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忽悠 第153章

作者:抛开事实不谈

  张云逸倒是颇为意动,暗自盘算怎么跟王熙凤开口。

  嘴上却不忘叮嘱道:“这事她如今还蒙在鼓里,你们可别说漏了嘴!”

  ……

  (本章完)

第267章 丰收

  转过天,已到了六月十二。

  东郊祭田处,早已人满为患,乌泱泱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给人一种比田里的麦子还要多的错觉。

  田埂边,张云逸在众星拱月下,看着割上来的一捆捆麦子,被送至比邻的打谷场。

  通常,这种刚刚收割上来的麦子,是需要经过翻晒,再行碾压将麦穗与麦子分离的。

  而今,皇帝和一众高官显贵还在等着消息,自然等不了那么久。

  好在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

  没有全自动,自然是全手动。

  “大人!大人!”打谷场上,顾文晖声嘶力竭的,冲着张云逸这边呐喊,“七百斤!足足七百斤啊大人!”

  “恭喜大人!大人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啊!”

  一身红袍的太监周贤贵,抢先道贺。

  他是替正庆帝前来,以便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贾雨村也连声附和:“比之上等的好田,还多了近两百斤的产量,折算到下等的贫田上……”

  “此法倘若推行,三年之后,天下再无饥馁矣!”

  面对众人的歌功颂德,张云逸脑袋还是颇为清醒。

  这年头,土地兼并之风日盛。

  良田多在士绅望族手里,平头百姓即便还有几亩薄田,能够维持一家的生计,把税赋交齐,都属不易。

  相反,田亩产量增加,税赋是否会跟着水涨船高,犹未可知。

  对于下层百姓来说,是福是祸都还在两说,又怎么可能,天下再无饥馁?

  藩王勋贵之田,占天下大半,皆不纳税,小民之田,不及天下之半,却要纳天下之税。

  大夏朝虽不是大明朝,但套用海瑞的话也并无丝毫不妥。

  但凡王公勋贵,亦或是有功名在身,都可以免去税赋,这也促成了古代的土地兼并。

  正是这个原因,每每到了王朝末期,税赋大打折扣,导致国库空虚。

  张云逸心里十分清楚,只怕看见粮食能够丰收,非但不会有利于底层百姓的生计,反倒很有可能加速兼并。

  那些口口声声,天下再无饥馁的官员们,转过头就要利用信息差,去搜刮土地,甚至给自家的佃农加一加担子。

  “诸位大人严重了,祭田有专人打理,日夜不辍,如今谷子还未翻晒,这个产量,还是颇有些水分的。”

  他顿了顿,又道:“且每年耕种都要消耗肥力,这鸟粪的价格也并未算在里头。”

  祖宗之法不可废,哪怕是皇帝,也不敢轻易做出改变。

  他也只能力所能及的泼一盆冷水。

  “这等利国利民的不世之功,大人又何必自谦……”

  “也就是大人高风亮节……”

  他的这盆冷水,却并未浇熄众人高涨的热情,反倒又迎来一阵吹捧。

  纵观古代王朝,即便没有鸟粪这个因素,土地兼并也是历史的常态。

  而今,他不过是把这个速度加快了一些。

  至于带来的后果,他早在开始便有过考虑。

  想往工业上转移,除了相应的基础科学以及技术,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倘若耕者有其田,哪里还有富余的劳动力?

  说到底,他做的一切,无非是贪图美色、权柄,过的安逸些罢了。

  倘若穿越到了底层百姓身上,或许还会考虑改天换地。

  而今,做为既得利益者,又成日里被莺莺燕燕围绕,哪里还有舍弃这一切,改天换地的勇气和决心?

  只是,他穿越不过一年多,还未完全摆脱前世朴素的道德观念,事到临头,免不了有些唏嘘罢了。

  不过,他并非瞻前顾后之人,有些话,也只能点到即止。

  既然没有改变规则的能力,那就先适应规则,再慢慢积蓄力量,做大做强。

  想到做大做强,他不免揣测皇帝这次的封赏。

  不同于白糖和玻璃,农业一直是立国的根本,别说能够增加粮食产量,就算开发一个农具,都是大功一件。

  他虽然提前备下了一批鸟粪,可对于整个大夏朝而言,可谓九牛一毛。

  朝中众臣,哪个家里没有千亩良田?谁不希望能够获得优先购买权?

  哪个也不会不长眼,在他的封赏上使绊子。

  加上在秦王的授意下,与宁王也有了接触,有他们的推波助澜,更不会有什么掣肘。

  如果说以往朝中是零和博弈,那么张云逸所做的事,则是把饼画大了。

  这也是他不是科举、武将出身,却能够左右逢源的原因。

  正在接受众人的吹捧,思忖皇帝的封赏之时。

  后方却传来一声嚎叫:“老爷!姨……姨娘要生了!”

  今早,香菱已经有了临盆的迹象。

  只是,他也不好因私废公,只能吩咐家里,有事记得过来通报。

  他连忙转身看去,正看见俞禄被堵在外头,冲着这里蹦跳着挥手。

  贾敬一死,宁国府里属他最大,这称呼自然也要换一换了。

  “谁家的下人!敢来这里喧哗!”

  人群中也不知是谁喝斥了一声。

  还不等张云逸开口,贾雨村连忙喝道:“还不快让他进来,是张大人家里的管家!”

  娇杏做为甄家养女,与香菱也算姐妹。

  她时常往宁国府跑,这几天更是不避嫌的住在了依山之榭,陪侍左右,贾雨村自然清楚香菱临盆在即。

  他这一声呼喝,人群立即‘哗’的一声,让出了一条通道。

  俞禄看了看左右,一众官员,其间甚至还夹在着几件红袍绯服,一时间被唬住了,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劳烦诸位大人了!”

  张云逸冲着周围的拱了拱手。

  “恭喜大人双喜临门啊!”周贤贵率先道贺。

  他代表皇帝到场,一开口,众人连忙附和:“是啊!是啊!恭喜恭喜!”

  张云逸在众目睽睽之下,快步来到了俞禄面前。

  “怎么样了?”

  “回老爷!甄先生和稳婆都已经到了,让小的前来……”

  他说到这,犹豫了一下,硬着头皮道:“请……请老爷回去!”

  早上张云逸交代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这般大的阵仗。

  而今,看见乌泱泱的一众官员,甚至还有宫里的太监,难免心里发怵。

  张云逸正欲向一众人告罪,陪在他身后的周贤贵已经抢先开口:“大人快回去看看!今儿祭田大获丰收,大人的孩子居然也赶在这个时候出世,可见这孩子福泽深厚!”

  能够在皇帝身边伺候,周太监自然是八面玲珑。

  竟然把还未出生的孩子,与今日的丰收挂上了钩。

  两世为人,还是头一回做爹,张云逸也不矫情,再度冲着众人一拱手道:“既然如此,这里就劳烦诸位大人,帮忙盯着些了!”

  他刚上马车,那边的周贤贵已经对身旁的小太监吩咐道:“你!跟着张大人回去,等孩子生了,不论是男是女,记得第一时间把消息传回来!”

  做为皇帝身边的近侍,他十分清楚正庆帝也在为封赏发愁。

  倘若张云逸只有提升亩产的功劳,倒也罢了。

  可他还有进献鸟粪生意的功劳。

  两相叠加,虽因为他本身官职、爵位都不算高,不至于赏无可赏,可考虑到他年纪轻轻,倒还真有些难以抉择。

  而今,这孩子恰逢其时,倒是正好解决了皇帝的难题。

  这也是他急着开口,卖张云逸一个人情的原因。

  ……

  (本章完)

第268章 添丁(上)

  快马加鞭赶回去,依山之榭已经人满为患。

  虽然这孩子过继给了甄家,可子凭父贵。

  荣国府上下都在打他的主意,又岂会放弃凑这个热闹?

  与香菱有所交集的一众姑娘,王熙凤和李纨,这两位觊觎张云逸的奶奶,自不必提。

  就连邢夫人和王夫人也亲自赶来。

  贾母虽并未亲自前来,却也派了最得力的丫鬟鸳鸯前来。

  众人各自又带了丫鬟、婆子,加上宁府中人,小小的依山之榭,哪里容得下这么多人?

  连外围都围了个水泄不通。

  在宁国府里,不需要吩咐,看见他快步前来,早已让开了一条道。

  张云逸长驱直入,刚进了院子,只胡乱与从厅内迎出的众人打了个招呼,便冲产房高声呼喊道:“告诉里头,倘若有丝毫不顺,务必先确保香菱周全!”

  来的路上,他便在思考,如何才能在一众金钗面前,把自己的人设丰满。

  古人看重子嗣,枉顾妻妾性命的不在少数,保大保小的问题上,难免会感同身受。

  果然,这一声呼喊,让众人为之侧目。

  不过,因知道香菱这个孩子,早已过继给了甄家,倒也不乏有人,会有些别的想法。

  张云逸又怎么会考虑不到这些?

  他刚说完,便冲着院中的尤二姐等人,不容置疑道:“以后不论是谁,都一视同仁,哪怕老爷我不能回来,也都务必给我记牢了,保大永远是最要紧的!”

  一视同仁四字,犹如一计重锤,敲在了鸳鸯的心头。

  她下意识的瞥了眼,前方的邢夫人,不自觉的抿了抿唇。

  尤二姐等人闻言,一个个眼里莹光闪烁,难掩激动。

  这年头,生孩子无疑在鬼门关走上一遭,保大保小是绕不开的话题。

  倘若是女婴,那还好说,可倘若是男孩,保小则是基本共识。

  如张云逸这样,问都不问,便要保大,不说绝无仅有,也是少之又少。

  更遑论,他话里的意思,还包含了妾室和通房丫鬟。

  不单王夫人、李纨这样有过经验的,大受震撼。

  就连一众姑娘、小姐,也为之侧目。

  毕竟,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