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诸天,从宁安如梦开始 第365章

作者:三轮小叔

  更加可悲的事情又出现了,因为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的,所以很多田产地契也都不在了。

  这些东西都需要到官府重新备注,以前的时候对他还算客气的那些官员,也听说了他上甄家求助失败的事情,所以也就联合了甄家的外院管家,把他的大量财产全部给分割了,只留下一小部份,因为和封氏当年的陪嫁牵扯太深,这才得以保全。

  家里出了这么大的变故,了空和老婆一起投靠了岳丈,岳丈有些恨铁不成钢,也就训斥两句,而甄士隐本来就心灰意冷,被训斥之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一气之下也就遁入空门。

  王跃其实也是唏嘘不已,说起来,这些旁支远亲血脉,其实已经不算是亲戚了。

  能像王熙凤他们一样,想给刘姥姥一点儿钱的,那都算是好人了。

  王跃这么想着的时候,也在琢磨着,刘姥姥最近是不是要去大观园去了?

  不过京城那么远,刘姥姥既然去大观园,那就证明这个刘姥姥当年是跟着王家一起搬到京城的。

  能够搬过去,那就证明亲戚还不算远,可即使是这样的亲戚,都混了个天差地别,也真是让人心凉呀!

  ……

  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一起上完香之后就在寒山寺逛一会儿,她们远远的也听到了这边闹的动静。

  只是他们两个的性格都不是看热闹的性格,特别是这种出现纷乱的时候,他们这些女子最好还是不要靠前,所以他们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等他们被小和尚请着,来到了方丈的院落,然后他们就看到了王跃,也就放下心来,

  薛宝钗没看到自己哥哥,也就忍不住询问了起来,王跃也就把薛攀干的事情说了出来。

  薛宝钗听了之后很是无语,自己这个弟弟到底是多心大呀,竟然就这样把妹妹一个人丢在山上!

  她可是已经及笄了的,是早就到了议亲的年纪的女孩子了,这样很容易出事的。

  林黛玉也没想到薛蟠这样不见外,她也只能邀请薛宝钗上了她的马车,然后让王跃护送在外面,一路到了薛家在苏州的别院。

  只是他们到了薛家大门外,让阿财向薛家门房打听了一下,却发现薛蟠那就没有回来,王跃薛宝钗林黛玉也就明白薛蟠肯定是去太仓州封家了。

  薛宝钗本来就是被哥哥从金陵劝过来的,家里只有她一个女孩子,这里的家丁又不是熟悉的,实在太不安全了。

  于是,林黛玉也就邀请薛宝钗来到知府衙门暂住,等着薛蟠处理完事情之后再走。

  薛宝钗本来想拒绝的,可是想到她前一段时间听说的一个案子,说一个乡绅家里的人全部去走亲戚了,只有一个马上要出嫁的女儿在家,结果他们人刚离开,那个女孩儿都被人强占了,最后不得不把闺女匆匆嫁了。

  薛宝钗心气还是挺高的,她觉得以自己的容貌和姻亲关系,怎么也能入宫为妃呢。

  如果真的发生了那些家丁强虏的事情,她不仅梦会碎,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住在王跃这个知州的家里,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

  薛蟠这次可是下定了决心的,他把了空一路押送到了封家,直到甄英莲出来和他见面的时候,他这才把了空给放下。

  了空一开始的时候是不愿意说话的,可是他这一路听着薛蟠讲述着甄英莲的苦难,还真的唤起了了空的一些父爱,后面也就真的想要和甄英莲见上一面了。

  甄英莲被拐卖的时候很小,所以,对甄士隐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还好家里有甄士隐的画像,让她多少看出了一些轮廓,再加上她对薛蟠的信任,也就试探着喊了一句,

  “爹?”

  甄士隐倒是一眼就认出了甄英莲,他没想到闺女一眨眼就长这么大了,他被这一声爹爹拉入了凡尘,情绪非常激动的应了一声,然后就忍不住老泪纵横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封氏也在丫鬟的服侍下走了过来,一家三口,就这么激动的抱在了一起。

  薛蟠看到这一幕也就傻笑起来,他觉得他和英莲的事情,稳了!

  事实上还真的是这样的,至少甄英莲对薛蟠算是死心塌地了。

  而甄士隐和封氏看出女儿的心思,也就答应了下来,只是,虽然薛家是高门大户,但是他们也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英莲可以做薛蟠的贵妾,但是英莲的儿子,需要有一个姓甄。

  之所以有这个要求,不是说甄士隐还想着传宗接代,他毕竟都出家了,也没有传宗接代的想法,之所以这么安排,是为了英莲以后有一个退路。

  贵妾不是奴隶,没有卖身契,将来万一被薛蟠的夫人不喜,也能让英莲有一个儿子可以依靠。

  如果甄英莲的孩子在薛家做庶子,还是要受到主母的约束,如果是甄家家主,那就不一样了。

  薛蟠听了甄士隐的解释之后,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他理解父亲的不容易,当即红着眼睛就同意了。

  他情绪激动之下,带着这个消息去了金陵找薛老妈,完全把自己妹妹还在苏州的事情给忘了。

  薛老妈一见到儿子也是很高兴,当听到了薛蟠说的甄英莲的事情之后,她被甄士隐的父爱感动了,她暂时也忘了薛宝钗,也就做主说虽然英莲只是贵妾,可是却暂时不准备给薛蟠娶妻了,只要甄英莲生下儿子,就把英莲抬成夫人。

  薛老妈其实也是为了儿子好,毕竟儿子还小,现在喜欢英莲,如果长大了之后,不喜欢了,怎么办?

  现在的安排,因为只有一个贵妾,将来万一薛蟠不喜欢甄英莲了,甄英莲有儿子伴身,也能直接跟着儿子去甄家过活,薛蟠也可以随时娶妻。

  而薛蟠得到了老妈的准话,也就连忙让老妈安排六礼的事情,他自己匆忙的又去了太仓州。

  在王家住了半个多月的薛宝钗,在被接回去的时候,这才知道了自己的老哥要娶贵妾了!

  这就让薛宝钗有些气恼了,自己的哥哥这是有了嫂子,就没有妹妹啊!

  ......

  不提薛宝钗如何生气,就说甄士隐决心为女儿好好谋划的时候,也就想到了自家被占的田产。

  于是,他也就说服了封夫人,给以前的丫鬟娇杏写了封信,想要让娇杏给贾雨村说一下,帮忙拿回田产。

  贾雨村在王跃进京赶考的时候,拿着林如海的推荐信,一起去了京城,也见到了贾政,不过,当时贾家上下正在尽力为贾敏报仇,所以不可能抽出全力推荐贾雨村。

  只是林如海推荐了,贾政是一个正直的人,当然也不会不办,就推荐贾雨村做了松江府的知州。

  贾雨村这家伙也是一个精明的人,王跃在太仓州搞大动作的时候,贾雨村也悄无声息的跟着做,还真的做出了一些成绩,这次考评成绩不错,也就被升职成了金陵知府。

  也就是在松江府做知州的时候,贾雨村去了封家,把娇杏给带走,做了自己的夫人。

  其实也是娇杏命好,当年贾雨村落魄葫芦庙的时候,甄士隐资助贾雨村的时候,就是封夫人安排娇杏去做的。

  娇杏一点都不嫌弃贾雨村的落魄,这也让贾雨村一直记在了心里,成了他心中的白月光,这么多年都一直记着。

  特别是贾雨村离开姑苏葫芦庙之后,先是高中进士,巅峰的时候更是做了知州,后来一头栽下成了普通百姓,妻离子散,他一生的坎坷,也让他对白月光更加的珍视。

  娇杏接到了书信给贾雨村看了看,贾雨村知道该帮,但是他不愿意直接得罪甄家,所以就找到了王跃。

  贾雨村是一个聪明人,他看王跃的动作频繁,觉得早晚会对上南直隶的霸主甄家。

  毕竟,南直隶之所以盐税少了那么多,完全是因为私盐泛滥,而私盐的背后的大头,就是甄家。

  于是,贾雨村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王跃,想让王跃出手,他在后面可以帮忙扯皮打太极。

  王跃对贾雨村很是无语,不过想到人越老心越小,结合贾雨村的人生起伏,他倒是没多说什么,只是让贾雨村帮忙收集甄家外院管家犯事的证据,后续的交给他就可以了。

  贾雨村看王跃答应了,心里松了口气,悄悄的派人开始收集了。

  当一个管家被一个知府盯上,还是一个比较阴狠的知府盯上的时候,原来的身份是什么样的,那他就惨了。

  不出一个月,甄家外院管家甄福的所有财产,以及所有的亲属,也都全部被调查清楚了,就连他犯过的事情,也都没有落下。

第709章 甄家破灭!

  王跃既然做好了准备,就趁着甄福来苏州的时候,当即就派衙役把甄福给抓了。

  甄福被抓的时候,还很是不屑,他觉得不管什么事情,都有甄家为他做主,所以,一个苏州知州,根本就拿他没有什么办法。

  只是让甄福没有想到的是,王跃动作干脆且快速,在贾雨村送来证据之后,立刻就把案子办成了铁证。

  甄福看着那铁一般的证据,原本还不想承认,可是王跃真的根本就不顾及甄家直接就动刑了。

  其实,王跃也算是有一些报复心理的,因为当年刺杀他和王老妈黛玉贾敏的那伙劫匪,虽然没有证据,可还是能够知道是甄家做的,经手的就是甄福。

  甄家现在还有太妃在宫中,太上皇做他们的靠山,但绝对不能杀,所以,王跃就先把甄福给办了,如果可以,顺便把甄家给抄家就好了。

  至于甄家的人,多让他们苟活一段时间,等太上皇走了之后再秋后算账。

  甄福原本不想承认,可是在铁的证据面前,他也只能招供了,不过在他看来甄家的势力强大,即使是承认,将来也能保住他的人身安全,眼下只要他能保住小命就行。

  只是让甄福没想到的是,他在边儿承认了自己罪行之后,王跃动作极快的把涉及到的一干人犯全部抓了起来,通过简单的审问之后,立刻就获得了新的证据。

  甄福大概自己都忘了,他是甄家的外院管事,一举一动都代表甄家,当他招供了之后,那就相当于是甄家主动的放弃了甄福,而那些和甄家合作的人,当然非常干脆的就倒阁了。

  早知道,王跃代表的可是皇帝,那可是在三年前皇帝钦点状元的时候直接硬刚太上皇的。

  这案子如果换到别的人来审理,恐怕那些和甄家有合作或者对甄家巴结的人,还会嘴硬的坚持一段时间。

  可是换到了王跃审问这个案子,他们自己误解了信号,以为这是皇帝陛下的旨意,非常干脆的招供了很多东西,也让王跃明白了甄家在江南做了多少的祸事。

  因为贾雨村这个老狐狸和王跃配合着,所以等甄家接到消息的时候,王跃的折子已经送到了京城。

  他们倒是安排了不少刺杀和警告,可是每次都是没有什么效果。

  要知道,九品的高手,下毒就没有效果了,而王跃和林黛玉都已经是这个境界了。

  皇帝看完证据之后大为震怒,听闻王跃被刺杀多次,就非常干脆的派出了自己的贴身太监夏守忠,带着锦衣卫就来到了江南,根本就没有给甄家向太上皇或者太妃求救的机会。

  夏守忠也是个非常机伶的人,他来了之后直接住在了知府衙门,一方面保护证人和王跃,另一方面也不给甄家见自己的机会,这样的话即使太上皇震怒也有王跃扛着,他那边一点儿事儿没有。

  而贾雨村这个知府,身处的金陵,有甄家在头上压着,他一举一动都非常窝囊,不管他的什么决策都必须有专家同意,这才能够实行。

  现在夏守忠都来了,还是拿着圣旨,所以贾雨村也硬气了起来。

  只不过,太上皇的妃子甄老太妃还在皇宫坐着,所以皇帝也不可能直接把甄家满门抄斩,所以,贾雨村做起来还是有些缩手缩脚。

  好在夏守忠这次前来,带了一个圣旨,就是擢升王跃为代理大理寺少卿,都管南直隶一切刑狱案子,所以,他一直等着王跃出手。

  说起来,王跃相当于是又被皇帝提升官职了,还属于大理寺,但苏州知州却还干着,这样非常矛盾。

  毕竟一般官员的官职都是虚实相合,像王跃这样身兼两个实职的那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见皇帝想要办理专家的态度有多坚决。

  王跃既然得到了这个信号,也就干脆的直接去了一趟甄家。

  甄家的老太君是太上皇的奶娘,当年太上皇每次来江南玩都是甄家前来接驾,太上皇也是住在甄家的。

  要知道那可是皇帝来,虽然是无上的荣耀,但开销非常的大,这也让甄家只能通过别的地方赚钱。而在这个时代什么钱能比盐还赚钱?

  太上皇也知道自己来江南玩,让甄家付出的太多,所以也就给了甄家销售盐的资格,甚至还让甄家大老爷在江南盐政上做官,这一做就是几十年。

  在一个位置上坐的太久,所以江南盐政也被打点的水泼不进的,甄家因此成为了江南最富有的人家,早已经把当年付出的钱给收回了。

  只是人心都是比较贪的,在这泼天的富贵面前,面对那轻易得到手的银子,也不是那么容易放手的。

  最重要的是,甄家一开始的时候为了赚银子可是用了不少的下作手段,他们很担心自己一旦不在位置上,就会被新任的盐政给举报上去,到那个时候甄家也就完了。

  只是他们自己其实也清楚,随着太上皇越来越老,新任的皇帝肯定不会容忍他们的。

  所以他们也就在十年前的时候退过一次,可是那一次皇帝却派来了一个巡盐御史,差点儿就把他们甄家给办了。

  好在后来太上皇身体也康复了,他们甄家这才逃过一劫,也让他们心里明白,甄家不能再退了。

  不过,甄家还是有一个侥幸心理,那就是太上皇没准儿可以多活几年,所以他们也就只是表面退了,其实还牢牢把持着江南的盐政,让新任的盐政官员都被他们架空和收买了。

  ……

  不管按照姻亲关系还是按照身份,王跃来了之后,还是先向着甄老夫人行礼。

  甄老夫人看王跃来了之后,和颜悦色的,她不仅没有放松,反而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她不认为王跃不知道他们甄家安排过刺杀,心里只是感慨着,看来这个年轻的小子不好对付。

  甄老夫人先不搭理王跃,不动声色的问夏守忠道,“有些年头没有进京见过太上皇了,不知道太上皇身体如何?”

  夏守忠也客客气气的介绍一下太上皇的情况,然后还表达了皇帝对甄老夫人问好的话。

  其实原本夏守忠是不愿意来的,更不愿意向甄老夫人示好,因为他明白,只要他来了,将来可能就会成为自己的污点,甚至让当今皇上厌弃。

  可是王跃给的理由也非常的充分,让他这么说没办法拒绝。

  毕竟,太上皇还活着,身体还很健康,还在皇宫中住着,一旦他们没有礼数的直接动手,那就是打太上皇的脸,也会让太上皇暴怒。

  太上皇毕竟做了几十年的皇帝,虽然已经年迈了,但余威还在,如果真的想要给皇帝惹麻烦,那皇帝免不了一番折腾,到时候吃挂落的就是他们两个了。

  夏守忠对人心的把控还是很强的,他听了王跃的分析之后,觉得非常有道理,也就跟着王跃一起来了。

  甄老夫人原本也想着豁出自己的老脸,也要阻挡王跃和夏守忠办事,怎么也要救下孩子们才行。

  只是现在王跃夏守忠态度非常好,也让人老成精的老夫子明白,这里面不是没有商量的余地。

  于是,甄老夫人在一阵寒暄之后,也就突兀的问道,“我甄家还有救吗?”

  夏守忠听到这话也就闭口不言了,转让看一下王跃,想看看王跃怎么回答。

  王跃没有避讳,却笑眯眯的说道,“不管如何,您养育太上皇有功,没有太上皇也没有当今皇上,所以,不管是太上皇还是当今皇上都不可能真的让你晚年凄凉的。”

  他的后半截话没说,那就是甄老太太如果死了,甄家一定是完蛋!

  甄老夫人看王跃这么说,心里更放松了,但像他这样的老狐狸,没有一个准话,是很难让他心安的。

  于是,甄老夫人也就皱着眉头问道,“王大人,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个章程,你如果不说清楚,我实在难以心安。”

  王跃淡定的说道,“盐政是国家税收的根本,可是这些年国泰民安,国家的人口暴涨,按理说盐税应该会增加更多的,但现在朝廷的廉政税收却变得少了很多,这也是陛下之所以震动的原因。

  要知道朝廷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钱,就比如说前年河南大旱,百姓食不果腹,几乎达到易子而食的地步,皇帝想要镇灾,可手里没有钱,最后还是带着宫中的妃子们一起节俭,这才抠抠搜搜的凑足了银两。

  还比如说北方边境不稳,朝廷因为没有银子发兵,所以,只能选择一直忍让,实在是让皇帝憋屈的很呀。”

  甄老夫人听了之后,表情非常的尴尬,因为她自己也清楚江南盐政之所以这么败坏,就是因为他们甄家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