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第九百六十二章 报告
核聚变实验装置成功运行了三个小时,依旧运行良好,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工程的负责人还是将装置给停了下来,然后进行全面的检查。
“这次运行的时间达到了三个小时,高工,这算是成了吧?”
总工程师高强年纪不算大,还不到五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已经在实验室这边连续住了九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埋头于工作,对核聚变发电计划的每一点进展都非常清楚。
代号为9XXX工程的核聚变发电计划太赶了,有种被人拿着鞭子在后面抽着的感觉。但是科学研究并不是赶马车,不是说多抽几鞭子进度就能加快的。
高强曾经多次向林主席进言,希望能够将步子放慢一边,把手上的工作做扎实了再推进下一步。他觉得林主席要求的太急了,这么着急地用上新技术和新方案,很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这些天他一直没有睡好,好不容易睡着了还老是做噩梦。梦中无一例外的,都是核聚变实验装置发生了大爆炸,将整个实验基地和边上的城市一起炸得灰飞烟灭。
三号实验装置装配的时候,他全程跟进,还是没办法打消心中的怀疑和恐惧。没办法说服林主席放缓实验的进度,高强便劝说林主席不要待在实验基地,他保证自己会站在实验装置的边上,会第一时间将实验成功的结果报告给中央的各位首长。
要是不成功呢?不成功也会同样报告上去,不过是由别人报上去。如果噩梦变成了现实,整座实验基地给炸成了飞灰,他高强就是第一个被炸死的!
现在,最新的实验装置运行了三个小时,而且运行良好,输出功率稳定,这是梦想中所能出现的最好的结果。高强下达了停机检查的命令后,还是有点不敢相信。
真的就这么成功了?
他不是觉得核聚变发电这个项目不能成功,只是觉得这一切都来得太快,太快了!
被连续问了两遍后,高强终于反应过来,“哦,算是成功了,立刻给主席打电话,向主席报告这个好消息!”
联盟这些年拿出了不少新的科学理论和新的科学技术,电话早就不是以前那种了。以前的时候,需接线员将插头插来插去,现在则是方便多了,不光是不需要接线员了,还出现了能拿在手上的无线电话,被称作是手机。
不过这处实验基地是最高等级的保密单位,是不允许使用手机的,就连向外打有线电话都需要进行报备,给谁打电话,电话里面说什么,说多长时间,这些都有记录。还有有录音机将电话中双方交谈内容录下来的。
工团的间谍无处不在,什么时候都要多防备一手,更不用说是“9XXX”这样的绝密工程项目了。
不管高强之前有多少的担心了忧虑,核聚变发电的项目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他和全体龚总人员都受到了嘉奖。同时,他们依旧要继续在敦煌附近的这处基地中隐姓埋名下去,即便是将来国家将“核聚变发电”成功的消息公布的出去,他们的行动也会
受到很大的限制。
特别是总工程师高强,他以后不能出国了,不管去哪里都会有情报部门的人跟着,不是为了监控,而是要对他进行保护。
工团的情报人员在策反他国人员,收集情报上做的有声有色,在暗杀这方面也是鼎鼎大名。联盟的情报部门不喜欢进行暗杀活动,工团则是不然,他们对叛徒从不手软,有时候也会对敌国的政治首脑,重要科学家,或是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进行暗杀,并且还屡屡得手。
高强并不在乎以后不能出国,对于情报部门的保护也安之若素,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还是有很多后续的工作要完成,从实验装置到稳定运行的核聚变发电站有很长的一段道路要走。
他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没有时间去思考太多别的东西。
1950年的最后一天过去了,日历翻过了一页,来到了1951年。在1951年的4月11日,工团在大西洋的一处海岛上进行了氢弹实验。330万吨TNT当量的能量被释放出来,将无名的小岛上的一切都摧毁。巨大的蘑菇云冉冉升起,强光,热量,冲击波一起同出现。
狂风掀起巨浪,大海在这一刻翻腾起来。
当工团进行氢弹爆炸实验的时候,近地轨道上,有一颗联盟的卫星正好在大西洋上,将工团氢弹爆炸的场景给拍了下来。同一时间,从格陵兰岛上起飞的几架“空中堡垒”也靠近了氢弹的爆炸点,收集第一手的资料。
战争结束后,加拿大政府和国民法国都加入了【人革联】,格林兰岛上也有了联盟的军事基地,因此联盟的“空中堡垒”能够飞到大西洋上的氢弹爆炸地点附近。
“空中堡垒”能够直接飞到英伦三岛,对英国进行高空侦查,因此也能飞到爆炸地点这边来。但这不是能不能的事情,联盟的“空中堡垒”出现在爆炸地点附近,这说明【人革联】在事先就收到了相关的信息,说明工团负责氢弹工程的团队中存在着鼹鼠,也有可能是工团的领导层中有人将消息透露了出去,那个人肯定是身居高位,这才能得到明确的消息。
海面上,工团的战舰正在游弋。安德鲁海军上将看到了联盟的重型轰炸机,先是雷达上出现了代表飞机的光点,然后是用望远镜看到了。
工团的海军对近地轨道上的卫星没有任何办法,但是对重型轰炸机还是有办法的。在安德鲁的命令下,工团海军放飞了舰载机。舰载机完成了编组后,很快就向联盟的重型轰炸机飞了过去。
几年前,工团的的涡轮增压技术还不够成熟。几年后,工团的舰载机上已经能够用上涡轮增压了。
“空中堡垒”能飞得很高,高到战斗机够不着,但是为了收集更详细的信息,便将高度降了下来。而且工团还有了成熟的涡轮增加技术,战斗机的升限能达到1万4000米的高度。
因此,成队的舰载机很容易就将那几架“空中堡垒”给赶跑了。安德鲁却并不因此而感到高兴,赶走联盟的轰炸机容易,对天上的卫星和空间站该怎么办呢?
第九百六十三章 对峙
在工团宣布己方也拥有了氢弹这种大杀器之后,【人革联】一方随即宣布了“核聚变发电”成功的消息,并向外发布的公告,说联盟将会在中亚建设世界上夜袭群:⑥九④玖,叁六壹③伍第一座“核聚变发电站”。
于是工团的领导们知道了己方依旧处于追赶者的地位,两大阵营间的差距拉近了一些,但是很快又被拉开了。工团需要追赶的项目有很多,核潜艇,洲际导弹,空间站,等等。
点亮了核聚变发电这个科技后,很多事情都不一样了。【人革联】可以在沙漠中建立起气势恢宏的城市,可以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上建立起庞大的基地,可以建造出用于往返地球和太空的宇宙飞船。
在攀科技的过程中,联盟在材料学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因此联盟开始研制一种使用核聚变为能源的驱动技术。
一旦新型的发动机研制成功,【人革联】便可以着手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星体,想要走向星辰大海,首先需要在月球上建立起补给站和港口,然后才能迈向更加遥远的星海深处。
利用核聚变作为能源,是走向星辰大海的前置科技,但光有核聚变发电技术还不够,还需要其他各方面的科技都跟上才行。
宇宙实在是太大了,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距离太阳系4.22光年。就是说,以光速前进,也要四年的时间才能到达另外一个恒星系。
如果技术不断发展,使用核聚变作为能源的飞船有可能将宇宙飞船加速到十分之一光速(不少人认为这很难,但理论上是可以做到的),飞到比邻星附近也需要四十年的时间。
考虑到其中有
一半的时间在加速,另外一半的时间在减速,那么这个单向的航程需要一百多年,差不多是五代人的时间。
即便是点亮了核聚变发电技术,人类暂时也只是能够在太阳系这个小池塘里面蹦跶,距离真正的星辰大海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
即便【人革联】将储备的黑科技都给用上,向星际间扩张也很困难,差不多就跟划着独木舟横渡太平洋一般。就算能将生存空间拓展到了比邻星,肯定也会因为太过遥远的距离而变成两个不同的政治实体。
太阳系对比邻星没有任何的约束手段,在单向车程就要一百年的距离面前,分裂是必然的事情。更大的可能是在太阳系内就分裂了。
如果火星上出现一个自给自足的势力,他们凭什么还要听地球的?从地球到火星要好几年的时间,哪怕是只有一年的时间,地球政府也对火星那边无可奈何。
“核聚变发电”技术能帮助人类在宇宙空间和其他星球上站稳脚跟,也能成为分裂的原因。
但是,即便可能会出现分裂,林永昌还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太空的探索。【人类革新联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强的阵营,已经实现了在联盟的国土上,太阳永不落下的成就。
但是这还不够,远远不够,不能摆脱重力的束缚,如何能称得上自由?
1950年之后,林永昌再次转入了幕后,渐渐地淡出了公众的视野,专注于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技的转化应用。
工团和【人革联】之间的竞争还在继续,在很多方面,双方都有冲突和摩擦,好几次在德国的领土上摆出了几百万大军对峙,两边的洲际导弹都开始加注燃料了,仿佛即将要用核弹将对方给一波推平。
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两边的军队都做了应对核弹袭击的训练,就算是把工团和【人革联】的核弹全部扔出去,也没可能推平任何一方。
在局势最危险的时候,巴黎和长安之间进行了紧急联系,双方进行了不那么友好的沟通,最终还是没有打起来。
工团虽然表现得气势汹汹,但是只要看看地图就能明白,【人革联】可以很容易地用核弹轰击工团的重要城市和基地,可以从陆地,空中和海洋发起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还有可能从太空中向地球投掷核弹。
而工团呢?大概能用核弹把柏林给炸个稀巴烂,连莫斯科都不一定够得着。工团的核潜艇能发起有效的反击,但是核潜艇的数量不够多,携带的核弹数量也不够多。
整个五十年代,工团大力发展了核潜艇部队,也积极地开展了对外太空的探索。跟林永昌一心想要走向星辰大海不同,工团并不是为了向宇宙空间开拓才探索外太空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和【人革联】进行对抗。
对抗不仅是在军事层面,也在政治、外交和经济层面。在近地轨道上部署核武器,能极大地提升核威慑能力。不过后来工团发现这样做的技术难度太大,而且有着种种不可控制的因素,要是部署在太空中的核弹出现了故障怎么办?
想要送人上去进行维修,难度可是不一般的大。如果核弹和太空站出了故障,在外太空爆炸了还好,要是落到了空无人烟的地方,那也还行,就怕核弹从头上砸下来,落在了人烟稠密之处。
不管是落到了工团的领地上,还是落倒了【人革联】的地盘上,都会引起非常大的麻烦。
因此,工团和【人革联】在经过多轮谈判后,达成了一致,即:双方,以及任何国家和阵营,都不允许在外太空及月球部署核武器。
条约只是说了不允许部署核武器,其他的武器则是没有提。工团没有提,【人革联】也没有,双方像是假装没有这回事一样。
【人革联】在探索外太空上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即便是点亮了“核聚变发电”技术,也感觉到了吃力。工团作为追随者,同样在发展太空技术上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一度到了财政几乎无法维持的地步。
但是【人革联】一直在不断进步,建设好了太空站后每两年,就发射了探岳火箭,登陆月球的斯琴也提上了日程。
工团的领导人现在已经很少说要解放全世界的话了,在追赶德国偶成汇总,工团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痛苦,仅仅只是维持现有的庞大军队就让工团不堪重负,为了在外太空探索上不被落下太多,工团更是耗尽了元气。
好在工团的情报人员确实很强,从联盟这边弄到了而不少的关键性技术,这才让工团没有落后太多。
第九百六十四章 广寒宫
【人革联】探索太空的速度很快,一步接着一步,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跟另外一个世界中隔上几年才会发射一枚火箭不同,联盟每年都要发射至少十发运载火箭上天。
这并不奇怪,有了核聚变发电后,一切都不同了。
1952年三月,联盟在向月球发射了三颗探索卫星后,又发射了一枚史无前例的巨大运载火箭,高度达到了100多米,重量超过了3000吨。
这不只是一枚运载火箭,还是一艘宇宙飞船。这艘飞船将会在进入近地轨道之后扔掉身上所有的外壳,以真正的宇宙飞船的姿态飞向月球,并将会降落在月球的暗面。
在发射当天,联盟的许多电视台上进行了直播,随着令人震颤的倒计时结束,烈焰从火箭的尾部喷射而出,巨大的飞行器缓缓升起,然后加速,接着飞向苍穹。
等到火箭飞到一定的高度,地面上的镜头无法显示更多细节的时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切换了拍摄画面。空间站上的宇航员调整镜头对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飞行器。
跟超无畏战列舰和装甲航母比起来,飞行器的重量不算什么,在海军中3000吨的重量只配去当驱逐舰。但是在太空探索中,3000吨的重量已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
进入近地轨道后,火箭外面的部分脱落,飞船展开原有的形态,尾部喷出等离子火焰。飞船很快便越过了空间站所处的位置,向着遥远的,近在迟尺的月球飞了过去。
激动人心的时刻暂时结束,还需要70多个小时候,宇宙飞船才会抵达月球的引力圈。虽然月亮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卫星,但是宇宙飞船也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才能抵达。
联盟的中央电视台将会继续追踪宇宙飞船的轨迹,工团和其他国家也密切地注视着这次行动。联盟的宇宙飞船将会降落在月球的暗面,迈出建设【广寒宫】的第一部。
有个非常有趣的事实,那就是月球因为自转与公转的周期相同,因此面向地球的那一面始终不变。
这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有什么别的原因。
联盟在探索外太空的道路上小跑前进,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热烈讨论,宣传部门跟紧时事,对【人革联】探索外太空的意义和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宣传。
跟星际旅行相关的文艺作品也多了起来,以前电影制片厂总爱拍《战争与和平》,《春秋战国》,四大名著之类的片子,现在则是出了不少的科幻片。
航空部门为了自身的宣传,配合电影制片厂及各大影视公司做了不少的工作。在联盟的宇宙飞船前往月球的这段时间中,国内和国际上对【广寒宫】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月球上建立基地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保证宇航员的生存条件,需要考虑防辐射的问题,等等。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可是也这个“最近”也有38万公里,如果【广寒宫】那边出现了故障怎么办?
因为运力始终不够用的缘故,【人革联】不可能做的面面俱到,暂时没办法在月球上建立一系列的配套工厂,【广寒宫】基地建设之初,肯定是什么都缺的。
有些人担心宇航员的安全问题,也有人指责联盟的外太空探索计划是好高骛远,劳民伤财。地球上的事情都还没处理好,就要跑去开发宇宙了?非洲的人民还在吃草啊!有那么多钱烧,捐出来让非洲人吃饱饭不好吗?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联盟的官方媒体还正经地对一些疑问进行了解答。不过这些讨论都是没什么太大意义,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有人不满,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人民还有饭吃,能让子女上学,些许抱怨不算什么。
三天后,联盟的宇宙飞船到达了月球的引力圈,环月卫星调整了轨道,将宇宙飞船下落时的场景拍了下来,并转发给了地球。
由于影像传递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丢帧的情况,发回来的影响时断时续,还需要配合上文字,或者是解说才行。
这次飞往月球的飞船没准备返程的燃料,落在月球上之后,会就地展开,对月球的环境进行更准确的测量。环月卫星能收集到与月球有关的很多信息,但有些事情,只有登陆到月亮上,才能知道。
像是月球表面的土壤,就跟地球上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没有大气层,月球是赤裸裸地暴露在宇宙空间中,任凭宇宙射线照射,这使得月壤中充满了细小而锋利的晶体和非晶体。
这些晶体和非晶体是如此的锋利,要是汽车在上面行驶,说不定轮胎就会被划破了。知道这一点之后,就能对登月车做出相应的改进,比如说使用实心橡胶轮胎,或者干脆用金属轮胎好了。
宇宙飞船顺利地降落在预定的地区,在一阵尘土飞扬后,飞船尾部的火焰熄灭。又过了很长的时间,扬起的烟尘在月球重力的作用下落回了地面。
接着,宇宙飞船向外打开,这艘飞船是没打算回去了的,因此可以用简单而粗暴的方式进行操作。
按照联盟的计划,将会继续向月亮发射宇宙飞船,并且会在月球的近地轨道上建设一个空间站,用无线电远
程操控月亮上的基地建设。
等到时机成熟,才会进行载人登月。
因为核聚变发电成功的缘故,【人革联】有了源源不绝的廉价能源,各种产品的价格都下降了不少。但是因为大力进行太空探索的缘故,消耗了太多的人力物力的,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出现翻天地覆的变化。
另一边,工团和【人革联】在竞争的过程中,不得不分出许多利益给底层民众,在军事和外太空探索上也不敢放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工团被拖得快要喘不过气来。
现在【人革联】已经开始了月球基地的建设,工团受到的压力很大,却又不得不跟上。工团从【人革联】弄到了许多技术,虽然还没有拿到“核聚变发电”的完整技术,但也不落后【人革联】多少,从技术层面上来看,工团也可以发射探月火箭,也可以登陆月球,这些事情很难,但还是可以去做。
真正的问题在于没钱。工团的开销太大,又要分出利润给下层百姓,上层的统治者们已经忍耐很久了。【人革联】也有同样的问题,随着老一辈的逐渐退场,事情自然而然地起了变化。
第九百六十五章 种菜
蛋糕越做越大,但是统治阶级们却只能看着,而不敢伸出刀叉将蛋糕划拉到自家的盘子里面,这种只能看而不能吃的日子实在是太令人憋屈了。
不过事情正在起着变化,随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先后去世,占据高位的领导们普遍有着更加灵活的道德底线,他们也更加聪明,有各种绕过限制的方法。
因为技术进步的缘故,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不断上升的。联盟引领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开辟出了信息化的道路。【人革联】在电子技术上发展迅速,并且讯速地将新技术推广开来,投入到了实际生产中,不像是另外一个世界中的英特尔那样,拿出新技术就像是在挤牙膏一样。
联盟推广新技术的力度非常大,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是这样,对于工团和有些国家大量使用盗版,联盟也没有追究,有时候还会主动将技术传播开去。
这其中有很多的考量,培养市场,形成技术标准等等。
【人革联】不停地发射着火箭,飞向月亮的宇宙飞船是越来越多。因为【广寒宫】建设在月球的暗面,地面上的天文台和望远镜是看不到的,能看到的是环绕月球的空间站变得越来越大,发出的信息和指令也越来越多。
一些媒体上分析说,【人革联】将月球基地建在暗面,是为了表明【广寒宫】不是用来进行军事争霸的。嗯,怎么说呢,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并不是很有道理。在月球的背面当然也可以部署战略性武器,不过联盟的确没有将【广寒宫】用来进行军事争霸,因为没有必要,而且性价比很低。
月球距离地球有38万公里,在这么遥远的地方部署战略武器没问题,但是却不能及实地作出应对。火箭从月球飞向地球,最少也需要三天的时间,这个时间太长了,长到足够敌人做出反映了。
除非是在月亮上建造一门超级巨大的激光炮,那就能让地球上的人来不及做出反应。不过联盟没有这么疯狂的计划,就算是点出了激光炮,也是部署在地球空间站上会比较好。
月亮实在是太远了。况且,联盟现在的主要目的是向宇宙空间扩张,而不是在地球这个摇篮中称王称霸。
1957年,联盟在继续向月球发射宇宙飞船建设【广寒宫】之余,还向火星发射了探测器。月亮只是人类迈向星辰大海的第一个落脚点,依旧还是在地球的范围内,只有将生存空间拓展到火星,才算是真正地踏出了第一步。
1958年,【人革联】派出了第二拨宇航员登陆月亮,参与到了【广寒宫】的建设中去。在月球的空间站上远程控制,只能做一些比较简单的事情,而且效率会比较低。还是需要宇航员降落到月亮表面,才能处理更加复杂的问题。
就在这一年,联盟利用核聚变作为能源的宇宙飞船发动机终于通过了检验,联盟宇航局宣布已经开始制作新式的宇宙飞船。跟以往的化学燃料发动机相比。新式的脉冲发动机对材料和加工精度的要求更高,推重比也更大。
按理来说,这样的新技术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会变得成熟,才能应用到宇宙飞船拿上。要先建造一艘实验飞船,然后一代一代地进行改进,使得宇宙飞船能够和新型的发动机相互配合。
但是联盟直接就拿出了很成熟的设计方案,这是有违常理的,工团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经常为此感到困惑。经过长时间的分析后,工团方面认为联盟是用超级计算机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这才能很快就拿出成熟的方案来。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