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165章

作者:风兮破地

  “沙皇的军官不可信,临时政府的军官也不可信!”

  布尔什维克在七月份的时候就发动过武装起义,但是失败了,起义失败后,临时政府对布尔什维克进行了清算。等到布尔什维克卷土重来夺取了圣彼得堡之后,也杀了不少临时政府的人,双方之间有很深的仇怨,不少临时政府的军官对苏维埃政府心怀怨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搞出事情来。

  至于沙皇的军官,大部分都跑到尼古拉斯大公,或者是奥尔加女皇那边去了。留在彼得格勒的军官生和士官生在历次动荡中死了不少,剩下的人被杀来杀去的局势吓到了,现在都很老实,但是现在奥尔加一世已经光复了莫斯科,那些人到底会倒向哪边真不好说。

  因此,与会大部分的布尔什维克同志都不同意留用沙皇和临时政府的军官。“把那些人全部枪毙!”俄国人做事喜欢走极端,好的时候是掏心窝子的好,但是坏起来的时候那真是让人恨不得将他们挫骨扬灰。

  俄罗斯人靠谱的时候真的靠谱,像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的时候,苏联的将领和军官明知道会被辐射找到,仍然义无反顾的带头上阵。

  但是等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不靠谱起来也是真的不靠谱。所谓的大帝普京被欧美打脸了不知道多少次,仍然一心想着加入欧美世界,甚至还想要加入北约。普大帝被欧美抽了一次又一次,依旧痴心不改。要不是北约东扩到了乌克兰,普大帝估计还会继续送脸给欧美抽。

  克里米亚那件事实际上跟普大帝的关系不大,是别人把菜做好了送到餐桌上,普大帝只是在事后承认了而已。在被欧美警告了之后,再有饭菜送到嘴边,普大帝居然就不敢吃了。而且大帝还连发诏书,命令前线的将领撤兵,后来干脆撤掉了前线将领的职务,勒令其返回莫斯科,然后将之软禁了起来。

  也就是时代进步了,恩罗人也不怎么读书,不然的话,大概就要搞出“风波亭”,“莫须有”之类的事情了。

  俄罗斯人的极端跟日本人的极端有些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俄罗斯人的极端直接而粗暴,日本人的极端则是隐忍残暴。在一个多山少地,经常发生地震的岛国,只会养出残暴的性格。不管日本人表面上是多么的和气恭顺,他们的骨子里都是残暴的。

  托洛斯基对同志们要求枪毙旧军官的提议很是不满,“我们缺少军官,如果不留用那些旧军官,军队的战斗力没办法保证!”

  “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军官!”

  “对,工人阶级最有力量!”

  “培养自己的军官需要时间,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白军很快就要打过来了!”

  第六百三十二章 变强

  托洛斯基在布尔什维克中的威望很高,但是他并不能让大家对他心服口服,必须要跟列宁站在一起,才能说服其他同志。这就是为什么托洛斯基跟列宁有很多的分歧和矛盾,但依旧是列宁最亲密的战友。

  列宁需要托洛斯基,托洛斯基更需要列宁,所有他们是最亲密的战友。党内的同志大多是遭受过沙皇当局迫害的,能继续坚持革命,每个人都是非常的有主见,或者说是顽固。

  想要获得党内同志的支持,靠强迫是不行的,必须要用道理说服他们。托洛斯基也很会讲道理,但终究还是比不上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同志。

  在党内的大多数领导人都不同意留用旧军官的情况下,托洛斯基只能求助于列宁的帮助。“伊里奇,你是知道的,旧军官中也有不少心向革命的人。我们的目的是解放所有人,也包括旧军官。只要他们能真心拥护革命,我们为什么不能接纳他们呢?”

  列宁点了点头,“我同意托洛斯基同志的说法.......听我说!我们的革命正处在最关键的时刻,只要能打赢中国侵略者,革命就是一片坦途!”

  “有人或许要问,靠着几十万没有经过训练的赤卫队就能打赢侵略者吗?如果都是几十万部队都是民兵和赤卫队,那么很可能打不赢。但如果将赤卫队和民兵整编成红军,那我们就能取得胜利!”

  “中国人有飞机大炮和坦克,我们也有飞机和大炮,只是没有坦克。坦克是很厉害,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对付

  。英国、法国和德国都有坦克,而且比中国人的坦克还多,他们取得世界大战的胜利了吗?没有!”

  英法德都有不少的坦克,但要数哦坦克比中国多,那可就未必了,除非是把三个国家的坦克数量加起来,那倒是比中国的坦克多了。

  这还只是数量,论质量,“二号坦克”比西线战场上的坦克要强上一大截。

  不过列宁是为了给同志们打气,所以说话并不是那么的严谨。他本人也并不在乎说的对不对,列宁同志有着灵活的手段和道德观。

  “决定战争胜负的,始终还是人!”

  米哈伊尔*瓦西里维奇*伏龙芝问道:“列宁同志,您也认为我们能打赢中国侵略者?”

  “这怎么可能?”

  “弗拉基米尔同志,你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季诺维也夫皱起眉头,“作为布尔什维克党员,我们不能信口开河。作为党的主要林道人,你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党和人民造成重大的影响。”

  “季诺维也夫同志,我并不是信口开河。”

  列宁自信地说道:“我军有三大优势,敌人有三大劣势,只要扬长避短,击败敌人也不是难事!”

  此言一出,就连在边上默默地抽着烟斗的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也不禁露出了惊讶的神情。他在海参崴待了好些年,也曾经去过中国,在太原城见到了中国人的工业区。也曾经研究国人民军和俄军的战斗过程,对人民军夺取中国政权及由弱变强的原因很感兴趣。

  但约瑟夫最感兴趣的还是人民党的政治纲领,他在海参崴闲来无事,将《林永昌文选》、《林永昌选集》、《林永昌思想》、《林永昌主义》等文章全都看了即便,对其中的《矛盾论》、《论实事求是》和《中国各阶层现状分析》等文章非常喜欢。

  这些文章开阔了约瑟夫的沿街,丰富了他的思想,让他在海参崴开展工作顺利了许多。可是在回到彼得格勒,也就是圣彼得堡之后,从东方学来的思想反倒成为他被攻击的理由。

  “工农大联盟”很好,但是认为“土地革命”是最重要的事情就不对了。工人才是革命的先锋队,在俄国不能实行农村包围城市的侧列,而是要先夺取大城市,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发展革命力量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只要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革命成功了,其他的地方就都不是问题。相反,只要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失败了,那革命就一定会陷入失败。

  列宁同志严厉地批评了他的小农思想,认为约瑟夫在远东的几年时间里被落后的思想腐蚀了。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同样是好几次被抓进监狱的,他对革命的追求无可置疑,对列宁同志的尊敬也是无可置疑的。但是他亲眼见到了中国在国家建设和军事建设上的巨大成功,所谓眼见为实,亲眼见到了,难道还能有假?

  可是在另外一边的是列宁同志,这就让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有些动摇,或许真的是如列宁同志所说的那样,中国不能当做是革命胜利的样本?

  现在列宁同志说红军有三大优势,敌人有三大劣势,约瑟夫倒是想听听列宁同志有何高见。

  “列宁同志,您快跟我们说说,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大部分的同志都对列宁同志非常信任,即便是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这两个经常唱反调的人,也是一样。

  十年来变秃了,也变强了的列宁同志微微一笑,说道:“我们的第一个优势是圣彼得堡,有了圣彼得堡,我们就能有源源不断的兵员和武器。而且圣彼得堡离中国很远,中国人的军队和武器弹药都要从遥远的东方运过来,隔着这么远的距离,中国人要将大量的部队用于保护沿途的铁路线和公路线,最多只能发挥出十分之一的力量,这是中国人的第一个劣势。”

  “我们第二个优势是天气,圣彼得堡已经开始下雪了,莫斯科那边也是一样。我们都适应了俄罗斯寒冷的天气,就算下雪了对我们的影响也不大。但是中国人呢?他们做好了迎接俄罗斯冬将军的准备吗?”

  “第三,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优势,在于我们有广大无产阶级的支持。中国人是侵略者,而侵略者是不得人心的。所有的俄国人都会站出来反对他们,我们只要讲这些反对的力量集结起来,就能给中国反动军队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

  第六百三十三章 债券

  列宁同志真的相信红军能打赢中国侵略者吗?看他那幅自信满满的样子,是很有把握的。但是考虑到列宁同志以往的事迹,似乎又不是那么回事。要知道,列宁同志虽然是个坚定的革命者,但做事的手段那是相当灵活的。

  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都不怎么认同列宁的话,还是显得忧心忡忡。十年前发动武装起义的时候,列宁——那个时候还叫乌里扬诺夫

  ——就是非常自信,仿佛只要挥挥手就能把沙皇和沙皇的狗腿子都给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结果么,大家都知道了。三个月前,列宁也是成竹在胸的模样,却是他们布尔什维克被赶去了芬兰。

  要不是同志们拼死相救,列宁同志就要被临时政府的爪牙抓进监狱里面去了。

  因为离的太近,所以看的更清楚。不光是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约瑟夫和其他同志都对列宁没有盲目的崇拜,要说对列宁最有信心的,大概要数伏龙芝。

  列宁看到了同志们的表情,但是并不以为意,他面对过更加糟糕的情况。现在他们已经在胜利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将革命推向了新的高潮,接下来无论局势怎么发展,都不会比十年前更糟糕。

  他笑着对众人说道:“就算不能夺回莫斯科,凭借着彼得格勒这座伟大的城市,我们怎么也能守到明年开春的时候。这已经跟巴黎公社差不多了,到了那个时候,说不定情况又会发生变化。”

  “发生变化?您是说德国人?”

  列宁微笑着道:“或许是德国人,或许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我们要相信革命的军队。”

  见到众人依旧有些怀疑,列宁同志于是放出最后的大招,“要是真的守不住了,我们可以退往芬兰!”

  噢,原来是这样!

  芬兰就在彼得格勒边上,在二月革命之后就一直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当天下大乱的时候,英雄豪杰就会趁势而起。现在俄国乱成了一团,芬兰、乌克兰和波兰那些地方,到处都是头上长角的峥嵘之辈。

  伏龙芝皱了皱眉头,很想呵斥这种投降主义言论,但既然是列宁同志说的..........“那我们要不要先派人去芬兰做些准备工作?”

  芬兰现在处于半独立状态,民族主义份子控制了大部分地区,他们不怎么理会临时政府,也不怎么理会苏维埃政府,而是在忙着争夺地盘和权利。圣彼得堡有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府,芬兰也有红军和白军。

  红白双方之间的气氛逐渐紧张,但还没有到开战的时候,因为冬天来了。即便是芬兰人,也不愿意在大冬天的时候打仗的。

  按照列宁和托洛斯基等人的判断,到了明年开春之后,芬兰内部肯定会打起来。其内部的红军和白军实力相当,红军有革命群众的基础,兵员更多,白军则是跟德国人有联系,能够从德国购买军火,说不定还能直接拉来几支德军部队。

  如果不派人去支援芬兰的苏维埃政权,只怕芬兰红军不是芬兰白军的对手。

  但是列宁并不同意派人去援助芬兰,“彼得格勒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莫斯科,只有这两座大城市被解放了,革命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布尔什维克有布尔什维克的盘算,人民军也有偶自己的打算。拿下莫斯科后,林永昌并没有继续进攻圣彼得堡,而是以莫斯科为中心,利用铁路进行机动,清缴周围的溃兵盗匪及敌对武装。

  东线战场上,尼古拉斯大公一退再退,必须要将铁路线清理一遍,然后给前线送去一些补给。武器弹药少一点没关系,总得让士兵们不再挨饿,至少是不能饿到要跑路的地步。

  对于盘踞在圣彼得堡的布尔什维克,林永昌还是想要先进行谈判,要是能将布尔什维克并入到俄国人民党里面来,那是最好了。这个目标估计有点困难,其次是为稳定莫斯科周边的局势争取时间。此外,调兵遣将也需要时间。

  俄国太过广大了,一百万军队看来不够用,至少要再增加一百万才能将所有的反对力量都压下去。火车昼夜不停地将人民军从东方运过来,从俄国本地招募军队的速度也加快了许多。之前每个月会有两万新兵入伍,现在每个月招募的军队数量达到了六万。

  奥尔加一世宣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改革,所有俄罗斯人都能免费得到几十亩土地。因为俄国的特殊国情,在开展土地改革的过程中,做了一些适应俄国国情的改变。比如说:大部分村庄的土地都归村集体所有,这跟斯托雷平的改革是一致的,俄国人很快就接受了。

  其实在中国也有土地归村集体的做法,土地名义上是收归国有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调整。

  土地改革的威力大得惊人,俄国农民纷纷归附,参军热情也是空前高涨,跟灰色牲口不可同日而语。很多时候,人民军还未到达,农民们就自发的组建了民兵,夺取了地方那个上的政权,然后喜迎王师。

  伴随着暴烈的土地革命的,是不可避免的杀戮。农民杀贵族地主,贵族武装杀泥腿子。有时候还有布尔什维克加入进来,几方势力乱杀一通。

  要不是因为天气太冷,不适合军队大规模的出动,只怕很多地方都要烧杀成白地了。人民军暂时还没做好进攻圣彼得堡的准备,但是

  也不能看着地方上陷入混乱,更不能让布尔什维克控制了广大的农村地区,只能不断地往诺夫哥诺德和基里希等地方派兵。

  这就需要更多的部队,于是军队的人数进一步的膨胀,军费也跟着一涨再涨,已经涨到了人民政府有点受不了的地步。王琦连续给莫斯科拍了三封电报,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财政就快吃不消了。

  劳师远征,转运万里,消耗的资源是在中国边上打仗的十倍。这还是因为沙俄修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缘故。要是没有这么一条铁路,人民军根本就没办法跑到莫斯科来。

  对于军费不足的问题,林永昌很快就给出了主意,“再发一期战争债券!”

  第六百三十四章 密约

  借钱打仗这种事情在欧洲发生的不要太多,在几百年的乱战中,国王们和各种团体的领导人都是这么玩的。借钱打仗,打赢了用战利品还账。要是打输了呢?嗨,这话说得,打输了还用管那么多吗?

  借钱,还钱,抢劫,打仗,在这样的循环中,欧洲大陆上发展出了最初的银行业。一群自称为圣殿骑士的武装团体据说是最先开银行的,那些家伙有武力又有钱,银行业发展的风风火火。在一段时间后,圣殿骑士团成了欧洲大陆上最有钱的团体,连法国国王都欠了他们一大笔钱。

  然后,法国国王就联合其他债务人一起,把圣殿骑士团给灭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欠钱的才是大爷。所以,中国在给协约国发放了第一笔贷款后,就没有继续给钱了。

  英国和法国对此异常愤怒,好吧,其实也不是那么愤怒,有了美国的100亿美元贷款,英法已经不缺少军费了。前线的士兵和英国法国的百姓当然还是在挨饿,但现在是在世界大战期间,挨饿就挨饿吧,反正统治阶级,像是丘吉尔之流是不会挨饿的。

  在全国百姓和前线士兵饿得眼冒绿光的时候,丘吉尔依旧是白白胖胖的,甚至变得更胖了,让人好生羡慕。

  协约国想要从中国继续获得贷款,未能成功,想要用美元付账,也被拒绝了,中国政府只收硬通货和人民币。这让英国和法国非常不满,等到奥尔加一世在海参崴登基,中国的百万大军涌入俄国后,不满变成了震惊,以及恐惧。

  只要看一眼地图,就知道俄罗斯和中国联统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大半个世界岛都被染成了鲜红的颜色,就算协约国击败了同盟国,也会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

  中国的人口有将近五万万,俄国在战争中损失了大量的人口,但也还有一万万两千万。中俄两国加起来有六万万两千万人,占有的土地面积超过了三千万平方公里。若是算上日本和东盟的夜袭群:⑥九四⑨,③陆①三⑤那一票国家,大英帝国再也不能宣称自己是世界霸主了。

  听到人民军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进入俄国的消息后,唐宁街的绅士们先是震惊,随后是恐惧,紧接着就想要遏制,最好是能拆散中俄联盟。

  维持大陆均势是刻在英国政治家和政客骨子里的本能,海权国家最怕的就是出现一个大陆霸主,只要控制了大陆,就必然会走向海洋,这会让大英帝国失去海洋霸权和世界霸主的宝座。

  为了保住海军霸权,英国联合荷兰对付西班牙,联合法国对付荷兰,联合德国对法国,联合得法对付俄国,现在又联合法俄对德国,不管是哪个国家想要成为陆地上的霸主,英国都会将之视作不共戴天的仇敌。

  在以往,英国的“大陆均衡”政策执行得堪称完美。但是这一次,德国这个挑战者还没被按下去,新的挑战就冒了出来。

  面对这种情况,英国又该怎么办了?

  中国和俄国都是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广阔的大陆强国,别说联统了,只要相互靠拢都会是其他列强的噩梦。奥尔加一世登基后声称愿意退出世界大战,这更是让英国和法国怒不可遏。英法联军在西线打生打死,两个国家都被耗干了元气,要不是俄国几次在东线发起进攻,英法联军早就被打爆了。

  要是俄国退出了战争,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大战还有的打。美国人带来的100亿美元很好,但是美军的战斗力很糟糕。在八月份伊松佐地区的战斗中,美军和意大利军队被德奥联军打得差点全军覆没。

  是役,意大利军队和美国军队的数量加起来超过了80万,伤亡四万人,被俘超过三十万。意大利军队装备低劣,美军则是没有战斗经验,两者的共同之处是士气低下,被德奥联军的飞机坦克大炮+毒气弹一顿输出,将好不容易占领的土地又全部吐了出去。

  因为这场大败,英国和法国才明白了俄国的可贵和不可代替,美元是好的,美军嘛,只能打打顺风仗。像是凡尔登绞肉机和巴黎攻防战那样惨烈的战争,美军是支持不下去的。

  为了

  让俄国继续打下去,英法给临时政府送去了许多援助,包括大批的军火和粮食,但是那些物资现在都还堆在北方港口,没办法运到前线去。法国只需要俄国继续在东线牵制同盟国的军队,英国想要的更多,他们希望临时政府能车翻奥尔加一世的沙皇政府,一个庞大而虚弱的俄国的才是英国所需要的。

  但是临时政府没能车翻奥尔加沙皇政府,反而被布尔什维克政府车翻了。这就真是见了鬼了,那些布尔什维克在两个月前才被临时政府打的满地找牙,怎么突然就王者归来了?

  临时政府垮台了,协约国送往俄国的物资都落到了布尔什维克的手里。对于协约国来说,布尔什维克是比奥尔加沙皇政府更可恶的存在。

  奥尔加一世想要的是不割地不赔款的停战,布尔什维克却是为了停战准备将波兰、乌克兰等地都割给德国,还要支付德国大批的赔款,以及粮食、铁矿石、石油等物资。

  英法在德国境内有许多间谍活跃,因为战争的长期划,德国内部有一些实权人士跟协约国有很多联系,对间谍活动睁一只眼闭一眼,因此英国间谍拿到了德国政府和布尔什维克暗中勾结的证据,还拿到了所谓和约的全部内容。

  和约由14条正文、5个附件和7项补充条约组成。主要内容有:

  ①缔约双方宣布停战。

  ②俄军全面复员,在签订普遍性和约之前,俄军舰驶回俄港口或立即解除武装。

  ③俄国放弃对波兰、立陶宛、库尔兰、利夫兰和爱斯特兰的管辖与主权。

  ④在缔结普遍性和约和俄军全面复员之前,德国将继续占领德军于和约签订前夕在上述地区以东所占领的地方。

  ⑤俄军立即撤出阿尔达罕、卡尔斯和巴统地区(该地区实际由土耳其兼并)。

  ⑥俄国承认乌克兰、芬兰独立,立即从芬兰、乌克兰和奥兰群岛撤军,保证同乌克兰立即签订和约并承认乌克兰同德、奥、保、土之间的和约。

  ⑦俄国付给德国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

  ⑧德国承诺不干涉苏俄内政,不从芬兰方面进攻俄国。

  这个苛刻的和约不仅会使俄国丧失3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五千万居民,而且在被占领区有占全国煤炭开采量的90%,铁矿石的73%,54%的工业以及33%的铁路。

  第六百三十五章 光彩夺目

  德国政府和布尔什维克之间的秘密条约被公布出来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全世界都为之不满。俄国的民族主义者高呼:“苏维埃是无耻的卖国贼”,忠于沙皇的白俄声称要消灭所有的布尔什维克,而本是协约国阵营的英、法等国更是将曾经的战友同袍视作仇雠,甚至布尔什维克内部都有不少人对合约表示了反对。

  但是列宁同志很快就发表了声明,布尔什维克并没有跟德国政府签订秘密条约,所有的一切都是无耻的奥尔加沙皇政府的阴谋。

  额,列宁同志说的是对的,他虽然有想过要跟德国政府何谈,但是暗中的接触一直都不顺利。德国人在战争中失去的太多,他们现在饿的快死了,偏偏手上又有着几乎可以称作是当世最强的陆军,这就相当于是一个穷凶极饿的强盗,想到的东西不是一般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