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145章

作者:风兮破地

  第五百五十六章 桑榆

  抓间谍的事情告一段落,王虎的主要工作还是放在促进对美贸易上。但是美国佬铁了心的要提高关税,他没有多少办法去阻止这件事。即便是有胡佛先生等一大批老朋友在,依旧没办法扭转美国的政策走向。

  跟其他国家一样,美国内部也有很多派系,有支持加税的群体,也有强烈反对提高关税的阶层和团体,比如说西部的农场主和原材料的提供商人,他们的利益跟东部制造业主的利益并不是一致的。

  内华达州共和党议员弗朗西斯*纽兰兹倾向于“公平地”调整关税:“我认为修正关税时不应该完全照顾东部制造商的利益,而牺牲西部生产商的利益。如果必须实施保护性关税,那么我会尝试着让西部公平地得到他们应得的保护。”

  但是东部的力量太强大了,西部的那些人根本就不是对手。美国的财政委员会最开始是准备削减关税的,但是在消息传出去之后,代表生产的游说者迅速拜访了在闭门会议中起草关税法案的奥尔德里奇和财政委员会。随后财政委员会对《佩恩关税法案》提出了847项修正案,提高了600项关税的税率,结果使众议院提出削减的诸多关税不降反升。

  这导致了美国内部的矛盾变得越发激烈,奥尔德里奇试图不对法案进行辩论就使它通过参议院的审议,以此掩盖矛盾的存在。但事实证明这完全不可能,奥尔德里奇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东部的共和党和中西部的反对派在国会爆发了激烈的斗争。

  造反派攻击关税法案就像“百搭牌”一样,把许多小把戏写进了法案,如美国国内的生产商为自己生产的特殊产品设计出模糊晦涩的产品分类。举例来说,即使棉布中只有一根彩色的线,也会被认为是“彩色”产品,所以要缴纳较高的关税。虽然某些类别的产品关税下降了,但美国不再进口这类产品,这样其他产品的关税提高后,给人们的感觉是总体关税水平并没有改变。反对派猛烈攻击“关税”是“托拉斯和东部公司手中挥舞的反动工具”。

  虽然这些反对派义愤填膺地强烈抗议关税不平等和特殊利益政治,但他们也声明自己并不反对贸易保护。他们设想的关税调整方案是下调工业品的关税(如铁、机械、棉纺织品和羊毛纺织品),提高农产品和原材料的关税(如大麦、兽皮、羊毛、纸、煤和铁矿石)。

  美国国内斗争得如此厉害,说到底还是因为利益。美国向外扩张失败,导致了国内矛盾丛生,民怨四起。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就学历史上的德国和日本,全力发展军备,然后再向外打出去;要么就学修仙者,把国内的产能给砍掉,没有那么高的产能,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问题了;再要不就是彻底向左转,不过这条路大概是走不通的,除非世界上只剩下了一个国家。但不管是向左还是向右,经济规律都不会变。

  美国不可能全力向左转,也不可能大刀阔斧地砍自身的产能,虽然已经砍掉了一些,但那是因为竞争失败而垮掉了的,份额并不多。美国人选择的是第一条道路,与其砍掉自身的产能,造成大规模的

  失业潮,引发社会的动荡不安,不如将小伙子们都塞进兵工厂,多生产几艘战列舰和一大堆的枪炮,既能解决了生产力过剩的问题,又增强了美国的军事力量,一举两得啊!

  到了1909年末,美军已经重新拥有了一支堪称是强大的海军舰队,并且还准备继续建造近二十艘战列舰。大力扩充军备暂时缓解了社会上的矛盾,失业减少了,人民有了工作,能买得起面包。工厂和企业能够继续生产,企业主和资本家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一切都看上去很好。

  可是世界上没有全是好处的事情,用发展军备的方式来减缓社会矛盾的方法不能一直用下去,等到这一招失效了的时候,该怎么办。还有生产出来的那么多武器和战争机器,放在那里是会随着时光流逝而贬值的。

  作为美国的邻居,加拿大和墨西哥表示很紧张。加拿大有英国罩着,压力还小一点,墨西哥人是真的害怕。美国佬可不是和平主义者,之前就抢走了德克萨斯和大片的土地,谁知道会不会把整个墨西哥都给占了?

  中国和日本还只是感受到了美国的威胁,墨西哥却已经是在全力备战了。打仗需要海量的武器和弹药,还需要训练有素的军队,这些都是墨西哥所缺少的。但是只要肯给钱,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

  墨西哥不需要发展强大的海军,发展了也没用,在美国海军的面前,墨西哥的舰队只能躲在港口里面。所以他们干脆放弃了发展海军,而是将钱花在了陆军上面。墨西哥政府从德国和中国进口了大批的轻武器,还找了德国和中国的军官帮他们训练军队。

  刚开始,墨西哥人更倾向于购买德国武器,毕竟德国的毛瑟步枪才是正版的,但是架不住中国的武器更便宜。在性能差不多的情况下,中国的轻武器价格只有德国的三分之二。德国军火商提供了返点,中国军火商提供了更多的返点,几乎将价格压低到了成本线附近。

  德国人非常气愤,没这么做生意的。卖军火是为了赚取超额利润,现在中国人把武器做成了白菜价,这还怎么玩?要不是为了拉拢德国政府,墨西哥肯定是把德国军火商给全部踢走了。

  王虎失去了美国的很多市场,但是打开了墨西哥和南美的军火市场,算是收之桑榆。他不光是卖轻武器给墨西哥等国家,地雷、迫击炮、速射炮和重炮都有得卖。只要钱到位,潜艇,鱼雷艇和驱逐舰,甚至于巡洋舰和战列舰都可以卖。

  不过南美国家好像没有打造大海军的意愿,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买条战列舰的钱足以武装一个师了。要想防备美国佬的侵略,还是多弄些陆军比较靠谱。

  第五百五十七章 仅此而已

  英国是这个时代的世界霸主,墨西哥和南美诸国要抱大腿的话,找大英帝国的效果会更好,德国只能算是次好的选择。但英国政府的要价太高了,远不如德国那样实诚。

  德国在美洲没有多少利益,所以能用较为平等的姿态去跟美洲的各个国家交往,不像是英国佬都是用鼻孔看人的。至于中国,纯粹是做生意,丝毫没有在美洲开分基地的想法。至少表面上是没有。

  像是美国这样的庞然大物,外敌杀进来是能难一下子把它干掉的,说不定还会陷入到战争的泥潭中区。只有美国自己内部分裂了,互相厮杀起来,才能杀得干干净净。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其他的美洲国家只能算是添头。美国宣布提高了关税后,中国和东盟也相应地提高了关税,加上“上海统筹委员会”的缘故,联盟和美国之间的贸易额急剧缩减。虽然开辟了和美洲的军火贸易这个项目,但是军火贸易的利润可没有普通生意的利润高。

  最主要的是美洲是美国的势力范围,中国商人过去买东西,搞不好就连命都没了。美国的那些资本家可是能用炸弹送竞争对手上天的,在美国国内都敢这么玩,在南美那是越发的肆无忌惮。

  虽然现在的美国还没有完全将欧洲列强的势力从南美洲赶走,但是美国佬依旧非常凶残。

  偶尔卖一点军火过去没问题,要是插手当地的制糖、粮食、榨油和水果等生意,那就等着天天打仗吧。王虎不怕打仗,他巴不得跟美国佬在南美痛痛快快地较量一番,但是中央并不愿意向美洲投放武力。隔着一万多力的距离,人民军再怎么能征善战,也发挥不出来多少战斗力。

  没有武力的保护,就没办法做生意,这是几百年的规矩。但王虎觉得他可以试试,没办法派出正规军去万里之外做作战,那就用帮会的形势好了。王虎是上过军校的,战争结束后还念了陆军大学的函授课程,知道不少非常超前的战争概念。他只需付出一点点资源和人力,就能给美国人造成很大的麻烦。

  作为对美洲贸易的负责人,王虎有着一整套的计划。军火、

  药品和假钞,这都是跟林永昌跟王师学的,然后王虎也学会了。除了那些项目外,现在王虎又发现了一项非常赚钱的生意——拍电影。

  导师说过,“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是最特殊的”。

  王虎不是文艺片导演,也不怎么会拍商业片,更不是卓别林那样的伟大演员,但是他拍的电影超越了种族、语言和文化,虽然演员人数很少,场景转换很少,伸长穿的衣服也很少,但是在全世界都非常受欢迎。

  最开始他让人在日本拍电影,然后将拷贝卖往全世界。日本虽然经过了大正维新,各种封建势力并没有完全被扫除,拍那种片子的不少。但是很快,王虎就受到了日本政府的警告,偷偷地打枪可以不管,但是光明正大地公开放映那就不行了。

  欧美那边不是太喜欢看亚洲人妖精打架,也不喜欢看剧情,而是更喜欢直接凶猛的。于是王虎让人将机器运到了美洲,演员就在当地找,也不需要专业的,素人就行,反正他们的电影也不怎么需要剧情。

  为了将自己从这种生意里给摘出去,王虎跟日本的山口组进行了合作,明面上的事情都是山口组打理的,他只是负责提供技术支持。

  电影这种艺术出现后,一开始是上层社会的玩具,但是王虎将这种艺术形式做成了大受欢迎的商品。小电影很快就在欧美泛滥开来,正人君子们一边独自在家欣赏,一边又唾弃那些不穿衣服的皮影,在报纸上个各种高声疾呼要抵制邪恶的诱惑,一时间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但是很可惜,到了需要全面抵制的地步,就说明问题很严重了。在公开场合,大家都是要抵制的,但是在私底下,那就不好说了。爱、恨,还有性,这都是最有吸引力的东西,不是依靠舆论就能够压下去的。

  那些黑帮才不管什么舆论,什么抵制呢,只要是能赚钱的事情,他们都干。杀人放火都不在话下,何况是放小电影?资本家的吃相要比黑帮好一点,但也就是好那么一点。真正的资本家都是无血无泪的怪物,根本就没有道德这种东西。

  美国的资本家是资本家中的翘楚,豢养着正规的军队,动不动就杀人全家。好几次矿山和铁路上举行大罢工,然后被资本家豢养的准军事组织给镇压了,死伤成千上万。美国的统治阶级会在乎道德什么的,那简直是就是笑话。

  小电影在北美泛滥开来,没有人能阻挡这浩浩荡荡的大势。但是在半年后,王虎的新生意就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那帮美国佬自己下场了,他们拍摄电影不够精美,却胜在量大管饱,很快就将走私进来的小电影给打的溃不成军。

  王虎对美国佬的无耻深恶痛绝,但是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找国内多要了一些美元,然后投放到美洲市场。林永昌刚开始拉队伍的时候没钱,那时候是真的没钱,连饭都吃不上的那种。为了搞钱,林永昌想了很多好主意,其中就包括印刷英镑。大英帝国是世界霸主嘛,薅羊毛肯定先紧着英国佬。

  后来人民党成立了,算是缓了一口气,但是以前的手艺没有丢下。林永昌成立了秘密部门,专门从事印刷英镑、法郎、美元和马克等货币的事情,日元也印刷过,后来中日成了盟友,就没干这种事情了。

  随着中国的实力增强,印刷的各国货币也越发的精美,甚至可以说跟真的没什么不同。王虎拿到了大量的美元,从美洲套购了不少的物资。为什么他能把军火卖成白菜价?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虽然王虎在对美工作上干的风生水起,但是总的来说算不上太成功,他没能改变美国的对华态度,没能让美国和联盟达成《友好通商条约》,只是获得了一些经济上的利益,仅此而已。

  第五百五十八章 春运

  1909年很快就过去了,这一年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情。意大利的地震死了几十万人,但是对世界来说,几十万人死亡就算不上什么大事。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意大利人在痛苦中哀嚎,但是其他国家的人并不能感同身受。

  英国和德国正在热火朝天的搞海军军备竞赛,俄国人在忙着支持巴尔干的斯拉夫兄弟。美国佬在圣诞节那天袭击了墨西哥的边防哨所,也有说是墨西哥的边防军先动手的,谁知道呢。这件事暂时并没有演变成战争,美国和墨西哥正在互相谩骂指责中。

  跟世界上的和平安详相比,中国的情况只能用如火如荼来形容。经过四年的建设,“一五计划”中的大部分项目都已经完工,报纸上用热烈的语气总结了这一年来的成就,粮食产量增加了,钢铁产量增加了,修了三千多里铁路和两万多里公里........总之就是形势很好,不是小好,是大好。

  人民群众却没觉得形势大好,生活中还是有那么多操蛋的事情,跟以前相比是好了一点,能多吃一些肉蛋奶制

  品了,城市里面的蔬菜供应多了一些,能多买件新衣服了,是比以前好了一些,可是人群依旧感觉缺钱。

  新出现的东西太多了,自行车、洗衣机、冰箱......等等,个个都不便宜。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流行“三大件”,既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全部加起来要好六七千块钱,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但是大家都有,新婚夫妻总不能没有吧?

  而且这些东西算是生产工具,在农村干活或许不需要手表和自行车,但是在城里面和工厂里面干活是肯定需要的。手表能确定时间,自行车能减少路上的通勤时间,这都是工业化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至于缝纫机,那是农村和城市都需要。会不会用缝纫机,缝纫机用的好不好,能影响社会对一个女性的评价。

  衣服总是会破口的,有时候还会掉几个扣子,但是不能因此而把衣服丢掉,也不能穿着漏风的衣服上街,那么会做针线活就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在很多地方,有一台缝纫机不但能为家人补衣服,还能接一些针线活补贴家用。

  除了三大件之外,还有热水瓶和收音机等东西也是家家户户都要买的,纵使一时间买不齐,慢慢的也要全都补上。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新衣服,新鞋子,新出的电影,想要享受美好的生活,就要花很多钱。居民的平均收入增加了不少,但能够花钱的方面总是更多。

  很多人都会产生疑惑,为什么收入增加了,却感觉越来越缺钱了?

  不管怎么样,到了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是会提前拾掇拾掇,准备过个好年。从小年开始,家中就要进行大扫除,买年货,贴对联,家中的成年人忙得脚不沾地,小孩子们则是呼朋引伴,一起放鞭炮,一起吃些好吃的。

  有外出工作的,在过年的时候也都要回家,铁路系统迎来了真正的考验。从几年前开始,春运就成了中国特有的名词。春节前后,大量的人口通过铁路往来。绿皮火车的车厢里面挤满了人,火车站的治安问题顿时就变得突出起来。

  因为人手不够,管理不过来,过年前后的这一段时间,各大城市的火车站总是有一些人想要浑水摸鱼。其中不乏技艺高超的老贼,他们在火车站和火车上盗窃他人财物,在得手后迅速转移。

  那些犯罪团伙胆子大得很,几乎是肆无忌惮的作案。在南方车站,有个叫老胡的头目召集了好些团伙,还举办了一个盗窃比赛,以此划分地盘。

  为了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人民政府授意公安部在春运开始的同时,开战了新一轮的“扫黑除恶”行动,抽调了许多武警和军队,对盘踞在车站周围的犯罪团伙进行专门的清理。

  在一轮狂风暴雨般的清扫后,各处车站的盗窃和其他犯罪事件少了许多。那些有名有姓的头头脑脑都被送去了西域修铁路。李大眼同志需要一条同样马什哈德的铁路,不然他没办法跟俄军和英军抗衡。但是通往西域的铁路修建难度太大,又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政府在短时间内是没有这个想法的。

  现在好了,抓到了那些多小偷小摸的人,通通扔过去修铁路吧。靠这些犯罪分子是没办法把通往西域,乃至于马什哈德的铁路修通的,但能修一里都是好的。人民政府现在没有修建通往西域铁路的计划,不代表将来没有,为了西域的长治久安,将来肯定是要修铁路和公路的。青藏高原和云贵那边也是一样,铁路不修过去,当地就发展不起来,也不能真正的纳入到联盟的经济圈之中。

  那些在车站里面偷摸拐骗的,大部分够不上枪毙,也够不上流放,那就让他们为国家建设出一点力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这并不是主要目的,靠罪犯搞建设是不行的,他们只能算是一点微不足道的补充,想要修好铁路和公路,还得靠专门的工人。人民政府并不是要学美国搞交监狱经济,主要是为了给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的出行换金。

  在过年之前回家的人们,往往带着工作一整年攒下的钱,有的是要拿回去给孩子上学的,有的是要给亲人治病,要是被人给偷了,那可是让一整个家庭都陷入到困苦之中。

  有些自由主义份子说要给罪犯人权的,他们共情的目标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会同情犯罪分子,而不去同情受害人呢?难道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想要去犯罪不成?

  嗯,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就好像有些官员和律师,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提议废除死刑一样。这些人大约是已经够得上死刑了的,或者是将要犯下够得上枪毙的罪行。

  不然的话娿,没办法解释那些人和罪犯共情,而不是站在人民这一边。

  第五百五十九章 DDT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小年过后,各级机关都放假了,不过军队、警察和医院等部门还在继

  续运转,甚至还会增加更多的人手。还有一些企业,比如说钢铁厂,也没办法给工人放假,只能是采取轮休的办法,再就是给坚持工作的工人与管理人员发放三倍的薪水。

  自新中国成立后,每到过年的时候,领导们都要去慰问一线的工作人员,今年也不例外。林永昌慰问了长安附近的农民和工人,各省各市的领导也带着粮油等物资深入到基层。一些报纸上将这种行为称作是透,不可否认是有作秀的成分,但是各地最高领导直接深入到最基层,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下面的真实情况,保证了补助能发放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

  再说了,政治上的事情能叫作秀吗?

  小年之后很快就到了大年,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通过遍布各地的广播系统,中央广播台直播了一台晚会,播放了好些个相声和歌曲。说是直播,还有主持人,实际上节目都是事先录制好的。大部分的节目都受到了热烈欢迎,但是也有一些节目,像是昆曲和陕北的信天游这类节目,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听懂。

  不过不管听不听得懂,大伙都很高兴。过年吗,就图个热闹,喜庆。大喇叭和收音机里面放的是什么不重要,只要够热闹就行。

  晚会从晚上7点开始,到晚上9点就结束了。过年当然是要热热闹闹的,但是也不能喧宾夺主,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体,接下来的时间应该交给人民自由支配。

  对小孩子来说,过年总是很快活的,能穿上新衣服,能有好吃的,还能跟小伙伴一起玩耍。大人们的脸上也有了更多的笑容,就算是有什么矛盾,在过年的这几天里,大家也总是表现得很和气。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里面,春节的时候发生争吵会倒霉一整年的。

  林永昌难得地一连三天没有看文件和处理工作中的事情,而是留在家里吃吃喝喝,过了三天的快活日子。等到了初四,大部分人还在继续过春节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工作了。

  刚开始工作,林永昌就看到了一个让他很惊讶的消息。“美国飞行员尤金*伊莱成功从轻巡洋舰上起飞”,这是人类第一次从船甲板上起飞。看到这个消息后,林永昌很是感慨,世界上聪明人真是太多了,能够看出飞机在战争中作用的,不只是他一个人。

  中国已经开始了飞机制造工业,但是离把飞机搬上船甲板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事实上,中国连巡洋舰都没有几条,还都是些老旧的型号。按照海军部的计划,要到明年才会开始建造巡洋舰。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已经实现了飞机从船甲板上起飞的事情。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确是很强,他们的陆军是很糟糕,科技水平也比不上英国和德国,但是在对现有技术的整合与应用上,并不比其他的国家差。

  美国海军发展的很快,不过现在的飞机还没办法投入实战,只能做一些侦查之类的工作。这时候的飞机还只是木头和蒙皮组成的大号玩具,能够用来攻击的手段很少,除了往下面丢手榴弹之外,就只有飞行员掏出手枪互相射击。

  就算是将来将机枪搬上飞机,战斗效率也非常低下。林永昌知道“机枪射击协调器”能让飞机变成真正的战斗机器,不过他暂时不准备把这项技术拿出来。

  继“美国人将飞机搬上了船甲板”之后,林永昌又看了法国发大水,巴黎被洪水给淹了的消息。唉,法国人号称欧陆强国,这水利工程没德国人修的好啊。或许是今年夜袭群:⑥玖四九,叁陆一叁⑤的水特别大?

  法国人的表现有些拉胯,但是他们毕竟是老牌列强,底蕴还是有的。在洪水退去之后,法国人试飞了第一架水上飞机。在这个科技大爆炸的时代,法国人放弃了大海军,但是在其他方面并没有落下。

  不过这些跟中国都没有太大的关系,1910年是“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国内的就建设成果很显然比美国佬和法国佬捣鼓飞机更吸引人。不光是中国国内在关注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果,整个亚洲都在关注着这件事情。

  在1910年的第一个月,中国生产了50万吨钢和45万吨铁。在第四个月,包头钢铁厂也顺利地投产,每个月的钢铁产量达到了130万吨。等到磨合期结束了,产量还能进一步的提高。只要不出现特殊情况,能够提前一两个月完成年产1050万吨钢铁的计划。

  剩下的几个重点工程也都顺利地投产,按照计委同志们的评估,所有计划都能顺利地完成,甚至还有超出不少。像是化肥的产量,就远远地超过了计划。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对化肥和农药的需求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即便现在每年能够生产将近一百五十万吨化肥,依旧满足不了广大农村的需求。此外还有日本、朝鲜、蒙古、西伯利亚和安南都护府,都需要更多的化

  肥配额。西域都护府也需要农药和化肥,但是铁路还没有修过去,内地的产品很难运到西域。在那边投资建厂也很困难。所以说,还是要修路,在铁路没有贯通之前,中央对西域和青藏那边使不上劲。

  使用化肥和农药后,能大幅度提高粮食的产量,这是已经被证明的事实。农药都是有毒性的,使用后多多少少都会有残留,但是跟饿肚子比起来,那点残留的农药就不算什么了。

  而且也不是没有办法降低农药的残留量,比如说使用易分解的新型农药、在收割和采摘前几天尽量少使用或者不是用农药,都能有效地降低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

  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化学制品,不光是数量变多了,种类也变多了。林永昌是学过化学的,有时候他就就会很纠结。比如说DDT这种杀虫剂,杀虫的效果不是一般的好,而且还容易制造,容易制造价格就便宜。问题是这玩意在自然界中不容易分解,容易通过生物链富集,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政府有关部门三番五次地强调不准将DDT用于农作物虫害的防治,但总是会有人贪图便宜而违反禁令。因为DDT杀灭蚊虫的效果很好,能有效地防治疟疾和痢疾等传染性疾病,所以并没有被完全禁止。

  在跟农民经过几年的拉扯后,林永昌不得不宣布禁止了DDT的公开销售。从此之后,这种杀虫剂只在政府卫生部门使用,每次使用还都要有记录才行。

  第五百六十章 破裂

  4月,哈雷彗星到达了近地点,全世界有不少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从望远镜中观察到了这颗“扫把星”。在晴朗无云的夜晚,光靠肉眼就能看到它反射的光辉。

  “扫把星”带来了晦气,世界的经济持续低迷。美国人提高关税的行为导致了全世界都出现了“关税壁垒”,各大经济体都不好受。除了中国,其他各大列强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产品积压,生产倒退,工人失业的情况。中国其实也有这种情况,但是程度很轻。繁荣期结束,新一轮的萧条期和衰退期到来了。

  这一次的经济危机并不如何的猛烈,跟上一次的经济危机比起来,情况要好一些。因为列强们正在进行海军军备竞赛,需要成千上万的工人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但并不是说没有影响,美国有几家大型钢铁厂倒闭了,英法等国加紧了对殖民地的掠夺,俄国又多背上了几笔贷款,德国则是向中国和日本分别出口了一台万吨级别的油压机,以此来缓解国内的压力。

  大型的水压机和油压机是制造大口径舰炮必不可少的设备,油压机的效能比水压机更好,得到了万吨级的油压机后,中国和日本能够自行建造战列舰所有的部件了。

  日本的第一条超无畏舰“大和号”正在建造中,日本政府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求中国建设同级别的超无畏舰,不过被人民政府拒绝了。中国海军有自己的步骤,不会轻易做出改变。

  日本之所以会这么迫不及待,与如今的世界局势不无关系。美国在军事化的过程中,跟英国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和冲突,于是,理所当然地,美国就和德国越走越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开始考虑另外一种可能。

  林永昌并不是想要帮助协约国对抗美国+同盟国的组合,也无意于加入到同盟国的阵营去瓜分英国的殖民地。这个世界的走向已经跟另外一个世界出现了巨大的偏差,林永昌也看不清接下来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他知道,欧洲的战争一旦开始,就将是一场世界大战,会将参战国的元气消耗得干干净净。

  一发重炮弹的价格跟一台拖拉机差不多,甚至可能比得上一辆小轿车。攻克一座要塞大概要轰个四五百发重型炮弹,这就是四五百辆汽车炸掉了。如果是凡尔登要塞那样的绞肉机,炮弹都是以“十万”为单位计算的。打仗是一件非常,非常烧钱的事情,英国人打了一场布尔战争,就惊呼大英帝国快要破产了,就逼得英国政府的国策从“扩张”转向了“保护”。

  世界大战要是打起来,烧钱的速度是布尔战争的十倍以上。与其让那么多的金钱在战火中烧掉,还不如拿来搞建设。

  林永昌认为中国暂时只需要自保的力量,他并不愿意将力量投入到争霸中去。现在花在投资上的每一分钱,都能在未来获得十倍的回报。要是可以,他愿意放弃建造战列舰,再把陆军的数量削减一半。但是不行,中国太大了,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都需要大量的军队。一百五十万现役部队里面,有三十多万人是工程兵部队,还有四十万人的卫戍部队,再除去各地的边防部队,能够调动的野战部队只有二十万。

  对于中国来说,1910年是收获的一年,每个月都有激动人心的新闻出现在报纸上

  。在国内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国际上的局势却是越发的紧张起来。美国和德国都跟英国有矛盾,双方走得越来越近。随后发生了德国向美国转让军事技术的事件,使得中国不能再保持置身事外的态度。

  德国向美国转让军事技术是秘密交易,但是被英国的报纸给捅了出来。中国驻德大使得知消息后,立刻汇报给了国内,并且向德国政府进行询问。“上海统筹委员会”明确规定禁止转让先进的军事技术给美国,跟德国交易的时候,也特意注明了不能转让给第三方国家。

  德国政府自然是极力否认有这样的事情,德国外交官员声称那些消息是英国政府造谣。但是英国人在报纸上披露了秘密交易的细节,包括经手的人员和地点。只要顺着报纸上给出的情报去查,总是能查出来一些东西的。

  “德国人欺骗了我们!”

  “.........这是赤裸裸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