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僚机王 第370章

作者:米酱失败中

  在浅间感慨自己的幸运之时,村上也在感慨自己的鬼迷心窍。

  居然答应了这个,换40岁、50岁、60岁,甚至是昨天的自己,都会拒绝的邀请。

  浅间静水,比起过于早熟、温和又锐利的特点,他孤独的气质更让他在意。

  学界、出版界、音乐界的人脉,肯定不是他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父亲,培养出这样一个特别的人呢?

  ...

  ...

  ...

  刻意练习可以获得技能,刻意结交可以获得朋友。

  但过程不一定快乐。

  今天晚上主要是陪别人尽兴,但学了一些东西,浅间的心情其实还不错。

  当一个人花了很长时间准备,调查了另一个人的所有喜好,研究这个人20多年的每次访谈记录,只为和这个人聊的来时,他们势必可以聊下去。

  这次动用了近卫琢磨的关系、御行院家的关系,还有十六夜家的关系,找到了和村上有交集的三个朋友当说客,约他吃饭。

  一个生活过于单(无)调(聊)规(透)律(顶)的小说家,碰到这种事情,一定会产生兴趣。

  送的礼、吃的饭、听的歌、聊的话题,全部为他定制。看到这些准备,任何一个对生活有基本敏感度的作家(网文作家除外),都不会对浅间恶语相向的。

  总之,又完成了一件事,可喜可贺。

  性欲也是一种能量,不用白白浪费么?

  哈弗商学院教授曼弗雷德·弗里斯在《性、金钱、幸福与死亡》曾举出大量例子证明性欲与创造力的关联性。

  拜伦可以和任何能动的东西发生性关系;雨果年纪一大把还爱逛妓院;克里姆特和自己的画室模特们有15个私生子;总是爱上别人老婆的瓦格纳;睡过至少1200个女人的乔治·西默农;还有巴尔扎克、罗丹、毕加索、李斯特...

  罗宾·威廉姆斯说过一句话【上帝给了人大脑和下体,但是没有给足够的血液让人同时使用它们。】

  浅间偏爱自己平凡的大脑,却对自己非凡之物的第二种用途没有什么兴趣。

  学校论坛里还在讨论今天的班级文化汇演。

  三年级汇演所在的大楼楼顶,[埃隆马斯克研究社]闷声干了一件大事——自制火箭发射到了30km高空,并将他们关于化学燃料,发动机,气动设计,数控,数据传输,机械结构所有技术公开。

  因为没有任何报备,他们在一片和谐友好的互动中,被一群警察带走。

  三年H班与三年B班舞台剧之争落下帷幕,男版魔法少女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但是三年H班从输家班级里挑选的一周宠物,居然真的是宠物——三年B班的班宠乌龟。

  这让不少想看好戏的人大失所望。

  而关于一年A班极度抽象的舞台剧,学校论坛单帖最高1000多的回复量,每个相关帖子平均100回复量,坐实了本次文化祭首日文艺汇演唯一真神的地位。

  「《席卷文化祭的后现代童话暴风眼——论一年A班舞台剧的冲突与张力》

  一年A班对文化祭舞台剧常客《小红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后现代主义改编,更融入了相对缜密的心理力学和社会学说,不仅对原著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丰富的再诠释,更以个性鲜明的新人物塑造,以及魔界与现世的冲突,为这部传世经典作品注入了现代属性的新活力。

  于是,格林兄弟们笔下的人物穿越时空,成为我们中的一员,成为当代社会中的一份子。

  《转生异世界小红帽的我决定普及996,通过恶性经济竞争击败魔王》以我们所能理解的视角,描述着一波三折的情节,人物立场极限反转,大量被劝诱、被控制、被洗礼的语言,与社会集中生产的历史宏大叙事共同交织,演绎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无论是傲慢的魔王与强欲的小红帽、还是英雄主义的白狗与集体主义的灰狼,一年A班众人极具感染力的表演,以及爱欲与理想焦灼的内核,都让戏剧张力突破束缚喷薄而出。

  整部剧里大量的隐喻丰富了作品的内涵,魔都用染血砖石筑就得魔王城,和用996社畜制造的钢筋搭建的小红帽塔,皆是人世间被人顶礼膜拜的欲望楼阁,亦带着观众走进一场极具震撼的灵魂风暴......」

  这篇浅间觉得离谱又头头是道的评论,署名是古典文学部部长,底下回复寥寥无几。

  「电影舞台剧双杀文化祭!一年A班群星闪耀!天才剧本家间岛麻衣VS皇亚梦,天才监督不死川理世与近卫大小姐之间的较量」

  「千年一遇的英和颜班!你所爱的女神都在这里了!」

  「魔术?忍术?多图分析大老师浅间静水最后的瞬间!」

  这些感叹号加持的帖子,基本都是300+的回复量。

  肤浅的世界!

  回到家时,波奇正卧在沙发上看电视。

  “阿水回来啦~!!!”

  看到浅间的身影,波奇的光脚丫子狂撒冲到玄关,脑袋被浅间一手抵住。

  “凑这么近干什么。”

  波奇皱了皱鼻子,

  “表演结束就玩失踪,居然不是和女人约会?”

  “有好好吃晚饭么?”

  听到浅间的关心,波奇心中一阵暖意流过。

  果然,阿水喜欢狗!

  “和小理世她们一起吃的哦!”

  “可以,接下来的复习题,赶紧开始吧。”

  阿水是个大笨蛋!

  关上电视机,浅间看书,波奇复习作业,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半夜。

  检查了一下学习进度,浅间又催促波奇上床睡觉。

  金发少女虚脱地倒在床上,想到这样的复习还要持续很久,她感觉今晚也许要做噩梦了。

  浅间在浴室泡澡完澡后,拿起手机逐一回复了二见、不死川、间岛、一条几人的信息。

  大家决定在明天所有活动结束后,一起逛逛后夜祭。

  周六下午陪不死川去一趟美术馆,周日一大早陪二见去逗子海滩。

  虽然间岛这边提前兑现了奖励,他并不想承认这是奖励,名不正言不顺的,但是自己又应该奖励她什么呢?

  欠款减免倒是不错。

  一条真澄发了一段一段关于《爱上不存在的他》的观后感,又发了很多生活照,还发了一首小诗——

  「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蒲公英,

  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

  大多数的感情,如这般,

  随风飘舞、旋转、摇晃,

  最后跌入尘泥。

  但想你的心情,如天际之星,

  沿着固定的轨迹飞行,

  没有风能阻挡我的内心。

  我相信,沿着轨道向前,

  我们终会辉映。」

  浅间没法回这首诗,于是和她讲了英和马斯克粉丝做火箭放卫星的事情。

  一条没有步步紧逼,而是索要起浅间的生活照。

  浅间拍了一下书桌上的书,勉强应付。

  钢琴少女发了一个[还不够]的表情。

  浅间退出聊天界面,又回复了几个儿子们的信息。

  恋爱咨询部的信息又响起。

  这么晚了,还不睡么?

  不死川发起了[约束BAND表演,每个人都需扎上写有带自己名字的有意思的词的头巾]。

  随后,她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不死川理世:[叠山理水]。

  间岛麻衣:[一衣带水]。

  二见月海:[水月观音]。

  「静水君,你的头巾标语,我们给你想好了哦~」

  “...”

  浅间放下手机。

  为什么文化祭要有两天?

第256章 英和文化祭 与 真假金木研

  7月22日,持续举办196届的英和文化祭,进入了第二日。

  浅间一大早拉着波奇跑步,虽然他们起床的时间,还是赶不上东京的拂晓。

  太阳出现的太早,仿佛东京的社畜一样,自觉延长了自己的出勤时间。

  大概这也是村上会在9点前睡,4点左右起床跑步的原因吧。

  总之,和跑步上瘾者村上见了一面,浅间跑步的欲望提高了。他不再是为了提高体力值或者技能,而是真正沉浸在跑步的时间里。

  梭罗曾说,【你穷极一生不曾寻见的东西,有一天会在脚下发现。】

  虽然他说的是散步,但[所见在脚下]的哲学意味,浅间很喜欢,和86年《西游记》的片尾曲歌词一样让人喜欢。

  浅间收回了[喜欢运动的人,都是抖M]的武断暴论。

  对于那些喜欢跑步的人,落在地面上的每一个脚步,都比任何一句哲学鸡汤来的有分量。

  因为跑步就是跑步,没必要赋予什么磨砺、自由、坚持、超越的意义,只有自恋的人,才会把目标当过程。

  但是,浅间和村上不一样。

  他跑步并不能真正放空,身体在移动时,大脑随着步频慢慢放空后,又被浅间装进了更多的东西。

  浅间的放空,为的是更好的思考。

  他今天没有带耳机,没有听音乐或电台,或是一段访谈。

  跑完三圈后,浅间在大脑里已经复习完了这个学期自己一直以来自学的非理性哲学。

  克尔凯郭尔、叔本华、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罗素、维特根斯坦、舍勒、胡塞尔、索绪尔、拉康、福柯、德里达、乔姆斯基、鲍德里亚等等人名、著作、核心观念、理论框架在大脑里翻腾。

  同时,他总有一种,[知道的越多,就知道的越少]的感觉。

  以前只知道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后面才知道,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同样影响巨大,引出巴丢、朗西埃、齐泽克、阿甘本等人。

  而了解这些人,又了解到布尔迪厄、科莱蒂、梅洛庞蒂、利奥塔、罗蒂...等更多人的名字和著作出现。

  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部分,其阅读量就足以让喜欢蜻蜓点水涉猎的浅间有些望而生畏。

  只看书目和简介,或单纯听其他学者的评价,而不是自己仔细研读这些人的这些书,显然是傲慢且不负责的。

  跑完第五圈,接近10公里的里程,浅间的大脑里依然乱糟糟的。

  近现代哲学家以及其他学科的互相交叉影响关系太复杂,显然自己的自学能力不怎么样,不能将所有内容融会贯通。

  浅间唯一的收获,不是深度,而是横向的触类旁通。

  现代艺术的发展,与哲学思潮同时代相对应的文化运动,浅间都能看到非理性哲学的影子。

  任何学问的发展,都如一条河流,能够向上回溯。

  时尚设计、音乐、文学、哲学理论,都是在反叛的过程中推成出新,但如果没有反对的对象,创新便无从谈起。这种文化的延续性,让浅间对时间产生了敬畏。

  自己对影之实力者的向往,何尝不是对各类英雄主义的反叛。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似乎给一两个理由,就能爱上一段时间。但是,大多数人对于自己讨厌什么,却清晰得很。

  从本能讨厌的事情上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自然不靠谱。

  讨厌肉粽子的人不一定喜欢蘸糖白米粽子。

  讨厌吃香蕉的人也不会立刻找到适合自己的水果。

  也有明明讨厌吃鱼、螃蟹、贻贝等海鲜,却喜欢吃龙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