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189章

作者:风兮破地

  林永昌的地位非比寻常,他是真的想让大家畅所欲夜袭群:陆九肆九,③陆一叁五言地进行讨论。但他先定了基调,大部分的同志自然而然的就转变了态度。

  中亚和波兰方向出现了摩擦的时候,在高加索和芬兰那边也都出现了冲突和摩擦。巴库油田是联盟最重要的石油来源之一,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有失。

  李大眼将情况上报,在没有等到中央的恢复之前,就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在联盟境内进行大规模搜索的同时,亲自带兵追着袭击者的脚步越过了国境线,杀入了奥斯曼土耳其的境内,将靠近国境线的村庄都化作了焦土,人为地制造出了隔离带。

  李大眼的擅自行动引起了轩然大波,奥斯曼土耳其向联盟提出了严重抗议,并且往北部山区调集军队,不是为了反杀回去,而是担心联盟会趁机大举南下。土耳其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俄罗斯死的人更多,可是中国没有多少伤亡。要是联盟再打过来,土耳其多半是扛不住的,只能向德国政府求助。

  德意志帝国也因此紧急照会【人革联】,要求联盟不得挑起事端。因为鲁登道夫的离职,德国和联盟之间的关系本就已经变得冷淡,现在又变得更冷淡了一些。

  李大眼击溃了土耳其的边防部队,又率兵在高加索的崇山峻岭间扫荡了一番,也没有继续待下去的意思,在土耳其人的增援上来之前,就施施然的撤了回去。

  对土耳其的打击只是为了表明态度,并不是想要灭亡奥斯曼,或者是想要打通前往地中海的道路。不,李大眼并没有那种想法,因为他手上的实力不够,只能趁着土耳其人没反应过来之前占点便宜。

  想要灭亡奥斯曼,或是打通前往地中海的道路,至少需要百万大军级别的部队。考虑到土耳其跟德意志帝国之间的关系,奥斯曼的问题不仅仅跟土耳其人有关,也跟德意志人有关。

  这么算的话,必须要要车翻整个同盟国的实力,才能彻底打败土耳其。【人革联】暂时没有挑起一场新的世界大战的打算,也没有那样的准备,李大眼对此很清楚,因此并未在土耳其境内多停留,很快就返回了出发阵地。然后严阵以待,防备土耳其军队的进攻。

  联盟否认了对土耳其的侵略行为,声称之前的行为是剿匪追过了界。对军事行动中造成的损失,【人革联】的外交人员向土耳其政府表示了道歉,并愿意承担相应的赔偿。但如果土耳其人不能管理好边境上的情况,要是以后还有土匪流窜到联盟境内,不排除会有越境剿匪的事情再次发生。

  奥斯曼政府一方面往边境上堆积军队,一方面向德国政府求助,似乎有想要再次跟俄国佬开片的意图。不管是沙俄帝国还是【人革联】,在土耳其人看来,俄罗斯人就是他们的生死仇敌。

  但是,就在奥斯曼往边境上厚实兵力,逼得联盟高加索军区也不得不开始部分动员的时候,奥斯曼内部突然爆发了许多叛乱,以至于土耳其人阵脚大乱,再也没有心思去跟俄国佬打仗了。

  奥斯曼帝国跟奥匈帝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多民族,多宗教,分裂的祸根一早就埋下了。奥斯曼帝国比奥匈帝国强的地方在于有一个主体民族,没有奥地利和匈牙利并存的隐患。因此,奥斯曼帝国虽然一直都有分裂的倾向,但分裂还是一度被压制住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世界大战,大战中死了太多人,土耳其人的力量已经不足以镇压其他民族,偏偏又为了填补战争中的损失而加大了搜刮力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出问题才怪了。

  好了,现在匈牙利独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内部也爆发了叛乱,中部同盟——也就是同盟国,因地处欧亚大陆中部而得名——的精力都放在了匈牙利和奥斯曼内部,联盟出兵波兰的时机已经成熟。

  第七百零五章 动员

  奥斯曼土耳其这两年就一直没怎么消停过,世界大战虽然没有失败,但是也没有胜利,奥斯曼内部的各种矛盾都爆发出来了。但是大规模的叛乱,或者说是起义,还是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动员所引起的。

  百姓本来已经是在死亡线上挣扎了,又要抽调青壮年去打仗,谁愿意啊?就连土耳其人都受不了官府无休止的压榨,在很多地区发动了叛乱。

  德国正因为匈牙利独立的事情而头疼,现在奥斯曼又出了问题,那就更闹心了。德国没有那么多的殖民地,回血的速度比英国慢多了,国内百业凋敝,这个时候打仗?只怕国内的工人又要站出来闹事。

  可是奥匈帝国的事情又不能不管,

  奥匈帝国是德国最坚定的盟友,好吧,也不是那么坚定,在世界大战的后期,奥匈帝国暗中与协约国媾和,差一点就退出战争了。即便是这样,德国政府也必须帮助奥匈帝国平定匈牙利的叛乱。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世界大战期间,匈牙利伤亡惨重,也锻炼出了一大批有战斗经验的军官和士兵。奥地利的军队前去征讨,苦战了两个多月,结果却是政府军被叛军打的大败。

  到了这个时候,就算德国再怎么不愿意,也只能派出军官团,甚至是直接派出现役部队去帮奥匈帝国打仗。当然,这肯定不是免费的,需要奥匈帝国为此买单。

  问题是,现在奥匈帝国情况比德国更糟糕,早就拿不出什么东西来支付德军的军费了。

  在德国总参谋部还在讨论要派出多少军队前往匈牙利的时候,【人革联】外交部约谈了德国大使,声称联盟监事在近日促使波兰回归到原本正确的轨道上。

  这是再明显不过的动手暗示,德国大使没有浪费时间,他知道外交是要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现在说什么都没有,他所能做的是尽快将消息传回国内。

  因为在波兰和白俄罗斯的边境上发生了几次小规模交火的事情,联盟西部军区在两个星期前开始了戒严。等到外交部向波兰提出了加入联盟大家庭的提议后,就开始了大规模动员。

  大规模动员的迹象是瞒不住的,就算极力遮掩,也会有各种消息泄露出来。波兰政府对联盟的动员非常紧张,先前他们对【人类革新联盟】非常硬气,等到【人革联】真的开始动员了,这些波兰人又开始慌张起来。

  “我们也应该立刻动员起来!”

  “是的,我们也应该动员,但即便是完成了总动员,我们的兵力也只有130万,远远不能跟联盟相比。”

  【人类革新联盟】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国度,人口超过了六万万五千万,也有说法是已经超过了七万万,拉出个两三百万军队来还不是轻轻松松?

  除了兵力上的差距,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更大。

  世界大战中,俄军在撤离波兰的时候破坏了当地的大部分桥梁,铁路和工厂,德军占领波兰后,对桥梁和道路进行了一定的修复,但是肯定不会在这里投资建工厂的。现在的波兰基本上就是个农业国,自身的工业体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波兰军队从德国政府那边得到了很多武器装备,但大多都是轻武器,以步枪为主,连机枪都没有多少,更不用说坦克和飞机。

  德国的坦克和飞机产能在战争时期严重不足,战争结束了也是这样,不可能将坦克和飞机送给波兰人。

  【人革联】则是一直保持着军事工业的运转,虽然没有像世界大战时期那样三班倒,但也生产出了很多的飞机坦克大炮。现在,那些重型武器和技术装备大多被运到白俄罗斯了。

  尼古拉斯大公手上的军队暴涨,从20万人膨胀到了40万,又从40万人变成了60万,80万,每个星期,每一天,西部军区的兵力和技术兵器都在不断地增加。

  波兰人不知道人民军的具体数量和飞机坦克的数目,但是他们能看得到波兰的上空经常有联盟的侦察机飞来飞去。只要是天气好的时候,就会有大群的侦查机越过边境线,对波兰的阵地、仓库、铁路和城市等地方进行拍照。

  波兰空军出动了战斗机进行驱赶。刚开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那些侦察机再也不敢大摇大摆地拍照了,但这是是暂时的。很快,联盟的战斗机就出现了。

  波兰空军和联盟的战斗机在空中进行了较量,联盟的飞机更多,,但是波兰空军的战斗经验更多,双方的损失差不多,打了个五五开。

  尼古拉斯大公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他知道,波兰空军里面有很多德国佬,那是在西线跟英法美空军血战过的,有很多都是王牌飞行员。

  但就算是王牌飞行员也没办法扭转飞机性能上的差距,随着联盟的新式飞机出场,好些德军王牌飞行员折戟长空。再之后,联盟空军出动的次数减少了,只是偶尔会有侦察机仗着速度快跑过来拍几张照片,然后又讯速地撤了回去。

  波兰人一边进行动员,一边进行了外交上的努力,波兰政府向英国、美国和德国都提出了援助请求。波兰政府声称波兰是欧洲之盾,是抵挡野蛮的俄罗斯人和蒙古人的最前线,需要整个文明世界的支援。

  倒是有不少国家响应了波兰的号召,但多半是荷兰、比利时和瑞士这样的小国家。法兰西公社想要向全世界输出革命,对波兰资产阶级政府没有一丁点的好感。虽然法兰西公社也不大瞧得上【人革联】,但【人革联】好歹也还属于左翼阵营,而且跟法兰西公社有着很多的贸易往来。

  在战后重建的过程中,联盟给法兰西公社提供了相当多的

  帮助,包括提供低息贷款和低价提供粮食等。因此法兰西公社并没有给波兰提供任何帮助。

  德国现在要处理匈牙利和奥斯曼的问题,也没有余力帮助波兰。英国和美国给波兰提供了道义上的支持,但是英国暂时无兵可派,美国又隔得太远,在短时间内很难起到作用。

  英美德这三大列强给波兰送去了不少的枪炮,再就是从外交上对联盟进行施压,要求联盟不得吞并波兰云云。

  波兰本来是德国从俄罗斯身上撕下来的,现在联盟想要收回去,在联盟看来,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在波兰人看来,他们已经受了俄罗斯人几百年的奴役,现在好不容易独立了,说什么也不愿意回去当沙皇的臣民。

  虽然现在沙俄帝国消失了,但是对很多波兰人——特别是波兰政府的统治阶层和精英——来说,【人革联】跟沙俄帝国没什么区别。

  第七百零六章 横扫

  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初,俄国的动员速度远超德国的想象。现在也是一样,联盟的动员速度超过了波兰的预计。波兰的征召人员还在排队领步枪的时候,【人革联】那边的飞机坦克大炮都已经到位了,步兵师、骑兵师、坦克师和空军师已经开到了联盟和波兰与德国的边境线上。

  军队动员速度快可以理解,但是上千辆坦克,四千多架飞机,以及其他的重型装备和技术装备也能在两个星期内到位,就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了。

  这从侧面反映了【人革联】是早有预谋。波兰的报纸上就是这么说的,波兰政府坚称是联盟自导自演了边境上的冲突,以此挑起了战争。

  波兰人将自己打扮成受害者,在国际社会上寻求同情,还真有一些效果。甚至连一些俄罗斯人都在暗中嘀咕是不是真的如此。

  联盟政府是不会承认有这回事的,在报纸上对波兰政府的污蔑做出了反击,给出了相当多的证据,证明是波兰军队率先发动了袭击,并列举了世界大战中波兰军团帮助德军进攻俄国的事实。

  一桩桩的事实列举出来,旁观者一看,就能知道波兰人一贯如此,反俄是波兰民族主义者的本能。毕苏斯基等波兰领导人对【人革联】的恐惧超过了沙俄,各种各样的针对性动作不是一天两天了。

  波兰政府可以说【人革联】是蓄谋已久,这么说并不算是错。在世界大战尚未结束的时候,联盟跟波兰之间就有各种摩擦,而且波兰还曾经挑动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独立,还曾经想要在乌克兰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然后组成海间联邦。

  莫斯科早就对波兰有一肚子的意见,隔了这么久,等到俄国铁路系统的改造基本完成后,这才爆发了出来。

  联盟对波兰政府的污蔑做出了回应,与此同时,【人革联】外交部将人民军和波兰军队之间的摩擦定义为国内战争,是联盟内部的纠纷,不接受外来势力的干涉。两年前,【人革联】和德国签署停战协议的时候,是将波兰作为暂时的缓冲区。

  现在,那个“暂时”到期了,也该就解决波兰的问题了。

  在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停战协议中,也没有就波兰的地位做出解释。从理论上来说,波兰这个时候还不是一个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国家。当然,承不承认并不是很重要,只要实力够强,其他国家想不承认也不行。

  问题是,波兰的实力很糟糕。

  对联盟来说,已经休养生息了两年,但是对波兰来说,结束动员状态才一年的时间,农业生产才恢复到了站前的60%,工业近乎于被完全摧毁了,只剩下了一些手工作坊。

  要是光靠波兰自己,估计只能支撑一个回合,就要被【人革联】这个庞然大物碾碎。但波兰的统治阶层从来就没想过要单打独斗,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要请外援。

  波兰资深没办法生产枪炮不要紧,找英国、美国和德国要就行了。法兰西公社没有伸出援助之手,说不定还想要跟【人革联】来个东西对进。不过英国、美国和德国还是给了波兰很多武器的。

  战争结束后,列强家里都是一大堆的武器,武装上百万波兰人一点困难都没有。大量的武器被运往了波兰,主要是步枪和机枪,也有一些大炮。在英国外交人员的斡旋下,德国给了波兰一些老式飞机。

  英国政府也给了波兰人一些飞机,还给了一些坦克,英国人早期生产的坦克性能很糟糕,跟一号和二号坦克没法比,不光是机动性比不上,可靠性也是远远不及。

  这一点,在“皇帝会战”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比利时的英法坦克回头进攻德国B集团军群的时候,有七成的坦克因为故障的原因在半路上抛锚了。

  战后英国政府借鉴德国和联盟的坦克,准备开发新式坦克,以前的那些破烂就都送给波兰人了。就在各国加紧武装波兰的时候,人民军对波

  兰军发起了凶猛的进攻。

  尼古拉斯大公麾下的西方集团军群共拥有三个集团军,共120万部队,配属了超过1000辆坦克(包括使使用相同地盘的突击炮和自行火炮),5000架飞机(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10000门火炮(不包括迫击炮),布鲁西洛夫、康德拉琴科、伏龙芝、罗科索夫斯基、吴佩孚、徐无忌、赵二虎和郭松龄等出类拔萃的将领都在这只军队中。

  这样的阵容,这样的配置,即便是放在世界大战中也是一支决定性的力量。

  西方面集团军群的进攻以轰炸开始,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大量的双发轰炸机对波兰的机场、铁路、公路、仓库、兵营和火炮阵地进行了连续不断的轰炸。

  波兰的空军紧急起飞,跟联盟的空军交战,然后被成打的击落。大量的波兰飞机被击毁在飞机场,在间谍网的情报支持下,那些停放在仓库里的飞机也有很多被炸毁了。

  在轰炸机出动的时候,西方集团军群的炮兵部队对波兰人的阵地进行了长达四个小时的炮击。跟协约国曾经持续了7天的恐怖炮击比起来,四个小时的轰击算不上什么,可是波兰军队并不是德国陆军,他们被排山倒海的炮击打的晕头转向,前线波兰军队的士气和组织度在炮击中化为了乌有。

  在炮击之后,尼古拉斯大公麾下的西方集团军群兵分三路,浩浩荡荡地杀进了波兰境内。在人民军的三个装甲师面前,波兰军队的抵抗被快就被碾碎了,第一天结束的时候,波兰军队就已经呈现出总崩溃的趋势。

  波兰人败得这么快,与波兰军队装备和战术都落后有关,也因为波兰人的动员速度太慢,当人民军发起进攻的时候,波兰人只完成了动员计划的一半,总兵力只有60万人,部署在东边战场上的军队不到50万。

  战斗力有差距,兵力上还处于劣势,波兰军队的失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即便强如的国陆军,在1911年的时候也被两倍的俄军打得接连败退。

  现在人民军比沙俄军队强了不止一筹,波兰军队却比不上德军,无论如何,波兰军队都没有胜利的可能。

  第一天还没结束,华沙的高层就接连不断地向英美德等国家请求援助,这时候光是给武器已经无济于事了,需要列强亲自下场才能拯救处于风雨飘摇状态的波兰政府。

  第七百零七章 狂飙

  人民军的进攻选在了圣诞节这一天。在12月25号,绝大部分波兰人都在过圣诞节,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遭受打击,这也是波兰军队迅速崩溃的原因之一。

  据统计,在波兰人中有95%的人信天主,他们虽然知道联盟在进行动员,也想过人民军或许会在圣诞节这一天发起进攻,但还是有很多人在欢度节日。联盟的不宣而战撕碎了冬日寒冷的气息,用钢铁和火焰将波兰带入绝望的深渊。

  总参谋部挑选在圣诞节这一天动手,除了可以打波兰人一个措手不及外,也因为这个时候地面已经冻得结实,适合装甲部队进行机动。

  人民军有相当多的冬季作战经验,只要有御寒衣物和足够的食物补给,就能够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当然,非战斗减员的情况是免不了的,只能尽量减少,却没办法完全消除。

  不管事前做了多少准备,寒冷的天气依旧对人民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寒冷的天气对波兰人造成的影响更大,而且是大得多。

  战争爆发的第一天,人民军就将波兰军队打得几乎要崩溃了。等到第二天早上,进攻仍在继续。空袭的力度和昨天比起来有所降低,一来是航空炸弹的数量不多,而且很贵,二来是波兰已经没有什么值得进行大规模轰炸的了。

  三个装甲师和两个骑兵师的行动非常迅速,除了第一天只前进了四十公里外,后面的几天时间里面,每天的推进距离超过了70公里,只用了四天的时间就从库兹尼察杀到了华沙城下。

  波兰人匆忙集结起来的军队被人民军的装甲集群一个个地碾碎,几乎没有什么还手之力。华沙城一日三惊,谣言四起,等到人民军兵临城下,城中很快就出现了大规模的逃难风潮。

  许多达官贵人拖家带口地细软跑,可惜他们跑的还是不够果决。要是开战的第一天就离开华沙城,说不定能有机会逃脱华沙城这个是非之地。

  等到人民军的坦克部队杀了过来之后,干什么都晚了。

  在联盟的西方集团军群狂飙突进的时候,英国政府多次联系欧美列强,想要大家一起出力,阻挡赤色洪流席卷欧洲。英国政府一边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造舆论声势,一边紧急调集了更多的武器装备,想要送给正在捍卫自由世界的波兰人民。

  但是,德国突然一番常态,拒绝了让英国的武器从德国过境。虽然德国进行了紧急动员,但是德军并

  未跨过德国和波兰之间的国境线,而是在国境线上严阵以待。

  几天前德国还半卖半送给了波兰政府一批武器,怎么突然就改变的态度?

  唐宁街有了不好的预感。还没等英国的间谍查明其中的原因,人民军就已经杀到了华沙城下。这个时候的华沙城基本上是没什么防御力可言的,在世界大战中,康德拉琴科中将曾经在这里抵抗德军的进攻,华沙城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城中至今还有战斗留下的痕迹。

  人民军的推进速度太过迅速,华沙城内城外都没有做好战斗的准备。惊慌失措下,相当一部分波兰人选择了投降,他们本来就是沙皇的臣民,现在不过是回归了历史常态。

  但也有很多波兰人选择了继续战斗,出逃的高层在冰天雪地中被消灭之后,剩下的波兰政府官员用广播向外发布通电,声称伟大的波兰人民决不会屈服于独裁者的武力,波兰军队将会在华沙城让侵略者流尽鲜血。

  这套说辞让尼古拉斯大公觉得很熟悉,好像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府都说过这样的话。

  打仗不是有决心就行了的,但若是坚守城市的一方有死战的决心,还真是会比较麻烦。无论是对于进攻方,还是对于防守方,巷战都是异常的残酷和血腥,康德拉琴科中将对此深有体会。

  因此,在发现波兰人真的打算在华沙城进行巷战后,他没有强攻,而是让部队将华沙给围了起来。

  攻城的事情肯定不会让装甲部队来,装甲集群在扫荡了华沙城的外围,便将阵地让给了赶来的步兵。康德拉琴科接手了阵地后,先是发起了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确定了波兰人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打算在华沙城中打巷战。

  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进行绝望的巷战毫无意义。

  波兰政府是在等待英国或是其他国家的援军?还是想要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可是波兰人又能撤到哪里去呢?斯洛伐克和德国都不会同意让波兰军队过境的,也不可能有援军过来。

  康德拉琴科是【人革联】的高层,知道很多消息。中央已经跟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为期五年。德国人不会为了波兰而打仗,现在的德国也没有再来一次大战的实力。

  那么,人革联主动打过去,解放整个德意志,如何?

  尼古拉斯大公就有这种想法,不少军中将领也这么想。对将军和军官们来说,打仗才是升官发财的不二法门。只有立下更多的战功,才能继续进步。

  但是中央已经下令,不许越过边境线一步。

  康德拉琴科现在要对付华沙城中的敌人,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第一个杀到德国境内去。

  那么,就先打好眼前这一仗再说吧。

  康德拉琴科是守城专家,对于如何攻城也非常精通。在巷战中,很多时候是突发的遭遇战,再就是无处不在的冷枪冷炮。对于据城而守的敌人,最好的办法是调来重炮,用炮弹将有敌人的地方都轰平,其次是用饥饿打败城中的敌人,最后才是派出军队强攻。

  用饥饿打败敌人是损失最少的办法,但是康德拉琴科不会选择这种方式。尼古拉斯大公不会允许他这么做,康德拉琴科也不会允许自己这么干。

  他必须要表现出优秀的指挥能力才能,不光是为了他自己,也是为了尼古拉斯大公和俄罗斯。所以,他就使用了重炮轰击加强攻的方式。

  人民军中装备了大量的新式105mm榴弹炮,配属给了步兵师,野战中非常好用,在攻城的时候就显得有心无力了。这时候就要用上配属给军一级的150mm口径榴弹炮。

  但是对于攻城战来说,150mm榴弹炮依旧不够看,康德拉琴科向集团军群司令部申请了305mm超重型榴弹炮,那才是真正的大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