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57章

作者:风兮破地

  虽然孙中山提出来的理论基本上是在抄美国的制度,那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好歹比封建王朝,一家一姓之天下要好的多。但是孙中山的缺点也很明显,他对军事不在行,不懂得怎么建立属于自己的军队。

  在历史上,要等到苏维埃建立后,他才想到了要师法苏俄的做法,建立军校自己培养军事干部。可那个时候已经太晚了,军校生还没培养出来,他自己就已经因病去世了。

  现在没有苏联可以学习,北方的林秃子倒是一个现成的理智。林大帅不就是在保定建立军校,培养了一批速成系的军官生,然后才能横扫千军的吗?

  孙中山听着元老将领们对伍廷芳的攻讦,心中却在想着到哪里去建立军校。广州城内肯定是不行的,没有地方。也不能离广州太远,这里是军政府的钱袋子,是经济中心,也是政治中立,要是远离了广州,就会大权旁落了。

  广州附近的那些地形在孙中山的脑海中一一闪过,好位置有不少。地皮好办,枪械弹药和粮饷从哪里来?为了对抗金陵的国民政府,广州也是大肆扩军,现在总兵力已经超过十万了。这么多军队,人吃马嚼就是一大笔钱,军政府已经摊派过好几次了,地主农民们怨声载道,城中的商团也是叫苦不迭,从哪里去弄一大笔钱呢?

  没有红毛的金卢布和水连珠,以及军事教官,就算是有想法也很难实现啊。

  孙中山瞅瞅正在发言的那几位,都是善财难舍的主,想要让他们出钱是有可能的,想要让他们出很多钱那是绝不可能的。孙中山就算拉下脸面来,也要不到多少钱。他更像是一个盟主,而不是一方势力的领袖。

  下面的军阀都有自己的算盘,派系斗争从一开始就存在。广东,广西,湖南,还有云南,他们是既合作又斗争。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还是合作居多,可若是说要让他们大出血,把家中田地全部拿出来分给泥腿子,那是万万不能的。

  好不容易等到众人说累了,孙中山说道:“好,我这就去找秩庸谈谈。”

  谈谈?就只是谈谈?元老和将领们都很失望,但孙中山就是这样的人,要是换了一个杀伐果断的临时大总统压在上面,他们反倒要提心吊胆了。谈谈就谈谈吧,有几人互相使着眼色,决定有些事情还是要自己干。

  很快,总统府的人就将伍廷芳给请了过来。其他人已经离开了,总统府中没有其他的客人。孙中

  山亲自到门口迎接,见到伍廷芳后,脸上堆满了笑容,远远地就说道:“秩庸啊,你可知道这广州城被你搅的是满城风雨!”

  见到孙中山在门口相迎,伍廷芳连忙快走几步,上前说道:“孙先生,伍廷芳给您添麻烦了。”

  孙中山握住伍廷芳的手掌摇晃了几下,笑道:“给我添麻烦没什么关系,叫我说,就是应该多舔些麻烦才好。广州的有些同志啊,觉悟就是不够。我已经叫人沏了一壶好茶,我们边喝茶边谈。”

  伍廷芳不动声色地将手掌抽了出来,“好,我也正有些话要跟先生说。”

  他已经跟孙中山说了要去太原的事情,孙中山自然是极力挽留。但挽留是没用的,伍廷芳自有主见,不是能靠挽留就能打动的人。

  “秩庸,你真的不能走。你要是走了,政府里的这一大摊子工作还怎么展开?”

  伍廷芳笑道:“张静江,蔡元培,孙宝琦等人都是一时之选,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再说,如今的军政府还有什么工作好展开的?”

  军政府的很多政策都推行不下去,现在的工作重心全部放在筹款打仗上面,时不时就要被军方的人催钱催枪械弹药,好像钱粮和枪炮都能从天上掉下来似的。伍廷芳是分管外交的,外交也没什么事,就是跟其他军政府扯皮,平时有空他还做一些法律方面的工作,但也只能算是自娱自乐,想要推行下去是千难万难。

  在军政府这边他是想干的事干不成,好好的一个外交人员,平时尽干些修订法律的事情,还有一些其他的。但是往北方走了一趟,发现自己干的那些事情人民政府都已经在整个北方推行了。

  既然这样,还留在军政府干什么?

  伍廷芳曾经自信地对人说他能活很长,但现在已经五十多岁啦,这么大的年纪还一事无成,宁不愧乎?在北方的时候,他曾经这样感慨,林大总统则是赠了他一张墨宝,写的是陆放翁《金错刀行》中的两句,“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字体苍劲有力,逸兴遄飞,非得练上几十年才能写得出来。

  南方有人说林大总统不过是一个泥腿子,粗鄙无文,就是敢打敢拼,才侥幸打了两次胜仗。伍廷芳以前也这么认为,但是现在他再听到这种说法,只会夜袭群:⑥玖肆九,叁⑥①三⑤嗤之以鼻,能写出那样好的字,怎么可能是粗鄙无文?

  第二百零四章 过年杀猪

  伍廷芳去意甚决,孙中山百般挽留也没能让他回心转意,于是只能算了。对孙中山来说,伍廷芳走了也好,好歹临时大总统府里面不用那么吵了,大家能清净几天。

  对于北方的那个庞然大物,孙中山有些担心,也只是有些担心而已。俄国人是那么好对付的么?歼灭了十万俄军?多少是有些水分吧?人民军自身的伤亡肯定也做了一番修改。人民党跟俄国人掐起来也好,趁着北方深陷战争泥潭的时候,先解决了金陵的那些反动派,统一整个南方,然后再跟北方较量较量!

  解决金陵的国民政府也不一定是要使用武力,用外交谈判的方法也行。只要能解决问题,不管是什么手段都好。要是真的能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那帮将军也会收敛一点.......吧?

  庚子年慈禧太后对万国宣战之后,孙中山跟李鸿章秘密接触过,商量另立中央的事情,不过后来事情变化太快,北京城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半路上一起丢了性命。孙中山和李鸿章各自组建了政府,当日的合作提议自然是不了了之。

  两边都想统一南方,继而统一整个中国,做整个中国的新主人。谈判是一直在进行,仗也是一直在打。即便是在积蓄兵力的时候,冲突和战斗也没停下来,只是规模小了一些,次数少了一些。

  但是现在情况又有了变化,不是战场上分出了胜负,而是孙中山赢了李鸿章。赢的地方不是在战场上,也不是在政治外交上,而是因为孙中山能活的更长。孙中山正当壮年,精力充沛,李鸿章却已经是垂垂老矣,久病缠身,眼看的就要病死了。不光是李鸿章,金陵国民政府“三驾马车”中的另外一位大佬刘坤一的身体也不好,就算今年不死,明年也要死了。

  要是李鸿章和刘坤一都死了,那就只剩下了一个张之洞。张南皮吟诗作赋还行,办理洋务也还可以,打仗嘛,那就很一般了。按照林大帅的看法,张之洞办洋务也就马马虎虎,从汉阳钢铁厂的事情就可见一斑。之所以张之洞显得水平很高,存粹是矮个里面拔将军。

  李鸿章快要死了,金陵的国民政府中放出风声,有意跟军政府合并。大家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嘛。

  孙中山想到这里,心中很是振奋,但是随即又想到了国民政府中新近冒出头的袁世凯。北洋军在济南完蛋后,袁世凯带着

  一些亲信南下,由于善于专营,兼且得到了洋人支持的缘故,袁世凯很快又掌握了一支部队,并且在战争中崭露头角。

  袁世凯自己不会打仗,但是他善于练兵选将,手下的段祺瑞冯国璋等人都是悍将,打仗极为凶猛,屡次击败军政府的部队,向世人证明了不是他们北洋不能打,而是林秃子不讲武德,总是喜欢倚仗人多打人少。

  孙中山想来想去,自己这边好像没人能打得过那帮子北洋余孽。黄兴不行,其他人就更不行了。所以要尽快和谈!赶在李鸿章病死之前,将军政府跟国民政府合并!那就不怕袁世凯那样的人胡来了!

  孙中山计议已定,将伍廷芳跑路的事情放在一边,准备尽快跟金陵国民政府达成和平协议,然后就是合并。这么一直扩军打仗太费钱了,广东向来富庶也受不了。南边的事情起了变化,北方的林大帅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困难之一就是没钱了。不是缴获了六千万两白银吗?不是发行了人民币吗?怎么还会没钱?

  以前的朝廷一年收入也就五千万两,那还是在全国范围内征收上去的。中央人民共和政府现在只有西域,陕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热河及辽西这几块地盘,还将农税降低到了“十税二”,家中有人从军的甚至降低到了“十税一”,这简直就是闻所未闻。

  靠着分田地和前所未有的低税率,人民党很快就在北方站稳了脚跟,并且得意组建起大量士气高昂的军队,代价就是能收到的钱陡然猛降。这也就罢了,新开拓的那些财源能将亏空补回来。关键是林大总统花钱就没有节制的时候,在搞钢铁厂的同时,还上马了一系列的小工厂系列,像是什么小机械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小煤炭厂等等。

  说是小工厂,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小了,也就是比列强家的工厂小,放在中国,乃至于整个东亚,都是妥妥的大工程。这还没完,小钢铁厂及其他小工厂的事情才刚刚捋顺,林大总统又从美国购买了化工厂,拖拉机厂等,还从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购买了许多的机械设备,这么不停地买买买,银子可不就“哗啦啦啦”地流出去了么?

  从中央银行调到财政部的阎书堂看着账面上的赤字头大如斗,他很怀疑大总统是不是想要拿他当替罪羊。在中央银行行长的位置上,阎书堂没有贪污受贿,但是没少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家的生意提供便利,赚到的钱是海了去。

  莫不是要过年了,大总统想要杀猪?但是算算日子,这离过年还有好几个月啊!

  “糊涂!说了不会追究你以前的事情,那就是不会追究!还什么杀猪.......恩,说到杀猪,也差的不多该杀了。”

  林永昌的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这让阎书堂很是害怕,他感觉自己就是要被宰杀的大肥猪。以后一定不能违反纪律了!阎书堂口干舌燥,两腿在轻微地颤抖。

  “不用着急,过两天美国人的贷款就到了。”

  “额,那不是都要从美国购买机械和粮食的吗?”阎书堂大着胆子说道:“大总统,美国人的利息那么高,这贷款不用也罢。”

  “先用了再说,每年百分之十的利率高吗?好吧,是有点高,但是能买来许多设备,也算是值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要怕赤字。运行一个国家不是做生意,欠钱怕什么?每年保持百分之四的通货膨胀有有助于经济的良好发展!”

  阎书堂愁眉苦脸,什么通货膨胀,不就是印纸钱抢劫百姓的财富么?前朝干这事还干的少吗?朝廷发过几回交钞,每次都是滥发无度,搞的后来大家都不用朝廷发的票子了。

  “大总统,人民币才刚刚建立信用,不能这样干啊!”

  “我们生产了那么多商品,依托供销社建立了销售体系,很多东西是只有供销社才有的卖,还只能用人民币买,这就不成问题!”

  化肥,药品,农具,还有棉衣,食盐等商品,别的地方不是买不到,但是国营企业能将生产成本压到最低,而且量大,还是在供销社买更划算。林永昌很有信心自己不会玩脱,但是阎书堂提醒了他,猪养肥了就该杀了。

  于是他让人给远在上海的阎锡山发报,让乐不思蜀的阎锡山尽快将手中橡胶股票和期货出清。“生态化反”玩了这么久,杀猪盘是该到了杀猪的时候了。

  第二百零五章 出清

  上海滩是十里洋场,乃是整个中国囝繁华的地方。太平军横扫江东的时候,有钱人和官宦人家——往往这两者是合二为一的——纷纷收拾细软跑去了上海租界,从那之后,上海租界就繁荣了起来。

  六十年过去了,最开始的英租界扩大了不少,美国,法国,以及其他列强也纷纷在上海强占土地,也搞起了租界。英美梁国的租界经过合并,变成了公共租界,并在18

  99年五月的时候经过了新一轮的扩张,面积扩展到33503亩,东面扩展至周家嘴;北面的边界到达上海、宝山2县的交界处;西面一直扩展到静安寺。整个租界划分为中、北、东、西4个区。

  不管是公共租界还是法租界,这里是整个远东最新潮的地方,永远都少不了最新鲜的话题,通常一个话题最多能火上一个月,经常是上个星期人们还在谈论这件事,下个星期就忘的无影无踪了。

  但是有一个话题,已经火了一年多了,期间有被别的事情被压下去,但它总是能再次冒出来。对,就是橡胶,让无数人为之痴迷的橡胶。上海及周边地区,还有很多其他地方的人都卷进了橡胶股票和期货的交易中,很多人都发了大财。

  先进场的赚到了大钱,还想赚的更多。后进来的赚到了一些小钱,渴望赚到大钱。橡胶是如此的火热,参与进来的都发了财,引得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现在阎锡山已经俨然是新的一代的上海滩大佬,卖烟土造假币的都没他威风。

  组织上交给他的任务也没管了,出售物资,购买粮食机械等工作都交给了别人,阎锡山现在每天就是觥筹交错纸醉金迷。经常是爽了一晚上,睡个觉起来,身价又涨了一爽.....好吧,还是没有一爽的。很多人每天都要跑过来听他吹嘘橡胶的美好前景,在听得如痴如醉后,回去就是买买买。

  李鸿章的公子李经述,孙中山的小弟陈其美等,都参与到了炒橡胶的投机生意中,不光是中国人参与其中,还有很多外国人也加入了进去,十里洋场的大佬,来上海冒险的洋人,甚至连山县有朋也挪用了许多的陆军军费过来炒股。

  大家都赚到了大钱,都很开心,都有光明的未来。

  但是人人都赚到了大钱这种好事真的有吗?上海滩的人会肯定地说,有!橡胶股票就是!

  作为提出“生态化反”概念的男人,喊出了“要为梦想窒息”口号的阎锡山风光无限,走到哪里都被人吹捧。哪怕他还很年轻,但年轻又有什么关系?能赚钱,还能带着这么多人赚钱,那就是比所有人都厉害!

  什么李鸿章,什么孙中山,什么林秃子,在上海滩都不如阎百川的面子大!

  整天泡在醇酒美人里面,整天听着各种肉麻的吹捧,阎锡山飘飘然了,他觉得自己是天才,以前怎么就没想要来上海滩炒股呢?

  昨天晚上骑了一个大洋马,阎锡山早上起来的时候腰酸背痛,却又忍不住在那两团硕大的颤巍巍上面捏了两把。大洋马真的是大啊,骑起来老带劲了。摸着摸着,又来劲了,他拍着大洋马的屁股,让她翻一个身趴在床上,阎锡山就站在床头愉快地享用。

  才动了两下,下面传来“砰”的一声,有人闯了进来。皮鞋踩在楼梯上,越来越近,阎锡山心中一惊,浑身打了个冷战。身穿黑西装,踩着大头皮鞋的男人走到门口,对房间中的淫糜场景视而不见,冷冷地说道:“上峰有令,把所有的橡胶股票和期货全部出手。”

  大洋马扭头看到了黑西装,立刻就躲进了被子里面。倒不是因为害羞,而是因为害怕。阎锡山不是单枪匹马来上海滩的,他带了上百个兄弟。那些人成立了一个叫“斧头帮”的组织,在这一百多人的背后还有好几千号人可以随时调动。那些兄弟个个武艺高强,敢打敢拼,一度把本地的地头蛇大打的溃不成军。

  人家身不光是人多,还有机枪大炮,就连洋人都要礼让三分。本地的青洪帮怎么打的过?

  现在人人都知道那些黑西装的光头佬不好惹,大洋马知道厉害,躲进被子里面大气也不敢出。被吓得秒射了的阎锡山十分恼怒,大声嚷嚷道:“你知不知道现在的橡胶股票是什么价格?还能再涨几个停板啊!现在就抛,那是要少赚多少钱?”

  黑西装面无表情地道:“这是最高级别的指示,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你也可以拒绝,但是按照规矩,下次来的就是执行家法的特勤队了。”

  阎锡山像是被人往头上浇了一盆凉水,整个个人都冷静了下来,但是恼怒依旧,没有丝毫的减少,他瞪着黑西装,高声叫道:“这是乱命,我要给上面发电报!”

  “随便你,违反纪律也是你自己的事情。请记住,特勤队的人只会等三天。”

  黑西装说完便转身下楼离开,阎锡山心中纵然百般不情愿,也不能违抗来自内务部的最高指示。他手中的股票大多是代持的,每次转手交易都有人查账,就算想要反抗也反抗不了。

  “卖吧,卖吧!有你们后悔的时候!”

  阎锡山大叫道:“我自己赚钱就好了!”

  很快,阎锡山就将内务部的那部分股票给全部出手了。这时候橡胶股票火的不行,他这边一抛,立刻就有人接手了。其中有一部分还是阎锡山自己买下的,他拍

  了电报去太原,不是给林主席,而是给老爹阎书堂的,说是要买股票,极力劝说阎书堂投钱进来。

  阎书堂知道了一些前因后果后,不由得大为心动,然后就将两年来积蓄的钱全部汇去了上海。这还不够,阎锡山还找很多人借了很多笔款子,吃掉了将近五分之一的份额。数量实在是太大,阎锡山短时间内筹不到那么多钱,哪怕他是上海滩教父也一样,只能无奈地将其他的股份的股份卖给了犹太人,日本人,还有孙中山李鸿章等势力也吃下了很大的一部分。

  出清了所有的股票个其他与股票相关的资产,内务部共套现了两千七百万多万两白银,差不多有四百万英镑,算是一笔巨款,够英国人在南非多支撑两个星期了。

  第二百零六章 融化在蓝天里

  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汽车业的大发展,橡胶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同时橡胶也成为生产众多工业产品的新兴材料,十分热门。汽车、三轮车、人力车都换上了橡胶轮胎,当时的上海人在布鞋、皮鞋外套一双胶鞋,称“套鞋”,再穿上橡皮雨衣,暴雨天也可照常出门,其它各种橡胶?(当时上海人称橡胶为橡皮)制品更是不计其数。

  英国和美国进口的橡胶数量逐年增长,但是受到生长周期、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制约,橡胶的生产规模在短期内无法扩大,注定了在一定时期内橡胶价格将持续走高,这就是橡胶能够炒作起来的原因之一。

  大庄家在短时间内抛售相关股票,使得市场的行情走低了半天,随即又以更猛烈的势头反弹了上来。之后的一个月,橡胶持续火热,持续买进的阎锡山,李经述,陈其美等人的身家又往上涨了一波。

  这种鲜花着锦,鼎上烹油的盛世繁华仿佛是没有尽头一般,人人都参与其中,人人都发了财。但美梦终究还是要破灭的,从来就没有什么能一直往上猛涨。到了十一月上旬的时候,伦敦交易市场往下跌落,上海的橡胶股票随之狂跌。

  在上海滩吹泡泡的除了阎锡山那一伙人,还有不少的洋人。那些洋人什么西洋景没见过啊?郁金香骗局玩了一次又一次,都成了资本家割韭菜的传统节目了。橡胶股票被炒起来之后,就有国际炒家跟着进场了。那些犹太人就像是猎狗一样,哪里有血腥很快就闻着味过来了。

  国际炒家本来还想多炒两年的,一个大骗局当然要多坑几个才行。但是内务部的大头先跑了,犹太人和其他国际炒家反应慢了一点,硬着头皮将价格继续炒了一个多月,在伦敦交易市场爆降的时候,也跟着跑了。

  他们是在高位出清,赚的盆满钵满,但是那些跟着入场炒股的人却都被坑苦了。无数人遭到了洗劫,毕生的积蓄,乃至于几代人的积累都化作了乌有,手中只剩下了变成废纸的股票。随着橡胶股票价格的一泻千里,无数人背上了一屁股债,不少人痛骂犹太人和洋鬼子无耻,然后排着队上天台。

  炒股本来只是富人的游戏,股票投机失败,本来最多只是让上海的富人损失点钱财。但是钱庄介入了其中,使得事情变得不那么简单了。所谓的钱庄,指的是中国传统的金融机构,包括但不限于钱庄,银号,票号,它们参与到了股票投机之中,使得这次股灾的影响放大了成百上千倍。

  钱庄介入橡胶股票投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情况比较普遍,钱庄向投机者提供贷款,除了信用贷款之外,他们还接受实物贷款,实际上是让投机者用已经购得的橡胶股票作抵押,获得新的贷款去购买新股票。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熟悉就对了。蚂蚁金服就是差不多的套路,用户向福报马借钱形成债券,债券拿去银行作抵押,到手的钱又继续放款,形成的债券再抵押,几十亿的资本这样转下去,能转到上万亿的规模。要是听了福报马的,完全放开了金融监管,这个规模还能再上一个数量级。

  只要橡胶股票价格不下滑,钱庄是不会亏本的,而且抵押的股票还在不断的升值。因此钱庄加快了拆款的速度。转的越快,赚得越多啊!

  第二种情况是钱庄直接参与炒股。由于上海各橡胶公司发行的股票,主要通过洋行和外国银行销售,这些洋行的大买办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抢购。要是橡胶股票一直猛涨,大家的账面身家也能跟着一起猛涨。但是股灾来了,跑的慢得人就成了接盘侠。

  上海的钱庄纷纷倒闭,连带着富庶的江浙地区和长江流域,还有东南沿海各大城市的工商业都遭受了重创。粗略估计,中国的工商业损失了四千多万两白银。不光是中国人亏了血本,很多西洋人和东洋人也都是血本无归。

  山县有朋挪用了陆军部的大笔款子炒股,之前赚钱的时候,那真是快活无比,能经常在歌舞伎町一掷千金,能请军部的大佬们一起快活。

  等到股灾爆发,所有的投资都打了水漂不说,还欠下了许多债务。

  他从财阀和朋友手里借了许多钱,本来是想要大发横财的。大发横财这事不新鲜,日本就发生过好多起了。明治维新的时候,全国人民勒紧了裤腰带建设了许多工厂,等建造好了之后,又低价卖给了财阀,很多人都从中捞取了数之不尽的好处。

  山县有朋上次只吃了个半饱,这一次他想要更多。哪知道就翻车了?

  朋友可以不要他还钱,主要是不敢。挪用的军费怎么办?财阀的钱怎么办?没奈何,山县有朋只能躲到了一位歌妓的家里,等待事情过去。军部的大佬们对这件事很头痛,但是事关军方的颜面,而且山县有朋也是明治元老之一,大家只能捏着鼻子把事情按了下去。

  山县有朋躲过了一劫,但是更多的人是躲不过去。

  阎锡山呆呆地坐在餐厅里面,脑袋里面是一团浆糊。他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突然之间股市就崩盘了?之前大家都是抢着买买买,现在则是救爷爷告奶奶地找人接盘。可是又有谁会接呢?所有人都知道橡胶股票完蛋了,现在一毛不值,谁还会去接手?追涨杀跌才是人类的本性啊!

  一个星期前,他还是上海滩大佬,是橡胶教父,是面对记者媒体大叫“我不在乎钱”的超新星,现在却变成了负债累累的“负翁”。

  “呼”,“砰!”

  外面传来重物坠地的声音,然后是众人的惊呼,有人大叫道:“天啊,史密斯先生也跳楼了!”

  阎锡山浑身一抖,不用去看就知道外面是什么样的惨状。类似的情况他已经看到了不止一次,好多熟悉的老朋友走上了这条不归路。也有不少人跑路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中国人都知道。

  是上天台,还是跑路?上天台一了百了,但是他不甘心。险要跑路,但是又能跑到哪里去呢?欠了那么多钱,跑到南极也会被人抓回来的吧。他看了看报纸,上面连载着一部小说,有段对话是这样写的,“召仓跳下去了,唐塔也跳下去了,你也跳下去吧!再往前一步,你就会融化在蓝天里!”

  阎锡山看着报纸,真的也想跟着一起跳了。你跳我也跳,这不是很好吗?

  “阎百川,你这个骗子!还我钱来!”

  就在阎锡山左右为难的时候,蒋志清气喘吁吁地闯进了餐厅,上来就抓向阎锡山的衣领。

  第二百零七章 十二连跳

  阎锡山把底裤都给亏掉了,蒋志清也是差不多。陈其美将青洪帮的烟土钱给挪用去炒股,蒋志清也挪用了一些,还找青帮和洪帮的大佬们借了很多钱,现在那些钱都随着股灾的爆发而消失了。

  青帮和洪帮的那些人都是流氓,里面的大佬就是流氓头子,哪里是好说话的?人家放出话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要是还不了钱,那就要给蒋志清买一份保险,然后让他去自杀,跳楼或者是被汽车撞死都行。

  就算蒋志清的老大是陈其美也没用,陈其美自己也在被青帮和洪帮追杀,早就逃回广州去了,留下蒋志清在上海惶惶不可终日。