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18章

作者:风兮破地

  “那是不行的。我们要先说好,不然以后露馅了怎么办?”安德烈嘟囔道:“契科夫可是会杀人的。”

  “那行吧。你跟我说实话,运来的这批枪械里面,有多少能用的?”

  “额........”

  “好吧,我知道了。”林永昌说道:“你先回去,过两天我带人去天津运枪。”

  “你要快点啊,要是被人发现可就糟了。”

  “唉,安德烈你不是一个合格的军火商人啊。”

  林永昌给安德烈解释了一番什么是“合格的军火商人”,然后立刻离开了京城,带着人前往涿州。一万多支步枪,哪怕都是坏的,也不是两百人能运走的,他需要去找王琦和李大眼他们要人。

  之前分开就是为了让王琦他们回到家乡去拉人,局势越来越紧张,顾不得别的了,拉来越多的人越好。再一个就是要扩充地盘了,王作霖不敢干,林永昌没有什么好怕的。

  李大眼是邯郸附近的豪强,王琦则是河北的大侠,两人都是地头蛇,很快就拉出好几千人。要不是他们只要青壮,还能拉到更多人。王琦还叫上了许多的豪杰,比如大名鼎鼎的王五王大侠。

  王五王正宜是谭嗣同的知交好友,谭嗣同死后,王五多次组织人手刺杀袁世凯,但是很可惜,并未能成功。王五刀法精湛,但真的打不过洋枪洋炮。他带人去刺杀袁世凯,不但没能杀掉对方,反而死了不少子侄朋友,后来还被朝廷通缉,只能逃亡乡里,以待日后。到了涿州后,王五并没有坚持要去杀袁世凯,在他看来,袁世凯是该杀,洋人也该杀。

  第六十二章 打击邪恶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后期,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兵临北京城下。战争结束后,朝廷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开辟通商口岸等的续增条约。条约第四款规定:“续增条约画押之日,大金(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

  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划一无别。”

  在这一城下之盟中,天津被增列为通商口岸,该条约虽未规定设立租界,但成为日后英国在天津强划租界的依据。才过了两个月,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向恭亲王奕?递交照会,写道“意将津地一区,代国永租”,作为领事官署和商民的住房及栈房之用。随后,他又照会直隶总督恒福,转饬天津地方官府,要求在天津划出英租界。

  这就是天津英租界的由来,之后美国和德国都在天津开辟了租界。现阶段,就只有英美的三家在天津有租界,俄国是没有的。契科夫和安德烈等人在美国租界里面租了几个仓库,仓库里面堆满了从俄国运来的废旧枪械。

  王五跟在天津讨生活的霍元甲相熟,霍元甲是天津有名的高手,在脚行里面干事,一呼百应,能找到很多人手帮忙,当然,是要给钱的。王五自告奋勇地上天津去搬运货物,他并不知道那批货物是什么,找王琦打听过,但是被告知暂时不能告诉他。

  这让王五有些不满,但是王琦向他解释,军队就要有军队的纪律,军纪不严,如何打胜仗?王五听了解释表示能够接接受,但是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他可是成名已久的大侠,年纪比王琦大的多,现在却受到这样的待遇,怎么想心中都还是有些疙瘩。

  等到了天津,到仓库里面看到了那一箱箱的货物后,王五也猜到了里面装的是什么,不由得大为兴奋。大刀王五的名头很是响亮,但是大刀打不过洋枪啊!要是这些箱子里面装的都是洋枪,那可就厉害了!

  契科夫本来不同意先付一半,但是林永昌带来的人太多了,加上安德烈在边上劝说,最终还是同意了让来人将所有的货物都运出去。安德烈说的不错,这些货物留着也没有什么用,说是货物,实际上都是些垃圾,根本就卖不出去的,留着还要支付租仓库的费用。

  这些洋垃圾都是俄国淘汰了的老式步枪,卖都卖不出去,所以契科夫他们才能弄来这么多,实际上并没有花多少钱,只是请相关人员喝了几顿酒,这些枪和子弹就被一箱箱地拉出来了。

  霍元甲猜出了仓库里面的东西是什么,不过他也假装不知道,只是催促着交过来的力工快点干活。几十辆大车络绎不绝地将木箱运出了天津。出了天津地界后,王琦带来的人接管了马车,然后讯速地向涿州转移。

  等到车队远去,霍元甲和王武等人才算是放下心来。租界里面的洋人军队并不多,收拾他们这些人却是够了。而且港口里面还停着洋人的军舰,那些恐怖的战争巨兽像是一座座 的小山,只是停在那里就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威慑力。

  霍元甲神力天生,武艺过人,却没有像王五王琦等人那样热衷于跟洋人对着干,不能不说是受到了那些军舰的影响。在天津讨生活,来来去去的都会看到那些小山一样的军舰,看的多了,洋人自然是自豪无比,中国人却是难免沮丧不已。

  望着远去的车队,霍元甲想到了一些事情,不由得叹了口气。林永昌从后面走了过来,笑着问道:“霍大侠为什么叹气?”

  就他见到的这些大侠和豪杰,都是虎背熊腰的大高个,身高都是八尺以上。想要成为高手,先天的条件非常重要。在拳击运动里面,吨位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不是说轻量级的选手绝对打不过重量级的,但是很难。吨位越重就越有优势,这是由这个世界的物理定律所确定的。

  李大眼身长八尺,膀大腰圆;王琦比李大眼高了半个头,满身都是肌肉;王五身高八尺,霍元甲也是一样。只有他们这样的体格,才能练成强横的武功。或者说,武功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这些人不管练什么都能成为高手。

  霍元甲听到身后忽然有声音响起,身体微微地颤抖了一下,随即转过身来,说道:“林大人......”

  林永昌摆摆手,“我不是什么大人,霍大侠不要这样称呼。这样吧,我跟霍大侠一见如故,就以兄弟相称,如何?”

  霍元甲已经听说了这个大光头跟李大眼和王琦结拜为兄弟的事情,还知道林永昌跟阳原人王作霖结拜为了兄弟。都是河北豪杰,就算没有见过面,也会听说过彼此的名号。他心中想道:看来这人很喜欢跟人称兄道弟。

  但是他并不是李大眼,也不是王琦,王作霖,霍元甲摇了摇头,说道:“大人还有什么别的事情吗?”

  对于霍元甲明显的疏远态度,林永昌就当做是没有看到,亲热地说道:“我要在天津住上几天,霍大侠可否帮我介绍一下天津的风土人情?”

  霍元甲沉吟片刻,再次摇头,说道:“我不善于言辞,不如找两个牙人来陪大人吧。”

  “哈,那就算了,我忽然想起来还有些急事。下次来天津的

  时候再说吧。”

  林永昌朝着边上的乌云琪琪格招呼道:“,琪琪,我们走了!”

  “哦!”女孩子轻踢坐骑,温顺的马匹立刻“哒哒哒”地奔了过来。她昂起头问道:“为什么要叫我琪琪啊?”

  “这个嘛,因为我是一个专注于打击邪恶的英雄啊!孙悟空,听说过没有?”

  女孩子歪着脑袋,“我听说过孙悟空,可是.......”

  “恩,我准备写一本新书,叫做十万个为什么,等写完了就出版!”林永昌笑道:“不说那些了,二弟他们走的远了,我们快点赶上去!”

  “哦!”

  数十名骑兵纵马扬鞭,呼啸而去,将天津留在了后面,林永昌回头望去,洋楼和港口依旧,他朝着道路边上的霍元甲挥了挥手,高声说道:“我一定会回来的!”

  “.........”

  第六十三章 正义事业

  他们先在涿州停留了一天, 招募了数百青壮,就地编组后向南挺进,过高碑,定兴,到达了保定。这时候林永昌麾下已经有了好几千人,然后他们就不走了。

  涿州离京城太近了,他怕吓着了朝廷里的那帮人。保定就好的多,这里离京城三百多里,不远也不近,刚刚好。保定,天津,京城,差不多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以这里为根据地,将来一旦有事,无论是进入京城,还是杀向天津,都会很方便。

  到了保定后,林永昌直接带人将城池给占了,然后接管了粮仓,武库,并且把黄册户籍等东西全部给捏在了手里。忠于朝廷的官员们表示了反对,并且组织衙役和乡兵发起了攻击。但是那些杂兵又怎么打得过洋枪呢?

  交火不过十几分钟,衙役们就跪了,乡兵也扔下了刀枪,各自跑回家中去了。本乡本土的,把“勇”字号服一扔,谁知道他干什么的?

  王作霖还不敢公然攻打州县,林永昌可没有什么顾忌,占了保定之后就开始大操大办。

  他拉来许多老师傅,将买到的那堆俄国破烂拆开,零件清洗上油后重新组装,拼拼凑凑的就是一杆好枪,七拼八凑的最后组装了八千多支完好的步枪出来。

  剩下的那些零件也没有放过,组装在一起后缺什么就让铁匠去打一个差不多的安上,若是枪托坏了的就让木匠弄个枪托,就算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好歹能听个响嘛。刷上油,再重新装载箱子里面,看上去就跟新的没什么区别。至于会不会炸膛,反正林永昌不会给自己人用的,这些都是“外售型”,准备卖给其他义和团。

  他派人运了两千条步枪去装备给达赖喇嘛,剩下的六千支步枪装备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先储备起来。等新兵完成训练后再给他们发枪。枪械子弹都是消耗品,多少还是要有一些存货才行。

  在保定城外建立了训练营的同时,还开办了一所军校,名字就叫“保定军校”,设立了步兵,骑兵,炮兵,辎重四个专业,专门培训低级军官。他自己担任校长和政治部主任,之前的那些学生还有一些表现出色的老兵都被拉来当教官,同时也让他们继续学习。军校除了教军事技能外,还负责教文化知识。被抓来上课的那些义和团首领大多是文盲,字都不认识几个,还得先给他们上扫盲班才行。

  新兵训练一般要半年,但是现在条件不允许,林永昌只是让士兵们在新兵营里经历了一个月的严酷训练,在冰雪消融了的时候,就放他们出去干活了。控制城市只是开始,想要政权稳固,还是要深入到广大的农村中去才行。

  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农民的问题。只要将农村的问题解决好了,其他的事情也就好解决了。林永昌以前就知道这各道理,控制了保定后,对这个道理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治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是住在农村里面,兵员,粮食和财富都是来自于农村,不把农村的问题处理好,其他的事情都无从谈起。

  保定不是天津,上海这样的租界,也不是燕京,金陵那样的大城市,保定能够产生一些财富,但是跟广阔的农村比起来,就不算多了。林永昌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的认知有一些偏差,立刻就纠正了过来。他派出了大量的兵力去控制周围的农村,然后又发现想要深入敌控制农村,就不得不采用某些办法。

  局势推着他不断地向前,除非他打算就此止步不前,不然的话,某些东西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焚烧债券,建立农会,只用了这两招,本地的大部分义和团就放弃了抵抗,心悦诚服地加入到了正义的事业中来。

  也有几个看不清形势,想要负隅顽抗的。义和团不光是有豪强和贫民,还有一些乡绅和官宦人家混在里面,有些人不甘心放弃手中的债券,也不愿意把土地分给农村的泥腿夜袭群:⑥⑨肆九,叁⑥①三⑤子,他们依据宗族和血缘关系也拉起来了

  不少的人,但是他们的人数再多,又怎么比得上穷苦农民的人多?

  比人数他们比不过,比洋枪的数量,战术水平和指挥艺术,那些人也完全处于下风。林永昌带着新成立的军队轮流出击,很快就将附近的反动分子全部踩平了。然后他又用了公审大会这招,本来是不想用的,这年头的豪强乡绅,就没有手上不沾血的,要是这招流传开来,杀的人那就太多了。

  但是谁让那些家伙不开眼呢?林永昌也不想的,抓住了首脑和幕后黑手,就全部推上公审大会,这样才能让自己站在正义的制高点上。

  这边的局势发展的风风火火,但是朝廷依旧没有任何的反应。本地的官员被软禁在了城里,保定名义上还是朝廷治下的王道乐土。有忠于王事的官员上书控诉“逆匪林秃子”狂悖无礼,横行不法,希望朝廷早发天兵剿灭。

  可是哪里没有逆匪呢?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到处都是义和团,到处都是告急求援的折子。林秃子这里不算是最糟糕的。山东那边已经跟德国人打起来了,列强不断地向朝廷表示抗议,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

  一方面是朝廷中的不少官员有推波助澜的想法,想要借用义和团的力量对抗洋人,另外一方面,义和团兵力太多,朝廷现在也有些麻爪,正在加快拉拢义和团中实力最强的那些首领,想要将这些民团收为朝廷所用。

  朝廷现在最头疼的是胶东和天津那边,外交无小事,惹怒了洋人可是要出大乱子的。至于保定这边,林秃子也没有攻占州县嘛,先放一放,把胶东和天津那边的事情压下去了再说。

  就在林永昌所部深入广大农村的时候,张德成带着上千人马来到了保定。张德成那是老牌的义和团首领,在两年前就跟赵三多、阎书勤等人拉起了杆子,现在他的手下已经有了两万多人,在静海县独流镇设立“义和神团天下第一坛”,并自任第一坛坛主。

  这才是义和团里面最大的头目,林永昌这边的声势也不小,可是跟张德成一比,那就还差了一大截。张德成带人过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来要枪的。他只带了一千人过来,可身后还有两万大军。

  自号是天下第一的猛将兄来了,林永昌将所有的兵马都拉了出来,免得张德成起了其他心思。

  第六十四章 真功夫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保定这边弄出了好大的声势,匪首“林秃子”声名鹊起,张德成也听说了,还听说这边有洋枪卖,他就动了心思。义和团的士兵有保家卫国的决心,但是武器装备很糟糕。

  张德成在静海设坛教拳,但是在实际办理过军务之后,就会知道拳法真的没啥用,洋枪真的好使。就算没有洋枪,拿个大刀片子也比拳法好用的多。他命令手下的工匠打造了不少猎枪,那些枪打兔子野鸡野狼什么的还行,用来打仗就差了点意思,想要对抗洋人,还有洋人的走狗,就必须要有洋枪洋炮才行。

  对于张德成的到来,林永昌是有准备的。那些“外售型”的步枪就是给张德成这样的人准备的,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提高了戒备的等级。有些偷袭是蓄谋已久,有时候是临时起意,要是张德成临时起意怎么办?

  张德成倒是十分豪迈,根本不在乎保定这边摆出来的戒备姿态,直接就带着一千亲兵就来到了城下。见到张德成这般诚恳,林永昌十分佩服,但还是让士兵们保持戒备。没办法,张德成麾下的上万大军就在任丘,杀过来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占据了保定城后,【天朝日不落】的所有功能都解锁了,要是把手中唯一的城池给丢了,很多功能,还有一些技能就都没有了。咱们还是先当小人,再做君子。

  “林首领!”

  张德成从马背上一跃而下,骑术跟王作霖仿佛。他先注视了一下林永昌的光头,然后说道:“我这是来找首领求援来了!”

  他身长八尺,跟李大眼差不多高,说起话来声如洪钟,一看就知道是个猛将兄。林永昌笑道:“张坛主麾下精兵数万,威震河北,只有我找张坛主救援的份才对!”

  张德成是个爽快人,也或许是因为他手下有了好几万大军的缘故,所以他说话很直接,甚至于是霸道。他硬邦邦地说道:“兄弟们要去打洋鬼子,没有趁手得劲儿家伙可不行。听说林首领在卖洋枪,我这次过来,没带多少钱,但至少要一千杆!”

  此言一出,边上的李大眼不由得大怒道:“张德成,别人怕你,我可不怕!”

  张德成眯起眼睛看了看李大眼,嘿然道:“你不是我对手。”

  李大眼冷笑一声,手就往腰上摸了过去。林永昌咳嗽了一声,说道:“李坛主远来是客,我们去里面坐着说话吧,站在外面别人会说我们不懂礼数的。三弟,你去叫人送些茶水过来。对了,李坛主你说

  没带多少钱,那就还是带了咯,有多少?”

  张德成让手下将箱子从大车上卸下,然后打开,满箱子金灿灿的小可爱就出现在了众人面前。林永昌上前拿起两根碰了碰,清脆的声音十分悦耳,“大黄鱼啊,之前我们也有不少了。”

  “........这是小黄鱼。”

  “啊?”林永昌诧异地问道:“这是小黄鱼?”

  “对!”

  林永昌陷入了沉思,这重量,这尺寸,分明就跟送给奕劻,后来又被退回来的金条是一样的。如果说这是小黄鱼,为什么自己一直说是大黄鱼也没人指出来错误?他转头去问王琦,“这是大黄鱼还是小黄鱼?”

  王琦沉默了片刻,“小黄鱼。”

  “大眼?”

  “小黄鱼。”

  “.........”,林永昌将金条放回箱子里面,打了个哈哈,然后满面笑容地问道:“张坛主带了多少金条过来?”只要自己不觉得尴尬,那就没事了。

  “一百两。”

  一千两黄金那也是好几十斤,等等,“你说多少?”林永昌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黄金一百两!”

  林永昌沉默了一会,然后大笑道:“枪械的事情好说,我们保定军校的第一批学员明天就要举行毕业典礼了,张坛主不如先看看这批军校生的成色如何。”

  恩,肯定是不怎么样的。一个半月的时间能练出什么好军官来?就算是普通步兵也要训练六个月啊!但林永昌还是对第一批的学员抱有期望,现在他们是不怎么样,不识多少字也没关系,可以在战斗中学习战斗。只要坚持学习,多吃经验,未必就不能成长为将军。

  张德成也听说了保定军校的事情,点头说道:“好,就看你们这里教了些什么本事。”

  那些军人每天出操,又是唱歌又是打枪,想瞒都瞒不住,而且林永昌根本就没有瞒着的意思。在第一批学员即将毕业的时候,第二批已经开始开始训练了,这里是专门用来培养像是伍长到营长这样的中低级军官的,只要能继续办下去,就一定会继续办下去。

  中国现在缺少很多东西,也包括合格的军官。林永昌都已经规划好了,那些表现勇猛的士兵,在战争中受伤的,还有表现出众的,以及其他义和团和各路豪强推荐的,都将会被优先录取。低级军官是军队的骨干,训练军队首先要训练军官,这是古今中外很多国家,很多强军早已经证明过的事情。

  张德成带来的那一千人在保定五里外的一处营地中驻扎,城中加派了一倍的明岗暗哨。士兵们的训练也停了下来,晚上的紧急集合是不搞了,戒备等级继续保持二级战备的状况。

  林永昌看过不少史书,记得不少的典故,其中有那么几个印象很深刻。李世民在玄武门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朱瑾趁着结婚的时候杀掉了老丈人一家,并且夺取了老丈人齐克让的地盘;杨行密假装快死了,用铁如意亲手砸死了自己老婆的弟弟.......一旦踏上了权力这条道路,就要做好随时碰上各种意外的准备。特别是在乱世,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现在是不是乱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林永昌觉得,还是多加小心为好,小心无大错。宁愿紧张几天,也绝对不要被人偷袭。虽然张德成带来的人没有携带多少枪械,但是万一呢?朱瑾不也是假装没带武器?

  不过好在张德成并没有学朱宣朱瑾兄弟的想法,他带来了一千人,并不是要偷袭保定的,而是为了避免林秃子下黑手。一个晚上过去,没有任何的事情发生。

  第二天的时候,在军校附近的空地上,上百名士官学员组成了方阵,手持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从远处走向观礼台。这些人都经过了一个半月的严酷训练,不少人还跟着在冰天雪地里面跑了一趟张北,往返上千里地,有过军事生涯的经验。因此这支小部队人数虽然少,但是精神风貌相当好,士气也是相当旺盛。

  端着的刺刀随着士官们整齐的步伐上下晃动,就像是一丛钢铁树林在平地上移动。张德成带来的那些人本来都是趾高气昂的,颇有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气势,看到士官们的表现后,都不禁有些变色。

  但也有人觉得这不过是花架子,“走这么整齐有什么用?打仗还是要靠真功夫!”

  真功夫?还真子弹呢。

  第六十五章 团结

  林永昌往张德成边上瞅了一眼,说话那人满脸的络腮胡子,长得非常壮实,看着就像是个猛张飞似的人物。可是脑袋后面拖着一根油腻的辫子,这就让他生不出好感来。不管是张德成还是这个猛张飞,都长得不赖,一个仪表堂堂,一个威风凛凛,但只要脑袋后面挂着一根辫子,就显得有些滑稽了。

  李大眼和王琦,还有那些学员里面的很多人都已经剪掉了辫子,学着林永昌理了个

  光头,明面上的理由是受伤了方便救治,这不是假的,但还有一个理由是用来分辨敌我。剃了光头,那就跟朝廷官兵完全不一样了,是态度鲜明地站到了朝廷的对立面上。李大眼就说了,剪了辫子的才是自己人!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

  “立正!”

  “稍息!”

  “立定!”

  手持军旗的首席用力地顿脚,大吼道:“向左.........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