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34章

作者:风兮破地

  但是怀疑只存在了那么一瞬间,接着他就恶狠狠地下令将预备队也给投入到了战场上。

  一拳打的开,免得百拳来!

  不把西方殖民者给打疼打痛了,后面的麻烦事情更多。

  他铁青着脸将一个个团扔进了战场上面,连补充过后的第二团也重新投入了战场,丝毫不管己方那狂飙的死亡数字。之前准备的那些鸦片鬼也都派上了用场,给他们绑上炸药包,再给吸足了鸦片,就全部赶上战场。

  还别说,那些家伙吸鸦片吸得神志不清了,用来做人肉炸弹很好使,经常是把敌人和自己人一起送上天。八国联军哪里见过人肉炸弹这种东西?不少人被吓得脸都绿了。那些中国人太可怕了,身上滋滋响的扑过来,能将周围的十几个人一起炸成碎片。

  但是义军的伤亡还是很大,就算林永昌用出了毫无下限的招数,也只是取得了优势,而没能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当一名军官满头大汗地跑进指挥部,哆哆嗦嗦地说第27团伤亡了一千七百余人的时候,林永昌愤怒地道:“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瓦德西那杂种的脑袋!”

  随后,他发现了自己的失态,对被吓得差点窒息的军官道歉,“对不起。我知道了,第27团的团长呢?让他来跟我说说战况。”

  面色惨白的少尉咽了咽口水,“赵三多团长阵亡了。”

  “..........”。林永昌记得赵三多,一个皮肤黝黑,身体强健,但是有些狡猾的地主豪强,“他有儿子没有?”

  “赵团长的大儿子死了,还有一个10岁的儿子。”

  林永昌再次沉默了起来,片刻后,缓缓说道:“书记官。”

  躲在角落里的书记官走了过来,用力地说道:“在!”

  “记下来,以后记得提醒我。”

  “您请说。”

  林永昌闭上眼睛,赵三多狡黠的面孔仿佛就在眼前。要是记忆里没有这么好,说不定会更好一些。他缓缓地吐出浊气,让清新的空气进入身体,然后缓缓地说道:“我们......人民政府要建立一个......或者很多个孤儿院,收养那些因为战争,或者是别的原因失去父母的孤儿,还有被遗弃的孩子.......等以后我们有钱了,要在这里修建纪念碑,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记得今天的事情,要让他们知道,曾经有很多......非常多的像赵三多这样的人豁出了性命,才有他们不至于进入保留地,不至于永远生活在贫民窟和歧视中。”

  “........是。”

  “好了,就这么多。”

  “是!”

  或许,将来的人会因为富裕的,和平的,美好的生活而忘记今天的事情,会认为赵三多这样的人很蠢,是上当受骗了,但是,即便出现那样的情况,也要比现在任人宰割的中国要好的多。

  第一百一十七章 坏消息

  义军的炮兵阵地上弥漫着尘土和火焰的味道,炮弹壳扔的到处都是,炮手们都是光着膀子,满头大汗。一些人的胳膊都肿了,依旧咬着牙将一发发炮弹塞进炮膛里面。边上的同伴用力地拉动缰绳,炮弹脱膛而出,射向远方的天空。

  在几千米外的麦田里,横七竖八地躺着两百多具尸体,有中国人的,有印度人,也有英国人。更远一些的地方,士兵们依旧在互相厮杀。义军的数量更多,但是装备和技战术都比不上敌人,反而被杀的左支右咄,渐渐地有了不支的迹象。

  英军中尉见状大喜,正待下令反击,却忽然面色大变。沉闷而急促的马蹄声从树林那边的传来,紧接着,数百名蒙古骑兵顺着道路冲了出来。狂奔的战马风驰电掣般的掠过,刀光闪烁,劲风急响,马刀迎面砍了过来。

  情急之下,中尉急忙举起手中的步枪格挡,却被砍断了枪管。马刀去势不止,砍在了中卫的胸膛上。已经有了缺口的马刀并没有砍断中尉的身体,他惨叫着倒在了地上。挥刀的骑士冲出老远,回头看了一眼被砍倒的敌人,心道:好像是个当官的?可惜了。

  乌勒木吉不再去看地上的猎物,朝着左右怒吼道:“不要停!跟着我一直冲!”

  数百名骑兵冲击了一波,随即纵马狂奔而去。他们的目标不是纠缠在一起的步兵,而是洋鬼子的炮兵阵地。只要摧毁了麦田和树林那一边的法军炮兵阵地,就算是完成了这一次的任务。

  惨烈的战斗在许多地方同时爆发,发狠了的林永昌让士兵们在进攻之前用各种语言呼喊着“器械不杀”,“投降免死”,转头又将补充完毕后的【蒙古铁骑】扔进了战场里面。在击溃了美军之后,又接连打垮了日军,奥匈和德国的少量兵马。

  八国联军的队伍里面不光是有很多的大车,还有许多民夫,以及画师,记者,摄影师等人。东交民巷的大使,使者人员及家眷也都跟着。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一开始不愿意带着所有的战斗人员一波A过去,除了舍不得放弃丰厚的战利品之外,也跟那些大使及家眷都在队伍里面有关系。

  被包围了之后,这些没有什么战斗力的人乱作一团,民夫和商人们也都惴惴不安。在瓦德西元帅派人安慰,并且说明了“只要袁世凯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之后,他们渐渐地安静了下来。但这不是真的,因为战斗太过于激烈,想要冲出去的骑兵四处救火,消耗的太多,战斗力大打折扣,在突围的时候被赶回来了。

  激战持续了一整个白天,到了晚上的时候也没消停下来。林永昌时刻注意着【天朝日不落】系统,等到某一支部队士气即将见底,就将之撤换下来,然后换一支生力军上去。如此这般,终于将八国联军压缩到了长不过六里,宽不过三里的狭小地域。

  八国联军能够战斗的士兵数量已经降低到了一万多人,接连丢失了不好的阵地,被压缩到了一小块地盘上。一万多战斗人员和更多数量的伤员,再加上杂七杂八的人员,人口密度空前增加。这个时候只要一枚榴弹射进去,

  就能炸死十几个人,如果义军还有炮弹的话。拆掉了铁路之后,从天津将炮弹运过来就只能靠车拉人抗,运输效率大为降低。

  这时候义军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只要慢慢睇进攻,就能将塞进嘴里的敌人一口口地吃掉。但是随着八国联军的不断收缩,他们的兵力密度也大大地增强了。义军的进攻变得更加困难,好在敌人已经丢掉了大炮和战壕,等义军的炮弹运过来之后,就能碾碎八国联军的负隅顽抗。

  林永昌长舒一口气,瞟了一眼系统界面,发现渤海海面上忽然出现了一个红色的光点。

  仔细一看,他的心顿时就凉了半截。东三省的俄军没有杀过来,山东的袁世凯也没有动弹,但是日本人的舰队出现在了天津附近的海面上。战舰也就算了,料日本人也没有旱地行舟的本事,但是随行的运输船上却是装了一万五千陆军,以及相应的武器装备。

  林永昌脸上和脖子上的青筋都露了出来,“狗日的日本人,洋人是你爹还是怎么的,非得要这么孝顺吗?”

  凭着王作霖在天津的几千人马肯定是挡不住日军的常备师团,最多也就是能拖延一下。一旦日军上岸,自己的“八面合围”战术就会变成了敌人的“中心开花”,此前的种种都会变成镜花水月不说,在这里的人马都要完蛋。

  然而事已至此,怨天怨地怨空气都是无用。林永昌在心中疯狂地诅咒日本人,他大步走出房间,朝着外面高声喊道:“所有能动的人都集中起来,拿上武器!”

  “元帅?”

  “我要亲自带队冲锋!”

  “是!”

  轰隆隆的炮声不绝于耳,伤兵们的惨叫声昼夜不停,没有经历过这一切的人都忍不住地哭泣了起来。莫理循虽然也是怕的要命,却忍住了害怕,东奔西走地安慰那些哭泣的人儿。

  指挥部里面,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的眼眶深深地凹陷了下去,这两天他就没睡着过,也吃不下什么东西,脸颊消瘦的厉害,颧骨突了出来,看上去很是吓人。枪炮声让他夜不能眠,女人孩子的哭声更是让他头痛。

  身体上的痛苦让他的脾气大了起来,瓦德西元帅从来就不是一个性格建议的人,而且他已经是个老人了,大喜大悲的经历摧毁了他的意志。从人生巅峰跌到谷底折了刺激的事情,连许多棒小伙都盯不住,更何况是他?

  一名军官跌跌撞撞地闯了即来,还没来得及说话,阿尔弗雷德*冯*瓦德里就怒吼起来,“该死!又有什么坏消息?”

  军官面色苍白地道:“亚历山大将军战死了,俄国人撤到了.......”

  外面响起了密集而匆忙的脚步声,接着是战马的嘶鸣和人类濒临死亡时的惨叫声。忽地一声巨响,似乎是有炮弹落在了帐篷附近。气浪掀开了幕布,将外间的血与火暴露在了瓦德西元帅的眼中。

  边上传来惨叫声,刚才还站在他身前的军官被弹片削去了半个脑袋,身体萎顿倒地。侍从被弹片切断了左腿,倒在了血泊中,惨叫声就是他发出来的。

  莫理循避开慌乱的士兵,弯腰走进了指挥部,看到瓦德西元帅安然无恙,心中安定了许多。瓦德西从惊恐中缓和过来,炮弹在身前爆炸,差点就被炸死了,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情!

  接着,他看到了莫理循,问道:“又有什么坏消息了?”

  莫理循弯了弯腰,说道:“威廉少校说士兵们不肯将马匹交出来。”

  “该死!”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用近乎呻吟的语气道:“这都什么时候了,居然还出现这种事情!那些不听命令的士兵就要统统枪毙!”

  八国联军的骑兵本来就不多,在战斗中折损了不少,剩下的已经不到两千骑了。不过对屋里面有非常多的骡马,也是可以用来骑乘的。不过那些牲口是用来拉粮食,弹药和战利品的。各支部队都有他们自己的后勤,除了日本人和意大利人之外,其他国家的士兵都不愿意将拉车的挽马和骡子交出来。

  第一百一十八章 调动

  【蒙古铁骑】已经伤亡惨重,在之前的战斗中,他们好几次穿过枪林弹雨冲入敌军阵地,到现在伤亡率超过了50%,还能作战的只有不到2000人,其中还有不少人是身上带伤的。这支部队是林永昌用来压箱底的,本来是想要用在最关键的时候。

  而现在就是最关键的时刻了。

  林永昌跨上马背,整理武器装备。边上的蒙古人和汉人也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不少人的身上都有着战火留下的痕迹,其中一些人身上的伤口还在向外渗出鲜血,但脸上却是毫不在乎的样子。

  他知道身为义军统帅不应该亲自上阵砍人,孙坚,徐荣,夏侯渊这些人就是前车之鉴,但是离胜利就只有一步之遥,仿佛伸手就能触碰的到,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不去试一试?咬咬

  牙说不定就能成!

  就在众人默默地检查武器装备的时候,马蹄声在枪炮轰鸣的声响中显露出来。一骑狂奔而来,径直冲向林永昌这边。士兵们抓起武器,对准了来人,纷纷喝道:“什么人?”

  “下马!”

  马背上的骑士勒住缰绳,战马人立而起,两只前蹄高举,身体在半空中转了90度,重重地砸在地面上。随后,从马背上跳下来一个.........女人。过来的是“黄莲圣母”林黑儿,她怒气冲冲地问道:“为什么不让我们参与作战?”

  “不为什么,”林永昌叹了口气,有些无奈地说道:“男人还没有死光呢。”

  林黑儿厉声道:“女人难道就不如男人?”

  “我不是这个意思。女人当然也可以是带兵打仗,也可以开飞机,当拖拉机手,当医生,当老师,但是我们也要正视男女在生理.......先天上的差距。以后我们会出台一部《妇女保护法》,专门用来保护一切女性的合法权益,你说好不好?”

  林黑儿有点懵,飞机和拖拉机什么的,什么跟什么啊!

  【说服】技能已经到了LV4的林永昌花了好一会时间,才说服了林黑儿回野战医院里面去。有时候他会觉得,相比于辛辛苦苦地说服对方,不如睡服或者打服对方更好。跟别人讲道理的时候,表面上带着微笑,实际上心里已经波涛汹涌了。

  经过林黑儿这么一打岔,林永昌也冷静了下来。他差点抽自己两个大嘴巴子,端着刺刀上战场有什么用?能砍死几个敌人?义军是缺少一个骑兵吗?将不可因怒而兴兵啊!冷静,一定要冷静,肯定会有别的办法的。他沉吟了一会,重新观看了周围各股势力的兵力分布,然后就发现了两个新的情况,于是心中又有了一个好计划。

  “伤兵回医院里面去休息,其他人原地待命。”

  冷静下来的林大帅开始制定一个复杂的作战计划,一条条命令被发布下去。军队的调动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林永昌可以看到每支部队的士气和能战斗的人数,但是所有的调动命令都是派人去通知,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响应。

  响应需要时间,部队的调动需要时间,从战斗状态转换为行军状态需要时间,从行军状态转换为战斗状态也需要时间,一旦部队动了起来,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战斗力也会被极大地削弱,所以很多将领只能选择结硬寨,打呆仗,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推过去。

  除了极少数的名将,其他人是微操的越多,失误也就越多,还不如按照作战计划一路A过去呢。林永昌以前也没弄过这么复杂的调动,以这个时代的通讯技术,以义军的组织度,原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现在他想试一试。

  试一试又不会怀孕,说不定就成了呢。

  义军的调动需要时间,八国联军的计划也需要时间。枪炮声渐渐地停歇了下来,士兵们脱离了接触,各自救治伤员,吃饭喝水,再就是干些修补战壕,补充兵员,武器,弹药之类的事情。

  下午的几个小时里,双方都没有继续打仗的意思,都在默默地舔舐着伤口。

  半夜的时候,卫兵叫醒正在酣睡的林永昌,说道:“李将军来了。”

  林永昌立刻翻身起床,大踏步地走了出去,然后就看到了月光下的李大眼。李大眼满脸都是笑容,“我是不是来晚了?”

  “不晚,”林永昌笑了起来,上前锤了锤李大眼越发厚实的胸膛,“一点都没晚,来的正好!”

  来人正是之前领军南下的李大眼,林永昌的本意是让他打到黄河岸边,吸引朝廷官兵注意力的,但是李大眼太能干了,直接就杀过了黄河,深入河南,在中原大地上纵横驰骋,屡破名都大邑,就是消耗的弹药和兵力太多了,远超了预料。

  林永昌也不好说他什么,难道怪他打的太好,远远超出了预期吗?最多只能在背后骂一句“狗日的李大眼”了。当日他听说八国联军在北京屠城之后,便下定了决心要将那些家伙通通留在华北,于是派人送信给李大眼,让他把第一团调回来。或许第一团赶不上对八国联军的战斗,但是可以在战斗结束后用来防备敌人的援军。

  没想到的是李大眼居然亲自过来了,而且来的这么快。叫来的那支部队明明才过黄河啊,不过也没关系,计划是可以修改的。

  “你怎么来的这么快?”

  “接到信后,我就带着3000骑兵过来了。半路上嫌太慢,就让骑兵在后面赶路,我先一步赶了过来。”

  李大眼摩拳擦掌地说道:“怎么打?”

  林永昌没说日军即将在天津登陆的事情,那样只会让军心大乱。“我们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多了一支生力军,战斗好打了不少。林永昌在短时间内又制定出了一个新的计划,计议已定,林永昌放松了不少

  ,跟李大眼说了一些战斗经历,感叹道:“以后还是要多去招募一些蒙古骑兵,在东亚战场上,骑兵还是很好用的。”

  “难道只有蒙古才有铁骑?明天就让大哥你瞧瞧我们河南的骑兵是怎么打仗的!”

  林永昌笑骂道:“你明明是邯郸人,什么时候变成河南人了?还有,军中没有什么兄弟,你要么叫我大元帅,要么就叫我同志,或者叫我指导员也行,听明白了没有?”

  “都一样!”李大眼先是大笑,然后重重地点头,“明白了!”

  “那好,回去准备战斗吧。是骡子还是马,明天就知道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跑路

  八国联军的调动非常麻烦,一方面是语言不通,这支军队里面有美国人,美国人,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奥匈.....奥匈帝国本来就是一个缝合怪,八国联军里面还有阿三和华人,是的,还有华人,这么多人想要顺利的指挥是很困难的事情。

  防守的时候还好一点,分区划片就是了。组织进攻就只能各自为战,花上更多的时间进行组织。不过他们的大炮是真的多,这一点弥补了他们的不足。在经过了一个下午加大半个晚上的调动之后,清晨的时候,八国联军的炮弹就砸在了南边义军的阵地上。

  炮弹的威力依旧强劲,不过这次持续的时间非常短,前后不过三分钟,炮声就停止了。不是没炮弹了,而是八国联军现在的状态非常混乱,很多炮弹堆积在车上却没有取下来,或者是好不容易把炮弹拉过去了,却发现口径不对。

  加上不时飞过来的炮弹和非战斗人员的各种不理智行为,导致了八国联军的战斗效率一直在下降。但是再怎么没有效率,他们还是发起进攻了。这一次打头阵的是阿三,丘吉尔说过:在死掉最后一个印度人之前,大英帝国绝对的不会倒下。

  于是就安排阿三打头阵了,之前交战的时候英国佬也是这么干的。接下来是由华勇营,日军,美国人和奥匈帝国的人组成的混编部队,废物利用嘛。剩下的一千多美军表示了强烈反对,但是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说了,“这是大家的一致决定,就是你们了。要是不去就要被立即枪毙!”

  美国牛仔们于是就骂了两句,然后不情不愿地排在阿三的后面,准备打几枪,看看风头再说。美军的战斗风格跟欧洲列强不一样,欧洲人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面互相厮杀,经常是硬碰硬地打得天昏地暗,很多国家练就了一身的好本领。

  美国人就不同了,他们从建国开始就是在捏软柿子。碰到硬茬的时候,比如说北上进攻加拿大那一次,就被反杀了。美国人痛定思痛,决定以后打仗还是只能捏软柿子。

  炮弹砸落在义军的阵地上,爆炸声中,泥土冲天而起,仿佛地面沸腾了一般。等到炮击结束,包着头巾的阿三们怀着恐惧打起了冲锋,然后毫无例外地被打死了一大半。等冲上去之后,照例又是大群的中国人冲了出来。

  没一会,英属印度士兵就死伤殆尽。混合部队趁机发起了冲锋,剩下的不多的骑兵也在同一时间出动,朝着挑选好的地段冲了过去。除了西边的战线不怎么连贯之外,东面,南面和北面的战壕都是挖的又宽又长。但是义军总不能将地面全部由堑壕链接起来,在蜘蛛网一般的战壕里面,还是有些地方可以通过的。

  不过那些地方一般都是池塘,树林,水田等不容易通过的地形,步兵可以钻出去,但是大炮和大车就很难通过了。相比于八国联军,义军唯一的优势是人多势众,林永昌就将人力发挥到极致,动员了十几万民夫挖沟。

  枪炮不够,铁锹来凑。为了打好这一仗,林大帅可是筹划准备了一整年,弄了好几万把铁锹出来,加上农民家里的锄头,铲子等工具,这才把敌人给困住了。

  八国联军的骑兵就是挑了一处树林作为跑路的方向,他们牵着坐骑小心地穿过树林,准备出去之后就纵马狂奔。枪炮声掩盖了骑兵弄出的动静,他们准备穿过两百多米宽的树林后,从侧翼对中国人发起进攻,或者是直接跑路。死道友不死贫道这种事情,不光是中国才有。

  而在不远处的战场上,八国联军的混合部队冲上阵地之后,义军却突然溃散了,只留下了满地的尸体和各种各样的武器。这样的情况让准备大杀一场的联军士兵们懵了,但是很快他们就反应过来。

  “赢了!我们赢了!”

  “敌人被我们打跑了!”

  “板载!”

  赢是赢了,接下来怎么办?继续冲锋还是按照计划撤退?

  没等其他人想明白,美国人就已经撒腿跑路了。他们是美国人嘛,跟英国人一脉相承,跑路的时候总是要争第一的。美国人这一跑,立刻就起到了一个很坏的带头作用。有些人以为这是要继续冲锋,于是跟了

  上去。也有些人心知肚明,默不作声地跟着跑路了。

  在后方观战的将军们先是目瞪口呆,然后是勃然大怒,还有恐惧不已。见到敌人终于被击溃了,莫理循正要欢呼,待看到众人的表情后,疑惑地问道:“先生们,我们胜利了,你们为何是这种表情?”

  还没等有人站出来解释,八国联军这边又生出了变故。有些人善财难舍,为了钱连命都可以不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在看到可恶的中国人终于被击退之后,好些人看到了生的希望,于是一窝蜂地跟着冲了出去,连基本的队列和队形都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