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听说可以加钱,阿道夫就更加精神了,他伸出张开的右手,再伸出左手的食指,“60个大洋!”
60个大洋一支M1886?法国人这是疯了吧?
阿道夫把脸一板,“就是这个价格!要不林先生去找别人问问。”
法国人不是第一个进入金融资本的列强,也不是最后一个,他们看不上卖武器的几个子很正常。林永昌心中MMP,脸上笑嘻嘻,跟阿道夫告别的时候想着将来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支持元首的正义事业。
军火交易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现在想想,俄国人答应的那么爽快,或许跟俄国与英国之间的矛盾有关?或许是俄国人想要打击英国的势力,所以趁势卖了一些武器。莫辛纳甘是有名的便宜货,契科夫和安德烈卖的那么贵,居然还装出一副亏本类的样子。
再一想,契科夫和安德烈好像不是那种心思深沉的人。林永昌对于自己看人的眼光还是有信心的,要是自己看错了,那就说明契科夫和安德烈他们的段位很好。如果真是这样,倒是可以跟他们好好较量较量,就是这种可能性太低了。
从法国人那里出来后,林永昌接着去了隔壁的美国领事馆。美国人的态度跟英国和德国等国家截然不同,美国人热情的很。林永昌已经树立起了人傻钱多的形象,美国人就喜欢这样的客户。至于买了枪是去打英国人?那就更好了。
在这个时候,一个标准的美国人都要坚持两件事,信仰上帝和恨英国人!
要是中国人能在西藏把英国佬打的头破血流,美国人只会拍手称快,特别是那些爱尔兰裔的美国人。当然,《排华法案》也是要继续坚持下去的。
第四十章 康格
美国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民主灯塔,屠杀印第安人那档子事就不说了,列强都干过屠杀土著居民的事情。但美国是唯一一个明确以法律来迫害某个特定民族的,恩,说的就是《排华法案》。
英国佬在这个时候比美国人更邪恶,但是英国人也没有像美国人这样,专门出台法律去针对任何一个民族。林永昌对这段往事知道的清清楚楚,但是肯定不会当着美国领事馆官员的面谈论这个。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放在国家之间成立,放在人与人之间也是一样。现在受了多少欺负,等强大以后加倍还回去就是了。要是强大不起来呢?要是强大不起来,那就只能一直挨打咯。
“林先生,你的口音让我想起了纽约。”
康格是美国驻华大使,脸上堆满了笑容,并没有其他洋人的那种闻名面对野蛮的傲慢。但是这不过是表面现象,美国人才吞并了菲利宾不就,康格还曾经为之大声欢呼。在本质上,康格跟其他列强殖民者没什么区别,看起来对中国的态度好那么一点点,也是因为美国在东亚的实力太弱。
“日安,康格先生,还有美丽的夫人。这位是我的未婚妻,一位蒙古王爷的女儿,身上流着黄金家族的血液,您可以称呼他为格格。”
康格先是对乌云琪琪格的年幼表示了惊讶,然后就拉着林永昌去谈生意了。美国人因为发展的太慢,已经错过了瓜分全世界的殖民浪潮。在地图上一看,能够插手的地方没多少了,中国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块。
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美国人在中国的活动很频繁,但是受限于投放力量不足,以及来的太晚的缘故,美国对中国的影响力严重不足。朝廷就认英国和德国,前者是世界霸主,两次鸦片战争把大金打的满地找牙,后者在色当会战中干脆利落地车翻了法兰西,踩着法军的尸骸登上了列强的宝座。
美国人?他有几个师?就连打败了朝廷的日本都不怎么被朝廷放在眼里,认为要是再打一次,未必就会输......得那么惨,更何况是在万里之外的美国人。
中国人现在留学,大部分的人要么是去德国,要么是去英国或者日本。去日本是因为近,便宜。去德国是因为德国的陆军天下第一,去英国是因为英国的海军全球无敌,基本上没有去美国的。
要是继续这么下去,
等到那些留学的人回来之后,美国就会更加的被排斥了。能够出去留学的,家中都是非富即贵,再不济也是个中产阶层,不然连买船票的钱都拿不出来。那些留学生在读书的时候会认识许多人,又熟悉了列强的语言和文化,回国后天然的就会倾向于跟留学的国家合作。
当然,也有反例,曾经有人在留学日本,学完步兵战术后说“日本最糟糕的就是陆军”。不过这种情况还是少数,大多数在日本留学的人都变成了亲日派。
美国也想吸引中国的人才去美国留学,但是去美国学什么呢?学习西部牛仔的拔枪术吗?康格一直在想办法促成这件事,以及扭转中国人对美国的偏见,但是效果都不太好。然后,林永昌就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西藏统治者的代理人,蒙古王爷的女婿,满口美国发音的英语,怎么看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为他康格量身定做的。这是一个极好的投资人选,袁慰亭那是上了英国和德国人的车下不来了,美国人插不进去手,只能换个目标。
不过,在投资之前,还要先摸摸底。
康格跟林永昌寒暄了几句“今天的天气如何如何”,然后不经意地问道:“林先生是去过纽约吗?你的口音很有曼哈顿的味道。”
“我很想去看看自由女神像,但是很可惜,没有那个机会。”
“哦,那你的英语是跟随学的?”
“那说来就话长了!”林永昌笑了笑,“我们还是先说一些当前的事情吧。”
“哈哈,你的性子很急,像是个牛仔,不过我喜欢!”康格也笑了起来,他的眼睛里面带上了笑意,但脸的下半部分却是严肃的,这就会给人一种可怕的感觉。“那我们就谈谈当前的事情。”
林永昌刚才觉得康格给人以一种可怕的感觉,但是仔细看时,好像又没那么可怕了。他心中暗道:或许自己是受到了后世的影响,潜意识里面将米国当成了横行霸道的美帝。现在米国还没有那么可怕,在欧陆也就能欺负一下西班牙这种破落户。
康格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夫人和蒙古格格,然后随意地问道:“你想要多少枪炮?”
林永昌挑了挑眉,对方这句话,就很有搞头啊。他来找美国人不过是“有枣没枣,先打三杆”,看来美国人很好说话?但是美国这时候真的没什么好的军用步枪啊!
美国佬现在装备的M1982步枪过于复杂,并不是很好用,这种使用无烟火药的弹仓式步枪结构古怪,需要侧压子弹装填,结果在美西战争中被西班牙军的毛瑟步枪打的灰头土脸。之前美国卖给朝廷的温切斯特步枪也不是很好用,现在都被堆在仓库里面了。
温切斯特是杠杆式步枪,射速很快,曾经在俄土战争中大放光彩,可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这几十年来,军事技术发展的很快,武器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很快。温切斯特射程不够,在射速上的优势也已经荡然无存,缺点是不方便趴在地上射击,而且使用盒状弹仓供弹大大的限制了载弹量。
综上考虑,林永昌就很认真地说道:“只要够便宜,有多少我要多少。”
“哦,要是有十万支呢?”
康格对林永昌有些好感,但还是想敲打敲打这个年轻人,免得他不知道天高地厚。
林永昌并没有感觉自己被敲打了。十万支步枪当然不少,但也不多。中国有多少人?四万万!按照《战争之王》里面的说法,就算是十个人拥有一支枪,那也需要四千万支!
十万杆步枪算什么?再多都不算多!
但问题是,他没那么多钱。
第四十一章 自信
“十万支步枪我还真的买不起,”林永昌耸了耸肩,无所谓地道:“要不美国政府给我一些无息贷款?”
夜袭群:陆玖④九,叁⑥一③伍 “无息贷款?”康格摇了摇头,说道:“林,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恩,我手上还有47万大洋,要是贵方的军火够便宜,我就全部买美国货了。”林永昌熟练地往杯子里面加了一块放糖,然后搅拌了起来。“你报个价,我觉得行,事情就这么定了。要是不行,就当我们在愉快地聊天。”
他并没有47万大洋,这是胡诌的。但是林永昌的口气就像是在谈论几个大洋一样,显得轻描淡写。他品尝了一下咖啡,然后想起一件事情来,“康格先生,你觉得在中国卖咖啡这个生意怎么样?”
康格还在考虑军火价格的问题,林永昌忽然又说道了卖咖啡的事情,大使先生愣了愣,说道:“中国人主要是喝茶,喝咖啡的不多,卖咖啡的生意只怕是不怎么样。”
“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嘛。中国有四万万人,我们算其中的百分之一喝得起咖啡,那就是四百万人,如果让他们养成喝咖啡的习惯,一天一杯不算多吧,这么算下来,一年是多少杯?恩,
反正很多就是了!康格先生,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啊!”
康格敷衍地说道:“恩,你说的不错.........”,他瞥见了林永昌脸上似笑非笑的神情,心中若有所悟,喝不喝咖啡不是这个中国人的主要意思,他试探着问道:“想要让中国人养成喝咖啡的习惯很难。”
“也不是那么难。我认为在当今的世界上,只有美利坚合众国才堪称是民主灯塔,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来。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嘛。”
康格笑道:“美国政府也是这样想的。”
林永昌于是就说道:“那军火的价格能再便宜点吗?”
康格为之莞尔,中国人就是中国人,就算是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也还是中国人。他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你在俄国人那里买了一些莫辛纳甘步枪,这样吧,我也可以卖给你一千支。”
“一千支太少了,两千支吧,都要温切斯特。除了每支步枪附送的一千发子弹外,再额外加两百万发子弹。这样算起来,我给您六万大洋。看在我们聊的这么愉快的份上,抹去零头,算五万大洋,我再给您一万大洋,这样还是六万,怎么样?”
“不,不,不能这么便宜。温切斯特是一款好枪,不能卖这么低的价格,再说,林,你要这么躲子弹干什么?300万发子弹都够发动一场战争了。”
林永昌据理力争,“温切斯特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先生,看看德国人的毛瑟和英国佬的李恩菲尔德吧,那才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步枪。至于子弹多的问题,您知道的,中国的士兵大多是文盲,以前也没怎么打过枪,不像是美国的牛仔,个个都枪法精湛。训练要消耗很多子弹,那样他们才能去痛殴英国佬。对,我们就是准备打仗的,英国人在西藏那边干的事情您应该知道,那就是一场战争。”
康格被说服了,一方面是因为林永昌的谈判技巧很好,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这笔交易不值几个钱。之前美国的军火商运来了大批的温切斯特和M1982,现在基本上卖不出去了,能清空仓库也是好的。
再说,他还能拿一万大洋的回扣呢。大使这个职位是要花钱才能当上的,万里迢迢跑到中国来,不是为了赚钱,难道是为了国际主义精神?别逗了,康格可以说他爱美国,也爱中国,但实际上他爱的是美国和美刀。
“林,美利坚可以给你更大的支持,武器,贷款,军事教官,袁慰亭和聂士成有的我们都可以给你,前提是你要当上更大的官,有更强的实力。”
林永昌笑了起来,“放心,我很快就会有更强的实力。”
他总是这么自信,就算身上只有一个钢镚了,也能像是百万富翁那样自信。以前的林永昌就已经很自信了,现在开了外挂,那就是自信满满。再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自信爆棚。开了外挂哎,还有别人吗?
我就是世界之王!他的心中经常有个狂野的声音在呼喊。而且他觉得说的很对!
商谈好军火交易的事情后,两人开始品尝咖啡,然后随意地聊了一些世界大事。男人都喜欢谈论这些话题,就像是女人喜欢美容美发和漂亮衣服一样。
“我认为英国的扩张已经到了极限,布尔战争将会是日不落帝国的拐点。”
康格对此并不同意,“不,我不这么认为。布尔人很英勇,但是他们的人数太少了,就算得到了德意志帝国的暗中资助,也没办法支撑多久。等到明年,布尔人就会投降了。”
“那我们拭目以待好了。对了,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难道没有暗中支持布尔人吗?”
康格道:“这可不在我的管辖范围内,所以我不知道。”
“唉,我觉得没够政府应该负担起更多的责任,要用长臂管辖权去制裁那些英国佬。”
“长臂管辖?”
长臂管辖权是美国民事诉讼中的一个概念,即:如果被告有意地在法院地作出产生责任的行为,并有权依据法院地法律取得权利或利益时,法院就对由该行为引起的诉讼拥有管辖权。开始时,用于法院对人的管辖权可以及于本州以外的外州人,主要用于交易行为和侵权行为;后来,不仅适用于美国州际之间诉讼,也扩大到国际上,包括对外国国民的长臂管辖。
这是美国佬在独霸世界后经常滥用的恶心招数,但是很显然,这个时候的美国政府还没有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搞风搞雨。康格很为美国的方方面面自豪,但是也不认为美国政府能管的了英国。
王师不给力啊!林永昌见康格不接这个话题,于是便换了一个方向,说起了德国的日益强盛对英国霸权造成的挑战。两人谈论了两个多小时,虽然有很多观点并不一致,比如说康格觉得林永昌对美国的好感和期望太过于奇怪了,但总体上来说,还是很愉快的。
等到林永昌骑马离开后,康
格夫人走了过来,挽住丈夫的手臂,说道:“亲爱的,好久没见你这么兴奋了,那个中国人跟你说了什么?”
“一些生意上的事情。”康格将目光从远去的背影上收了回来,“我觉得他不像是一个中国人,倒像是一个美国牛仔。”
“牛仔有光头的吗?”
“好像有吧?”康格也不是很确定,他决定将今天的事情记录下来,说不定日后会变成历史学家们研究的文献呢。
第四十二章 坦诚
拿到200支莫辛纳甘后,林永昌就派人快马加鞭地去张北摇人,运输军火或者是其他的大宗物资都要多带些人看着才行。官兵,义和团,还有新军和武卫军的人都是潜在的威胁,不是说一定会有人出手半道抢劫,但是万一呢?
荣禄那边没回信,汪海呈上去的公文也是石沉大海,没有半点回音,林永昌可没那么多美国时间浪费。朝廷没反应就当他们是默认了,自己先干起来,反正朝廷在地方上的控制力已经崩溃了,趁这个时候,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放开了手脚去干,错过了这个时机,以后就再难以碰上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英雄趁时务割据啊!
没几天,一百多名藏兵就来到了京城附近。林永昌已经在城外的村子里面也租了一个大院子,两千两百杆枪械和弹药,以及其他的配件都存放在里面。在村子里面,林永昌挑了一些枪出来试了试,在城里不方便打枪,在村子里面就没问题。
村子里面也是有义和团的,听说买这些洋枪是为了去西藏打洋鬼子,义和团的兄弟都很支持,但支持归支持,他们还是询问能不能卖给他们几支,他们也要去打洋人的嘛。用洋枪打洋人,这很合理。
“可以啊,但是你们用什么付账?”
扎着头巾,留着辫子的师兄们商议了一下,问能不能用牛羊马匹抵账。这当然不行,林永昌还准备从草原上贩牲口过来卖呢,在这边买牲口干什么?恩,买来吃也不是不行,但是不太划算啊。
可是村民们太穷了,除了一些牲口外,粮食也不多。林永昌怀疑他们是不是养不起那么多牲口,想要省点粮食,所以才要把那些牲畜给卖掉。他露出为难的神色,说道:“张北那边的牲口价格更低啊!”
师兄们大约也是想过要硬强的,但是看到那些马快刀强的骑兵,还有那些带着刺刀的步枪后,很明智地选择了另外的方式。“林大人,您要什么,尽管开口,只要我们村子里有的,都可以拿来抵账!”
林永昌等的就是这句话,不过还是继续装出一副为难的表情,好一会后才松了口,“这样吧,我在你们村里买一些粮食和牲口,这能抵的上四条洋枪,每条枪我还给你们两百发子弹!”
为什么不给一千发?子弹打完了再卖给他们一些,既能多赚点钱,还能加强对这个村子的控制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他也想跟人坦诚相待,奈何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领会不到坦诚带来的好处,林永昌也只能继续用这各种谈判和交易的技巧,来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好处。毕竟,他赚了钱才能带着大家一起奔向共同富裕。
要允许他先富起来,然后先富才能带动后富,最后一起达到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
“另外,你们村子出五个精壮的男人给我干活,抵两杆洋枪。放心,只是帮着赶车去一趟张北,管饭,每个月一个大洋。”
大师兄二师兄们又是一阵商议,然后领头的出来说:“也要配上两百发子弹!”
“成交!”
于是杀牛宰羊,就着村中的粮食和米酒,林永昌请所有人大吃了一顿。吃完后,他还给扈从和骑兵们发挡了俸禄,每个人一两银子,或者是两个大洋。当着村民发放的,他亲自交到每个人的手里。这只是俸禄,平时的草料钱和食宿费都是由林永昌包了。
不管是蒙古骑兵还是藏兵扈从,拿到钱后都很高兴,对林永昌连声道谢,还有人跪在地上磕头的。给蒙古王爷和西藏土司们扛活的时候,可都是打白工,有时候还不管饭。相比之下,新的老板真是太慷慨了。
村民和义和团的师兄们看着叮当响的大洋都很羡慕,村长过来商议能不能再多出几个人,皮肤黝黑,脸上满是沟壑的村长说道:“我们村里有好多棒小伙哩,可以再出20个人!”
这时候的农村里面大多是聚族而居,一个村子里面的大多数人都是亲戚,村长在这里的威信很高,他拉出来了20个男人,的确都是很不错的小伙子。虽然有些黑,有些瘦,但是看着都很精干,有一把子力气。
询问之后,发现这些人大多是二十岁刚出头,还有不到二十的,可是看起来都快三十岁了。林永昌也不觉得奇怪,这年头的人普遍显老,他早已经习惯了。这些都是很好的兵员,但林永昌拒绝了将这二十个人
全部收下,他只另外收了5个人。
“林大人.......”
林永昌伸手阻止了想要继续说的村长,“不能光在你们村子招人啊,还有其他村子呢。这样吧,你去其他村子帮我招人,每个村子十个人给两条枪,带子弹,我再另外给你一条枪。”
村长在心中盘算了一下,觉得这个生意有的做,于是答应了下来。随即他将瓜皮帽往头上一扣,急匆匆地出去招人去了。林永昌以前看过一些传销的案例,被人安利过“安利”,还参加过并夕夕的裂变营销活动,对于怎么拉人头很有心得。
在村子里待了一天,村长就给他拉来了300多人,都是附近的村民,也都是义和团的成员。这就有些太多了,林永昌本以为只会拉来一百人的。不过人多有人多的用法,他先将这三百多人按照村子编队,五个人一伍,十个人一什,一个村子刚好是一什两五。
在什长之上又设置小队长和队长,分别管理五十人和一百人。再往上?再往上就没有了,暂时只编制到队长级别。要是出现了一个控制着300人的领袖,那还要他林永昌干什么?他手下现在才一百多个能打的。
除了准备来扛活的青壮,还来了很多家属和看热闹的人,乌泱泱的怕不是上千。越有听说这边在高价购买粮食,鸡蛋和腌萝卜腌白菜,其实也不是高价,就是比市场价格高了那么一两文。就是这样,也有很多人顶风冒雪地赶了几十里的道路,将家中不多的粮食鸡蛋等物资拿过来卖。
林永昌全部照单手下,他对于民众的积极性很满意,认为广阔农村大有可为。
第四十三章 大侠
李大眼二十一岁,是河北的土豪,他天生的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于是后来别人都叫他李大眼,渐渐地连本来的名字也没几个人知道了。李大眼对这个外号很满意,常常对人说“大眼”这个名字好,以前有个猛将就叫“大眼”,岳飞岳爷爷也是一个眼睛大,一个眼睛小,也是“大眼”。
但岳飞是打金兵的,现在朝廷的统治者是女真族,也叫“金国”,你叫李大眼,是不是想要造反?造反就造反!李大眼觉得,他生下来就是要造反的!
他从小就开始练习武艺,等到长大后,一身的武功在十里八乡无人能敌。仗着武艺高强,又挥金如土,很是拉拢了一大批的好汉子。等到义和团兴起,他理所当然地就拉起了一支部队,率先攻下了洋人的教堂和商号,然后一把火给烧了。
可就是在那一次的战斗中,洋人使用的洋枪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洋鬼子的东西真的是有些门道的,他们一百多人打人家十几个人,居然死伤了三十多个!
从那之后,李大眼就琢磨着去哪里多弄些洋枪洋炮过来。可是老爹已经不给他钱了,李大眼以前花钱太厉害,把家产败了一半,李老爷子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了家门,宣布再不会给他一个子儿。
李大眼对此也不以为意,英雄好汉就要自己打出一片天地来!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