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但是变法的过程后来就变成了帝党和后党之间的争斗,光绪皇帝借着变法的名义抓权,慈禧先是忍让,然后发起了反击,将还给皇帝的权利又给拿了回去。光绪皇帝年轻气盛,哪里受得了这个?直接就想要动用武力把问题彻底解决。
很多时候,只要解决了制造问题的人,那么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光绪皇帝想的挺好,谭嗣同也慷慨激昂,孤身去说服袁慰亭,还做好了袁慰亭不答应就干掉对方的准备。结果就是袁慰亭被吓得半死,表面上答应派兵入京,转身就去荣禄那里告状去了。
慈禧太后得知消息后也不端着了,调遣大军将帝党的人一通好杀。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树倒猢狲散,就是可惜了谭词同这样的好汉。光绪皇帝对慈禧都动了杀机,慈禧太后当然不能留着光绪了,但是她也不好直接下手将皇帝宰了,于是先接了端郡王载漪的儿子傅儁入宫,随后便将之立为了皇太子。
这就是如今京城里闹得沸沸扬扬的“太后想要废帝”事件。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要不了多长时间,太后就要让光绪皇帝去世了,或是落水,或是马上风,总是有一款合适的。
第三十三章 晓彤
慈禧已经打定了主意要换个皇帝,已经给傅儁新朝拟定了“保庆”的年号。即便是不让光绪去世,也定然要将他换掉的。朝廷对此事有反对的,也有赞成的,更多的则是默不作声,假装中立。
支持皇帝的那一派已经完蛋了,剩下的大臣们都是支持太后的。但是呢,慈禧太后的年纪比光绪皇帝大那么多,迟早是要走到皇帝面前。要是等到皇帝亲政了,会怎么对待朝廷中的大臣?
所以摆明车马,表明立场支持太后的人还是少,大多数人都是模棱两可,瞻前顾后,这是官僚们的传统技能。但是,慈禧太后好像不是打算和平交接,而是要弄死皇帝了。因为她派了御医给皇帝看病,然后得出了皇帝病重的结论。
这是要干什么?司马昭之心啊!
本来这些事情都是禁忌,随随便便议论怕不是要被塞口球。但是这四九城里就没有什么秘密,皇城根下的大老爷们,就喜欢嚼这些事情,皇宫大内的事情很快就传得满城都是,连洋人都听说了,很难说这其中没有人在推波助澜。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是跑路了,想要下注在皇帝这边的人可还有不少。中国的历史太长了,长到除了技术进步之外,什么事情都发生过。只要翻开史书,绝大部分事情都能找到对应。像是现在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关系,不就跟汉武帝刚登基的时候一个样吗?
窦太后掌权的时候,将汉武帝刘彻压得死死的。刘彻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各种跳,被窦太后收拾了一顿才老实了。等到窦太后归天,汉武帝这才进行各种改革。现在的光绪
皇帝想要变法,跟汉武帝想要改革又有什么不同呢?
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大概是没好好读书,怎么就看不到御史大夫赵绾和中书令王臧的下场?他们最正确的做法是潜伏爪牙,等到老太太去世了,还不是想怎么变法就怎么变法?也有可能是康梁等人根本不在乎皇帝的死活,只管自己想要出名上位,其他的事情也就顾不得了。
现在可好,皇帝在他们的鼓动下孤注一掷,结果失败了。就算是真的要动手,也别找袁慰亭啊,学学康麻子,直接拿个榔头,上去锤死慈禧不就好了?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说的就是康有为梁启超这种人。
林永昌听老板说了些皇城密事,然后定了许多酒菜,让送到四合院这边来。他并不喜欢奢华,但也绝对不亏待自己,该吃吃,该喝喝。不过也不能让所有人都喝大了,还是需要安排人守夜的。五十斤黄金可就在房间里面呢,要是遭了贼,那可就不好玩了。
恩,干脆把金子都放自己房间里面,免得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
乌云琪琪格很喜欢这些金灿灿的小可爱,虽然她对五十斤黄金能值多少钱没什么概念的,但就是喜欢这些金光闪闪的东西。她手中抓着一根大黄鱼,很是不舍地问道:“明天这些也要送给别人?”
“是的,明天送给荣禄荣中堂。”
“能不能留下几个?”
“你喜欢金条?”
乌云琪琪格没有不好意思,“恩!”
“那就留下两根给你玩。”
“你真好!”
乌云琪琪格笑的眉花眼笑,在她看来,五十斤黄金太多了,两条正好。她不是爱财,只是喜欢这些亮晶晶的玩意。曾经有人说过,女人和巨龙在喜欢亮晶晶的事物方面是一样的。
晚上的时候,奕劻从皇宫里面回来,听管家说了白天的事情,立刻让人将长子载振叫了过去。庆王问道:“那些黄金你都收下了?”
“都收下了。”
“你怎么能这么糊涂?”奕劻猛地一拍大腿,“这种钱你也敢收?”
“这有什么不敢收的?不就是个达赖活佛派来的野人嘛。四妹妹也看到了的,大冬天的还光着脑袋,看上去就像一颗剥了壳的水煮鸡蛋,真是可笑!”
奕劻看向自己的四女儿,却不是说收钱的事情,而是说起了另外一件事,“你明天就回皇宫去吧,太后想你的紧。”
四格格爱新觉罗*晓彤是奕劻的第四个子女,因为长得太可爱,小时候就受到了慈禧的喜爱。叶赫那拉*杏贞,也就是慈禧太后,没有自己的子女,不光是没有儿子,连女儿也没有。
奕劻看出叶赫那拉*杏贞的意思,便将爱新觉罗*晓彤送到了宫里,以此来讨慈禧太后的欢心,从而得到慈禧的器重。四格格自然也明白父亲的用意,进宫之后,便想尽各种办法,博得慈禧太后的欢心,好让父亲仕途亨达。
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女儿更加出众,奕劻下了不少功夫,请了不少的名师教导她。不得不说,奕劻为了讨好慈禧太后,真是煞费苦心,那些苦心也换来了实打实的好处。奕劻被封为铁帽子王,又得到了叶赫那拉*杏贞的信重,晓彤格格在其中也出力不少。
叶赫那拉*杏贞对爱新觉罗*晓彤十分喜欢,奕劻出宫的时候还专门交代,让她早点回宫里去。四格格并不是很喜欢宫里的生活,但她知道自家的荣辱都系在太后的身上,举动由不得她自己,便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我知道了,明早就回去。”
奕劻对四格格和颜悦色,对载振就没那么好脾气了。“明天就把钱退回去!”
“别啊!阿玛,那可是五十......四十八斤的金条!英吉利人在西藏步步紧逼,朝廷也该有点反应,给达赖活佛几杆破枪又费不了多大事。”
“你懂什么?”奕劻恨铁不成钢地道:“军事上的事情,那都是荣禄在管。我们要是插手,荣禄会怎么想?太后又会怎么想?你是乾隆爷的玄孙,在这个时候突然插手军事,是怕惹的麻烦不够大吗?”
载振有些迷糊了,“这跟乾隆爷有什么关系?”
奕劻冷哼一声,“太后想要废帝,这事你是知道的。”
“知道啊,傅儁不是已经被立为皇太子了吗?”
“新君未定,朝廷中出现什么情况都是有可能的。你难道就没想过那个位置?”
“这怎么可能......哎哟,不会是以为我想当皇上吧?我可真没那个想法!”
“哼,你说没有,别人可不一定这么想!”
第三十四章 腿长
光绪皇帝的名字是爱新觉罗·载湉,跟载振是同一辈的。大金国虽然实行的是满汉有别的政策,但是却吸收了很多汉人和儒家的东西,不再搞兄终弟及那一套了。而且慈禧太后明显是
想要一个年纪小些的,容易控制的皇帝,载振一来是辈分不合适,二来是年纪也不合适。
他有些恼怒地道:“谁在背后嚼舌根?我绝不放过他!”
奕劻瞥了一眼长子,觉得真是一蟹不如一蟹,自己这么聪明,怎么就生了这么一个好色如命,蠢笨如牛的儿子?再一看边上气质容貌尽皆出众......不,不是出众,而是绝无仅有的女儿,心中就叹息起来:如果老四是个儿子..........
他随即又想道:如果老四不是女儿,也就不会被送进宫中。养在王府里面,说不定就跟大儿子一个德行了。
奕劻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家的权势和财富来源自哪里,只有得到了太后的信任,才能继续保住荣华富贵。此外,还要维持跟荣禄守望相助的默契,除了这些,其他的都是细枝末节。他想了想,对四格格道:“明天我跟你一起进宫!”
再瞪一眼儿子,“把金子给人送回去!”
载振叫道:“那人还说朝廷拨多少银子,都会拿出一成给阿玛!”
“一成?”
载振得意洋洋地道:“我跟那野人说了,得要两成才行!”
奕劻都懒得骂他,起身回里屋去了。载振瞧着老爹远去的身影,转头问四格格,“四妹,阿玛这是什么意思?是答应了,还是不答应?”
四格格晓彤歪着脑袋想了一会,说道:“大概是答应了吧。”
说罢,她朝载振行了一礼,也就是像电视剧里面演的那样,像是要蹲下,却又没有蹲下,然后说道:“我去跟阿玛再说些事。”
载振看着四格格,心中有些惋惜,自己这个妹妹容貌和礼仪是没得挑,就是个子太高,腿太长,不够圆润啊!
第二天,林永昌起床后用过早餐,接着便用大车拉着五十斤黄金去了荣禄的府上。昨天晚上消息已经传出去了,京城里的很多人都知道了有个西藏那边来的傻大个,给人送礼不是给银票,而是拉了满满的一车金子。昨个儿送了庆王爷一车,今天要去给荣中堂再送一车。
很多人闻风而动,早早地就在荣禄家门口蹲着,等着看好戏。等到拉着黄金的马车过来后,人群中传出一阵欢呼,“来了!来了!”
“真的是金子啊!”
“青藏那边有这么多金子?”
“要是没这么多金子,洋人怎么对那边念念不忘?”
“可恶!那些金子都是咱....咱大金国的!”
李文勇也在围观的群众里面,他手里拿着烧饼的最后一小块,见到熟悉的大光头后,连忙将烧饼塞进嘴里,胡乱嚼了几下就吞到了肚子里面。他知道林永昌绝不是众人口中的大傻瓜,但他不能明白林永昌这个做是为了什么,又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便也跟着过来瞧瞧。
铺在大车上的金条反射着令人愉悦的光芒。李文勇听得很清楚,不少人发出了吞口水的声音。左右两边的人都伸长了脖子,眼睛中有着炽热的光芒。好些人是昨天就看过一车金子的,今天又见到了一车,顿时就高兴起来,仿佛那些金子变成他们自己的了。
“让让!”
“金子来了吗?”
“来了,来了,就在车上呢!”
“让一让,让大爷也看看满车的金子!”
今天围观的人比昨天更多,乌泱泱的一片,现在更是发出了不绝于耳的喧哗声,这让荣禄府上的护卫们十分紧张。昨天晚上消息就传开了,但是谁都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
这天寒地冻的,不在炕上猫着,都跑荣中堂府邸外面来干什么?吃饱了撑的吗?
府中的大堂上,荣禄用完了早饭,拿布擦了擦嘴角,然后说道:“让他们进来。”
在边上等候许久的管家微微弯腰,“喳!”
“咯吱咯吱”,刷着朱漆的大门被打开,管家踱着步子走了出来,先是从左到右看了一番,然后咳嗽一声,边上就有两名护卫扯着嗓子大声吼道:“肃静!”
人群依然喧闹,但是在看到大门中涌出越来越多的兵丁后,喧哗声便渐渐地小了起来。过了好一会,人群终于安静了。一些人继续伸长了脖子在看车上的金子,还有一些人则是看着管家。
“谁是林永昌?”管家明明看到了人群中那闪亮的光头,却还是这么问了。
林永昌也不以为意,他举起了手臂,大声道:“在这里!”
管家面无表情地道:“中堂大人叫你进去。其他的人,都散了!”
瓜尔佳氏世代从军,荣禄出身将门,也曾像祖辈那样上阵厮杀,家中的规矩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林永昌刚才觉得那板着脸的管家身上有种杀气腾腾的感觉,他琢磨了一下,觉得这家伙应该是杀过人的。只有亲手干掉过同类,知道了人是很容易被杀死的,身上才会有那种阴冷的气息。
林永昌和乌云琪琪格跟在管家的身后,随行的
十个蒙古骑兵又被留在了外面。像奕劻和荣禄这样的达官贵人的府邸前面,都有下马石和拴马桩。蒙古骑兵下马后,将马匹牲口栓在上面,然后就跟那些兵丁闲扯了起来。
大金国以八旗为国本,满八旗高于蒙八旗,蒙八旗高于汉八旗,军队和权贵们的家中有很多的蒙古人,这是碰到老乡了,闲扯几句很正常。
见到这一幕,林永昌心中松了一口气。刚才他还以为这荣禄府上的都是精兵强将呢,但是现在看来,这还是咱大清.......大金国,没错,还是这个味。
不管是宋朝的禁军,还是明朝的三大营,亦或是本朝的八旗兵,在刚立国的时候都是很能打的,等到陈平日久,京师的部队就变得很糟糕了,基本上就是个空架子,还要占据大量的资源,消耗大量的钱财。
就像是现在的八旗子弟,能打的有几个?
荣禄家中的护卫比其他王府上的要精锐一些,但也就是这样了,不坏,但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林永昌见过真正的精锐是什么样子的,刚才有些狐疑,觉得自己的计划是不是太过于想当然,把官兵的战斗力想的太差?
现在他放心了,官兵还是那个官兵,除了袁慰亭和聂士成那两支精锐外,其他的军队都很糟糕。没有意料之外的情况,计划可以按部就班的继续进行。
第三十五章 自古名将如美人
完成【存身之所】任务后,解锁了很多东西,其中就包括能打开列表,看到各国军队的数量,也能看到质量,包括士气,训练度,职业度,传统,还有围城能力和防御能力等。不过那只是一个平均的数值,只是一个大概,并不是完全准确。
具体到一支军队,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修正。朝廷的军队里面,最强的是袁慰亭和聂士成所率领的新军,其次是武卫军的其他三支兵马和南方各省编练的新军,这些军队各自有不同的增益和DEBUFF,有的擅长火力,有的士气高昂,有的需要花费更高的维持费用,等等。
现在林永昌只有一个村子的领地,还不是割据一方的君主,依旧有很多功能没有解锁。他只能看到自己,以及村子周围的情况,更远的地方在地图上都是黑的。现在嘛,可以看到驻扎在天津的英军,也能看到重新编练的武卫军以及京城附近的义和团。
看起来英军在战术,训练度,职业度等方面上并不比两支朝廷的新军强,双方也就是五五开罢了。但是新军的数量太少,能打的加起来也就两万人。所有人都知道新军战斗力更强,但是现在连武卫军都没有改编完,甚至连一半都没达到。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没钱换装,也是因为没有足够数量的合格军官。新军的编制,战术,战斗条令和武器装备都跟德国陆军一样,武器装备可以花钱买,但是军官却要自己培训。从甲午战败到现在也就才四年时间,中间还有戊戌变法和政变的一档子事情,军官培训一直跟不上,所以很多军队都还是采用的旧编制,只是换装了一些武器装备。
像是荣禄府上的护卫,就背着“老套筒”,也就是汉阳造步枪,也被称为八八式步枪。不过这时候汉阳造步枪还没有“老套筒”的外号,而被认为是威力巨大之新式武器,但是从技术上来说,汉阳造在刚生产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落伍了。
基于清政府的洋务派对“毛瑟”品牌的迷信,德国商人谎称1888式步枪为毛瑟步枪,成功地将设计资料和生产机械卖给了清政府。故从1896年开始,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此型步枪,定名为八八式。
由于该枪的主要生产者为位于湖北汉阳之汉阳兵工厂,因此一般称之为汉阳造。同时,因前期进口的德国产1888式步枪采用了全长式枪管套筒,国内前期的仿制品也采用了全长式枪管套筒,故其早期枪型也被称之为“老套筒”。
这种枪存在着装弹退弹困难、抽壳可靠性不佳、容易炸膛等问题,属于设计上的先天问题,没办法解决,德国人已经彻底抛弃了这款步枪。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汉阳造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就是比没有好。
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然后才是好不好的问题。藏兵还在用大刀长矛和火绳枪呢,要是能弄一千支汉阳造送去西藏,达赖喇嘛肯定是举双手双脚欢迎。
林永昌跟着管家来到了大堂外面,护卫先进去通报,然后才被允许进入大堂。在等待的时候,他在不动声色地打量周围的情况。【天朝日不落】系统会在小地图上显示成建制的军队,但是对于散兵游勇和那么几个亡命之徒,是不会显示出来的。
在【欧陆风云】里面,能显示敌我双方的兵力和将领。但如果本来就没有编制,那就不会显示了。比如说一两个枪手,七八个山贼土匪之类的,就只能靠他自己去发现。
所以林永昌现在
不担心大股的敌人,倒是对刺客和杀手之类的很提防。庆王府上的护卫是不被看作是军队的,荣禄府上的也是一样。这么十几个,二十几个拿枪的护卫在正规军面算不得什么,但是对现在的林永昌来说却是一个威胁。
奕劻贪财天下皆知,给他送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荣禄不同,荣禄当然也有捞钱,但是他杀人太多,又太精明,不是那么好糊弄过去的。林永昌打起了精神,准备好好表现一番。
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策略。达赖喇嘛最担心的是英国人再次进攻西藏,林永昌就写了《大国崛起——英国篇》;王作霖头疼养兵的事情,林永昌就给他支招怎么弄钱;庆王奕劻贪财,那就送他几十斤黄金。
但是荣禄喜欢什么?最关心什么?好像没人知道。
林永昌打听到的消息里面没有相关的资料,只知道这人的少年和青年时代大多是在东奔西走,目睹了天平天国的兴起和灭亡,后来在辛酉政变中站队成功后,就开始参与很多次的练兵事宜,处理旗务和各个部门的工作,算得上是文武双全。
再然后,就是戊戌政变了。荣禄作为慈禧太后的铁杆,调兵入京,将帝党杀的杀,抓的抓,干脆利落地帮慈禧赢得了胜利。瓜尔佳*荣禄是大金国真正的重臣,分量比奕劻那样的铁帽子王更重。
在见到荣禄之前,林永昌做了很多设想。在他的想象中,荣禄应该是阴冷的,板着面孔不苟言笑的,让人看不出他的心思和想法。荣禄应该是一个类似于司马懿的人物,但是没有那么多野心,打仗的手艺也没那么好。
林永昌做了很多设想,准备了好几套说辞,可是当他进入大堂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个干瘦的,脸上带着病容和疲态的老头。他愣了一愣,随即反映了过来。不管荣禄怎么厉害,他都已经快六十五岁了,虽然是很阴冷,但看着就像是没几天好活了的样子。在这个时代,像荣禄这般年纪的人,差不多已经是半个身子埋进了土里。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现白头。
林永昌生出这样的感触,随即又暗哂笑:荣禄是哪门子的名将?李鸿章都只能算是裱糊匠,荣禄连裱糊匠都比不上。自己现在对荣禄这么看重,不是因为这个人有多么厉害,而是因为他身上的官职和所处的位置。
只是一瞬间,林永昌心中生出许多的想法,然后脸带笑容地朝对方行礼,“代达赖活佛向荣中堂问好。”
荣禄咳嗽了几声,面无表情地道:“事情我都知道了,自会向太后禀报的,金子带回去。”
第三十六章 普世价值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