创造“梅福券”的直接目的,就是通过投资军事工业和重化工业来降低失业率。但如果你以为“梅福券”的魅力仅仅在于“钢铁雄心4”里的那些buff,那就太小看这项伟大的金融创造了。

  “梅福券”真正的变态之处在于这玩意是可以凭空创造出来的!“梅福券”的背后没有任何贵金属支撑,甚至没有任何确定的实物支撑!沙赫特20年代搞出的“地租马克”背后好歹还有地产作为抵押,而“梅福券”背后什么也没有,连他的唯一能支撑“梅福券”价值的就是政府和央行用自身的信用给它的背书。

  那么“梅福券”具体是怎么运作的呢?

  原来德国政府先让克虏伯公司、莱茵金属公司、亨舍尔公司、毛瑟金属加工有限公司这军工四巨头联合成立了一家注册资本只有100万马克的皮包公司——Metallurgische Forschungsge-sellschaft,德文缩写为MEFO(梅福)。

  这家公司名字翻译成中文的字面意思就是“冶金研究会”,然而这家“不务正业”的公司根本不是去做什么冶金研究的,它的真正作用是代表政府采购商品和服务。不过在采购时,“冶金研究会”向企业支付的可不是马克,而是一种凭空创造出来的可贴现汇票,这种汇票就我们所锁的是“梅福券”。

  那么如果企业会愿意接受这种凭空印出来的汇票吗?没关系,政府已经承诺过了,你拿着这张纸去往德国任何一家银行,都能将这张纸兑换成马克现金!那么银行为什么会接受这张纸呢?原因是这张纸还可以去央行进行“再贴现”,即兑换成现金。

  一开始,工业企业和银行拿到梅福券还有点战战兢兢,赶紧跑去把梅福券换成稳当的现金,但后来大家发现这张纸真的是央行背书,随到随兑,而且上不封顶,口碑贼好。这样一来大家对这玩意也就有了信心,甚至不愿意把它兑换成马克现金了,毕竟梅福券的票面上还有4.5%的利息可吃呢。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印钞机印出来的“梅福券”放在市场上流通时,和那些有真金白银支撑的马克没有任何差别,“货币”就这样凭空被创造出来了。“黄金十字架的诅咒”就这样被轻而易举地解开了。

  “梅福券”在本质上和人民币一样,其实就是一种“信用货币”。在上个位面中,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随着美元和黄金脱钩,各个主要国家的货币也都切断了和黄金的最后一丝联系。世界货币市场真正进入了“信用货币”的时代。

  不过30年代各个主要国家还没谁敢真正放弃金本位,否则你的货币在国际上将会变得毫无购买力,所以在上个位面中作为信用货币的“梅福券”和作为金本位货币的马克实际上是并存于市场上的。德国有了“梅福券”这张王牌,货币发行就彻底摆脱了黄金和外汇的约束,只要德国政府的信用还没破产,就能不断印制“梅福券”给经济输血。

  因此,“梅福券”这一伟大的金融创新,就是上个位面中的德国能比美国更快实现经济复苏的最大法宝。

  被上个位面的历史证明有效的“梅福券”海伦娜自然是一定要劝小胡子赶紧把这个buff加上的,不过在重化工业和军事工业之外,海伦娜还准备用梅福券在德国的农村搞点事情。

第九十一章 发行规模

  德国总经理府的办公司里,新上任的德国央行行长沙赫特正在和总经理希特勒激烈地争吵着。他们似乎完全忽略了办公室里还有第三个人存在。被忽视的透明人海伦娜此时正悠闲地端着茶杯坐在靠窗边的椅子上,一边小口啜着杯中的绿茶,一边怀着一颗从前世带来的吃瓜群众的心看着这场年度经济大戏。

  希特勒和沙赫特争论的主要话题就是海伦娜所提出的“就业汇票”,也就是历史上的梅福券,本位面在海伦娜的影响下,这一汇票的提出时间比上个位面提前了一个多月。不过希特勒和沙赫特两人争论的焦点并不是要不要发行“就业汇票”的问题,而是今年应该发行多少的问题。

  “今年我们最多只能发行30亿马克的就业汇票,真的不能再多发了。”这是沙赫特的声音。

  “30亿马克远远不够,行长先生。我们的失业大军有将近600万人!,30亿马克分到每个失业工人头上只有500马克!这点钱够干什么?”希特勒显得有些激动,他腾地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摇晃着五个手指说:“50亿马克的额度!不能再少了,我们需要立刻行动起来,德国经济已经不能再等了!”

  看着小胡子和沙赫特在那里争得面红耳赤,海伦娜不禁暗暗叹了一口气:看来这场上个位面中就发生的争执,在这个位面中依然发生了,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惯性还真是无比强大!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你不是说梅福券事实上是一种信用货币吗?既然是信用货币,那么理论上不是可以无限发行的吗?

  你看看上个位面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为了挽救经济,各国央行几乎都是毫无节操地搞货币宽松,给市场注入流动性。为什么到了1933年的德国这里,希特勒和沙赫特还会为了梅福券的发行额度斤斤计较呢?对此,海伦娜表示,问题不出在信用货币本身上,而出在作为信用货币的梅福券和作为金本位货币的马克的刚性兑付上。

  完全没有任何实物支撑的梅福券之所以能充当信用货币,就在于政府和央行的信用背书。他们承诺:任何个人和企业拿着梅福券都可以在任何一家银行获得马克贴现,而任何一家银行拿着梅福券也能在德国的中央银行获得马克再贴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其中不对劲的地方?那就是:纯粹以政府信用作为支撑的梅福券和以黄金为支撑的马克竟然是可以刚性兑付的!以前德国央行想要创造马克,只能以黄金、外汇储备以及长期国债为基础货币。而现在基础货币的篮子里又多了一个所谓梅福券。

  梅福券的票面期限是三个月,但可以多次展期,最多可以展期到五年。五年时间一到,梅福券将在完成兑付后烟消云散,可谓是诞生于虚无,最终又化为虚无。

  然而问题来了,作为基础货币的梅福券是被注销了,但梅福券所创造出来的信用怎么办?我们知道,马克可是金本位货币,其含金量是要靠黄金和外汇储备背书的。现在创生这些马克的梅福券被注销了,但是其创造的信用需求还在,而这部分信用需求也是需要黄金或者外汇储备来为之背书的!

  沙赫特不肯发行过多的梅福券的原因就在这里,在沙赫特这位金融鬼才的计划中,德国可以先用梅福券把经济激活起来,经济被激活以后就能源源不断地从国际市场赚取黄金和外汇储备,这样五年之后德国赚得了足够的黄金和外汇,就足以支撑梅福券创造出来的那些马克了,一切都是如此的完美。

  在上个位面中,虽然小胡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给沙赫特施加压力,但沙赫特依然精确地计算着德国每年能新获得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小心翼翼地不让梅福券失控。在沙赫特看来,这样做的话他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梅福券注销后的窟窿填平,马克和黄金的比价依然会稳如泰山。

  但是沙赫特这种稳健的做法却让小胡子很不满意,1933年到1936年的四年时间里,沙赫特仅仅发行了172亿马克的梅福券,这点发行规模显然不能让希特勒这个“花钱能手”满意,毕竟梅福券所带来的神奇经济效果已经让小胡子这位“全民爱豆”如痴如醉。

  于是,1937年希特勒卸掉了沙赫特的经济部掌职位,当年德国的梅福券发行量就达到了120亿马克之巨!之后的1938年和1939年又是每年120亿马克的规模!也就是说在沙赫特卸任经济部掌之后,德国梅福券的发行量就完全失控了。

  之前四年才发了172亿马克,现在三年就发了360亿马克,这谁能撑得住啊,而且二战前的最后几年为了囤积各种战略资源,德国国库里的黄金和外汇储备还是在不断缩水的!1938年初德国的外汇储备只剩下6亿马克了,要不是吞并奥地利后,从奥地利的国库里搜刮出了5亿马克的黄金,马克的国际信用怕是当时就要崩盘了……

  为了阻止小胡子的金融冒险,1939年1月,依然是央行行长的沙赫特开始拒绝为新发的梅福券贴现,于是小胡子干脆把沙赫特央行行长的位置也卸掉了,至此沙赫特这位金融奇才彻底被希特勒炒了鱿鱼,因祸得福的是这也让沙赫特逃脱了战后的审判。

  事实上,在上个位面中1933年沙赫特发行的梅福券只有10亿马克,本位面中沙赫特之所以将额度提高到30亿马克,也是考虑了和犹太人达成的“哈瓦拉计划”所能给德国带来的外汇进账,以及海伦娜和“和平基金”的股东们所承诺的海外资本回流所能带来的黄金和外汇。但是沙赫特对于梅福券发行所持的稳健态度相比上个位面并没有改变。

  这边海伦娜回忆完上个位面的往事,杯子里的茶水也已经凉透了,而那边的沙赫特还在苦口婆心地劝解小胡子不要太冲动,而在专业人士的分析面前,小胡子终于不再坚持50亿马克的发行规模了。

  “40亿马克,40亿马克总可以吧?”小胡子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沙赫特语重心长地对希特勒说:“发行就业汇票我们不能只考虑国内的情况啊。事实上,我一点也不担心梅福券在国内引发通货膨胀,只要生产上来了,市场上有足够的商品供应,发行再多的货币也不会引发恶性通胀,我担心的是马克的国际信用问题。”

  沙赫特又接着说:“在国内我们可以实施严厉的黄金和外汇管制,终止马克在国内与黄金的自由兑换,甚至强迫居民交出所持有的黄金和外汇。但是在国际上我们也能这样做吗?”

  见小胡子低头沉思,沙赫特又趁热打铁:“如果我们过度发行梅福券又找不到足够的黄金来支撑,马克的国际信用会破产的,所有的国家都会拒绝马克!那样的话我们的外贸就会遭到重创,德国的经济会因为外贸萎缩再次陷入危机的!”

  海伦娜知道沙赫特并没有说错,由于资源的匮乏和国内市场的狭小,德国经济的运行非常依赖原料进口和商品输出,而一个健康的贸易环境必须有稳定的汇率做保证。这个时代,在金汇兑本位制下,各主要工业国的货币都是围绕着黄金运转的,就如同行星围绕着太阳公转,如果单独和黄金脱钩,那马克就真成货币太阳系的弃儿了,流浪地球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沙赫特接着说:“在国内,我们手里有枪,只要商品供应不出问题,完全可以强迫大家承认就业汇票这种信用货币。但在国际上,黄金依然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其他国家是不会承认没有黄金支撑的马克的。所以我们不能滥发汇票,那会导致马克的金本位无法维持,而德国一无市场二无资源,根本没有能力脱离金本位货币体系自己搞一套。”

  见希特勒不说话了,沙赫特感到自己已经差不多说服了小胡子,于是最后总结到:“总之,只要德国还想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好好混下去,马克和黄金的比价就必须保持稳定!就业汇票就不能随便发!如果五年后我们找不到足够的黄金和外汇,去堵上就业汇票的窟窿,那么马克的国际信用就会崩盘!德国与外界的经济循环就会被破坏!”

  沙赫特吸了一口气说:“到那时候大家都不接受马克了,我们又没有黄金和外汇,你难道让德国靠武力去抢夺市场和原料吗?但这样做是会导致新的世界大战的,总经理阁下总不会希望看到德国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吧?”

  “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希特勒赶忙摆手,矢口否认道:“你看我像是那么丧心病狂的人吗?”

第九十二章 危机总统

  一直靠在窗边的椅子上悠闲地喝着茶的海伦娜,看见希特勒和沙赫特两人的争论终于差不多有了结果,便下意识地结束了刚才吃瓜看戏的状态。海伦娜直起了身子,然后把已经空了的茶杯放回到面前的茶盘里。

  听见窗边传来茶杯和茶盘接触的微弱声响,希特勒和沙赫特仿佛刚刚意识到办公室里还有第三个人存在似的,脸上都浮现出一瞬间的惊讶神色。等两人反应过来自己刚才光顾着争论,冷落了一边的海伦娜之后,都感觉有些不好意思,办公室里的气氛一时间也变得有些尴尬,毕竟海伦娜还是被他们特意请来征求意见的。

  希特勒率先反应了过来,他一边招呼侍者给海伦娜换上新茶,一边询问起海伦娜对于他和沙赫特争论内容的看法。事实上,在希特勒的心理预期中,海伦娜的看法大概不会和沙赫特的有多少差别,不过出于礼貌,希特勒还是决定问一问。

  看足了戏的海伦娜倒是没把刚才的冷落当成冒犯。从侍者那里接过新茶,道了声谢谢,海伦娜悠悠地开口了“我认为今年就发行40亿马克甚至50亿马克额度的就业汇票都是完全可行的,也就是说我个人更倾向于总经理阁下的意见。”

  海伦娜此言一出,希特勒和沙赫特都大吃了一惊。希特勒是没想到海伦娜竟然会支持自己,沙赫特则是没想到海伦娜竟然会如此“不讲经济学原则”。看到海伦娜支持自己,小胡子刚刚被沙赫特的一盆凉水浇灭的热情又重新燃了起来!

  “快,快说说你的理由!”希特勒的眼神灼热地盯着海伦娜,急切地问道。

  “好的,总经理阁下。”海伦娜向着小胡子点了点头,随后又把目光转向沙赫特,沙赫特此时正一脸不赞同地看着海伦娜,那幽怨的眼神仿佛在责备海伦娜:“小胡子他没有经济学专业背景,一时间急于求成也就罢了,海伦娜你可是懂行的啊,怎能也陪着小胡子瞎胡闹呢?”

  “沙赫特行长力求稳健的汇票发行理念我是完全赞同的。”海伦娜说道,见沙赫特脸上的神情变成了疑惑,海伦娜接着说:“沙赫特行长所建议的汇票发行额度,是基于对我国未来几年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增长的预测拟定的,主要依据的是我们出口创汇的潜力以及海外资本回流的潜力,我说的没错吧?”

  见沙赫特点头,海伦娜笑着说:“你们注意到大西洋对岸新上任的那位总统罗斯福了吗?他不是一上任就给我们送了一大笔钱吗?你看着吧,很快美国就会给我们送第二笔、第三笔钱的,就业汇票的窟窿再大,那位好心的总统也会帮我们填上的!”

  在1932年11月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刚刚击败现任总统胡佛,登上了总统的宝座。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正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这位以锐意改革的形象示人的新总统刚刚就任,美国的市场信心立即得到了大幅度提振,道琼斯指数当时就录得了几年来最大的涨幅。富兰克林·罗斯福,这位美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统,从他就任的第一天起,就和“罗斯福新政”这个词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的复苏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后世的经济学界各执一词。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罗斯福新政”避免了最坏的情况发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挽救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罗斯福新政”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美好,不仅刺激效果不佳,反而还破坏了市场的自我修复能力,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长期化。

  关于罗斯福新政到底有没有用这个问题的争论,海伦娜并不想参与进去,毕竟经济学家们讨论了那么多年也没能争论出个所以然来。不过有一点海伦娜可以肯定,那就是罗斯福新政下的美国,其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复苏速度是不均衡的,而这正是德国可以利用的机会。

  上个位面中,1932年美国工业产值占世界的比重为31.8%,1938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28.7%。从这个数字上我们不难看出,罗斯福新政下的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是不如同期的世界平均水平的。同一时期,德国的工业产值占世界的比重从1932年的10.6%增加到1938年的13.2%,德国和美国的工业产值对比则从1932年占美国的33%增加到1938年占美国的46%。同期苏联的工业产值增长幅度则更为惊人,1938年占世界的比重已经提高到了17.6%。

  罗斯福新政时期,实体经济的复苏相对乏力,但罗斯福实施的美元兑黄金贬值的策略却极大刺激了资本市场的复苏,截至1937年,美国的股票市场相对于最底部已经上涨了300%。当然,这种脱离了经济基本面的泡沫式上涨最终是会现出原形的,1937年,美国股市再度迎来崩溃,随后的1938年,仅仅回升了四年的美国经济再度陷入萎缩。

  上个位面中,直到二战爆发以后,美国经济才因为“战争经济”的刺激重现回升,而美国经济真正重回正常增长轨道,则是二战结束后靠战胜国红利才实现的。

  虽然罗斯福在美国资本市场里吹起来的泡沫最终是会破裂的,但这并不是海伦娜关注的重点,海伦娜所关心的是如何才能从“罗斯福新政”中获得利益,毕竟这可是德国在二战以前最后一次发横财的机会了。

  ……

  十分钟后,海伦娜向沙赫特阐述完了自己的计划。

  “好吧,我可以同意今年50亿马克的汇票发行额度,但如果罗斯福总统未像你说的一样,将美元大幅度贬值,明年我会减少汇票的发行。”沙赫特说道。

第九十三章 量化宽松

  德国这边,经过希特勒、沙赫特和海伦娜的商议,1933年的就业汇票的发行额度就这么定下来了。而美国那边,罗斯福总统也正在准备开启危机后的第三轮货币“量化宽松”。这时有人会问为什么是“第三轮”,难不成前面还有两轮吗?

  没错,其实刚刚黯然卸任的胡佛总统已经搞过两轮量化宽松了。

上一篇:vtuber想尽情歌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