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仙子成婚后,她们全都急了 第125章

作者:王晏

两个老头差点就要打起来,看得林君安都傻了。

好在一旁的女皇曹阿蛮,好似司空见惯般的敲了敲桌子,打断了两人的话语。

“好了,陈爱卿,你怎么看?”

将问题丢给了陈昌文。

而身为如今朝中文官领袖之一,虽不及司马仲达这般的太尉,已经坐到了位极人臣的顶峰。

但毕竟也是朝中大佬,此刻只是微微低头说道。

“太尉大人所言极是,诡异于国本无益,之前未曾发现源头无法解决就算了,如今已经知晓如何解决,自然应该着手处理。”

“嗯。”

曹阿蛮点头,最后看向始终不发一语,在闭目养神的夏侯伯。

“夏侯大将军呢,有什么看法?”

“没有。”

连眼角都懒得睁,夏侯伯就是摆了摆手,表示这事他不掺和,随你们怎么折腾。

显然,目前场上的情况很明显。

曹家的老者曹尚,身为皇亲国戚最是家大业大,自然不想改选官制度让外人来分一杯羹;

陈昌文和司马仲达二人,都是主张改选官制的,以【诡异涉及国本,必须解决。】为口号,但其心里是什么打算,根本就没人晓得;

而夏侯伯身为武将,就压根不掺和这事。

因为武将跟文臣都不是一路的,军中的升迁自有规矩,就是论功行赏,直来直去。

砍了多少敌人脑袋,就能当多大的官,才没有朝廷内里这么多破事,自然全程置身事外。

可话都到了这份上。

曹阿蛮自然重新看回司马仲达,轻声说道。

“司马大人说说,怎么解决吧。”

“是,陛下。”

心中早已有了想法。

之前在上朝时,群臣鸦雀无声,女皇对此事完全置若罔闻,在司马仲达看来都是正常的。

因为这种大事,满朝文武内里本来就没几个人能“做决定”。

说白了。

能为这事做决定的人,就只有如今在场的众人罢了,其他的家伙都没有资格——嗯,还要除开陛下身后的那个彩衣郎。

到现在也不明白为啥女皇陛下会让人来旁听。

不过司马仲达不去想这些。

“这事想要解决也足够简单,如今各州府年轻学子想要举官,只有纳钱或是靠族中长辈推举介绍,如此就断了寒门如仕途的道路。”

“太复杂的事短时间内做不了,那就可以简单些,让各州府每年推举人才上来时,必须要有十之一二家世清白的寒门子弟在其中。”

“先行把寒门无法入仕途的源头给解决,其他的就再缓缓另说。”

司马仲达的话,让一旁的陈昌文连连点头,就连刚刚反问的曹尚,也是默然不语。

原因自然非常简单。

现在蛋糕一定要分了,那就是分多分少的问题了。

现在每年各州府举荐的人才,寒门只占据十之一二,那就可以接受,毕竟就算是真入朝为官了,那就直接将其招入府中做婿就是。

到头来,还是一家人嘛。

不说曹尚,就是之前满朝文武担心的,是以后的朝廷,除了现在的曹家、司马家、陈家、夏侯家等等。

会不会再多出来个周家、赵家、王家、钱家之类的。

那可就不太行咯。

第七十三章 各位生活得实在是太好了

但光是这样还不够。

司马仲达明显还有其他的打算。

“陛下,根据微臣的调查,只所以寒门学子不入仕途这件事,会传播开来引发民怨,甚至形成诡异,还是有其原因的。”

“什么原因?”

“自是因为民间各处的报业盛行,这些学子在报纸上登载言行传播,更比其凭着口舌散布流言蜚语,要更广更深,被大多百姓知晓。”

“所以呢?”

好似一唱一和,曹阿蛮微微外头,微笑着看向下方的司马仲达。

“微臣认为,朝廷应该自己创办官报,并将民间报纸控制起来,以免这些不利于国本的言论再散播出去。”

“是呀陛下,朝廷也确实该有自己的喉舌,之前的洛神传闻虽事小,但若是有官报带着民间报纸一起澄清谣言的话,也不至于会民怨沸腾到让诡异出现变化。”

一旁的陈昌文也是帮腔着。

显然都一副计划好了的样子,就只等着曹阿蛮这个当女皇的点头了。

可。

曹阿蛮只是微微眯着眼睛,笑而不语的样子,让人完全捉摸不透,更让人捉摸不透的是。

女子忽而转头看向一直以来,都站在她身后不发一语的彩衣少年。

轻声说道。

“君安,你说说你查到的线索。”

“是,陛下。”

果然还是被点名了啊。

林君安此刻有些头皮发麻,不过好在刚刚被曹阿蛮拉着来御书房的时候,就已经预想到了这一幕。

所以也就还好。

而且,自己是玄一道渊弟子,又不混官场的,眼前一个个虽然都是朝廷大佬,但确实跟自己也没啥关系。

林君安微微点头,随后,曹阿蛮挑着眉头,继续用慵懒地话声说道。

“前些日子,孤嫌玄一道渊的小家伙们调查太慢,就派人自己去查了查,也是已经有了结果。”

女子的视线扫过台下的司马仲达,后者微微低头,沉声道。

“陛下的结果,与微臣调查有出入?”

“有,有很大的出入,甚至完全相反。”

在曹阿蛮的示意下。

林君安稍稍往前一步,对着此刻台下的几位朝中大员说出了自己这几天调查司马家发生的诡异,而得到的结果。

那就是……

“根本没有任何诡异。”

“没有诡异?”

坐在台下的老者曹尚最先笑了起来,随后,哈哈说道。

“莫非,你是说司马大人刚刚在欺君不成?”

转眼一顶大帽子就被丢了过来。

原本在闭目养神,不参与这事的夏侯伯,此时也是睁开眼睛,朝着林君安看了过来。

而司马仲达依然面无表情,只有陈昌文微微皱眉。

轻声说道。

“这位大人说没有诡异,可有什么证据么?”

“没有。”

林君安确实没证据,他只是有所猜测,而刚刚说给了曹阿蛮这个大魏女皇听以后,女皇大人亲自认定了自己的猜测是真的。

也就是说,曹阿蛮其实早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也怪不得道尊对此事兴趣不大。

这种朝廷官场上的事,道尊想掺和才有鬼呢!

林君安也不想掺和。

可谁让现在自己是大魏女皇的“徒弟”呢,还要抱紧这个女皇陛下的大腿呢。

“没有证据,大人又怎么能心口雌黄说什么没有诡异?”

“司马大人也没证据。”

林君安耸耸肩,干脆利落的回复,让陈昌文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因为。

司马仲达也确实没证据证明,他说的就是对的。

但朝堂上是没人去否认的,毕竟司马家在朝中的地位,不比曹家差多少,甚至隐隐有盖过的意思。

曹家虽是皇族,但内里也就只有曹阿蛮一个女皇在,其他后辈都没什么出息。

可完全相反的是,司马家后代可谓是人才济济。

所以司马仲达在文武百官面前说有诡异,那就是有诡异,难道你还去质疑司马家主?

但,林君安就是质疑,不仅要质疑,还要推翻对方的说法!

“压根就没有任何诡异,诸位大人若是不相信,那我只说一点。”

“诸位大人可知,民间百姓的识字率是多少?”

“……”

一时间,御书房内的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在心想识字率是什么东西?

完全没听过的新概念,但稍稍琢磨,大概能理解是认字的百姓有多少……

可谁会晓得这个?

这年头,户部又不记录这些的。

“司马大人刚刚说,诡异产生是因为有寒门学子在报纸上宣讲愤慨,称选官制度大有问题,平民百姓一辈子走不上仕途,最终引发民怨。”

“听着是没错的。”

“可问题就是,民间有没有所谓的寒门学子呢?”

林君安摊开手,继续质问般地说道。

“朝廷开设太学,可太学的学生,也是各地州府官员举荐的才子入京,那跟现在的选官有什么区别呢,来太学读书的,还是各地世家的子弟。”

“至少,也是其家族的门客或旁支。”

“寻常百姓,但读书识字的机会都没有,又何来所谓的寒门学子,在报纸上提笔控诉朝廷的选官制度?”

林君安摇着头。

自己虽然自小在陆家长大,也谈不上什么“寻常百姓”,不过因为出去行侠仗义,赚钱的事情做多了,接触的民间百姓自然就多许多。

所以林君安是明确的晓得,在这般时代,真正出身贫苦的百姓,根本就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

既没有官学可以上。

就算有想法自己认字,可买书要钱,在家里读书也是“要钱”的,一个年轻劳动力不工作天天在家读书。

对贫苦百姓家庭而言,就是不赚钱便是亏钱,几乎就不可能去那么做。

所以,什么读书入仕进朝廷当官,在如今的大多百姓眼中根本就没有这般概念。

因为他们压根就不晓得,当官是要怎么才能当官。

甚至都不如许多百姓平日总想着,有云游仙人路过,收自己当徒弟,去修道长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