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回忆录 第71章

作者:一隅屋檐

  陈默是只身来到的这座城市,他从巴别塔里见到过提供的人员资料,所以他能一眼就认出站在不远处的几人中的两个熟悉的面孔。

  苏恩扬和霍格都没能想到巴别塔派来的人如此年轻,他穿着黑色的大衣,军靴,黑发下是一张年轻的脸,没有萨卡兹族人特有的体貌特征,手中提着一个不知道装着什么的黑色长盒。

  他走过去,没等苏恩扬和霍格开口。

  “陈默,从巴别塔过来,格莱发生的事情我已经听说了。”

  苏恩扬惊讶的愣了愣,他和霍格对视了一眼。

  “需要我提供证明吗?”陈默看出了他们的疑惑,戴着皮手套的右手从大衣中掏出一个黑色的证件。

  “我想应该没有人会刻意冒充巴别塔的人。”

  苏恩扬接过证件看了看,重新还给陈默。

  “抱歉,我是格莱的临时负责人,苏恩扬-霍卡沃夫曼。”他说,伸出手:“欢迎来到格莱,陈默阁下。”

  陈默收回证件,握住苏恩扬的手。

  “谢谢。”两手分开:“殿下已经知道了你们的功绩,你们做的不错,不过我还是想要听一听具体的内容。”

  “当然。”苏恩扬点头,欲言又止,望向陈默身后:“……陈默阁下是自己一个人过来的?”

  “有什么问题吗?”

  “不知道殿下准备如何处理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苏恩扬有些担心的问,在他说出这句话后,在场的几人都将目光放在了陈默的身上。

  “你是在担心殿下和巴别塔不会重视这里?”陈默问。

  “不瞒您说,确实如此。”

  苏恩扬没有隐瞒,冷静下来后的他难免会和霍格这些人一起考虑今后他们的处境,他们最担心的的是自己所做的一切和在格莱长街发生的事情没能引起巴别塔的重视,如果说是这样的话,霍格不会有任何奇怪,但他却见识到了另一种力量的诞生,一种萨卡兹人自强抗争的场景,他不愿意它就此销声匿迹。

  “请问巴别塔打算如何处理这座城市,我们和这里的人之后又将何去何从?”苏恩扬问,这是之前他和霍格已经好几名参与了格莱事变的工人领袖所一起讨论后得出的共同意见,如果没有巴别塔的支持,他们的生活不出意外将回到过去的日子里。

  陈默从苏恩扬和在场几人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期待。

  一丝特蕾西娅这个名字带给他们的期待。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听说这片战区的领主和军队派来接管这座城市的官员和队伍遭到了你们聚集的工人们的抵触,对吗?”陈默的视线一一扫过在场几人的脸。

  他们的脸色微微变了变。

  “没错。”苏恩扬艰难的开口。

  “我能知道原因?”

  “我们无法确定当地的领主和军队接管了这座城市后会如何对待这里的工人,比起他们我们宁愿相信自己,所以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前,我们不会放下武器。”

  “但你们却相信巴别塔。”陈默说。

  “我们只是选择相信特蕾西娅殿下……”苏恩扬顿了顿,看向陈默,仰起头,他头顶的黑色的萨卡兹犄角表明了他的身份。

  一名萨卡兹。

  “如果殿下也不值得信任,我们将亲手保卫我们的城市。”他的话语在寒风中铿锵有力。

  陈默安静了两秒,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霍格甚至在想,苏恩扬的话语或许会迎来这位巴别塔专员的不快,但现在的霍格选择站在苏恩扬的一方,因为他已经在格莱见识到了不同的东西。哪怕领主和军队因为他们拒绝交出这座城市而不给他们提供任何物资和援助。

  气氛有些僵硬。

  “很好,苏恩扬。”陈默轻轻吐出一口气,露出笑容,在苏恩扬几人惊讶的目光中,他说:“你们做的很好,但还不够,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胜利,我就是为此而来的。”

  短暂的惊讶后,苏恩扬突然露出一丝振奋。

  “现在先让我听听格莱究竟发生了什么吧。”

  ——————

  28日下午四点

  原城主【%*

  陈默从苏恩扬和霍格等几个当事人口中听他们讲述完格莱一周之前发生的变动,也亲自见到了参与格莱事变的几个工人领袖,而苏恩扬几人也知道了陈默的身份,特蕾西娅的私人护卫,这个身份在让人惊讶的同时也给了几人信心。

  “陈默阁下,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加入巴别塔的控制区。”

  问出这句话的人是霍格,他的语气带着些急切和激动。

  “很遗憾,格莱不会前往巴别塔。”陈默说:“这座城市将继续留在东北战线。”

  “难道巴别塔不愿意接纳格莱吗?”有人的声音忽然响起,像是质问又带着困惑。

  陈默的目光望过去时,说话的人是站在会议室门口的一名战士。

  “泥岩先生,请别激动,我想陈默阁下会给出原因的。”苏恩扬出声制止,又看向陈默:“陈默阁下,泥岩先生和他的小队原本是格莱领主的雇佣兵,但他们却选择了协助我们,现在负责格莱的治安和守备。”

  陈默没有去在意这名佣兵的目光,尽管他头盔下的视线一直望着自己的方向。

  “我的意思是在格莱和附近的克巴里尔这两座城市组建一支军队。”

  “军队?”苏恩扬不解的问。

  “没错,军队,一支由工厂的工人和参与格莱事件的萨卡兹所构成的军队,巴别塔将负责为这只军队提供武器和所需的物资。”陈默说着,打开那个提着的黑色长盒,里面是一柄长刀和长刀上卷起的文件,他拿出文件放在桌上:“所以格莱和克巴里尔都不会前往巴别塔,我离开巴别塔前,殿下给我签署了一份文件。”

  “我不明白,陈默阁下,就算在格莱这里组建一支军队又能做什么,难道是让格莱加入东北战线,让这只军队踏上战场么?”苏恩扬问,他不明白就算在格莱这两组城市组建起一支军队,但这只由工人组成的军队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你们都是这么想的?”陈默问,看向会议上的每个人,他放下手:“事实上一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在格莱的事情发生我得到报告后就一直在考虑,一支军队,一支由工人组成的军队在训练之后究竟能在战场上起到多大的作用。”

  “比起经历过残酷战争的雇佣兵和领主手下的精锐战士而言,这只军队在战场上所能起到的效用很有限。”他的手指轻轻点在桌面:“所以这只军队不会踏上前线战场,至少目前来看,他们的战场并不在前线,各位,我们要为战争做好准备,就像是格莱一周之前发生的变动,我想在座的各位都很清楚,只有拿起武器才能保卫自己现在的一切,保卫自己的生活,而在北部,还有千千万万和格莱工人相同的人,他们也在遭遇和格莱之前一样的局面,忍受着领主压迫和战乱的饥饿和贫穷。”

  “所以这才是我们的目的,这才是组建这只军队的目的。”陈默站起身:“在座的各位都是经历过一周前发生在格莱事件的人,我想各位都清楚卡兹戴尔如今的情况,也都清楚格莱的事件为什么会发生,不是等待,也不是忍受,只有站起来推翻它,从前萨卡兹人是被迫,但我希望现在的萨卡兹更应该主动站起来抗争,而不是接受自己的命运。”

  陈默说着缓缓坐下。

  “其实说了这么多,不管是为了卡兹戴尔也好,为了萨卡兹也罢,还是为了你们自己,格莱的事情已经发生,但只要卡兹戴尔的战争还没有结束,迟早有一天,格莱仍旧会变成过去的格莱,仍旧会有新的领主继续来统治这座城市。”陈默说,他将那份签署的文件缓缓推出:“也许这只军队到最后什么也无法做到,但也也许这只军队将可能提前结束这场战争,至于怎么选,看你们。”

  会议室忽然陷入了安静。

  在座的几人看了看桌上的文件,又看了看等待的陈默,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

  “我们只有一个问题。”苏恩扬看着陈默问:“谁来担任这支军队的指挥官。”

  “不出意外会是我。”

  苏恩扬沉默了几秒,他忽然站起身,会议室的几人也同时站起身。

  他们郑重的向陈默敬了一个萨卡兹的军礼。

  “既然如此,从今天起,我们的命就交到你手上了,长官。”

第一百零二章 别让拉特兰人看到

  结晶纪元1087年4月17日

  凯尔希回到了巴别塔,但这次回来她不是孤身一人,她的身边带着一个年幼的卡斯特孩子——阿米娅。

  这引起了巴别塔内很多人无端的猜想和好奇,出于对凯尔希女士本身的尊敬和她淡漠冰冷的态度,没有人敢于试图向凯尔希女士问询这个孩子的来历,但阿米娅的到来还是在巴别塔内引起了一番不小的议论。

  看到凯尔希之后,特蕾西娅的脸上很明显露出了轻松的表情,凯尔希的回归却是让她松了一口气。

  “你回来了,凯尔希。”

  “我回来了,特蕾西娅,关于雷姆必拓和在我离开这段时间巴别塔发生的情况,我有一大堆事情要和你讨论。”

  特蕾西娅脸上的笑容很明显停滞了一下。

  “这些稍后再说吧。”她看向站在微微将半个身子躲在凯尔希身后不安又好奇的目光望向自己的年幼卡斯特:“她就是你在信里提到过得那个孩子吗。”

  凯尔希低下头看了看紧紧拉住自己衣角的卡斯特,目光温和,年幼的卡斯特右手和额头缠着绷带,似乎伤势未愈。

  “是的,她叫阿米娅。”

  “阿米娅……”特蕾西娅轻声重复这个名字。

  她并不像特蕾西娅一样如水晶般耀眼,她更像是一块从煤块中被发现的原石,她太特别了,特蕾西娅看着她,那一刻,那双眼中似乎有着渴望,又浮现出一抹犹豫和挣扎。

  “凯尔希,我想……”

  “我们说好的,特蕾西娅。”

  ——————

  “这几个月,陈默先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递给我一份报告,我能从他的报告里看到,他正在进行一种尝试,并且这种尝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我们经常会在信件里讨论,偶尔陈默先生也会回来将他的一些想法说给我听。”

  特蕾西娅的声音在凯尔希耳边响起,阿米娅乖巧的坐在办公室休息的沙发上,不安的青色眸子打量着这个陌生的环境,时不时就会看向坐在特雷西斯身旁的凯尔希,似乎在确定她没有离开自己。

  凯尔希轻轻的将手里的报告放下。

  手指移开时,报告中的文字出现在指缝间。

  【世界和历史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之中,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也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

  【联系包括横向的与周围的食物的联系,也包括纵向的与历史和未来的联系,事物的诞生阶级的分化都在起特定的历史进程中,有着促使起产生的根本原因,一切食物,现象和过程,及其内部的要素,部分,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有在另一方面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即任何食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区别而相对独立存在。】

  【肉体意识的起源,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志的形成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人脑的意识的物质器官,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食物内部,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把握规律,在改造世界时,也要依靠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的目的,因势导利的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引导规律的具体方式。】

  【……一切存在的食物都有既互相对立,有互相统一的一堆矛盾组合而陈,矛盾双方对立统一,从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因此对立统一的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的变化是无法一蹴而就的,是从量变到质变,总是由微小的变化,慢慢积累开始,从而导致事物由一个性子变化到另一个性质,量变是质变的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产生质变,经过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了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推动事物无限的发展……】

  凯尔希下意识伸手去拿下一份报告时,才发现自己办公桌上已经空空如也,而时间也不知不觉走到了下午。

  那双淡漠的眸子罕见的流露除了遗憾的情绪,很快又变成了凝重。

  “有什么想说的吗?凯尔希。”

  特蕾西娅直直的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凯尔希,看着那张清丽的脸从错愕,到凝重再到惊讶,最终流露出遗憾。

  她像是在炫耀,又带着些期待凯尔希反应的黠促。

  “比起我,你现在是怎么想的。”凯尔希的手指按在办公桌边缘,大腿上堆叠着几公分厚的报告。“你捡回来的到底是一个什么古怪的东西。”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你这么评价一个人呢,凯尔希。”特蕾西娅轻笑着说。

  “这一点也不奇怪。”凯尔希回答:“这些报告上的内容如果被放到学术界去发表,恐怕这片大地上的很多固有的哲学思想都会发生改变,大学的教授会因为这个新的理论而争论不休,引起轩然大波。”

  “有这么严重?虽然我也觉得这些内容可能很重要,但应该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吧?”

  “这不是一个人就能总结出的东西,特蕾西娅,你大概不够清楚,但能总结出这些内容的人,就凭这些理论他足以被载入史册,用东边的话来说,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能立地成圣,开宗立派。”

  凯尔希说着,犹豫了一下。

  “不过这些东西,最好别让拉特兰人看到。”

  凯尔希毫不怀疑看到这些后反应激烈的拉特兰大神官和主教们会因此将提出这个理论的人打上耻辱柱然后不顾一切的抓起来放在火刑架上审判。

  毕竟他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理论受到如此剧烈的冲击,但好在这里是卡兹戴尔,和拉特兰天然的对立。

  “陈默先生原来这么厉害吗?”特蕾西娅惊讶的轻声说。

  “你到底有没有在仔细听我说话。”凯尔希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

  “啊,你说什么?”特蕾西娅仿佛后知后觉的看向凯尔希。

  “……别给我装傻,特蕾西娅,现在的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告诉我。”凯尔希认真的视线盯着特蕾西娅的眼睛。

  “几个月前,我写给你的信,你看过了吧,凯尔希。”特蕾西娅问。

  “你是说他给你的那些建议。”凯尔希蹙了蹙眉:“君主立宪和共和,他不够了解卡兹戴尔的历史,会提出这种方式我可以理解,那些卡兹戴尔的领主和贵族没有他想象的简单,巴别塔也没有他认为的那么弱势,但有一点他没有说出,足够的利益的确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和你想的不一样,凯尔希,我很认同陈默先生提出的那套理论。让卡兹戴尔的人民自己来决定卡兹戴尔未来的走向,让他们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利将自己当成卡兹戴尔的主人。”

  “但那也可能使得领主之间的争斗越演越烈,让卡兹戴尔走向更严重的分裂。”凯尔希说:“这套理论没有真正在那片土地上实行过,我们谁也不知道它是好是坏。”

  “不是没有哦。”特蕾西娅摇了摇头:“陈默先生曾说,他亲眼见到过这些国家的诞生。”

  “你还相信他说的那些东西?”凯尔希不置可否。

  “你刚才不也说了那些报告上的内容不是一个人能总结出来的吗?”

  特蕾西娅的话语忽然让凯尔希无言以对,她兴许是有些狡猾的,所以才会故意将话题引导这上面,让凯尔希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陈默先生的身上有着我们都不清楚的秘密,但凯尔希,我心里其实很明白陈默先生为什么要将这些内容写在报告里让我看到,他是在换一种方式告诉我这片大地历史上和现在那些苦难是因何产生,它们永远不可能像是我认为的那样被抹去,因为他认为这是这片大地事物发展的规律。”特蕾西娅看着凯尔希手中的那些报告:“但尽管将这个残酷的事实告诉了我,可陈默先生还是给我指出了该如何去实现我理想的方式。”

  “你是说卡兹戴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