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你也想试试人形少女的铁拳吗? 第70章

作者:神性混合体

  就算有需要,最常用的方式为捏造罪名从而限制对方关键人物的行动。这样一来,双方不至于彻底撕破脸皮。

  显然,如今到了需要动刀动枪的地步,情况就又变得截然不同了。

  “总之,这段时间暂且忍耐吧。”哈里说,“如果我们的人来接触你,肯定会被俄国人注意。好不容易洗脱的嫌疑,没有冒险的必要。”

  “明白了。”

  拉斐尔挂断电话,疲倦地在桌旁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看来现在只能扮演好东瀛女高中生的角色了,在俄国人的怀疑彻底打消前,她什么都做不了。

  “局里怎么说?”飞鸟问。

  “他要我继续扮演好高中生,好好体验生活,”拉斐尔满脸不爽,“只有这样才能打消俄国人的疑心。”

  飞鸟也想到了这件事,因为她在渠道上捕捉到了类似的消息。

  俄国人的情报系统出现了重大工作失误,有人玩忽职守,将东瀛的普通女高中生当作行动目标送到了执行部队手中。

  经过执行部队的确认,任务对象出现了完全的错误……

  不过,这只是小道消息,只能作为参考使用。

  考虑到俄国人的前科,她认为哈里局长的建议没有什么问题,倒不如说是最符合目前情况的建议。

  “好消息是,他答应给我们找点合适的装备来,但要等到我的嫌疑完全洗清才会送到。”

  “不管怎样,稳妥起见。”

  “对嘛,”铃音点点头,继而补充说:“再说了,只要我们想逃,也没人能拦得住。”

  “除非他们提前用重机枪封锁了前后两条街。”

  “对,”拉斐尔说,“好了,暂时维持现状吧。”

  她招呼着铃音先去洗澡,自己则拿起漱口水简单清洁了一下口腔。

  接着打开乐器盒,把长笛重新组装了起来。既然要求好好扮演高中生,那就按照哈里的意思认真体验校园生活了。

  跟不食烟火却整天奇思妙想的孩子打交道,拉斐尔觉得可头疼了。

  倒是管乐社的活动让她能从中解脱出来,找个没人在意的小角落就可以尽情杀死时间。

  “啊……又开始了。”

  铃音听到长笛飞出的音符和节奏后双手抱头,止不住地发出悲鸣,又是波罗维茨舞曲中的长笛部分。

  主机现在每天回来后,准会坐在窗台前吹奏长笛,宛如痴迷于管乐的艺术少女。

  任谁看见这个表现,都会认为她是个人畜无害的高中生了吧。

  虽然知道这是刻意表现出来的伪装行为,受苦的可就是她啊!

  铃音无比抓狂,她一点都不喜欢古典乐曲,更要命的是拉斐尔在家只会吹奏属于长笛的部分,没有其他声部的配合实在是太让傀儡人形难受了。

  铃音故意用力踩着地板,咚咚咚走上楼,但拉斐尔对此完全不在意。

  看看人家飞鸟,她直接用降噪耳机屏蔽了环境音,只有在说话的时候才会关上屏蔽。

  夜已深,差不多到了该睡觉的时候,拉斐尔放下通体银白的笛子,缓缓舒出一口气。

  拆开长笛,用专门的布条进行擦拭和保养,清理按键上的指纹和附近的灰尘,整一套维护做完并收纳完成后,拉斐尔才收起乐器。

  在收到新的装备补充之前,这样的生活或许要持续一段时间了。

  笛声消失了,铃音终于可以心满意足的躺在松软的、引人入眠的床铺上了。

  真闹不明白,为什么局长要送一只长笛给主机。人形的呼吸系统明明是为了散热而存在的,绝不是用来演奏乐器。

  要送乐器的话,应该是打击乐器或弦乐器吧,像钢琴或小提琴这类的。

  铃音抱着松软的被子翻身躺在床上,扭来扭去,好像累得连谈话的愿望都没有了。

  她翻来覆去一阵子后,停了下来,久久凝视着天窗外闪烁的星辰,脑中千头万绪,想起了战争。

  任何社会的组织原则,就是为了战争,现代有钱人的政府的基本职能在于它的战争力量。

  今天是石油,明天是水,后天是粮食。

  这就是他们所称的,上帝的事业:枪,石油和毒品。

  但是有个问题,现在的生活方式很难继续维持下去了……它结束了,它无法继续下去了,收益比例迅速下降。

  这就是重新点燃世界战火的原因,进行需求的破坏;

  这就是让人们陷入恐慌的理由,因为处于长久性生存恐惧状态中的人不存在理智,他们只会支持战争。

  ……

  “继续监视就是浪费时间。”

  史基夫放下望远镜,颇为生气地对屋内的同伴说道:

  “我们这种行径如果被人知道了,肯定会被判定为图谋不轨的潜在X罪犯吧。”

  “还好,我们也是在杜绝风险。”

  依林处理着长焦镜头拍摄的照片,换上家居服的少女坐在窗边演奏长笛,实在是妙不可言。

  他已经能想象了,等到总部收到这份监视报告时,有些人的脸色会有多糟糕。

  是的,格鲁乌的海外行动小组又开始监视东瀛女高中生了。

  “阿尔法队长呢?”他扭头问。

  “休息了,白天在学校蹲守了整个白天,下午四点后又被高中管乐社发出的噪音折磨了四个小时。刚回来的时候,还以为他被魔鬼吸走了精气呢。”

  依林噗嗤一声,脸上挂起掩饰不住的笑容。

  乐团的分组练习是这样的,每个演奏者手上的谱子只有他们所负责的部分,只要没有统一的指挥就会乱成一团,可不就是噪音。

  不过阿尔法队长真够拼命的,连学校都潜入进去了。

  依林伸了个懒腰,棒球帽掉到地上。

  “发送完毕,明天就能收到最终指令了。”

  “大概结果有预测吗?”

  “这还用说?”依林用反问回答了问题,“上次总部就说不要给他们发女高中生的照片,这次我们写了一份完整的监视报告……”

  “那边肯定烦死了。”

  史基夫脸上露出不厚道的笑容,这份报告将会成为浇在熊熊燃烧的烈焰上的汽油,让总部和情报系统内的大火烧得更加旺盛。

  他对情报单位早就充满怨念了,除了过时信息就是一些捕风捉影,切实能用的资料也就在30%左右。

  如今的世界越来越动荡,的确该让他们认真起来了。

  一直有消息说,外高加索区域的民族和地缘冲突又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他们搞不好会重新进行部署。

  毕竟人死了,残余资料也完成了回收,现在留在京都的理由只剩确认目标身份而已。

  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得到任何突破,格鲁乌和对外军事情报局在浪费时间。

  “好了,不要发牢骚了。”依林起身从冷藏柜里拿出啤酒,“诺,来点这个。”

  “微酿啤酒?”

  “没有伏特加,不要的话就算了。”

  “都一样喝,”史基夫说,“还是给我吧。”他抬手接过酒罐,仰头就开始屯屯屯喝个不停。

  “叮——”邮箱发出了提示音。

  依林打开电脑扫了眼,“好了,我们的任务结束了。”

  “这么快?”史基夫不敢相信,在他印象里,总部高官的行政效率慢得要死。

  “肯定是那些偷拍照片的原因咯。”依林脸上露出了明晃晃的嘲讽笑容,“被反复提及丑事会很让人恼火。”

第131章 俄国人退去的缘由

  那种若有若无的游移视线消失不见了。

  在街上闲逛了差不多一整天,拉斐尔回来时,已经基本确认了敌人的贴靠小组和远距离监视人员都撤走了。

  前后持续了8天,扮演好孩子的生活总算宣告结束了。她穿着粉外套白裙,毫无淑女形象地打着哈欠。

  拉斐尔沿着小路走上外面的正街,人来人往的繁华街道和人烟稀少的生活区只隔了半分钟的步行路程。

  她伫立不动,久久凝视着那只正在树枝上用喙清理翅膀的白腰文鸟,脑中千头万绪,想起了战争,想起了鸟儿们纷纷从天上掉下来的场景。

  拉斐尔甩了甩脑袋,栗色的马尾也跟着左摇右晃。

  “……阿塞拜疆武装部队部署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接触线上,并部署了重型武器。与此同时,俄罗斯维和部队前往接触线,试图阻止局势升级……”

  悬挂在写字楼上的电子屏发出刺耳的新闻播报,来往行人没有谁驻足留下来,全都在乎着手上或身边的人和事。

  发生在几千公里外的冲突又影响不到他们的生活,在意和不在意都没有任何区别。

  就算在意,也只是变成茶余饭后的谈资。

  再说了,东瀛男人下班后在酒肆闲聊时,谈论更多的内容大多是家庭生活和抱怨妻子的出轨生活,以及对漫长如死水般的日常工作。

  谁聊世界局势啊,光是活着就很累了。

  拉斐尔想起了自己对真实自由的渴求。在她内心深处,对这个走向混沌战火的世界的不满再次凝聚起来。

  为什么总要挑起战争呢?被子弹打死的感觉会很美妙吗?她想。

  拉斐尔打开手机,搜索起外高加索战乱不止的根源。

  还没等网页刷出内容,远处那电视传来了播报员平静中带有惊颤的声音。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在边境地区激烈交火,死伤……两国边境地区再度爆发交战,边境冲突正有愈演愈烈的迹象。”

  她翻页慢慢看下去,这两边双方都在互相指责对方率先挑衅。

  俄国人再次尝试调停,但他们的努力似乎没有以那么有效。

  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因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归属问题爆发战争。

  虽然两国94年达成全面停火协议,但一直因纳卡问题处于敌对状态,武装冲突时有发生。

  怎么所有事件都要凑在一起了,拉斐尔越看越觉得世界一副药丸的感觉。

  好在旁边的格鲁吉亚暂且稳定,不过该国也不是省油的灯。在奥运期间进攻南奥赛梯,最终引发了一场持续10天的战争。

  拉斐尔越看越觉得外高加索就是个被所有人低估的火药桶,小小一块区域将全世界所有大国和文明都牵扯了进去。

  各方之间的关系,不管是矛盾还是情谊也都是源远流长、错综复杂。

  如果要深入研究的话,这里面的历史纠葛都能让研究地缘政治的高校学子写出数篇优秀的毕业论文。

  苏联解体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就开始争夺纳卡地区的归属,前后发生了三次军事冲突。

  最近一次发生在23年9月,亚美尼亚方面选择彻底放弃纳卡地区,承认阿塞拜疆对这一区域的控制与治权。

  他们还主动与纳卡地区的自治政府、与当地驻扎的俄军进行切割,甚至指责当地武装故意挑起冲突,意图将亚美尼亚拉入与阿塞拜疆的直接对抗。

  显然,那次冲突是以阿塞拜疆的单方面大获全胜,收复纳卡地区为结果。

  当然了,这不是外高加索地缘博弈的终点。

  只要看了这两个国家的领土就能明白问题所在,阿塞拜疆被亚美尼亚拦腰斩断,留出一块飞地“纳西切万”在伊朗边境。

  而亚美尼亚有一片叫“纳卡”的领土内嵌进入阿塞拜疆,仅有一条狭长的走廊可以进入。

  在一战中,由于奥斯曼帝国认定境内信奉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有通俄嫌疑。

  加上西亚美尼亚地区确实发生了起义并与沙俄军队合作,所以土耳其人对亚美尼亚人发动了屠杀性的镇压,这也波及了纳西切万地区。

  在上世纪初,纳西切万地区的阿塞拜疆人和亚美尼亚人的人口比例大致为45:55,接近对半分。

  而遭到奥斯曼帝国以及后来土耳其军队的屠杀后,纳西切万地区的人口比例就转变为了1:9,基本上可以说该地区的亚美尼亚人就被杀完了。

  到了20年代,导师的红色染红了外高加索地区并进行了民族自决,纳西切万地区依照民族人口决定并入阿塞拜疆,直接导致这一地缘形态延续至今。

  当然,亚美尼亚人在俄国革命时期的遭遇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是沙俄军队在高加索战役中攻占了东安纳托利亚地区,当地的亚美尼亚人趁势摆脱了土耳其的统治,并且欢迎沙俄军队的到来。

  但沙皇尼古拉二世并不相信亚美尼亚人,也无意帮助他们获取独立,在完成既定军事目标后,便解散了当地人组建起来的武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