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202章

作者:风兮破地

  联盟派兵收复了香港,并抽调南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的主力组建了联合舰队,海陆并举,席卷东南亚。

  同时,联盟向澳大利亚大举增兵,以保卫【人革联】在澳洲的采矿场。没有了英国政府压制,澳大利亚人能干出来什么事情不好说。好歹澳大利亚在世界大战中动员出了33万军队,联盟部署在澳洲的部队只有一个旅,要是澳大利亚军队倾巢来攻,很有可能挡不下来。

  这种可能性很低,因为澳大利亚的海军不值一提,没可能在这个时候捋联盟的虎须。但是万一呢?要真是出现那种情况,驻澳军说不定就要被全歼了。

  联盟去年从澳大利亚进口了超过三千万吨铁矿石,占进口铁矿石总量的82%,高品质的澳洲铁矿石推动联盟的钢铁产业的发展。

  即便澳大利亚人没想过要这时候动手,联盟也会想办法让他们动手的。澳大利亚的铁矿储量很大,西部地区尤其大,但若是能有机会解放整个澳大利亚,又怎么能轻易放过了?

  解放澳洲还需要先等一段时间,必须要等待援军到达之后才好动手。对东南亚则不需要这么麻烦,联盟制定了十几份解放东南亚的计划,对东南亚的地理水文等资料如同掌上观纹一般。

  英国在东南亚的军事据点,驻兵人数,装备情况等,早就被联盟调查得清清楚楚。英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军事据点是新加坡要塞,这座要塞控扼马六甲海峡,封锁住了联盟进入印度洋的通道。若是不能拔除这颗钉子,联盟的海军想要进入印度洋就需要绕一大圈。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就比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差一点,对联盟来说是必须要拿下的军事重镇。

  用海军战舰攻打新加坡要塞是不行的,这座要塞里面配备了大量的火炮,光是大口径要塞炮就有54门,其中包括威力巨大的381毫米重型要塞炮,因为跟联盟关系恶化的缘故,英国人还特意加强了新加坡要塞的兵力,使得要塞的守军超过了5万人,火炮数量达到了400门,还有上百架飞机和一支不算弱小的舰队。

  但英军炮兵的部署有很大的软肋——多数火炮夜袭群:六玖四⑨,三陆一叁伍都布置在针对海上目标的方向,在面对马来半岛陆地方向的柔佛海峡正面仅有数门150毫米以上的火炮。

  因此,联盟的战术为“海上封锁,陆军进攻”,既:以联合舰队堵住马六甲海峡,避免英国远东舰队冲进南海进行破交;陆军则是在海军的支援下,穿过马来西亚,直扑新加坡。

  指挥东南亚战役的是徐无忌上将,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德国担任军事观察团团长,对英国陆军的战术非常了解。

  东南亚方面军共有11万人,配备有170辆坦克和400多架飞机,此外还有一支由20多条战舰组成的舰队。配属给东南亚方面军的战舰大多是过时的老旧战舰,虽然过时了,但是舰炮的威力依旧强劲,一条巡洋舰的火力就抵得上一个重炮旅。

  在东南亚的丛林中,重型榴弹炮很难机动,但是不要紧,海军的大管子多的是。除了巡洋舰和驱逐舰,配合陆军作战的还有两艘老式战列舰,上面的305mm大炮已经不是海战中的主流口径,用来支援陆军还是绰绰有余。

  唯一值得担心的是海军的大炮不要打偏了,305mm口径的炮弹爆炸开来,能在地面上留下一个直径8米的大坑,最远能够杀伤300外的裸露人员。

  所以,陆军一般不会呼叫战列舰的火力支援。对陆军来说,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支援火力就够用了。

  第七百四十九章 混乱

  “进攻的速度一定要快!”

  身材高大的山下奉文盯着桌面上的东南亚地图,说道:“将所有的105mm榴弹炮留下,我们只带上步兵炮和战防炮,除了坦克,运输工具只要自行车,这样才能让我们在丛林中快速前进!”

  “不顾一切地向前进攻,这样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山下奉文马上就四十岁了,比方面军总司令徐无忌只小了几岁,但是地位不可同日而语。他现在只是师长,对方却是方面军总司令,中间差了不知道多少个级别。

  所以山下奉文在得到领兵出战的机会后,制定了一套激进的进攻方案,想要在战争中获取巨大的战功,为自己的加官进爵铺平道路。

  但是,他的作战计划才被交上去,立刻就被打了回来。

  方面军总司令部将山下奉文给训斥了一番,让他不要满脑子的“猪突战术”。剑走偏锋那是在己方实力处于下风的时候,不得已才使用的招数。

  现在联盟的实力远在英国之上,在东南亚,联盟不光是陆军比英军强,就连海军力量也呈现对英国的碾压势态。只要按部就班地平推过去就是了,没必要选择山下奉文那种激进的战术。

  徐无忌并不是真的打算一路平推,方面军司令部制定的作战计划充满了人民军的风格,在正面吸引住英军主力,然后使用空降和两栖登陆的方式绕后,截断英军的退路,将敌人做成一个大饺子。

  只要消灭了英军的有生力量,拿下新加坡要塞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个计划看上去平平无奇,无非就是“以正合,以奇胜”,跟人民军经常使用的“镰刀闪击”战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或者说就是将“镰刀闪击”修改了一下就拿来用了。

  从古到今,这套战术不知道被人用了多少次。“中央突破”,或者是“两翼包抄”,战术选择本来就被有那么多的花样,很多将领认为,朴实无华的才是最好的。

  作战计划的难度在于细节,不管是空降还是两栖登陆,都是非常困难的行动,操作不当很有可能变成一场灾难。

  为了计划的顺利实施,方面军的参谋部做了大量的工作,调来了海军陆战队,准备了大量的滑翔机,还准备让两艘老式巡洋舰冲滩搁浅,为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计划进行的很顺利,就在联盟准备进行登陆作战的时候,在峦山前线的英军主力突然就撤退了。

  消息传到方面军总司令部后,徐无忌非常惊讶。难道敌人洞悉了联盟的作战计划?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人民军的步兵战术改进了不少,但是在战役层面上的作战计划并没有多少改变,英国人能猜到联盟的计划并不奇怪。

  飞机的侦查和前线部队带回来了更多的信息,英军并不是撤退,而是崩溃了。殖民地部队的战斗力向来孱弱,没办法跟英国本土军队相提并论。

  英国远东陆军中有几个从本土调来的步兵师,战斗力很是不俗,徐无忌认为那几个步兵师会是人民军前进的阻碍,但是并没有,英军跟殖民地部队一起跑路了。

  “登陆计划还要继续吗?”

  “继续!”

  前期做了那么多的准备,投入了那么多的资源,不能就这么浪费了。就算不能全歼前线的英军,也能为两栖作战积累经验。

  东南亚方面军B集团军提前发动了两栖登陆,在二十多艘战舰的掩护下,人民军在彭亨发起了两栖登陆作战。英军在彭亨只有少量的殖民地警察部队,那些人的武器装备很糟糕,士气更是低得可怕,在看到海面上铺满了战舰(其实有很多是运输船)之后,立刻就带着武器开溜了。

  白人警长先是大骂了一通,怒斥本地土著毫无廉耻,然后也赶紧开溜。他这样安慰自己:我这不是逃跑,而是要将消息赶紧传递回去!

  警察局是有电话的,但是电话从三天前开始就打不通了。因为人手的匮乏,缺少对各种设施的维护保养,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B集团军的登陆作战没有遇到抵抗,但依旧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首先是海面上出现了厚重的云层,搭载空降部队的机群迷失了方向,飞机上的电台也出现了故障,等到飞出了云层之后,机群已经用掉了太多的燃油,为了避免出现机毁人亡的事故,只能中止了空降作战,返回了出发的机场。

  其次,使用驳船搭建码头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误,有几台工程机械倒插进了浅水区,前线的指挥官对那些几十吨重的工程机械毫无办法,只能任由它们插在水里,像是某种奇怪的图腾。

  整个登陆行动充满了混乱,上岸后的部队失去了建制,很多人找不到自己所在的连队,支援武器未能及时部署到指定位置。在码头建好之前,火炮没办法上岸。要是在这个时候有敌人发起进攻,登陆部队肯定会遭受很大的损失。

  直到第三天,临时码头搭建好了之后,登陆场才算是安全了。大量的重型装备被运上了岸,二十辆改装过的坦克也被送到了岸边。

  随后,B集团军一边继续登陆,一边向着吉隆坡进发。

  除了刚开始的混乱之外,这次登陆行动总的来说比较顺利,还检验了航空母舰的作战效果。从航母上起飞的舰载机为登陆部队提供了空中掩护,并且发挥了侦查的作用。

  在这个时代,舰载机能够携带的炸弹重量是有限的,只能做侦查和空中掩护的事情,对地面上固定目标的攻击还差点意思,对海攻击的效果差强人意。

  航空母舰用来攻击商船和运输船之类的非军用船只会很有效率,在天气好的白天,飞机用来破交的作战效率比巡洋舰更好。但是,舰

  载机还不能携带重磅炸弹和重型鱼雷,没办法对战列舰造成真正的威胁,或许能打打驱逐舰?

  飞机发展的很快,从最开始的木板蒙皮双翼机,到金属单翼飞机,再到现在的舰载机,飞机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防空武器也跟着讯速地升级。

  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往战舰上安装防空武器,只要舰载机或者是性能更强的岸基飞机表现出了对战舰的威胁性,列强肯定是要将战舰上塞满防空炮的。

  第七百五十章 表演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联邦的首府,英军要想撤回新加坡,要么走彭亨,要么走吉隆坡,只要B集团军攻下了吉隆坡,东南亚战役就算是完成了一大半。

  当B集团军的先头部队穿越丛林赶到吉隆坡城外的时候,已经有一部分英军撤到了这里,在卖队友和跑路这方面,英军一向都不落人后。

  赶到吉隆波的人民军先头部队是轻装,没有任何的重火力支援,那些好不容云运送上岸的坦克也落在了后面,支援武器只有轻机枪和少量的迫击炮,几乎没有攻坚能力。

  不过吉隆坡的守军也没有多少重装备,撤退回来的英军丢掉了所有的技术装备,比人民军的先头部队害惨。

  两支惨兮兮的部队在吉隆坡外围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到处都有枪声和爆炸声响起。英军的人数是要比B集团军线头部队要多的,而且背后还有吉隆坡这么一座大城市,按理说,英军即便丢失了全部的技术装备,也是能够击退B集团军的先头部队。

  退一万步说,依靠吉隆坡防守总是能行的。

  但是英军并没有那么顽强的战斗意志,当枪声和爆炸声响起后,英军只抵抗了不到两个小时就纷纷跑路了。他们连近在咫尺的吉隆坡都没管,一窝蜂地朝着新加坡的方向逃亡。

  在B集团军的坦克和后续部队赶上来之前,有近万英军逃了出去。在撤退/逃跑这方面,英军可谓是经验丰富。B集团军已经用上了最快的速度进军,可还是没能将敌人给全部兜住。

  坦克和后续部队到达后,B集团军没花多少力气就拿下了吉隆坡。因为离联盟很近的缘故,马来西亚有很多的林永昌主义者,要不是联盟一直以来的压制,东南亚这块地盘上早就到处都是起义军了。

  现在大英帝国爆发了内战,就不用继续用以前的那一套了。人民军打过来之后,本地的党组织拉起了队伍喜迎王师,一些殖民地部队也带着武器加入了迎接王师的队伍。

  因此,人民军很顺利地就切断了前线英军的退路。

  英军擅长跑路,也很识时务,在发现没了退路之后,退到了吉隆坡附近的英军很痛快地就放下武器,向当面的人民军投降了。

  包围圈中的英军最长抵抗了三天,期间不停地向新加坡要求援军,在发现不可能有援军之后,他们选择了唯一的那条道路。殖民地部队比英军更快崩溃,也更快投降。英军率先逃跑的事实极大地打击了殖民地部队的士气,土著军队本来士气就不高,再碰到了这么操蛋的事情,没有几个人还想继续为英国佬卖命,大家伙朝天放了几枪,然后就举起双手投降了。

  歼灭了包围圈中的敌军后,人民军顺势南下,朝着新加坡进军。英军已经失去了野战的勇气,前线指挥官将所有还能搜罗到的部队撤过了柔佛海峡,集中到新加坡要塞。之后,英军工兵炸掉了连接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堤道。

  这给人民军的进攻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但是并没能挡住人民军前进的脚步。山下奉文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利用小船在夜间渡过海峡,潜入了新加坡。

  新加坡要塞有大量火炮,但是要塞中储备的大多是用于进攻军舰的穿甲弹,而不是用于杀伤人员的高爆弹,这使得英军的要塞炮失去了大半作用。

  随着人民军登陆的部队越来越多,英军在新加坡的外围部队渐渐不支,最后不得不撤入了要塞之中。在前线激战不断的时候,联盟的空军对新加坡发起了持续不断的轰炸,虽然现在的飞机携带不了重磅炸弹,但是轻型炸弹也够英国人受得了。

  只要天一亮,联盟的空军就会大举出动,对新加坡进行轰炸和俯冲扫射。英军的几十架飞机已经消耗殆尽,要塞中又缺少防空武器,对联盟的空袭几乎没有反制手段,只能躲在掩体和要塞里面,忍受从天空而降的攻击。

  只能挨打却不能还手,是非常伤士气的事情。英军的兵力和还很充裕,就算是缺少防空装备,就算是缺少高宝段,也还是能继续战斗下去的。

  然而英军却是选择了后撤,将外围的部队缩进了要塞里面,摆出了一副干挨打的架势。

  徐无忌本来准备在遍布沼泽和棺木的西北海岸登陆,英军在西北方向上的防御最薄弱,东南亚方面军因此将那里当成了突破口。但是英军放弃了滩头阵地

  ,那就不需要从西北海岸登陆了。

  “英国人已经没有的打下去的决心。”

  方面军参谋长分析道:“英国本土正在打内战,英国在全世界的殖民地都被列强瓜分了。就算内战很快分出胜负,并且是英军战胜了英国红军,也没办法在几个月内将援军运到新加坡来。”

  “换而言之,新加坡的失守已经是定局。从我们动手的那一刻,新加坡守军的命运就已经无法更改。”

  徐无忌摇了摇头,“英军的战斗力下降得太多了,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军的表现可不是这样的。”他的话锋一转,“但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既然新加坡的守军已经失去了斗志,那就派人跟他们接触,让他们放下武器投降,也免得我们多费手脚。”

  “可以放几个俘虏回去,但我们还是要做好进攻的准备。只有给英国人更大的压力,他们才会老老实实地投降。”

  “嗯,让部队从东北面发起进攻,先夺取堤坝,然后攻占克兰芝水源地。只要拿下了克兰芝,敌人就算不想投降,也没有其他道路可走。”

  新加坡要塞的守军主要依靠克兰芝的水源,徐无忌不需要强攻要塞,只要切断敌人获取淡水补给的通道,就能获取胜利。

  英军的战斗意志非常低迷,无论是在堤坝处,还是在水源次,都只进行了些许的抵抗就撤退了。但是新加坡的并没有因此就投降,等到人民军占领了克兰芝,要塞中的守军陷入缺水的境地后,又拖了四天的时间,直到大部分守军渴得喉咙里面快要冒烟的时候,英军守将这才同意了开城投降。

  在投降仪式上,徐无忌问英军守将,“水源被切断后,你们就输定了。为什么要等四天才投降?”

  “因为我是大英帝国的将军。”

  英国守将的做法充满了虚伪的味道,徐无忌对此很不能理解,要么就早点投降,要么就战到最后一兵一卒,英国佬不像是在打仗,更像是在进行政治表演。

  第七百五十一章 果断

  新加坡的守军投降了,人民军在解放了香港之后,又解放了整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但是战争并未结束。在解放了新加坡要塞,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后,人民军沿着海岸线一路向西,进入了缅甸,等解放缅甸后,下一个被解放的对象是孟加拉。

  在大英帝国轰然倒下后,全世界都出现了巨大的力量真空,联盟可以在亚洲自由行动,而不用担心受到大英皇家海军的打击。

  那支曾经世界第一的庞大舰队分裂了,实力被极大地削弱。而且埃及正在向苏伊士运河进军,一旦运河的控制权易手,英军舰队想要干涉亚洲的事情就更难了。

  在解放亚洲的同时,人民军在澳洲遇到了一些小麻烦。出乎联盟中央的预料,在英国爆发内战后,澳大利亚人想的不是如何自保,而是想要尽快将联盟的实力驱逐出去。那些罪犯的后代一开始就奔着武力解决来的,在派出使者通知了一声后,澳大利亚军队就出现在了联盟势力范围内。

  澳大利亚政府要求联盟将驻扎在澳洲的军队撤走,由澳大利亚接管采矿场、农场和其他的一切。联盟自然不可能答应这种要求,然后,战争就爆发了。

  【人革联】没想到澳大利亚人这么有种,居然敢主动发起进攻,这下子连战争借口都不需要找了,是澳大利亚主动发起进攻的,也不知道这帮家伙怎么会这么有种。

  难道他们真的对英国爸爸爱得深沉?也有这种可能。联盟和大英帝国打起来之后,澳大利亚也就跟联盟处于了战争状态。

  但要真是如此,澳大利亚也不会从英国的殖民地变成了自治领。说来说去,还是财帛动人心。联盟在澳洲西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建设,光是那些采矿场,每年就能有十几亿的收入,比澳大利亚每年的财政收入要多出好几倍。

  要是能将西部的矿场给没收了,岂不是每年都能坐着收钱?【人革联】每年的钢铁产量都在不断提升,需要的铁矿石越来越多,澳大利亚并不担心【人革联】会不付钱。

  澳大利亚人的动作不可谓不迅速,在英国爆发内战的消息刚穿出来的时候,澳大利亚军队就开始了动员,他们想要在联盟反应过来之前,就将【人革联】的驻军推下海,造成既定事实。

  或许,澳大利亚政府之所以反应如此激烈,也有恐惧的因素在其中,就是因为恐惧于联盟的强大,所以才要尽快动手。之前联盟和英国有协议,部署在澳大利亚的军队不能超过一个旅,现在英国爆发了内战,联盟跟大英帝国打了起来,难道还会继续遵守之前的协议吗?

  此外,美国政府的鼎力支持也是澳大利亚政府下定决心的原因之一。美国人支援了澳大利亚很多军火,步枪、机枪,还有飞机大炮,都是半卖半送。

  就跟联盟支援墨西哥人和印度人一

  样,虽然赚不到钱,但是能得到其他的利益。对美国人来说,能削弱联盟就是最大的利益。

  英国自爆了,东南亚肯定会落入联盟的手中,这是无可置疑的事情。说不定连印度也会变成联盟的一部分,要真是那样,联盟的实力就太强大了。

  必须要遏制住【人革联】的猛烈扩张势头,不光是美国政府这么想,德国和其他国家也都这么想。

  对美国来说,亚洲的事情鞭长莫及,再说了,美国陆军的实力一向不咋地,亚洲的事情就交给德国和同盟国的其他成员去头痛。

  亚洲管不了,那么澳洲呢?这总是能管的吧?

  因为种种原因,澳大利亚军队打响了反击侵略者的第一枪。澳大利亚政府第一波就动员了10万大军,准备以泰山压顶之势碾碎【人革联】的反抗。

  在出动军队的同时,澳大利亚政府还在各种媒体上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将联盟形容成了残暴成性的侵略者,声称联盟是澳大利亚人的生死仇敌。澳大利亚政府号召全体人民一致对外,将联盟赶出澳洲。

  “澳洲是澳洲人的澳洲!”本地的媒体喊出了这样的口号。

  在澳大利亚军队向联盟驻军发起进攻之前,澳大利亚的民间就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消灭“黄皮猴子”的行动。手持各种武器的白人在澳大利亚的广袤土地上对有色人种展开了血腥的大屠杀,

  悉尼、墨尔本和阿德莱德等地方的华人和其他有色人种被杀戮一空。澳大利亚人不仅仅是出于恐惧才展开了大屠杀,而且他们很享受杀戮奸淫的快乐。

  有从悉尼逃出来的华裔带回了很多影像资料,澳大利亚人展现了他们野蛮的本性。跟澳大利亚人一比,猎头族都像是文明人了。

  当澳大利亚人开始集结军队的时候,联盟在澳洲西部的驻军就已经提高了戒备等级。越来越多的情报显示澳大利亚人正在谋划一起大规模的进攻,联盟中央命令驻澳军立刻进行总动员,将武器分发下去,秘密储存在仓库里面的飞机和坦克也都要拉出来。

  接到命令后的神尾光臣不敢怠慢,按照应对计划,将能武装起来的人都给武装了起来。他在澳洲待了这么些年,早就知道澳大利亚政府对联盟是何等的不待见。

  驻澳军在道路上拉起了铁丝网,在重要地段埋设了地雷,弹药也都下发到了部队手上,一切都按照战争已经爆发的规格来。

  神尾光臣的果断使得驻澳军避免了在开战初期遭受重大损失,中央只是让他将工人和农民武装起来,但神尾光臣直接将人给征召进了军队。

  武装平民有一定的战斗力,但是没办法跟真正的军队相比。人还是那些人,武器装备也没多少变化,但是在成为军队的一部分后,战斗力却是不可同日而语。

  神尾光臣这么做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农场里的农民也就罢了,就算农业和畜牧业会歉收,那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工厂和采矿场是有任务要求的,联盟建在南边沿海的钢铁厂需要澳洲这边不断地提供铁矿石,才能维持钢铁厂运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