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诸天,从宁安如梦开始 第121章

作者:三轮小叔

  新党查到盛宏之后,自然而然的就把盛宏给抓了起来,让盛宏交代大量土地的事情。

  而盛宏也直到这个时候,这才知道林噙霜已经回了京城,还偷偷帮女婿藏了大量的土地。

  盛宏看到自己麻烦上身,就慌忙的说他很早就和林噙霜恩断义绝,如果不是顾及到儿子女儿的话,可能早都写放妾文书了。

  只是不管他怎么解释,新党根本就不相信,毕竟,林噙霜是他的小妾,这一点儿是毋庸置疑的。

  而盛宏和王跃毕竟有亲戚关系,旧档也没人给他说情,长柏去各个衙门来回奔走却没什么用处。

  好在,最后处理的结果,是盛宏名下多余的产业都被查封,而官职也被正式的免除,并没有继续追究。

  于是,彻底赋闲在家的盛宏,想到自己就是被林噙霜害的,从此每天做的事情变得很单一,那就是吃饭睡觉打林噙霜。

  盛大娘子一开始的时候,对林噙霜被打还挺高兴的,毕竟,这是她想做了多年的事情。

  但等她后来发现林噙霜是天天都被盛宏无情殴打的时候,反倒有些兔死狐悲了。

  只是她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护住她自己罢了,倒是她从此对盛宏,又多了一些惧怕,反倒是小心谨慎了一些,甚至拒绝了来家里打秋风的康姨妈。

  长枫在王跃倒台之前中了进士,现在已经外放为官,他对自己娘亲干的事情也很是无语,但是他作为儿子,还是写了一封信求情。

  只是盛宏明显不搭理,他看到盛宏根本就不听劝,他也是无能无力。

  而墨兰更管不上林噙霜了,她在许大人被贬之后,就和老许回到了老许的老家,依靠着族产过日子。

  而老许虽然对她依旧像以前差不多好,可是她的日子却再也不是从前了,让她对未来都有些绝望,也没有心情管她娘。

  熙宁七年,春

  朝中御史提出,巨额财富来历不明条陈不合情理,以大额财富陷害之事频发,所以建议废除这条条陈。

  朝中守旧派和新党都没有反对,皇帝思索几天之后,在病中太皇太后的恳求下,同意废除。

  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老许忍不住大醉了一场,就连墨兰也是陪着他一起骂了朝廷的官员好几天。

  毕竟,但凡早一年发生这样的事情,那老许也不会被免去了官职,他们家的财产都不会被罚没,他们过的日子依旧是风生水起。

  只是现在也没办法找人说理去,在法令执行期间罚没的财产,在法令废除之后并没有退回。

  有几个愣头青倒是去衙门询问过,也都碰了一鼻子灰回去了。

  熙宁八年,春

  新皇见改革阻力越来越大,欲调王跃前往京中,造新旧两党共同反对。

  因为王跃被贬出京城是两派人合力的结果,所以,两派的人都担心王月复起之后,会对他们下手。

  新皇看到连王安石都反对让王跃回京,他为了自己的改革大业,也只能放弃了招王跃回京的想法。

  最终,王跃不仅没有回京,还因巨额条陈之事迁往琼州,虽然是继续做知州,相当于再次被贬了。

  熙宁八年,夏

  经过几年的发展,王家的势力范围进一步的扩大,琉球正式归王家所有,王家商船按照王跃的指引,已经正式涉足麻逸岛。

  同年,七月王老爹王老娘送王跃儿子王东至琼州,携带三子王升回苏州老家探亲。

  同年,冬,

  太皇太后殡天,旧党人出现颓势,新党又有抬头,暂时压过了旧党,改革依旧在持续。

  而太皇太后的去世,让旧党的人对皇帝的影响降低了不少,也让他们不死心,就想到了新的办法。

  熙宁九年,夏

  沈从兴再次上书皇帝,尊陛下亲生父亲为先考,得旧党支持,一场声势浩大的进谏,把东京城闹得沸沸扬扬的。

  新皇本欲推迟,奈何新皇生母入宫面见皇后的时候哭诉,甚至还当着皇帝的面做出了给皇后下跪的举动,把皇后吓得同时都跪在了地上。

  皇帝承受不住压力,无奈的对自己的生母进行妥协,下旨尊生父过继到仁宗名下做儿子,尊为先考,生母为皇太后。

  旧党为了不让皇帝察觉他们是为了找援助才让皇帝认回生母的,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请出皇太后给皇帝压力,改革依旧在艰难的推行。

  同年,夏,大理杨义贞发动政变,杀国君段廉义而自立,改元德安,号广安皇帝。

  时为大理宰相的高升泰,受到他父亲高智升的命令,率兵马攻打杨义贞,并拥立段寿辉为大理皇帝。

  就在两方征伐的时候,交趾王氏在王跃的指点下,八万大军分兵两路突出攻入大理。

  一路势如破竹,杨义贞高升泰段寿辉仓皇北逃,在大理和大宋边界被抓,大理国灭。

  熙宁九年,冬

  王旭发现盛长栋科举的时候竟被打压,连进士都没考中,他对大宋的最后一点儿好感彻底没了。

  于是,他放弃科举南下,在琼州见了王跃之后,就前往整合大理交趾,立国为明,年号平南。

  大明成立之后,王旭发现两地的百姓对他做皇帝并没有什么反对,还很是支持,这让他就很振奋。

  于是,他派人请王跃明兰回国,不必再给大宋做官,却被王跃拒绝了,使臣没办法,只能顺道把王老爹王老妈接了过去。

  大宋熙宁十年,大明平南二年,春

  旧党沉寂了一年之后,突然组织多地上奏改革造成的腐败案。

  恰逢北方连年大旱,一位名叫郑侠的官员向皇帝上呈一幅流民图,图中景象惨不忍睹,皇帝因此受到极大震撼。

  第二天,皇帝就下令暂罢青苗、方田、免役等十八项法令。

  同年二月,王安石被免去副宰相的职位,同时像王跃一样被贬出了京城。

  双王变法正式终结。

  同年三月,大明皇帝王旭派人询问过王跃之后,正式派遣十万大军分四路南下进攻南方诸国。

  路上虽然有王家商行的堪舆图引路,进攻依旧缓慢,好在有商船源源不断从大宋输入人口粮草,后勤倒是没有问题,扩张的脚步并没有停下。

  同年九月,王安石被罢后,皇帝依旧有些不甘心,改元元丰,继续改革事业,想要以图强国。

  元丰改制虽然和熙宁变法目的差不多,但它的改革力度无法同双王熙宁变法相提并论。

  但好在没有全盘否定双王变法,也让大宋的国力稳定住了。

  大宋元丰四年,大明平南六年,春

  经过长达五年的征战,大明平定南方诸国,南方诸岛纷纷上表称臣,大明皇帝改元定国。

  同年四月,西夏发生政变,大宋皇帝赵顼借此再次征讨西夏。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大宋大军分兵五路大军,意图一举灭了西夏,结果却遭到惨败,皇帝因此一病不起。

  大明定国四年,大宋元丰八年。

  正月初

  大宋皇帝病危,立六子赵佣为太子,王跃接到消息之后,挂印辞官不远万里赶去京都,见了病危中的皇帝最后一面。

  赵顼脸色灰白,听到王跃来的时候强制打起精神,气喘吁吁的说道,“老师,我悔不当初啊!如果我听你的话,恐怕改革也会一帆风顺了,可惜了!”

第228章 梦醒·一统天下!

  皇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自己也非常的清楚,他活着的时候,改革还能苟延残喘,他死了,改革也就没了。

  毕竟,他的儿子还非常的小,掌权的是他自己给请回来的太后,想要继续改革基本就不可能。

  王跃叹了口气,他也没有想法他把话讲的明明白白的了,皇帝还是把亲娘尊为了皇太后,难道不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吗?

  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就很是无奈的说道,“天意如此罢了,陛下走了,我也要学学介甫,准备辞官回家了。”

  赵顼明白王跃这是心灰意冷了,他也没有多劝说什么,毕竟,王跃这些年本来就受委屈了。

  于是,他只能无奈的说道,“认识老师的时候,我一直有一腔抱负,可惜,临死也没有拿到燕云十六州,也不知道我大宋有收回的一天没有。”

  王跃看赵顼到死了还惦记燕云十六州,知道这是他从小都盼望的事情,也就很无奈的安慰道,“陛下放心,燕云十六州早晚会回来的。”

  赵顼听了王跃这话,眼神里像是回光返照一样,双眼直冒光,仿佛看到了未来收回烟云十六州一样。

  可惜,没过多长时间,他的目光就变得有些涣散,生命就此总结。

  死的时候,年仅三十八岁。

  他一上任就开始改革,临死前也亲眼看到改革已经完了。

  等王跃出宫的时候,皇太后,也就是当年的英王妃,神色复杂的看着王跃走了,却也没有和王跃说什么。

  她知道王跃是为了她儿子好,可是,她也有自己的立场,她不仅有一个儿子,还不仅仅有儿子。

  倒是小英王在王跃临走的时候,一直把王跃送到了朱仙镇,这才骑马回京了,他知道王跃是为了大宋,可他却也无可奈何。

  而长栋大概是被王跃连累了,科举连续考了几次都没有中进士,就有些灰心丧气了。

  盛老太太想陪自己的孙子散散心,就和王跃明兰一起南下,想要让长栋开拓一下眼界。

  他们这么一走,京都除了一些旧人,也就没有什么留恋的了。

  大明定国五年,夏

  四月,西夏因与宋划分疆界到时候发生争议,遂发兵攻掠宋泾原路。

  五月,西夏国相梁乙逋贿使厚礼,约吐蕃首领阿里骨同时发兵攻宋,商定所得宋地,以熙、河、岷三州归吐蕃;以兰州、定西城归西夏。

  阿里骨收到礼物之后,就率吐蕃兵袭破洮州,梁乙逋率数万西夏军同时出河州,两军会合,同围南川寨。

  接到这个消息之后,顾廷烨向京中求援,可惜他本来就是神宗的亲信,这次也被孤立了,援兵迟迟不至。

  而他老爹的旧部和老丈人的兵马想来,却因为没有命令不敢来,也只能眼看着其他援兵缓慢的过去,眼看着顾廷烨深陷危险之中。

  顾廷烨心中有些怨恨,也就写信给王跃吐槽,觉得大宋继续这样下去,别说燕云十六州了,恐怕连现在的国土,也会被慢慢的蚕食的。

  六月,王跃接到消息之后,他觉得安内必先攘外,就告诉了大明皇帝王旭,让他派人出兵吐蕃,准备围魏救赵。

  王旭原本是想趁机拿下蜀中的,接到王跃的信之后,觉得先拿一下吐蕃,再回来拿蜀中也没问题,还能震慑一下番邦。

  于是,他派大明亲王王升,也就是王跃的三儿子,亲率十万大军攻入吐蕃。

  因为准备的充足,大军仅仅三日就攻克墨脱,吐蕃皇城接到消息之后,召集各部组建十万大军前去围攻。却没想到在半路遭受王升安排的火药伏击,十万大军不是投降就是被灭。

  接到这个消息之后,其余各部放弃了继续前来而四散而逃,大明兵锋趁机向东,把吐蕃国都逻些城被包围了。

  吐蕃皇城守军虽然视死如归,可是在火药的围攻下,也不过抵抗了三天就不敌被灭,吐蕃皇室尽数被抓。

  大明大军快速回师攻占附近城镇,其余各部大部分表示归附。

  至此,吐蕃国灭。

  王升看战争顺利,安排从大理而来的援军固守逻些城,收拢归降的吐蕃部族,稳定吐蕃局面,他亲率大军横扫吐蕃各部,一路招降纳叛队伍越来越大。

  七月,阿里骨接到这个消息慌忙撤军回青塘,另分别上表大宋皇帝称臣,请求宋军支援复国。

  同时,阿力骨向西夏请求援兵,如果复国成功,愿意割让青塘为酬谢。

  大明定国六年,春,

  西夏国相梁乙逋从大宋撤军,和阿力骨一起共同抗击围攻青塘的,王升的三十万大军。

  大宋有感大明威胁,虽然没有派兵一起去,却也支援了大量的粮草,意欲让双方僵持。

  同年,夏

  得到大宋支援阿力骨的消息,大明皇帝派遣亲王王东,也就是王跃的二儿子,亲率二十万大军,在大明水师的辅助下攻入大宋广南,广南各州县不战而降,大明军队顺势北上。

  同时,看战事顺利,王东上表继续增兵,得到大明朝廷上下的赞同。

  援军从建昌和石城攻入蜀中,一路势如破竹,蜀川很快就被拿下。

  大宋皇太后接到消息大惊失色,连夜把小皇帝从床上拽起来,召集司马光等人商量对策。

  现在朝中都是旧党,新党全部被打压,就连神宗皇帝的所有改革也全部被纠正了,神宗十几年的改革,就此毁于一旦。

  因为朝中本来就混乱不堪,风声鹤唳的,只有旧党讨论对策,争论很久都没有一个结果。

  王东的大军却是毫不停歇,已经快速的到了江陵,大宋的江山已经有过半都落入了大明手里。

  其实,广南之所以不战而降,其实还是因为王跃写信亲自劝降的,这里到处都是他的旧部,民心也在王跃这边,所以才能这么快的拿下广南。

  而趁着大明军队席卷长江以南各郡县的时候,王跃去拜访了在江宁病中的王安石。

  王安石现在是有些心灰意冷,儿子死了,老婆死了,自己梦想的改革,也死了,就只剩下他,也不快死了!

  看到王跃前来,他还不知道南方大明是王跃的儿子,他还很是感慨的说道,“我一直在想,谁还会来看我,没想到会是你。”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改革的新党在高太后和司马光打压下,原本投奔他的那些人,现在不是远隔千里,就是直接背弃了王安石,倒打一耙之后,投奔了旧党。

  以旧党为首的司马光对这样的人也很乐意接纳,毕竟有这些人现身说法,也更好的打击王安石。

  所以,被贬为江宁知府的王安石简直是门庭冷落,所以看王跃的到来,他也很是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